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叛逆是在表达他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满,他在宣告自己的独立自主,他在成长,他渴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避免孩子走上极端叛逆的道路呢?那就是,父母要学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经常和孩子交流谈心,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距离近了,感情深了,孩子也就不会叛逆了,那么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好朋友,成为孩子的知己呢?1、转变心态,平等待之。
不少家长的“家长意识”特别强,在家里经常是父母“独裁专制”,孩子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在父母看来,孩子要绝对服从他们的意志。
虽然父母尽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但孩子仍然“不听话”。
为什么?因为忽视了孩子心灵上的需求。
可有的家长说:我总在与孩子交谈,为什么不奏效呢?原来,这些家长忽视了交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语言方式。
一般家长通常用教训式或单向式谈话,诸如:“你应该……”“必须……”“马上……”等。
孩子呢,听时点头,听过就抛在脑后,因为这种单向灌输式的谈话,无法触及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的共鸣。
倘若父母用“我觉得……”“你觉得……”这种句型进行交流,孩子就会体验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体验到自我价值所在,孩子就乐意向父母敞开心扉,亲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孩子也就不会叛逆了。
2、不回避谈性知识,要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不少家长对孩子触及到性关系的问题避而不答。
其实这样,反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甚至会让孩子做出越轨的行为。
如:某家长也同其他家长一样常带孩子参加婚礼,不同的是这位家长善于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
孩子曾提出过的性知识问题则从人类进化的生理角度,从婚姻基础、人生价值实现的角度去阐述。
既淡化了孩子的好奇心,又帮助孩子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婚姻观。
才能避免孩子因踏入早恋误区而走向叛逆,在青少年成长学习阶段,把恋爱当作人生的价值所在。
3、关注点滴,熟悉孩子的爱好,并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兴趣爱好、休闲活动中。
做孩子们知心的朋友

做孩子们知心的朋友布吉莲花小学梁松林教了20多年毕业班,去年9月份接手了现在这个四年级,有一些新鲜感。
四年级学生对老师有些敬畏,比较听老师的话,但并不盲从,有自己的个性。
这个班以前一直都是女教师担任班主任,突然间换了一位男老师,孩子们不是很认同我,想管好这个班,我还真颇费了一些功夫:一、了解班级,培养班干部先与前任班主任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班级50人,男生32,女生18,有三位同学各科成绩一直都不及格,还有一个特别调皮的王伟东,纪律性差,每天都会生出是非,介绍的老师边说边摇头叹息。
一听到这些情况,一丝丝担忧涌上心头。
利用课余时间我尽量与学生多沟通,对班级学生进行了更全面的了解。
新学期的第一节班会课,就是竞选班干部,以前班干部都是班主任任命的,第一次公开竞选,孩子们感到新鲜,矜持片刻后纷纷参与了这个活动,通过民主投票,选举了一些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负责管理班级每天的纪律、卫生和收发作业,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又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同时减少了我的工作负担。
在班会课上,对班干部我进行了明确分工:班长张楚负责监督、协调工作,卫生委员易昊明负责个人卫生、教室日常卫生检查,劳动委员丁硕奇、李婷婷负责管理打扫教室和包干区。
其他学生虽然处在被管理地位,但他们拥有监督权,督促班干部的执行公平。
班委会成立后,我要进一步培养班干部,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
班干部会上我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对班上不正之风要敢抓敢管,同时我还要严格要求班干部在学习上力争上游,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各方面能给全班起到带头作用。
班干部之间要加强团结,形成一致目标,要求学生做到的,班干部带头做到,实现班干部轮流制度,互相监督,对不负责任的班干部实行民主投票罢免,让每一位班干部有责任感,竞争感。
二、制订班级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学期初,在班会课上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拟定班级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大家共同出谋划策,制订了班级行为准则,形成了四二班班规。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作者:程书霞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5期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53-01关爱学生,做孩子的朋友,使每个孩子茁壮成长,老师必须关爱家庭,做家长的朋友,从感情上与家长相溶一体,共同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寻找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教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健康发展。
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学校、家庭在教育过程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1.欣赏孩子,平等相处1.1真心相见,让"亮点"亮起来。
教师帮助家长,善于捕捉学生的潜力,从爱孩子到欣赏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挖掘出创造的潜能。
例如,有些孩子喜欢画画,作业做完就允许他画画;有些孩子喜欢踢球,有些孩子顽皮,但聪明;有些孩子不善言辞,但内心又有自己丰富的世界……,家长、教师只要给学生一定发展空间,孩子的个性就可能得到充分发挥。
1.2真情相助,学会做孩子的朋友。
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他们总是按照成人的要求衡量孩子。
教师要指导家长大胆鼓励孩子冒险和尝试,放手孩子。
孩子的思维可以天马行空,对知识的获取是全盘接受。
指导家长从孩子的年龄去分析他们的心理特点,要用朋友的眼光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学会做孩子的朋友,学会做好孩子的服务。
2.关爱孩子,使孩子健康成长2.1疏通情绪。
学生带有疑虑、封闭和压抑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妨碍教师对他们的辅导和帮助,所以,对他们的辅导应从疏通情绪开始。
正如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句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教师应通过种种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向学生传递对其重视,表达对其爱意:亲切的口气、关切的眼神、甜美的微笑、轻拍肩膀、握握手等,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将淤积在心头的忧闷情绪宣泄出来。
做孩子的倾听者,和孩子成为朋友作文

做孩子的倾听者,和孩子成为朋友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做孩子的倾听者,和孩子成为朋友你们好,我叫小明,今年10岁了,就读小学四年级。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懂事、乖乖听话。
我们这个年纪的孩子,大人们眼中的确还很小、很多事情不太理解。
可是我觉得,大人们也应该多一些耐心,倾听我们内心的声音,了解我们的想法。
我的妈妈就很有耐心,她总是给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表达自己。
有一次,我在学校受了委屈,一个男同学对我很凶,还推了我一把。
当时我非常生气,一边哭,一边跑回家找妈妈诉苦。
妈妈没有马上责备我,而是先安慰我,让我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
等我彻底平静下来后,她才温和地告诉我,打人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应该用言语沟通,体谅别人的感受。
如果真的解决不了,可以请老师帮忙调解。
妈妈的这种耐心倾听、循循善诱的方式,让我非常容易接受她的建议。
不只是妈妈,我的老师也很擅长倾听我们的心声。
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有人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她从不会直接否定,而是先引导大家思考这个问题,让每个人都畅所欲言。
就算有同学说错了,她也不会直接指出,而是再三提醒,让大家自己意识到。
有这样一位富有耐心的好老师,上课就变得很有趣,我们都不再怕发问,也乐于思考了。
我认为,大人要学会做孩子的倾听者,用同理心去感受孩子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一味地严加训斥。
当大人和孩子之间建立了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友好关系时,孩子就会更乐意接受大人的意见和建议。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大人只是引导者,真正的成长需要孩子自己去体会和实践。
如果大人只是命令式教育,孩子虽然在表面上服从了,但内心是抗拒的,这种强迫式灌输是很难真正让孩子有所收获的。
相反,如果大人用朋友般的方式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和友爱,孩子就会主动向大人敞开心扉。
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的妈妈就把他当成"人生小伙伴",随时倾听他的想法,尽量满足他的合理要求。
四年级《加强沟通,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教案

我们来看看四年级孩子的究竟有什么特点,看看我们应该怎样和他们沟通。
(投影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1)思维快速发展
分析:这个特点表现在孩子思维比较活跃,当我们身边的人例如老师,家长给他一点提示时,他就好动脑筋去寻找答案。
利用这点,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或者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把过往喋喋不休的教育转化为给予他一点提示,“点到即止”,让他自己去思考自己该怎么做。
(2)注意力增强
这个可以比较一二年级,那时比较容易分神,现在的注意力相对集中。
(3)表达能力增强
孩子比较喜欢和有安全感的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如,他们很喜欢几个小伙伴聚在一起聊聊“八卦”啊,喜欢几个比较处得来的好朋友建立一个Q群啊,当然,从来不拉爸爸妈妈进去。
我呢,有幸也成为了Q群的一员,有空和她们聊聊心事。
容易出现的问题:容易出现疲劳、视力下降、厌学等问题。
四年级是培养孩子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
具体特点:
(1)情感变化强烈
这表现在平时比较乖巧的孩子,有时候也会表现出小小的叛逆,平时较调皮的,会更加容易情绪不稳定。
例如有家长反映,周六日有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怎么说也不做,甚至和父母对抗。
家长就要了解到这个特点,在孩子情绪波动时给予教育,或者适当的冷处理。
(2)控制力有限
对事情的控制能力比低年级强,但是仍然不够稳定,表现在。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1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案例:泽是我们班一个既聪明又非常调皮、好动的小男孩,和睿是好朋友,两个人要坐在一起,要一起玩,不过他特别爱生气。
和小朋友发生了矛盾就会把头埋下生气。
在我们班里他的表现一直很“突出”。
假如老师批评他,他就会说:“吕老师我错了,下次我不了。
”,可没过一会儿老毛病就又犯了。
经常有孩子来告他的状,“老师泽打我!”“老师泽抢书!”“老师泽又生气了!”在集体活动时,孩子们都能认真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地和老师一起活动,泽却很难静下心来和老师一起活动。
一会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会话,一会儿又动动小椅子。
就是在区域活动中,他的注意力也很难高度集中。
玩五子棋时,他很容易被别的小朋友影响,东看看、西看看,还不时地会向老师告状:“老师他们两个不会玩。
”分析:1.父母平时对孩子管得少。
泽是由姥姥带大的,吃住在姥姥家,每天姥姥接送上幼儿园。
妈妈平时很少和孩子在一起。
对孩子过度纵容、放任,养成孩子很多不良的习惯。
2、好奇心很强。
这个时期的孩子好奇心理很强,不管对什么东西都很感兴趣,他们总想弄个明白,想个究竟,所以他们会玩玩弄弄,甚至把玩具弄坏。
事实上,孩子所表现出的恶作剧、小破坏有时并非真的破坏行为,但却是一种不利于他人的行为。
措施:1、实行家园联系。
与家长实行沟通,父母应多陪孩子在一起,培养孩子的自理、自制水平,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要恰当,经常与孩子实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与沟通。
2、坚持正面教育。
泽在活动时注意力不是很集中,但是有一次,听故事时他听得比较认真,还举手回答了问题,我即时表扬了他,并给他贴上了小红花,还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他听课认真,他开心极了。
接下来他听得更认真了。
3、使用故事实行教育。
我经常给孩子们讲《爱生气的小熊》的故事,当他生气时,我就问他:“你不想变成小熊吧!”他听后很快就不生气了。
反思: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注重每一位幼儿的发展,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多观察、多鼓励、多沟通,教师用爱温暖孩子,用行动感染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如何把自己变成孩子的知心朋友

观察一下我们班还有什么变化 。终于 ,有一 名同学大喊 , 我 的花开始枯萎了 , 一下 提醒 了同学们。我借助这个契机就说 ,这些 植物 也是 有生命的,让我们静 下心来听 昕它们的 声音吧。它们蜷缩在被人遗 忘的角 落黯然落 泪, 失 去了有你们陪伴照顾时的神采 ,那些 声音 细微却 震撼人心 。那是些呻吟 ,为 自己
己过去犯 过同样错误 ,在今后 的学 习中会更
即将枯萎的身躯呻吟;那是一些无奈 ,为无
法改变命运 无奈;那是一些控诉 ,为我们的 无动于衷控诉 ,也是一种期盼 , 期 盼我 们找 回原来时的 自己……”同学们都低下 了头 , 默默无语 。其实 ,生活中处处有 深意 , 需要
改革要求 相承接,与学校整体 育人环境 要求
学生会格外注意 “ 对手们”的表现 , 取长补 短, 努力使 自己表现得更出色。而正是在竞 争中 , 学生之间加强 了交流 , 大家在 比一 比、
赛一赛 中都 得到 了提高 。作为 一名教 师来
说, 我们希望学 生对 自己传授 的知识能作 出 正确的反馈 。但是在学习中 , 学生很难发现
就 以这些枯萎花草为题 ,来创造教育学生的 机会 。 于是 我向同学说道 : “ 世上声音无数 ,
流与沟通对象 , 要使学生感受到的不仅是严
格 的要求 ,更多的是朋友 似的真诚 的关心 。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 好胜 , 他们希望 自己在学习 中能处在领先 的地位 , 从 内心 的 深处谁也不服谁。在学 习中,教师便可利用
一
我们 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从他们 的神
态中我读到他们真 的有所体会 了。于是 我接 着说 : “ 其实做任何事要 学会倾 听 , 要有始 有终 ,才能把事情做好。”此 时一名 同学迅 速离开座位 ,拿起水壶就浇起 了花草 , 大 家 都 动起来 了,教室里 响起 了淅 沥沥 的流水 声 ,以行动表达出对生命诠释 。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八桥镇中心小学五(2)班王亦杨家长杨慧芸作为母亲,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小朋友中出类拔萃,成为人中之龙。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总是满怀希望地按照自己为孩子设计出的人生蓝图,千方百计地用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有时效果却不尽人意。
读了孩子带回的《家长必读》一书,我受益匪浅,收获良多,归结起来一句话,就是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一、了解孩子,理解孩子,是成为孩子知心朋友的前提。
记得孩子刚刚单独睡觉时,总是故意制造一些状况,有时发出各种的声音,有时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甚至故意受凉,使自己感冒。
面对这一情况,我大声呵斥过他,甚至体罚过他,但是效果就是不明显。
后来,站在孩子的角度上一想,孩子这样做不就是不愿意自己一个人睡觉吗?当孩子再次制造种种状况时,我便不再理会他,等到第二天会对他说:“昨天晚上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不想自己一个人睡觉?要知道让你自己一个人睡觉不是妈妈不爱你,而是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其实妈妈心里也一直牵挂着你。
妈妈相信你,你是一个独立的小男子汉。
”一段时间后,孩子不但能独自一人睡觉,还学会了叠被子、整理房间,常常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紧紧有条。
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以自己的心境代替孩子的心境,不把自己的意愿和价值标准简单地强加于孩子的精神需求,不要一概否定对孩子的意见和观点。
这样,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更有效,我们才有可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二、关心孩子,宽容孩子,是成为孩子知心朋友的桥梁。
真正的关心孩子,不是包办孩子所有的事,也不是无原则的溺爱孩子。
而是我们应该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我们应该成为孩子成长的参谋长,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发展个性,排解烦恼,从而在自立、自信、自强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孩子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有时会让我们家长怒不可遏,我们常常会对孩子呵斥:“我生了你,养了你,给你吃,给你穿,还管不了你!”其实我们这样教育,往往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会疏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一位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就指出关于父母和孩子的身高问题,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站着看事情,这时候孩子和父母是不在一个高度的,如果父母蹲下来,就会和孩子在一个层面上,如果这样去思考问题,就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在干什么,孩子需要什么。
案例暑假里,妈妈给小俐报了钢琴班。
刚开始的时候,小俐很有兴趣,每个周末都很开心的去上课,放学回家也会自觉地练习。
可是时间一长,她好像对钢琴失去了兴趣,开始不认真学了,即使已经学会的也不认真弹了。
妈妈很生气,开始责备她,可是妈妈越责备,她越不喜欢钢琴,后来甚至和妈妈争吵起来。
后来,妈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她尝试着站在女儿的立场上为她考虑。
她想,即使一个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有碰到一些让自己不耐烦和不愿意坚持下去的事情,而他们不是都对自己宽容了吗?为什么当孩子出现不耐烦、不坚持的现象时,我们却要这样严厉的要求孩子呢?她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她想要的只是妈妈的夸奖,对她的宽容。
想到这些,妈妈开始尝试着宽容和鼓励小俐。
1 / 5
一天,她对小俐说: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辛苦,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妈妈只是想让你明白,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都是不容易的,妈妈有时候也会像你一样,对一件事变得不耐烦,不愿意再继续坚持,所以现在妈妈不强迫你,你自己来决定你还练不练琴,不管怎样,妈妈觉得你弹得真不错,如果你还想练,那就让我们一起从钢琴开始,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听了妈妈的话,小俐心里痛快多了,也明白了妈妈的一片苦心,于是又开始认真练琴了。
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小俐妈妈就是很好得抓住了孩子的心理,有效地和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一味责骂。
她的做法也给我们一些思考。
要想真正了解孩子,需要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1、自我意识高度膨胀。
少年期是人类第二个自我意识发展高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时期。
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心理断乳期却又不稳定、世界观形成、危险期。
2、关注异性。
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
---------------------------------------------------------------最新资料推荐------------------------------------------------------ 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3、智力水平迅猛提高。
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
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4、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此时学校和同伴的影响超过家庭和父母的影响 5、情绪波动起伏大,初中生容易出现的消极情绪。
意见指导陶行知先生说:
人人都说孩子小,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
其实孩子像大人一样,也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
所以家长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变化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往往想主动摆脱父母的束缚,割断与父母之间的心理依赖关系。
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因此,父母要正视孩子的这种心理,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促进孩子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的发展。
3 / 5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出现了这种变化心里就惴惴不安,应该充分理解和支持这种变化,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比如,妈妈可以说:
看来小姑娘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妈妈真为你感到自豪,如果有什么需要妈妈帮助的,妈妈一定乐意帮忙。
这样反而可以引导孩子与父母交流。
二、学会倾听家长在倾听时需精力集中、态度端正、全神贯注,尽量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不要做看手表、抠耳朵、打哈欠等影响孩子情绪的动作,否则会让孩子觉得你心不在焉。
同时要耐心得听。
不要因孩子话语过长而感到厌烦,家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耐心地听孩子把话讲完。
还要诚心的听。
要尊重孩子,在孩子还没有充分把意见表达出来之前,不要随意表态或乱下断语,也不要随便批评。
即使不同意孩子的看法也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如确有必要纠正其不妥的观点时,也要等孩子把话讲完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
三、孩子犯错时,家长几大注意 1.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应该以宽容的心去理解孩子,因为孩子是在犯错的过程中成长和完善的。
是孩子都会犯错,不犯错的孩子反而不正常。
2.面对孩子犯错,切不可大发脾气,要冷静地对待孩子的
---------------------------------------------------------------最新资料推荐------------------------------------------------------ 错误,与孩子沟通。
引导孩子去改正错误,让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3.当孩子犯同样错误时,父母更不能打骂孩子,应通过沟通去了解孩子犯错的真正原因,同时要检查自己是否在教育方法上也犯了错误。
4.父母应经常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经常沟通,告诉孩子去做某些事的步骤和方法。
这样,孩子就会按父母教的方法去做,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少犯一些错,另一方面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作为父母,遇事多从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多理解孩子的心情。
只有如此,家庭才会和睦,孩子才会真正得信任你。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