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中医儿科简答题

1.简述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答: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2.简述呕吐的病机及治则。
答:总属胃失与降,气逆于上。
治法先宜祛除病因,结合与胃降逆为其总的治则。
3.如何鉴别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答:过敏性紫癜: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等,或服食某些致敏食物、药物等诱因。
紫癜多见于下肢伸侧及臀部、关节周围。
为高出皮肤的鲜红色至深红色丘疹、红斑或荨麻疹,大小不一,多呈对称性,分批出现,压之不退色。
可伴有腹痛、呕吐、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游走性大关节肿痛及血尿、蛋白尿等。
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均正常。
应注意定期检查尿常规,可有镜下血尿、蛋白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
斑点多为针尖样大小,一般不高出皮面,多不对称,可遍及全身,但以四肢及头面部多见。
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并发颅内出血。
血小板计数显著减少,急性型一般低于20X109/L, 慢性型一般在3OX1O9/L~8OX1O9/L之间。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4.简述单纯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答:-单纯型肾病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类型之一,常具四大特征:(1)全身水肿;(2)大量蛋白尿;(3)低蛋白血症;(4)高脂血症。
其中以大量蛋白尿与低蛋白血症为必备条件。
5.试述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与正常顽皮儿童、多发性抽搐症的区别。
答: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以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差,动作过多、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伴有学习困难,但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为主要临床特征。
正常顽皮儿童:虽有时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但大部分时间仍能正常学习,功课作业完成迅速。
能遵守纪律,上课一旦出现小动作,经指出即能自我制约而停止。
多发性抽搐症:是一种以运动、言语与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常见头部、躯干、上下肢小抽动。
并有喉部发出奇特鸣叫声,或有骂人语言。
慢阻肺的护理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其特点是气流受限,且呈进行性发展。
慢阻肺的护理工作对于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技能。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慢阻肺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及临床表现。
2. 掌握慢阻肺患者的护理评估方法。
3. 掌握慢阻肺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呼吸功能锻炼、氧疗、药物管理等。
4. 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训内容(一)慢阻肺的病因与病理生理特点1. 病因:吸烟是慢阻肺最主要的病因,此外,职业粉尘、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也与其发病密切相关。
2. 病理生理特点:慢阻肺的病理生理特点主要为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和肺泡弹性回缩力下降,导致气流受限,残气量增多。
(二)慢阻肺的临床表现1. 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2. 咳嗽:多为干咳,有时伴有少量白色痰液。
3. 喘息:部分患者可出现喘息症状。
4. 胸闷: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三)慢阻肺的护理评估1. 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咳嗽频率、痰液性状等。
2.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心理状态等。
3. 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如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
(四)慢阻肺的护理措施1. 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2)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预防呼吸道感染。
2. 呼吸功能锻炼:(1)腹式呼吸:通过腹部肌肉的收缩和松弛,增加肺活量。
(2)缩唇呼吸:通过缩唇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减少呼吸道阻力。
(3)呼吸操:进行呼吸操训练,增强肺功能。
3. 氧疗:(1)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2)监测血氧饱和度,确保氧疗效果。
4. 药物管理:(1)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药物。
(2)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等给药装置。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和功能代谢

应激原
应激
抗氧化
自由基
2.因果交替
外伤大出血
心排出量↓ 回心血量↓
血压↓↓
微循环淤血
交感神经兴奋↑
毛细血管开放
微血管收缩
组织缺血缺氧
揭示疾病发展的方向和主导环节
3.局部和整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内眦静脉 上唇静脉 下唇静脉 面前静脉
危险三角区 疖
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
糖尿病 疖、痈
ACh堆积
甲拌磷乳油
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肌肉痉挛、流涎、多汗
2.体液机制
体液机制:致病因素引起体液的质和量的变化, 体液调节的紊乱造成内环境的紊乱,以致疾病发 生。
u全身作用的体液因子: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组胺、儿茶酚 胺、前列腺素、补体 u局部作用的体液因子:内皮素、某些神经肽、细胞因子
疾病发生发展中体液机制与神经机制常常 同时发生、共同参与,故常称其为神经-体液 机制。
尿毒症
肾性骨病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1. 神经机制 2. 体液机制 3. 组织细胞机制 4. 分子机制
1.神经机制 病因直接损害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
组织器官功能改变而致病,称神经机制 ◆乙型脑炎病毒破坏CNS 乙型脑炎
疫苗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
◆有机磷农药 抑制胆碱酯酶 ACh堆积
抑乙酰 胆碱酯酶
指标
脑死亡
植物状态
定义
全脑功能丧失 脑认知功能丧失
自主呼吸
无
有
意识
丧失
有睡眠/醒觉周期,无意识
脑干反射
无
有
恢复的可能性 无
有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中医儿科学__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扁鹊:最早的儿科医生。
《颅囟经》:相传最早的儿科学专著。
提出婴幼儿体属“纯阳”的观点。
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首创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这是儿科辨证中最重要的方法。
他善于化裁古方(六味地黄丸),研制新方(异功散,泻白散,导赤散,七味白术散)明代万全,著作颇丰。
“育婴四法”,“预养以培其元,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形成了中医儿童保健学的系统观点。
陈复正:善于指纹诊法。
“风轻、气重、命危”吴瑭:“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分7个阶段:胎儿期:40周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新生儿期:生后满28天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千克。
囟门:前囟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在出生时或生后2~4个月内闭合。
牙齿:乳牙(20颗)。
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
血压:小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
视感知的发育:3个月时头眼协调好;听感知的发育:新生儿出生3~7天听觉已相当良好;3个月时可将头转向生源;运动发育: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能独走。
语言发育: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7~8个月会发复音;2岁后能简单地交谈生理主要表现:脏腑娇嫩,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将小儿这种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纯阳”。
(名)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名)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最易被风热,风寒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小儿脏腑娇嫩,又易被燥邪,署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等病证;小儿为纯阳之体,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名)脾常不足:其脾胃之体成而未全,脾胃之气全而未壮,因而易于因家长喂养不当, 小儿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转输等方面的异常。
中医(专长)-中医儿科学-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练习题

第二单元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一、A11、小儿易受惊吓,原因主要是A、肺脏娇嫩B、脾常不足C、肾常虚D、心神怯弱E、稚阴未长2、小儿易产生感冒、咳喘,原因主要是A、脾常不足B、肺脏娇嫩C、肾常虚D、稚阳未充E、稚阴未长3、小儿摄入的食物要软而易消化,饮食有常、有节,否则易出现食积、吐泻的原因主要是A、肝常有余B、心常有余C、肺常不足D、脾常不足E、肾常虚4、小儿“纯阳”之体的含义是A、纯阳无阴B、阳常有余C、阴亏阳亢D、发育迅速E、肝常有余5、小儿为纯阳之体,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其原因是六气易于化A、湿B、寒C、燥D、火E、风6、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A、咳喘B、水肿C、紫癜D、厌食E、吐泻7、儿科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是A、肺系病证B、心系病证C、肝系病证D、脾系病证E、肾系病证二、A21、患儿,2岁。
经常发生惊惕、惊悸,其病位在A、肺B、脾C、心D、肝E、肾2、患儿,2岁。
经常发生惊惕、抽风等症,其病位在A、肺B、脾C、心D、肝E、肾3、患儿,半岁。
骤闻异声后,夜里啼哭1个月,每夜发作3~5分钟。
其病因是A、感受外邪B、伤乳因素C、惊恐因素D、环境污染E、胎产因素4、患儿,3岁。
吃瓜子时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其病因是A、乳食因素B、先天因素C、情志因素D、意外因素E、其他因素三、B1、A.肺常不足B.脾常不足C.心常有余D.肝常有余E.肾常虚<1> 、小儿可见解颅、儿迟、五软等先天禀赋不足之病,主要责之于A B C D E<2> 、小儿易患疳证、泄泻,主要责之于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心主血脉、主神明,小儿心气朱充,心神怯弱未定,表现为脉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的约束能力较差。
【该题针对“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肺主气、司呼吸,小儿肺脏娇嫩,表现为呼吸不匀、息数较促,易发感冒、咳喘。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复习重点(完整版)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从机能,代谢角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得得规律及其机理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2.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果的变化。
3.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4.病因(etiology):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的因素,称为病因,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5.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能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6.脑死亡(brain 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停止,意味着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这是判断脑死亡的标志。
7.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失水,血清Na+<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又称低渗性脱水。
8.高容量性低钠血疗(水中毒):其特点血钠下降,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其特点是失水>na+,血清na浓度>150mmol/L,细胞外液流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明显。
又称高渗性脱水。
10。
水肿(edema):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病理过程。
11.显性水肿(frank edema):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按压后留下的凹陷,需经数秒到1分钟左右才平复,称为凹陷性水肿( pitting edema),亦称为显性水肿。
12.标准碳酸氢盐(SB):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 PaCO240mmHg,38C,lO0% Hbo)测得的血浆HCO3量。
由于排除了呼吸因素影响,所以是判断代谢因素的指标。
生理特点、病因、病理特点一、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病因、病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突出表现:肺脾肾三脏不足)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二、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传变迅速: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如何理解清代吴鞠通“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字义: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物质;阳,是指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
含义:从阴阳学说,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
▽如何理解《颅囟经》“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
字义:“纯”指小儿所禀元阴元阳未增耗散;
“阳”指小儿生命力旺盛,犹如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含义:纯阳概括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并非说正常小儿是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怎样认识肺脾肾不足生理病理特点?
答: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不足,但其中以肺脾肾三脏
不足更为突出。
一方面小儿出生后肺脾肾三脏皆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所致;另一方面,小儿不仅与成人一样需要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肾气生发,脾气运化,肺气宣发的功能状况要求更高。
所以相对小儿生长发育要求,经常会出现肺脾肾不足的特点。
中医儿科学(电子教案)

学
内
容
提
要
掌握内容:
小儿望诊的内容及其在辨证论治中的意义,明确五色望诊的主病,望形态,审苗窍及看指纹的内容及辨证论治中意义。
熟悉内容:
1、小儿闻诊,问诊及切诊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了解内容:
儿科诊法的应用特点。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看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
教学
设计
与
组织
在回顾中医四诊基础上,按照望闻问切为纲,通过临床举例讲解儿科四诊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30分钟。望诊内容。
10分钟。闻诊内容。
20分钟。问诊内容。
20分钟。切诊内容。
10分钟课堂小结。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填表
教师签字
教研室
主任签字
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中医儿科学
章 节
第一章第六节
授课方式
理论
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
儿科治法概要
教
学
设
计
教学
目的
和
要求
在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上,通过讲述小儿治疗方法的特点和主要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在治疗儿科疾病方面应该注意的要点,以便于临床的具体应用。
10分钟本次课程内容小结。
教学实施情况小结
填表
教师签字
教研室
主任签字
课程情况
课程名称
西医儿科学
章 节
第四章三节
授课方式
理论
授课教师
授课题目
小儿肺炎
教
学
设
计
教学
目的
和
要求
通过本节课程的讲解,使学生从西医的角度认识小儿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临床诊断要点及西医治疗基本原则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病因特点
如年龄越小对六淫邪气的易感程度越高,年龄越小因乳食而伤 的情况越多等。 小儿病因: ⑪外感因素 ⑬先天因素 ⑮意外因素 ⑫乳食因素 ⑭情志因素 ⑯其他因素
小儿自身的群体中,不同年龄对不同病因的易感程度也不同,
二、病因特点
(一)外感因素 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寒温不知自调,易被“六淫” 邪气所伤; 小儿“肺脏娇嫩”,卫外功能较成人为弱,易被风邪(风热、 风寒邪气)所伤,产生各种肺系疾病; 小儿易被燥邪、暑邪所伤,形成肺胃阴津不足、气阴两伤病证。 小儿纯阳,六气易从火化,小儿伤于外邪以热性病证为多。 疫疠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其引发的疾病有起病急骤、 病情较重、症状相似、易于流行等特点。 小儿之体为“稚阴稚阳”,形气未充,御邪能力较弱,是疫疠 邪气所伤的易感群体,容易形成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生理特点
稚阴稚阳:(《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①指小儿在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都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 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纯阳之体:(《颅囟经·脉法》中说:“凡孩子3岁以下,呼为纯阳, 元气未散。” ) ①反应小儿在生长过程中对水谷精微的需求迫切; ②指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育迅速,蒸蒸日上。
对于儿科的轻病浅证要有信心,即是重病顽证也不要轻易气馁,应用各种治 疗手段,调动机体自身抗病功能,争取最佳疗效。
中 医 儿 科 学
第一章 第四节 儿科学基础 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目的要求]
一、了解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对学好中医儿科学的意义。
二、熟悉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 三、掌握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对儿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内容要点]
一、小儿生理特点、病因特点、病理特点的基本内容。
二、“稚阴稚阳”学说、“纯阳”学说及其理论指导价值。
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指机体柔嫩、气血未盛、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
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
稚阴稚阳:指小儿无论是在形体结构,还是生理功能方面, 都处在相对不足的状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不断生长发育, 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一、生理特点
(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无论在形态结构,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地、 迅速地发育成长;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 增长;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迅速地提高; 小儿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迅速的生长发育就越明显。 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颅囟经·脉法》中说:“凡孩子 3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纯--小儿先天所禀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 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犹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 蒸日上,欣欣向荣。 小儿蓬勃生机、迅速发育的特点概括为:“纯阳之体”。
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3、临床表现 (三不足,二有余) ⑪ 肺常不足: 易发感冒、咳喘(肺脏娇嫩); ⑫ 脾常不足: 摄入的食物不易消化,易食积、吐泻; ⑬ 肾常虚: 肾精未充,婴幼儿二便自控能力较弱等。 ⑭ 心常有余: 表现易受惊吓,思维及行为约束能力较差。 ⑮ 肝常有余: 表现好动,易发惊惕、抽风等。(肝气未实) ⑯ 清代·吴瑭《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稚阳未充,稚 阴未长”的生理特点。(稚阴稚阳) “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 脉、肌肤等有形之质; “阳”--指脏腑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稚”--指脏腑幼嫩而未曾成熟。
三、病理特点
(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①小儿生机蓬勃,脏气清灵,随拨随应,对治疗反应灵敏; ②小儿宿疾较少,病情相对单纯;
③小儿病情好转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机会较成人为多;
④小儿感冒、咳嗽、泄泻等病证发病快,而好转也快; ⑤小儿哮喘、癫痫、阴水等病情缠绵,预后较成人为好;
⑥《景岳全书·小儿则》“其脏气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 之,则一药可愈,„„。”
二、病因特点
(三)先天因素
⑪ 先天因素即胎产因素,是指小儿出生之前已作用于胎
儿的致病因素。
⑫ 遗传病因是小儿先天因素中的主要病因,父母的基因
缺陷可导致小儿先天畸形、生理缺陷或代谢异常等。 ⑬ 妊娠妇女饮食失节、情志不调、劳逸失度、感受外邪、房事不节等,都可能损伤胎儿而为病。
二、病因特点
(四)情志因素 ⑪ 小儿心怯神弱,最常见的情志所伤是惊恐。 ⑫ 小儿乍见异物或骤闻异声时,容易导致惊伤心神,出现
二、病因特点
(二)乳食因素
小儿乳食贵在有序、有时、有节。如: ①喂养不当 ②初生缺乳 ③未能按期添加辅食 产生脾胃病证。
④任意纵儿所好
⑤饮食营养不均衡
二、病因特点
(二)乳食因素
①过食寒凉易伤脾阳; ②过食辛热易伤胃阴; ③过食肥甘厚腻易伤脾(脾运受损); ④乳食偏少可致(脾虚)气血生化不足; ⑤乳食过多又可导致脾胃受损。 ⑥饮食不洁也是小儿发病的一个常见原因。 小儿缺乏卫生知识,易于误食一些被污染的食物,引发肠胃 疾病,如吐泻、腹痛、寄生虫病等。
三、对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肝常有余
学说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四、“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学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概述]
小儿自出生到成人,始终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年
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 小儿无论是在形体、生理方面,还是在病因、病理及其他 方面,都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小儿看
三、病理特点
2、临床意义: ①小儿易感外邪、易从化火,火热伤心生惊、伤肝引动肝风。 ②小儿疾病传变迅速,寒热虚实转化,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③病初实证,正气易伤,正气被损的虚证或虚实相兼之证。 ④小儿感受外邪感冒,可迅速发展成为肺炎喘嗽,皆属实证; ⑤邪热炽盛,产生正虚邪陷、心阳虚衰,或气滞血瘀杂证。 ⑥小儿泄泻,多由乳食不节所致,可发热吐泻,属实热之证; ⑦失治误治,正不敌邪,易出现气阴两伤或阴竭阳脱之证。 ⑧小儿患病后易寒易热。故易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 ⑨小儿“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证。 ⑩小儿易寒易热与易实易虚交错出现,形成寒热转化或兼夹。
夜啼、心悸、惊惕、抽风等病证。
⑬ 长时间的所欲不遂,缺少关爱,容易导致忧思、思虑损 伤心脾,出现厌食、呕吐、腹痛、孤独忧郁等病证; ⑭ 家长过于溺爱,使儿童心理承受能力差,或者学习负担 过重、家长期望值过高,都易于产生精神行为障碍类疾病。
二、病因特点
(五)意外因素
小儿没有或者缺少生活自理能力和对危险状况的判断能力, 容易受到意外伤害。如:
⑪ 误触水火的烫伤; ⑫ 跌扑损伤的外伤;
⑬
误食毒物的中毒;
⑭
误吸异物的窒息等。
(六)其他因素 环境污染,食品污染或农药、激素类超标,已成为普遍关 心的致病因素。 放射性物质损伤,对胎儿和儿童的伤害,引起广泛重视。 医源性损害,包括治疗、护理不当,院内感染等。
三、病理特点
(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1、特点: 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年龄越小,脏腑娇嫩越突出。 ②小儿肺脏娇嫩、卫表未固,故易为邪气所感。 ③小儿冷暖不知自调,易于感受外邪。 ④小儿发病容易,表现在肺、脾、肾系疾病及传染病方面。 ⑤六淫易犯于肺,引发肺系病证,为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 ⑥乳食失节、食物不洁、脾运失健导致脾系病证常见。 ⑦“肾常虚”,临床见五迟、五软、解颅、遗尿、水肿等。 ⑧肺卫受袭,易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 ⑨脾胃受邪,形成痢疾、霍乱、肝炎等传染病。 ⑩ “心常有余”、“肝常有余”,临床既易见心惊,又易见肝风病证。
成是成人的缩影。
[概述]
小儿的生理、病因、病理特点,历代医家论述颇多,归纳起
来有: 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病因特点: 病理特点: 外感, 食伤, 先天因素。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一、生理特点
(一)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1、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指娇弱,不耐攻伐; 嫩 指柔嫩; 形 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 气 指各种生理功能;充 指充实旺盛。 2、意义: ⑪脏腑娇嫩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五脏六腑的形体未 曾成熟。 ⑫形气未充– - 小儿脏腑生理功能未曾完善,处在不断充 实和健全的过程。年龄愈小,这种特点就愈明显。 ⑬古代医家将这一特点归纳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