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标准海塘除险加固方案研究

合集下载

钱塘江临江古海塘维修养护技术探讨

钱塘江临江古海塘维修养护技术探讨

钱塘江临江古海塘维修养护技术探讨发布时间:2021-08-12T16:45:16.59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4月10期作者:郑黎光[导读] 钱塘江潮涌是世界闻名的壮丽景观,钱塘江海塘更是有“海上长郑黎光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摘要:钱塘江潮涌是世界闻名的壮丽景观,钱塘江海塘更是有“海上长城”的美誉,而钱塘江临江古海塘作为抵御强潮的第一防线,由于长期受洪潮冲击、砌体材料老化,部分结构破坏严重,有部分古海塘塘段有所损坏,无法继续承担抗御洪潮重任而退居二线,现存一线的有40余公里临江古海塘。

为保留历史遗迹以及保证现有抗洪塘段御洪能力,本文将就海塘日常维护方面提出一点意见和建议,供从事相关管理和研究人员参考。

关键词:钱塘江、临江古海塘、维修养护从唐宋至清末,钱塘江河口两岸近千万亩肥沃的平原,一直是国家聚收财赋的重地。

钱塘江海塘安全对于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来受到各代朝政的高度重视,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其进行整修、加固,并不断总结、改进海塘修筑技术,形成了规模宏伟、布置周详、构筑精巧、工程艰巨的钱塘江古海塘,为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筑塘技术从最初的土塘、柴塘到石塘都是历代筑塘人员提炼总结的产物,由于当时技术理论和原材料匮乏等因素影响,导致海塘屡建屡毁。

直至明代黄光升提出“五纵五横鱼鳞式”石塘技术筑成鱼鳞式,标志着钱塘江古海塘筑塘的成功。

随着运行年代的久远,特别是近代人类活动的频繁,江道水文、地形条件的变化,现临江古海塘局部出现了塘身沉降、外倾、塘石断裂、塘内土体流失,条石脱落等安全性问题。

伴随海塘工程的技术发展历程,河口两岸人民创造了丰富的遗产,积累了丰厚的文化积淀,其自身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也需要提炼、传承和发展。

因此,基于历史价值与防洪御潮价值考虑,应对古海塘进行维修养护,从而保证一线海塘的基本功能。

一、钱塘江临江古海塘日常检查检查古海塘各结构安全与否是对海塘进行维修养护的基础,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古海塘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与此同时对检查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掌握古海塘运行动态以及故障发生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古海塘进行安全鉴定并制定维修养护计划。

钱塘江标准海塘除险加固方案研究

钱塘江标准海塘除险加固方案研究

钱塘江标准海塘除险加固方案研究【摘要】钱塘江是举世闻名的强潮河口,涌潮最大高度可达3m左右,流速一般为6~8m/s,实测最大涌潮压力为70KPa,最大流速12m/s,基动力条件强劲,为保护沿线两岸标准海塘不受涌潮侵害,本文提出丁坝加固方法对海塘基础进行除险加固,避免海塘因基础受潮水冲刷掏空而破坏,形成了经济、有效的防护方案。

【关键词】海塘;除险加固;研究1 概述1.1 工程概况钱塘江尖山围区西顺堤是海宁市尖山围区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海宁、嘉兴、桐乡、余杭等地区防洪潮的重要屏障,该段堤防与相邻尖山围垦一起组成海宁市防御洪潮侵袭的封闭线,共同抵御台风暴潮,保护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位于尖山围区西北侧,北起小尖山南至西顺堤排涝闸,长3.27km,1999年建成,设计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围涂工程等级为III等,堤顶高程8.80m,挡浪墙顶高程为9.60m,堤顶路面宽度7.0m,石渣路面结构,迎水面为二级斜坡式砼护面,堤脚为砼大方脚,外有抛石潜坝护堤。

2011年6月实施了西顺堤防洪保堤工程,对西顺堤促淤坝补抛块石3.5万m3,使其断面达到顶宽5.5米,顶高程6.7米。

1.2 流域概况项目所在河流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在杭州湾湾口断面(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至宁波镇海)注入东海。

干流全长668km,流域面积5.56万km2。

工程河段位于尖山河湾北侧,河段水位除受潮汐影响外,还受风暴潮、洪水和江道变化等因素影响,最高水位一般发生在台风暴潮期的高潮位。

最低水位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受江道条件,特别是河床高程变化的影响。

每当大洪水作用后,江道刷深,低水位下降;反之,当枯水年份时,河床淤高,低水位抬高。

本工程河段不同重现期的高、低水位见下表。

工程地貌单元属钱塘江冲海积平原,其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上部主要为钱塘江新近冲淤相,中部为全新世海相沉积,下部为晚更新世海陆相沉积及中更新世陆相沉积。

本区地震具有震级小、强度弱、频度低、震源浅等特点,属地震相对稳定区,其区域稳定性质较好,地震基本烈度6度。

浙江地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分析

浙江地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分析

浙江地区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分析发布时间:2021-08-06T11:36:17.220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4月10期作者:李亚[导读] 积极响应水库除险加固的总体方针,保障地区水利安全。

李亚(海宁市水利勘测设计所有限责任公司,浙江海宁 314400)摘要:项目对浙江地区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做了简要分析,找出了水库除险加固的疑难点,对水库除险加固过程中产生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积极响应水库除险加固的总体方针,保障地区水利安全。

关键词:水库除险加固、渗流稳定计算、水文分析、调洪演算。

1前言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境内水网密布,重峦叠嶂,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说法,独特的地理特征使得浙江的水库建设显得非常有必要。

在20世纪50至60年代,为解决浙江地区防洪、排涝、引水、灌溉、发电等一系列的问题,兴起了水库建设的高潮,在当时由于工程条件的限制,这些水库大坝大多为均质土坝,形式以重力坝居多,施工以人力为主,由于水库先期建设处于探索阶段,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设计,以人力为主的作业方式导致工程质量不一,加上水库工作时间较长,一些水库已经超过当时的设计工作年限,成为病害水库。

因此水库除险加固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本文以浙江省金华市某小(Ⅰ)型水库的除险加固设计为案例,针对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进行全面分析。

2工程概况该水库位于金华市金东区境内,水库上游集雨面积1.0km2,引水面积16km2。

建筑物主要由引水渠道、主坝、副坝、坝内涵管、溢洪道等组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水库。

水库于2006年完成一次除险加固工作,原除险加固按50年一遇设计,2000年一遇校核。

水库正常库容为184.7万m3,正常水位69.70m;总库容为218.5万m3,相应水位为70.55m;属小(1)型水库。

水库保护6个行政村8000余人口,保护耕地7000亩,水库惠及13700亩灌溉区。

该水库的主要建筑物包括:主坝、1#、2#、3#副坝、溢洪道、坝内涵管等。

深入推进钱塘江古海塘保护利用

深入推进钱塘江古海塘保护利用

EXPLORATION探索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许多埋于地下的海塘遗址被陆续挖掘出来,并得到有效保护,但局部未探明段仍存在受损风险。

大部分海塘遗址因江道变迁和治江围垦等原因,已不再发挥防洪御潮功能,只有南岸的西江塘还在延续一线防洪功能,目前可直接展示的古海塘段仅占总长度的15.38%。

面对不容乐观的遗址现存情况,杭州需要深入推进钱塘江古海塘保护利用。

杭州古海塘保护利用的难点和问题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十分重视古海塘保护。

2017年,南北岸古海塘均列入浙江省文保单位,同年杭州市“拥江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做好明清古海塘等历史遗存修缮与保护,更好延续历史文脉;2019年,杭州市园文局完成古海塘保护利用规划编制;2020年,杭州海塘遗址博物馆开馆,有力地推动了古海塘科普宣传工作。

杭州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强调,有序推进钱塘江古海塘等保护和申遗工作。

但相比西湖、运河、良渚等遗产,杭州对古海塘文化价值认识程度还不够,加上线性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古海塘保护利用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两难”“两不够”。

发掘难。

与同为线性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相比,一方面,钱塘江古海塘具有时间空间跨度大、遗产构成复杂等特征,由于六成以上埋于地下不可见,考古发掘与探测工作难度大。

另一方面,鉴于古海塘线性遗产的多点分布特点,其所蕴含的自然科学、工程科技和历史文化等内涵提炼挖掘较为艰难。

保护难。

除了西江塘4.5公里,其余海塘均已“退居二线”,不再发挥防洪功能。

当城市建设项目推进中遇到海塘遗址时,势必存在遗址保护与项目建设之间的矛盾,损毁现象时有发生,如北干段和九堡段分别有500米、200米已被损毁。

系统性不够。

保护机制上,目前古海塘保护主要由属地负责,市级层面尚未形成统筹,而各地的保护意识和保护力度不均衡,总体呈现“局部有保护、整体无保护”现象。

整体规划上,《杭州钱塘江海塘保护与利用规划》已完成编制,但尚未落地。

保障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上,浙江省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用于一线海塘的管理维护,但杭州市没有用于常态化保护和研究的专项资金。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方案(四)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方案(四)

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方案产业结构改革是指通过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在水利工程领域,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产业结构改革措施。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改革的角度,详细介绍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方案。

一、实施背景病险水库、水闸是指由于长期使用、自然灾害或设计缺陷等原因,存在安全隐患或功能不完善的水库、水闸。

这些病险水库、水闸的存在不仅对周边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也限制了水利工程的发展。

因此,进行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工作原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对水库、水闸的结构进行检测和评估,确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和修复。

具体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检测和评估:对病险水库、水闸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包括结构强度、渗漏情况、设备运行状况等方面的评估,确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2. 技术措施:根据病险水库、水闸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和修复,包括加固结构、修复设备、改善排水等方面的措施。

3. 施工管理:对病险水库、水闸的加固和修复工程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计划步骤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实施计划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前期准备:确定项目的实施范围和目标,编制详细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方案,制定施工计划和管理措施。

2. 检测和评估:对病险水库、水闸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定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制定加固和修复方案。

3. 技术措施:根据病险水库、水闸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加固和修复,包括加固结构、修复设备、改善排水等方面的措施。

4. 施工管理:对病险水库、水闸的加固和修复工程进行严格的施工管理,包括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百年前修建钱塘江海塘方法揭秘

百年前修建钱塘江海塘方法揭秘

百年前修建钱塘江海塘方法揭秘浙大历史系副主任徐立望说,李辅燿不仅在晚清长期担任浙江地方官员并主持钱塘江海塘工程修建,更于1908年出任新组建的浙江海塘工程总局局长——这一机构是现在钱塘江管理局的前身,因此李辅燿也被视为钱塘江管理局的第一任局长。

本次影印出版的《李辅燿日记》共计10册,包括了62本李辅燿日记,生动反映了从1875年到1916年间,晚清和民国的政治环境、官员生活和社会风貌,尤其与浙江息息相关,是研究近代中国和浙江的珍贵史料。

明清以来,因为钱塘江海塘的稳固与否关系到江南富庶地区的安危,整修海塘一直是重要的全国性工程。

专家介绍,李辅燿1877年应浙江奏请、受朝廷委派,赴浙主持钱塘江海塘工程。

他迎难而上,亲力亲为,以专业精神和高度责任感整治海塘。

李辅燿吸取前人经验,采用先进技术,在石块上钻孔并灌入铁水,使石塘更加严密结实。

经过4年多的努力,“将通塘新旧石工联络一气”,被时人称为“圣朝第一大工程”。

工程结束后,李辅燿用图解的方式编撰了《石塘图说》一书,对工程的全过程绘图解说,对清末钱塘江海塘工程做了全面总结。

1896年和1908年,李辅燿又两度接手钱塘江海塘整治工作。

李辅燿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他参与整修海塘的经历。

徐立望说,在一本日记中夹附了汇总的工程款收支账单,款数极为详细。

日记中还抄录了他给朝廷御史写的长信,揭露了因为历年维护经费的递减,导致海塘呈现年久失修,不时有溃堤的险象发生,而民众对于负责工程的官员已极度失望,由此李辅燿提出“官督绅办”的治理思路。

历史学家正在进一步发掘整理这一史料蕴藏的丰富信息。

李辅燿工诗、书、画、印,与浙江文化人士交往深厚,是西泠印社的早期赞助社员。

影印本《李辅燿日记》同时具备了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套日记被李家后人珍藏,除散佚一本外,其余均得以保全。

李辅燿的孙子、76岁的李崧峻今天代表李家后人正式将日记及其他一些来往信稿、杂记、书札、诗词手迹等文物无偿捐献给浙大。

苍南县东塘海城段标准塘加固设计方案研究

苍南县东塘海城段标准塘加固设计方案研究

苍南县东塘海城段标准塘加固设计方案研究
彭培相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科技》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苍南县东塘海城段是东塘海塘最薄弱的地段,面临东海,主风向73°,历次台风袭击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本交伽固Ⅲ级海塘50年一遇设计,需加高2.75-2.95m,由于塘身加高过大,以致地基承载力负基因。

采用在主塘前设置压载消斜坡台,其上设顶桩消浪,使波浪破碎防浪墙设置挑浪鹰咀,使越水体反挑入少,这些措施降低了塘顶高度,达到了安全,经济目的。

【总页数】1页(P5)
【作者】彭培相
【作者单位】苍南县水利水电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56.314
【相关文献】
1.山心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坝加固设计方案 [J], 刘彬彬
2.注浆加固在钱塘江西江塘段的应用 [J], 朱浩庆
3.南流江玉林城区防洪整治工程(塘岸河至马鞍山段)设计方案 [J], 肖璐;朱慧明;张春
4.段莘水库防渗加固设计方案比选研究 [J], 程淦泉
5.延长高速公路蒲烟段摇金沟隧道右幅旧有隧道加固维修利用设计方案浅析 [J], 韩家广;闫洪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钱塘江某段海塘堤脚防冲结构方案比选

论钱塘江某段海塘堤脚防冲结构方案比选

关键词:海塘;堤脚防冲;钱塘江涌潮
中图分类号院TV866
文献标志码院A
文章编号院2095-2945渊2021冤18-0096-03
Abstract: As a first-tier seawall, Qiantang River seawall, located in the estuary of strong tide, is a flood control barrier to protect Hangzhou and Xiao Shaoyu Plain. The safety of the dam-foot-scouring-preven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for the dam integrity. Once the dam foot is scoured, it is possible to lead to the slope in-stable. Taking the project of Qiantang River (North line of Xiaoshan area reclamation) seawall as an exemplar, this paper makes a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of several schemes for the design of dike foot scour structure, and selects the appropriate dike -foot -scouring structure scheme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急,破坏力很强,尤其是台风引起的增水和巨浪,易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塘江标准海塘除险加固方案研究
【摘要】钱塘江是举世闻名的强潮河口,涌潮最大高度可达3m左右,流速一般为6~8m/s,实测最大涌潮压力为70KPa,最大流速12m/s,基动力条件强劲,为保护沿线两岸标准海塘不受涌潮侵害,本文提出丁坝加固方法对海塘基础进行除险加固,避免海塘因基础受潮水冲刷掏空而破坏,形成了经济、有效的防护方案。

【关键词】海塘;除险加固;研究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钱塘江尖山围区西顺堤是海宁市尖山围区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海宁、嘉兴、桐乡、余杭等地区防洪潮的重要屏障,该段堤防与相邻尖山围垦一起组成海宁市防御洪潮侵袭的封闭线,共同抵御台风暴潮,保护区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工程位于尖山围区西北侧,北起小尖山南至西顺堤排涝闸,长3.27km,1999年建成,设计标准为五十年一遇,围涂工程等级为III等,堤顶高程8.80m,挡浪墙顶高程为9.60m,堤顶路面宽度7.0m,石渣路面结构,迎水面为二级斜坡式砼护面,堤脚为砼大方脚,外有抛石潜坝护堤。

2011年6月实施了西顺堤防洪保堤工程,对西顺堤促淤坝补抛块石3.5万m3,使其断面达到顶宽5.5米,顶高程6.7米。

1.2 流域概况
项目所在河流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在杭州湾湾口断面(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至宁波镇海)注入东海。

干流全长668km,流域面积5.56万km2。

工程河段位于尖山河湾北侧,河段水位除受潮汐影响外,还受风暴潮、洪水和江道变化等因素影响,最高水位一般发生在台风暴潮期的高潮位。

最低水位的变化比较复杂,主要受江道条件,特别是河床高程变化的影响。

每当大洪水作用后,江道刷深,低水位下降;反之,当枯水年份时,河床淤高,低水位抬高。

本工程河段不同重现期的高、低水位见下表。

工程地貌单元属钱塘江冲海积平原,其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上部主要为钱塘江新近冲淤相,中部为全新世海相沉积,下部为晚更新世海陆相沉积及中更新世陆相沉积。

本区地震具有震级小、强度弱、频度低、震源浅等特点,属地震相对稳定区,其区域稳定性质较好,地震基本烈度6度。

2 工程存在问题
由于工程河段处于河湾凹岸,江流汹涌,汛期洪水顶冲强劲,滩槽冲淤多变,堤脚附近滩地刷深较大,管护单位在2005年补抛块石平均每米122.5m3,但由于西南顺堤位于上游洪水顶冲地段,所以仍是防御上游洪水的薄弱地段,在加强日常巡查的前提下,于2009年5月对西顺堤促淤坝抛石4.6万m3进行加固,2011年6月实施了西顺堤防洪保堤工程,对西顺堤促淤坝补抛块石3.5万m3,使其断面达到顶宽5.5米,顶高程6.7米。

但从近几年水下地形测图分析可知,该河段北岸深槽一直是紧贴堤脚,冲刷最深点离堤脚最近的距离仅有60m,尤以2011年、2012年汛期滩地冲刷最为严重,据2012年7月该区域堤防巡视检查及水下地形监测检查结果资料,滩地冲刷最深点离岸260m,冲刷高程达到-6.0m,堤防前沿滩地冲刷现象较严重,部分堤段冲刷坑较深,危及堤防运行安全。

3 加固措施
针对目前海塘存在的问题,亟须对该段堤防进行有效除险加固工程,以阻止深槽北侵堤防塘脚,提高标准堤前滩地高程,保障堤防底脚防冲安全,提高堤防综合防洪潮能力,保护围区内防洪安全。

3.1 总体方案
丁坝是河道整治和航道整治中常见的建筑物,是一种间断性的有重点的护岸型式,具有调整水流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一些河堤除险加固时所采用,现钱塘江两岸有三百余座型式各异的丁坝,在堤防中发挥着工程作用,从已建的丁坝来看,两侧坝田的淤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对海塘稳定起控制作用,因此,本工程采用新建丁坝措施来除险加固,抬高围堤外侧滩涂高程。

工程选址在围区西北侧,工程范围北起小尖山南至西顺堤排涝闸,堤防轴线长3.20km,沿线共布置8座(1#~8#)丁坝,其中K0+000(1#丁坝),K2+800(8#丁坝)处坝长分别为150m、50m,其余坝长均为100m,丁坝间距400m。

3.2 具体措施
针对采用150m、100m、50m三种不等长度的丁坝加固,提出了具体坝体设计方案,具体分别如下:
长150m丁坝:丁坝顶高程2.0m,坝宽7.5m,坝头部分长30.80m,双排采用14mU型板桩密排布置,桩净间距0.05m,顶端为矩形布置,坝头共布置67根。

坝身长99.20m,宽7.5m,采用40×35cm双排板桩平行布置,桩长9.0m,排中心间距6.50m,坝身上游桩密排布置,净间距0.05m,下游桩净间距3.0m,共布置桩250根。

坝头和坝身板桩桩顶由帽梁连接,板桩顶部伸入帽梁30cm,帽梁高60cm。

丁坝内部先抛填块石混合料,再铺设装石钢筋笼,可以作为施工临时便道。

坝根处堆石整平,上铺筑钢筋砼护坦,厚40cm,平台顶与坝顶齐平,顶高程2.0m,外围防冲结构采用400×120×120cm小沉井布置,与坝身连接处采用40×35cm单板桩布置,桩长6.0m,排中心间距0.05m。

长100m丁坝:丁坝顶高程1.5m,坝宽7.5m,坝头部分长20.80m,双排采
用14mU型板桩密排布置,桩净间距0.05m,顶端为矩形布置,坝头共布置47根。

坝身长59.20m,宽7.5m,采用40×35cm双排板桩平行布置,桩长9.0m,排中心间距6.50m,坝身上游桩密排布置,净间距0.05m,下游桩净间距3.0m,共布置桩149根。

坝头和坝身板桩桩顶由帽梁连接,板桩顶部伸入帽梁30cm,帽梁高60cm。

丁坝内部处理方案同150米丁坝。

长50m丁坝:丁坝顶高程1.5m,坝宽7.5m,坝头部分长15.80m,双排采用14mU型板桩密排布置,桩净间距不小于0.05m,顶端为矩形布置,坝头共布置37根。

坝身长19.20m,宽5.0m,采用40×35cm双排板桩平行布置,桩长9.0m,排中心间距6.50m,坝身上游桩密排布置,净间距0.05m,下游桩净间距3.0m,共布置桩48根。

坝头和坝身板桩桩顶由帽梁连接,板桩顶部伸入帽梁30cm,帽梁高60cm。

丁坝内部处理方案同150米丁坝。

4 结语
本文以尖山西顺堤标准海塘为例,在分析钱塘江涌潮特性、泥沙冲淤积、以往经验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所处位置的实际情况,采用丁坝的除险加固方案,经济、有效地消除了工程目前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形成了安全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也可为其他海塘的除险加固方案及措施设计提供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