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排水方案

泰宁至建宁(闽赣界)高速公路A8合同段K78+080~K80+310全长2. 23公里广建隧道进口反坡施工排水专项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建泰高速公路A8合同段项目经理部2011年9月2日广建隧道进口反坡施工排水专项方案1广建隧道设计情况1.1工程概况广建隧道进口为泰宁至建宁(闽赣界)A8标段工程,位于建宁县黄埠乡桂阳村。
广建隧道全长4118. 5米,为分离式隧道,我标段施工进口2230米。
右幅隧道起点桩号YK78+080,终点桩号YK80+310,长度2230米,左幅隧道起点ZK78+098,终点桩号ZK80+325,单幅全长2227米。
隧道纵坡坡率/坡长:右洞为-1.95/1650M、-1. 6/580M,左洞为-1. 95/1632M、-1. 6/595M,隧道口与隧道洞内与江西交接处高差为40m,隧道综合坡度1.8%,隧道最大埋深约627. 99米。
洞口段位于曲线范围内,曲线半径R=1210M左右,洞口处都设置拦水沟将路面水拦截,排入排水沟内排除。
隧道洞口还设置两道横向涵洞及一道纵向涵洞,横向涵洞汇集两侧洞外挖方边沟水及高边坡急流槽水,再流向纵向涵洞排出,隧道外水己能通过涵洞排出,不会再影响隧道内施工(后附洞口排水系统图)。
1. 2水文地质情况木隧道区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基岩裂隙水,洞口位置裂隙水较发育,地下水较发育;洞身段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隧址区的构造裂隙密集带处,断层带岩体较破碎,裂隙极发育,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岩性接触带两侧中风化基岩较完整,透水性较差,水量贫乏,断层带富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在施工中易形成突水。
1. 3不良地质隧址区主要的裂隙构造带见下表,其它未见有断裂构造、褶皱等地质构造,地壳整体相对稳定。
断层带岩体较破碎,裂隙极发育,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岩性接触带两侧中风化基岩较完整,透水性较差,水量贫乏,断层带富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在施工中易形成突水,施工至该里程桩号时特别需防预。
隧洞专项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水利枢纽工程隧洞施工2. 工程地点:某省某市某县3. 工程规模:隧洞全长3000米,直径4.5米,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
4. 施工内容:隧洞开挖、支护、衬砌、排水、通风、测量等。
5. 施工单位: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二、施工组织设计1. 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部(2)施工队(3)技术组(4)安全质量组(5)物资设备组(6)财务组2. 施工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特点,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 施工资源配置:(1)劳动力:根据施工需求,合理配置各类劳动力。
(2)材料:提前做好材料采购计划,确保材料供应。
(3)设备:根据施工需求,配置相应的机械设备。
三、施工方案1. 隧洞开挖:(1)采用全断面开挖,分台阶开挖,台阶高度不大于2.5米。
(2)开挖过程中,严格控制爆破作业,确保安全。
(3)开挖后,及时进行临时支护,防止坍塌。
2. 支护:(1)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支护,厚度不小于15厘米。
(2)二次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厚度不小于30厘米。
(3)支护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支护结构安全可靠。
3. 衬砌:(1)衬砌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两层施工。
(2)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衬砌结构强度。
(3)衬砌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4. 排水:(1)隧洞内设置排水沟,采用混凝土浇筑,确保排水畅通。
(2)排水沟与隧洞外排水系统相连,防止水患。
5. 通风:(1)隧洞内设置通风设备,保证施工环境空气质量。
(2)通风设备运行正常,确保施工安全。
6. 测量:(1)施工过程中,进行全站仪测量,确保施工精度。
(2)测量数据及时上报,为施工提供依据。
四、安全质量保证措施1. 安全措施:(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现场安全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4)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案

1 编制目的反坡施工即向洞内施工前进方向为下坡,洞内水向工作面汇集,需要及时抽排,以防止施工掌子面水积聚过深,影响隧道围岩的稳定和危及隧道施工的机械设备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正常的施工生产。
同时反坡施工排水不通畅也会影响洞内文明施工,增加施工费用。
为此,特制订此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案,以达到安全施工、降低施工费用的目的。
2 编制依据(1)滨绥铁路牡丹江至绥芬河段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3)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4)牡绥铁路工程三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 工程概况工程简介本标段主要工程为两座长大隧道:红池隧道(有砟隧道5621米)和转心湖隧道(无砟隧道6676米),铁路等级: I级,正线数目:双线,设计行车速度:200Km/h以上。
隧道坡度设计为:红池隧道为一字坡,进口段为10‰上坡,出口段为‰上坡,进出口高差为;转心湖隧道为人字坡,进口段为‰上坡,中间设置竖曲线,出口段为‰下坡,进出口高差为,转心湖隧道斜井综合坡度为%。
我标段涉及到隧道反坡排水的作业工点为红池隧道出口工区(1940m)和转心湖隧道斜井工区(斜井885m,斜井正洞1711m)。
水文地质隧道区早期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接触带岩体完整性差,受水流的剥蚀、搬运作用形成沟谷、河流,组成了现在地表水系。
受地质构造活动影响,隧道区内沟壑纵横,水系呈树枝状。
主要河流有山洞河、柳毛河,均为“U”型河谷,山洞河向西汇入铁岭河,为季节性河流。
柳毛河支流众多,向东汇入穆棱河。
区内河流受降水量影响极为明显,雨季水流量很大,少雨期间河内水流量小。
沿线泉水出露很少,多为浅层水,水量均很少。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
设计涌水量红池隧道出口工区的往小里程未施工段中设计最大涌水量为3121(m3/d),位于改DK385+750~改DK386+020之间,根据设计堪探推断属于Fh1红池1#断层;转心湖隧道斜井工区目前已经开始正洞施工,往大里程未施工段中设计最大涌水量为2599(m3/d),位于改DK391+900~改DK392+050之间。
隧道施工用水及排水方案

用水设备应选用节水型、高效 率的产品,以降低施工过程中 的水资源消耗。
对用水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 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 用寿命。
节水措施与回收利用
01
制定并实施节水措施,如减少不必系统,将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于施工或绿化
等用途。
加强水资源管理,定期对施工现场的用水量进行监测和分析,
针对隧道施工用水和排水过程中 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 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用
具、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
对隧道施工用水和排水设施进行 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处于良 好状态,防止因设施故障导致安
全事故。
加强隧道内的通风和照明,改善 施工环境,减少因环境因素对施
工用水和排水安全的影响。
安全培训与演练实施
环境质量等方面。
通过对隧道通行能力、交通 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定 量和定性分析,可评估方案
的社会效益。
同时,需要关注方案实施可能 对周边社区、生态环境等产生 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
应对措施制定。
可持续性发展策略探讨
01
02
03
隧道施工用水及排水方 案的可持续性发展策略 应关注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技术创新等方面
若水源水质不符合要求,需进行 相应处理,如过滤、消毒等,直
至水质达标。
供水系统设计
根据隧道施工规模、用水点分布及高 程等因素,设计合理的供水系统。
输水管线应选用耐腐蚀、耐高压的管 材,并埋设在安全、稳定的位置。
供水系统应包括取水设施、输水管线 、加压泵站(如有需要)、储水设施 等。
用水设备配置
根据施工需要,配置相应的用 水设备,如混凝土搅拌站、高 压水泵、消防设备等。
隧道施工用水及排水方案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购置、安装调试、运 行维护等方面的费用。
公路隧道排水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高速公路隧道排水工程,隧道全长XX米,隧道内设置排水设施,包括排水沟、检查井、排水泵房等。
本方案旨在确保隧道内排水设施施工质量,确保隧道内排水畅通,保障隧道内行车安全。
二、施工依据1. 《公路隧道施工规范》(JTG F60-2009)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3. 《公路隧道排水设计规范》(JTG D30-2004)4. 隧道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三、施工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施工人员生命安全;2. 质量为本,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3. 环保施工,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4. 高效施工,确保工程进度。
四、施工准备1. 施工人员:组织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2. 施工材料:准备足够的排水设施材料,如排水沟、检查井、排水泵房等;3. 施工设备:配置必要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4. 施工图纸:熟悉隧道设计图纸,了解排水设施布局及施工要求。
五、施工工艺1. 排水沟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开挖排水沟槽,铺设排水管,回填土方,保证排水沟纵坡符合设计要求;2. 检查井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开挖检查井井槽,设置检查井,回填土方,确保检查井位置准确;3. 排水泵房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开挖泵房基础,设置泵房结构,安装排水泵,保证泵房运行正常;4. 排水设施连接:将排水沟、检查井、排水泵房等排水设施进行连接,确保排水畅通。
六、施工质量控制1. 材料检验: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2. 施工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3. 工程验收:施工完成后,进行工程验收,确保排水设施施工质量。
七、施工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安全: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2. 施工现场安全: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现场安全;3. 机械安全: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4. 环境保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隧道排水暗沟施工方案

隧道排水暗沟施工方案1. 引言隧道建设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长隧道来说。
排水暗沟是一种常用的排水方式,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隧道排水暗沟的施工方案,包括设计原则、施工步骤和施工要点等内容。
2. 设计原则在进行隧道排水暗沟施工之前,需要进行综合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符合以下原则:1.排水暗沟的位置应选择在隧道高程较低的位置,以确保排水能力。
2.排水暗沟的宽度和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的要求,以满足隧道内的排水需要。
3.排水暗沟的形状应选择合适的梯形或矩形截面,以提高排水效率。
4.排水暗沟的材料应选择耐酸碱腐蚀、耐磨损的材料,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3. 施工步骤3.1 准备工作在施工排水暗沟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排水暗沟的位置和长度。
2.清理排水暗沟的施工区域,清除杂物和积水。
3.准备施工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铁锹、水泥、砂石等。
3.2 挖掘排水暗沟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人工或机械挖掘的方式,将隧道内的土方挖掘出来,形成排水暗沟的沟槽。
沟槽的宽度和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3 调整排水暗沟底部排水暗沟底部需要经过调整,以保证其平整度和坡度。
调整时应注意避免太平底或太陡的情况发生,以确保排水效果。
3.4 固结背填在排水暗沟底部铺设一层固结背填,以提高土壤的稳定性和排水能力。
固结背填材料可以选择砂石、碎石等。
3.5 壁面处理排水暗沟的壁面需要进行处理,可以选择贴砖、刷水泥等方式,以保持壁面的光滑和防水性能。
3.6 清理和测试排水暗沟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清理和测试工作。
清理工作包括清除施工现场的杂物和垃圾,测试工作包括进行排水试验,检测排水暗沟的排水能力。
4. 施工要点在进行隧道排水暗沟施工时,需注意以下要点:1.施工前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的勘察和测量,确保施工方案的准确性。
2.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过程中应保证安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提高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隧道施工方案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

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记录编号:复核人:记录人:年月日武汉左岭至鄂州花湖高速公路一期土建工程第7合同段(K43+955~K51+000)巴家湾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左线K46+020~630,右线K46+032~613)总长1191m编制:复核:审核:日期:江西交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防排水施工技术交底一、防排水施工技术(一)、防水层施工在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铺设防水层采用300g/m2无纺土工布+1.2mm厚EVA防水板,全隧道铺设,防水板与土工布采用点接。
防水板用搭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cm,而且要平直无虑焊,通过水压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防水层的施工在初期支护后经量测围岩达基本稳定和在模筑衬砌前进行。
施工点距爆破面应大于150m,距灌注模筑衬砌处应大于20m,其操作要点如下:1、喷射混凝土基面处理喷射混凝土基面不得有钢筋及凸出的管件等尖锐突出物,否则要进行修平,并在修平部位用砂浆抹成圆曲面,以免被防水层被扎破。
隧道断面变化或转变处的阴阳角均应做成圆弧,阴角处圆弧半径不小于10cm,阳角处圆弧半径不小于5cm。
在防水板铺设前,全面普查初期支护的渗漏水情况,超前埋设透水管排水。
2、防水层铺设(1)防水层铺设隧道防水层采用300g/m2无纺土工布+1.2mm厚EVA防水板,全隧道铺设。
将防水卷材从台车顶左右对称沿轮廓线展开,并用齐头短木棒将其沿轮廓线撑开,保持一定松驰度,以方便焊接。
无纺土工布不得与防水板粘结在一起,采用点接式,每平方米一个粘结点,每个粘结点面积不大于25平方厘米。
防水卷材挂设点要严格按施工图纸、墙角、墙身、拱部的要求进行铺挂施工。
(2)防水板接缝焊接防水板接缝焊接是防水施工最重要的工艺之一,焊缝采用自行走式热合机双缝焊接,即将两层防水板的边缘搭接,通过热熔加压而有效粘结。
防水板搭接宽度不小于10cm。
防水层的接头处擦拭干净,去除表面油物灰尘,以保证焊接质量。
在结构立面与平面的转角处,防水板接缝留在平面,距转角不小于60cm。
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案(1)

新建贵广铁路GGTJ-7标宝峰山隧道一号斜井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中铁二十三局贵广铁路GGTJ-7标指挥部二○○九年五月宝峰山隧道1#斜井反坡排水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宝峰山隧道设计咨询版;(2)《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08-092);(3)《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4)《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5)《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 214-2005)(6)国家、铁道部和地方现行相关技术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文件。
二、隧道设计及水文地质概况由我单位负责施工的新建贵广铁路GGTJ-7标宝峰山隧道,里程D3K478+091~DK491+818,全长13727m,为贵广铁路重点控制工程。
其中1#斜井工区负责施工的斜井里程X1K0+000~X1K1+480,长1480m,正洞里程D3K481+060~DK485+000,长3940m。
斜井长1480m,坡度9%,为反坡排水,正洞D3K481+060~DK482+800,长1740m,坡度4.5‰,为反坡排水。
由于宝峰山隧道为特长隧道,经过7个断层带,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渗水、涌水情况点多面广。
围岩破碎,渗水量大,渗水不间断汇流,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
其中宝峰山隧道1#斜井正洞经过一条大断层(栗木-恭城区域性大断层)和一条背斜(凉亭背斜)。
我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在斜井及正洞内布置了大量的抽排水设备和管道,24小时不间断的抽排,及时排除隧道内积水,确保了隧道的顺利施工。
一、原设计水文地质情况(一)地表水发育特征宝峰山隧道1#斜井段位于广西桂林市以东,阳朔县以北凉亭村附近,洞身测段属剥蚀高,中山地貌,绝对高程200-1300m,相对高差最大达950m,自然坡度一般20~65度,地形起伏较大,坡陡沟深,沟谷多呈“V”字形。
年平均降雨量1677mm,最大2199mm,最小1219mm,4~8月为雨季,降雨量占全年60%,十一月到二月为枯季,降雨量占全年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施工方案 防排水工程
建 设 单 位: 监 理 单 位: 施 工 单 位: 项目负责人 : 技术负责人 : 编 制 人 : 编 制 日 期:
受控文件 编号: 目 录
第一节、编制依据 .............................................................................. 3 第二节、工程概况 .............................................................................. 3 第三节、工程地质 .............................................................................. 4 第四节、施工条件 .............................................................................. 6 第五节、材料进场计划 ...................................................................... 7 第六节、工期安排及质量目标 ......................................................... 7 第七节、施工工艺及方法.................................................................. 8 一、防水施工 ............................................................................... 8 二、防水混凝土 ........................................................................... 8 三、施工排水 ............................................................................... 9 四、系统排水盲管的布设 ........................................................... 9 五、排水盲管安设 ..................................................................... 10 六、防水板铺设 ......................................................................... 11 七、施工接缝处理 ..................................................................... 12 第九节、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13 第十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14 第十一节、环境保护 ........................................................................ 15 第十二节、文明施工 ........................................................................ 16 隧道防排水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防排水采用“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裂隙水较发育及有水文环境严格要求的地段,防排水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二次衬砌除全过程防水外,必须严格防水施工艺管理,才能实现。全过程防水是指开挖前预注浆防水,开挖后的支护施工防水,衬砌阶段的防水设施施工防水。
第一节、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 076-95)等。 6、《胜利南路南延(含隧道)工程施工图设计》; 7. 当地地形、工程地质、水文、气候等外界因素,结合当地的经济、交通现状、资源、水电等情况;
第二节、工程概况 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采用双向六车道山岭隧道形式,机械通风,电光照明;隧道内轮廓为曲线拱部型式,拱部为三心圆拱,其内轮廓宽13.73m,高9.74m,限高5m。左线隧道出口明洞长17m,右线出口明洞长30m,洞门形式均为端墙式。初期支护在拱部和加强地段采用钢格栅、钢筋网、砂浆锚杆和中空锚杆支护,采用湿喷砼。拱部防水采用无钉挂设,爬焊机双缝焊接,并采用充气法进行检查。施工排水顺坡段自然排水,反坡段设集水坑接力排出洞外。第一标段为隧道北段加隧道北侧243m道路(K4+490~K6+143)工程,全长1653m,估算投资额为26000万元;洞口段围岩级别为V级围岩,隧道内轮廓宽13.73m,高9.74m。 隧道出口防排水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6月1日,完工日期为2013年6月15日。
第三节、工程地质 1、工程地质 (1)地层岩性 依据钻探资料,本区地层结构主要为第四系粘性土、片岩,局部见大理岩,花岗岩穿插其中。第四系粘性土层覆盖厚度不均,沟谷内厚度较大;基岩大部分地段裸露,风化严重。第四系中素填土主要分布在隧址区出洞口段的表层,粉质粘土混碎石主要分布于两侧洞口附近的山坡及冲沟附近。区内片岩主要分布于隧道中轴线及两侧,在侵入岩体两侧其产状岩层较陡,地表所见一般为全风化或强风化状态。大理岩仅在隧道出口处揭露疙瘩状大理岩,发布范围较小,其上下均为片岩,岩石硬度较高,钻进过程漏浆,未见溶洞发育。 (2)地质构造 有物探成果,位于K5+660附近有构造破碎带一条。C1、C2区为岩石风化破碎较严重区,根据钻探揭露,其上部风化严重,裂隙发育,钻探岩呈碎块状。 (3)场区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为任性挤压变形构造和节理裂隙。构造破碎带仅有一条,且规模较小,地表延伸较短。节理是区内主要构造形式,隧址区多为闭合节理,张开度1~3mm,节理面平直光滑,有时稍有平缓弯曲,无填充物,延伸较长,一般为5~10m,最长达20m;与剪节理或扭节理的典型特征相吻合,按照结构面的相对分类,对于隧道及边坡工程,为中等结构面。 (4)各岩层力学性质 素填土位于表层,主要分布在进出洞口,出洞口厚度较大,其他位置厚度较小。该层物理力学性质较差,局部见植物根系。粉质粘土混碎石层分布在进洞口及出洞口。基岩层场区普遍分布,自上而下,按照岩石风化程度,垂直带为:③全风化带④强风化带⑤中风化带⑥微风化带⑦未风化带。 (5)隧道围岩级别划分 左线 数量(m) 右线 数量(m) Ⅲ级围岩 480 Ⅲ级围岩 485
Ⅳ级围岩 150 Ⅳ级围岩 130
Ⅴ级围岩 283 Ⅴ级围岩 300
Ⅴ级明洞 17 Ⅴ级明洞 30
车行横洞 115.71 车行横洞 115.71 人行横洞 135.03 人行横洞 135.03 紧急停车带 80 紧急停车带 80 附注:人行横洞与右线夹角为90°,车行横洞与右线夹角为60°。 本标段Ⅲ级围岩共1930m,Ⅳ级围岩共280m,Ⅴ级围岩共583m,Ⅴ级明洞共47m。 2、水文地质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层在工作区北部及南部沿沟谷分布,岩性以粉质粘土混碎石、素填土为主。厚度0.5~17.3m,第四系分布于地下水位以上,该层渗透性弱,富水性弱。基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分布于整个工作区,岩性主要为片岩、花岗岩。由于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地表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随着深度的增加风化裂隙逐渐减弱,水位埋深为+0.3—33.65m。构造裂隙水含水层在工作区北部沿断裂构造分布,岩性主要为皮钠盐、花岗岩,构造裂隙很发育,但多呈闭合状态,为弱透水层,岩石较破碎,为地下水的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大气降水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区内地下水径流严格受地形、地貌和构造的控制,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向基本一致。区内排泄途径主要有:人工开采、地下径流两种方式。区内大部分为基岩裸露区,大面积赋存基岩裂隙水,松散层分布零星、狭窄且层薄,构造裂隙水仅在隧道北头局部出露,故本区内地下水主要表现为基岩裂隙水的特点。 隧道涌水量预测,隧道冲水因素:根据钻孔资料分析,隧道充水直接因素为基岩风化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含水层富水性弱,间接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随季节变化较大,丰水季节对隧道施工有一定影响,枯水季节甚小。由于工作区地处丘陵区,隧道标高较高,工作区地下水富水性弱,随着隧道施工,疏干排水,地下水位降低,隧道涌水量会逐渐减少。
第四节、施工条件
在开工前,修建好临时便道,配备好临时供水、供电、通风和通讯设施,对隧道口平面控制三角导线网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闭合测量,以确保开工后顺利施工。 (1)、供电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