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障碍的诊断和治疗PPT课件

合集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自杀问题:
• 是精神障碍疾病中自杀风险最高的一种疾病 • 自杀率为650/10万,高出正常人50倍,15%抑郁障碍最
终死于自杀。
• 自杀风险可因单身、分居、离婚和守寡而增高 • 自杀未遂女性高于男性,而自杀成功男性高于女性 • 自杀在第一次发作的早期有比较大的风险,40%自杀发
生于第一次住院的前6个月,50%的发生在第1年内。
物质依赖问题 精神活性物质的使用是产生抑郁的重要 危险因素,而抑郁情绪反过来又成为物 质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
躯体疾病 按照心身疾病观点,许多躯体疾病的发 生都与情绪问题有密切关系,同时抑郁 情绪也可影响原来躯体疾病的转归和预 后。
慢性疼痛问题 疼痛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有的患者慢 性疼痛成为抑郁障碍患者就诊的主要症 状。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与预后 四、护理
一、概述
1.基本概念
* 情绪 * 情感
2.心境障碍定义和分类 3.心境障碍的流行病学 4.心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人接触 客观事物时所引起的体验。
情绪的内部变化
* 皮肤温度、汗液 * 心率、心电图、血压和血容量的变化 * 呼吸、消化系统、新陈代谢等变化
从什么途径获得更多病人信息? 从哪些方面评估患者?(希望获得哪些信息) 病人可能存在什么护理问题? 该如何解决病人的问题?
一、护理评估
(一)资料来源 病人 家属及其他相关人员 护理观察
(二)评估的内容
1.个人史及家族史 2.身体:外观、自理能力、营养、睡眠、排泄、活动 3.情绪:状态、稳定性 4.认知:判断力、思维能力、自知力 5.思维:过程、内容 6.社会:教育、工作、婚姻、应对方式、支持系统、物
第2次发作 第3次发作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双相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PPT课件

❖ 社会心理因素: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 发因素
❖ 人格气质: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易 患BPD
❖ 季节因素:部分BPD发病有季节性,初冬 (10-11月)出现抑郁发作,次年初夏(5-7月) 转为躁狂或HM发作系统
—双相障碍 双相I型:包括躁狂单次发作及复发性躁狂 发作 双相II型:
❖ DD:BPD=10:1~4:1 ( Winokur,1996)
=1:1
(Akiskal, 1996)
❖ 性别患病率:男≈女
❖ 首发年龄高峰:15~19岁
❖ 自杀企图 25~50%,自杀死亡11~19%
❖ 共病:40%BPD患者合并酒或物质依赖,使心 血管病患者率增加20%
❖ BP-II是最多的表现型(Simpson,1998)
• 陈旧的概念一直约束当今BPD的临床实践 和研究
现有分类诊断系统中BPD概念的
局限性(保守)
* ICD-10(1992)未正式使用BPI、II型,也无II
型定义,无RC
* DSM-IV(1994)将抗抑郁治疗所致M、HM及
Mixed均归为药物或治疗所致心境障碍,而非 BPI或II型
* HM的病期标准定为4天以上,过严
* Bottlender(2001)报道158例BPI—D
单用TCAs转躁率82%,合用MSs则为 58%,说明TCAs转躁率很高。
* 各种抗抑郁剂转躁率大小,依此可能为:
TCAs>SNRI、NaSSA>SSRIs>丁胺苯丙 酮(Bupropion)
❖ 快速循环发作:为恶性病程
—定义:在12个月中发作四次以上不论其 发作为M、HM或D,均应达到症状 学诊断标准,但不要求达到相应的病 期标准

双相精神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双相精神障碍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DSM-IV 成瘾药物、处方药物)或 躯体情况(例如,甲状腺
症状不是由于物质(例如,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
功能亢进)的直接生理效
应所致
29

双相I型混合发作 ——症状标准
CCMD-3
DSM-IV
在至少1周的期间内,几乎每
发作以躁狂和抑郁症混合或迅
速交替(即在数小时内)为特
征,至少持续2周躁狂和抑郁 症状均很突出
精神病性症状:罪恶妄想、被害妄想
14


出现持续的忧愁与烦恼,应尽快寻求帮助.
轻型抑郁时,靠心理疏导、换环境、运动等方式调
节。重度抑郁时,必须依靠药物. 现有的药物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症状.

15

基本症状“三高”: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
意志增强
16
伴发症状
睡眠需要减少 夸大妄想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易激惹 精神运动性兴奋
25
双相I型躁狂发作 ——症状标准
DSM-IV A.心境异常高涨,旺盛或易激惹. B.在心境异常期间,持续有3-4项下述症状,并且症状 达到显著的程度: (1)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2) 睡眠需要减少 (3)言语比平时增多,或要说个不停 (4)意念飘忽,或主观体验到思想在“奔驰” (5) 注意力不集中或容易被无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 (6)目的指向活动(社交、工作、学习或性本能) 增 多,或有精神运动性激越 (7)过多地参加很可能带来痛苦后果的图一时快乐 的活动 CCMD-3
27

双相I型躁狂发作——严重标准
CCMD-3
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社 交、遵守法律、法规的能力等); 给他人造成危害或不良后果
DSM-IV
心境症状严重到引起职业功能、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DSM-IV标准中,轻躁狂发作病期为4天以上 ICD-10”至少持续几天” CCMD-3为一周 Akiskal研究发现,轻躁狂的发作期可以只持续2天; Wick和Angst观察为1~3天
精选2021最新课件
4
双相情感障碍的几个问题
对BP混合性发作的新认识
– 典型的混合性发作:
• DSM-Ⅳ混合性发作是以符合症状标准的躁狂与 抑郁同时存在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4
比较公认的MS
碳酸锂、丙戊酸盐、卡马西平 大量双盲对照研究证实碳酸锂、丙戊酸盐和卡 马西平有心境稳定剂的性质
美国FDA批准用于BP的药物有:
碳酸锂、丙戊酸盐、利培酮、奥氮平、拉莫三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5
候选的心境稳定剂
新型AED 代表药物:加巴喷丁、托吡酯
非经典(第二代)APD 代表药物:奎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 唑
▪ 25岁以前急性发病的反复发作的抑郁
精选2021最新课件
9
双相的征象(Signs of Bipolarity)
A 标准
– 仅有抗抑郁药物引起的轻躁狂或躁狂 – 一级亲属中有诊断和治疗的双相障碍
B 标准
– MED 特征:短暂(<3个月)、复发( >5次 )、非 典型、精神病性、产后、发病年龄小(<20岁 )
全程治疗原则 患者、家属共同参与治疗的原则
精选2021最新课件
11
治疗方案
不论是何种发作形式,均应以心境稳定 剂(MS)为基础治疗药物
由于不同种类的MS的适应症有差别,以 及不同发作中临床症状的复杂性,单药 治疗常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常需合并其 它药物
双相障碍中不同发作或不同时期的同一 类发作形式的治疗方案也有差别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向情感障碍PPT课件
• 双相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躁狂发作需持续 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 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
.
4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 生物学因素 • 遗传学因素 • 心理社会因素
.
5
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 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又有抑郁发作。 1 躁狂状态
.
3
疾病简介
• 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是在一段时间内 精神活动的基本背景。情感是指人们感知客观事物时所伴随 的相应态度和外部表现,如喜、怒、哀、乐、悲、恐、惊等 体验和表情。
•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 组精神障碍。
• 异乎寻常的心情高兴。 • 思维联想加快,言语增多
。 • 患者活动多,好交往,好
管闲事。 • 躁狂状态时,患者自我感
觉良好,通常对自己病情 没有认识能力。 •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是躁狂 状态特征性表现。
.
6
2 抑郁状态 核心症状 ①情绪低落。 ②兴趣缺乏。 ③快感缺失。
伴随的其他心理症状 ①焦虑 。②思维迟缓。③极度烦躁 ,坐立不安,不能自控。④ 自责自罪。⑤严重时悲观绝 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 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⑥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 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 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成 • 社交活动多,随便请客
ppt精选版
11
躯体症状
• 交感神经亢进的症状 • 食欲增加 • 性欲亢进 • 睡眠需求减少
ppt精选版
12
其他症状
• 主动和被动注意力均有增强 • 但不能持久,易被周围事物所吸收 • 可有片断幻觉、妄想 • 谵妄性躁狂:意识障碍、错觉、幻觉、思
维不连贯 • 轻躁狂:症状类似,但无精神病性症状,
• 碳酸锂:急性躁狂发作时用量为600~2000mg/日, 血锂浓度为0.8~1.2mmol/L ;维持治疗剂量为 500~1500mg/日,浓度0.4~0.8mmol/L ;血锂 浓度不宜超过1.4mmol/L
•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和 丙戊酸盐,剂量为400~ 1200mg。妥泰、拉莫三嗪(特别是双相抑郁常用)
流行病学
患病率:1992 终生患病率0.083%,时点患病率0.052% 江西 抑郁症终生患病率1.15%,时点患病率0.95% 国外 心境障碍终生患病率3~25%,双相0.5~1%
性 别:男:女为1:2 ,年龄20~40岁(女早于男) 起 病:躁狂-急、亚急,抑郁-缓慢(秋、冬) 病 程:躁狂3个月,抑郁6个月,发作性 预 后:15~20%慢性
ppt精选版
25
ICD-10续
• F31.4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 重度抑郁发作 F31.5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 度抑郁发作 F31.6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混合状态 F31.7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缓解状态 F31.8其他双相情感障碍 F31.9双相情感障碍,未特定
5.神经影像变化
结构性改变、功能性改变
6.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经济状况、女性
ppt精选版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焦虑、易激惹、甚至敌意等,症状多样化,为混 合状态,可伴有某些认知障碍,症状趋于不典型, 病程较长,易发展为慢性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18
2、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
• 心境高涨:愉快、热情、乐观; 愤怒、敌意、攻击行为
• 思维奔逸:联想加速,随境转移 意念飘忽、音联意联
• 活动增多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19
躁狂发作的临床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11
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与抑郁障碍相比较
• 发病年龄较早,起病较急,发作更为频繁,发 作时间更长,常伴有愤怒攻击行为等
• 具有非典型特征、激越特征和共病特征,激活 的易感性或心境不稳定性,易激惹,易冲动, 激越,愤怒和攻击性,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增 加
• 有双相障碍家族史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16
抑郁发作患者的世界
过去:无所事事 现在:困难重重 将来:一片黯淡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17
老年儿童患者抑郁发作的临床表现
• 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常常不典型 • 儿童患者多表现为不听话,厌学,不愿意读书,
学习成绩下降,兴趣减退等 • 老年患者除心境低落外,常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
23
4、快速循环型的临床表现
• 双相障碍者频繁发作,发作可以是躁狂、轻躁狂、 抑郁或混合发作
• 每年发作至少4次以上者
• 可见于双相I型和双相II型,处理较为困难,预后 一般较差
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
24
双相障碍的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的鉴别要点 •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属于精神分裂症的亚型 • 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是原发症状,抑郁症的精神症状是继
• 夸大观念和夸大妄想 • 睡眠需求减少 • 食欲增加、性欲亢进 •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双相情感障碍ppt课件

(二)心境障碍的分类
心境障碍的定义
心境障碍: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 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
§情感高涨或低落 §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反复发作,间歇期完全缓解,或转为慢性
不同诊断标准中对心境障碍的分类
双相障碍
•分型(DSM-IV): I型 躁狂和抑郁循环发作
思维过程或内容改变
自我认识障碍 个人应对无效 社会交往障碍 自理能力缺失或下降 ……
三、护理措施
(一)总体原则 1.安全性:避免病人伤害自己或他人 2.支持性:身心全面支持 3.指导性:心理社会因素认识、理解和控 制预防症状,疾病和治疗有关知识
(二)主要措施
1.安全方面
2.生理方面
3.心理方面
4.社会方面
有效生命年缩短问题
• 抑郁障碍显著好转的14个月累积率为94%,还有4%的疗效 比较差 • 抑郁障碍患者康复后14个月的复发累积率为87%; • 各种抑郁障碍慢性化趋势为35-50%; • 抑郁障碍对认知功能、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后遗 影响将持续2年或以上。
抑郁障碍的护理
四、抑郁障碍的护理
抑郁障碍的主要症状
关于“三无症状”
无望(hopeless) 无助(helpless) 无价值(worthless)
关于“三自症状”
自责(self-blame)
自罪(delusion of sin)
自杀(自杀观念、自杀企图、自杀未遂)
抑郁障碍的伴随症状
伴随症状
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
注意力不集中 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和妄想) 焦虑症状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觉醒增多、缺乏 睡眠感等) 躯体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和功能性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2018/8/28
ICD-10诊断要点 --F30.0 轻躁狂
A. 情感高涨或易激惹,对个体来讲已达到 异常的
程度,并且持续至少4天 B. 必须具备以下至少3条,且对日常的个人功能有 一定的影响: 1)活动增加或坐卧不宁;2)语量增多;3) 注意集中困难或随境转移; 4)睡眠需要减少; 5)性功能增强;6)轻度挥霍,或其它类型轻 率的或不负责任的行为;7)社交性增高或过分 亲昵(见面熟)
澄清“易激惹”
• 是否感觉最近容易发脾气?
– 感觉自己的脾气有变化吗?哪方面的变化? – 最近容易和人争吵吗? – 每次发脾气或者争吵有原因吗? – 和别人打架?或者砸东西?伤人?
澄清“精力旺盛”的相关症状
• 觉得自己精力比以前旺盛吗?
– 体力和精力怎样? – 睡觉少甚至不睡,精力依然好吗?每天多少时 间的睡眠就感到足够了? – 活动变多了吗?最近几天每天都做了哪些事? – 性方面的兴趣比以前大吗? – 有没有惹出一些麻烦事情?
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
– 可表现出躁狂—抑郁交替发作,或主要以(轻) 躁狂发作,穿插抑郁发作,或主要以抑郁发作, 穿插(轻)躁狂发作的多种表现形式 – 两种发作之间多为完全缓解的正常状态
• 与抑郁障碍相比**:临床表现更复杂,误诊
或漏诊率更高,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 杀风险更大
3
危险因素
16
2018/8/28
F30.1 躁狂,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B. 至少具有以下3条(如情感表现以易激惹为主,则
必须具有4条),导致对日常个人功能的严重影响
3)观念飘忽或思维奔逸的主观体验;4)正常的社会约束 力丧失,行为与环境不协调或行为出格;5)睡眠需要减少; 6)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7)随境转移或活动和计划不断 改变; 8)愚蠢鲁莽的行为, 如挥霍,愚蠢的打算,鲁莽 的开车,病人不认识这些行为的危险; 9)明显的性能亢 进或性行为失检点
1)活动增多或坐立不安;2)言谈增多(言语急促杂乱);
17
2018/8/28
F30.1 躁狂,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C. 无幻觉或妄想,但可能发生知觉障碍(如 主观的过分敏锐,感到色彩格外鲜艳) D. 需除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19)、内 分泌障碍、药物治疗或任何器质性精神障 碍 (F00-09)所致
澄清“注意力和思维”症状
• 是否感觉脑子比以前好使?具体的感觉?
– 脑子特别灵活了?记性变得特别好?
• 说话比以前多还是少? • 对许多事情都比以前感兴趣吗?
– 想法特别多?:思维奔逸和注意力随境转移的表现,客 观的观察结果同样重要
9
澄清“夸大”
• 感觉自己能力怎样? 以前也是这样的吗? • 觉得自己的能力可以到达什么程度?
14 2018/8/28
F30.0 轻躁狂
C. 此种障碍不符合F30.1; 30.2; F31.;F32.-;F34.0或F50.0 D. 需除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F10-19)或任 何器质性精神障碍 (F00-09)所致
15
2018/8/28
F30.1 躁狂,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
A. 情感明显高涨,兴高采烈,易激惹,对个 体来讲已属肯定的异常。此种情感变化必 须突出且持续至少1周(若严重到需要住院 则不受此限)
18
2018/8/28
F30.2 躁狂,伴精神病性症状
A. 发作符合F30.1除标准C之外的标准 B. 发作不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障
碍躁狂型的标准 C. 存在妄想和幻觉,但不应有F20.0-3标准 G1(1)b\c\d所列典型精神分裂症性的幻 觉和妄想 D.需除外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或任何器质性精 神障碍 (F00-09)所致
– 体格检查1 – 实验室检查1 – 精神检查2
• 量表评估
– Bech-Rafaelsen躁 狂量表 – Young躁狂量表 –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 蒙哥马利-爱森博格抑 郁量表
12
2018/8/28
风险评估
• 应对以下情况予以评估并记录
– 攻击风险评估(参见精神分裂症) – 自杀/自伤风险评估(参见抑郁症) – 躯体风险评估 – 特殊评估(年青患者的性行为危险,女 性的怀孕检查等)
• 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治
1
2018/8/28
内容与要求
• 掌握
–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危险因素 – 临床评估与ICD-10诊断要点 – 最常用药物的剂量及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 – 药物治疗的原则和规范化治疗流程
• 熟悉:
– 疾病的整体特点 – 特殊临床情况的处理
2 2018/8/28
基本概念
• 一般指既有符合症状学诊断标准的躁狂或轻
能构成“躁狂状态”的诊断

ICD-10以心境高涨或易激惹为典型症状,规 定还需要有其他症状才能符合症状学标准— 即躁狂状态
澄清“心境高涨”
• 最近你的心情怎样?
– 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好吗? – 别人认为你心情好过头了吗?你自己认为呢? – 连续多少天每天都这样吗?有一周吗? – 心情好是否有什么原因? – 类似情况以前发生过吗?
19 2018/8/28
F31 双相(情感)障碍 • F31.0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发作 • F31.1 双相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

• F31.2 • F31.3 • F31.4
性症状
双相障碍,目前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
双相障碍,目前为中度或轻度抑郁发作 双相障碍,目前为重度抑郁发作,不伴有精神病
• 主要危险因素是遗传1 • 其它危险因素
– 年龄2 ;性别3;地域、种族、文化4;季节5; 社会经济状况6;婚姻及家庭因素7;社会心理 因素8;人格9;物质及酒精滥用10
• “抑郁状态”概述
参见“抑郁症”课程
4
“躁狂状态”概述

同样是由一组症状构成的临床综合征(ICD10规定至少4个症状)
仅有个别症状(如心境高涨,或思维奔逸),不
– 单位领导?市长?省长?国家领导人 – 科学家?发明家?
• 最近有无一些做大事的计划?
采集病史时应注意
• 发病年龄:首次来诊,未必首次发病 • 社会心理因素对发病和患病的影响,以及
疾病对患者社会心理状态的反向影响 • 病程特征与治疗经过 •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 • 共病的可能性
11
•临床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