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巴陵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原文翻译及赏

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原文
九日,天气晴朗,登山时没有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和横浪一起,对龙的文字皱眉。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现在我在找鲸鱼和蝾螈。

它们多鲜艳啊。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举手,战鼓从远处飘来。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歌声能激励强壮的人,也能摧毁恶魔的气氛。

握?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李白翻译的《九日爬巴陵,饮酒看洞庭水军》
九月九日又重阳,登高望远,天空万里无云。

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长江把楚汉,界
限分明。

狂风鼓动着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龙形的浪涛。

传说中,汉武帝在高大的楼船横渡
游览汾河的时候曾经大发感慨:气势何雄壮!如今的讨伐悖逆的军队楼船气势更为壮观,
旌旗飘扬。

洞庭湖上水步骑三军罗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间。

战鼓隆隆震天响,那有
心情去采撷黄菊花。

舞动的剑气要把落山的红日重新托起,让太阳重新发出灿烂的光芒。

汉武帝说我给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压制暴徒气势。

值此战乱时期,我们可不能以陶渊明为榜样,去东篱下采撷菊花。

李白《九日登巴陵买酒看洞庭水军》赏析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他在湖南
洞庭湖边的巴陵观看准备讨伐作乱的叛军演习时所作,李白在流放以后的颓废心情在这里
一扫而光,又重新焕发出他固有的光芒。

李白诗歌全集。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杜甫《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原文: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2、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袁中道原文: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然九水发,巴江之水亦发,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巴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

竭此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

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

九水愈退,巴江愈进,向来之坎窦,隘不能受,始漫衍为青草,为赤沙,为云梦,澄鲜宇宙,摇荡乾坤者八九百里。

而岳阳楼峙于江湖交会之间,朝朝暮暮,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

楼之前,为君山,如一雀尾垆,排当水面,林木可数。

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得水最多,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此楼得水稍诎,前见北岸,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

况江湖于此会,而无一山以屯蓄之,莽莽洪流,亦复何致。

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慰死犒生,边垂以安,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原文译文赏析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原文译文赏析

张孝祥《浣溪沙·洞庭》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洞庭》是南宋词人张孝祥的作品,这首词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显示出作者留恋自然界的心态。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词吧。

《浣溪沙·洞庭》原文宋代: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译文及注释译文从湘江走到尽头便抵达了洞庭湖,楚天辽阔,远处是数座青翠的山峰。

傍晚的湖面,风平浪静,船头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水湾处红色的蓼草就像纷乱的丝织品,跃出水面的双尾白鱼就像玉刀一样明亮。

夜深渐凉,停泊下来的船的影子遮盖了稀疏的星星的倒影。

注释(1)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赏析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宋孝宗乾道四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荆州,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

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泛湘江而至洞庭,作《念奴娇·过洞庭》词,有“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等语,流露出一种疾俗愤世的情绪,这一首写得心气平和多了。

他从长沙出发,舟行至洞庭湖,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到洞庭”三字引出下文。

“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

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

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旗梢,即旗旓。

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鳞鳞细浪了。

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船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

下片写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全诗翻译赏析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全诗翻译赏析秋登巴陵望洞庭李白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注释⑴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山。

巴丘山,位于岳阳南。

又名巴蛇冢。

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⑵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⑶际海:岸边与水中。

⑷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⑸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

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艺文类聚》:宋玉《小言赋》曰:楚襄王登阳云之台,命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

赋毕,而宋玉受赏。

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⑹瞻光:瞻日月之光。

⑺阅水:阅逝去之水。

徂年:流年、年华。

《后汉书·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⑻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⑼潺湲:水流动貌。

《汉书》:“河荡荡兮激潺湲。

”颜师古注:“潺湲,激流也。

”⑽郢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⑾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

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名句赏析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①明湖:指洞庭湖。

②天光:日光。

这两句是说,在一个晴朗的秋日,诗人登上巴陵山,观赏洞庭湖的景色,但见日光映照在湖面之上,碧绿的湖水,清澈异常,这是秋日的景象。

湖光天色,一澄如洗,景象清幽。

译文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秋天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

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1、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译文陈与义《登岳阳楼》原文和翻译原文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解释《登岳阳楼》共二首,这是其中一首。

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在长江南岸,濒临洞庭湖。

始建於唐代,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幌子。

②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③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④徙倚(xíyǐ):徘徊。

⑤三年多难: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⑥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旌旗静止,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简介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

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生于1090年(宋哲宗元祐五年),卒于1138年(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他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精编推荐系列】:描写荷花的诗句汇总

【精编推荐系列】:描写荷花的诗句汇总

描写荷花的诗句汇总描写荷花的诗句汇总发布时间:2019-11-18关于荷花的诗句——《采莲曲》《采莲曲》原文相催音中起,妆前日已光。

随宜巧注口,薄落点花黄。

风住疑衫密,船小畏裾长。

波交散动楫,菱花拂度航。

低荷乳翠影,采袖新莲香。

归时会被唤,且试入兰房。

关于荷花的诗句——《采莲曲》《采莲曲》原文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度,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采莲曲》作者简介萧纲(503―551),梁代文学家。

即南朝梁简文帝。

字世缵。

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

梁武帝第三子。

关于荷花的诗句——《秋登巴陵望洞庭》《秋登巴陵望洞庭》原文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关于荷花的诗句——《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原文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赏析诗的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

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

关于荷花的诗句——《暮秋独游曲江》《暮秋独游曲江》原文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暮秋独游曲江》赏析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

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心上人。

关于荷花的诗句——《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原文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译文夏日的水亭格外凉爽,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

关于荷花的诗句——《苕溪》《苕溪》原文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

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闻乐与愁。

《苕溪》作者简介杜耒lěi(?1225),南宋诗人。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庭山作①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注释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庭山作①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注释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梁六自洞庭山作①张说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注释】①此时诗人谪居岳州,友人潭州刺史梁知微,时途经岳州入朝。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句写景不渲染,不著色,只是简淡,由此可以看出词人因友人入朝由衷高兴,故毫无凄婉之意。

B.“孤峰”虽不说是诗人自譬,但物必著我之色彩,因此,由峰之孤见人之孤,有意无意中当有此一层意。

C.“浮”有动态感,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浮”有异曲同工之妙。

D.第三句由虚转实,由写景转抒情,以神仙“不可接”暗指入朝如登九重天,流露出一种难以追攀的莫名惆怅。

E. 尾句写友人的征帆已“随湖水”而去,暗合上句“不可接”,诗人心潮自是随湖水一样悠悠不息。

2.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无一字直接提到送别,诗人的送别意是如何体现的?试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1, 【答案】1.AD2.①首句,谪居送客,征帆远去,满目秋色,秋上心头,自有一股离别意。

②次句,“孤”因送别而生,“浮”因友人离开而生虚幻之感,送别后之孤独感油然而生。

③第三句,帝宫高入九重天,友人前往之地就如仙境一样难以接触,而诗人如同被贬入凡尘,送别时惆怅之情顿生。

④尾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心如潮水,随帆而逝,浓厚的别情与那一江之水融为一体,可谓满江送别意。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及手法鉴赏。

A项,“毫无凄婉”之意过于武断。

D项,由实转虚。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分析。

结合题干提示“如何体现送别的”,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首句,谪居送客,征帆远去,满目秋色,秋上心头,自有一股离别意。

次句,“孤”因送别而生。

第三句,送别时惆怅之情顿生。

尾句,“言有尽而意无穷”,可谓满江送别意。

点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原文及赏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原文及赏析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原文及赏析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原文及赏析原文: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唐代]李白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

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译文及注释:译文今日与我家贤侍郎共为竹林之宴饮,就像阮咸与叔父阮籍一样。

酒过三杯,请容许我酒醉之后高迈不羁之态。

船上齐唱行船之歌,我们乘着月色自湖心泛舟而归。

湖面上白鸥悠闲不远飞,倒是争相在我们酒筵的上方盘旋飞翔。

把君山削去该有多好,可让洞庭湖水平铺开去望而无边。

巴陵的美酒饮不尽,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注释竹林宴:用阮籍、阮咸叔侄同饮于竹林事,《晋书·阮籍传》“(阮)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

”此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李晔。

小阮:即阮咸,与阮籍相对,故称小阮。

桡乐:谓舟子行船之歌。

挠:舟揖也。

刬却:削去。

君山:—名洞庭山、湘山。

位于洞庭湖中。

湘水:洞庭湖主要由湘江潴成,此处即是指洞庭湖水。

巴陵:岳州唐时曾改为巴陵郡,治所即今湖南岳阳。

赏析:《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是李白的一组纪游诗。

它由三首五言绝句组成。

三首均可独立成章,其中第三首,更是具有独特构思的抒情绝唱。

第一首:“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借用阮咸与叔父阮籍的典故,暗寓李白与族叔李晔共为竹林之宴饮,同为仕途不通的同怜人,以阮咸自喻,以阮籍比作李晔。

“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讲述李白欲借酒消愁,排遣心中的愁绪。

第二首:“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

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

”描绘出一幅酒船管弦齐奏、皓月浮光静影沉璧、白鸥盘旋飞翔的湖上美景图。

四句诗句前后片浑然一体,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诗意意境开阔,动静虚实,相映成趣。

第三首:“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铲去挡住湘水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的君山,就好像李白想铲去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既是自然景色的绝妙的写照,又是诗人思想感情的曲折的流露,流露出他也希望象洞庭湖的秋天一样,用洞庭湖水似的`无穷尽的酒来尽情一醉,借以冲去积压在心头的愁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登巴陵望洞庭原文|翻译及赏析
注释
⑴巴陵:指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巴丘。

巴丘山,位于岳阳南。

又名巴蛇冢。

传说后羿屠巴蛇于洞庭,蛇骨久积成丘,故得名。

⑵周览:纵览,四面瞭望。

⑶际海:岸边与水中。

⑷长沙浦:指由长沙而入洞庭之湘水。

⑸云梦:古代泽薮名,位于南郡华容县(今湖南潜江县)西南。

古云梦泽,跨江之南北,自岳州外,凡江夏、汉阳、沔阳、安陆、德安、荆州,皆其兼亘所及。

《艺文类聚》:宋玉《小言赋》曰:楚襄王登阳云之台,命诸大夫差、唐勒、宋玉等并造《大言赋》。

赋毕,而宋玉受赏。

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

⑹瞻光:瞻日月之光。

⑺阅水:阅逝去之水。

徂年:流年、年华。

《马援传》:徂年已流,壮情方勇。

⑻渚:小洲,水中小块陆地。

⑼潺湲:水流动貌。

《汉书》:河荡荡兮激潺湲。

颜师古注:潺湲,激流也。

⑽郢人: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其为《阳春》《白》,国中属而和者
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郢:春秋时楚国国都。

⑾采莲:梁武帝所制乐府《江南弄》,七曲中有《采莲曲》。

此指江南女子采莲时所唱之歌。

白话
清晨登上巴丘山,极目远眺,四方的景物无不尽收眼底。

湖面明净倒映着天光,湖水清澈见底可以映现秋色。

的物色多么苍茫,岸上与水色都明丽清朗。

山色青翠掩映了远处的林木,水色碧绿没有清冷的烟气。

帆船轻漂,自江中向这里驶来,小鸟远去飞向日边。

长沙浦边秋清朗,云梦田上霜迹已空。

观览秋光使人叹惜头发脱落,注目湖水流过又令人悲悯流年已逝。

北边的小洲随波荡漾,湖水向东潺潺而流。

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莲曲》。

听到这些歌声更让人肠断,凭靠山崖泪如泉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