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一、说教材《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课程中的重要一课,它在我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主要讲述了15至17世纪,欧洲国家为寻求财富和荣誉,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这一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地理知识的丰富,欧洲航海家们勇敢地探索未知海域,打破了世界相互隔绝的状态,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
本文在课文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 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认识到资本主义发展对全球的影响。
2. 通过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使学生认识到探险精神、求知欲望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3. 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主要内容:1.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地理知识的丰富、欧洲国家的竞争。
2. 新航路的开辟过程:迪亚士发现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
3.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促进全球贸易、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影响世界格局。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主要航海家。
(2)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能分析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运用地图、历史资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认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探险、追求真理的精神。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1)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2)理解探险精神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逐步突破教学难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说教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的内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我的教法特色:1. 启发法: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航路的开辟》是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一课内容。
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逐渐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也给欧洲带去了大量资金和原料,促使西欧经济产生重大变革。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的确立、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革命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在短短的几百年间,资本主义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人类以往文明成果的总和,这些发展都离不开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作为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内容,具有启迪的作用,学好《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课,对第二单元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识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概况,把握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
②过程和方法:通过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使学生更清晰明了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通过问题探究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该事件。
③情感态度价值:通过对欧洲航海家的航海历程和探索精神的了解,发展学生坚毅、积极进取的性格。
通过新航路开辟对亚非美的影响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建立在残酷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上的,激发学生热爱独立,自由,反抗压迫的情感。
3、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确定的依据是从教材的知识体系来看,贯穿本单元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影响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而难点则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确定的依据有两方面:一、教材方面,内容较为庞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较复杂,从空间上来说涉及到了整个世界,从其意义方面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二、学生方面,这部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又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学生,对学生的情况做如下的分析:一、知识掌握上,初中已经学过新航路的开辟,至今已有两年多,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开辟新航路 说课稿

第5课开辟新航路说课稿高一历史组郭敏 2016/04/19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五课《开辟新航路》。
本课内容相当重要,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
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学习本课内容有利于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因此本节课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2)概述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迪亚士抵达好望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由学生扮演航海之旅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感知历史,使学生了解航海的原因和所具备的条件,感悟航海家的精神。
(2)通过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3)通过展示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领会中国古代发明对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重大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感受和学习航海家勇于探索的开拓进取精神,认识到人类历史是不断探索的历史,探索精神永不磨灭。
3、教材重点与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和影响。
依据: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是它开启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因此它的经过和影响是我们学习世界史基础。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依据: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联结成一个整体。
这种联结不仅有地理上的,还有经济上和思想观念上的,而且给不同地区带来不同的影响,对它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对高一的学生是有难度的。
二、说学情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下的教法、学法。
由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影响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高一的学生思考能力比初中生强了一点,而根据教育学理论,老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互动的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等方面的能力,更好的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第15课新航路的开辟》是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节课,主要通过讲述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新航路的开辟,介绍了地理学、历史学和人物个性等内容。
这节课内容扩展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认识重要的航海家及其贡献。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掌握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整理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张世界地图,指出几条重要航线,让学生回答这些航线是怎么形成的,并引入新航路的开创。
2. 学习新课利用多媒体资源,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16世纪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和新航路的开拓。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欧洲航海家要开辟新航路?新航路对欧洲带来了哪些变化?3.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重要的航海家及其贡献。
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帮助他们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
每个小组学生就自己的研究结果做一个简短的提问和回答的报告。
4. 总结归纳安排一些学生上台进行小组报告,逐一介绍各个航海家及其贡献。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报告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总结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背景,创造逼真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问题解决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航路开辟说课稿人教版

新航路开辟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探险家开辟新航路的历史背景、主要航线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学生能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基本史实,理解其对欧洲及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比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对不同文化间交流与碰撞的积极作用,同时理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主要航线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全面理解和客观评价。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历史图片、地图和文献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为什么15世纪末欧洲人要开辟新航路?”引导学生思考新航路开辟的动机。
2. 新课讲授:(1) 历史背景:介绍15世纪末至17世纪初欧洲社会经济状况、地理大发现的科技条件以及宗教传播的需求。
(2) 主要航线:详细讲解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探险家的航海路线,如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
(3) 影响分析:分析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深入探讨,并进行汇报。
4. 课堂小结:总结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强调其对全球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同时指出其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5.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小论文,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新航路开辟一、背景二、航线三、影响四、评价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对新航路开辟有了全面的认识。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航路的开辟》,本课选自于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的第7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新航路开辟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新篇章,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因此学习本课对于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意义重大。
2、教学目标:本课的课标的要求是“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双重性)。
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角色体验、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3、通过情景设置、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该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了解亚洲、非洲、美洲遭受的侵略和掠夺,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公民意识,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2、以角色体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航海家们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体会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学会客观、辩证的分析其影响的双重性。
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既是历史的进步,也充满了血腥味和罪恶感。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教学过程
• 通过问题探究法解决地理大发现这一问题。关 于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可以采取谈话引导的 方式,突破这一难点。如提问:欧洲人进行 • 探险的目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又产生什 么后果?引导学生认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连 接成一个整体,以及对欧洲和世界的不同影响。 •
假如你是陪审团的代表,你愿意为哥伦布辩护吗? 说出你的理由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 • • 新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
一. 教材地位
• 上承古代中国,下启近代世界。新航路的 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 真正开始融合为一个整体。
二.学生想要了解什么
教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过
• 通过标题“东方的诱惑” 引入新航路开辟的 最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 然后通过14世纪的商路图来向学生展示商路受 堵得情况。 • 通过指导阅读教材来找出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 西、葡的支持和航海技术的成熟。
新航路的开辟的经过
1.一个目的地:亚洲 1.两个国家:西班牙和葡萄牙 2.三个新发现:好望角、印度、美洲大陆 3.四位航海家: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 麦哲伦 4.四条路线
教学经过
• 通过让学生填表的方式来让课文内容更加 清晰,学生能记住四条航线以及四位航海 家,对于其中的好旺角的由来,美洲的发 现则让学生以说故事的形式来完成。
• 最后再设置情境,启发学生辩证的分析新 航路开辟的目的和历史人物的作用。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 1.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 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 • 2.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 • 商业革命:贸易中心有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 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阶梯,促进资 本主义的发展; • 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 等。 •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说课教案]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说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a1230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5.png)
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说课教案]岳麓版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航路的开辟》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II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的第一课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
新航路的开辟,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启篇,引发商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崛起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也给亚洲、非洲和美洲带来深重灾难。
学好这一课,对于世界近代历史的掌握有重大意义;同时,本课还是学科综合重要的一课,特别是和地理的综合,因此,学生学好这一课,对于以后的学科综合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培养学生依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学会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能够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和早期的殖民扩张的史实,培养学生一分为二辨证的历史史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由学生扮演航海之旅中的不同角色,使学生了解航海的原因和所具备的条件,感悟航海家的精神。
(2)通过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共同提高。
(3)通过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异同,进一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动机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资本扩张惟利是图的本质;体会航海家的艰苦,学习他们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通过比较认识当时的中国科技在航海造船方面仍具先进性。
(2)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找出它的两重作用,使学生学会全面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和影响。
重点依据:(1)是课程标准要求;(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对象和途径;(3)新航路开辟揭开人类工业文明的序幕、开启了全球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重大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航路的开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新航路开辟是高一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内容,是工业文明崛起的新篇章,新航路开辟是欧洲中世纪历史结束时期14-16世纪,欧洲巨变的标志,对欧洲和整个世界历史影响巨大,特别是对世界近代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世界古代历史到世界近代历史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事件。
教材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各洲都成了西欧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来源、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生产的需求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工业文明飞速发展。
这环环相扣的发展起源都离不开地理大发现。
教材特点:本课的第一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第三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涉及较多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现象与理论,第二模块涉及较多地理学科方面的知识,内容较杂,联系广泛,理论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直接原因、思想根源);新航路开辟的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双重性)。
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体验、史料分析、互动探究等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2、通过地图动态演示、表格归纳、微格教学、小组合作、问题讨论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开辟新航路的经过;
3、通过情景设置、引用史料、讨论(或辩论)、问题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该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体验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了解亚洲、非洲、美洲遭受的侵略和掠夺,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公民意识,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2、以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航海家们勇敢、开拓、进取的精神,体会人文精神及人文关怀,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3、通过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时代特征,学会客观、辩证的分析其影响的双重性。
把握在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背的价值判断标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由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影响三部分内容构成,重点定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与影响。
确定的依据是教材的知识体系,贯穿本单元的线索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影响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包括进步性与灾难性两个方面。
确定的依据有两方面:一、教材方面,内容较为庞杂,行航路开辟的影响较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时序变化,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
二、学生方面,这部分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又涉及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五、教法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实践学习法为主,辅之以问题探究法、学案教学法、图表归纳等方法的有机结合。
采用"学生阅读—教师设问—讨论回答—思考补充—教师总结—认知练习"的教学模式,遵循"感性认识—实践应用—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选择这种教学方法的依据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探索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真正实现学生中心论。
六、教学程序:
(一)、导入:
播放《哥伦布传》中的奥斯卡金曲《SAILING》,高潮时设置悬念,并用倒序方式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面对生死未卜的艰难远行,是什么驱使航海家冒险?目的有二:一、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过去性,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过美妙的音乐、流动的画面,再造历史情境,提供史实表象,缩短由于时空差距所造成的学生与史实之间的距离,走近历史、感受历史;二,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设置悬念,烘托气氛,培养学史兴趣,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第一模块: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新行路开辟的原因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包括经济根源、宗教根源、直接原因等。
预备采取四步:
第一步,由学生讲《拉蒙游记》第一章《不安分的孩子》,抛出问题:“东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度”?“拉蒙现状如
何”?根据故事内容出示材料,指导学生分析史料,教会学生分析方法,包括划定中心词、限定词、问答项,归纳要点,得出结论。
第二步,明确哪些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第三步,讲故事《期盼远航》,抛出问题“拉蒙要远航,你会送哪些必备品给他?”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这一步应点到为止。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一、创设情景,将抽象的历史模块教学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二、学生可初步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三、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三)第二模块: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由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麦哲伦四条航线构成。
教学中我将采用四步:第一步,史地结合,“左图右史”、“索象于图,让学生了解四条航线。
第二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运用PPT动态地图,动手画图。
采取这种教学方式的理由是一、地图在反映事物所处空间状态方面具有更简明、直观的特征,有利于将已有的认知结构转换为学生的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耳闻、目睹,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隐性技能;三、以图说史,与小综合考试接轨。
第三步,PPT播放两则航海资料;
第四步,根据情景,巧设对白。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学习航海家的精神,进行情感渗透,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第三模块: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由进步性与灾难性两个内容构成,教学时我将采取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导入情境,由学生编讲《拉蒙游记》第五章《原来我们是一家》,自然导入拉蒙进行两则调查报告,分别是市场调查报告与各洲现状。
第二步,设疑,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变化?各洲人的生活情况怎样?第三步,解疑,通过《互联网上,我的跟贴》,讨论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双重性。
这样设计的目的有三,一,横向上,其影响表现为以洲为历史单位之间的相互碰撞、影响、交流乃至交融可分散难点,理论条理清晰,便于理解;纵向上,可让学生了解到时序上各洲发展的连续性。
二,通过图片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三、把握在社会转型时文明进步的残酷性与道义原则相背培养学生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进步的价值理念,进而培养学生由历史感上升到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