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
海南省总体规划(-2030)纲要doc资料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33.6%11535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46.4%1598446.4%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其他用地33099.6%31819.2%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1. 引言海南国际旅游岛是中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的一个国家级发展战略,旨在将海南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该规划旨在全面优化海南岛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2. 发展目标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发展目标如下:1.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旅游岛的接待能力。
2.丰富旅游产品:通过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包括海滩度假、温泉养生、文化体验等。
3.强化旅游服务: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保护环境资源: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南的自然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5.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过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提升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3. 重点项目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确定了以下重点项目:3.1 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海南岛的交通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新航站楼,提升接待能力。
•改造和扩建主要高速公路,提高岛内交通流动性。
•新建海口至三亚的高速铁路,方便游客之间的快速交通。
3.2 旅游景区开发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将重点开发以下旅游景区:•真南山风景区:以山景、溪谷、温泉为主要资源,打造成为休闲度假胜地。
•亚龙湾旅游度假区:以海滩、高尔夫球场为主要资源,提供海滩度假和高尔夫运动体验。
•三亚湾旅游度假区:以海滩、水上运动为主要资源,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
3.3 旅游设施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将加快旅游设施的建设,包括:•建设高标准的酒店和度假村,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
•扩建和改造旅游购物中心,提供丰富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吸引国内外大型展会和会议。
4. 合作机会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为各方提供了合作机会:4.1 投资机会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包括:•旅游景区开发:各类景区开发项目,包括酒店、度假村、游乐设施等。
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口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海口市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目 录 序 言.....................................................1 第一篇 基本思路............................................2 第一章 现实基础.........................................2 第二章 发展机遇和制约因素...............................3 第一节 发展机遇..................................3 第二节 制约因素..................................4 第三章 发展思路.........................................4 第一节 指导思想..................................4 第二节 战略定位..................................5 第三节 发展目标..................................6 第四节 发展原则..................................8 第二篇 强化省会中心城市功能................................9 第四章 空间布局.........................................9 第一节 琼北区域一体化建设.........................9 第二节 优化用地布局..............................10 第三节 功能区划及产业布局.........................11 第五章 城市化进程......................................14 第一节 旧城改造和片区开发.........................14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14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15 第四节 城市旅游化改造............................16 第五节 城市精细化管理............................17 —I—第六章 综合服务功能....................................17 第一节 交通.....................................17 第二节 信息化...................................18 第三节 科技研发.................................19 第四节 总部经济.................................19 第五节 教育培训.................................20 第六节 医疗服务.................................20 第七节 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21 第八节 南海资源开发保障..........................21 第三篇 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22 第七章 全省现代服务业中心..............................22 第一节 旅游业...................................22 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25 第三节 商贸与商务会展业..........................26 第四节 文化与休闲娱乐业..........................27 第五节 体育与康体保健业..........................28 第六节 金融保险与中介服务业.......................29 第七节 房地产业.................................30 第八章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工业......................31 第一节 工业发展平台..............................31 第二节 产业集群.................................32 第三节 自主创新体系..............................32 第四节 旅游制造业................................33 第九章 热带都市农业....................................33 —II—第一节 全省农产品集散和深加工中心..................33 第二节 现代农业基地..............................34 第三节 休闲农业.................................35 第四篇 建设全市人民的幸福家园.............................36 第十章 绿色低碳城市....................................36 第一节 低碳城市建设..............................36 第二节 生态环保工程..............................37 第十一章 和谐海口......................................38 第一节 住房保障.................................38 第二节 就业创业.................................39 第三节 基础教育.................................40 第四节 公共卫生.................................41 第五节 公共文化.................................41 第六节 社会保障.................................42 第七节 社会稳定.................................43 第五篇 强化保障措施.......................................44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44 第一节 深化改革.................................44 第二节 扩大开放.................................45 第十三章 人文智力建设..................................46 第一节 人才引进.................................46 第二节 干部队伍.................................46 第三节 市民素质.................................47 第四节 旅游环境.................................47 —III—第十四章 政策措施......................................48 第一节 财税政策.................................48 第二节 投融资政策................................48 第三节 土地政策.................................49 第四节 其他政策.................................50 第五节 组织协调机制..............................50 第六篇 近期行动计划.......................................51 第十五章 近期行动计划(2010-2011).....................51 —IV—序 言 海口市位于海南岛北端、琼州海峡南岸,东接文昌市,西连澄迈县,南邻定安县,北与雷州半岛隔海相望。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

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2018-02-07 家在海南岛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描绘海南旅游发展美好蓝图。
2020年海南旅游总⼈数超过8000万⼈次,年均增长7.4%接待⼊境游客超过120万⼈次,年均增长12.5%旅游总收⼊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0.4%⾄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将海南打造成我国旅游业改⾰创新试验区,创建全域旅游⽰范省。
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平与国际通⾏的旅游服务标准全⾯接轨;旅游产业质量和效益全⾯提升;在旅游综合管理、旅游投融资、旅游业发展引导、旅游公共服务、旅游市场监管等⽅⾯取得改⾰突破。
2025年海南旅游总⼈数超过1.1亿⼈次,年均增长6.6%⼊境旅游⼈数超过200万⼈次,年均增长10.8%旅游总收⼊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12.7%⾄2025年,建成世界⼀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海洋旅游、康养旅游、⽂体旅游、会展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态旅游、特⾊城镇旅游、购物旅游、产业旅游、专项旅游等10⼤旅游产品实现突破性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进⼀步完善;旅游产业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平。
2030年海南旅游总⼈数超过1.5亿⼈次,年均增长6.4%⼊境旅游⼈数超过300万⼈次,年均增长8.4%旅游总收⼊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9.6%⾄2030年,建成世界⼀流的国际旅游⽬的地。
国际⾼端休闲度假旅游项⽬体系成熟;旅游产品体系全⾯升级;世界⼀流的旅游休闲环境和服务环境全⾯实现。
厉害了!word岛!空间布局坚持“陆海统筹、⽣态优先、空间优化、重点引领”布局理念,构筑“两圈、四组团”旅游空间布局。
1.优先打造两圈海澄⽂⼀体化综合经济圈包括海⼝、⽂昌、澄迈3市县。
⼤三亚旅游经济圈包括三亚、乐东、陵⽔、保亭4市县。
2.着⼒发展东、西两组团东部康养旅游组团包括琼海、万宁2市。
西部⼭海旅游组团包括儋州、东⽅、临⾼、昌江4市县。
海南自由贸港建设总体方案

第1篇
海南自由贸港建设总体方案
一、背景与目标
1.背景
海南,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和资源优势。近年来,海南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打造国际旅游岛,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此背景下,我国决定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旨在发挥海南的独特优势,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一面”:海南岛全岛。全面推进全岛自贸区建设,形成自由贸港政策覆盖的全域开放格局。
2.强化产业协同发展,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发挥各市县比较优势,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
四、重点任务
1.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1)推进贸易政策创新,实施更加开放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5.人才政策
(1)实施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职称评价体系,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3)加强人才服务保障,提升人才发展环境。
五、保障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海南自由贸港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2.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
3.深化与中央和国家机关的沟通协作,争取政策支持。
3.金融改革创新
(1)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制度,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
(2)发展离岸金融、跨境金融等业务,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4.运输便利化
(1)优化航空、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布局,提升运输能力。
(2)加强与国际主要港口的航线建设,提高航运服务水平。
(3)发展邮轮、游艇等旅游业态,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2.到2035年,海南自由贸港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形成高度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提供有力支撑。
海南省总体规划(2015-2030)纲要(DOC)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2015-2030)一、目标愿景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
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
“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030年,海南岛陆域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空间类型2020年2030年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各功能区面积指标(平方公里)占全省陆域空间比例一级生态功能区1153533.6%1153533.6%二级生态功能区1598446.4%1598446.4%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其他用地33099.6%31819.2%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注:一级生态功能区。
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海南省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的旅游热门目的地。
随着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涌入海南,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针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进行详细的介绍。
二、目标与愿景三、基础设施建设1.交通建设:加快道路和铁路建设,打通海南省与其他地区的交通瓶颈,提高交通运输的便捷性,提高游客的出行体验。
2.机场建设:扩大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规模,增加国际航班,并提供更多的直航航线,方便国内外游客的出行。
3.酒店建设:增加高档豪华酒店的数量和规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供更多的住宿选择,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四、旅游景点建设1.自然景点: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包括美丽的海滩、温泉、热带雨林等。
需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和设施。
2.文化景点:海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海南民俗村、古建筑等。
需要加强文化旅游的宣传和推广,提升海南的文化软实力。
3.主题公园:增设更多的主题公园,如水上乐园、动物园等,提供更多的娱乐项目,吸引更多的游客。
五、旅游配套服务1.导游培训:加强对导游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导游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向游客传播海南的美丽和文化。
3.旅游宣传:加大对海南旅游的宣传力度,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推广海南的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
六、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1.加强环境保护:提高海南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自然景点和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和治理,减少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2.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推动资源的综合利用,如发展绿色农业、生态观光等,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和监管体系,加强对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八、总结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旨在提升海南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将其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点建设和旅游配套服务,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海南的旅游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是海南省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旨在优化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结构,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使海南成为一流的国际旅游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及其意义。
一、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1、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愿景通过规划纲要,海南希望到2025年,成为一流的国际旅游岛,具有高度的旅游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海南也希望成为全球旅游资源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目标海南制定了以下三个战略目标:(1)提升海南旅游品牌影响力,扩大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
(2)改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游客获得感和满意度。
(3)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推动旅游业和相关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3、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任务为保证实现这些战略目标,规划纲要制定了以下建设任务:(1)优化海南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新标杆。
(2)完善海南旅游市场体系,发展旅游市场。
(3)加强旅游投融资体系建设,提高旅游项目投资吸引力。
(4)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加强旅游产业集群建设。
(5)改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规划纲要的意义1、促进海南经济发展作为一个旅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省份,海南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规划纲要的实施将会进一步优化海南旅游产业,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尤其是新冠疫情后,海南借助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了经济的活力和发展亮点。
2、提升海南旅游品牌影响力随着旅游市场国际化和竞争的加剧,品牌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规划纲要通过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建设旅游新标杆等措施,将会提升海南旅游品牌影响力,扩大其国际知名度。
3、激活海南旅游市场随着旅游市场和市场主体的不断发展,旅游市场已不再是单一的景点与旅游服务供应商的双边博弈,而是在不断变化和创新中激发出新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主题景点等,规划纲要的实施将激活海南旅游市场,提升市场活力和创新力,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策划创意思路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规划说明: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之时,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海南未来,力求在体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在对外开放上有新举措,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打造“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海南省旅游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课题组”根据省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坚持高起点规划和多方面创新,着眼于国际观念、国际视野和国际标准,着眼于自然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建设和谐发展,着眼于在保护中开发、在开放中发展和在创新中前进,对全省旅游统一策划和布局,努力构成陆海并举、山海齐辉、东西互补、城乡一体的协调发展的旅游新格局,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的策划创意思路,并通过“国际旅游岛,大家来规划”的创新形式,广泛征求省内外专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争取编制一个富有海南个性、高质量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大纲)》。
第一部分总论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概念市场要素全面国际化、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海岛型目的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基本概念专题研究,略)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载体,实现旅游要素的全面国际化,实现海南旅游的转型升级,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成为海南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支撑海南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高海南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二)总体目标: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国际旅游目的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目标体系专题研究,略)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解读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是海南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国家开放战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家旅游战略的重要内容。
●贯彻党中央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重要行动;●落实国务院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战略意图的重要举措;●中国旅游转型升级和建设旅游强国,打造世界级品牌度假旅游产品的重要响应。
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条件海南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
●具备世界著名滨海、海岛旅游地“3S”条件和其他共同特征,还有丰富的温泉、热带雨林、神奇的自然景观,丰厚的本土文化底蕴和中国文化渊源,复合型的热带海岛和海洋旅游资源在中国具有独有性,在国际上具有稀缺性;●开发了一批较高档次的度假旅游设施,具备相当规模的对高中档次游客的接待能力;●作为中国最大经济特区,出入境和促进消费政策措施虽比世界著名滨海、海岛旅游地尚有差距,但已引起充分重视,有关政策正在争取之中;●各级领导和社会重视旅游,有利于旅游度假发展并形成个性鲜明旅游品牌的社会人文环境正在形成。
(世界著名滨海旅游地、国际旅游发达国家专题研究,略)五、海南国际旅游岛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一)三个层面改革创新旅游体制1、设立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作为实体性的政府组成部门,根据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海南经济主导产业和科学配置旅游资源之需,统管和协调全省旅游产业发展。
各市县政府相应设立旅游管理部门。
2、健全旅游协会等行业组织,赋予对日常化、程序化旅游事项的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旅游行会的行业协调、自律和促进等功能。
3、成立多种形式和不同体制的专业机构,从事旅游研究、整体宣传和公共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专项工作。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体制改革方案,另案研究)(二)五个方面创新旅游运行机制1、创新旅游规划编制机制。
●对区域性旅游总体规划和重要旅游项目规划,实行“项目创意策划(概念性规划)评议-规划初审-规划终审”的程序;●提倡规划过程对社会公开并组织各界专家和社会公众参与;●采取旅游管理部门、有关专家、旅游业内有识之士、媒体旅游记者和规划委托单位共同参与规划评议、评审的办法;●赋予区域性总体旅游规划作为地方法规属性,做到旅游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真正成为指导旅游科学发展的依据。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规划办法,待制定和颁布)2、创新旅游行业管理机制。
●省级旅游管理部门主要对旅游产业进行宏观管理、综合协调、行业指导和组织公共性旅游服务,将一般性管理和服务职能下放给市县进行属地管理或委托行业组织、专业机构承担;●采取科学化管理手段,将管理内容公开化、程序化,提高对社会、行业和公众高效旅游行政服务的功能;●推进旅游管理国际化,遵循国际规则,实施国际标准,依照国际惯例,学习国际经验,不断探索旅游管理新模式。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行业管理改革海岸规划,另定)3、推行国际化旅游营销机制。
●统筹安排和配置旅游宣传经费和其他资源,实现政府旅游形象宣传、机构旅游营销和企业旅游产品促销的科学分工和有机合作;●设立专业化旅游营销组织,建立国际化旅游营销网络,形成稳定的国际国内客源基地;●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化和传统营销手段,在加强旅游营销理论研究和市场分析基础上,增强旅游营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整体营销专项规划,另编)4、推行国际化的旅游培训机制。
●改革旅游教育培训机制,按照国际化要求创新旅游教育培训内容;●引进国际国内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多层次加快培养国际化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队伍;●改革旅游行业考试机制,采取科学手段,运用符合国际化的程序,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使旅游行业的考试成为推动旅游业人员素质提高的动力。
5、改革旅游要素的管理机制。
统筹各部门协调管理吃住行游购娱和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旅游要素,促使旅游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旅游产品的综合水平和吸引力。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机制创新专题研究,略)六、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配套政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配套政策体系,主要有三方面:(一)国家和有关部门批准、授予的政策主要有:●便利国际国内游客出入境政策;●旅客免税购物等优惠政策;●航权开放政策;●开放的海洋旅游政策;●灵活的融资政策;●开放的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对海南旅游重点项目专项扶持政策。
(二)海南省颁布和制定的政策通过不同层面法规体系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全面法规保障。
●海南省人大通过地方立法权颁布推进系列的地方旅游法规;●省委、省政府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各旅游管理部门和行业组织制定旅游发展、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的行业制度、行业标准。
(三)参照国际上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策●推进旅游国际化的有关促进政策;●发展国际性度假旅游的通行规则;●有关国际化旅游管理和服务的行业标准;●旅游国际化的运作惯例。
(海南国际旅游岛政策体系专题研究,略)七、拓展多种形式旅游合作●围绕南海旅游同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扩展和深化同香港“一程多站”旅游合作;●开展北部湾旅游合作;●发展琼台农业合作基础上的旅游合作;●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开展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在“岛屿观光政策论坛”基础上拓展同国际岛屿旅游地的合作;●同国际发达国家和地区就规划开发、市场营销、行业管理和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专项旅游合作;●同国际国内主要客源地旅游管理部门、行业组织和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
(海南国际旅游岛推进国际国内旅游合作专题研究,略)八、海南旅游资源分析、客源市场分析、SWOT和PEST分析(专题研究,略)第二部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规划的创意思路一、策划原则科学发展、注重创新、市场基础、竞争导向、品牌效益。
(一)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力求所策划项目促进旅游跨越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注重创新。
以多方面创新,策划可以挑战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可望引起强烈关注的大型区域性旅游项目、高水平度假旅游产品和特色鲜明的旅游新业态;(三)市场基础。
不刻意追求游客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旅游资源合理的市场容量,有选择地争取以度假为主的高档客源市场,实现旅游发展中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均衡增长。
(四)竞争导向。
以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力求所策划项目具有国际竞争力,能够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度假市场的竞争,同时吸引国内高端市场。
(五)品牌效益。
着眼“世界一流”目标,力求形成发挥综合效益的国际性旅游品牌。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区域空间布局:一海、两市、三区(一)一海:世界明珠南海丝路(注)以国际化视野,放眼于整个南中国海乃至更大区域,以有“南海明珠”誉称的海南岛为重心,开辟包括豪华邮轮、游船旅游、海岛旅游和多种海上休闲运动的海洋旅游,以现代版“南海丝路”打造在国际上知名度大、美誉度高的“南海旅游”品牌。
1、开发短期海上旅游。
以海南岛为基地,以西沙群岛为主要目的地,在海南岛、西沙群岛相关岛屿和海域开展海岛观光、各类海上休闲活动和潜水等旅游形式。
2、发展“豪华邮轮南海旅游”。
联合香港、新加坡等邮轮母港和越南以及广东、广西等地,以海南岛为重要邮轮停靠港和旅游基地,巩固现有豪华邮轮航线,逐步发展环南中国海国家和地区的豪华邮轮旅游。
3、建设中国游艇业基地。
在海口、三亚建设游艇基地,在其他沿海市县建设游艇码头,以海南岛沿海为主开展游艇旅游。
通过游艇俱乐部和游艇专业协会,对游艇旅游实行统一管理和服务。
(“南海丝路”专题旅游研究,略;南海旅游专项规划,另编)(二)两市:海口三亚龙腾凤舞1、海口(1)整体定位:椰岛休闲之城海口市是海南的省会,被国务院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富有文化韵味的各种休闲资源极为丰富。
海口又称椰城,因此,将海口旅游整体定位为:椰岛休闲之城。
(2)形象定位:海韵椰城休闲港湾挖掘“海南岛首府”、“椰文化”和“滨海休闲”三大特色亮点:以“海南岛首府”、“海韵椰城”和“热带滨海休闲城市”三个侧面打造海口市立体的旅游形象。
突出省会因素,利用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综合资源,挖掘丰富的历史和现代的文化潜力,打造海南必到之地“海南岛首府”的中心城市形象;突出热带滨海区域标志性植物椰树的形象,挖掘椰文化丰富内涵,并结合海口其他文化资源,打造世界上别具一格的富有独特文化韵味的“海韵椰城”旅游形象;突出海口高尔夫业集群优势,发掘从滨海、市区到火山区域的地热温泉资源并开发特色康乐温泉,提升多层面、多形式文化消费活动,打造独具魅力、宜游宜居的复合型“热带滨海休闲城市”形象。
2、三亚(1)整体定位:热岛度假丽城三亚是中国最典型的热带海岛度假城市,热带滨海环境优美而浪漫,拥有目前中国最集中、最高档的滨海度假酒店群,多次承办国际国内大型选美活动。
因此,将三亚旅游整体定位为:热岛度假丽城。
(2)形象定位:美丽三亚浪漫天涯挖掘“美丽圣地”、“浪漫海滨”和“度假天堂”三大特色亮点:通过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景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有关美丽的系列节事活动,打造融中外美丽要素并极具地方特色的“美丽文化”,塑造“美丽圣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发掘滨海代表性景区的爱情内涵,营造最具浪漫氛围的热带海滨,在“美丽圣地”基础上培育极具浪漫因素的“蜜月度假”和“情感假日”旅游产品,逐步形成三亚“浪漫海滨”的旅游形象;高水平开发新的度假区和休闲区,拓展大型景区的度假休闲功能,推进各项旅游要素和服务标准的国际化,全面提升社会人文环境和度假城市功能,打造中国最佳“度假天堂”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