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

合集下载

micrornaprocessing 的过程及其发挥作用的原理;

micrornaprocessing 的过程及其发挥作用的原理;

micrornaprocessing 的过程及其发挥作用的原理;MicroRNA (miRNA) 是一类小而非编码的 RNA 分子,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的过程。

以下是 miRNA 的加工过程及其发挥作用的基本原理:MicroRNA 加工过程:转录: miRNA 的生成始于 DNA 转录。

miRNA 的前体(pri-miRNA)由RNA 聚合酶II转录,形成包含一段长的带有一房一园结构的 RNA。

剪切: pri-miRNA 被剪切成较短的结构(pre-miRNA)由一种叫做 Drosha 的核酸内切酶进行。

运输到细胞质: pre-miRNA 进入细胞质,并由 Ran-GTP 运输蛋白介导。

再次剪切: 在细胞质中,pre-miRNA 经过 Dicer 酶的再次剪切,形成约 22 核苷酸的双链小 RNA。

miRNA 复合物形成: 这个小 RNA 被合成为 RNA-蛋白质复合物,其中包含 Argonaute 蛋白。

miRNA 导引链选择: 在 miRNA 复合物中,双链小 RNA 中的一条链(导引链)被选择用于结合到 mRNA。

MicroRNA 作用原理:结合靶基因 mRNA: miRNA 复合物通过导引链与靶基因 mRNA 结合。

miRNA 与 mRNA 之间的配对是部分互补的,通常发生在 mRNA 的 3' 未翻译区域(3' UTR)。

抑制翻译: 一旦结合,miRNA 可以通过阻止 mRNA 的翻译来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这是通过抑制与核糖体的结合或通过促使 mRNA 降解实现的。

mRNA 降解: miRNA 的结合还可能导致靶基因 mRNA 的降解。

这是通过启动核酸内切酶复合物的活动来实现的。

基因表达调控: miRNA 通过这些机制调控基因表达,对细胞功能和发育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体来说,miRNA 通过抑制或降解与其互补的靶基因 mRNA,起到了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

这种调控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和发育至关重要。

microRNA引物设计原则

microRNA引物设计原则

microRNA引物设计原则引物设计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于微小RNA (microRNA)的研究更是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微小RNA引物设计的原则,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1.引物长度和GC含量:对于微小RNA的引物设计,一般需要选择长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序列。

长度过短可能导致引物的特异性不足,而长度过长则会降低引物的亲和力。

此外,引物中的GC含量应适中,通常在40-60%之间,以确保引物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2.引物的特异性:微小RNA的研究中,引物的特异性非常关键。

为了确保引物只能与目标微小RNA序列结合,并能排除与其他相关RNA的结合,可以利用一些在线工具或软件进行引物特异性分析。

例如,可以使用BLAST(基本局部序列比对工具)来检查引物与其他RNA序列的匹配程度,以确保引物的特异性。

3.引物的稳定性:引物的稳定性也是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稳定的引物能够在实验条件下保持其结构和亲和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相应的分析。

为了提高引物的稳定性,一般推荐使用纯化的合成DNA或RNA,而避免使用未纯化的引物。

4.引物的结构和碱基互补性:引物的结构和碱基互补性对于实验结果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引物设计中,应避免引物之间的内部、3'或5'端之间的碱基互补性,以免形成二聚体或其他非特异性结合。

此外,还要避免引物中的结构性或碱基偶极性,以免影响引物与目标微小RNA的结合。

5.引物的剪切和扩增效率:在引物设计中,需要考虑引物的剪切和扩增效率。

对于剪切效率,引物的末端序列应选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剪切效率,以确保能够准确地将目标微小RNA分离出来。

而对于扩增效率,引物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对于PCR反应的稳定性和扩增效率有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微小RNA引物设计需要考虑引物长度、GC含量、特异性、稳定性以及结构和碱基互补性等因素。

正确的引物设计能够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而促进微小RNA的研究和应用。

神师兄教你设计miRNA引物!

神师兄教你设计miRNA引物!

神师兄教你设计miRNA引物!近年来测序很火,很多实验室正在或已经完成了sRNA的测序工作,miRNA研究越来越火,然而,找公司设计引物合成引物真心贵(对于我们穷屌丝来说……)。

本人自己动手琢磨了会,哎哟喂~效果良好!好了不闲扯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miRNA引物设计(茎环法)原理:由于miRNA在20bp左右,没法根据其设计引物检测出来,于是,人们就先将其延长,也就是先加一个环状片段,这样就使得原来20bp左右的延伸为80bp左右了,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个80bp片段设计引物啦。

具体操作:需要三种引物:逆转录引物(RT-primer,用于延长miRNA的)、实时定量PCR上游引物、实时定量PCR通用下游引物。

1逆转录引物逆转录引物序列由5’端茎环结构引物和3’端miRNA特异性序列组成。

“特异的反向引物约42-44个核苷酸,其5’端的36个核苷酸序列是固定的,形成一个8核苷酸环和20核苷酸茎的结构,其3’端的6-8个核苷酸就与microRNA互补。

”5’端茎环结构通常固定,如5’-CTCAACTGGTGTCGTGGAGTCGGCAATTCAGTTGAG-3’ ;3’端特异性序列由与成熟的miRNA 3’端若干寡核苷酸反向互补配对所得。

即:逆转录引物为“5‘- CTCAACTGGTGTCGTGGAGTCGGCAATTCAGTTGAGNNNNNNNN-3’(N 为miRNA3’端反向互补的6-8个碱基)。

通俗地说就是,固定的颈环序列(网上很多或者用我这个也行)+miRNA末端6-8个反向互补碱基。

以mmu-[size=14.6666669845581px]miR-16-5p ([size=13.3333330154419px]UAGCAGCACGUAAAUAUUGGCG)颈环序列+末尾 8个碱基反向互补。

即为:CTCAACTGGTGTCGTGGAGTCGGCAATTCAGTTGAGcgccaata [size=13.3333330154419px]2实时定量PCR上游引物上游引物包括5’端通用序列和3‘端miRNA特异序列,5’端通用序列为:5’-GCCGAG-3’或5’-TCGGCAGG-3’,用于延伸实时定量PCR产物的长度;3’端为跟据成熟miRNA自身碱基组成及GC含量适当删减几个碱基所得的寡核苷酸或完整的成熟miRNA。

miRNA引物设计方法

miRNA引物设计方法

miRNA引物设计方法
一、简介
miRNA引物设计技术是一种用于识别miRNA的分子技术。

miRNA,即microRNA,是一种小RNA分子,可以在细胞表达中作为调控因子发挥作用,因此通过它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RNA的功能。

miRNA引物设计技术通过分
析和选择最优的miRNA结合位点来为miRNA定位开发引物,从而对miRNA
的转录进行检测和识别。

1、miRNA数据库
首先,需要建立miRNA数据库,它可以对miRNA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系
统分析,因此,需要使用一些关键字miRNA的信息,以便以后建立miRNA
的引物库。

同时,还可以了解每个miRNA的表达水平,以便确定miRNA引
物的结构和位点选择。

2、miRNA位点的分析
需要使用相应的软件,如In Silico PCR等,进行miRNA位点的分析,分析结果可以显示miRNA序列的结构特征,以及位点的位置,进而为后续
设计miRNA引物提供必要的信息。

3、miRNA引物的设计
在设计miRNA引物时,需要考虑miRNA引物的链长度、热稳定性和结
合特异性等因素,推荐使用miR primer 3等软件进行miRNA引物的设计,可以比较简便地设计miRNA的引物。

4、miRNA引物的验证
使用miRNA引物进行实验,需要确保其质量,验证的方法有基因芯片验证、PCR产物验证、荧光定量PCR验证等,以确保miRNA引物的准确性和特异性。

三、总结。

microRNA反转和定量引物设计

microRNA反转和定量引物设计

microRNA反转和定量引物设计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18-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它们能够通过与靶向mRNA配对而引起转录后基因沉默、翻译后调控等作用。

miRNA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对于肿瘤发生和发展、免疫应答、细胞分化等生物学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miRNA反转的原理。

miRNA反转是将miRNA通过逆转录酶酶(Reverse Transcriptase)转录成DNA的过程。

反转录过程中需要两个基本核酸片段:miRNA的反向亚基(RT primer)和反转录引物(RT primer)。

RT基质是由具有未匹配的末端,可以与miRNA互补配对的引物分子。

反转录过程通过与RT引物的匹配,引发RNA链延长的启动,使得miRNA转录成DNA。

这个反应需要RNA酶H(RNase H)的参与来降解RNA模板。

最终通过PCR扩增获得足够的DNA产物用于后续实验。

然后,我们来了解一下miRNA定量引物设计的步骤。

miRNA定量引物设计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

上游引物被设计成能够特异性结合到miRNA的3’端,而下游引物结合到miRNA的5’端。

这样,当PCR扩增时,上下游引物与miRNA的结合使得DNA在目标区域扩增。

设计定量引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引物的长度:通常上游引物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下游引物长度为18-22个核苷酸。

引物长度的选择应遵循引物结合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

2. 引物的Tm值:Tm值是引物与模板的熔解温度。

建议设计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Tm值在55-65℃之间,以提高引物与miRNA的结合特异性。

3. 引物的序列特异性:为了确保引物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于目标miRNA,应尽量避免引物与其他miRNA或基因组的序列匹配。

4. 引物的其他特性:引物的GC含量、自身二聚体形成和hairpin结构等也需要考虑。

在设计引物时,可以借助一些在线工具和软件,如Primer3、miRprimer和OligoAnalyzer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引物设计和评估引物的特性、特异性和二聚体形成等。

microRNA茎环法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

microRNA茎环法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

microRNA茎环法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微RNA (miRNA) 是一类短RNA分子,主要通过抑制靶基因的转录或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

茎环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设计合成miRNA分子的引物。

miRNA的茎环法引物设计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目标miRNA序列:首先,需要确定要合成的目标miRNA分子的序列。

这通常可以通过测定和分析细胞中的miRNA表达来获得。

2. 寻找互补序列:在茎环法中,引物包括一个5'端和一个3'端,两端分别与miRNA分子的5'端和3'端互补。

因此,需要在目标miRNA序列中找到一个互补的片段,作为引物的5'端。

3.添加限制性酶切位点:在引物的5'端添加一个限制性酶切位点,以便在后续的实验中方便检测和克隆。

4.茎环结构设计:在引物的3'端设计一个茎环结构。

这通常涉及到在互补序列的两端添加一些碱基,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茎环结构的设计旨在增加引物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5.引物合成与纯化:设计好的引物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合成。

在引物合成过程中,可以添加适当的保护基团,以避免引物和其他非目标序列的交叉反应。

合成后的引物通常需要经过纯化,以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试剂。

6. 引物验证:合成和纯化后的引物需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其与目标miRNA分子的特异性。

常见的验证方法包括原位杂交、荧光探针或靶基因表达的检测等。

茎环法引物设计的原理是基于miRNA与其靶基因的互补配对机制。

miRNA通过与靶基因的mRNA片段互补配对形成复合物,并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由于miRNA分子的长度相对较短,使用整个miRNA分子作为引物可能存在对非目标序列的互补配对,导致特异性降低。

因此,在引物设计中,通过选择与目标miRNA互补的片段,并添加茎环结构,可以提高引物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另外,茎环法引物设计还需要考虑引物的位置和长度。

microRNA茎环引物设计

microRNA茎环引物设计

microRNA茎环引物设计microRNA(miRNA)是一类由约22个核苷酸组成的小分子RNA,可以在细胞内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miRNA通过与靶基因mRNA的互补配对,抑制或降解其目标mRNA,从而调控基因表达。

miRNA的表达水平与许多生物学过程密切相关,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

因此,在研究miRNA功能和机制、以及在临床上对miRNA进行检测和干预时,对miRNA的茎环引物进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miRNA的设计要考虑到两个关键因素:miRNA的序列和其结构。

在miRNA的设计中,通常首先要确认目标miRNA的序列,并考虑到与所需过程相关的miRNA。

例如,如果研究中关注其中一种疾病的miRNA调控,那么需要选择与该疾病相关的miRNA作为研究对象。

选择目标miRNA之后,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预测和分析,找出与之互补的茎环引物序列。

miRNA的茎环引物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其能够特异性地与目标miRNA结合,形成稳定的RNA-RNA复合体。

这样可以确保引物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和抑制目标miRNA,并且能够抵抗给miRNA结构造成的严格限制。

同时,茎环引物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引物本身的稳定性和理化性质。

设计miRNA茎环引物的关键是使其与目标miRNA的互补序列能够形成稳定的双链结构。

互补序列的长度应该足够长,以确保引物能够牢固地结合在目标miRNA上,但同时不能太长,以免引物与其他非目标miRNA产生互补配对,造成误差。

此外,引物的GC含量应该在45%左右,以提高引物与目标miRNA的互补性和稳定性。

在miRNA茎环引物设计过程中,还应避免引物与其他RNA或DNA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

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通过引入特殊化学基团或修饰物,如磷酸酯修饰、2'-O甲基修饰等,来提高引物的特异性。

此外,在引物设计中还应考虑引物的长度、序列和稳定性等因素,以得到更好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总之,miRNA茎环引物的设计是研究miRNA功能和机制、以及在临床上对miRNA进行检测和干预的重要一环。

microRNA过表达载体具体步骤及说明

microRNA过表达载体具体步骤及说明

microRNA过表达载体具体步骤及说明microRNA 过表达载体具体使用说明及步骤MicroRNA(miRNA)是一类真核生物内源性的小分子单链RNA,通常长为18~25nt,能够通过与靶mRNA 特异性的碱基配对结合,引起靶序列降解或抑制其翻译,从而对基因进行转录后的表达调控(如右图所示)。

GenePharma MicroRNA 载体利用CMV 启动子可以在众多哺乳动物细胞中快速、高效、持续表达pre-miRNA,经过Drosha(RNase Ⅲ)作用形成small hairpin pre-miRNAs。

在使用载体法针对某一MicroRNA 进行过表达研究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如下几个问题:实验对照组的确立、细胞转染条件的确定、基因表达效率的检测。

1、实验对照组的确立在一个完善的MicroRNA 表达实验设计中,必须考虑设立正确合理的实验对照组。

通常,这些对照组包括载体阴性对照组、转染试剂对照组。

载体阴性对照可以有两种,一种是采用通用的阴性对照组,在本试剂盒中包括了该对照所需的载体(microRNA),可以表达与目的基因序列无同源性的microRNA 片段;另一种是将目的microRNA 的序列打乱后重新组合所得的阴性对照(scrambled)。

对照组的设立对于MicroRNA 表达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您可以利用载体对照来确认microRNA 实验中转染、RNA提取和基因表达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2、细胞转染条件的确定使用MicroRNA 载体转染细胞时,为了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和确定转染效率,通常采用报告基因来检测DNA 的导入情况。

最常用的报告基因是绿色荧光蛋白。

3、MicroRNA 表达的检测通常用两大类方法来检测MicroRNA 表达效率,一类方法是直接检测MicroRNA 的变化水平,常用的方法如northern 杂交、芯片(microarrays)以及核糖核酸酶保护分析,但这些传统的方法都需要用到标记探针与纯化的RNA 进行杂交,由于成熟的miRNAs 及其前体共享一段共同的靶序列,而且目前的这些方法有无法通过大小将其分开,因此很难专一识别成熟的MicroRNA,导致较高的背景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croRNA(miRNA)引物设计及过程原理说明microRNAs的平均长度23nt左右,所以miRNA引物设计与常规引物设计存在很大差别,以下讲解一下整个miRNA引物设计的过程加上实验流程,以帮助大家对各方面的学习。

首先,引物设计之前先介绍miRNA反转录合成cDNA的过程。

我们拿经典颈环序列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ATACGAC作介绍。

打开DNAstar软件的PrimerSelect;file打开下拉菜单;打开Enter New Primer…;粘贴颈环序列;点击OK。

颈环结构已经输入,下面查看颈环结构回形成的那些发夹结构。

选择颈环结构(鼠标点一下);点击Report下拉菜单;选择Primer Hairpins。

第一个发夹结构是实验所需的结构(dG=-20.4kc/m)。

下面结合has-miR-122-5P合成cDNA的具体过程讲解
has-miR-122-5P:UGGAGUGUGACAAUGGUGUUUGU
将U转T,方便后面使用:TGGAGTGTGACAATGGTGTTTGT
miRNAs的颈环结构引物:是将miRNAs的3’端后6位碱基反向互补添加到经典颈环结构的3’端形成的结构。

(自己根据后面图片想一下原因,加6个碱基为经验所授)
has-miR-122-5P的后6位:GTTTGT
has-miR-122-5P的后6位的反向互补序列:ACAAAC
颈环引物序列:
5’-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ATACGACACAAAC -3’
查看形成的发夹结构(方法前面有讲)
看一下miRNA和颈环引物在一起会是怎么样子:
在含反转录酶及适当的条件下,miRNA和其颈环引物将会合成cDNA链:GTCGTATCCAGTGCAGGGTCCGAGGTATTCGCACTGGATACGACACAAACACCAT TGTCACACTCCA
查看cDNA结构:
我们知道了cDNA的合成过程和序列,同时学习了miRNA的反转录过程。

下面进入重头戏,教大家如何进行miRNA引物设计。

首先如果你的前面实验是芯片的就在miRbase上再查看核对一遍,如果是测序实验的需要将miRNA的名字3p或5p及之前的部分复制到miRAN上查找完整序列。

将得到的miRNA完整序列复制到一个excel表中,然后使用查找替换将U改为T(一定要记住改换,要不然primer5.0是不认U的)。

为了后面引物设计方便,需要以miRNA序列构建引物,所以需要将miRNA的cDNA的反向互补序列找出。

使用primer5.0。

打开File下拉菜单;New;DNA Sequence。

由于正规设计过程中不会先把cDNA序列找出来,所以直接操作过程为先将miRNA序列(U改T)输入,再输入颈环结构序列的反向互补序列。

复制miRNA序列(U改T);点击primer5.0序列框,使用组合键“Ctrl+V”粘贴序列;选择正向序列。

复制颈环结构序列;点击primer5.0序列框,使用组合键“Ctrl+V”粘贴序列;选择反向互补序列输入Reverse Complemented。

到这一歩cDNA的反向互补序列已经输入完毕,下一歩是在primer5.0上进行引物设计。

1.在序列前面输入9个N(这个是个人习惯,也有人是6个或以
上的A,也有人是不输入就直接设计引物的),因为miRNA序列太短,很多时候不能设计出符合实验需要的miRNA,所以在
设计正向引物时,一般需要加入3-6个碱基,最多时加入8个碱基,以满足正向引物的设计;
2.点击Function框下的Primer,开始设计上下游引物;
3.有经典颈环结构自然也就少不了常用的下游引物,一般使用C
AGTGCAGGGTCCGAGGTAT;CGCAGGGTCCGAGGTATTC。

同时还可以适当的在颈环序列中前后移动碱基设计下游引物;
4.自动跳出的显示框中默认选择的是下游引物,正好符合先将
常用下游引物输入的操作。

下游引物相当比较固定,先输入下游引物对整个引物设计能够提高设计效率。

5.点击框内的Edit Primers;选择所有引物序列;使用组合键
“Ctrl+V”输入下游引物,输入方式为反向输入Reversed;
点击OK;
点击Analyze分析引物基本信息;点击Prime寻找引物在序
列里结合部位;点击OK确定下游引物;
6.点击上下游转换键(图示),开始设计上游引物;点击Edit
Primers;
7.去除前面的9个N;点击Analyze;点击prime;查看前面不
添加序列时的上游引物状况如何。

在这里的主要问题是Tm值太低,第二个问题是长度稍短。

8.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前边添加的序列已GC为主,且在加GC序
列时如果序列中间不以AT隔开则TM值上升比值高,同理加AT序列。

不要出现GCGC、ATAT、GCCG、或连续4个不同的核苷酸,这些失误会造成引物评分的降低。

个人喜欢加CGGGC、GCGGGC、A/TGCCCG等。

9.例如加入ACGGGC(5’端加入,别在3’端);点击Analyze;
点击prime;查看引物的长度和TM值差不多了就行。

当然不是全行了,还要查看引物的自身颈环结构,自身引物配对,重要指标为dG(当然还有其他,哈哈)。

下游引物不用看了,因为是经典嘛,呵呵。

点击OK。

10.再查看一下引物对之间的匹对情况,加以对上游引物的修
改,或者更换下游引物。

有必要点击比对框下的All查看所以的匹对情况,呵呵,希望你懂的。

11.想做好实验的同学可以在DNAstar的PrimerSelect中进
一步查看引物对的状况,因为这两款软件让人感觉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例如PrimerSelect中引物的Tm值会比primer5.
0中底5.5度左右(自己可以试一下);同时PrimerSelect中对5’端中的匹对情况比较放松(可以用经典下游引物CAGTG CAGGGTCCGAGGTAT看一下);primer5.0中有的dimer在更变或增减个被核苷酸时会不显示,需要PrimerSelect进一步查看完整的dimer。

12.最后说一下,这个文本只是对最基本的miRNA引物设计进
行说明,很多限制没有向大家说明,如果想做实验的可以联系生物公司让他们帮忙设计一下。

或者找比较靠谱的师兄教一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