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诗 歌 艺 术
黄自艺术歌曲风格探析——以《春思曲》《点绛唇·赋登楼》为例

5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3自黄自之后,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歌曲”才在中国音乐舞台上不断涌现,并且造就了20世纪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创作高潮。
毋庸置疑,黄自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专业“艺术歌曲”的集大成者、艺术歌曲的创作大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中国的专业“艺术歌曲”创作水平;黄自在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方面还能很好的体现出当时中国作曲家对待“艺术歌曲”这种异国文化的基本态度和认知观念——因为黄自所创作的这些“艺术歌曲”都完美地包含了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作曲技巧与审美取向,同时还很好的融入了浓郁的民族素材和本土风格特征。
这些独具特征的表达方式也是中国早期专业“艺术歌曲”所具备的基本特点,也正是如此,通过分析研究黄自的艺术歌曲作品,能够揭示出当时中国作曲家在融合西方技法与民族精神、本土内涵时的基本状况。
(三)黄自艺术歌曲的总体特征在黄自的教学与创作生涯中,主张将中华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音乐的体裁、技法、观念等相结合,探索中国音乐的民族范式与风格,其所创作的艺术歌曲作品均很好地展现出早期中国本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在这些艺术歌曲作品中既有黄自汲取浪漫主义时期德奥传统技法的痕迹,也有吸收欧洲文化中艺术歌曲精华的特征,还有结合中国民族文化特征、中国民族音乐特点的印痕。
总体来看,黄自所创作的“艺术歌曲”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恬淡典雅、风格独特,钢琴伴奏也具有独创性,诗歌与音乐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很好地表现了作品的情绪和意境,使其艺术歌曲成为集“诗”“乐”“情”等元素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黄自艺术歌曲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黄自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创作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是为现代诗歌谱曲的艺术歌曲,如《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等;第二类是古典诗词谱曲的作品,如《南乡子》《点绛唇·赋登楼》《卜算子》等。
本文就重点选取《春思曲》和《点绛唇·赋登楼》这两首不同类型的艺术歌曲代表,对其曲式结构、材料发展手法、和声与调性、演唱特征等进行分析论述。
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审美艺术及演唱艺术处理-

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审美艺术及演唱艺术处理-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是一首充满古典韵味的音乐作品,它在审美艺术和演唱艺术处理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这首歌曲的演唱艺术处理包括歌曲的表达、情感的描绘以及声音的塑造等方面,而其审美艺术则体现在诗词的精妙和音乐的美妙结合上。
首先,歌曲《凤求凰》通过对古典诗词的选取和歌词的构建,展现了其中的审美艺术。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融汇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而这首歌曲选择了古代文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绝》作为歌词,将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歌词中的每一个字眼、每一句诗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通过音乐的律动将其诠释得淋漓尽致,使人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也领略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歌曲的演唱艺术处理也是其艺术魅力的一部分。
演唱艺术的处理包括歌曲的表达和情感的描绘等方面。
在歌曲的表达上,《凤求凰》采用了温柔悠扬的旋律,将杜牧的诗句与音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演唱者的喉音在歌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柔美而富有力量感的喉音可以更好地表现歌词所蕴含的情感,使整个歌曲更加感人动听。
情感的描绘是歌曲演唱艺术处理中的重要环节。
《凤求凰》这首歌曲通过音乐和歌词的完美结合,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演唱者通过声音的起伏变化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诠释了词中所描绘的爱情情感,让听众在聆听歌曲的同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其中的甜蜜和苦涩。
除了歌曲本身的审美艺术和演唱艺术处理外,音乐制作和音效处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音乐制作对于歌曲的整体效果至关重要,它可以通过音乐的编曲、和声和节奏等来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而音效处理则可以通过混音等技术手法,使声音更加立体、饱满,增强听觉的层次感。
总之,《凤求凰》作为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审美艺术和演唱艺术处理上都具备着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古诗词的选择和歌词的构建,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演唱者的声音表达和情感描绘,让听众深情体验到其中的甜蜜和苦涩。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声乐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通常都是经过精心选取和编排的,语言表达精准、优美,通过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演唱时需要注意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要求,通过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古诗词艺术歌曲通常都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6.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表现力,通过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7.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通常需要多人合作完成,通过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8.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9. 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通过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

013[摘 要] 《青玉案·元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领域中占据着显著地位。
这首艺术歌曲不仅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在现代音乐艺术中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奏、韵律和意境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呈现出新的活力。
《青玉案·元夕》的创作不仅深入挖掘了古诗词的美学特质,而且巧妙地将其与现代音乐元素结合,创造了一种既古典雅致又富含现代感的艺术形式。
通过对《青玉案·元夕》音乐特性和文学艺术特征的深入分析,旨在探索其在格律声调、诗意感发以及意境表达上的独特美学。
同时对演唱技巧进行详细探讨,如咬字吐字与归韵、演唱中的气息控制等,希望为理解这首艺术歌曲的演绎提供新的视角。
[关 键 词] 艺术歌曲;艺术特征;《青玉案·元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邵悦涛《青玉案·元夕》源自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反映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诗歌不仅在文学领域内传承下来,还被改编成艺术歌曲,成为连接古典与现代的桥梁。
通过分析该歌曲的文学艺术特征和音乐创作手法,旨在理解其如何在保持原诗歌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音乐元素。
此外,对演唱技巧的探讨,如咬字吐字与归韵、气息控制,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有助于深入理解这首艺术歌曲如何在演绎中传达古诗词的情感和美学。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青玉案·元夕》这首艺术歌曲艺术特征与演唱的分析,探索古诗词在现代音乐中的转化思路和技巧。
一、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青玉案·元夕》的创作分析《青玉案·元夕》作为中国古诗词的经典之作,其创作背景和艺术特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作者辛弃疾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创作出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青玉案·元夕》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和人文情怀,而且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创作手法分析

婉 、伤悲 ,而洋溢着一种豪情壮志 。苏轼将政治上 的失意 、经历 的坎坷 、心情 的沉郁一股脑儿
付诸 滔滔江水 ,而对祖 国壮丽 山河的热爱之情跃然 纸上 。苏轼 的豪情壮 志 、爱 国之情 以及坎坷
投稿 日期 :2 0 - 2 2 090— 1
作者简 介 :黄 承箱 ( 6 一 ),男 ,安徽天长 人 。苏 州科技 学院 音乐学 院副教授 ,研 究方 向:作 1 6 9 曲理论 与钢 琴演 ( )奏 与教学 。 伴
国的深 切思念 寄托在 音乐中 。以苏轼般的豪情壮志 暗示着他对 未来的信心和执着 。
二 、韵 辙 、 字 声 的 旋 律 化 手 法 分 析
1 、韵辙与旋律走 向
我 国古代词调有 严格的格律规范 ,字音 的平 仄直接体现语言潜在 的音乐性 。尽管经历 了漫
长的历史进程 ,词调 已经消亡 ,但 字声仍 在 。在 中西诸多艺术 中 ,诗 歌与音乐最为亲近 。中国
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

古诗词歌曲《关雎》的艺术审美观古诗词歌曲《关雎》是作曲家赵季平依据《诗经・周南》创作而成,作曲技法娴熟、精湛,从乐思上成功展现了一个青年男子热烈而真挚的爱情,是当代声乐作品之佳作。
一、《关雎》文本美学观《关雎》乃《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思想内容、艺术特征来看,可谓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篇的一个国粹典范,是孔子儒家推崇的诗教主张。
先秦时期的情歌《关雎》,处在高扬主体理性的人治历史时期,构建了以宗法血源观念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因此美学观念也相应地被侵染了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儒家学说以“和”为美,把主体的道德作为终极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人的自然性。
这种观念体现在爱情审美价值上,就是《关雎》闪耀的那种“和”美与人性美的特点,在肯定了人的自然性的同时,又以社会伦理作为自觉要求,强调了伦理道德观念,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理想爱情观的审美价值取向,即“不偏不倚,勿过不及”的审美观。
和谐的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人与自我内心的和谐。
和谐的爱情,是幸福、美好的最高境界,当然这种和谐既是两情相悦、互相爱慕的双向自由选择,又要符合一定的社会规范、伦理道德要求。
《关雎》所反映的爱情之美正是自我克制、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是和谐爱情的典范。
诗中的“君子”谦和有礼,文质彬彬,才思敏捷,温润如玉。
据王国维讲:“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士大夫鼓而已”。
“君子”追求“淑女”的方式比较特别,没有海誓山盟,没有粗俗的行为,举止高雅,以“琴瑟、钟鼓”来陶醉对方的心灵、以音乐的形式来倾诉高尚的爱情。
由此看来,“君子”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的才子,温文尔雅、知书达理、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可谓“乐而不淫”,而“淑女”也算得上佳人,“君子”和“淑女”的爱情可以说是中国爱情文学史上“才子佳人”的模式源头,代表了传统中国式的爱情理想。
其次,“君子”充满激情而又理智,爱得深入而又有节制。
诗中没有泼墨重彩地描述“君子”对“淑女”的热烈追求过程,而是把笔墨重点放在“君子”追求不到“淑女”后的两个典型行为上:一是想念,想念的程度很深“寤寐思服”,即日思夜想;想念的时间长,“悠哉悠哉”;二是痛苦,“君子”因饱受思念痛苦的折磨,“辗转反侧”,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音乐分析与演唱要点

125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3而亡。
也再一次表达出了对美人的爱慕之情。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赋言简意赅,想象瑰丽,融楚辞骚体的旖旎绵邈和汉代民歌的清新明快于一炉,为谱写成艺术歌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谱曲过程中,创作者完全延承了这首赋的文本结构,同时针对赋押韵的特点,使用了鱼咬尾的旋律手法,先后运用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等多种音型,特别是对于语气词“兮”的处理,采用了一字多音的手法,既彰显出了宣叙色彩,也突出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特有的吟诵美感。
(二)结构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采用了二部曲式结构,全曲共有五十个小节,d 羽雅乐七声调式,结构明晰,节奏稳定。
1—5小节是前奏部分,采用了2+3的结构布局,充分起到了烘托气氛和引出主体材料的作用。
A 乐段由a 、b 、c 、d 四个方整乐句构成,其中第一乐句是全曲最核心的音乐材料,并在此后多次通过重复、模进、加花等手法对该乐句进行变化发展,用来表现不同的情绪。
同时在该乐句的伴奏中,创造性地使用了和弦外音,并与旋律产生了良好的呼应。
12—13小节,旋律的速度有所减慢,使激动的情绪得到了暂时的平缓。
14—15两个小节以八分音符的形式,充分发挥出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引导着音乐进入了B 乐段。
B 乐段同样由四个乐句构成,但是音域跨度明显增大,并与A 部分的四个乐句形成了明显对比。
而且先上行而后下行的旋律走向,也使主人彷徨不安的心境得到了生动地刻画。
第四个小乐句中,对之前第二、第三小乐句的材料进行了融合,然后直奔全曲的最高点,迎来了全曲的高潮,然后又在低音区吟唱,最后结束本乐段。
此后部分均是对之前乐段的反复,最后在高音区的羽音上结束全曲。
通过简单分析可以看出,该曲的结构设置是十分合理的,起承转合分明有序,与歌赋的情感发展脉络完全一致,也为高质量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旋律分析旋律是包含艺术歌曲在内的各类音乐作品的灵魂,《凤求凰》自推出以来之所以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该曲有着唯美的、动听的旋律。
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作品解读与演唱分析

14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4其朦胧的意象,以及带有古诗词独特的韵味,这首作品一经发行,便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这首歌的伴奏错落有致,营造了歌曲独特的氛围,旋律优美,扣人心弦,再加上歌唱家石倚洁富于变化的嗓音,和伴奏相辅相成,将南唐末代君主李煜从一国之君到沦为阶下囚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作品解读(一)诗词解读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虞美人”,为唐代教坊曲,又名“巫山十二峰”,“虞美人”为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从两仄韵转到两平韵,共五十六字。
关于“虞美人”词牌的由来,有许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项羽的侍妾——虞姬,她随侍项羽军中,刘邦派兵在垓下围追项羽,项羽感叹四面楚歌,虞姬以歌和之。
“虞美人”同时也是一种花名,别称赛牡丹、满园春,花开时似红云朵朵,而且相传虞美人花上的鲜红,就是虞姬自刎的鲜血染成的。
我们都知道李煜十分精通音乐,之所以选择“虞美人”作为词牌,一是因为李煜对该词牌音乐格律的熟悉,便于创作,二是因为李煜对项羽经历的认同,自身的亡国之痛与项羽“四面楚歌”的处境何其相似!该词用语精炼,句句珠玑,上片开头即用一个问句领起,“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去秋来,花开花败,年复一年,“我”这囚徒般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第一句只用了“春花秋月”寥寥四字就表现出时间轮回的纵深感和苍凉感。
后一句“往事知多少”则是李煜对自身的反省和叹息世事变迁,回首过去种种,与大臣宴饮作乐的日子犹在眼前,可曾经的一国之君,如今却沦为了敌人的阶下囚,这一句饱含着词人太多的悔恨悲凉。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昨晚登楼望月,可小楼东边吹来的晚风,让词人又想起了旧都金陵,看着这一轮明月,李煜心头再次涌上愁绪,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但故国却已不复存在,其中的“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的感情。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巧用设问,将“春花秋月”这样的美景与“故国之思”这样的悲情对比相结合起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悲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诗歌
• 真诗与纯诗 并非所有称为诗歌的东西都能成为艺术,都能成为人类精神生 活的方式。 诗歌艺术,古人所谓“真诗”,今人所谓“纯诗”。 共同点:真与美。 “真”,不是客观真理之真,同样的世界、同样的风景在诗人心 中的感觉并不相同,哲学中所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 界并非诗人思考关注的对象; “美”,也并非美丽之美,诗美是一种因人而异的微妙感觉,也 许是愉悦,也许是痛苦,也许是宁静,也许是激动,也许是某 种不可言传的感受。 诗歌创作是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诗歌欣赏也是非常个性化 的精神体验,难以强求一律。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审美趣味,西谚曰:“趣味无争辩。”
•
我们只能作一个概括性的模糊描述:所谓诗歌艺术,是一种运用比散文语言 更凝练、更能诱发想象与联想的语言,表现人类心灵感受或感悟的方式。
诗歌阅读与欣赏
• 首先,应了解古今诗歌艺术的要素,如语言、文体、格律以及 各种表现手法。 • 其次,应该有一种超功利的心态。 古人解诗读诗的方法: • 知人论世 • 以意逆志 • 以史证诗 • 讽诵玩味
什么是诗歌
• 诗歌定义 流行的定义:诗歌是语言的艺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言具有抒情性、音乐性、形象性。 也有人从诗歌的形式因素,如分行、押韵等,来描述诗歌不同于小说、 散文等文体的特征。 • 注意: • 诗歌不一定分行 中国古典诗歌就从来不分行,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没有。古典诗词的分行、 标点,是我们按照现代阅读习惯加上去的。 • 诗歌不一定押韵 • 诗歌不一定言志 • 诗歌也不一定抒情
• 诗歌创作是非常个性化的精神活动,诗歌欣赏同样也是非常个 性化的审美体验。
• 这里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不是靠历史知识或语文知识就可以填 补的。
诗无达诂
•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误读”是难以避免的。也许,正是历代有意 或无意的“误读”,才赋予古典诗歌以经久不 衰的艺术生命。 • 诗歌欣赏不是学术研究,在这里,知识并不十 分重要,它更需要读者有开放的心灵与自由的 想象,更需要直觉感悟而不是理性思维。
中国诗歌艺术
引 言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 诗歌艺术的本质 以特殊的方式、特殊的语言表达诗人对人生与自然的所思所感所悟。 • 诗歌欣赏的本质 一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的碰撞,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是一种精神生活的 方式。 • 诗歌艺术不可能成为一种大众消费 精神生活的方式有多种选择。以文学艺术而言,即有小说、影视、流行歌 曲等。 • 哪些人以诗歌为精神生活的方式? 追求心灵自由主观感觉,追求超凡脱俗诗意栖居,总之,精神世界超过物 质世界,这样的人才可能将诗歌艺术作为精神生活的方式。
什么是诗歌
• 诗歌也许是不可定义的。至少,它不能像科学名词那样,能有一个古今通用 人皆认同的定义。
•
•
不同时代、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诗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也许南辕北辙,
大相径庭。 即使从形式上说,也难以归纳出诗人普遍认同的法则。
•
例如,我们今日名为广义诗歌的诗词曲,在古人那里,就有明显的分别,诗
不能为词,词亦不能为曲。而在当代尤其是所谓“先锋派”那里,诗人们不 断在创造试验新的艺术形式,不但颠覆古典诗歌传统,也解构现代正统的艺 术观念,诗与非诗的界定,更不可能有标准化的统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