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第1课时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第1课时说课稿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针对性的表扬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一份关于地球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手抄报,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3.定期组织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2)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步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表达。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模仿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面向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初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年龄特征上,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探索新知识;在认知水平上,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然依赖于具体形象的支持;在学习兴趣上,他们对自然科学、环境问题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在学习习惯上,学生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需教师引导和督促,以保持学习的持续性和深入性。
2.撰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表达自己对地球的关爱和责任感。
3.阅读拓展资料,了解更多的地球知识。
作业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中心辐射式布局,以地球为核心,向外辐射出地球的基本特征、宇宙位置、资源利用与保护等主要知识点。板书风格简洁明了,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以图示和关键词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4单元第13课 只有一个地球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每课详解:第4单元第13课 只有一个地球

1.会写“晶、莹”等生字;正确读写 “晶莹、资源、恩赐、枯竭、威胁、目睹”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地球: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晶莹(yíng yín )慷慨(kǎi kài )滥用(làn lán)•••√√√.扁biǎn(扁担)piān(扁舟)难nàn(灾难)nán(困难).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云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描写的,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晶jīnɡ书写指导:卧钩三“日”大小相等。

上面的“人”在衡中上部,竖中线两侧。

结构:品字组词:晶莹剔透 结晶造句:晶莹剔透的冰雕使人感觉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

音序:J 部首:日 .莹yínɡ书写指导:上小下大,中部“冖”盖住下部,“玉”第三横稍长。

结构:上中下组词:晶莹造句:晶莹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

音序:Y 部首:艹 .蔼ǎi书写指导:艹扁而长,“日”略扁,“匈”稍宽。

结构:上下组词:和蔼可亲 和蔼造句:我们奶奶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

音序:A 部首:艹.资zī书写指导:上部宽而扁,下部窄而长,第六笔捺舒展。

结构:上下组词:资源 资金造句:我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音序:Z 部首:贝.矿kuànɡ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八笔撇舒展。

结构:左右组词:矿产 矿石造句:我国矿产资源丰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文字解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文字解读

莹yíng【部首】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玉表意,其形像一串玉,表示光洁如玉之石;熒(ying)省声,熒有明亮义。

声旁简化。

本义是光洁像玉的石头。

引申为光洁、透明。

【常用词组】莹净、莹然、莹听【课文原句】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19.只有一个地球·生字详解【部首】衣【结构】独体字【文字源流】形声字。

衣表意,篆书形体像衣服,表示衣为裹身之物或衣服可包裹东西;果(guo)表声,兼表如同果肉被皮、壳所包裹。

本义是包、缠。

【常用词组】裹合、裹住、裹尸马革【课文原句】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篮lán【部首】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形声字。

竹表意,篆书形体像竹叶,表示篮子大多用竹篾等编成;监(监jian)表声,监是囚禁犯人不使逃走的地方,表示篮是装东西不使丢失的器物。

声旁简化。

本义是篮子。

【常用词组】篮子、篮球、篮板【课文原句】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部首】艹【结构】上下【文字源流】会意字。

从艸(艹),其古文字形体像草,是草的本字;从謁(谒),谒有禀告、陈说义,禀告、陈说之辞必多而详,表示蔼是草木繁茂。

藹简化为蔼。

本义是繁茂。

现用来表示和气。

【常用词组】和蔼、蔼然可亲、蔼然仁者【课文原句】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资zī【部首】贝【结构】上下【文字源流】“资”字本义为钱财,是一个形声字。

该字下边为“贝”,“贝”在古代曾充当货币,说明“资”与钱财有关;上面为“次”,“次”指次序,这里是说分配使用钱财时要注意轻重缓急的次序。

该字本义沿用至今,如资产、资本、耗资。

后来,“资”字引申为资历、资格,如“他资历不够,还不足以挑起这个重担”。

用作动词,这个字的意思是资助。

【常用词组】资本、资产、资不抵债【课文原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矿kuàng【部首】石【结构】左右【文字源流】形声字。

石表意,表示矿物像石头;廣(广guăng)表声,亦表掘地深广才能得到矿物。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笔记

以下是一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只有一个地球》的
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标题:只有一个地球
知识点梳理:
1. 课文简说:本文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说明人类生
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存环境。

2. 重点句段: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是全文的主旨句。

(2)如果把地球比作母亲,人类就像她的一个不懂事的
孩子,任意施为,竭尽全力地向地球索取,却不保护她,让
她受到严重伤害。

3.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说明地
球是人类的母亲;第二部分(3-4)说明地球美丽又渺小;第
三部分(5-7)说明地球上资源有限;第四部分(8-9)呼吁
人类精心保护地球。

4. 写作特点: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手法,增强
了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同时,文章还运用了列数字、举
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更加准确地说明了地球的有关知识。

5. 课后问题:课后问题主要围绕地球的可爱和易破碎展
开讨论,需要学生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回答。

6. 学习建议:建议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够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并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地球。

重点词语解释:
1. 裹着:“裹”是包的意思,“裹着”是指把东西完全包起来。

2. 遥望:远远地看。

3.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

4.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

形容精神抖擞的样子。

[六年级语文]预习13课

[六年级语文]预习13课

对《只有一个地球》的课文预习(1)对句子的理解。

①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简单明了的讲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②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③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④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⑤“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13.只有一个地球
课文是哪几方面来说明 “只有一个地球”的?
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 地球的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
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 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 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 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 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 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 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 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 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 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至少”即最少。这个词说明“40万 亿公里”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范围, 也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 家还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精 确和严谨
理解:
“我们这个地球太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 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 类作贡献的。
“本来”即原来。“本来’’一词点明 这些资源原来是可以再生的,但人类 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却改变了它们。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说什么节约资源,保护地 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 候,我们可以移居到别的 星球上去。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 .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 .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 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 .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 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 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 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词
句解析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从地球在宇宙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
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样表达不仅使
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二、对词语的理解
晶莹:光亮而透明。

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矿物: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

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解析“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
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原文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它只有
这大,不会再长大。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

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

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