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G以太网规范和传输介质
BaseT与BaseTX的区别

10Base-T与100Base-TX的区别BASE前的数字表示网络的数据传输率,比如说:10BASE指数据传输率为10Mbps,1000BASE为1000MbpsBASE指基带传输,即未经过调制,不能复用的传输,与其对应的BROAD指宽带传输(多用于有线电视网)BASE后的字母或数字指的是传输介质,反应介质特点,比如说10BASE-T中的T指双绞线,10BASE-5指传输距离500M(即粗缆)IEEE 规范共有以下几种:10BASE-5:粗缆。
最大传输距离500M,使用AUI 连接器连接或使用收发器电缆和收发器(MAU)进行连接。
10BASE-2:细缆。
实际传输距离为185M,使用BNC连接器(T型和N型)。
10BASE-T:双绞线。
传输距离100M,使用RJ45连接器。
10BASE-F:光纤。
分为FP,FL,FB 三种链接类型,FP使用无源集线器连接,传输距离500M,FB使用有源连接器,传输距离3000M,FL可以使用多个中继器,可以进一步延长器传输距离。
100BASE-TX:双绞线,使用两对非屏蔽双绞线或两对1类屏蔽双绞线连接,传输距离100M100BASE-T4:4对3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100M100BASE-F:单模或多模光纤,传输距离2000M左右1000BASE-T:5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距离100M1000BASE-CX:屏蔽类双绞线,传输距离25M1000BASE-LX: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3000M1000BASE-SX:多模光纤,传输距离300M 至550M1000base-x SFP表示千兆光口,SFP1000base-t 表示千兆电口10001BASE-X的含义是:1000只传输速率1000M,BASE是基带传输,X代表单模或多模光纤。
1000BASE-T:1000只传输速率1000M,BASE是基带传输,T的含义是5类或者更高级UTP双绞线。
千兆电口与光口的区别电口:插双绞线的端口(网线),一般速率为10M或100M,部分支持1000M。
传输介质标准

10M 以太网(标准以太网)100M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1000M 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0000M以太网(万兆以太网)10M以太网接口:802.3线缆10Base-T 双绞线,作为物理传输介质100m10Base5 粗,同轴电缆作为物理传输介质500m10Base2 细,同轴电缆作为物理传输介质200m10BaseF 光纤,作为物理传输介质2000m3类双绞线4类双绞线5类双绞线超5类双绞线6类双绞线100M以太网接口:快速以太网由IEEE 802.3u标准定义100Base-T 3类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Base-T4 3类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Base-TX 5类以上双绞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Mbps全双工100Base-FX 单模光纤,传输距离可达10公里,100Mbps全双工100Base-F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2000米,100Mbps全双工1000M以太网接口:IEEE 802.3z和802.3ab1000Base-T 5类以上UTP双绞线,传输距离最多100米1000Base-F 多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500米,全双工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最多2-3公里,全双工1000Base-SX 单模模块,只能使用多模光纤,62.5um传输275m,50um传输550m1000Base-LX 多模模块,单模、多模光纤都可使用,主要使用光纤有62.5um、50um、9um,多模550m,单模3km1000Base-CX 150欧姆STP双绞线,适用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传输速率1.25Gbps,使用DB9接头或HSSDC接头,最大25m1000Base-ZX cisco标准,普通单模光纤70km,premium 单模式光纤或者色散位移单模光纤链接跨度达100 km10000M以太网接口:IEEE 802.3ae和802.3ak10GBaseCX4 4对同轴电缆,传输距离15米10GBase-S 多模光纤,50/62.5um光纤,使用波长为850nm,传输距离300米10GBase-L 单模光纤,50/62.5um光纤,使用波长为1310nm,传输距离10km10GBase-E 单模光纤,9um光纤,使用波长为1550nm,传输距离40kmV.24:用途(WAN,AUX,CONSOLE)RS-232 12V可工作在同步、异步两种模式下同步:传输速率115200bps异步:传输速率64000bps(路由器端)DB50----------DB25(外接设备端)波特率:9600 30米.115200 10米V.35:用途(控制信号RS-232 12V,数据与时钟V.35 0.5V)工作在同步模式传输速率2048000bps(路由器端)DB50----------DB34(外接设备端)DB34:DTE端为34针头(粗);DCE端为34针孔波特率:2400 1250米4800 625米9600 312米.204800 30米ISDN 两种接口BRI和PRI 参考设备(H6060 NT1+、ISDN卡)BRI 基本速率,电信向普通用户提供的是此接口,采用双绞线,速率:BRI是2B+D 则其数据数率为128+16=144kbps2个B通道(每个64K)用于传输话音、数据(一路电话只一个B通道);1个D通道(16K)用于传输信令U口,使用两芯的RJ-11或者RJ-45连接器(电话线口);S/T口,使用四芯的RJ-45连接器(网口,数字口)PRI 基群速率,用于大量数据传输,如PBX、LAN等,速率:PRI是30B+2D 数据数率为30*64+2*64=2048kbps在H3C R系列路由器上以CE1/PRI接口形式出现CE1/PRI接口CE1端为DB15针头,PRI端分为75欧姆非平衡同轴电缆的BNC头,接网络120欧姆平衡屏蔽双绞线RJ45头,接网络光纤接头:FCL圆、ST圆、SC方、LC方、MT-RJ方。
以太网详细介绍

Balanced Copper Xcvr Shielded Balanced Copper Cable
2005©
zqiangwu@
GBN支持的传输供介质
1000 Mbps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802.3z CSMA/CD Ethernet
1000BaseLX (1300 nm)
多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550米 单模光纤连接的最大距离为3000米
铜基连接距离最大为25米,基于5类无屏蔽双绞线的连接距离增至 100 米的技术
可选的千兆位介质无关接口(GMII) 基于光纤的全双工和半双工操作
2005©
zqiangwu@
GBN的优点
千兆以太网采用和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一样的可变长的 (64-1514byte)IEEE802.3帧格式 千兆以太网在不改变现有的网络结构的前提下得到更高的 带宽。千兆网和以前的以太网以及快速以太网几乎一样, 都支持相同的IEEE 802.3帧格式、全双工和流控制模式。 根据IEEE802.3x的定义,当两个节点以全双工通讯时,线 路上能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千兆以太网在全双工模式 下遵循该标准进行通讯 ,也遵循标准以太网的流控制模 式来避免冲突和拥挤简单、直接的转移低成本;支持新应 用程序能力强;弹性化的网络设计简单、直接的转移到高 性能平台
2005©
zqiangwu@
千兆网的技术规范
规范名称
1000BASE-LX
传输介质
62.5um 多模 50um 多模 10um 单模 62.5um 多模
编码方式
8B/10B 8B/10B 8B/10B 8B/10B
传输带宽
500MHz 400/500MHz
《计算机网络工程》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工程》习题集及参考答案七、综合题:某大学计算中心有10个计算机机房(每个机房有50台计算机),部门1有20台计算机,部门2有40台计算机,部门3有8台计算机,通过三层交换机与学校网络中心连接。
另有三台服务器,分别提供WWW、E-mail、FTP服务。
其中,每个计算机机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允许连接Internet的时间;FTP服务器仅对计算中心内部提供服务。
现要求你综合本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内容(14分):1.请为该计算机中心设计划分VLAN,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并说明理由;2.学校网络中心分配给计算中心的IP地址为211.100.58.0/24,请给出每个VLAN的IP地址分配方案(包括IP地址范围、子网掩码);3.根据题目中的要求,给出网络安全和访问控制的具体措施;4.对该网络的设计和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并说明理由。
答:1.可以将计算机中心的网络划分为15个VLAN,其中10个计算机机房分别属于一个不同的VLAN,部门1、部门2、部门3各属一个VLAN,所有的服务器属于一个VLAN,另外一个VLAN用于与学校网络中心连接。
这样划分VLAN,除了可以减少网络广播风暴、提高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外,还便于管理和维护,并且使得任课教师比较容易对机房中的计算机是否能访问Internet进行控制。
(3分)2.由于计算机中心主机的数量远远超过了网络中心提供的IP地址的数量,因此,计算机机房中所有计算机均采用内部IP地址,而通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进行地址转换。
具体的IP地址划分方案如下:(5分)子网部门主机数IP地址范围192.168.0.0~192.168.0.255VLAN2-1110个计算机机房50192.168.1.0~192.168.1.255192.168.9.0~192.168.9.255VLAN12VLAN13VLAN14VLAN15VLAN16部门1部门2部门3服务器与网络中心互联2040832211.100.58.32~211.100.58.63211.100.58.64~211.100.58.127211.100.58.16~211.100.58.31211.100.58.8~211.100.58.15211.100.58.0~211.100.58.3255.255.255.224255.255.255.192255.255.255.240255.255.255.248255.255.255.252255.255.255.0子网掩码3.可以在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中通过扩展的访问控制列表来实现题目中要求的安全控制,对FTP服务器可以设置根据原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匹配的访问控制列表;而对计算机机房的所有计算机,可以设置根据时间段和源IP地址匹配的访问控制列表,使得不同机房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访问Internet。
以太网的种类

以太网的种类以太网的种类有:10Mbps以太网:10Base 5粗缆以太网:10Base 5粗缆指10mm粗的同轴电缆,通常使用在总线型的网络拓扑结构中,每个网段最大长度500米、最多允许连接100个节点,总线两端各需要连接一个50欧姆的终端电阻;最多允许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5段500米长的粗缆。
由于粗缆以太网的网卡、集线器等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不便,最大传输速率只能达到10Mbps,在技术上无法实现交换和全双工通信,因此,目前10Base 5粗缆已淘汰。
10Base 2细缆以太网:10Base 2细缆以太网也是采用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每段最长185米、最多允许连接30个节点,最多允许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5段网线。
同轴细缆的优点是:所有网络设备都可以连接到总线型同轴细缆上,不需要集线器;价格便宜、安装方便,局域网应用的初期曾得到不少初级用户的青睬。
同轴细缆的缺点是:网络节点易因接触不良等原因出现故障,故障点不易检测,一个节点出故障、整个网络都受影响(因为同轴细缆总线型以太网由分离的线段通过“T”形头连结成网,接头多,连接不可靠,极易发生接触不良或者断线故障,任何一段网线的接触不良或者断线,都将引起整个网络瘫痪);此外,使用16位的网卡、性能太低,细缆以太网最大传输速率10Mbps、所有用户共享一条总线细缆,技术上无法实现交换和全双工通信。
所以目前一般速率的以太网络都已改选3类以上双绞线(通常是选5类双绞线),不再使用同轴细缆了。
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10Base-T双绞线以太网通常多是使用2对(1对发送数据,1对接收数据)3类无屏蔽双绞线,用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成星形结构网络,最多可以使用4个中继器连接5个100米网线段,网络最大长度可达500米。
双绞线以太网的优点是:一个网段出故障时不会影响其它网段,故障点容易检测;缺点是:每台集线器或交换机的端口数目一定,不够用时需要增加Hub或交换机。
10Base-F光纤以太网:10Base-F光纤以太网使用2根光纤(一根传送数据、另一根接收数据)进行通信。
Ethernet的介绍及其IP核简介

Ethernet的介绍及其IP核简介1.1 Ethernet的介绍以太网(Ethernet)指的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DEC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局域网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中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
以太网络采用CSMA/CD(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及冲突检测)技术,并且可以以10M/S 的速率运行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以太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
它们都符合IEEE802.3的相关协议要求。
以太网通信通常采用双绞线或者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光纤因为其抗干扰性好,主要用于主干网络的远距离传输。
而双绞线则主要用于短距离的布线,或者用来组建内部局域网。
1.1.1 IEEE802.3系列标准IEEE802.3标准描述的是在多种媒体上从1MB/S-10MB/S的局域网解决方案。
IEEE802.3 标准描述了物理层(PHY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以及在多种物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的方式访问的方法。
当然,对于快速以太网该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
IEEE802.3标准的帧结构如下图1.1所示。
它的每一帧包含有8个域:前导码(preamble)包含7个字节(octet),每一帧以一7个字节的前导字段开头;帧起始定界符(SFD)包含1个字节,表示帧本身的开始;目的地址(DA)包含6个字节;源地址(SA)包含6个字节;类型域包含2个字节;数据域和填充段共包含46-1500字节;帧校验序列(FCS)包含4个字节;扩展段包含在帧校验序列部分之中。
1.1.2 CSMA/CD访问方式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
在传统的共享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
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而避免因发生冲突导致介质传输效率降低,就成了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所要解决的问题。
高速以太网——精选推荐

高速以太网定义:速率达到或超过100Mb/s的以太网称为高速以太网。
一、高速以太网的特点高速以太网系统分两类:由共享型集线器组成的共享型高速以太网系统和有高速以太网交换机构成的交换性高速以太网系统。
100Base-FX因使用光缆作为媒体充分发挥了全双工以太网技术的优势。
100Base-T的网卡有很强的自适应性,他能够自动识别能够自动识别10Mb/s和100Mb/s。
10Mb/s和100Mb/s的自适应系统是指端口之间10Mb/s和100Mb/s传输率的自动匹配功能。
自适应处理过程具有以下两种情况:(1)原有10Base-T网卡具备自动协商功能,即具有10Mb/s和100Mb/s自动适应功能,则双方通过FLP信号进行协商和处理,最后协商结果在网卡和100Base-TX集线器的相应端口上均形成100Base-TX的工作模式。
(2)原有10Base-T网卡不具备自动协商功能的,当网卡与具备10Mb/s和100Mb/s自动协商功能的集线器端口连接后,集线器端口向网卡端口发出FLP信号,而网卡端口不能发出快速链路脉冲(FLP)信号,但由于在以往的10Base-T系统中,非屏蔽型双绞线(UTP)媒体的链路正常工作时,始终存在正常链路脉冲(NLP)以检测链路的完整性。
所以在新系统的自动协调过程中,集线器的10Mb/s和100Mb/s自适应端口接收到的信号是NLP信号;由于NLP信号在自动协调协议中也有说明,FLP向下兼容NLP,这样集线器的端口就自动形成了10Base-T工作模式与网卡相匹配。
二、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高速以太网的体系结构如图所示:从OSI层次模型看,与10Mb/s以太网相同,仍有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和物理媒体。
从IEEE802模型看,它具有MAC子层和物理层的功能。
三、高速以太网的类型(1)、共享型快速以太网系统:使用共享型集线器。
(2)、交换型以太网系统:使用快速以太网交换器。
四、高速以太网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较远距离的传输五、高速以太网使用的介质光纤:作为网络的物理介质,提供基本带宽。
以太网的相关标准

10Base5以太网一种以太网标准,该标准用于使用粗同轴电缆、速度为10Mbps的基带局域网络,在总线型网络中,最远传输距离为500米。
网络节点装有收发器,该收发器插在网卡上的15针连接单元接口(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中,并接到电缆上。
也作thick Ethernet,ThickNet,ThickWare。
另见coaxial cable,Ethernet 指的是使用标准的(粗)50Ω基带同轴电缆的10Mbit/s的基带以太网规范。
它是IEEE802.3基带物理层规范的一部分,在每个网段上的距离限制是500m,整个网络最大跨度为2500m,每个网段最多终端数量为100台,每个工作站距离为2.5m的整数倍。
10BASE5的命名原则10代表传输速度为10Mbps,BASE指的是基带传输,5指的是大致的传输距离,10BASE5的最大传输距离不会超过500米。
10base210Base2,也叫做便宜网路或细缆,是一个10-Mbps 基带以太网标准,其使用50 欧姆的细同轴电缆。
10Base2,其被定义在IEEE 802.3a 标准中,每段有185 米的长度限制。
10Base2 基于曼彻斯特信号编码通过细同轴电缆进行传输。
其中的10代表传输速率10Mbps,BASE代表表示基带传输,2表示最大传输距离185米。
1000BASE-T使用非屏蔽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传输的最长距离是100米。
10base2 :细同轴电缆,接头采用工业标准的bnc 连接器组成 t 型插座;使用范围只有200米,每一段内仅能使用30 台计算机,段数最高为 30。
其匹配电阻为50欧。
100base-tx:使用 5 类以上双绞线,网段长度最长可为100m。
100base-fx :使用一对多模或者单模光纤,使用多模光纤的时候,计算机到集线器之间的距离最大可到2km,使用单模光纤时最大可达10km。
1000base-t:使用 5 类以上双绞线,网段长度最长可为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