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学院:专业:姓名:学号: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

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

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

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Development Inn ovation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简谈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简谈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简谈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浅谈科学与技术院系:专业:年级:学生学号:浅谈科学与技术摘要:人类之初只有技术没有科学。

最初的技术纯粹源于经验而没有科学的因素。

人类就是在变革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物质创造的尝试和作为人类精神支柱的观念的更迭,在实践中终于创造了技术,产生了科学。

尽管“科学技术”总是肩并肩的出现,但作为科学普及者,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笼统而言,科学是从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所得出的;技术是科学的应用,技术必须符合科学规律才能发挥作用。

关键词:科学,技术,双刃剑,合理利用,和谐发展1、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英文叫“SCIENCE”,据新华字典解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技术叫“TECHNOLOGY”,解释为:进行物质生产所凭借的方法和能力,从事某项项目所具有的专门的技能。

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

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1.1、科学与技术的主要区别(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

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

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

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

(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1500字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1500字

以自然辩证法为基,引领电力系统转型之路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1]。

自然辩证法总结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最一般规律,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各行各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电力系统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人工动力学系统,其本身的安全经济运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至关重要[2]。

正是因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统一的科学规律引导,电力系统领域庞大而浩博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持续有序地开展下来。

近些年来,全球气候状况不断恶化[3],在国家“双碳”目标[4]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5]的引领下,中国电力系统正在实现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

本文依据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与概念,剖析电力系统转型的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难题突破,旨在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电力系统发展方向——辨识主要矛盾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将新能源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能源供给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系统的必然发展方向。

因此,可以辨识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后对电力系统更高运行调控能力的需求与电力系统本身不充分、不完善、不协调的能力之间的矛盾。

想要实现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便必须依据主要矛盾、突破主要矛盾,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物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能力,使其成为适配于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充分完善协调的电力系统。

需要明确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世界进步的必然需求之下,电力系统的升级转型已经成为历史必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是由自然世界能源分布的规律与其本身特性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改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电力系统必然会迈入到新的阶段,因此面对目前发展路上遭遇的困难与挑战,电力系统科研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直面挑战、迎击困难,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摘要:作为战略性能源,石油资源的安全供给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有着巨大影响,这使得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

本文通过针对如何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结合自然辩证法论述石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着重探讨了节能为本、环境优先、加快天然气和新能源发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实现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石油资源可持续发展自然辩证法环境一、引言历史的车轮承载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美好希冀和巨大压力进入了 21 世纪。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突飞猛进,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

人们利用先进的生产方式, 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创造出了比以往所有世纪都多的社会财富。

人类社会不断取得的进步是无法抹杀的。

但是,在工业文明建立的同时, 许自然和社会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其中资源枯竭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 来考察作为这一关系中的客体的自然界, 作为这一关系中的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以及作为这一关系的中介的科学和技术。

从上可知, 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使人与自然及人与人和谐统一和协调发展; 而自然辩证法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恰恰是在科学地解决人和自然界的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也是为合理地处理人和自然界的矛盾服务的, 即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近十几年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也正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指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实践的中介作用,是自然、人、实践的辩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既保持了传统哲学的特点,又具有了现代科学的特点,是科学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思想《自然辩证法》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的一本尚未完成的传世巨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恩格斯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哲学门类。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主要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看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哲学发展学院:姓名:学号:摘要:古往今来,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总是离不开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学家个人经历和素质的影响,而经济学家的哲学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经济学家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活动的切入点、分析方式和结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着力于分析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哲学思想,从而试图得出一些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科学哲学哲学观局限性启示1 引言哲学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学产生影响。

其中科学哲学即通过经济学方法论间接地对经济学起作用。

因此, 很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被称之为经济学哲学。

哈奇森就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 在1938年出版了《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 提倡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经济学理论的构建。

但是,每个时期由于时代社会环境所限,其科技哲学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随着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对经济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经济学中以当代科学哲学的某一框架的观点重写经济学已变成一种时髦”。

11Deborah A.Redma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91.2 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思想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他第一个创立了系统的经济学体系,在他之前,曾有不少人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可为什么直到他,经济学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正确的哲学观。

斯密认为,在蜜蜂王国里,蜜蜂都在非常有秩序地工作着,这一秩序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因为,没有什么结构比保持这样一种集体生活更适于生存了。

这种秩序,后来被斯密称为“自然秩序”。

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自然秩序”的存在,并且将它大胆地引入了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从而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然辨证法论文

自然辨证法论文

⾃然辨证法论⽂⾃然辩证法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伟⼤促进作⽤中国⾃然辩证法研究⼀直坚持关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重⼤理论问题。

新中国成⽴后尤其是改⾰开放以来,中国⾃然辩证法更加密切关注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发⽣的重⼤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予以研究,提出⾃⼰的看法,从⽽引起了党和国家的⾼度重视。

⼀、⾃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然观和⾃然科学观,它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

⾃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个单独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从恩格斯《⾃然辩证法》这部著作的翻译出版开始的。

1949年新中国成⽴后,⾃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进⼊了⼀个新的历史阶段。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组织⼒量⼤量翻译出版有关⾃然辩证法的著作,在⼴⼤知识分⼦中开展了学习和研究⾃然辩证法的热潮。

[1]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了改⾰的春天,也迎来了科学时代的春天,⾃然辩证法在中国再度发展。

30年来,⾃然辩证法在中国演化成科学技术哲学,是科学技术与哲学相联结的桥梁。

它作为哲学的⼆级学科,就科学技术本⾝及其与经济、社会、⽂化相联系的各个⽅⾯进⾏哲学层次的思考和探索,批判地吸收了历史上和当代该领域其他学派的研究成果,取得了较⼤的学术成就和社会效益。

在改⾰开放和科学技术⾰命两股时代潮流冲击下,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框架有了重⼤突破,研究内容有了新的拓展,陆续分化和形成了⼀系列专门的学科分⽀和⽅向,如科学学、未来学、科学哲学、科学⽅法论、科学技术思想史、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

与此同时,各门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也得到了更深⼊的研究。

[2]⼆、中国⾃然辩证法的中国特⾊在中国这块热⼟上成长起来的中国⾃然辩证法,经历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然辩证法理论与中国⾰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的创⽴者和推动者,是⼀个“⾛出书斋的”,具有中国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派。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生态中心主义关键词: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自然价值生态中心主义是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夸大了人的地位和对自然的作用,在本质上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对自然肆意掠夺提供了思想支点。

由此人类开始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在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通过对自然价值的确认,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健康持续的进化,并以此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1]。

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学为学理根基,是一种用种际伦理取代人际伦理,从而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把道德关怀域延伸至物种与生态系统的新颖、富于挑战性、激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思潮之一[2]。

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学为根基,是激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范式之一”,它用种际伦理取代人际伦理,从而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把道德关怀域延伸至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新颖性,富于挑战性。

美国学者利奥波德所倡导的“大地伦理”是生态伦理学发展史上较早自觉而又系统阐发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伦理关系的思想体系。

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继承和发展了利奥波德的环境伦理思想,他提出的自然价值论是从传统价值论伦理学出发确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为建构完整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体系提供哲学前提,但确立一种新的自然价值观并非是罗氏理论最终归宿,他希冀能够从客观自然价值观中推导出遵循自然道德义务并把其应用到具体环保实践中来。

挪威学者阿伦·奈斯创立了“深层生态学”,其主旨是要突破浅层生态学的认识局限,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事务进行深层追问并寻求深层解答,它不仅要从科技层面来审视环境问题,而且还要从哲学、伦理、政治、社会高度来探讨有益于人类从根本上克服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范型、经济活动、社会教育,以期达到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控技术的科研过程中文摘要:通过运用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可以解决测控技术科研过程中的很多问题。

测控技术专业的科研过程从选题到系统的设计再到实验检验都需要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引导。

而科研选题是科研工作中带有战略性的决策,项目的设计过程则是科研中很重要的环节,科学实验是最终的实践过程,是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

本论文介绍了测控技术科研过程中体现出的自然辩证法原理。

关键词:测控技术;科研选题;科学方法论;科学实验。

Abstract:Through the use of natural dialectic methodolo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n solve a lot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measurement and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professional research process from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s to experimentaltesting of the system design and then Dialectics of Nature Science andTechnology Methodology guide. The research topic is the strategicdecision-making with the research work, the desig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is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research, scientific experiment is the finalprocess of practice, theory and practical proces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dialectical principle reflects the natural process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technology research.Keywords: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echnology; Research Topics; Scientific Methodology; Scientific Experiments.测控技术项目研究的起点是选择一个合适的问题或研究课题,这是科研工作过程的第一阶段。

选择独到的科学技术问题不仅可以推动科技研究的进展,还可以知道科技研究的发展方向。

所以选题是科研工作中带有战略性的决策。

对于测控系学生,选择科研题目时应首先考虑的是与研究者研究方向一致的课题,选择具体的研究课题,即在主要研究方向下选择研究的突破口,指定实际的研究计划与步骤。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是信息科学技术的源头,是光学、精密机械、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多学科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

测控专业面广,小到制造车间的检测,大到卫星火箭发射的监控。

合肥工业大学测控专业一直是本校的老牌专业,主要研究的是仪器方便的生产控制,以及产品质量工程。

所以在测控技术的科研选题应选择与仪器生产控制以及检测技术有关的课题。

如本人在研一的科研过程中,根据自己研究生指定的研究方向,选择了图像处理等软件编程。

在科研选题的过程中选择了通过摄像机图像获取目标的三维空间坐标的程序编写。

一、测控科研选题及其步骤测控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课题是为了实现对某一目标实现控制与测量而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技术问题。

测控科研选题是从实际生产生活问题中选定的准备具体研究的课题,需要按一定的步骤,根据多方面因素如温度、湿度、噪声等因素进行综合比较而确定的,希望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研究解决生产或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测控技术的科研方向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

在接手一项企业项目中,根据企业的要求设计一个测控系统,实现大空间系统的测量。

该科研题目确定为大空间影像法导测系统设计。

在进行一项科研时,应该明确该科研项目的实际意义,研究是否对生活生产有实际的帮助,是否能够达到企业的要求。

然后指定该项目的设计流程以及步骤。

(一)项目的重要意义对测控技术的研究,首先必须选择和确定研究的中心问题。

测控科研选题是测控技术研究的起始步骤、以及重要组成部分。

测控科研选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关系到科研的方向、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到科研的途径和方法。

用多台激光测距仪可以构建大空间坐标测量网络,若实现基于摄像机导测的测距激光系统自动瞄准,可以大大提高多目标测量的效率。

本次项目即为设计基于摄像机的导测系统,该系统通过摄像机的二维图像,确定测距激光器与靶镜各自的空间方位,并通过计算机给出激光器系统与靶镜系统的相对空间位置信息,引导测距激光器与靶镜自动瞄准,实现两者间的距离测量。

测控科研选题是一项科研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选题既是科研工作的起点,又是科研的结果。

能否选择好课题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与方法,也反映出他的科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在测控科研工作中最难最需要的是选好合适的本专业的课题。

测控技术所设计的专业领域很广泛,尤其是在测量与控制,产品质量检测上得到比较明显的体现。

课题选得合适,选择的是自己比较擅长的方面比如测控电路以及测控软件的编写,问题提的明确,就容易找到突破口,有办法入手,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科学及的创造能力首先表现在他能提出有价值的科研课题上。

懂得每一个测控专业的项目研究都离不开测控系统的三大块,即测控电路,仪器的结构设计以及测控软件的编制。

需要从这三大块入手,逐个研究,逐个击破相关模块的困难,实现对项目的完成。

(二)项目的设计步骤测控科研项目的设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探索性,需要将一个大型的测控项目分解为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不同的分支任务,通过事先的安排以及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每一个模块的设计方案。

项目课题的设计安排,无论是作为外部的经济技术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科研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之一。

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而在提出问题后,对项目进行设计的安排也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

如果人力和设备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局限,则产生的问题之多是无法一下子全部预先预测出来,需要随机应变,遇到困难,逐个击破。

所以对课题的设计,便成了研究战略的一大重要的转折点,要从一个庞大的测控系统中将其分为若干个可以方便解决的问题,而不能把问题混杂在一起,毫无计划、思路。

进行项目的设计需要有敢于创新的精神、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机械方法,但可以根据项目的设计过程将步骤划分为4个模块:测控电路的设计,测控仪器设备的结构设计,测控软件编制,三大模块的整合。

1.测控电路的设计。

测控电路是测控系统的重要部分,通过电路的设计,将传感器联入电路中,与CPU进行通讯,实现模数、数模转换,将有用的信息储存在内存中,留作后期的数据处理。

在选定科研方向后,首先要在视觉测量学科领域内广泛搜集信息资料,展开全面的调查分析,了解到视觉测量学科领域的进展情况,掌握科研新动向;然后对所有备选课题进行详尽的考察,了解它们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以充分了解前任的工作及经验教训,以免重复他人的工作,重犯以前的错误,通过科学的分析,恰当地确定自己的研究起点。

在决定了科研的中心问题后,需要了解该项目的背景,即在该领域上国内外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了解可以借鉴或者改善的相关技术。

课题选择是否恰当决定了科研工作进度的快慢以及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在计算机视觉中,由单幅二维图像确定目标空间方位,在摄像机的标定、三维重建、摄影测量学、机器人、自动导航等很多方面有非常重要且广泛的应用价值。

单目视觉测量为仅利用一台数码相机或摄像机拍摄图像来进行测量工作。

因仅需一台视觉传感器,所以该方法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相机标定也简单,同时还避免了立体视觉中的视场小、立体匹配难的不足。

近年来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活跃。

大部分的研究方法分为五种:几何相似法测量、几何形状约束法测量、结构光法测量、几何光学法测量以及辅助测量棒法测量法。

通过比较以上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之后,选择了辅助测量棒法进行测量。

即应用实际目标上已知的点或线与它们在二维图像中相应的投影相匹配,从而来确定目标的三维方位。

同时测量前标定摄像机内外参数,然后在摄像机内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测量。

2.测控仪器设备的结构设计。

根据企业项目的要求,通过分析比较现有的仪器设备,比较它们的结构设计的特点,总结出它们的优势以及缺点,学习仪器设计的结构原理。

决定哪些设备需要自己设计,哪些设备需要在视场上购买。

比如在大空间影像法导测系统设计的企业项目中,所需要的相机、相机镜头以及图像采集卡都可以从市场上购买。

而该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是软件的编写,程序的算法原理,数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项目的要求确定系统的测量精度,所适应的环境如何。

另外测控仪器设备的结构设计要遵循设备的可加工性、可安装性,整个系统结构误差不能大于要求的误差范围。

3.测控软件编制。

测控软件编制是测控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整个系统工作的流程,每个装置设备的运行控制等工作情况。

进行软件编制的前提是确定系统工作原理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进行软件流程图的绘制,了解整个流程之后才能根据流程实现软件的编写。

软件的编写是保证整个系统正确工作的关键阶段。

通过对课题及设计方案做出论证和全面评审,逐项分析和审议课题的依据、实施条件、环境因素,以软件运行的可行性。

4.三大模块的整合。

最后阶段是对前面三大块的整合。

每个模块的正常工作并不能说明它们结合之后会完整地正常工作。

所以需要进行整个系统的实验调试,可能因模块之间的相互限制,模块之间可能有所调整或者是变更。

根据企业项目要求调试出切实可行的测控系统。

这是一个综合处理问题的过程。

要作出具体的设计研究规划,即根据资料,针对研究课题,分析矛盾,选择突破口,安排研究进程,做到对全局明了,对研究胸有成竹。

二、项目符合科研选题的原则科研选题在科研工作中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关系到科研的成败,成果的大小以及价值、进度的快慢,那么在进行科研选题时必须遵循一点的方法论原则。

(一)需要性原则在选择课题时首先要关注社会实践的需要,如最基本的生产发展的需要、医疗卫生的需要、文化教育的需要,等等。

从中选择课题开展研究,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也丰富了基础科学理论。

同时也要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最终还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无论是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是应用技术的研究,都是相辅相成的,应用研究没有基础研究的支持是难以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