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合集下载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实训报告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实训报告

实训指导教师:系别:专业:生产进程自动化班级:姓名:实训地点:实训时间:9.2.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1.实训目的(1)熟悉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见附录B)。

(2)学习MACS组态软件的利用方式。

(3)培育学生灵活组态的能力。

(4)掌握系统组态与装置调试的技能。

(5)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组态方式。

2.实训内容(1)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数据库组态。

(2)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备组态。

(3)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算法组态。

(4)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画面组态。

(5)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试。

3.实训设备和器材(1)THSA-1型生产进程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装置。

(2)万用表一个、PC/PPI通信电缆一根。

4.实训接线参照图完成系统接线。

图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接线图5.实训步骤(1)工程分析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需要两个输入信号端子和一个输出端子,因此选用一个模拟量输入模块(FM148A)和一个模拟量输出模块(FM151)。

FM148A的通道2收集上水箱液位数据,FM148A的通道3收集中水箱液位数据,控制输出信号由模拟量输出模块(FM151)的通道1送出,去操纵电动控制阀的开度。

(2)成立工程。

①参照图和图,打开数据库组态工具,进入数据库组态界面。

图数据库组态工具打开步骤图数据库组态界面②在数据库总控组态界面中工具栏下单击新建工程按钮,弹出如图所示添加工程的对话框,添入工程名称,单击肯定。

图添加工程③工程成立以后能够在c:\hs2000macs组态软件下看到新建的工程名称。

(3)编辑数据库。

①选择编辑→编辑数据库,在弹出的对话框如图所示,输入用户名Bjhc和密码3dlcz,单击肯定,进入数据库编辑界面。

图进入数据库编辑界面②参照图(a)选择系统→数据操作,单击肯定,弹出如图(b)所示窗口。

因为水箱液位串级控制控制系统利用两个模块,三个通道,所以需要编辑三个点号。

③单击数据操作后,选择模拟量输入,在右边选择项名列表框中,选择必需设置的项目名称,见表,单击肯定并添加记录。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设计一、系统结构1.水箱:系统中最重要的元件之一,用于存储和供应水资源。

2.控制阀:用于调节水箱出口的流量,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液位信号来控制阀门的开度。

3.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内部的液位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供控制系统使用。

4.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水箱出口的流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供控制系统使用。

5.控制器: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液位和流量信号,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度来调节水箱的液位和流量。

二、系统设计1.控制策略的选择: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一般选择PID控制算法。

PID控制器可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控制量和设定值之间的误差来调节阀门的开度,实现液位和流量的闭环控制。

2.系统参数的确定:首先需要确定水箱的容积和液位范围,以便合理地选择传感器的量程。

然后需要根据水箱的工作条件和流量要求来确定控制阀的参数,如最大流量、最小可调节流量等。

3.传感器的选择与安装:根据系统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液位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并将其正确安装在水箱中。

液位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水箱的顶部,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水箱的出口处。

4.控制器的设计与配置:根据系统需求和控制策略的选择,选择适合的PID控制器,并按照系统参数进行配置。

控制器应具备良好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能够根据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及时调节阀门的开度。

5.控制策略的调整与优化:系统设计完成后,需要通过实际的试验和调整来优化控制策略,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

可以通过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准确控制。

6.故障检测与保护措施:在设计系统时,应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故障,如传感器故障、控制阀失效等,并设计相应的故障检测和保护措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三、系统应用总结:双容水箱液位流量串级控制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起到关键作用。

其设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和系统参数进行合理设置,并通过优化控制策略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和优质控制效果。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毕业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毕业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毕业设计
在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中,通常有两个水箱,分别称为主水箱
和副水箱。

主水箱通常是较大的水箱,副水箱是较小的水箱。

系统的目标
是保持主水箱和副水箱的液位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系统的控制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流程测量:系统通过测量主水箱和副水箱的液位,获取当前的液位
信号。

2.控制计算:根据测量值和设定值,计算需要调节的阀门开度。

3.阀门控制:根据计算结果,控制阀门的开度,调节水的流入和流出
速度,以实现液位的控制。

4.反馈调整:根据阀门控制后的效果,不断调整阀门开度,使液位稳
定在设定值附近。

在实际的设计中,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通常采用PID控制器来
实现。

PID控制器包括比例(P)、积分(I)和微分(D)三个部分。


例部分根据偏差的大小进行调整,积分部分根据偏差的持续时间进行调整,微分部分根据偏差的变化速率进行调整。

通过不断调整PID参数,实现系
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的平衡。

另外,在实际的设计中,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动态响应、稳定性、静
差和抗干扰性等因素。

可以采用仿真软件进行系统的建模和分析,优化系
统的设计参数。

总之,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作为一种常见的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和民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和调节控制参数,可以实
现液位的稳定控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与实际的实验和仿真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优化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策略。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4.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同前)三、实验原理本实验为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

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下水箱,下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

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中水箱,又称副对象,中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副控制量。

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副调节器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5-2所示。

图5-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a)结构图(b)方框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本实验选择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也可选择上水箱和中水箱)。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40%~90%)、下水箱出水阀门F1-11开至适当开度(30%~80% 要求阀F1-10稍大于阀F1-11),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五种方案分别叙述,这五种方案的实验与用户所购的硬件设备有关,可根据实验需要选做或全做。

(一)、智能仪表控制1.将两个SA-12挂件挂到屏上,并将挂件的通讯线插头插入屏内RS485通讯口上,将控制屏右侧RS485通讯线通过RS485/232转换器连接到计算机串口1,并按照下面的控制屏接线图连接实验系统。

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FF”的位置,将“LT3下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概述 (3)1.1 过程控制介绍 (3)1.2 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介绍 (4)1.3 MATLAB软件介绍 (4)1.4 MCGS组态软件介绍 (5)2 被控对象建模 (7)2.1 水箱模型分析 (7)2.2 阶跃响应曲线法建立模型 (7)3 系统控制方案设计与仿真 (13)3.1 PID控制原理 (13)3.2 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15)3.2 控制系统仿真 (16)4 建立仪表过程控制系统 (20)4.1 过程仪表介绍 (20)4.2 仪表过程控制系统的组建 (21)4.3 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调试运行 (24)5 建立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 (26)5.1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26)5.2 MCGS软件工程组态 (28)5.3 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调试运行 (38)6 结论 (40)谢词 (41)参考文献 (42)................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本论文的目的是设计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动化仪表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以实现对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

首先对被控对象的模型进行分析,并采用实验建模法求取模型的传递函数。

其次,根据被控对象模型和被控过程特性设计串级控制系统,采用动态仿真技术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分析。

然后,设计并组建仪表过程控制系统,通过智能调节仪表实现对液位的串级PID控制。

最后,借助数据采集模块﹑MCGS组态软件和数字控制器,设计并组建远程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完成控制系统实验和结果分析。

关键词:液位模型 PID控制仪表过程控制系统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Abstract: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design the liquid level's concatenation control system of the double capacity water tank. This design makes full use of the automatic indicatortechnique ﹑the computer technique﹑the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and the automaticcontrol technique in order to realize concatenation control of water tank's liquid.First, I carry out the analysis of the controlled objects' model, and use theexperimental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the model .Next, I Designthe concatenation control system and use the dynamic simulation technique to analyzethe capability of control system. Afterwards, I design and set up the indicator processcontrol system, realize PID control of the liquid level with intelligence indicator.Finally, I design and set up the long distance computer control system in virtue ofthe data collection module ﹑MCGS soft and digital PID controller,accomplish controlsystem experiment and analyze the outcome.Keywords:liquid level model PID control indicator process control system computer process control systemzzzzzzzzzzzzzzzzz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1 概述1.1过程控制介绍1.工业过程控制的发展概况自本世纪30年代以来,伴随着自动控制理论的日趋成熟,自动化技术不断地发展并获得了惊人的成就,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基于MATLAB的三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MATLAB的三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

基于MATLAB的三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摘要:本文以三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和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对三个水箱的液位进行测量和控制,实现液位的稳定控制。

本文首先介绍了三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液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然后详细阐述了MATLAB仿真实验的搭建和参数调整,最后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液位控制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液位控制系统可以自动控制液位的高低,从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液位控制系统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保证液位能够在设定值范围内稳定控制。

二、系统原理三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由三个水箱和相应的液位传感器组成。

其中,第一个水箱的液位被称为主液位,第二个水箱的液位被称为副液位1,第三个水箱的液位被称为副液位2、主液位通过传感器测量液位,然后根据控制算法调整副液位1和副液位2的液位来稳定控制主液位。

三、MATLAB仿真实验1.实验搭建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三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通过添加水箱模型和液位传感器模型,并根据系统的物理参数设置系统的初始值。

2.参数调整在仿真实验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系统的控制参数。

主要包括控制器增益和采样时间等参数。

通过多次试验,逐步调整参数,使系统达到稳态,并且具有良好的响应速度。

四、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定控制参数和调节算法,在MATLAB仿真环境下可以实现三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稳定控制。

在设定液位值的条件下,液位的波动范围在一定的误差范围内,系统能够快速响应和调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三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进行MATLAB仿真实验和参数调整,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设定液位范围内,系统能够稳定保持液位的控制,并且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毕业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毕业设计

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_毕业设计1. 设计题目双容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设计2. 设计任务图1所示双容水箱液位系统,由水泵1、2分别通过支路1、2向上水箱注水,在支路一中设置调节阀,为保持下水箱液位恒定,支路二则通过变频器对下水箱液位施加干扰。

试设计串级控制系统以维持下水箱液位的恒定。

1图1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3. 设计要求1) 已知上下水箱的传递函数分别为:111()2()()51p H s G s U s s ∆==∆+,22221()()1()()()201p H s H s G s Q s H s s ∆∆===∆∆+。

要求画出双容水箱液位系统方框图,并分别对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假设干扰为在系统单位阶跃给定下投运10s 后施加的均值为0、方差为0.01的白噪声);2) 针对双容水箱液位系统设计单回路控制,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并分别对控制系统在有、无干扰作用下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其中PID 参数的整定要求写出整定的依据(选择何种整定方法,P 、I 、D 各参数整定的依据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3) 针对该受扰的液位系统设计串级控制方案,要求画出控制系统方框图及实施方案图,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评述。

4.设计任务分析系统建模基本方法有机理法建模和测试法建模两种,机理法建模主要用于生产过程的机理已经被人们充分掌握,并且可以比较确切的加以数学描述的情况;测试法建模是根据工业过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输入输出进行某些数学处理得到,测试法建模一般较机理法建模简单,特别是在一些高阶的工业生产对象。

对于本设计而言,由于双容水箱的数学模型已知,故采用机理建模法。

在该液位控制系统中,建模参数如下:控制量:水流量Q ;被控量:下水箱液位;控制对象特性: 111()2()()51p H s G s U s s ∆==∆+(上水箱传递函数); 22221()()1()()()201p H s H s G s Q s H s s ∆∆===∆∆+(下水箱传递函数)。

DCS课程设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解析

DCS课程设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解析

目录1 题目背景与意义 01.1 题目背景 01.2 课题意义 02 设计题目简介 (1)2.1设计内容和规定 (1)2.2 集散控制系统基本构成 (1)2.3 设计原理及分析 (4)3 系统设计方案 (7)3.1双容水箱控制 (8)3.2串级控制 (8)4 系统硬件设计 (10)4.1数据采集模块 (10)4.1.1 模拟量输入模块 (10)4.1.2 模拟量输出模块 (11)4.2仪表和执行机构选型 (13)4.3系统连线 (13)4.3.1 模拟量输入模块FM148A接线 (13)4.3.2模拟量输出模块FM151A接线 (14)5 系统软件设计 (15)5.1组态画面旳设计 (13)5.2通讯设置 (15)6 系统仿真调试 (17)7 结论 (16)参照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题目背景与意义1.1 题目背景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是以多种微处理机为基础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冗余技术等实现对分散控制对象旳调整、监视管理旳控制技术。

其特点是以分散旳控制适应分散旳控制对象, 以集中旳监视和操作到达掌握全局旳目旳。

系统具有较高旳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 所有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 实现最优化控制, 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旳长处, 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 人-机联络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旳缺陷, 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 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旳分散。

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旳作用。

伴随工业自动化水平旳不停提高, 计算机旳广泛运用, 人们对工业自动化旳规定也越来越高。

而DCS又有延续性和可扩充性, 易学易用性和通用性, 使得DCS得到长足旳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了解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组成原理。

2.掌握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调节器参数的整定与投运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控制量的影响。

4.掌握液位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设备(同前)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为水箱液位的串级控制系统,它是由主控、副控两个回路组成。

主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主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下水箱,下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主控制量。

副控回路中的调节器称副调节器,控制对象为中水箱,又称副对象,中水箱的液位为系统的副控制量。

主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给定,因而副控回路是一个随动控制系统。

副调节器的输出直接驱动电动调节阀,从而达到控制下水箱液位的目的。

为了实现系统在阶跃给定和阶跃扰动作用下的无静差控制,系统的主调节器应为PI或PID控制。

由于副控回路的输出要求能快速、准确地复现主调节器输出信号的变化规律,对副参数的动态性能和余差无特殊的要求,因而副调节器可采用P调节器。

本实验系统结构图和方框图如图5-2所示。

图5-2 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
(a)结构图(b)方框图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本实验选择中水箱和下水箱串联作为被控对象(也可选择上水箱和中水箱)。

实验之前先将储水箱中贮足水量,然后将阀门F1-1、F1-2、F1-7全开,将中水箱出水阀门F1-10开至适当开度(40%~90%)、下水箱出水阀门F1-11开至适当开度(30%~80% 要求阀F1-10稍大于阀F1-11),其余阀门均关闭。

具体实验内容与步骤按五种方案分别叙述,这五种方案的实验与用户所购的硬件设备有关,可根据实验需要选做或全做。

(一)、智能仪表控制
1.将两个SA-12挂件挂到屏上,并将挂件的通讯线插头插入屏内RS485通讯口上,将控制屏右侧RS485通讯线通过RS485/232转换器连接到计算机串口1,并按照下面的控制屏接线图连接实验系统。

将“LT2中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FF”的位置,将“LT3下水箱液位”钮子开关拨到“ON”的位置。

图5-3 智能仪表控制“水箱液位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
2.接通总电源空气开关和钥匙开关,打开24V开关电源,给压力变送器上电,按下启动按钮,合上单相Ⅰ、单相Ⅲ空气开关,给电动调节阀及智能仪表1上电。

3.打开上位机MCGS组态环境,打开“智能仪表控制系统”工程,然后进入MCGS运行环境,在主菜单中点击“实验十、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进入“实验十”的监控界面。

4.将主控仪表设置为“手动”,并将输出值设置为一个合适的值,此操作可通过调节仪表实现。

5.合上三相电源空气开关,磁力驱动泵上电打水,适当增加/减少主调节器的输出量,使下水箱的液位平衡于设定值,且中水箱液位也稳定于某一值(此值一般为3~5cm,以免超调过大,水箱断流或溢流)。

6.按本章第一节中任一种整定方法整定调节器参数,并按整定得到的参数进行调节器设定。

7.待液位稳定于给定值时,将调节器切换到“自动”状态,待液位平衡后,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加干扰:
(1)突增(或突减)仪表设定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
(2)打开阀门F2-1、F2-4(或F2-5),用变频器支路以较小频率给中水箱(或下水箱)打水。

(干扰作用在主对象或副对象)
(3)将“阀F1-5、F1-13”开至适当开度(改变负载);
(4)将电动调节阀的旁路阀F1-4(同电磁阀)开至适当开度;
以上几种干扰均要求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或系统不稳定。

加入干扰后,水箱的液位便离开原平衡状态,经过一段调节时间后,水箱液位稳定至新的设定值(后面三种干扰方法仍稳定在原设定值),记录此时的智能仪表的设定值、输出值和仪表参数,下水箱液位的响应过
程曲线将如图5-4所示。

图5-4 下水箱液位阶跃响应曲线
8.适量改变主、副控调节仪的PID参数,重复步骤7,用计算机记录不同参数时系统的响应曲线。

五、实验报告要求
1.画出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2.用实验方法确定调节器的相关参数,并写出整定过程。

3.根据扰动分别作用于主、副对象时系统输出的响应曲线,分析系统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静、动态性能。

4.分析主、副调节器采用不同PID参数时对系统性能产生的影响。

6.综合分析五种控制方案的实验效果。

六、思考题
1.试述串级控制系统为什么对主扰动(二次扰动)具有很强的抗扰能力?如果副对象的时间常数与主对象的时间常数大小接近时,二次扰动对主控制量的影响是否仍很小,为什么?
2.当一次扰动作用于主对象时,试问由于副回路的存在,系统的动态性能比单回路系统的动态性能有何改进?
3.串级控制系统投运前需要作好那些准备工作?主、副调节器的正反作用方向如何确定?
4.为什么本实验中的副调节器为比例(P)调节器?
5.改变副调节器的比例度,对串级控制系统的动态和抗扰动性能有何影响,试从理论上给予说明。

6.评述串级控制系统比单回路控制系统的控制质量高的原因?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