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合集下载

自然辨证法题目及参考

自然辨证法题目及参考

自然辨证法题目及参考第一篇:自然辨证法题目及参考1.结合课堂讲授,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或体会。

P1-P132.试述马克思恩格思自然观的产生和主要内容。

P32-P433.试述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P58-P664.结合自己的专业,做一个科研选题的案例分析。

P82-855.就所知所感,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P122-P1276.关于科学发展模式有哪些主要观点?如何对他们进行评价?P198-2037.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P-221-P2298.结合具体事例,试述科技创新的社会伦理问题。

P229-P236 参考书自然辨证法教程陈喜乐主编第二篇:自然辨证法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主要研究内容?答: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二、自然观的分类及特征答:1、古希腊的自然观:坚持从物质世界本身去说明世界,把自然界的现象理解为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整体,注意从事物内部去探索事物发展的原因。

2、中世纪神学自然观:一切科学文化活动都要以天主教教条教义为准则,都要为神学服务。

3、近代机械论自然观:以机械力学的观点说明一切,当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时,就只能求助于造物主的智慧,使得并未摆脱神学的束缚。

4、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继承了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的思想,一切研究成果以科学实验为依据。

三、天然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的关系答:天然自然是大自然中已经存在的并且未经人类利用的自然。

人工自然是人利用或改造天然自然,创造天然自然中所不存在的人类文明,可分为两类:①人工自然界,即人工生态系统;②人工自然物。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浙江农林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
课程作业
题目
班级
学号——————————————————姓名
得分
1、论文主题是“生态文明”,可从生态文明的某一个领域突破,题目自拟。

2、写作规范
论文题目
(黑体四号居中加粗)
——副标题(宋体小四号居中,有则写,可以空缺)
摘要:客观地概括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结论,语言力求精炼。

避免写成引言、序言或提要。

200字(宋体五号)
关键词:一般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可以直接从题目和摘要中提取,尽量准确反映论文的主题、研究角度和特点。

关键词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用分号隔开。

3-5个(宋体五号各词之间空一格)
正文写作:这是课程论文的核心和主体。

尽量做到观点鲜明,层次清晰,论证充分,语言规范等。

5000字左右(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参考文献置于文末,按照文中出现的顺序左顶格标出,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表示[1],[2]…,
[1]作者姓名:文献名称,文献出处,出版单位,出版时间或期号。

如:
[1][美]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王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
[2] 李国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特质与内在诉求[J].思想理论育.2008(3).
提交的论文严格按照此规范,并且全文1.5倍行距,在页面右下角插入页码。

3、完成后把电子稿发到ytr096@。

自然辩证法论文选题

自然辩证法论文选题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核内容、形式与要求一、考核形式:撰写论文二、考核内容:从下列选题中任选一题,具体题目自拟1.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对于你所在的学科研究的意义2.我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看法3.物质概念与实在概念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是自然为人类立法,还是人为自然立法?4.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现代意义5.我看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6.“观察渗透理论”与观察的客观性的关系7.科研选题原则对我的启示8.毕达哥拉斯说,数是世界的本质。

数学为何能够成为科学研究的普遍工具?是否存在着一种不用数学的科学?9.我心目中的科学10.论中医的科学性11.何为科学?如何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边界线?12.为什么中国人容易把科学与技术混淆?13.科学与文化是何关系?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对于科学发展的影响14.在现代社会,科学是是否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宗教?15.宗教妨碍科学研究吗?中国人普遍不信教,为何中国的科学技术至今在许多重要的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文明国家?宗教是科学的敌人或人民的鸦片吗?16.如何理解科学与文明的关系?为什么科学首先从西方文明中诞生出来?17.中国大学的“官本位”体制对于科学研究的影响(正面或负面)?如何消除大学科学研究中的障碍?18.结合你所在的学科,你认为中国的大学应当如何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或技术创新能力?19.请从你所在学科的角度讨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20.在现代社会人被技术所奴役了吗?如何看待人与技术的关系?21.如何看待技术与风险之间的关系?22.你如何看待目前科学研究中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取向?23.如何看待科学家的社会分层现象?24.如何看待科学中的优势累积效应(马太效应)?25.如何看待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2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三、论文要求:1.字数:正文在3,000以上;2、论文格式规范,按论文标题、姓名(院系、专业、学号)、论文摘要(2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的顺序书写,论文所引用他人资料,一律采用尾注格式。

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一、最新自然辩证法论文选题参考1、自然辩证法与创新精神2、自然辩证法范畴论3、试论自然辩证法4、如何看待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5、自然辩证法总论6、自然辩证法在包装设计中的体现7、改进自然辩证法教学加强创造能力的培养8、李昌与哈工大自然辩证法研究9、从经典自然辩证法到现代科技哲学——恩格斯理论遗产的当今意义10、可持续发展与自然辩证法11、生态哲学:中国科学哲学界的研究及其关注度--从《自然辩证法研究》载文状况看生态哲学研究进展12、理工科大学“自然辩证法”学科定位对学科发展的影响13、耗散结构理论和自然辩证法14、自然辩证法在中国15、自然辩证法发展史16、现代体育科学体系初探——学习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关于科学分类问题的体会17、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科技创新素质18、自然辩证法是一个科学群19、浅谈新医学模式与自然辩证法20、2004-2006自然辩证法研究学术轨迹概观——基于3种自然辩证法研究核心期刊所发表的1600多篇论文题名的词频统计二、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大全1、建筑设计与自然辩证法2、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3、当代自然辩证法的新范式:科学技术哲学4、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和主要内容5、自然辩证法“一二三”专题教学模式初探6、“为国服务”的自然辩证法7、从“马恩对立论”透视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8、自然辩证法辨9、自然辩证法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10、当代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学11、中国自然辩证法史(四)12、中国自然辩证法史(三)13、迎接新的科技革命,促进自然辩证法发展14、创新型教学在“自然辩证法”课程中的实践15、“自然辩证法”研究述评16、关于科学学学科建设的策略思考——谈科学学与自然辩证法的联盟17、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科技道德教育18、1998-2002年《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统计分析19、网上讨论:构筑教学对象主体参与新平台——《自然辩证法》课程网上讨论探索20、自然辩证法学派面临的问题三、热门自然辩证法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自然辩证法:从恩格斯的一本书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门学科2、自然辩证法的根本出路在于原始性创新3、结合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活动 --我校医学研究生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探索4、自然辩证法:时代的考验与反思5、是自然辩证法还是历史辩证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观论析6、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2007年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研讨会纪要7、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8、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主要方向9、在开放理念下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从自然辩证法的教学谈起10、自然辩证法事业的回顾与展望11、加强自然辩证法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12、对自然辩证法学科归属与学科建设的再认识13、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全国自然辩证法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14、究竟如何理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15、自然辩证法原理16、自然辩证法可以称"联系科学"吗?——从《自然辩证法通讯》的副标题说起17、质疑自然辩证法:从卢卡奇到莱文18、重建21世纪的自然辩证法19、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教学体系的构想20、《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意蕴四、关于自然辩证法毕业论文题目1、自然辩证法、思维科学和人的潜力2、中药整合调控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从自然辩证法的平衡观谈再狭窄的预防3、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4、自然辩证法,还是社会历史辩证法?5、从“科学技术哲学”到“科学技术学”——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6、用自然辩证法指导医学模式的转变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形成7、自然辩证法原理8、现代自然辩证法原理9、自觉迎接自然辩证法的范式转换10、真善美圣的探究与自然辩证法研究11、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12、简明自然辩证法词典13、从“科学技术哲学”到“科学技术学”——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14、自然辩证法的当代价值15、自然辩证法导论16、关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研究17、论科学发展观在自然辩证法理论中的地位18、当代自然辩证法教程19、论两种不同的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兼论康德哲学的一个理论贡献20、大调整时代的自然辩证法——“重振自然辩证法雄风”刍议五、比较好写的自然辩证法论文题目1、中国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研究的倡导者——于光远2、自然辩证法概论(第2版)3、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学习《自然辩证法》笔谈4、但开风气不为师--论自然辩证法的社会责任5、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观6、从"自然辩证法"到"中国的科学技术学"7、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专题式教学的思考8、论自然辩证法及其发展9、爱因斯坦、普里戈金与《自然辩证法》10、人与自然的矛盾根源与和解之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当代启示11、"以问题为中心"的自然辩证法教学探讨1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13、简论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14、恩格斯"劳动创造了本身"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再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15、自然科学建构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逻辑起点——重读《自然辩证法》16、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要进一步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17、全球化视阈中的自然辩证法——一种基于国际学术交流60余年历程的考察18、关于自然辩证法教学和学科建设策略问题19、论施密特对“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及其缺陷——读阿尔弗雷德·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20、用自然辩证法思想指导医学教育。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2016秋《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期末论文班级__ 学号__ 姓名__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_ 成绩________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摘要: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突破瓶颈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布局。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们生活,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其飞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与人类关系的忧虑。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未来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年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谷歌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是继1997年IBM计算机“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之后,人工智能领况依旧如此。

当然让人们放弃熟悉的事物做出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却也是无法违背的。

其次,对科技的过分依赖,生活中经常听到不要过度的使用手机这类“善良”的劝告,但在我看来,经常使用手机是必须的。

手机是当前人与人连接最高效的方式,在信息时代线上生存是大势所趋,如有必要,时刻保持在线。

现在只是处于过渡阶段,虽然人们已经通过手机连接,但线下生活依旧是主流,所以在习惯于线下生活的较年长人的眼里,花费大量时间看手机是不务正业。

认识趋势,看到趋势,顺应趋势才是明智得做法。

所以老师们不应徒劳的去劝说同学们上课不要看手机,而应积极地结合趋势寻找新的传授知识的方法。

同样,对于人工智能的更加依赖只是社会分工进步的趋势,英国人数学不好英国经济依旧发达,对于没有必要的技能舍弃掉也没必要可惜。

未来始终在前方。

三、人工智能对未来人类社会的可能影响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人工智能永远只作为一种技术辅助人类社会发展,二是人工智能终有一天会超出人类掌控反噬人类。

第一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机器人将屠杀人类的预言喊了几十年,不但没有发生,甚至连人工智能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也开始模仿人类的学习机制。

人类对于自身还有很多秘密没有发现,对于模仿人类的人工智能不大可能超越人类。

自然辩证法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自然辩证法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52.科学是“思想的自由创造” 5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重要” 54.“无知精神”与“障碍在已知”的哲理透析 55.知识、思想、精神的断想 56.“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57.超越经验世界的理性世界转向 58.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59.精神家园的建构与归宿 60.论科学的功利价值与无功利价值 61.科学越轨行为的校正与控制 62.试论学术道德规范与道德底线 63.学术腐败的防范与治理 64.科研不端行为分析 65.试论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自然辩证法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12.试探地缘环境的文化发生机制 13.析实践的对象化活动 14.论人的自然化与自然的人化 15.人与自然的分化与文明进程的演进 16.试析“天人对立”与“天人合一”的互补性 17.科学技术“双刃剑”之透视 18.科学家中的悲观派与乐观派 19.合理吸取儒家文化的和谐思想 20.人与自然怎样走向新的和谐 21.科学划界问题浅析 22.对 “观察渗透理论”的再思考 23.为什么说科学假说是科学理论发展的形式 24.论科学技术的精神功能
38.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启示 39.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探微 40.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原因及其对策 41.论知识社会化与社会知识化 42.论科技兴国与国兴科技 43.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44.传统经济面对新经济的挑战 45.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 46.科技发展的文化背景分析 47.论科学技术的人文价值 48.科学传统与科学革命 49.科学发展的合理性与合目的性的追求 50.弘扬科学精神 掌握科学方法 51.浅谈科技人才应具备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自然辩证法论文撰写参考题目
1.论科学精神的意蕴 2.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3.当代科学技术的反思 4.论科技创新精神 5.也谈哲学超验思维的培养 6.试论科学起始于问题 7.对**学科前沿问题的哲学思考 8.古代朴素自然观的透析 9.主义自然观的必然性与局限性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 - --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浅谈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摘要: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是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性的正确反映,也表现为系统化的知识,特别是经过理性加工过的理论知识。

而对于意识形态,人们并没有一致的理解。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意识形态是“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的必然升华物”,表现为哲学、、道德等一系列形式。

本文着力于分析如何正确看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应当指出,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必须作一些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指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关键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区别联系启示1引言从特拉西于18世纪末提出意识形态概念,并把它理解为“观念的科学”,到拿破仑、黑格尔、马克思、阿尔都塞等人排除它的科学性,并把它与科学尖锐地对立起来,再到哈贝马斯把当代技术与科学理解为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史仿佛完成了一个“圆圈”,即从肯定意识形态的科学性,发展到对它的科学性的否定,再发展到把科学性本身也理解为意识形态。

当然,在特拉西那里,科学性是以肯定的方式出现的,但在哈贝马斯那里,科学性却是以否定的方式出现的。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发展史来说,还是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

2概念及比较(1)科学技术的概念英语中,同时提及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时,“科学”、“技术”二次一般是分开的,二者各有所指。

所谓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思维领域)事物及其运动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以及组织科学活动的社会建制[1]。

所谓技术,是指为满足人的需要创造出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科学是作为“形而上”之“道”,而技术是作为“形而下”之“器”。

科学技术作为一个词,通常是在科学“以技术为中介,经过复杂的转化链条,变为生产力”[2]的意义上来说的。

也即,在科学技术这个整体中,科学是可以形成技术的科学,技术是科学指导下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选题参考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选题参考

课程论文选题参考
1.对于现代社会来讲,科学是一种新型的宗教吗?
2.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3.如何看待科学与政治的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与文明的关系?为什么科学首先从西方文明中诞生出来?
5.请谈谈对我国现阶段科研体制的看法。

6.请你从其所在学科的角度讨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7.宗教妨碍科学研究吗?中国人普遍不信教,为何中国的科学技术至今
在许多重要的领域仍然落后于西方文明国家?宗教真的是科学的敌人或人民的鸦片吗?
8.科学精神与医学研究
9.你认为中国科学(或技术)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0.谈谈你对“李约瑟难题的看法”。

11.中国与诺贝尔科学奖
12.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看法。

任选一题,写出自己的看法,字数三千字以上,请不要随意抄袭别人的思想。

文章需有摘要、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

Deadline: 11月2日0:00 Email:gaofengahm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题目
1. 从传统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看人与自然的关系。

2. 以本专业为例,谈谈问题意识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

3.有关转基因问题的思考。

4.人被科学所异化了吗?如何看待人与科学的关系?
5人被技术所奴役了吗?如何看待人与技术的关系?
上述题目,任选一题开展自由研究,务必写出自己的思想,字数不少于4千字,可以参考他人的观点,但绝不可抄袭他人思想;时间在第11周星期六交稿。

要求:
1、写出论文摘要,字数200字以内
2、写出关键词,不少于3个字
3、论文标题统一用宋体4号加黑,关键词和摘要用宋体小5号字
4、正文统一用宋体5号字,行距为单倍行距,双面打印
5、采用校园网上研究生结课论文统一封面
6、要求有10篇左右引文的参考文献,格式如:
[1]毛泽东: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和土地状况的通知《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2:13
[2] 黄焕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界定[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3] 何勇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6.08.17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