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开采设计--第一章设计程序与设计依据
煤矿开采技术——矿井开采设计

第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第一节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第二节矿井开采设计的设计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设计目的与要求2、掌握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3、掌握开采设计有哪些具体方法重点、难点和突破的方法:重点:1、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2、开采设计的方法难点:突破方法:1、举例分析、讲解教学内容和步骤(附后)第三篇开采设计第十五章矿井开采设计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了解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与内容,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准则,掌握方案比较法的内容、步骤与注意事项,具有应用方案比较法进行矿井开采设计的能力。
矿井开采设计包括编制计划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编制设计文件、建设施工、竣工验收和交付生产四个阶段。
矿井开采设计从内容上分两部分按两个阶段进行:1.矿井开采方案设计:首先确定全矿或某一部分的开拓部署、井巷布置、生产系统等主要技术原则;2.巷道施工设计:其次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或方案而进行单位工程施工图设计。
从程序上,矿井开采设计分:提交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部分进行。
第一节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一、矿井设计依据为顺利地进行矿井设计和保证矿井设计质量,必须具备下列设计依据。
(一)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又称计划任务书,是生产管理部门向设计部门委托设计任务的文件。
其中明确规定了拟建项目的任务和设计内容、技术方向、设计阶段、设计原则、计划安排以及配套工程的发展计划与要求。
(二)井田地质勘探报告井田地质勘探报告是为矿井初步设计提供可靠的资源储量的依据。
保证井田境界和矿井井型不致因地质资料不准确而发生重大变化,影响煤炭资源既定的工业用途。
对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小型煤矿及地方小煤矿,可以详查最终地质勘探报告作为资源储量的依据。
(三)国家总的建设方针、政策及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为使煤炭工业基本建设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国家正式颁发的与建设项目有关的方针政策,规程规范、规章制度和技术方向等;或国家对建设项目明确规定的有关文件,如指定采用某种设备或标准(通用、定型)设计等,井可作为设计依据。
矿井开采设计

四、矿井设计工作的原则
1.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
2、要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 3.加强设计审批工作
15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准则
一、确定矿井开采设计方案的方法
矿井设计包括井田开拓、采区准备和采煤方法,以及巷道掘进、矿井 提升、运输、通风、排水、动力供应等各个生产系统,其中以井田的开 采为中心。矿井开采设计主要应解决井田开采的技术方案和确定各项 开采参数,如确定井田开拓方式、新水平开拓延深方案、采准巷道布置 及生产系统,选择采煤方法,确定阶段垂高、采区走向长度、采煤工作 面长度等。使所选用的方案及参数在技术上是优越的,经济上是合理的 ,安全上是可靠的。
16
(一)方案比较法
方案比较法是我国目前确定矿井开采设计方案时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方案比较法的 实 质就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从中选出在一定偏好准则下最优 的方案。这种设计方法称方案比较法。
(二)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根据现有生产矿井的实际情况,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 借以分析某些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某些参数的合理平均值或可取值范围。例如,统 计一定条件下的工作面长度与其技术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求合理的采煤工作面 长度;统计分析采区设计的与实际的生产能力,以合理地确定同采工作面数目和采煤 工艺方式;调查统计一定条件下的巷道维护费用,以确定相似条件下的赞用参数;统 计分析现有矿井的平均先进的技术经济指标,作为设汁类似矿井的参考数值等。
13
(6)说明地面运输方式,设计运输线路(铁路及公路)、矿井装车站、桥涵及防排水、隧 道、特殊路基防护措施、铁路经营管理方式等。同时,还要说明其他运输方式,例如场 外窄轨 铁路、水运、架空索道等。 (7)确定矿井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说明平面布置、竖向布置及场内运输、场内排水; 说明风井工业场地的选定及平面布置,爆破材料库库址选择,工业场地的防洪排涝措施 。 (8)确定矿井供电电源、用电设备容鬃、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地面变电所位置、主要设 备的控制、电机车运输、信号、照明、通讯及调度,矿井的安全和生产监控与计算机管 理系统。 (9)说明地面建筑设计需要的气象条件、工程地质及地震资料、建筑材料以及现场施工 技术条件等。确定地面工业建筑物及其结构物,包括工业场地的建筑物及结构物,行政 、生 活建筑及居住区规划、居住区总平面布置等等。 (10)确定全矿给水、排水、采暖、通风、供热,消防系统及设施,井下降尘洒水,井筒防 冻以及地面生产系统的除尘。 (11)确定矿井环境保护标准,说明环境保护的设计依据及有关要求、地表塌陷治理、研 石处理、圬水处理、烟尘处理、噪声治理和垃圾处理等措施。说明工业卫生设施及有 关管理办法、绿化规划、结构及设施、环境监测任务,范围及其内容、监测站的设置, 环境管理及投资,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2)计算矿井建设工程量,施工顺序、速度和工期,土建工程及施工顺序,说明井计算机 电安装工程及其工程量,施工方法和顺序,三类工程综合排队和总工期。 (13)编制矿井劳动定员、原煤成本估算、技术经济分析以及总概算,编制矿井主要技木 经济指标。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完成时间:目录序论 (3)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 (5)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 (5)第二节.带区内的再划分 (6)第三节.确定带区内准备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8)第四节.带区中部甩车场线路设计 (9)第二章.采煤工艺设计 (10)第一节.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0)第二节.工作面合理长度的确定 (15)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 (16)序论一、设计目的1.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消化和理解《煤矿开采学》所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现代化矿井的采煤方法、准备方式等的内涵有一个基本了解。
2.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檔,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1、设计题目的一般条件采区位置上部标高-450m,下部标高-600m,采(带)区走向平均长度2287.5m,倾斜平均长度为1353.6m,倾角平均为7°。
采区内共有两层煤,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和褶曲,无火成岩侵入。
采区内无大的含水层和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好。
运输方式为大巷采用3吨底卸式,10吨级线电机车牵引,井底车场为折返式,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
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布置在煤层地板岩石中,标高自定,采取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
2、煤层特征本采区内赋存的C1煤层和C2煤层,煤层均为薄煤层。
煤层埋藏稳定,构造简单,煤质中硬。
煤层爆炸指数为34-70%。
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为低于5立方米/吨日,瓦斯含量小,采(带)区所属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三、课程设计内容1、一个采区(盘区)或带区巷道布置设计;2、一个采煤工作面的采煤工艺设计及编制循环图表;3、采区中部车场线路设计第一章带区巷道布置第一节带区储量与服务年限1、设计生产能力90万t/年。
2、带区工业储量、设计可采储计算(1)带区工业储量Zg=H×L×(m1+m2)×γ (公式1-1) 式中: Zg---- 带区工业储量,万t;H---- 带区倾斜长度,1353m;L---- 带区走向长度,2287 m;γ---- 煤的容重,1.35t/m3;m1---- C2煤层煤的厚度,为3米;m2----C1煤层煤的厚度,为3米;Zg1=1353×2287×3×1.35=1253.19万tZg2=1353×2287×3×1.35=1253.19万tZg=1353×2287×(3+3)×1.35=2506.38万t(2)、设计可采储量ZK=(Zg-P)×C (公式1-2)式中:ZK---- 设计可采储量, 万t;Zg---- 工业储量,万t;P---- 永久煤柱损失量,万t;C---- 带区采出率,厚煤层取75%,中厚煤层取80%,薄煤层85%,这里C 1=0.75, C2= 0.80。
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程序和内容

3 南二采区 2 1 南一 采区
水河
北纳
井田开拓方案一平面图
云南
能
源职
业技
术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煤5
9 7 7 4 3 2 10
学
院
庞家磨场地
+1450 +1300 煤3 +1150
9 8 6 5
煤5
+1000 +850
开拓方案一
任家磨场地
900 0 110 0 0 100
100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900 0 110 0 100 0 100 900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800
900 0 100
700 600
云南
能
源职
业技
术
学
院
井田开拓方案三平面图
900
700 800 900 1000
云南
能
源职
业技
术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学
院
各方案工程量投资比较
方案一
项目 主井/m 副井/m 风井/m 井底车场/万元 井 巷 工 程 主要运输道及回风道 /m 采区准备巷道/m 井筒装备/万元 合计/万元 2300 2800 数量 550 582 520 投资/万元 1897.5 2390 1300 2200 1784 1568 800 11903.5 6400 4100 数量 470 500 600
云南
能
源职
业技
术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作业: 简述矿井开采设计依据。 简述矿井设计的程序。 概述矿井设计内容。 何谓方案比较法?矿井开拓方案技术分析比较的 主要内容有哪些? 技术比较的内容有哪些?
采区设计的依据及步骤

采区设计的依据及步骤采区设计的依据、程序和步骤一、采区设计的依据要做好采区设计,起到正确指导生产的作用,必须有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充分可靠的设计依据。
采区设计必须贯彻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
采区是组成矿井生产的基本单位。
采区设计被批准后,在采区的施工及生产过程中,一般不能任意改变。
因此,采区设计要为矿井合理集中生产和持续稳产、高产创造条件;尽量简化巷道系统,减少巷道掘进和维护工程量;有利于采用新技术,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煤炭损失少,安全条件好等。
采区设计的主要依据有:1.已批准的采区地质报告地质报告主要包括地质说明书和附图两部分。
在采区地质说明书中,应有详细的采区地质特征,地质构造状况;煤层赋存条件和煤层稳定程度;矿井瓦斯等级;有无煤和瓦斯突出危险;自然发火期;水文地质特征;煤种和煤质以及国家对产品的要求;钻孔布置及各级储量的比例等。
图纸包括:采区井上下对照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储量计算图、勘探线剖面图、钻孔柱状图、采掘工程平(立)面图等。
2.根据矿井生产、接替和发展对设计采区的要求主要是生产矿井提出的对设计采区的生产能力、采煤工艺方式、采准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改革等要求,以适应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采区设计程序采区设计一般是根据矿井设计和矿井改扩建设计以及生产技术要求,由矿主管单位提出设计任务书,报局批准,而后由矿或局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采区设计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即确定采区主要技术特征的采区方案设计和根据批准的方案设计而进行的采区单位工程施工图设计。
采区方案设计除了需要阐述采区范围、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储量及服务年限等基本情况外,应着重论证和确定以下问题:采准巷道的布置方式及生产系统、采煤方法选择、采掘工作面的工艺及装备、采区参数、采区机电设备的选型与布置、安全技术措施等。
在进行具体采区方案设计时,应根据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地质和生产技术条件、设备供应状况,拟定数个技术上可行的方案,然后计算各方案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通过对这些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的方案,为进一步进行采区施工图设计打下基础。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安全工程专业

《矿井开采》课程设计设计指导书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年1月说明一、本设计为采区设计,本大纲参照一般实际采区设计,说明书编制章节的顺序,结合教学要求进行编制,仅供本次课程设计作为内容提要和说明书章节编制顺序参考用。
二、当煤层倾角为近水平时,“采区”名称可称为“盘区”或“带区”(倾斜长壁法)。
前言一、目的1、初步应用《矿井开采》课程所学的知识,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矿井开采》课程的理解。
2、培养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编写采矿技术文件,包括编写设计说明书及绘制设计图纸进行初步锻炼。
3、为毕业设计中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及绘制毕业设计图纸打基础。
二、设计题目老师给你们的题目。
三、设计内容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第一节采区概况采区位置、境界、开采范围,与邻近采区关系,与地面关系、采区内煤系产状,可采层厚度等。
第二节地质情况及可采煤层情况采区地质构造、开采煤层特征(厚度、倾角、煤质、夹石、层间距、顶底板岩石特征等)、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井上下及采区水文地质条件,上部及浅部开采情况等。
第三节采区储量说明:本节可以采用列表的形式采区储量计算表注:这里所列表格为参考格式,设计说明书内正式表格应按此表格式以一页篇幅绘列。
第二章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的确定采区生产能力根据地质条件、煤层生产能力、机械化程度和采区工作面接替关系等因素确定,当用综采时,一般为80~120万t/a;高档时,一般为50~90万t/a ;普机时(包括高档)一般为40~75万t/a ;炮采时,一般为10~50万t/a 。
第二节 采区服务年限()年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回采率采区工业储量⨯=T 为了保证采区均衡生产,采取服务年限应在3~5年以上比较合理。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第一节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一、采区上(下)山的位置、数目和用途,采区联合形式;二、区段平巷的布置方式(有无煤柱护巷、数目、位置、是否设集中巷及集中位置等);三、煤层间、厚煤层分层间的联系方式;四、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型式选择。
开采设计学

开采设计学第一篇:开采设计学1矿区均衡生产年限:是矿区年产量长期保持建设规模的生产年限,是决定矿区建设规模的重要原则和依据。
2、方案比较法:在进行工程设计时,根据已知条件列出在技术上可行的若干个方案,然后进行具体的技术分析和经济比较,从中选出相对最优的一种方案的方法。
3、线路坡度:在线路从断面上两点之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比值的千分值。
4、等阻坡度:使重车向下,空车向上运行的阻力相等的坡度。
5、稳定系数:矿车保持稳定的力矩与矿车反翻转的力矩之比,稳定系数大于1。
6、顶板绕道:轨道上山跨越运输大巷时称顶板绕道。
7、底板绕道:轨道上山不跨越运输大巷是称顶板绕道。
8、井底车场通过能力:单位时间内通过井底车场的货载数量。
9、井底车场的调度表:将每一次列车编制成运行图表,并根据设计中的采区布置.矸石系数和各翼的产量比,按上述原则编制的一张总表。
7井田划分方法包括哪些?答;井田一般按自然境界和人为境界划分;(1)按自然境界划分井田;①按地质因素划分②按煤层赋存形态划分③按煤层组与储量分布情况划分④按煤种,煤质分布规律划分⑤按地形地物界限划分。
(2)按人为境界划分井田;①按水平标高(煤层底板等高线)划分②按地质钻孔连线划分③按经纬线划分④按勘探线划分8矿井开采设计的原则:1)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质量2)保证合理的设计周期3)加强设计审批工作。
9矿井开采设计的步骤:1)提出可行性方案;2)进行方案的技术比较;3)进行方案的经济比较;4)方案的多目标综合评价优选5)编写方案说明,绘制设计图纸。
10 矿井开采设计方案中参数的确定方法答;(1)统计分析法;(2)标准定额法;(3)数学分析法11矿井设计一般程序:1)项目建设书;2)可行性研究;3)资源开发利用方案;4)初步设计;5)施工图设计12方案比较法的步骤:1)首先明确设计的内容,性质,1矿区均衡生产年限:是矿区年产量长期保持建设规模的生产年限,是决定矿区建设规模的重要原则和依据。
矿井开采设计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11、电气 11.1 供电电源 11.2 电力负荷 11.3 送变电 11.4 地面供配电 11.5 井下供配电 11.6 监控与计算机管理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7、通风与安全 7.1 矿井通风安全情况 7.2 矿井通风 7.3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
8、提升、通风、排水和压缩空气设备 8.1 提升设备 8.2 通风设备 8.3 排水设备 8.4 压风设备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9、地面生产系统 9.1 煤质及其用途 9.2 煤的加工 9.3 生产系统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准则
4、数学分析法 数学分析法通常是以吨煤费用最低为准则,
列出吨煤费用与所求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采 用微分法求极值的原理求解开采设计方案中某 些参数的有利值,这种方法称为微分求极值法, 也称为数学分析法。适用于设计项目为定量参 数,初始数据为确定型,变量数目较少的情况。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评价准则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根据现有生产矿井的实际情况,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借以分析 某些技术参数之间的关系,某些参数的合理平 均值或可取值的范围。
3、标准定额法
标准定额法是以规范、规程和规定的形式对开 采设计中的一些技术条件或参数值做具体规定, 而后据此规定条件确定某设计方案内其他有关 参数。
第三章
矿井开采设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和内容
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
第二节 矿井开采设计方法及 评价准则
第一节 矿井开采设计的程序和内容
一、矿井开采设计的依据 1、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计划任务书) 生产管理部门向设计部门委托设计任务的文件。 规定拟建项目的任务和设计内容、技术方向、 设计阶段、设计原则、计划按排以及配套工程 的发展计划与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矿区总体设计的内容
二、编制矿区总体设计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合理的划分井田范围(即矿井的储量、设计能力 与服务年限),并为矿井的发展留有余地。
2、正确合理的进行矿区地面总体布置,不要距离城 市太近。
3、查明矿区水源。 4、要全面合理的安排各项配套工程项目的建设,做 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编制矿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3、两个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作为编制矿区总体设 计任务书的依据。 4、矿区总体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矿区总体设计任务书,矿区建 设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编制。
第一节 矿区总体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三、矿区总体设计的作用:
矿区总体规划设计是确定矿区内各矿井、工厂、生活 设施等单项工程的安排,以及与矿区开发有关的各项原 则和方案。
第一节 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
1.1 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
4、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矿井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报告的 编制,经煤炭监察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下发煤矿安全许可 证;
5、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矿井施工图设计、矿井土地复 垦专篇设计、矿井环保专篇设计等专项设计,经管理部门组织专 家评审通过后,由建设管理部门批发煤矿建设开工报告,通过招 标的方式组织施工队伍进行矿井建设施工。通过工程监理的方式 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合理开发整个矿区的资源,确定与矿区开发有关的各 项原则方案,作为编制矿区建设计划和编制矿井单项设 计的依据。
第一节 矿区总体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四、矿区总体设计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合理划分井田,选择开拓方式,确定矿井井型和矿 区总体规模(宏观的、粗线条的);
2、确定煤炭的用途与用户,合理选择煤炭加工工艺, 合理确定伴生矿物的综合开采与利用;
一、矿区总体设计的内容: 矿区总体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前言:阐述矿区总体设计的依据和指导思想,全面论证矿区 开发在技术上、经济上、社会效益上及其综合效益上的合理性和对 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
2、矿区基本情况和建设条件介绍: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 象;交通运输及矿区工农业情况,地质地层、煤层赋存条件、煤质 及用途,水文地质条件,勘探程度,其他伴生矿物及综合利用等。
第一节 矿区总体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我国煤炭工业战略布局总的原则是: 要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特点出发,根据国家的需要,全面规划、
统筹兼顾、合理布局、择优开发、合理利用煤炭资源,追求最佳 经济效果。 二、矿区总体设计的步骤及程序:
1、新建矿区应具有经过批准的详查地质报告,还必须有1—2个 井田的精查地质报告。
4、矿井初步设计审批后进行矿井施工图设计(是在矿井初步设计 的基础上,以初步设计为依据,对井上下的单位工程进行设计,是 指导矿井施工的依据) 。
第二节 设计阶段与程序、依据
1.3 矿井设计依据
一、设计任务书
设计任务书(计划任务书):是生产管理部门向设计部门委托 设计任务的文件。书中规定拟建项目的任务和设计内容、技术方向、 设计阶段、设计原则、计划按排以及配套工程的发展计划与要求。
3、合理安排各矿井和各单项工程的建设顺序; 4、合理安排矿区的运输、供电、供水、通讯、机修、 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设施;
5、合理确定矿区的行政、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业 和居住区的规划;
6、编制矿区的基建工程量,劳动定员和投资估算,并 论述矿区开发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的合理性。
第二节 矿区总体设计的内容
2、按照市场、资金和资源等情况,报送计划申请;经计委批复 下文可委托具有地质勘探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报告的编制,经国土 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可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矿井可 行性研究报告(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经国土部门组织专家 评审通过,下发采矿许可证;
3、委托具有评价资质的单位进行矿井预评价报告的编制,经煤 炭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委托具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矿 井初步设计报告的编制,经煤炭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下 发煤矿生产许可证;
6、建设竣工后,委托具有评价资质的单位进行矿井竣工验收评 价报告的编制,经煤炭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由主管部 门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进行正常生产。
归纳起来,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的主要步骤有三个:煤田地质 。勘探、矿井设计、建设施工
第二节 设计阶段与程序、依据
1.2 矿井设计阶段与程序
从上述矿井建设程序可以看出,矿井设计是分阶段进行的。一个 矿井的设计大致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和程序:
1、根据批准后的矿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矿区总体设计;
2、矿区总体设计批准后进行矿井可行性研究(资源开发利用方案, 审批后作为领取采矿许可证的依据),审批通过后,作为项目立项 和进行矿井初步设计的依据;
3、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进行矿井初步设计及矿井初步设计 安全专篇,设地质报告
地质构造、储量、煤质及用途、水文地质等。
三、国家总的建设方针、政策及有关规程和规范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
四、经批准的上一阶段设计确定的原则
除此之外,还有已签订的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外部协议、文件等, 设计时也应遵循。
第二章 矿区总体设计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矿区总体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第二节 矿区总体设计的内容
矿井开采设计
研究领域:煤矿开采、采矿系统工程和采矿CAD 煤矿通风与安全
电 话: E-mail:
第一章 设计程序与设计依据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 第二节 设计阶段与程序、依据
第一节 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
1.1 煤炭工业基本建设程序
煤炭工业基本建设需要国家根据总体情况统筹安排。
1、根据批准后的矿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矿区总体设计, 矿区总体设计批准后进行矿井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