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客流应急预案123

大客流应急预案123
大客流应急预案123

大客流应急预案

一、信息报告

信息汇报内容:

(1)报告人单位、姓名、岗位;

(2)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等;

(3)突发大客流形成原因、规模、已采取的措施;

(4)人员伤亡、设备损坏情况。

二、预案启动

发生大客流时,由调度部值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不启动本预案。发生突发性大客流时,由调度部值班主任视情况启动该应急预案。

三、组织

成立应急小分队,在安排人员赴车站进行大客流支援保障工作的同时,加强调度、乘务及站内设备保障。在有预见性的大客流来临之前安排好工作人员的排班和布岗,增加人手以及引导设备,以便及时对客流进行引导疏散。在客流聚集区域如出入口、售票窗口、进出站闸机、站台安全门及楼梯口处安排好工作人员人员,避免因超大客流造成的踩踏事件,保证有序进站,防止车门夹人夹物。

四、物品准备

超大客流量下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为了以防万一,要准备好相应的大客流引导组织和应急备品,如限流杆、晾望台、扩音器、担架、轮椅、医疗急救箱、手电筒等医疗设施例如急救箱,以便在第一时间展开应急救援。

五、标识指引

在客流疏导的关键部位,设置醒目的导向标识,以便乘客上下车及换乘时遵循标志行走,起到分流乘客以及指引前进的作用。导向标识在标志性明确的前提下形状不可过小,也不能贴在视线盲区,务必保证导向标识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在限流期间要将客流信息和限流举措,及时的告知乘客,以得到乘客的理解,有利于安抚好乘客的情绪。

六、设备保障

必须完成所有地铁线路的设施检查任务,保证线路内车辆运力和安全程度,更新陈旧系统,保证运输供给。

七、人员布岗

在不同站点配备不同数量的工作人员作为乘客进出站秩序及上下车秩序的引导。除了安全疏散引导所需外,还应考虑到外地旅客不会使用自动售票机和进出站闸机,对城市地形路口、地铁运营不熟悉等情况需要向乘客提供大量的增值服务工作,所以要适当的安排相关的服务类人员。

八、预案响应

大客流情况下最大的安全隐患就是发生拥挤踩踏事故,为了以防万一,要事先与120做好急救响应的预案,设置好救援疏散通道和应急接驳点,或者在重点节假日大客流期间,招募有相关医学经验的志愿者在重点客流大站进行志愿服务。

九、先期处置

当发生突发性大客流时,车站要及时了解清楚产生突发客流的原因、规模,可能持续的时间。车站利用广播系统认真做好宣传,及时组织人员维持车站秩序。驻站公安接到车站发生突发性大客流的报告后,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视和防范工作;与车站进行有效配合,快速、果断地处置,确保客流得到有效控制。站务部接到车站要求增派人员支援的请求后,迅速组织支援人员立即前往该站支援。

十、指挥与协调

相关负责人到达现场后,充分了解事发现场情况,主动汇报事态发展情况,并接受现场处置机构指挥的领导。现场处置机构到达现场后应及时了解现场情况,迅速查看,确定影响范围,根据预案的规定,开展大客流控制工作。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指挥机构紧急调集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必要时,对客流进行疏散或采取只出不进、临时封站等措施。

十一、安全防护

维护好进出站秩序,避免进、出站客流产生交叉、堵塞通道及发生踩踏事件,加强站台巡视,做好宣传,维护站台乘客的安全,加强广播宣传,稳定乘客情绪,必要时张贴宣传告示。

十二、救援措施

车站突发大客流后,按照突发大客流影响运营程度、发展情况、紧迫性等因素,车站应立即组织力量,在事件初期迅速出动,准确施救,控制事态,减少损失。车站做好临时导向标志、告示牌、临时售票亭等客运设施的准备、设置工作。紧急情况下各站出入口开、关,各站根据各自的客流特点安排。

十三、预案终止

车站客流恢复到正常客流水平,现场救援工作处置完毕。

十四、通信保障

突发事件处置期间,保证专用电话和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确保调度指令、现场客流等相关信息传输畅通。

十五、通风保障

当地铁车站突发大客流时,环控调度应适时启动通风系统,增加通风量,保证大客流情况下,车站的空气质量良好。

十六、演练

每半年组织一次大客流控制的综合演练。

移动电源不能用怎么办,常见解决方案

移动电源不能用怎么办,常见解决方案 1、什么是移动电源?什么是移动电子设备? 移动电源,内置高容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输出特性仿计算机USB口和一般手机充电器,可充电反复使用,为大多数移动电子设备充电或供电。移动电子设备,指手机、数码相机、游戏机、MP3、PDA、GPS、蓝牙耳机等。 2、移动电源主要性能参数介绍。 容量:单位mAh(毫安时)。移动电源内置电芯容量550-10000mAh。一般手机电池容量为600-800mAh,一般数码相机电池容量为1000mAh,一般MP3电池容量为200-300mAh; 输出电压:仿计算机USB口和手机充电器,为5V左右; 输出电流:约350毫安; 充电时间:使用原配充电器,约6-8小时。 循环寿命:完全充放电500次后,剩余70%以上容量。 3、移动电源可以为消费者带来什么样的方便? 应急:移动电源可为消费者的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随时随地充电,解决以前类似生活中关键时刻手机缺电的烦恼; 一电多用:配上合适的转接头,移动电源可以为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手机、MP3、游戏机、GPS、数码相机等充电。自己使用,可以省却带几个充电器的烦恼,还可以随时为身边同事朋友提供帮助。 4、移动电源的优势。 移动电源,使用的是日本TDK旗下ATL公司生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ATL公司,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行业全球领先,为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手机、MP3、蓝牙耳机、移动DVD 及笔记本电脑提供原装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本身安全无爆炸危险。移动电源,和TDK、东芝、神州数码、金立等国内外多家著名公司合作,每月销售近10万台,同行中遥遥领先。 5、移动电源贵了吗? 一款800mAh(毫安时)的手机原装电池,市场价格为150元左右,而移动电源是其3倍容量。另外,产品还配送价值30元的高品质充电器一个、价值45元的一条充电线和9个手机接口、价值10元的便携小包。 6、市面上有使用5号干电池的移动电源,价格只需要三十元左右,是不是更合算? 以移动电源使用500次循环计算(500次以后剩余70%容量,还能继续使用),相当于要用1500粒的5号电池,后者使用成本高达3750元。所以,后者不仅使用成本奇高,而且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2018年全国123卷新课标3套试卷理综ⅠⅡⅢ试题生物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123卷3套试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真题 2018年全国Ⅰ卷理综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膜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答案】D 【解析】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的基质中,D项错误。 2、生物体内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B 【解析】由题干和C、D选项信息可知除了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这样的DNA-蛋白质,还存在复制和转录过程DNA和相关酶形成DNA-蛋白质,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时候。这题可能受“原核细胞拟核中DNA是裸露的,不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这句话影响太深,形成定向思维。做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新情景灵活判断。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物质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不能直接吸收利用N2。根瘤菌才能固定N2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成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 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答案】C

移动电源规格参数说明及测试方法

移动电源规格参数说明及测试方法 1、输出空载电压: 标准:5V±5% 测试方法:启动电源,用万用表或负载仪连接移动电源输出口,应符合以上标准; 2、输出负载电压 标准:5V±5% 测试方法:启动电源,在移动电源输出口接上负载(按设计负载电流标准设置电流)用万用表或负载仪连接移动电源输出口,应符合以上标准; 3、过流保护(可软件设置) 标准:按设计标准(一般负载1A,过流设置为1.5A以上;负载2A,过流设置为2.5A 以上) 测试方法:使用负载仪,将电流设置为测试值,移动电源应在2S内关闭输出,并有相应的提示; 4、轻载保护 标准:电流小于50mA(可软件设置) 测试方法:使用负载仪,将电流设置为小于测试值,移动电源应在20S内关闭输出. 5、短路保护 标准:此标准应根据使用的保护IC来确定(8250),一般一个8250过流在3~6A) 测试方法:在电路的任意电源正极(负极必须是8250的后面);进行电路或加大于3A 的电流,保护电路应该起控,此时需要对移动电源进行充电方能解除; 6、充电电流 标准:按设计标准 测试方法:因专用的充电IC为线性充电方式,充电电流会根据电池电压增加而减小;测试时将将电池电压放完,以此时测试的电流为准; 7、电量测试; 标准:电量设置是根据MCU测量电池电压来转换计算,此电量并不是很精准,只能作为一个显示的参考; 一般4个灯设置为 1、3.0~3.6 3.6~3.8 3.8~4.0 4.0以上±0.1 3个灯设置 1、 3.0~3.6 3.6~3.9 3.9以上±0.1 低电报警: 3.0~3.4 (软件需提示) 8、低电报警 标准:电池电压低于3.3V 测试方法:在移动电源电池端输入3.4电源,观察移动电源LED的提示,并至移动电源到低电关闭输出; 9、功能测试:

高中生物必修12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二)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基础题1.(1)活细胞:A、D、G、I;(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2)种群层次;(3)群落层次。 拓展题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实验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2.提示: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3.提示: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提示:绝大多数细胞有细胞核,只有少数细胞没有细胞核。例如,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就没有细胞核。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蓝藻以单细胞或以细胞群体存在,它们的细胞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比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有拟核。拟核与细胞核的区别主要有两点:(1)拟核没有核膜,没有核仁;(2)拟核中的遗传物质不是以染色体的形式存在,而是直接以DNA的形式存在。 (四)资料分析1.提示: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可以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特点。(1)科学发现是很多科学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2)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3)科学发现需要理性思维和实验的结合。(4)科学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2.细胞学说主要阐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3.提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到细胞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学的研究进程。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解度/g 度

高中生物 必修123全 试题

高二生物期末试题 范围:必修一、二、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卷答题栏中。每小题1分,共60分) 1.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 ①都是蛋白质②由活细胞产生③需要量很少④由内分泌腺分泌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A.①②⑦B.③⑤⑥C.③④⑤⑥D.③⑥⑦ 2. 炭疽杆菌之所以在两年前能引起美国人大恐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产生两种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外毒素。有些科学家将该菌拟核的大型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上面说的外毒素。请分析推断一下,应继续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外毒素?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贮藏颗粒 D. 细胞核 3. 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 量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给药的最初30天内,两种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 B. 给药后,正常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癌细胞 C. 给药后,癌细胞数目的回升量明显少于正常细胞 D. 临床上可以通过加大给药剂量,来有效地控制癌细胞 4.依据下图三个圆型,其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当三个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空间范围时,最容易绝种的是③ B.可代表蛋白质、酶、激素三者的关系,能产生物质③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① C.①②③可代表三种物质,其分别是激素、蛋白质和酶 D.若三个圈代表的是3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定是①捕食②,③捕食① 5、.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兴奋在神元之间的传导需要能量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⑤细 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6.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化学组成上完全相同 ②生物膜把细胞质分成多个微小的结构,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 扰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 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 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②20℃时,将C 继续恒温蒸发25 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 的固体。 【答案】 (1)Ca(OH)2 KOH K 2CO 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 质量/g 7 14 56 70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第1题图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 (填序号)。 ① 蒸发水 ② 升高温度 ③ 降低温度 ④ 加入水 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乙 (填“>”、“<”或“=”)。 【答案】 (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 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1)物质A 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 (2)状态“④”时,物质A (填“部分”或“全部”)溶解。 第3题图 第4题图

(完整word版)2018高考全国卷123生物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一卷) 理科综合生物 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存在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存在催化ATP合成的酶 B.溶酶体膜破裂后释放出的酶会造成细胞结构的破坏 C.细胞的核膜是双层膜结构,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D.线粒体DNA位于线粒体外膜上,编码参与呼吸作用的酶 2.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3.下列有关植物根系吸收利用营养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酸性土壤中,小麦可吸收利用土壤中的N2和NO-3 B.农田适时松土有利于农作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C.土壤微生物降解植物秸秆产生的无机离子可被根系吸收 D.给玉米施肥过多时,会因根系水分外流引起“烧苗”现象 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值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乙组加入了药物X后再进行培养

B.丙组先加入药物X,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D,继续培养 C.乙组先加入药物D,培养一段时间后加入药物X,继续培养 D.若药物X为蛋白质,则药物D可能改变了药物X的空间结构 5.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6.某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催化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活性丧失 B.突变体M和N都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得来的 C.突变体M的RNA与突变体N混合培养能得到X D.突变体M和N在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DNA转移 29.(10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 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 (3)太阳能进入生态系统的主要过程是。分解者通过来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30.(9分) 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完整版)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 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3]

高中生物必修12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文中有关问题提示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移动电源使用说明书

移动电源使用说明书 本品是一款便携式高容量数码移动电源:GOPO采用高性能聚合物电芯,容量可达到\5000mAh,它兼具充电器和后备电池的双重功能,采用USB输出,通过选配放电输出线加转接头,可以给平板电脑,手机,电子书,游戏机,数码相机DVD IPOD,IPHONE,IPAD,PDA,MP4,MP5,PMP,PSP等带USB充电的设备充电;充电方式采用电脑USB对其充电,使用起来非常方便,随时随地为您解决设备没有电的烦恼 产品具体参数: 产品型号: GOPO 输入:5V/1A 输出1:5.4V/1.5A 输出2:9.5V 1.5A 容量:聚合物电池5000mAh 充电时间: 4-5小时 循环寿命:>500次,8-10年时间 工作温度: -10℃-40℃ 储存,运输温度:-20℃-50℃ 体积: 125*70*13mm 净重: 140克毛重:250克 包装:380*315*240mm 毛重:44台*250克 携带方式:放在旅行背包,电脑包里或放在车里 电量显示: 4级LED灯显示电量.非工作状态智能自动关机 充电显示:充电时0-25% 一个灯闪亮,其它灯不亮,充电到25%--50% 时,第二灯闪,第一灯变为恒亮,充电到50%-- 75% 时第三个灯闪亮,前面二个灯转为恒亮,充电到 75%---100% 第四个灯闪亮,前面三个灯转为恒亮,四个灯全亮充电到 100% 充电方法:使用原装的电源适配器加上标配的充电转接头对本产品直接充电 适用设备:可以给所有带USB充电的设备使用,如平板电脑,学习机,手机,PSP,IPOD,IPHONE,IPAD,MP4,PMP,GPS,蓝牙,数码相机等。

小米充电宝使用说明书

小米充电宝使用说明书Operation manual of Xiaomi power bank 编订:JinTai College

小米充电宝使用说明书 前言:指示是应用写作中一种重要的文体,主要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使用指示性的通知、指示性的批复等文体。本文档根据指示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小米移动电源采用了顶级航空级铝合金材质,CNC高精度数控机床切割,一体成型金属外壳。表面更可防汗防腐蚀,适宜随身携带。虽然如此,在日常使用当中,小米移动电源一定要小心妥善保管,以防它摔一下或者各种磕磕碰碰,严重的话会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因而我们需要认真的去保护它,这样它才可以更好,更持久的为我们服务,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下使用小米移动电源需要注意的事项。 小米充电宝使用说明书 1.防止磕磕碰碰 初次拿到小米移动电源,就应该注意到这一点。移动电源与移动硬盘差不多,内部都是些比较脆弱的部件和结构,经不起一些磕磕碰碰的,偶尔有一次可能是不小心,但是要是总是不注意,导致不断的摔,随便扔放,极有可能会将内部的一

些零件摔落或者毁坏内部电路板,如果是这样,你的电源就报废啦。所以一定要注意! 2.使用相应的USB充电头及数据线 每一款电源都有不同的充电头及数据线,这些小部件都 是为电源自身量身定做的,规格参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最好不要用其他的数据线或者充电头随便代替,这样极容易引起电源充电效果与以往不一样,或者其他什么问题造成电源的寿命变短,可能你自己感觉没有什么,但是这是在默默的一点一点的耗费电源的寿命。另外,小泰使用的是小米移动电源 10400mAh,用过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这个是没有带充电头的,用小米手机的充电头就可以,如果实在没有就只能用其他牌子的了,但是注意要对照下小米充电器的规格参数比较好。 3.充电不要断断续续 这个是和手机差不多的,许多朋友应该都知道,如果手 机总是不断的充电,没等充满又拔下,没等用完又开始充,总之就是很随意,一点都没有计划的使用,最终导致手机电池越来越差,电量掉的很快,也就是不耐用了,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种的体会吧。移动电源也是一样的,需要我们用心的去保护,充电最好要一次性充满,但不是过充。不要太随意了,当然,

移动电源说明书翻译

Power bank with flashlights Instruction Model:DP-262H/202H Thank you for purchasing Dewell power banks. Please carefully read the instruction to ensure your safety and satisfying operation. Please keep the instruction for your reference in the future. Function: 1,USB output port 2,Micro USB input port 3,LED light 4,power on/off key 5,power indicato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Name : power bank with flashlight Model: DP-262H/DP-202H Input: 5V-1000mA Output: USB5V-1000mA Volume: 105*47*31mm Weight: 156g Capacity range: 2600mAh*2/2000mAh*2 Temperature range: Time to fully charge the cell: It costs 10 hours when in 5V--0.5A It costs 8 hours when in 5V--1A Remark: 1,Because of the conversion rate of the power bank, the real capacity of the power bank isn’t equal to the charging capacity. 2, The specification and outer appearance of our product can change at anytime because of improvement. 3, Power bank with flashlight all uses high capacity Li-ion cell, you can safely use it with its high quality.

2016年生物高考全国卷123套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Ⅰ) 理综生物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 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充电宝使用说明,使用说明,充电宝,安全注意事项

充电宝使用注意事项 充电宝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东西了,特别是在这个智能手机时代,几乎是人手一个充电宝。很多小伙伴在使用的时候,都是等到手机快没电或是满电的时候直接插到充电宝上使用,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如何正确的使用充电宝呢?下面小编来教大家几招。 充电宝正确使用方法: 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充电宝,当今有很多充电宝类型,有大容量的有太阳能,一定要从大小外观尺度,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第二,初次使用,第一次使用充电宝,一定要将里面的电量都用完 第三,充电第一次充电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上的说明进行充电 第四,充电的时候一定要观察充电宝看看有没有发热发烫冒烟等不良反应 充电宝使用注意事项: 1、不要摔落、敲打或摇晃击移动电源。因为用户无意敲打过程中使得移动电源产生剧烈晃动,进而让锂电池内部结构错位,较轻的后果是短路,更为严重的是锂电池自燃,甚至爆炸!这在一些电路控制做的不好的杂牌移动电源上较为常见。 2、请勿将移动电源放入水中。移动电源没有防水设计,如果不小心放入水中或用湿布进行清洁,很容易造成漏电、短路或其它故障。用户应该带上橡胶手套拿起,切记慌忙之中徒手去捞充电宝。平常使用中遇到移动电源外表比较脏,可以用干布擦拭,禁止使用化学品,肥皂或者洗涤剂进行清洁工作。 3、避免长期暴露于阳光或雨水下。移动电源的理想放置场所应该是干燥,温和的环境,如果碰到液体很容因为电子元件和线路被腐蚀而产生意外!高温将缩短电子装置的寿命、损坏电池并使某些塑料老化。同时尽量避免在寒冷的室外或低温下使用。一般的锂电的工作温度为0-55摄氏度。温度过低会使电池工作不稳定,放电不充分。一般锂离子电池工作温度为0~35℃,平时使用移动电源紧急充电,尽量避免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使用,温度过低会导致放电不充分,温度过高这回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消费者应该留意夏天轿车内别放置移动电源,北方冬天暖器口附近等等远离一切有热源的地方! 4、勿在移动电源附近存放或携带易燃液体、气体或爆炸品等。处于易燃易爆液体、气体或爆炸品存放,很容易发生爆炸,常见的是山寨移动电源。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知一中学七年级生物学下册(123章)月考试题 班别: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使人类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A. 声音 B. 信号 C. 语言 D. 直立行走 2、胚泡最后植入的位置是() A. 子宫 B. 卵巢 C. 输卵管 D. 阴道 3、较早出现的古人类化石是() A. “露西” B. “东非人” C.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4、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场所是() A. 子宫 B. 卵巢 C. 输卵管 D. 阴道 5、人体中最大的细胞是() A. 白细胞 B.红细胞 C. 神经细胞 D. 成熟的卵细胞 6、青春期发育突出的特征是() A. 身高和体重迅速增加 B. 肺活量显著增大 C. 性发育和性成熟 D. 神经系统的功能日益完善 7、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 童年期 B. 青春期 C. 成年期 D. 老年期 8.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糖类 9.乏力、头晕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A.含钙的无机盐B.含锌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D.含铁的无机盐10.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蛋白质 B.维生素 C.胡萝卜素 D.膳食纤维11.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A.生产绿色食品B.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C.吃发芽的马铃薯D.买肉时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

12. 我们在买各种包装食品时,一定要关注() A.食品袋上的营养成分 B.保质期 C.生产日期和生产厂家 D.以上三项都是 13.淀粉在口腔中消化成() A.葡萄糖 B.麦芽糖 C.维生素 D.氨基酸14.在下列器官中,基本没有消化功能的是() A.小肠 B.口腔 C.胃 D.大肠15.下列食物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A.脂肪、维生素 B.矿泉水、蛋白质 C.面包、氨基酸 D.食盐、葡萄糖 16.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 A.唾液分泌过少 B.胆汁分泌过少 C.胃液分泌过少 D.肠液分泌过少 17.组成细胞的主要的无机物是() A.水 B.糖类C.脂肪 D.蛋白质18.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 B.无机盐 C.脂肪 D.糖类19.患脚气病是由于食物中缺乏()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1 20.儿童缺钙可能会出现() A.骨痛 B.佝偻病 C.骨质疏松症 D.地方性甲状腺21.下列饮食习惯中,不易患坏血病的是() A.生吃新鲜水果 B.熟吃新鲜水果C.高温烹调新鲜蔬菜 D.长期吃窖藏蔬菜 22.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的是() A.蛋白质 B.维生素 C.胡萝卜素 D.膳食纤维23.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胆汁 B.胃液 C.肠液 D.胰液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练习题

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经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内容集中在信息的整合与运用上,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失分点。就近几年中考化学与溶解度曲线相关的试题,将归纳如下。 一、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 1、概念有四个要素:一是要指明在一定温度下(因为固体溶质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的影响),二是溶剂的质量是100克(没有特别说明时,这里的溶剂一般指水),三是要达到饱和状态(不饱和溶液的状态是随机的,没有固定的性质),四是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2、考查溶解度定义时往往有如下一些不正确的说法:①、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5克(没有指明温度);②、在20℃时,100克水里溶有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没有指明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③、在20℃时,10克水里最多只能溶解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溶解度要求溶剂的质量是100克,应把水的质量换算成100克,所以在20℃时氯化钠溶解度为36.5克)④、在20℃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5克氯化钠,所以在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没有单位) 二、溶解度曲线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应该 把握的要点。如图,有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点的信息:①、溶解度曲线中点的位置不同,其含义不同。如在溶解度曲 线上的点表示在某一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饱和溶液;溶解度曲线以 上的各点表示该物质不但是饱和溶液,且该溶质还有剩余;溶解度曲线以下的 各点,都表示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 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 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③、交点的含义:表示在同一温度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还可以看出温度变化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及溶液饱和程度的饱和。 4.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转化方法。 5.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当A中混有少量B时的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除去少量的B,当B中混有少量的A时可以用蒸发溶剂后趁热过滤来除去少量的A,C中混有少量A时可以升高温度来除去少量的A。 精选试题: 1、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叙述必须指明的是①温度②100g溶剂③100g水④溶液已饱和⑤溶质已溶解的质量⑥溶液的质量()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全部 2、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NaCl,则NaCl的溶解度为36g B、20 ℃时 , 100 g水溶解了 23g NaCl,则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3 g C、20℃时,把2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D、30℃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7 g NaCl,则30℃时NaCl的溶解度为37 g 3、将0.5 g某物质在20℃时溶于1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判定为(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4、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发现a溶液有晶体析出,b溶液没有明显现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许b晶体,晶体消失。则图1中能正确表 示a、b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5、如图2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 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 回答:(1)P点的含义 是。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_ _ (填物质序号)。 6、根据图3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1℃时都会析出晶体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相等质量的溶质 7、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 B.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 C.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 D.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 8、如图5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9、如图6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微溶物质 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升高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