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习题课件沪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背记手册课件沪教版

解,从而判断该溶液是否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易错提示
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只是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但还 可以溶解其他溶质。
【规律总结】 溶液的“饱和”与“浓稀”的关系 (1)饱和溶液_不__一__定_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__不__一__定是稀溶液。
பைடு நூலகம்
注意:探究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某一因素时,设计实验时 要保持其他因素相同,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在_一__定__温__度__下、_一__定__量__的溶剂里,____不__能再溶解某种 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_一__定__温__度___下、__一__定__量___的溶剂里,___还__能_继续溶 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其溶质氢氧化钙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很弱,溶液中溶质的浓度很小,所以该饱和溶液 就是稀溶液;在60 ℃时,将100 g硝酸钾加入到100 g水中, 混合均匀后,形成的是该温度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但 其中硝酸钾的浓度已经很大,属于浓溶液。 (2)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 液浓度大。)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一、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叫做 这种物质的溶解性。
注意:溶解性只能_定__性__地__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2.固体物质的溶解性与__溶__剂__的__种__类__、 _溶__质__的__种__类___、 _温__度___三个因素有关。大多数固体,如硝酸钾,在水中的 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少数固体,如氯化钠,在 水中的溶解性几乎不受温度影响。极少数固体,如氢氧 化钙,在水中的溶解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九年级化学下册 6.3(第1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课件 (新版)沪教版

第十九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现象
[归纳(guīnà) 提升]
增加溶质、恒温蒸发(zhēngfā)溶剂一定能使不饱和溶液 转化为饱和溶液;增加溶剂一定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 液。对于改变温度而言,应根据物质溶解性受温度影响的具体 情况区别对待,大多数物质升温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少数物质例外,如氢氧化钙,当温度升高时溶解能力减弱。
[方法点拨] (1)当溶液中没有固体溶质时,可向溶液中加入相应 的溶质,看加入的溶质是否溶解(róngjiě)。如果溶解(róngjiě),表明 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不溶解(róngjiě),则原溶液是饱和溶液。
(2)当溶液中有固体溶质时,就看固体溶质是否继续溶解(róngjiě), 如果继续溶解(róngjiě),表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如果不溶解 (róngjiě),则原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探究点四 饱和、不饱和溶液(róngyè)与溶液 (rón[g情yè景)浓稀的关系 (qíngjǐng)展
示]
第二十四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现象
[问题(wèntí) 探究]
“饱和溶液(róngyè)一定是浓溶液(róngyè),不饱和溶液 (róngyè)一定是稀溶液(róngyè)。”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第十四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róngjiě) 现象
[课堂(kètáng) 速记]
第十五页,共38页。
第6章 溶解 (róngjiě)现象
[应用 (yìngyòng)示
例]
例2 2014·雅安 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bù
tónɡ)溶剂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1.(易错题)现有30 ℃的不饱和KNO3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①水 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3的质量;③KNO3的质量分数;④溶液的质量。
用序号填写以下各空。
(1)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①_____。 (2)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_________。
B.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作溶剂
D.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 5.(2017·苏州)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泥土加入水中,振荡后可以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C.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硝酸钾晶体
(4)若固体溶质是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 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B______。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
A中是否也全溶?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不是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水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5 ℃时,向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固体,则下列 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C )
7.要将一瓶接C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择了如下方法,其
中可行的是(
)
①加入CaO ②加入Ca(OH)2 ③升高温度 ④降低温度
A.②③
化学九年级下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基础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下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基础知识点第六章溶解现象一、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溶液:物质相互分散,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1、混合物状态不同: 悬浊液:存在固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形成沉淀)乳浊液:存在液体小颗粒(不均一,不稳定,会分层) ※ “均一”是指溶液各组成成分和性质完全相同。
※ “稳定”是指当条件不变是,长时间放置,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也不会出现分离的现象。
2+2+※ “颜色”不是判定溶液的标准:如溶液中含有Cu会显蓝色;含有Fe(亚铁)的溶液显浅绿色;显3+黄色的溶液中一般存在Fe,高锰酸钾(紫红色)、2、物质的溶解是构成物质的离子或分子分散的过程。
※ 像氯化钠NaCl、氢氧化钠NaOH等物质溶解是由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的阴阳离子。
+-+- NaCl = Na + Cl ; NaOH = Na + OH※ 像蔗糖的物质,它们是由分子构成的,溶于水只是其分子脱离晶体表面,分散到水中的道理。
硝酸铵NHNO的溶解使溶液温度下降(吸热) 433、溶解现象: 像氯化钠NaCl等物质的溶解不会造成溶液温度发变化氢氧化钠NaOH、浓硫酸HSO、生石灰CaO溶解时放热,造成溶液温度上升。
244、洗洁精能使难溶于水的油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称为乳化现象。
乳化的应用:油污清洗、洗涤剂和化妆品的配制、石油开采、污水处理、制剂合成及纺织印染。
※ 用纯碱、汽油和洗涤剂的水溶液都能除去衣物上的油污,其实它们的原理各不相同: 纯碱是与油污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 汽油是将油污溶解 ;洗涤剂是和油污发生乳化作用。
5、较快溶解物质的方法:?用玻璃棒搅拌;?提高溶解的水温;?使固体变成粉末颗粒二、水溶液的性质:1、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冬天厨房中最易结冰的是( ) A、酱油 B、米酒 C、食醋 D、水※ 寒冬里,为什么水缸往往会冻裂,而装有腌制食品的水缸却不会冻裂, ※为什么建筑工地向水泥砂浆中掺入氯化钙可以防冻,※沸腾的汤的温度为什么比沸腾的水温度高,三、溶液的组成:1、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 V(溶液) < V(溶质) + V(溶剂) ——分子间有间隙;.2、溶质可以是气体、液体,也可以是固体:如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盐酸、氨气的水溶液,氨水(NHHO);32液体做溶质:稀硫酸,酒精的水溶液;固体做溶质:碘酒、食盐。
巩义市八中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6.3 物质的溶解性 第1课时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课件

1/5
氧气的体
本章总结提升
测定装置
现象分析
方
白磷燃烧,产生大 通过物质
量的烟,开始时活 氧气反应
塞向右移动,冷却 使密闭容
后活塞向左移至刻 减少,减
度4处
积即为氧
本章总结提升
测定装置
现象分析
方
铜粉变黑,注射器
活塞向右移动,冷 通过物质
却至室温后,注射 氧气反应
器内减少的气体体 使密闭容
积约为注射器内和 减少,减
潮汐能
地热能
氢能 生物质能
核能
原子弹爆炸
核能 核能发电示意图
太阳能
太阳灶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 太阳能发电装置
风能 澳大利亚风力发电
风能
生物能
其他新能源 阿里地区地热田
其他新能源 冰岛地热
其他新能源 羊八井地热电站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开 启 化
研究 物质 的性
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物质 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通过
学 化学 质和 之 研究 变化 门 些什
么
物质 物理变化 变化 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
两者的本质区别:是否有_新__物__质
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空气的组成及氧气
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本章总结提升
开 启 化 学 之 门
〔遵义专版〕沪教版初三化学全册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 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 对身体不好哦~
激发正能量 唤醒大智慧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九年级化学第6章知识点(沪教版)

第六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一、溶解1、溶解的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二、溶液的形成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在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在水中。
3.乳化:在油与水的混合物加入一些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
4.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乳浊液所起到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5.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b、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碘酒中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盐酸溶质是HCl,石灰水溶质为Ca(OH)2,食盐水溶质为NaCl,氧化钙溶于水溶质为Ca(OH)2,三氧化硫溶于水溶质为H2SO4,胆矾CuSO4·5H2O溶于水溶质为CuSO4,医用酒精中溶质为C2H5OH。
6.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有:是否搅拌、固体颗粒物的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率越快)、温度等。
三、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溶解时吸热:如:硝酸铵(NH4NO3)、硝酸钾溶解(KNO3)溶解溶解时放热:如:氢氧化钠(NaOH)、生石灰(CaO)、浓硫酸(H2SO4)溶解溶解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如氯化钠(NaCl)四、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溶液的特性使水的沸点升高是水能导电具有导电性溶液能够导电的条件:溶液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第3节第1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课件沪教版

溶质 溶剂 溶解性
A.水 B.酒精
碘 水 微溶
C.汽油 D.苯
酒精 可溶
汽油 易溶
C )
苯(有毒) 易溶
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3.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
到目的的是( B )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
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易错易混警示】 1.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里一定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但还可以溶解其他
物质。
2.恒温蒸发溶液中的溶剂,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大。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 剂,则溶质质量分数变大;若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由于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溶 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下列因素:①水的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 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有( C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
【重点难点提示】 1.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1)在一定温度下,观察溶液中有没有剩余溶质存在。 (2)在一定温度下,加溶质,观察能否再继续溶解。 2.溶液的“浓”“稀”与溶液是否饱和之间的关系 (1)对于不同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对于同一种溶质的溶液来说,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 3.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应注意 (1)要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的溶剂量。 (2)强调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1)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2) A、B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3) C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若固体溶质是 KNO3,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 D 液的是 。 (5)在一定温度下,向A、B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水,B中固体刚好全溶,A中是否也 B 全溶? 。 不是
九下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1课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习题沪教版

的实验方案,该实验无法探究的因素是( )
实验序号 溶质 溶剂 温度
1
蔗糖 水 20 ℃
2
蔗糖 水 40 ℃
3
食盐 水 40 ℃
4
食盐 植物油 40 ℃
A. 溶质种类 B. 溶剂种类 C. 溶液温度 D. 颗粒粗细
【点拨】 对比实验2、3可探究溶质种类对物质溶解性的
影响;对比实验3、4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溶解性 的影响;对比实验1、2可探究溶液温度对物质溶解 性的影响。
碘的水溶液呈黄色,碘的汽油溶液呈紫红色,说明 碘在不同溶剂中形成的溶液颜色可能不同,D正确。 【答案】B
9 氢氧化钙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把一瓶接 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的具体措施有:①加入 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 蒸发水;⑥通入少量CO2气体。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⑤⑥ D.①②⑤
【点拨】 由图可知,振荡前,无色的汽油在上层,黄色
的碘水溶液在下层;振荡静置后,上层呈紫红色, 说明得到的是碘的汽油溶液,下层呈无色,说明是 水。该实验说明汽油的密度比水小,且难溶于水, 同时也说明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强,A、C 正确;由该实验无法得出汽油易挥发、沸点比水低 的结论,B错误;
(2)除(1)中的因素外,你认为固体物质的溶解能力还与外 界条件___温__度___有关。
4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B.浓溶液 C.不能继续溶解其他任何溶质的溶液 D.稀溶液
【点拨】 在一定温度下和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
解该物质的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A正确;浓溶 液、稀溶液是指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在一定 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也不 一定是稀溶液,B、D错误;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 饱和溶液能够继续溶解其他溶质,C错误。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