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重要实词梳理练习(学生版)汇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字词整理专项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字词整理专项练习

八年级上册字词(分单元)专项练习题第一部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第一单元溃.退()荻.港()签订.()泄.气()歼.灭()敦煌.()颁.发()仲.裁()拨.款()挪.威()遗嘱.()凌.空()绷.直()气氛.()酷似.()渤.海()桅.杆()凛.冽()着.舰()浩瀚.()舰载.()丧.生()娴.熟()舰艉.()湛.蓝()默契.()咆.哮()轨.迹()映衬.()镌.刻()一刹.那()摧.枯拉朽()锐不可当.()屏.息敛声()翘.首而望()悄.然不惊()震耳欲聋.()殚.精竭虑()眼花缭.乱()第二单元绯.红()发髻.()标致.()芦荟.()脱漏.()落第.()畸.形()邮差.()拆.开()斥.责()匿.名()诘.责()托.辞()佃.农()溺.死()榨.油()妯.娌()和.睦()高粱.()威胁.()衙.门()差.役()横.蛮()慰勉.()周济.()胡髭.()长髯.()黝.黑()鬈.发()肖.像()帐篷.()粗糙.()凹陷.()脸颊.()崎.岖()粗鄙.()滞.留()禁锢.()蒙.昧()酒肆.()侏.儒()尴.尬()犀.利()锃.亮()甲胄.()粲.然()炽.热()沥.青()窒.息()吹嘘.()酸渍.()咽.喉()残渣.()踱.着()轮廓.()撷.取()芋梗.汤()解剖.学()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热泪涟.涟()黯.然失色()意趣盎.然()直戳.要害()刀剑入鞘.()骤雨猝.至()第三单元绝王献..()飞漱.()藻荇.()缥.碧()轩邈.()泪沾裳.()徙.倚()驱犊.()征蓬.()燕.然()逢候骑.()啄.春泥()白沙堤.()不见曦.月()素湍.绿潭()清荣峻.茂()属.引凄异()沉鳞.竞跃()夕日欲颓.()泠泠.作响()嘤嘤.成韵()鸢.飞戾天()经纶.世务()横柯.上蔽()第四单元差.使()奔丧.()狼藉.()踌躇..()迂.腐()颓.唐()琐屑.()倔.强()婆娑.()虬.枝()秀颀.()宛.然()臼.齿()茸.毛()牛犊.()蔓.延()凋.谢()濒.临()俯瞰.()云霄.()洗涤.()遏.制()鲜腴.()鸡枞.()扳.尖()绿釉.()饱涨.()密匝.匝()牛肝菌.()情郁.于中()举箸.提笔()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纵横.决荡()混.为一体()第五单元洨.河()铺砌.()推崇.()记载.()序幕.()鉴.赏()映衬.()对称.()回廊.()丘壑.()模.样()模.型()镂.空()阶砌.()蔓.延()斟.酌()檐漏.()沉檀.()地穴.()暴晒.()金蜣.()隧.道()黏.土()涂墁.()臃.肿()罅.隙()徘徊.()折皱.()纤.维()防御.()蝉蚋.()孵.化()喧嚣.()寒暄.()钵.声()倒.悬()联结.()街坊.()汴.梁()题跋.()绢.本()田畴.()漕.运()枢.纽()桅.杆()竹篙.()酒肆.()冗.长()遒.劲()岔.道()鳍.状物()惟妙惟肖.()亭台轩榭.()假山池沼.()重峦叠嶂.()盘曲嶙.峋()一曝.十寒()无动于衷.()长途跋涉.()舳舻..相接()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春寒料峭.()第六单元畎.亩()胶鬲.()拂.士()魁.父()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棘.门()壁.门()作揖.()曩.者()烽.火()簪.子()折戟.()蓬.舟()公孙衍.()彀.弓弩()按辔.徐行()介胄.之士()学诗谩.有惊()第二部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20个文言实词推导训练(简化学生版)

120个文言实词推导训练(简化学生版)

文言实词训练小练习文言实词训练(一)1.爱[顾名思义]①吝惜,舍不得;②喜爱,爱护;③怜惜,同情。

[千里之行]解释实词的意义,翻译画线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爱而不见,搔首踯躅()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4.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7.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成语积累]爱莫能助:爱:爱惜;莫:不。

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爱(爱惜)不释手:释:放下。

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爱财如命: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

形容极端吝啬。

2.安[顾名思义]①安稳,安定,安全;②安逸,安乐;③安心;④安放,设臵(后起意义);⑤疑问代词,什么,什么地方;⑥疑问副词,怎么,哪里。

[千里之行]解释实词的意义,翻译画线句子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2.既来之,则安之(使……安)3.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4.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5.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6.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成语积累]居安(安定)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生于忧患,死于安(安逸)乐: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愤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安之若素: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安(安心)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

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安步当车: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

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之课内重点实词分类梳理及训练

2020年语文中考文言文复习之课内重点实词分类梳理及训练

课内重点实词分类梳理及训练(一)通假字第一组1.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5.但手熟尔(《卖油翁》)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6.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8.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9.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0.往之女家,必敬必戒(《富贵不能淫》)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3.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组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6.军士吏被甲(《周亚夫军细柳》)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7.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8.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诎右臂支船(《核舟记》)1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0.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1.北冥有鱼(《北冥有鱼》)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2.《兑命》曰“学学半”(《虽有嘉肴》)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3.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7.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2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29.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0.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3.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4.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5.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6.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7.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___ 同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38.与之论辨(《送东阳马生序》)同,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9.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今异义词(一)《咏雪》(1个)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今义:子女,男女(二)《穿井得一人》(1个)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古义:,今义:指本国的人(三)《桃花源记》(5个)1.芳草蚪美,落英缤纷古义: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 ,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古义:,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古义: ,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 ,今义: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四)《礼记》二则(5个)1.故日: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2.不独子其子.古义:,今义:儿子3.男有分,女有归.古义:,今义:返回“归还“由“属于“4.货恶其弃于地也古义: ,今义:指货物或商品5.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义:,今义:指偷东西的人(五)《曹刿论战》(2个)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 ,今义:为了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2.忠之属也。

教材重要实词梳理练习(带答案适合上课用)

教材重要实词梳理练习(带答案适合上课用)
教材重要实词梳理练习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追究,查办 ) 译文:他以苏州人民发动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请示,追究这 件事,杀了五个人。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 国也。(《六国论》)(结交,亲附) 译文: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 呢?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 3、孔子曰:“吾与点也”。(《论语· 四子侍坐》)(赞 同,称许) 译文:孔子说:“我赞同曾晳的观点”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招致) 译文: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 才招致祸患。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 (介绍,引见) 译文:公子引侯生坐在上座,向侯生周遍地介绍客人。
41、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危害,祸害) 译文:这是天下的大祸害啊。 42、臣侍汤药,未尝废离。(《陈情表》)(中药汤剂) 译文:我侍奉汤药,不曾简断和离开过。 4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 列传》)(热水,开水) 译文: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行应当处死,我请求接受汤镬 之刑。 4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 之。”(《魏公子列传》)(拜访、探望) 译文:侯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肉铺里,希 望委屈你的车马,去访问他。 45、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五蠹》)(称赞)【蒙正 败,士以此多公 称赞】 译文: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不值得称赞。
51、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使楚》)(犯……罪) 译文:回答说:“是个齐国人”。大王说“犯了什么罪行”。回 答说:犯了偷盗的罪行。 5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魏公子列 传》)(问候,慰问) 译文:我本是街市中一个拿刀的屠夫,而公子多次亲自慰问我 53、蒯kuǎi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 (攻占,巡行) 译文:蒯聩玄孙司马卬(áng ),曾为武安君部将并带兵攻占朝歌。 5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高祖本纪》)(示众)【斩以 徇师 徇:示众 】 译文: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杨熊)斩首示众 5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路→从小路) 译文:因此派人拿着和氏璧归国,从小路到了赵国。

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精校WORD版)

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精校WORD版)

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精校WORD版)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学生版120个文言实词练习书颜老师常见文言实词的常见义项归纳练习1、爱i(爱不释手、爱莫能助、爱屋及乌)(1)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孟子·梁惠王上》(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杜牧《阿房宫赋》(3)吴广素爱人。

——《史记·陈涉世家》(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汉·贾谊《过秦论》。

义项归纳:2、安n(安步当车、安民告示、安身立命、安土重迁、安之若素)(1)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学而》(3)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4)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5)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义项归纳:3.被bi(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战国策·燕策》(2)凝霜被野草。

——三国魏·阮籍《咏怀》(3)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4)将军身被p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义项归结:4、倍bi(1)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传》(2)无倍畔之心。

——《汉书·贾谊传》(3)焉用亡邻以倍郑——《烛之武退秦师》(4)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汉·贾谊《过秦论》义项归纳:5、本bn(本固枝荣、本来面目、本末倒置、本性难移)(1)伐木不自其本,必复生。

——《国语·晋语》(2)自言本是京城女。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3)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4)抑本其成败之迹。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5)是时绛侯为太尉,本兵柄。

《汉书》义项归纳:6、鄙b(1)蜀之鄙有二僧。

——清·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考语文复习--部编版教材重点实词检测(200个)

高考语文复习--部编版教材重点实词检测(200个)

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重点实词检测(200个)(记忆版)(多少)(《短歌行》)1.人生几何..2.势拔.(超出)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3.因为(于是写)长句(《琵琶行并序》)..(突然冲出)刀枪鸣(《琵琶行并序》)4.铁骑突出..5.暮去朝来颜色(容貌)故(《琵琶行并序》)..(检验,省察)乎己(《荀子·劝学》)6.日参省..7.而绝.(横渡)江河(《荀子·劝学》)8.善假.(利用)于物(《荀子·劝学》)(广泛学习)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9.君子博学..(爪子和牙齿)之利(《荀子·劝学》)10.蚓无爪牙..11.无.(无论)长无少(《师说》)12.六艺经传皆通.(全面)习之(《师说》)(求学的人)必有师(《师说》)13.古之学者..14.今之众人(一般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15.小学(小的方面学习)而大遗(《师说》)..16.举酒属.(劝请)客(《赤壁赋》)17.横槊赋.(吟)诗(《赤壁赋》)18.而卒.(终究)莫消长也(《赤壁赋》)(白茫茫的水汽)横江(《赤壁赋》)19.白露..(所思慕的人)兮天一方(《赤壁赋》)20.望美人..21.自京师乘.(冒)风雪(《登泰山记》)22.苍山负.(背)雪(《登泰山记》)(平的和方形的),少圜(《登泰山记》)23.多平方..24.因.(接续)之以饥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5.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6.吾与.(赞成)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7.百姓皆以王为爱.(吝惜,舍不得)也(《齐桓晋文之事》)28.则牛羊何择.(区别)焉(《齐桓晋文之事》)29.刑.(同“型”,做榜样)于寡妻(《齐桓晋文之事》)30.罔.(同“网”,张网捕捉,比喻陷害)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31.凶.(收成不好)年不免于死亡(《齐桓晋文之事》)32.奚暇治.(讲求)礼义哉(《齐桓晋文之事》)33.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儿女)(《齐桓晋文之事》)..(中原地区)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34.莅中国..35.批.(击)大郤,导.(引刀进入)大窾(《庖丁解牛》)36.族.(众)庖月更刀(《庖丁解牛》)(虽然这样),每至于族(《庖丁解牛》)37.虽然..38.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烛之武退秦师》)39.何厌.(满足)之有(《烛之武退秦师》)40.阙.(侵损、削减)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41.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烛之武退秦师》)42.以乱易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烛之武退秦师》) 43.行李(外交使者)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 4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45.距.(同“拒”,据守)关,毋内.(同“纳”,接纳)诸侯(《鸿门宴》) 46.故.(特意)遣将守关者(《鸿门宴》)47.大礼不辞小让.(责备)(《鸿门宴》)48.沛公不胜.(承受)杯杓(《鸿门宴》)49.沛公则置.(放弃,丢下)车骑(《鸿门宴》)(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鸿门宴》)50.约为婚姻..5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意外的变故)也(《鸿门宴》)..52.功施.(延续)到今(《谏逐客书》)53.是以太山不让.(辞让,拒绝)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同“释”,舍弃)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贵族的门客、策士)以业.(使成就霸业)诸侯(《谏逐客书》)54.却宾客..55.此所谓“藉.(同“借”)寇兵而赍.(送给、付与)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56.假此科敛(摊派、征收)丁口(《促织》)..57.无毫发爽.(差错)(《促织》)58.虽连城拱璧不啻.(比)也(《促织》)59.径造.(到)庐访成(《促织》)60.细疏.(陈述)其能(《促织》)61.又嘱学使俾.(使)入邑庠(《促织》)62.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之重(《谏太宗十思疏》)63.承天景.(大)命(《谏太宗十思疏》)64.则纵情以傲物.(人)(《谏太宗十思疏》)65.虽董.(督察)之以严刑(《谏太宗十思疏》)6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慎)终(《谏太宗十思疏》)67.简.(选拔)能而任之(《谏太宗十思疏》)(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答司马谏议书》) 68.辟.(批驳)邪说,难.(排斥)壬人..69.胥.(相互)怨者民也(《答司马谏议书》)70.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答司马谏议书》)71.骊山北构.(建)而西折,直走.(通达)咸阳(《阿房宫赋》)72.日益骄.(骄横)固.(顽固)(《阿房宫赋》)73.而气候(天气)不齐(《阿房宫赋》)..(金玉珍宝等物)(《阿房宫赋》)74.齐楚之精英..(可惜)焦土(《阿房宫赋》)75. 可怜..76.思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祖父(祖辈父辈)(《六国论》)..77.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决定,确定)矣(《六国论》)78.与.(亲附、亲近)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智谋和力量)孤危(《六国论》)79.可谓智力..(它的实际数量)百倍(《六国论》)80. 其实..81.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六国论》)..82.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匡正)焉(《〈论语〉十二章》) 83.文.(华美、文采)胜质.(质朴、朴实)则史.(虚饰,浮夸)(《〈论语〉十二章》) 84.天下归.(称赞,称许)仁焉(《〈论语〉十二章》)85.请事.(实践,从事)斯语矣(《〈论语〉十二章》)86.可以怨.(讽刺时政)(《〈论语〉十二章》)87.大学之道,在明.(彰明)明.(美好的)德(《大学之道》)88.先齐.(使……整齐有序)其家(《大学之道》)89.致.(获得)知在格.(推究)物(《大学之道》)90.非所以要.(求取)誉于乡党朋友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91.自贼.(伤害)者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92.足以保.(安定)四海(《人皆有不忍人之心》)93.企.(踮起脚后跟)者不立(《〈老子〉四章》)94.自伐.(夸耀)者无功(《〈老子〉四章》)95.故有道者不处.(为,做)(《〈老子〉四章》)96.复.(弥补、补救)众人之所过(《〈老子〉四章》)97.宋人有善为不龟.(同“皲”,皮肤冻裂)手之药者(《五石之瓠》)98.何不虑.(用绳结缀)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五石之瓠》)99.焉.(于是)能治之(《兼爱》)100.譬之如医之攻.(治疗)人之疾者然(《兼爱》)101.当.(同“尝”,尝试)察乱何自起(《兼爱》)102.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屈原列传》)103.故劳苦倦极.(疲困)(《屈原列传》)104.谗人间.(离间)之(《屈原列传》)105.不获.(辱、被辱)世之滋.(黑)垢(《屈原列传》) 106.推.(推赞、推许)此志也(《屈原列传》)107.厚币.(礼物)委.(呈献)质.(同“贽”,见面礼)事楚(《屈原列传》) 10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连续)(《屈原列传》)109.卒使上官大夫短.(诋毁)屈原于顷襄王(《屈原列传》)110.顷襄王怒而迁.(放逐)之(《屈原列传》)(委婉得体)辞令(《屈原列传》) 111.然皆祖.(效法,继承)屈原之从容..112.单于愈益.(更加)欲降之(《苏武传》)113.私候.(拜访)胜曰(《苏武传》)(财物)与常(《苏武传》)114.以货物..115.此必及.(牵连)我(《苏武传》)116.宜皆降.(使……投降)之(《苏武传》)117.舆.(用车载送)归营(《苏武传》)118.会论.(判罪)虞常(《苏武传》)119.君因.(通过)我降(《苏武传》)120.掘野鼠去.(同“弆”,收藏)草实而食之(《苏武传》)121.子卿壹.(一定)听陵言(《苏武传》)122.自分.(料想,断定)已死久矣(《苏武传》)123.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苏武传》)..(栽培,提拔)(《苏武传》)124.皆为陛下所成就..125.兄弟亲近(亲近之臣)(《苏武传》)..126.汉天子我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行也(《苏武传》)..127.武等实在(确实存在)(《苏武传》)..128.以致.(招致,招引)天下之士(《过秦论》)129.秦人开关延.(迎击)敌(《过秦论》)130.追亡逐北.(败逃的军队)(《过秦论》)131.奋六世之余烈.(功业)(《过秦论》)132.隳.(毁坏)名城(《过秦论》)133.非抗.(匹敌,相当)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爱护别人)(《过秦论》)134.宽厚而爱人..(平常的人)(《过秦论》)135.才能不及中人..136.原.(推其根本)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五代史伶官传序》) 137.抑.(或者,还是)本.(考察,推究)其成败之迹(《五代史伶官传序》) 138.其意气(气势)之盛(《五代史伶官传序》)..(在前面奔跑)(《五代史伶官传序》) 139.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40.匪我愆.(拖延)期(《诗经·氓》)141.将.(愿,请)子无怒(《诗经·氓》)142.乘.(登上)彼垝垣(《诗经·氓》)143.以我贿.(财物。

重点文言实词归纳训练(一) (1)

重点文言实词归纳训练(一) (1)

重点文言实词归纳训练(一)一、考点例释《考试说明》明确提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是“常见文言实词”,这是考查范围,二是“在文中的含义”,这是所给条件,即我们常说的“语境”。

综合这两点,既是考查考生掌握文言实词知识的情况,又是考查考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说看懂一篇具体的文言文的能力。

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一般的,不是偏难险怪的;这些文言实词中的重要词语列在新教材的附录上,可以查看。

另外,也可翻查给中学生用的文言实词解释的工具书。

“在文中的含义”,要求通过一定的文言实词的积累,学会在语境中“望文生义”。

复习文言实词不要去背字典和词典的实词义项,而是通过一定文言实词的学习,培养具体辨析的能力。

有必要掌握基本概念,通过重温教材和个例,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基本含义。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见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见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考查的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命题预测比较而言,文言实词的考查是稳定的。

题型稳定——多用单项选择;考点稳定——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

复习时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应根据“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说明,结合上下文来判断词义。

但稳中有变,上海卷近几年在考查实词的含义时都是采用了主观题型,或许这种变化反映出命题的趋势。

三、文言实词词义巧推断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

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

基本方法1、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1)径造庐访成。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实词40练

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实词40练

[课本回扣](1)名词,情致 (2)动词,到达 (3)动词,招致,招来(4)动词,得到 (5)动 词,表达,表述 (6)副词,极,尽 (7)动词,招请,招集 [高考链接](1)一起(2)退休或辞职回家(3送给(4)使……到来
(1)副词,终究,究竟 (2)副词,终于 (3)动词,终,善终 (4)副词,终于 (5)名词, 士卒 (6)动词,死亡 (7)名词,士卒 (8)动词,死 (9)副词,突然,仓猝 (10)动 词,尽,终
(1)动词,生病 (2)动词,生病 (3)名词,疾病 (4)动词,生病 (5)形容词,困苦不堪 (6)名词,毛病,缺点 (7)动词,担忧,忧虑 (8)动词,成为病态 (9)动词,患病 (10)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成为病态
(1)害病 (2)批评 (3)祸害 (4)意动用法,“以…… 为病”
(1)动词,遇到 (2)动词,接触 (3)动词,接触 (4)动词,对待,招待 (5)名词,待遇,礼遇 (6)动词,会见 (1)得志 (2)对待,招待 (3)对待 (4)对待
(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 (2)动词,隶属 (3)动词,属于 (4)动词,撰写 (5)动词,通“嘱”,嘱托 (6)名词,等辈、类 (7)名词,等辈 (8)动词,连,跟着
(1)撰写 (2)交付 (3)交付 (4)撰写 (5)撰写 (6)托付 (7)连接 (8)撰写 (9)托付 (10)交付 (11)委托
[课本回扣](1)动词,承当,胜任 (2)动词,经得起,忍受 (3)动词,能够 (4)动词,经得 起,忍受 (5)动词,能够,可以 [高考链接](1)胜任(2)忍受(3)能够(4)忍受(5)承当,胜任
(1)副词,将要 (2)动词,行走 (3)动词,前往 (4)动词,实行,执行 (5)动词,运行 (6)名词,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7)名词,行列,队伍 (8)名词,行为 (9)名词,辈分 (10)动词,遵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重要实词梳理练习一、解释下面句中的重点词并翻译句子。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六国论》)3、孔子曰:“吾与点也”。

(《论语·四子侍坐》)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于宾客。

(《魏公子列传》)6、自夏之徒不能赞一词。

(《孔子世家》)【(11全国)乃留愈幕府赞军事赞:】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公子曰。

(《魏公子列传》)8、以是知公子恨之复反也。

(《魏公子列传》)9、平伐其功(《屈原列传》)10、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项羽本纪》)11、人穷则反本。

(《屈原列传》)12、厚币委质事楚。

(《屈原列传》)13、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刺客列传》)14、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

(《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15、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伶官传序》)16、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没有依靠)17、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项羽本纪》)【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购:】18、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 (《项羽本纪》)19、此所谓“资怨而助祸”矣。

(《刺客列传》)20、原始察终,见盛观衰。

(《太史公自序》)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刺客列传》)22、孔子贫且贱。

(《孔子世家》)【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2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2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进学解》)【率倜傥非常之人率:】25、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留侯论》)26、简能而任之。

(《谏太宗十思疏》)27、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后施用。

(《陈书?姚察列传》)2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陈情表》)29、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疏》)30、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廉颇蔺相如列传》)31、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高祖本纪》)32、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指南录后序》)33、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勣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屈原列传》)】【亦不能夺之矣夺:。

】34、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虻》)35、若夫乘天地之正。

(《逍遥游》)36、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劝学》)37、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

(《报任安书》)38、其不获实行也如故。

(《黄花岗烈士事略序》)【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39、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离骚》)40、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秦晋殽之战》)41、是天下之大贼也。

(《论积贮疏》)42、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陈情表》)43、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44、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魏公子列传》)45、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

(《五蠹》)【蒙正败,士以此多公】46、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列传》)47、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成语“严惩不贷”“责无旁贷”的“贷”分别是:】【贷于人无得】48、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4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50、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

(《柳子厚墓志铭》)51、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使楚》)5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魏公子列传》)53、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

(《太史公自序》)54、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高祖本纪》)【斩以徇师徇:】5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56、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57、侯生乃屏人间语。

(《魏公子列传》)58、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进之布指算,不爽爽:】【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59、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60、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61、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刺客列传》62、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

(《聊斋志异·促织》)63、“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

”《史记·李斯列传》64、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高祖本纪》))【及觉,痛咎谢】6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二、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虽然在以往的高考中出现不是很多,但经常出现在文言文阅读中,属次重点词,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

1、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孔雀东南飞》)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5、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始得西山宴游记》)6、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本纪》)7、田光曰:“敬诺。

”即起,趋出。

(《刺客列传》)【道济趋下阶趋:】8、思厥先祖父。

(《六国论》)9、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

(《谏太宗十四疏》)10、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李将军列传》)11、质明,避哨竹林中。

(《指南录后序》)1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常以木枕布衾质钱】13、陶靖节躬丁晋乱。

(《奇零草序》)【丁忧:遭逢(父母之丧)居丧。

以太夫人忧去官:服丧,居丧。

】14、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15、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廉颇蔺相如列传》)16、漕从山东西,岁百余万石,更砥柱之限。

(《河渠书》)【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更:】17、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逍遥游》)18、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1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岳阳楼记》)【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齐人有一妻一妾者》)】2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1、孔子自周反于鲁,弟稍益进焉。

(《孔子世家》)22、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2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吏明知狱有枉】24、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讽齐王纳谏》)25、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项羽本纪》)26、东道少回远。

(《李将军列传》)27、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太史公自序》)【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28、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孔雀东南飞》)29、邓愈镇江西,数延见30、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介子推不言禄》)成都一诊文言文《魏矼传》挖空练习要求:请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划线句子。

魏矼,唐丞相知古后也。

绍兴元年,会.()星变,矼力言大臣黜陟..()不公,所以致异。

上识其忠,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

内侍李廙饮韩世忠家,刃.()伤弓匠,事下廷尉。

矼言:“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建炎诏令内侍不得交通..()主兵官及预.()朝政,违者处以军法,乞申.()严其禁。

"于是虞杖脊配琼州。

刘豫挟金人入寇,宰相赵鼎决亲征之议,矼请扈从,因命督江上诸军。

时刘光世、韩世忠、张俊三大将权均势敌,又怀私隙,莫肯协心。

矼首至光世军中,谕.()之曰:“贼众我寡,合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

”光世许之,遂劝其贻.()书二帅,示以无他,二帅复书交欢,光世以书闻,由此众战屡捷,军声大振。

上至平江,魏良臣、王绘使金回,约再遣使,且有恐迫语。

矼请罢“讲和”二字,饬厉..()诸将,力图攻取。

会金屡败遁.()去,使亦不遣。

八年,金使入境,命矼充馆伴使,矼言:“顷.()任御史,尝论和议之非,今难以专论。

”秦桧召矼至都堂,问其所以..()不主和之意,矼具陈..()敌情难保,桧谕之曰:“公以智料敌,桧以诚待敌。

”矼曰:“相公固以诚待敌,第.()恐敌人不以诚待相公耳。

”桧不能屈,乃改命吴表臣。

诏金使入境,欲屈己就和,令侍从、台谏条奏来上。

矼言:“贼豫为金人所立,为之北面..(),陛下承祖宗基业,天命所归,何藉于金国乎?陛下既欲为亲少.()屈,更愿审.()思天下治乱之机.(),酌.()之群情,择其经久可行者行之。

搢绅..()与万民一体,大将与三军一体,今陛下询于搢绅,民情大可见矣。

欲望速召大将,详加访问,以塞.()他日意外之忧。

大将以为不可,则其气益坚,何忧此敌。

’’未几...()。

免丧,除.()集英殿修撰、..(),丁父忧知宣州,不就。

改提举太平兴国宫,自是奉祠,凡.()四任。

丁内艰...()以卒。

(《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五·魏矼传》,有删节)1.内侍出入宫禁,而狠戾发于杯酒,乃至如此,岂得不过为之虑?2.3.贼众我寡,合力犹惧不支,况军自为心,将何以战?为诸公计,当思为国雪耻,释去私隙,不独有利于国,亦将有利其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