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燃料烟点测定(精)

喷气燃料烟点测定(精)
喷气燃料烟点测定(精)

喷气燃料烟点测定

烟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在标准灯具中燃烧时,不冒黑烟火焰的最大高度,称为烟点,又称无烟火焰高度,单位为mm 。

①测定意义 烟点是评定喷气燃料燃烧时生成积炭倾向的指标。

喷气燃料烟点与生成积炭的关系

H/C 比越小,无烟火焰高度越低,生成积炭的倾向越大,各种烃类生成积炭的倾向为:

双环芳烃>单环芳烃>带侧链芳烃>环烷烃>烯烃>烷烃 为保证喷气燃料正常燃烧,避免积炭形成。我国1、2、3号喷气燃料均要求烟点不小于25mm 。

②分析检验方法 喷气燃料烟点的测定按GB/T 382-1983(1991)《煤油烟点测定法》进行。灯具图。

测定时,量取一定量试样注入贮油器中,点燃灯芯,按规定调节

测定烟点用灯 SS6-SYP2201-I 煤油烟点试验器

1-烟道;2-标尺:3-燃烧室;

4-灯芯管;5-对流室平台; 6-调节螺旋;7-贮油器

火焰高度至10mm ,燃烧5min ,再将灯芯升高到出现有烟火焰,然后平稳地降低火焰高度,在毫米刻度尺上读取烟尾刚好消失时的火焰高度,即为烟点的实测值。

烟点测定值与测定仪器及大气压力有关,因此需按下式进行校正。

c H fH =

式中:H ──试样的烟点,mm ;

H c ——试样的烟点测定值,mm ; f ——仪器校正系数。

仪器校正系数定义为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与实测值之比。其中,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是指标准燃料于101.325kPa (基准压力)下在该仪器中测定的烟点;标准燃料烟点的实测值,是指标准燃料于实际压力下在该仪器中测定的烟点。通常采用异辛烷和甲苯的混合物作为标准燃料,下表给出一些标准燃料在101.325kPa 下的烟点值。

一些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

比试样略高,另一个略低。然后分别测定这两个标准燃料在实际压力下的烟点,取其算术平均值即为仪器的校正系数。

,,,,12A b B b

A c

B c

H

H f H H ??

=+ ? ???

式中:H A,b 、H A,c ——第一种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实测值,mm ;

H B,b 、H B,c ——第二种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实测值,mm 。

③测定注意事项

试样的准备试验保持到室温即可,不能加热,以防轻组分挥发损失,如发现试样有雾状杂质,则用定性滤纸过滤。

灯芯的处理灯芯不能卷曲,灯芯头必须剪平,并使其突出灯芯管3mm,仲裁试验必须更换新灯芯。

试样用量通常试样量为20mL,不允许用少于10mL的试样做试验。

读数方法为消除视觉误差,在观察灯芯呈现油烟的现象时,可在烟道后方衬上一张白纸或不透明白色板。

仪器校正系数的测定仪器校正系数要定期测定,特别是当调换仪器、改变操作者或大气压力变化超过706.4Pa(5.3mmHg)时,必须进行仪器校正系数测定。

石油加工方法及行业发展分析

石油加工方法及行业发展分析 石油加工行业是石油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原油通过石油炼制过程加工为各种石油产品的工业。包括石油炼厂、石油炼制的研究和设计机构等,石油炼厂中的主要生产装置通常有:原油蒸馏(常、减压蒸馏)、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石油焦化、催化重整以及炼厂气加工、石油产品精制等,主要生产汽油、喷气燃料、煤油、柴油、燃料油、润滑油、石油蜡、石油沥青、石油焦和各种石油化工原料。 石油加工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无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建设都离不开石油产品。石油燃料是使用方便、较洁净、能量利用效率较高的液体燃料。各种高速度、大功率的交通运输工具和军用机动设备,如飞机、汽车、内燃机车、拖拉机、坦克、船舶和舰艇,它们的燃料主要都是石油炼制工业提供的。一架波音707飞机飞行1000公里要用喷气燃料6吨;一辆4吨载重汽车100公里耗油约5公斤;一辆4吨柴油汽车100公里耗柴油约3公斤;一台标准拖拉机年耗柴油约4吨以上。 处在运动中的机械,都需要一定数量的各种润滑剂(润滑油、润滑脂),以减少机件的磨擦和延长使用寿命。当前,润滑剂的品种达数百种,绝大多数是由石油炼制工业生产的。 石油炼制工业提供的石油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以及化肥、农药等。 1984年,世界原油总加工能力约3.7 Gt,炼厂数约700余座。年加工量在70 Mt以上者有11个国家,其中最大的是美国,约占世界总量的五分之一,其次是苏联、日本和西欧一些国家。为了节省投资和降低生产费用,现代炼油厂的年加工原油量均在3.5 Mt以上,有的已超过10 Mt。 世界主要炼油国家油品消费结构中,以汽油、柴油和燃料油的消费量最大。日本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因煤和天然气短缺,电站锅炉和工业窑炉大量使用原油常减压蒸馏的渣油作为燃料油,因而炼油厂的加工深度较浅,催化裂化、石油焦化、加氢裂化等装置所占的比例较小。而美国等因煤和天然气较多,可用作锅炉燃料,还由于汽油需用量很大,故炼油厂多为深度加工,大部分渣油被加工转化为汽油。 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但近代石油炼制工业是在中华人民

喷气燃料银片腐蚀机理及解决方法(CNKI)

石油化工与催化 收稿日期:2005204225;修回日期:2005210215 作者简介:潘蕊娟(1965-),女,山西省万荣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净化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 喷气燃料银片腐蚀机理及解决方法 潘蕊娟 (西北化工研究院,陕西西安710600) 摘 要:综述了喷气燃料银片腐蚀机理及解决方法。结果发现,引起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的原因是活性硫化物,主要是单质硫。采用补充精制工艺,可以解决喷气燃料的银片腐蚀问题,对产品的相关性能没有影响。 关键词:喷气燃料;硫化物;银片腐蚀 中图分类号:TE626.23;TE62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143(2006)0120017203 Mechanism for silver strip test and the w ay to solution of unqualif ication of jet f uel in the test PA N R ui 2j uan (Nor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dustry ,Xi ’an 710600,China ) Abstract :The cause for silver strip corrosion and solution to disqualification of jet fuel in silver strip test were describ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squalification of jet fuel in silver strip test was caused by active sulfides ,especially elementary sulfur.Supplemental refining may be adopted to solve the prob 2lem ,with no influence on related quality of the product . K ey w ords :jet fuel ;sulfide ;silver strip corrosion ;silver strip test C LC numb er :TE626.23;TE624.5+4 Docum ent cod e :A A rticle I D :100821143(2006)0120017203 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燃料系统采用铜、铝和镁等合金材料,高压油泵采用镀银部件。当喷气燃料中含有硫化物时,会与合金材料中的金属元素反应,从而发生硫化腐蚀。为了飞行安全,G B6537294规定3#喷气燃料必须进行银片腐蚀试验,且银片腐蚀试验级别不大于1级,军用喷气燃料银片腐蚀试验级别为0级。 喷气燃料生产过程中,由于原油的劣质化使得喷气燃料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以非加氢精制工艺进行喷气燃料生产时,为确保喷气燃料的颜色及热氧化安定性合格,均采用白土补充精制。但一些炼油厂如中国石油武汉石化总厂、中国石油石家庄炼油厂和中国石化洛阳石化炼油厂等发现,喷气燃料馏分经白土精制后,出现了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的现象[1-3]。在柴油加氢装置切换 生产喷气燃料工艺中,如大连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400kt ?a -1喷气燃料加氢装置,在开工生产喷气燃料后,均出现银片腐蚀不合格情况[4-6]。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炼油厂1140Mt ?a -1加氢裂化装置自2001年5月以来喷气 燃料银片腐蚀在1~2级波动,达不到军用喷气燃料的标准,所以被迫降级使用[7]。此外,喷气燃料在运输和存放过程中,罐体本身的硫及微生物的污染 (主要为硫酸盐还原菌)也会导致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8-9,18]。喷气燃料中存在的活性硫化物与银片发生反应,引起银片腐蚀试验不合格,解决办法是采用补充精制工艺。 1 银片腐蚀机理分析 银片腐蚀试验方法(SH/T0023290)是在实验温 2006年1月第14卷第1期 工业催化INDUSTRIAL CA TAL YSIS Jan.2006 Vol.14 No.1

喷气燃料

喷气燃料 即喷气发动机燃料,又称航空涡轮燃料,是一种轻质石油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而急剧增长,目前已远超过航空汽油。喷气燃料的质量有严格规定,在石油轻质燃料的规格标准中其指标项目最多。 即喷气发动机燃料,又称航空涡轮燃料,是一种轻质石油产品。主要由原油蒸馏的煤油馏分经精制加工,有时还加入添加剂制得,也可由原油蒸馏的重质馏分油经加氢裂化生产。分宽馏分型(沸点60~280℃)和煤油型(沸点150~315℃)两大类,广泛用于各种喷气式飞机。煤油型喷气燃料也称航空煤油。喷气燃料产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喷气式飞机的发展而急剧增长,目前已远超过航空汽油。中国于1961~1962年用国产原油试制成功航空煤油并投入生产。 喷气燃料中常加入各种添加剂改进其性能,如抗氧剂、金属钝化剂、防冰剂、静电消散剂和抗磨-润滑剂等(见石油产品添加剂)。 喷气燃料的质量有严格规定,在石油轻质燃料的规格标准中其指标项目最多。主要的质量指标为: ①体积发热量为喷气燃料的能量特性,是指单位体积燃料完全燃烧时释放的净热量,为燃料的质量发热量与其密度的乘积。严格说,它对用于导弹(冲压导弹和巡航导弹)的石油燃料才有决定意义。体积发热量对飞行器的航程有重要意义,其值大表示航程也可以远。提高燃料密度是增大其体积发热量最有效的途径,例如:密度为845kg/m(体积发热量约36×10MJ/m)的燃料与密度为780kg/m(体积发热量约为33×10MJ/m)的燃料相比,在同样载油体积条件下,可使飞行器多载约9%的能量。 ②冰点它是燃料低温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指燃料在冷却时形成烃类结晶而在温度升高时又消失的温度,在大多数国家的喷气燃料规格中采用。喷气燃料要求冰点低,对高空长时间飞行用的燃料应低于-50℃(短时间飞行的可不高于-40℃)。还有与冰点的作用相同、但定义不同的指标结晶点,它指燃料冷却时最初出现烃类结晶时的温度,比冰点的测定值低1~3℃,为中国、苏联及东欧各国采用。中国近年来开始采用冰点取代结晶点。 ③密度现今喷气飞机用的燃料的密度最高为845kg/m;导弹用的合成烃类燃料的密度可高达920~1060 kg/m。当然,后者不是一般的石油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而是一些特殊结构的合成燃料。体积发热量大的燃料习惯上又称高密度燃料。 ④芳烃含量不大于20%(质量)。 ⑤燃料要洁净(不含游离水和固体杂质及表面活性物质),热稳定性要好。以相应的固体粒子含量、水反应和水分离指数、动态热安定性等指标加以检测。

3号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3号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产品介绍: 茂名正茂石化3号喷气燃料是以加氢裂化煤油馏分或经精制的直馏煤油馏分,按需要加入适量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优质煤油型喷气燃料。产品精制程度深,洁净性好;硫和硫醇硫含量低,具有低腐蚀性,无臭味;安定性好,常温下贮存不易变质,在较高使用温度下生成的胶质沉积物少;高空性能和燃烧性能好,可确保燃烧完全、稳定、积炭小、冒烟少,在高空飞行中不产生气阻,蒸发损失小。 本产品适用于航空涡轮发动机。 包装运输: 本产品的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交货验收按SH 0164进行。产品的贮运管理必须严格,从生产、贮运到使用,务必保持产品的洁净性,不受外来污染,不得混入杂油。所用盛装容器、管线、机泵等应专用,符合有关规定。在使用前要经过充分沉降和过滤,除掉水分和杂质,并应采取保持产品洁净性综合措施,按规定经常清洗贮罐,排放罐底水,备有完善的过滤/分离设施,防止微生物繁殖及堵塞油滤,确保使用质量。 产品为易燃液体,微毒,贮运场地严禁烟火,装卸要使用铜质工具,以防发生火花,抽注油或倒罐时,油罐与活管必须用导电金属丝线接地。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正茂石化3号喷气燃料(军用)标准执行GB 6537-2006,正茂石化3号喷气燃料(民用)标准执行GB 6537-2006,航空煤油(JET A—1)标准执行AFQRJOS Issue 27版标准技术要求。 3号喷气燃料(军用)GB 6537-2006 项目质量指标试验方法 *外观室温下清澈透明,目视无不溶解 水及固体物质 目测 *颜色不小于+25GB/T 3555 组成: 总酸值/(mgKOH/g)不大于芳烃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烯烃含量(体积分数)/ %不大于总硫含量(质量分数)/ %不大于 硫醇性硫(质量分数)/%不大于或博士试验b 直馏组分(体积分数)/% 加氢精制组分(体积分数)/% 加氢裂化组分(体积分数)/%0.015 20.0 5.0 0.20a 0.0020 通过 报告 报告 报告 GB/T 12574 GB/T 11132 GB/T 11132 GB/T 380、GB/T 11140、GB/T 17040、 SH/T 0253、 SH/T 0689 GB/T 1792 SH/T0174 挥发性:*馏程: 初馏点/℃ 10%回收温度/℃不高于 20%回收温度/℃ 50%回收温度/℃不高于90%回收温度/℃ 终馏点/℃不高于 残留量(体积分数)/%不大于损失量(体积分数)/%不大于闪点(闭口)/℃不低于 密度(20℃)/(kg/m3) 报告 205 报告 232 报告 300 1.5 1.5 38 775~830 GB/T 6536 GB/T 261 GB/T 1884, 1885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1、石油的化学组成 1.1 颜色与密度 石油(俗称原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由于含有硫等其它物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臭味。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750~950kg/m3之间,也有个别原油的密度在1000 kg/m3以上或在800 kg/m3以下。 1.2 元素组成 一般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3~87%,氢——11~14%,硫——1~3%(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等),氮——低于1%(以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为主),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低于1%(镍、铁、钒、铜、砷等)。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小于0.5%)、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大于2.0%)三类。 碳/氢原子比(有时也称氢/碳原子比)是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原有的化学结构有关系。 1.3 烃类组成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些烃类组成是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化合物存在。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原油也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原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原油中的烃类含量因为产地种类不同差异很大,相对密度较小的轻质原油中

烃类含量可能大于90%,而相对密度较大的重质原油中的烃类含量甚至可能小于50%。 炼油厂加工的的原油通常为液态。原油中含的液体状态烃按其沸点不同,可以分为低沸点馏分、中间馏分以及高沸点馏分。低沸点馏分,如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0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单环芳香烃(苯系)。中间馏分,如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C10~C20的正异构烷烃、带侧链的单环环烷烃、双环及三环环烷烃、双环芳烃。高沸点馏分,如在润滑油馏分中含有C20~C36左右的正异构烷、环烷烃和芳香烃。 1.4 非烃化合物 原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等。原油中含硫化合物包括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原油中氮的分布随着馏分沸点升高,其氮含量迅速增加,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上的重油中。在原油中,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主要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大类。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化合物主要以酸性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是环氧酸,占原油酸性含氧化合物的90%。 2、石油及其主要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能 2.1 标准密度和相对密度 我国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产品(简称油品)的标准密度。原油的相对密度,在我国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原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比,又称比重。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通常相对密度在0.9-1.0的原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原油称为轻质原油。 分子量相近的不同烃类之间密度差异很大,芳烃>环烷烃>烷烃。

喷气燃料烟点测定(精)

喷气燃料烟点测定 烟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试样在标准灯具中燃烧时,不冒黑烟火焰的最大高度,称为烟点,又称无烟火焰高度,单位为mm 。 ①测定意义 烟点是评定喷气燃料燃烧时生成积炭倾向的指标。 喷气燃料烟点与生成积炭的关系 H/C 比越小,无烟火焰高度越低,生成积炭的倾向越大,各种烃类生成积炭的倾向为: 双环芳烃>单环芳烃>带侧链芳烃>环烷烃>烯烃>烷烃 为保证喷气燃料正常燃烧,避免积炭形成。我国1、2、3号喷气燃料均要求烟点不小于25mm 。 ②分析检验方法 喷气燃料烟点的测定按GB/T 382-1983(1991)《煤油烟点测定法》进行。灯具图。 测定时,量取一定量试样注入贮油器中,点燃灯芯,按规定调节 测定烟点用灯 SS6-SYP2201-I 煤油烟点试验器 1-烟道;2-标尺:3-燃烧室; 4-灯芯管;5-对流室平台; 6-调节螺旋;7-贮油器

火焰高度至10mm ,燃烧5min ,再将灯芯升高到出现有烟火焰,然后平稳地降低火焰高度,在毫米刻度尺上读取烟尾刚好消失时的火焰高度,即为烟点的实测值。 烟点测定值与测定仪器及大气压力有关,因此需按下式进行校正。 c H fH = 式中:H ──试样的烟点,mm ; H c ——试样的烟点测定值,mm ; f ——仪器校正系数。 仪器校正系数定义为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与实测值之比。其中,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是指标准燃料于101.325kPa (基准压力)下在该仪器中测定的烟点;标准燃料烟点的实测值,是指标准燃料于实际压力下在该仪器中测定的烟点。通常采用异辛烷和甲苯的混合物作为标准燃料,下表给出一些标准燃料在101.325kPa 下的烟点值。 一些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 比试样略高,另一个略低。然后分别测定这两个标准燃料在实际压力下的烟点,取其算术平均值即为仪器的校正系数。 ,,,,12A b B b A c B c H H f H H ?? =+ ? ??? 式中:H A,b 、H A,c ——第一种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实测值,mm ; H B,b 、H B,c ——第二种标准燃料烟点的标准值、实测值,mm 。 ③测定注意事项

关于航空煤油储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关于航空煤油储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摘要]航空煤油在储藏以及运输过程中,其质量可能会出现问题。针对该现象对航空煤油质量的影响物质及危害进行分析,并对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解析,主要有含水量、航煤氧化、机械杂质、静电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氧化;机械杂质;静电;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S6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 (2018)16-0278-01 1、主要影响物质及其危害 喷气燃料是由单一的直馏馏分或者直馏馏分与精制组分组成的,可以通过加入添加剂的方式来改善喷气燃料的质量,3号喷气燃料是我国航空煤油的主要物质,其主要参数见表1。 军用的喷漆燃料标准更为严格,与美国API标准一致:杂志含量低于0.26mg/L,水分小于15g/t,纤维含量小于10根/L。 喷气燃料即航煤中如果含有微量的水,在寒冷情况下结冰会引起过滤器堵塞、腐蚀金属。除此之外,水的存在下铁锈与碱反应会生成悬浮物,在水过多的情况下,会与油中的

胶质结合形成薄膜,严重的情况下会堵塞滤网。而且微生物在游离水的存在下更容易滋生,因此航煤中的游离水含量要低于30g/t。 航煤中表面活性物质不能高于1g/t,其原因为:油和水的界面张力会因为表面活性物质而变小,这样水滴不容易聚合在一起,没有办法通过沉降分离。除此之外,也会降低滤网油膜的表面张力,过滤效率就降低了。当表面活性物质(有机酸、有机盐等)超过一定量时,航煤的氧化安全性会出现问题。 机械杂质和纤维的存在也会引起供油系统的堵塞、泵的冲蚀等,严重情况下会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甚至爆炸。杂质的存在会磨损发动机,影响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会引起发动机熄火甚至爆炸,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统计的数据,由于发动机故障引起的飞行事故不在少数,发动机故障的主要原因是飞行燃料的污染,因此必须加强航煤运输以及储存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燃料的清洁度,这对于延长发动机寿命,保证飞行安全有很重要的影响。 2、航煤?\输和储存中的质量问题 2.1 含水量 航空煤油中存在水主要分为两个原因:一是燃料中的芳烃含量比较高,而且温度较高,此时大气中的水分会被吸收或者溶解到芳烃中,当吸收或者溶解的水随馏分进入到系统

喷气燃料密度测定(精)

喷气燃料密度测定 密度与标准密度 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称为密度,符号 ρ,单位g/cm 3 或kg/m 3 。我国规定油品在101.325kPa ,20℃时的密 度为其标准密度,用20ρ表示。 ①测定意义 喷气燃料的热值有质量热值(MJ/kg )和体积热值(MJ/m 3)之分。质量热值大,喷气式发动机的推动力大,油耗低;在油箱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为增加续航时间,则需要燃料具有较高的体积热值,即在保证燃烧性能不变坏的条件下,喷气燃料的密度大一些较好。 例如,我国2号喷气燃料要求密度(20℃)不小于775kg/m 3。 与质量热值相反,烃类氢碳比(H/C )越低,其密度越大,体积热值越高。当碳原子数相同时,烃类密度大小顺序为:芳烃>环烷烃>烷烃。同种烃类,密度随沸点升高而增大,当沸点范围相同时,含芳烃越多,其密度越大;含烷烃越多,其密度越小。 想一想 兼顾净热值和密度,哪种烃是喷气燃料的理想组分? ②分析检验方法 喷气燃料密度按GB/T 1884-2000《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测定。 主要仪器是一组玻璃石油密度计。测定时,将密度 计垂直放入液体中,当密度 计排开液体的质量等于其本身质量时,则漂浮于液体中,处于平衡状态。密度小的液体浮力较小,密度计露出液面较少;相反,密度大的液体,浮力也大,密度计露出液面部分较多。 SYP1026-Ⅱ 石油产品密度试验器

(a)石油密度计(b)透明液体的读数方法(c)不透明液体的读 数方法 石油密度计及其读数方法 玻璃石油密度计要求符合SH/T 0316-1998《石油密度计技术条件》和下表中所给出技术要求。 密度计的技术要求 油液体密度计,均适用于低表面张力液体,具有较小刻度误差。分别有25支、10支、10支;其总长度依次为335mm,335mm,90mm;躯体直径长度范围分别为36~40mm,23~27mm,18~20mm。 按国际通行的方法,测定透明液体,以读取液体主液面(液体水平面或称下弯月面)与密度计干管相切的刻度作为检定标准,如图(b)所示;对不透明试样,要读取液体弯月面上缘(或称上弯月面)与密度计干管相切的刻度,见图(c),再按上表进行修正。

航空煤油 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航空煤油 3 号喷气燃料 MSDS 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 2009 年11 月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3 号喷气燃料 化学品英文名称:Aviation kerosene 企业名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 10 号 邮编:730060 传真号码:+8609317561499 +8609317361920 联系电话:+8609317933653 企业应急电话:+8609317936111 +8609317936222 技术说明书编码:2009-45 生效日期:2009 年12 月1 日 国家应急电话:火警119 急救 12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煤油 / 8008-20-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 类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煤油蒸气,常先有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酊感、神志恍惚、肌肉震颤、共济运动失调;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意识模糊等;蒸气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出现化学性肺炎。吸入液态煤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与吸入中毒相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还有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石油及其主要产品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能 1、石油的化学组成 1.1 颜色与密度 石油(俗称原油)通常是黑色、褐色或黄色的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由于含有硫等其它物质,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臭味。 多数原油的密度集中在750~950kg/m3之间,也有个别原油的密度在1000kg/m3以上或在800 kg/m3以下。 1.2 元素组成 一般而言,原油由以下几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碳——83~87%,氢——11~14%,硫——1~3%(硫化物、二硫化物和单质硫等),氮——低于1%(以带胺基的碱性化合物为主),氧——低于1%(存在于二氧化碳、苯酚、酮和羧酸等有机化合物中),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低于1%(镍、铁、钒、铜、砷等)。根据硫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硫原油(硫含量小于0.5%)、含硫原油(硫含量0.5~2.0%)和高硫原油(硫含量大于2.0%)三类。 碳/氢原子比(有时也称氢/碳原子比)是反映原油属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与其原有的化学结构有关系。 1.3 烃类组成 原油中的烃类成分主要分为烷烃、环烷烃、芳香烃,这些烃类组成是以气态、液态、固态的化合物存在。根据烃类成分的不同,原油也可分为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石蜡基原油含烷烃较多;环烷基原油含环烷烃、芳香烃较多;中间基原油介于二者之间。 原油中的烃类含量因为产地种类不同差异很大,相对密度较小的轻质原油中

烃类含量可能大于90%,而相对密度较大的重质原油中的烃类含量甚至可能小于50%。 炼油厂加工的的原油通常为液态。原油中含的液体状态烃按其沸点不同,可以分为低沸点馏分、中间馏分以及高沸点馏分。低沸点馏分,如在汽油馏分中含有C5~C10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单环环烷烃、单环芳香烃(苯系)。中间馏分,如在煤油、柴油馏分中含有C10~C20的正异构烷烃、带侧链的单环环烷烃、双环及三环环烷烃、双环芳烃。高沸点馏分,如在润滑油馏分中含有C20~C36左右的正异构烷、环烷烃和芳香烃。 1.4非烃化合物 原油中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和胶状沥青状物质等。原油中含硫化合物包括活性硫化物和非活性硫化物。原油中氮的分布随着馏分沸点升高,其氮含量迅速增加,约有80%的氮集中在400℃以上的重油中。在原油中,氧元素都是以有机含氧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主要分为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两大类。原油中含氧化合物化合物主要以酸性含氧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是环氧酸,占原油酸性含氧化合物的90%。 2、石油及其主要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能 2.1 标准密度和相对密度 我国规定20℃时的密度为石油产品(简称油品)的标准密度。原油的相对密度,在我国是指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20℃原油与4℃纯水单位体积的质量比,又称比重。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通常相对密度在0.9-1.0的原油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原油称为轻质原油。

3号喷气燃料质量管理规定(2版)20130603

1 目的 为了保证3号喷气燃料(以下简称航煤)产品在生产、调和、储运、检验及出厂过程中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航煤出厂产品质量,特制定此规定。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明确了航煤生产的原料、工艺、过程控制、检验分析及调和、储运、出厂等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航煤在生产、调和、储运、检验及出厂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以及与其相关的单位和部门。 3 术语和定义 3.1 本规定所称“三专”是指专泵、专线、专罐。 3.2本规定所称原油及航煤原料油“五勤”脱水法是指收油前勤脱水、满罐后勤脱水、含水多勤脱水、接班后勤脱水、付油前勤脱水。 3.3本规定所称航煤成品待检罐是指未加入航煤抗磨剂、抗静电剂的精制航煤。 3.4本规定所称航煤成品待检罐“五不许移动”是指罐内停止进油后,未经分析不许移动;分析项目不全,不许移动;质量不合格,不许移动;容器管线不符合使用要求,不许移动;特殊情况未经主管经理批准,不许移动。 3.5 本规定所称航煤成品罐脱水“三勤”是指收油前勤脱水、满罐后勤脱水、付油前勤脱水。 3.6 本规定所称“五不许调和”是指铜片腐蚀不合格的油品,不许调和;受到冲塔、串油等事故污染的不合格组分,不许调和;未按规定程序试生产的半成品,不许调和;添加剂不合格,不许调和;特殊情况未经主管经理和生产技术处同意,不许调和。 3.7本规定所称航煤出厂“五对”是指对品种牌号、对车号、对出厂日期、对批号、对数量。 3.8 本规定所称“六不许出厂”是指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不许出厂;未分析或分析项目不全,不许出厂;包装物品不符合标准要求,不许出厂;未经主管经理、处室领导、质检员和用户代表在合格证上签字,不许出厂;未按规定留样,不许出厂;产品质量不符 合内控质量标准,不许出厂。 3.9 本规定所称“五准”是指:采样准、仪器试剂准、分析准、计算准、结果准。 3.10 本规定所称“三及时”是指采样及时、分析及时、LIMS数据输入和报结果及时。

加氢裂化工艺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中文题目加氢裂化工艺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教学院研究生学院 专业班级化学工程0904 学生姓名张国伟 学生学号 01200901030412 完成时间 2010 年6月20日

加氢裂化工艺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张国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抚顺113001) 摘要:加氢裂化是油料轻质化的有效方法之一,且原料适应性强,他可以将馏分油到渣油的各种油料转化为更轻的油品,随世界范围内原油变重,重油加氢裂化技术发展较快。本文主要介绍了重油高压和中压加氢裂化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固定床、沸腾床、移动床、悬浮床重油加氢裂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工艺发展趋势。 关键字:加氢裂化;工艺;技术特点; 发展趋势 Hydrocracking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trends Zhang guowei (Liaoning petrochemical industry university fushun 113001) Abstract:The hydrocracking is one of effective methods which transfer fuel oils to light one , and raw material is uncompatible.Tt may transform range from the fraction oil to residual oil of each kinds of fuel oils to a lighter oil quality. Accompanying with the crude oil change heavy ,the heavy oil hydrocrack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pretty quick.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eavy oil hydrocracking technology in high pressure and mid-presse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fixed bed, the ebullition bed, the moving bed, hang the floating floor heavy oil hydrocracking technology in the worldwide scale and the craft trend of development. Key word:hydrocracking; artwork; tech-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tendency

吸附法精制加氢焦化馏出油试制3号喷气燃料

吸附法精制加氢焦化馏出油试制3号喷气燃料 陶志平,张红霞,李涛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为扩大喷气燃料资源,满足民航对喷气燃料的需求,对焦化全馏分油加氢后的喷气燃料馏分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碱性氮的存在是影响焦化全馏分加氢后喷气燃料馏分颜色安定性的主要因素。在实验室里采用RA-01和RB-01特种吸附剂的非加氢组合工艺对焦化全馏分加氢后喷气燃料进行精制试验,结果表明,喷气燃料馏分经过非加氢精制后,颜色提高到+29,其它性质未见明显改变,所有性质均符合GB6537)943号喷气燃料标准。使用性能评定试验结果表明,焦化全馏分加氢后喷气燃料经过非加氢精制后其组成、橡胶相溶性、动态氧化热安定性、润滑性均可达到使用要求。 关键词:喷气燃料精制过程焦化馏出油颜色稳定性实验室规模 1前言 我国对喷气燃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2003年我国喷气燃料消耗达到700多万吨,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我国生产喷气燃料的原料主要有[1]:(1)常压蒸馏的常一线馏分经过非加氢或加氢精制处理后得到的合格喷气燃料。这一资源约占原油加工总量的8%,它不仅是生产喷气燃料的优质原料,同时也是石油化工和其它产品的重要原料;(2)以蜡油和焦化柴油为原料,经加氢裂化使重质油品轻质化后得到喷气燃料,该工艺因投资大,难以大规模建设使得其产量有限。 在喷气燃料需求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很多炼油企业希望扩大喷气燃料资源,增加喷气燃料产量。为此,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石科院)对焦化全馏分加氢后的喷气燃料馏分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经过非加氢精制得到合格的3号喷气燃料。 2实验方法 2.1原料油 焦化全馏分油中芳烃含量、硫含量、氮化物、碱性氮含量均较高,在9.0M Pa加氢条件下,只有把芳烃含量、氮化物、碱性氮降低到合适的水平,方可生产喷气燃料。表1为焦化全馏分油加氢后喷气燃料馏分的主要性质。由表1可以看到,焦化全馏分油加氢后喷气燃料馏分中烯烃含量、芳烃含量完全符合3号喷气燃料要求,但是颜色低于协议指标+25的水平,所以首先分析影响颜色安定性原因,确保颜色安定性,是焦化全馏分油加氢后能否作为喷气燃料的关键。 表1焦化全馏分油加氢后喷气燃料馏分性质 项目馏分油颜色(赛氏比色)/号+18 密度(20e)/kg#m-3790.4 酸值/mgKOH#g-10.0010 U(芳烃),%16.9 U(烯烃),%0.8 X(总硫),%0.0006 X(碱性氮)/L g#g-199 X(总氮)/L g#g-1118 馏程/e 初馏点159.5 50%195.5 终馏点230.0 2.2分析方法 喷气燃料性质按GB6537)94方法测定;碱性氮含量按SH/T0162方法测定;总氮含量按SH/ T0171方法测定;磨痕宽(WSD)按SH/T0687方法测定;烃类组成按石科院158方法测定;橡胶相容性按H YD)030方法(国产航空油料鉴定委员 收稿日期:2004-07-28;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10-25。 作者简介:陶志平(1966-),男,高级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物理化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从事燃料产品非加氢精制工艺的开发和产品使用性能研究工作。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5年3月P ET RO LEU M P ROCESSIN G A N D PET RO CHEM ICA L S第36卷第3期

45-3号喷气燃料安全技术说明书-航煤兰炼

化学品(3号喷气燃料)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2009年11月

化 学 品 安 全 技 术 说 明 书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3号喷气燃料 化学品英文名称:Aviation kerosene 企业名称: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玉门街10号 邮编:730060 传真号码:+8609317561499 +8609317361920 联系电话:+8609317933653 企业应急电话:+8609317936111 +8609317936222 技术说明书编码:2009-45 生效日期:2009年12月1日 国家应急电话:火警119 急救 120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 纯品 □ 混合物 ■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煤油 / 8008-20-6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3类 高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煤油蒸气,常先有兴奋,后转入抑制,表现为乏力、头痛、酩酊感、神志恍惚、肌肉震颤、共济运动失调;严重者出现定向力障碍、谵妄、意识模糊等;蒸气可引起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重者出现化学性肺炎。吸入液态煤油可引起吸入性肺炎,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摄入引起口腔、咽喉和胃肠道刺激症状,可出现与吸入中毒相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慢性影响:神经衰弱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还有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接触性皮炎,皮肤干燥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对优化炼油工艺过程探讨

对优化炼油工艺过程探讨 目前我国工业炼油能力位居世界排名第二,汽、柴油的产量及消费量也在逐年递增。本文概述了我国炼油工业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优化炼油工艺面临的挑战,关于对未来优化炼油工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挑战指的是世界各国原油资源供应出现极大缺口,供求比例的失衡是影响油质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求大于供导致了原油劣质化越演越烈。油质又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当前环境保护也是我国重点提倡的。发展对策则指的是应对扩大原料的供应来源;设备大型、规模化发展;技术力量要求绝对创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标签:优化炼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1 关于我国炼油工业发展概述 1.1我国炼油工业发展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它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经营,目前我国炼油工业已形成相当完善规模的工业体系。截至2003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到3.04×108t/a。 1.2 我国炼油工艺技术基本立足于国内通过科技创新我国自主开发了一批炼油新技术,如重油催化裂化、催化裂解(DCC)、馏份油加氢裂化、渣油(常压渣油、减压渣油)加氢处理、大型延迟焦化以及多项清洁燃料生产技术等新工艺、新技术。 1.3 炼油企业向大型化规模发展我国已形成数个千万吨级的大型炼油基地,在沿海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可加工中东高硫原油的能力。 1.4 原油储运设施不断完善我国陆上原油管道运输能力已达到总运输能力的90%,海上从南到北已建成多个(10~20)×104t原油接卸港口设施,保证了原油的供应。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公司对国内石油产品的销售从总部到省、市分公司,加油站的批发、零售已形成网络,对成品油的批发、零售有较强的市场控制力,提高了对国外大石油公司的竞争力。 2 关于我国炼油工业持续发展的分析 2.1目前关于石油类产品需求量的迅速增长是全球各个国家所面临问题,最近许多单位和专家对2020年前石油产品的需求增长作了多方面的预测,认为中国成品油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预计2020年国内汽油、煤油、柴油的总需求量将达到2.6×108t/a,用于生产乙烯的化工原料油需求量将达到6.2×107t/a,石油总需求量将达到4.3×108t/a。据此,按原油加工负荷为90%计,2020年原油加工能力将达到4.8×108t/a。可以预计,21世纪的前20年,我国炼油工业将持续快速发展。 2.2目前所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石油资源的相对短缺,无法满足日益

炼油加氢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炼油加氢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苏栋根 摘要:清洁燃料的生产成为全球推动炼油创新技术的主流,加氢技术已经成为炼油工业的支柱技术,发挥着其它炼油技术替代不了的作用。到2015年,全国炼油企业的生产均要能满足生产国IV标准汽柴油的需要,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成品油质量之间的差距。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应对激烈的竞争,炼油工业必须以低成本、易实现的催化反应途径生产现有产品和采用全新的催化技术生产新产品。国内外已开发了多项生产低硫柴油和超低硫柴油的技术,但主要上在催化剂上做文章。柴油深度脱硫使操作费用和设备投资大幅增加,液相循环加氢技术的开发,提高了催化剂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投资费用和操作费用,是低成本实现油品质量升级的好技术。针对现已工业化的液相循环加氢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开发新型的管式液相反应器和氢气混合器,可进一步降低加氢装置投资和加氢过程成本。 关键词:炼油加氢发展展望 1 前言 到2017年底,我国炼油总产能达到7.8亿吨/年,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底,若在建、拟建和规划的炼化项目按期建成,中国的炼油能力将达到8.1亿吨/年。届时炼厂的规模化程度、炼化一体化程度、产业集中度及集约化程度都将进一步提高。 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开发,我国已基本掌握当代世界主要先进的炼油技术,可以依靠自有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厂,对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一是掌握了大型化现代炼油技术,依靠自有技术建成了海南800万吨/年炼厂、青岛1 000万吨/年炼厂。炼厂和装置规模不断扩大,单系列装置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二是先进的炼油工艺技术层出不穷。在加氢技术方面,开发了一批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工艺,如第二代RS-DS,OCT-M技术,可把汽油硫含量降至符合欧Ⅳ汽油标准,RON损失1.5~2个单位。开发出适合催化裂化LCO加氢的MCI技术和RICH技术以及采用RS-1000,FH-UDS高脱硫活性催化剂对焦化LOGO和直馏含硫柴油加氢技术,以生产清洁柴油。此外,还开发了RHSS喷气燃料临氢脱硫醇技术、含硫VGO加氢处理技术、加氢裂化技术(包括一段串联加氢裂化、灵活加氢裂化、单段加氢裂化及中压加氢裂化技术、渣油加氢处理碴油催化裂化((RDS/RFCCJ)组合工艺技术等【1】。 我国炼油工业要根据新的形势变化,研究解决好以下四方面的问题。一要解决重油转化的问题,提高轻质油的收率。当前我国轻油收率为74%左右,而国际上一般都达到了80%。对年加工4亿多吨原油的中国来说,轻油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都有重大的意义。二要解决好清洁汽油、柴油的市场准入问题。三要在保证交通运输用燃料供应的同时,解决好为炼化一体化型炼厂提供优质化工原料的问题。据统计,我国GDP每增长1%,成品油需求增长0.5%,石化产品需求增长1%。随着我国乙烯工业的大发展,对优质化工轻油的需要量激增,如何满足其要求,将是未来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四要搞好技术开发,研究开发规模化的经济实用可行的替代能源和新能源。 由于油品规格要求日益严格,作为清洁燃料重要生产工艺的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能力增长迅速。从国外来看,主要炼油国家加氢能力比例进一步提高,美国、日本和德国等主要炼油国家加氢装置近些年又有较大发展,其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进一步提高。2001~2008年初,美国加氢装置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提高了12.7个百分点,特别是加氢处理装置能力提高了26.27%;日本原油加工能力在减少,而加氢装置能力却增加,使加氢装置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比例提高了11.22个百分点;德国加氢装置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提高了11.88个百分点,加氢裂化装置能力提高了18.15%,加氢处理装

新闻报道:高闪点醇基燃料

醇基液体燃料的重大突破攻克易燃易爆低热值难题 【新闻报道】一种安全的高闪点醇基液体燃料问世 不再是危化品无须办危化证 最近,一种安全的高闪点醇基液体燃料,由海南省海洋油气研究所研究员占小玲研究成功。 本世纪是煤的世纪,“以煤代油”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国策,煤制醇醚将是新能源的“液态阳光”。据【科学网】2019年7月1日《“液态阳光”将在神州大地普照》一文报道:“液态阳光”即清洁甲醇和绿色甲醇,与其他能源相比,有其明显的优势,可归结为:“液态阳光”是清洁的煤、便宜的油、移动的电、简装的气。新能源的出现正在改变世界格局,“液态阳光”正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历史机遇。 据悉,我国1996年制订的《醇基液体燃料》国家标准,其产品闪点低、属于危险化学品。无论生产、储运和使用除了需要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外,还需按国家规定釆取防爆燃措施,这种极为严格的安全要求,给经营者和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同时加大了消防资金的投入,增加了成本。即便如此,也难免在生产和使用中发生爆燃亊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从技术创新角度出发,提高醇基液体燃料的闪点是解决易燃易爆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本发明的创新点是将升级后的醇基液体燃料闪点提升至100℃以上,根据国家易燃和可燃液体闪点的划分规定,其火灾危险性可分为三类:①闪点为28℃以下的液体为甲类(如汽油、甲醇、乙醇等); ②闪点在28℃~60℃的液体为乙类(如喷气燃料、灯用煤油、柴油等);③闪点大于60℃以上的液体为丙类(如润滑油、导热油、重油等)。可见创新后闪点在100℃以上的醇基液体燃料已不再属危化品了,除了不需要办理危化证外,还由于高闪点的安全性,更促进了各级政府容易批准立项。市场呼唤安全的高闪点醇基液体燃料,发展高闪点醇基液体燃料刻不容缓,这是大势所趋,也是醇基燃料后市场发展的必然规律。 据介绍,创新升级后的高闪点醇基液体燃料,在经济方面,其主要醇类原料吨价约2000多元,所占比例80-90%以上,加上添加剂,吨成本不到3000元。与原低闪点醇基液体燃料相当,成本很低;在技术方面,按原醇基液体燃料国家标准,除了增加重要的提升闪点主要指标和更新密度及凝点次要指标外,其他主要指标都符合原国家标准,特别是最重要的热值指标,通过提升后可超过原国家标准。这为安全的高热值醇基液体燃料进入千家万户,解决易燃易爆和热值不足的后顾之忧创造了有利条件。 由于新升级的高闪点醇基液体燃料,液态下常温明火点不燃,因此可直接使用于原柴油民用炉灶,也可直接使用于原柴油和燃油的工业锅炉及取暖炉,这些炉窑无须改造可直接使用。即使“禁煤令”,燃煤锅炉也仅需简单修改,比原低闪点的醇基液体燃料改造要容易得多,费用更少。除此之外,在炉具上也可进行自主创新:①采用电热式点火法:用直流电瞬间加热炉膛内的微型电热板至200℃以上,由自流方式进入炉膛内的高闪点醇基液体燃料,遇热(超过闪点100℃)瞬时着火,一点即燃,一键操作,非常简单;②应用电喷式点火法:微电脑控制,全自动电喷泵将高闪点醇基液体燃料喷射成雾状,并与空气充分接触形成混合气后,电子点火,一点就燃,一键操作,十分方便。 据报道,2019年国内化工行业的事故层出不穷,自盐城响水“3·21”爆炸事故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