第八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合集下载

6月9日《语言学概论》讨论主题:语言系统的发展

6月9日《语言学概论》讨论主题:语言系统的发展

6月9日《语言学概论》讨论主题:语言系统的发展语言学概论教材第七、八、九章虽然分立为三章,但实际是一个整体,讲的都是语言发展变化的有关问题。

第七、八章讲授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论。

主要从语言和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谈语言的发展变化问题的;第八章讲授语言接触的种种现象,实际是语言发展的外部原因的扩展。

第九章主要从语言内部结构要素角度阐述语言的发展演变。

正确理解、把握这三章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语言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个问题的认识。

第七章辅导1、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如何万物皆流,万物皆变,发展变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事物。

语言也一样,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如我们今天用普通话去读古代的诗词,会发现许多词语不押韵了;英语当中有许多词的写法与读音不相一致了。

语言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语言也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变化发展是永恒的,语言如果一旦停止了发展,也就没有了生命。

只不过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缓慢,不易被人们感觉到罢了。

语言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这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认识:第一,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语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同样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落后到先进的发展,都会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分化、统一、相互接触也会相应地引起语言的分化、统一和接触。

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如我国的战国时期是个社会大分裂的时期,诸侯割据,形成了社会的分化,因而形成了"言语异声"的局面。

而两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对外交往较多时期,汉语中的外来词也是吸收最多时期之一。

第二,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

h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h第八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

斯洛伐克语
波兰语 俄语
乌克兰语
白俄罗斯语
欧洲语言分布格局的演变
日耳曼语族
凯尔特语族
斯拉夫语族
波罗的语族
日耳曼语族
凯尔特语族
拉丁(罗曼)语族
阿尔巴尼亚语族 希腊语族
拉丁语族
希波 腊罗 语的 组语 族族 、 拉 丁 语 族
斯 拉 夫 语 族


现 代
8、亚美尼亚语族
亚美尼亚语
9、伊朗语族
波斯语、库尔德语、俾路支语
地理分布:东部以 长沙话 为代表, 称新湘语(受北方方言影响大),西边则 称为老湘语。
4、粤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起源:秦始皇收南越后,为巩固边
疆,留 50 万人驻守该地,汉语与当地语
言相结合,形成了粤语。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广东、香港
以及散居于海外的华人。
5、闽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起源:闽语的形成晚于吴、湘和粤语, 与汉语的互通性则大于上述三种方言。 地理分布:主要分布于福建以及广东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包括很
多语族,有人将其分为四个语族,也有人将
其分为十个语族(见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
1、日耳曼语族
主要语种包括:
英语、 荷兰语 丹麦语 瑞典语 挪威语 冰岛语
德语
2、凯尔特语族
威尔士语 布列敦语 爱尔兰语 苏格兰语
3、拉丁语族
法语
西班牙语 葡萄牙语 意大利语 撒丁语 罗马尼亚语 4、阿尔巴尼亚语族 阿尔巴尼亚语种 5、希腊语族 希腊语种 6、波罗的语族 立陶宛语 拉脱维雅语 爱沙尼亚语 7、斯拉夫语 族 斯洛文语 塞尔维亚语 克罗地语 马其顿语 保加利亚语 捷克语
1、厥语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区别 联系
语言
言语
人际交流的工具, 交际的过程和结果,
相对静止
相对运动
社会属性
个体属性
结构成分有限
表达无限
符号系统
能力系统
语言源于言语;言语依赖于语言。
二、言语的种类
外部言语
言 语
过渡言语 内部言语
口头言语
对话 独白
书面言语
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是以听、说为主的言语。 A.对话言语
对话言语是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辩论、讨 论等。
(二)言语的发生阶段(1~3岁)
1—3岁是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阶段。
从1岁起,儿童进入了正式学习语言的阶段。在 接下来2~3年内,儿童便初步掌握了本族的基本语 言。
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
(三)基本掌握口语阶段(3岁~入学前)
3岁到入学前,是儿童基本掌握口语阶段。
在掌握语音、词汇、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方面都有迅 速发展,为入学后学习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3.词义的深化
出现理解词的“泛化”和“窄化”
(1)词的“泛化”:即词义理解的扩张 (2)词的“窄化”:即词义理解的缩小
4.积极词汇逐渐增多
积极词汇又称主动词汇, 是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
消极词汇,又称被动词汇。 是指能够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三)语法的掌握
1.句子的发展
(1)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三岁幼儿口头言语中,往往缺漏主要词类或词序紊乱,
双词语阶段 (1.5-2岁)
①儿童一词多义; ②一岁半后,儿童能说“电报句”。 ③有时缺字漏字,句子不完整,顺序颠倒。 ④先出现名词,还有少许动词,再是形容 词。

第八章语言_普通心理学

第八章语言_普通心理学
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 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 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这些语句是他以前从未 说过或听到过的。

(二)结构性 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地存在的, 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三)意义性 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 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交 流。不能传达任何意义的语言都不是正常的
则)
运用短语结构规则,我们可以判断哪些句子是符
合语法的,哪些是不符合的,还可以把某些具有
不同意义的句子(歧义句)区别开来。
They are cooking apples
The mother of the boy and the girl will arrive soon.
许多句子包含一个话题(即正在谈论的事)
三、句子的理解;
四、话语的理解;
教学目标:掌握语音知觉、词汇理解、句子
理解、话语理解的含义及其影响它们的因素。 重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是影响语音知觉、 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话语理解的因素。难 点是影响语音知觉和词汇理解的因素。

语言的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 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 主动、积极的过程。
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成口语,也将口语
转换成书面语言。当看到一个单词时,词的 视觉信号先从视觉初级区到达角回,然后转 译成听觉的形式;同样,在听到一个单词时, 由威尔尼克区所接受的听觉模式,也将送到 角回,再作处理。
角回部损伤破坏同时性空间图式,出现语义
性失语症。 角回存储着语法和拼写规则。
手术后病人的视力、听力和运动能力均正
常,而命名和知觉物体空间的能力、语言 的理解力出现了选择性障碍。

语言系统的发展

语言系统的发展

(二)语音演变的内容
1.音位的转化 由一个音位变为另一个音位。 2.音位的分化 由一个音位分化为两个不同的音位。 3.音位的合并 由两个音位变为一个音位。 有些历时音变是几种演变方式交错在一起的。 4.音位的消失 非音质音位也可以出现上述演变。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三声
平声
上声
浊音去声入声Fra bibliotek阴平二、历时音变
一种语言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的有规 律性的音变现象,叫历时音变。
(一)历时音变规律
把一定历史时期内语言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概括成公式,我 们称为历时音变规律。历时音变规律涉及的是整类现象的有规则 的变化,在一定历史时期、一定地域范围和一定条件下起作用。 音变规律在限定的范围内具有高度的严整性。凡是时间、地域、 条件都相同的某一类音,都按照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出现 “例外”,也可以在时间、地域、条件上找出特殊的原因。
二 语法发展的几种现 象
三 语法发展的特点
(一)一些语法意义的消失。 (二)新的语法意义的产生。 (三)语法结构的变化。
(一)语法发展的各种变化都是缓慢的。 (二)语言的发展趋势是日趋精密、完善,抽象性与概括性增加。 (三)语法的发展与语音、语义、词汇的发展变化相适应。
请同学们思考分析下列语法演变现象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1 以汉语为例,说明语法发展的类化和异化。 2 语法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3 语法发展和语言规范化的关系是什么?
首先,要选好发音人。 其次,将要调查的语音内
容逐一请发音人进行发音, 调查人做好记音。 第三,把调查来的原始材 料整理成系统的调查报告。
第六节
语义的发展变化
(一)社会原因 (二)心理原因 (三)语言本身原因

8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真题习题集锦

8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真题习题集锦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习题、真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C )p258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2.与北京话同属于一个方言区的是( A )P258A.昆明话B.上海话C.长沙话D.客家话3.与兰州话同属于一个地区的是( A )P258A.长沙话B.昆明话C.厦门话D.梅县话4.与武汉话同属一个方言区的是( B )p258A.长沙话B.成都话C.南昌话D.广州话5.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D )(P258)A.语法方面B.语义方面C.语汇方面D.语音方面6.人们感觉到方言的不同首先是体现在( B )A.语法方面B.语音方面C.语汇方面D.语义方面7.彝族、羌族都来自于( B )P259-260A.古梵语B.原始汉藏语C.古粤语D.古斯拉夫语8.汉语、彝语、苗语、纳西语都来自于( B )p259A.古梵语B.原始汉藏语C.古日耳曼语D.古斯拉夫语9.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B ) p260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10.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C )p262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12.吉普、狮子、琵琶”等词都是汉语里的( D )p131/263A.方言词B.常用词C.基本词D.外来词13.下面各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 B )(P263)A.吉普B.热狗C.高尔夫D.尼龙14.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対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 B )P263A.音译词B.仿译词C.意译词D.借词16.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B )p265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17.语言的替换必然要经历( D )P266A.洋泾滨语阶段B.融合语阶段C.失语阶段D.双语阶段18.语言替换又被视为( B )P265A.语言混用B.语言转用C.语音混合D.语言渗透19.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P265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20.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具有( A )P259A.语音对应关系B.语汇对应关系C.语义对应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22.亲属语言产生的必要社会条件是(A)P259A.社会的完全地域分化B.社会的不完全地域分化C.社会的完全社群分化D.社会的不完全是社群分化23.语言间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是( D ) P259A.语义对应B.词汇对应关系C.语法对应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24.通常被看作语言亲属关系重要证据的是( B )P259A.语言类型相同 B.语音对应关系 C.地理位置相近 D.语言借用成25.克里奥耳语又叫做( C )P266-268A.皮琴语B.复综语C.混合语D.语言联盟26.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 C ) P266A.语言的借用B.语言的转用C.语言的混合D.双语现象。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名词解释。

1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没有方言分歧的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共同语。

2.方言: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它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

4.社会方言:由于社会中的人们所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高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使人们在运用语言方面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会方言,各种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属于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也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5.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6.标准语:7.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混合自然语言。

8.底层: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胜利的语言也必将从失败的语言中吸收一些成分来丰富自己。

或者说,被同化的语言不会马上彻底消失,还会有一些成分遗留在同化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就是底层现象。

复习思考题。

1.谈一谈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语言要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当社会走向分化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交际就会逐渐减少,各个部分成员使用的语言就会产生差异,逐渐形成不同的方言或语言。

另外,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社会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各个集团在语言使用上会形成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社会方言。

反之,如果已经分化的社会各个部分或不同社会之间逐渐走向统一,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影响加强,促使语言逐渐趋向统一。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②幼儿口吃及其心理因素。 3—4 岁是口吃的常见期。
探寻三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 常见问题及教育措施
三、促进学前儿童言语发展的教育措施 1.提高儿童倾听能力的教育措施 (1)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 (2)利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3)讨论评价法 2.提高儿童表达能力的教育措施 (1)创设说话的氛围,使幼儿愿意表达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这一阶段儿童说出词有以下特点: ①单音重叠。 这阶段的孩子喜欢说重叠的字音,如“娃娃、帽帽、 衣衣”等,还喜欢用象声词代表物体的名称,例如, 把汽车叫做“滴滴”,把小狗叫做“汪汪”等。 ②一词多义。 ③以词代句。 这阶段的孩子不仅用一个词代表多种物体,而且用 一个词代表一个句子,因此这阶段称为“单词句”时 期。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1.言语发音的准备 婴儿的发音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音。 这阶段的发音是一种本能行为,天生聋哑的儿童也 能发出这些声音。 (2)连续音节阶段(4~8月) (3)模仿发音——学话萌发阶段(9~12月)
探寻二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2.语音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出生不到10天的儿 童就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 “偏爱”。 (2)语词理解的准备 但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情境 (如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的意义。 八九个月的婴儿已经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言语, 表现为能对言语做出相应的反应。
探寻三 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 常见问题及教育措施
二、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1.学前儿童言语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音准差 音准差是指不能准确发出某个单音节的读音。幼儿的发音错 误多集中在辅音方面,例如 zh、ch、sh、z、c、s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元音舌位的大转移具体表现为,英语的两 个高元音/i:/、/u:/首先复元音化,演变化 为/ai/、/au/。语音系统中的其他长元音, 均发生了相应的高化。
该元音大转移可以图示为:
语音因接触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其音变原 因主要源自不同语言或方言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苏州话“肥”字有文白两类读音。 试比较:
(三)语音演变的规律
语音演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于语音演变 的过程和条件,可以将语音变化规律总结 概括为一定的音变规则。
语音演变过程中,有些语音成分的变化较为 简单,仅仅呈现为新旧语音形式更替的单 个音变过程;而有些语音成分的变化较为 复杂,呈现为多个语音形式相继发生变化 的多个语音演变过程。
例如,芬兰语的“vesi”(“水”的主格单 数),就曾经历了由e到i的元音变化,以 及由t到s的辅音变化两个语音演变过程。
语音的历时演变大多是新的语音形式出现, 旧的语音形式消失,语音成分在一定条件 下以渐变的方式逐步发生变化,故称为 “连续式音变”。
例如,舌根音声母在细音韵母前的腭化就 可能经历了由[k]到[tɕ]发音部位逐渐前移 的腭化过程。
语音历时演变过程中,除了连续式音变之 外,有些语音变化采取的是词汇扩散方式。 例如,山东荣成话古次浊平声字声调由阴 平向阳平的读音变化见下表:
四、语音演变的方式
语音的历时演变大致有三种方式和途径: 其一,连续式音变,语音成分在一定的语音
条件下逐步发生变化,由一种语音形式变 化为另一种语音形式。
其二,词汇扩散式音变,语音演变逐步展开 是在词汇层面进行的,新旧语音形式更替 呈现为在词汇中的逐步扩散。
其三,叠置式音变,新的语音形式已经产生, 旧的语音形式还没有消失,音变呈现为不 同历史层次语音形式的叠置与竞争。
语音的历史演变并不总表现为新旧语音的 更替,而不同语言或方言相互接触,更容 易形成源自古今不同时间层次的读音与不 同方言系统的语音叠置的状况。
例如,北京话陌韵“伯”与铎韵字“络洛 酪”的读音如下:
五、语音演变的原因
语音的演变,既有语音结构系统自身的演变; 也有不同语音结构系统相互接触、相互影 响所产生的各类语音变化。 因此,发音生理、语音结构系统与语言的接 触和借贷,常常成为引发语音发生变化的 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不同音位之间又彼此关联, 存在着种种错综复杂的聚合与组合关系。
语音演变的系统性集中体现为语音成分 在组合关系、聚合关系中的集体性变化。
三、语音演变的规律
语音演变是有规律的。语音演变都是经历 一定的过程后产生一定的结果,演变过程 和演变结果又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 演变结果和演变条件就构成了语音演变规 律的基本内容。
(一)语音演变的过程
任何一个音变,或简单或复杂,都会拥有 一个特定的音变线索,呈现为从一种语音 形式变化为另外一种语音形式的具体变化 过程。
例如,汉语的“房、奉”等字的声母,先 秦上古音为[b],到了晚唐五代齿唇化为 [v],宋代以后则清化为[f]。
语音的演变是有规律的,且常常是不平衡的, 同一语音形式在不同亲属语言或方言中发展 演变的速度常常是快慢不同。
语音是不同发音器官以一定方式协同完成 的结果。例如,汉语方言见组声母所发生 的腭化的音变具体表现为,舌根音声母在前高 元音前发生部位的前化。上述音变的音变 规则可以表示为:
(13) k → tɕ / ____i
语音结构系统中的语音变化并不都是因发 音生理因素引发的,如英语长元音的大转 移(Great Vowel Shift),其音变原因就 无法从发音机制方面去解释。据研究,自 十六世纪起,英语长元音的舌位发生了一 系列的语音变化。
第八章语言系统的演变
第一节 语音系统的演变 第二节 语法系统的演变 第三节 语义系统的演变
第一节语音系统的演变
一、何以知道语音在变 古今大量文献材料可为人们探讨古今语音 演变提供丰富的线索和重要的证据。古 代的注音材料、押韵材料等,都是我们 探究古音,追寻古今语音演变的宝贵材 料。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它利用两个 汉字为一个汉字注音。
如“脚、父亲”两词在梵语、希腊语、拉 丁语、哥特语、英语等语言中语音形式, 词语的词首辅音呈现出有规律的“p:f” 的语音对应,为人们构拟早期共同语语音 形式“p”,梳理由“p”到“f”的语音演 变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有些音变,语音演变过程较为简单,而有 些音变,语音演变的过程较为复杂,较为 复杂的音变过程常可分出若干个阶段。 例如,浙江永康话见母字的腭化,具体变 化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第二节语法系统的演变
一、何以知道语法在变
语法的演变虽然是渐变的、缓慢的,但如果 把考察的时间跨度拉大,语法演变所导致 的古今语法差异还是会凸显出来。
古今语法的变化可以在古今大量的文献中 观察到。
此外,古诗押韵材料所反映的古今语音的 同与异,也是人们考察古今语音演变的重 要证据。
二、语音演变的系统性
语音作为语言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内部 任何一个基本单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一方面,音位作为语音系统最基本的单位, 其本质属性就在于音位之间的区别性。音 位与音位之间相互区别,共同构成一个差 别的音系网络。
k → c → tɕ
(二)语音演变的条件
汉语的音节是声韵调的结合体,声韵调在其 历时演变过程中,常常互制互动,互为语 音变化的条件。声母的清浊既然可以成为 声调演变的条件,那么,声调相应地也可 以成为声母演变的语音条件。
例如,汉语中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在 今北京话中已经清化,具体变化的情况是: 古平声字的声母,今一般演变为送气清音 声母;古仄声字的声母,今一般演变为不 送气清音声母。
例如,“东”字在《广韵》中的反切是 “德红切”,其中“德”是反切上字, “红”是反切下字。然而,根据今天普通 话的读音,“东”是阴平调,“红”却是 阳平调,反切下字与被切字的声调却并不 相同。
古今语音的不一致,是由于古今声调演变 导致的结果,古今声调的不同,恰恰从一 个侧面反映了语音的历史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