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理论知识大全..
发动机基本知识总结全集

发动机基本知识总结全集1.发动机的分类:-按燃料类型分为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按循环方式分为四冲程发动机和两冲程发动机;-按机械形式分为内燃机和外燃机。
2.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进气冲程:气缸内气阀打开,活塞向下行程,汽门打开,进气门打开,混合气进入气缸;-压缩冲程:进气冲程结束后,气门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将混合气体压缩,使其体积变小;-燃烧冲程:在压缩冲程末端,点火系统点火,燃料着火燃烧,爆发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排气冲程:活塞在燃烧冲程末端向上行程,排气门打开,废气从缸内排出。
3.发动机的工作部件:-活塞:主要起到压缩气体和传递发动机冲程力的作用;-活塞环:位于活塞上,与气缸壁形成密封,减少燃气泄漏;-曲轴:将活塞上下运动的线性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将活塞运动传递给曲轴;-缸体:容纳活塞和燃烧室,以及与其他部件形成密封接合;-气门:控制进气和排气过程的开关。
4.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实际功率: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有效功;-最大扭矩:发动机在给定转速下输出的最大转矩;-热效率:发动机输出的机械功与输入燃料热能之比;-排气量:发动机一次循环排放的气缸容积总和;-最高转速:发动机转动的最大速度。
5.发动机的故障与保养:-缺点燃:燃料供应不足,可能是燃油泵故障或燃油系统堵塞;-点火故障:可能是点火线圈故障或点火系统问题;-过热:可能是冷却系统故障或发动机冷却液不足;-保养:定期更换机油和机滤,清洁发动机和散热器。
总结: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对于了解和维护发动机至关重要。
掌握发动机基本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和维护交通工具,延长其使用寿命,并提高其性能。
同时,对于希望从事汽车维修、机械制造等相关行业的人来说,深入理解发动机原理和维修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10
燃烧过程
11
结论:膨胀
发动机的实际膨胀过程与压缩过程很相似,也是一 个复杂的热力过程(吸热量大于放热量、吸热量等于 放热量、吸热量小于放热量)。总体来说,缸内气体 的吸热量大于放热量。 膨胀过程不仅有散热损失和漏气损失,还有补燃损 失。 膨胀过程终了b点的压力和温度越低,说明气体膨胀 和热量利用越充分。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2
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 发动机原理基础知识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第三章 汽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四章 柴油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五章 燃气发动机的燃料与燃烧 第六章 发动机的特性 第七章 汽车的动力性 第八章 汽车的制动性 第九章 汽车的使用经济性 第十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第十一章 汽车的舒适性 第十二章 汽车的通过性 第十三章 汽车性能的合理使用
原子数,单:k=1.67,双:cvk=1.4,三:k=1.3。
根据热力学公式和循环平均压力可求出混合加热循环的平均 压力为:
pt
k 1
p1
k 1
1
k
1t
影响因素
定容加热循环。
由4个热力过程组成:(ρ=1)
循环净功为W 。
将ρ=1代入混合加热循环计算式中。
定容加热循环的热效率为:
t
1
1
k 1
定容加热循环的平均压力为: pt
k p1
1 k 1
1t
影响因素
18
4.理想循环的影响因素
(1)压缩比ε。ε提高,循环热效率ηt和平均压力pt提高。因 为ε提高,可以提高压缩终了的温度和压力,在定容加热量一定 时,缸内最高压力提高,使膨胀功增加。
(2)压力升高比λ和预胀比ρ。在定容加热循环中,压力升高比 λ增加,循放加热量增加(在ε一定时),使循环净功W0和循环放 热量Q2均相应增加, 所以循环热效率不变,但循环平均压力提高; 在混合加热循环中(在ε和总加热量一定时) ,λ提高,预胀比 ρ减小,循环热效率和平均压力提高。
发动机知识总结

第二冲程-活塞上方进行作功、换气,下方预压缩
点燃混合气后,活塞下行,至开闭进气孔,压缩曲轴箱内的混合气。继续下行,排气空打开,废气排出。换气孔打开,混合气进入并扫气,直至换气孔和排气孔关闭。
2.配气机构
作用:使可燃混合气及时充入气缸并及时从气缸中排出废气。
组成:它由进气门、排气门、挺杆、推杆、摇臂、凸轮轴、正时齿轮等组成
3.冷却系
作用:把受热零件的热量散到大气中去,以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
组成:它由水泵、散热器、风扇、分水管、水套等组成。
4.润滑系
作用:润滑、冷却、清洗、密封等。
组成:由机油泵、滤清器、限压阀、油道等组成。
正循环:循环安顺时针方向进行(1-2-3-4-1),输出功。
反循环:循环安逆时针方向进行(1-4-3-2-1),消耗功。
2.等压过程:工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热力过程。
循环热效率:循环所得到的功与加入的热量之比。
w:1kg气体在循环中所输出的功,kJ
q1:1kg气体在循环中所吸收的热量,kJ。
由于一个循环后Δu=0,故q1-q2=w
减少各种能量损失,即可提高发动机的效率。
六、发动机的机械损失
发动机功率在内部转递过程中的各种损失称为机械损失。
6.点火系
1.作用:按规定时刻及时点燃气缸内的混合气。
2.组成:由蓄电池、分电器、点火线圈、火花塞等组成。
基本术语
7.起动系
1.作用:使静止的发动机起动。
2.组成:由起动机及附属装置组成。
1.上止点:活塞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
发动机复习知识点

汽车发电机理论复习知识点1、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之比。
2、压缩比:气缸总容积与气缸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4、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发动机曲轴输出的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9、示功图:气缸内工质压力随气缸容积(或曲轴转角)变化的曲线关系。
10、有效指标:评价发动机整机性能的指标,以发动机曲轴输出的有用功为基础。
1、配气相位:进、排气门的角度及其相对与上、下止点的关系,称为配气相位。
2、气门重叠(气门叠开):由于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迟后关闭,在上止点附近,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3、充气效率:每循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之比4、可变技术:随使用工况(转速、负荷)变化,使发动机某系统结构参数可变的技术。
5、残余废气系数:在进气门关闭时,气缸中残余废气质量与实际新鲜充量的质量的比值。
1、着火延迟:火花引燃或加热到燃料自燃温度以上时,可燃混合气并不立即燃烧,需要经过一定的延迟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火焰,放出热量。
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 燃料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空燃比空燃比:燃料实际燃烧时所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的比值。
4、着火方式:引发燃烧过程的手段。
5、着火延迟期(滞燃期):从点火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所经历的曲轴转角。
6、爆燃(爆震):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在燃烧室内离火焰中心较远的未燃混合气自燃的一种不正常燃烧现象。
7、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的质量称为燃烧速度。
8、油束特性:燃油喷射时,油束的各种参数统称为油束特性。
1、燃烧速度: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质量。
2、火焰速度:火焰前锋相对未燃混合气的推进速度。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1.车用内燃机根据其燃料不同分为和.2.四冲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周,进,排气门各开启次,活塞在两止点间移动次.3.上,VTD点间的距离称作.4.四冲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需要经过,,和四个行程.5.在内燃机工作的过程中,膨胀过程是主要过程,它将燃料的转变为.6.压缩终了时可燃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取决于.7.在进气口行程中,步入汽油机气缸的就是,而步入柴油机气缸的就是;汽油机的燃烧方式就是,而柴油机的燃烧方式就是.8.汽油机由大机构大系统组成,柴油机由大机构大系统组成.9.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主要有和等;经济性指标主要有.10.发动机速度特性指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其变化的规律.11.汽车的动力源就是.12.热力发动机按燃料燃烧的位置可分为和两种.13.车用内燃机根据其热能切换为机械能的主要构件的型式,可以分成和两大类.14.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含四个活塞行程,即为,,和.15.二冲程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周,进,排气门各开启____次,活塞在气缸内由下止点向上止点运行时,完成行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运行时,完成行程.16.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存有和.17.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包含,和等.18.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就是指.二,判断题1.汽油机的压缩比越大,则其动力性越好.()2.当压缩比过小时,柴油机,汽油机都可能将产生爆裂.()3.对多缸发动机来说,所有气缸的工作行程都就是同时展开的.()4.在进气行程中,柴油机吸入的是柴油和空气的混合物.()5.柴油机是靠火花塞跳火来点燃可燃混合气的.()6.节气门上开度最小时,在任何一个输出功率下的发动机工况,都就是全负荷工况.()7.发动机的外特性代表了发动机的最低动力性能够.()8.发动机外特性曲线上的各点均表示发动机在各转速下的全负荷工况.()9.发动机功率的大小代表发动机负荷的大小.()三,选择:1.曲轴转动两周顺利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称作().a.二冲程发动机b.四冲程发动机c.a,b二者都不是2.发动机有效率转矩与曲轴角速度的乘积称作().a.命令功率b.有效率功率c.最小转矩d.最小功率3.活塞每跑一个行程,适当于曲轴转角().a.180°b.360°c.540°d.720°4.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来说,发动机每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旋转().a.180°b.360°c.540°d.720°5.在同一输出功率时,节气门的开度越大,则发动机的负荷().a.越大b.越大c.维持不变d.不一定6.6135q柴油机的缸径就是().a.61mmb.613mmc.13mmd.135mm四,名词解释1.横移点2.VTD点3.活塞行程4.曲柄半径5.气缸的工作容积(气缸排量)vs6.发动机的工作容积(发动机排量)vl7.燃烧室容积vc8.气缸的总容积va9.发动机的工作循环10.有效转矩11.有效率功率12.燃油消耗率13.发动机特性14.发动机的速度特性15.发动机的外特性16.负荷五,简答:1.发动机通常由哪些机构和系统组成2.活塞式发动机是如何分类的3.什么就是压缩比其大小对发动机性能有何影响4.什么是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四冲程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循环是怎样进行的它与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循环有什么不同5.为什么现代汽车不使用单缸机而用多缸机6.表示发动机共同组成零件,部件的名称和促进作用7.柴油机若想产生爆裂为什么8.柴油机与汽油机在可燃混合气形成方式和点火方式上有何不同它们所用的压缩比为何不一样9.试述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10.什么是发动机发动机通常是由哪些机构与系统组成他们各自有什么功用11.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在总体构造上有何不同12.bj492qa型汽油机存有四个气缸,气缸直径92mm,活塞行程92mm,压缩比为6,排序其每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及发动机排量(容积以l为单位).13.试表示eq6100-1q所代表的含义.第二章曲柄连杆机构一,填空:1.曲柄连杆机构就是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将转型为的主要机构.2.根据汽缸体结构将其分成三种形式:,和汽缸体.3.按加热介质的相同,加热方式分成与两种.4.汽车发动机汽缸的排序方式基本存有三种形式:,和.5.根据是否与冷却水相接触,汽缸套分为和两种.6.常用汽油机燃烧室形状有,和三种.7.活塞环分为和两种.8.曲轴分为和两种.9.按曲轴主轴颈的数目,可以把曲轴分成及.10.活塞与缸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配合间隙.间隙过大会产生,和;间隙过小又会产生和.11.曲柄连杆机构由,和等三部分形成.12.发动机各个机构和系统的加装基体就是.13.活塞连杆组由,,和等共同组成.14.在加装气环时,各个气环的切口必须.15.油环分为和组合油环两种,组合油环一般由和组成.16.在加装歪曲环时,还应当特别注意将其内圈乌槽向,外圈乌槽向,无法背斑.17.活塞订货通常制成圆柱体.18.活塞销与活塞销座孔及连杆小头衬套孔的配合,一般都采用.19.连杆由,和三部分组成.连杆与活塞销相连.20.曲轴飞轮组主要由和以及其他相同促进作用的零件和附件共同组成.21.曲轴的曲拐数依赖于发动机的和.22.曲轴按支承型式的不同分为和;按结构型式的不同分为和曲轴;按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和.23.曲轴前端装有驱动配气凸轮轴的,驱动风扇和水泵的,终了推片等,有些中小型发动机的曲轴前端还装有,以便必要时用人力旋转曲轴.24.飞轮边缘一侧有指示气缸活塞位于上止点的标志,用以作为调整和检查正时和正时的依据.25.v8发动机的气缸数为缸.26.v8发动机全支承式曲轴的主轴径数为.二,选择:1.直列四缸四冲程发动机的燃烧间隔角为().a.90b.1802.气环在自由状态下的外圆直径()汽缸直径.a.大于b.大于c.等同于3.熔化温度最低的气环就是().a.第一道b.第二道4.安装汽缸垫时,应把光滑的一面朝向().a.汽缸体b.汽缸盖5.直列式发动机全系列车轴曲轴的主轴颈数比汽缸数().a.太少一个b.多一个6.曲柄连杆机构工作条件的特点是().a.高温b.高压c.高速d.化学腐蚀7.曲柄连杆机构在运动过程中受()的作用.a.气体作用力b.摩擦力c.运动质量惯性力d.外界阻力8.在作功行程时,直面发动机,气缸的()磨损轻微.a.左侧b.右侧c.前部d.后部9.在压缩行程时,面对发动机,气缸的()磨损严重.a.左侧b.右侧c.前部d.后部10.将气缸盖用螺栓紧固在气缸体上,松开螺栓时,应当实行以下方法().a.由中央等距地向四周分后几次松开;b.由中央等距地向四周分后一次松开;c.由四周向中央分后几次松开;d.由四周向中央分后一次松开.11.对于铝合金气缸盖,为了保证它的密封性能,在装配时,必须在()状态下拧紧.a.热状态b.冷状态c.a,b均可d.a,b均不可12.一般柴油机活塞顶部多采用().a.平顶b.凹顶c.凸顶d.a,b,c均可13.为了确保活塞能够正常工作,冷态下常将其沿径向制成()的椭圆形.a.长轴在活塞订货方向;b.长轴旋转轴活塞订货方向;c.a,b均可;d.a,b均不容.14.在装配开有∏形或t形槽的活塞时,应将纵槽位于从发动机前面向后看的().a.左面b.右面c.前面d.后面15.在负荷较低的柴油机上,第一环常使用().a.矩形环b.歪曲环c.锥面环d.梯形环16.ⅴ形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等同于().。
发动机原理知识点

第二章:1.三种理论循环:等容加热循环(汽油机均匀混合燃烧),混合加热循环(低速柴油机扩散燃烧),等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预混和扩散燃烧)。
1.循环热效率:ηt=Wt/Q1=1-Q2/Q1 预胀比P=V ‘z/Vz 压缩比ε=Va/Vc公式:2.提高循坏热效率的途径:(1).提高压缩比。
(2).提高多变指数。
(3).增加压力升高率。
(3).减小预胀比。
3.实际循环和理论循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实际循环的每一个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同形式的损失。
1)进气行程:进气流动损失。
2)压缩行程:工质影响,传热损失3)做功行程:燃烧损失。
4).排气行程:排气流动损失。
4.残余废气系数:残余废气量Mr与新鲜进气量M1之比:表示气缸内换气郭晨进行的完善程度。
评价指标:1).一活塞做功为基础评价气缸内热工转换的完善程度的指示性指标。
实际循环做功能力的评价指标:有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实际循环的经济性指标: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5.指示指标的缺点:只能评价内燃机气缸內热工转化的工作循环的好坏,却不能评价指示功经内部传递途径对外输出功的过程中,所要克服的内部摩擦损失功率以及驱动附件所消耗的功率损失大小等。
6.有效性能指标是来衡量发动机热工转化对外界的影响。
动力性指标:1)有效功率Pe:指示功率克服运动的摩擦损失功率以及驱动冷却风扇,机油泵等附件所消耗的功率损失后,经曲轴对外输出的有用功率。
2)平均有效压力Pme: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是衡量发动机动力性的重要参数之一。
3)升功率Pl: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输出的额定功率。
经济性指标:7.有效热效率:8.有效燃油消耗率:简称油耗率,单位时间内有效功率所消耗的燃油量。
9.机械效率定义:ηm=Pe/Pi=1-Pmm/Pmi Pmm=Pmi-Pme10.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包括那几部分?各占比例如何?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发动机机械损失?摩擦损失,占62-75%;驱动各种附件损失,占10-20%;带动机械增压器损失,占6-10%泵气损失,占10-20%。
发动机理论知识大全

4、油底壳
油底壳的功用是储存机油和封闭机体或曲轴箱。
油底壳用薄钢板冲压或用铝铸制而成。油底壳内设有挡板, 用以减轻汽车颠簸时油面的震荡。此外,为了保证汽车倾 斜时机油泵能正常吸油,通常将油底壳局部做得较深。油 底壳底部设放油螺塞。有的放油螺塞带磁性,可以吸引机 油中的铁屑。
活塞组
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瓦等组成。
油环的主要功用是刮除飞溅到气缸壁上的多余的机油,并 在气缸壁上涂布一层均匀的油膜。
此外,气环和油环还分别起到刮油和密封的辅助作用。
3、活塞销
活塞销用来连接活塞和连杆,并将活塞承受的力传给连杆 或相反。活塞销与连杆小头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即全浮式 和半浮式。
全浮式活塞销工作时,能在连杆小头和活塞销孔中转动, 而半浮式只能在活塞销孔中转动,不能在小头孔内转动 。
3)裙部 活塞头部以下的部分为活塞裙部。裙部的形状应保 证活塞在气缸内得到良好的导向,气缸与活塞之间在任何 工况下都应保持均匀的、适宜的间隙。
另外,沿活塞轴线方向活塞的温度是上高下低,活塞的 热膨胀量自然是上大下小。因此为使活塞工作时裙部接 近圆柱形,须把活塞制成上小下大的圆锥形或桶形。
2、活塞环
燃烧室具备的条件
1、结构紧凑、提高热效率 2、增大进气门或进气道、提高发动机转矩和功率 3、压缩行程终点产生挤气涡流、保证充分燃烧 4、保证火焰传播距离最短(汽油机) 5、形状与燃油喷射、空气涡流运动进行良好配合(柴油机)
3、气缸衬垫
气缸衬垫是机体顶面与气缸盖底面之间的密封件。 其作用是保持气缸密封不漏气,保持由机体流向 气缸盖的冷却液和机油不泄漏。 按所用材料的不同,气缸衬垫可分为金属—石棉 衬垫、金属—复合材料衬垫和全金属衬垫等多种。
发动机原理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示功图:无论是冲程功还是循环功,都可以在以压力p和气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φ为坐标的示功图或压力图上表示。
P1指示平均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指示功定义为指示平均压力。
P6有效平均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也是一个作用于活塞顶上的假想平均压力此力作用于活塞移动一个冲程所作功正好是We。
P6指示燃料消耗率:指示燃料消耗率定义为bi=B/Pi×10^3,式中bi为指示燃料耗率g/(kW·h);B为整机燃料消耗率kg/h;Pi为指示功率kW。
P7有效燃油消耗率:有效燃料消耗率定义为be= B/Pe×10^3,式中be为有效燃料消耗率g/(kW·h);Pe为有效功率Kw。
P7升功率:单位排量发出功率。
P8燃料低热值:燃料燃烧时,燃烧产物H₂O以气态排出,其气化潜热未能释放时的热值叫低热值,用Hu表示。
P11自燃性:燃料在无外源点火的情况下能够自行着火的性能。
P20抗爆性:燃料对发动机发生爆燃的抵抗能力称为燃料抗爆性能。
P21残余废气系数φr:进气过程结束时,缸内残余废气质量与新鲜混合气质量的比值。
P43泵气损失:进排气两个冲程中,由于工质流动时节流和摩擦等因素造成的能量损失。
P68运行特性:发动机的运行特性是指发动机主要的性能指标随转速和负荷工况参数变化的规律,在整车的匹配过程中最为重要。
P126调整特性:发动机在转速和油量调节位置(如节气门开度或油量调节杆位置或加速踏板位置)不变条件下,各种性能指标随调整参数变化的规律。
P129充气效率:单缸每循环吸入缸内的新鲜空气质量与按进气状态计算得到的理论充气质量的比值。
P12速度特性:若汽油机保持节气门开度不变或柴油机保持油量调节杆位置不变,而各工况又在最佳调整状态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和特性参数随转速的变化规律称为发动机的速度特性。
P131负荷特性:当发动机保持转速不变时,其稳态性能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规律叫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的分类
活塞运动 往复活塞式发动机 点火方式 强制点火式(点燃式) 发动机 压燃式发动机 单缸发动机 气缸数量 四冲程发动机 汽油发动机 柴油发动机 气体燃料发动机 多缸发动机 L型(直列式/单列式)发动机 V型(双列式)发动机 P型(水平对置式)发动机
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二冲程发动机 工作循环
所用燃料
4.气缸工作容积
上、下止点间所包容的气缸容积称为气缸工作容积,记 作Vh。Vh=πD2*S/4*106 (L)
5.内燃机排量
内燃机所有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内燃机排量,记作VL 。 VL=iVh (L)。
6.燃烧室容积
活塞位于上止点时,活塞顶面以上气缸盖底面以下所形成的 空间称为燃烧室,其容积称为燃烧室容积,也叫压缩容积,记 作VC 。
1
4
6
3
5 2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1.进气行程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T:370~400K 600~750K 2200—2800K P:0.075~0.09MPa 0.8~1.5MPa 3.0~6.5MPa
900~1200K 0.105~0.115Mpa
第二节 发动机性能指标及特性
7.气缸总容积Βιβλιοθήκη 气缸工作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和为气缸总容积,记作Va。 Va=Vh+ VC 。
8.压缩比
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称为压缩比ε.压缩比的大小 表示活塞由下止点运动到上止点时,气缸内的气体被压缩 的程度ε =Va/ VC = (Vh+ VC )/ VC=1+ Vh/VC . 一般汽油机的压缩比是7~10,柴油机的压缩比是15~25.
二、经济性指标
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和有效燃油消耗率等。
三、强化指标
强化指标是指发动机承受热负荷和机械负荷能力的评价指 标,一般包括升功率和强化系数等。
四、紧凑性指标
紧凑性指标是用来表征发动机总体结构紧凑程度的指标, 通常用比容积和比质量衡量。
五、环境指标
环境指标用来评价发动机排气品质和噪声水平(75dB (A))。
六、可靠性指标
表征发动机在规定使用条件下,正常持续工作能力。
七、耐久性指标
主要零件磨损到不能继续正常使用的极限时间。
八、工艺性指标
评价发动机制造性工艺和维修工艺性的好坏。
九、内燃机速度特性速度特性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借以产生并传递动力的机构。通过 它把燃料燃烧后发出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是实现发动机工 作循环,完成能量转换的主要零部件。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它要承受高温、高压、 高速和化学腐蚀作用。 曲柄杆机构可以分成三组: 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 轴飞轮组。
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心最远处为上止点;活塞顶离曲轴回转中 心最近处为下止点。在上、下止点处,活塞的运动速度为零。
3.活塞行程
上、下止点间的距离 S 称为活塞行程。曲轴的回转半径 R 称为曲柄半径。显然,曲轴每回转一周,活塞移动两个 活塞行程。对于气缸中心线通过曲轴回转中心的内燃机, 其 S=2R 。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用来表征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并作为 评价各类发动机性能优劣的依据。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主要 有以下几种:
一、动力性指标
动力性指标是表征发动机作功能力大小的指标,一般用发 动机的有效转矩、有效功率、转速和平均有效压力等作为 评价发动机动力性好坏的指标。
1.有效转矩
发动机对外输出的转矩称为有效转矩,记作 Te,单位为 N· m 。有效转矩与曲轴角位移的乘积即为发动机对外输出 的有效功。
气缸排列
化油器式发动机
冷却方式 风冷发动机 水冷发动机 混合气形成 直接喷射式发动机 非增压(自然吸气) 式发动机 增压式发动机
进气状态
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1. 工作循环
活塞式内燃机的工作循环是由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等四个 工作过程组成的封闭过程。周而复始地进行这些过程,内燃机 才能持续地作功。
2.上、下止点
2.有效功率
发动机在单位时间对外输出的有效功称为有效功率,记作 pe 单位为 KW。它等于有效转矩与曲轴角速度的乘积。 十五分钟功率、一小时功率、十二小时功率、二十四小时 持续功率 3.发动机转速 发动机曲轴每分钟的回转数称为发动机转速,用 n 表示, 单位为 r/min 。
4.平均有效压力
单位气缸工作容积发出的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记作 pme,单位为 MPa 。显然,平均有效压力越大,发动机 的作功能力越强。
干气缸套式机体是在一般灰铸铁机体的气缸套座 孔内压入或装入干式气缸套式气缸套不与冷却液 接触。干式气缸套的外圆表面和气缸套座孔内表 面均须精加工,以保证必要的形位精度和便于拆 装。
湿气缸套式机体,其气缸套外壁与冷却液直接接触。用合 金铸铁制造的湿式气缸套的壁厚一般为5~8mm。湿式气 缸套下部用1~3道耐热耐油的橡胶密封圈进行密封,防止 冷却液泄漏。湿式气缸套上部的密封是利用气缸套装入机 体后,气缸套顶面高出机体顶面0.05~0.15mm。
汽车发动机专业基础知识
---周文碧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及特性 第三节 曲柄连杆机构 第四节 配气机构 第五节 汽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燃料 第六节 进排气系统与排气净化装置 第七节 汽油机点火系 第八节 发动机冷却系 第九节 发动机润滑系 第十节 发动机起动系 第十一节 发动机性能参数介绍
第一节 概述
发动机类型
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称为热力发动机, 也称热机。 热机有内燃机和外燃机两种。直接以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 械能的热机为内燃机。内燃机包括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 外燃机则包括蒸汽机、汽轮机和热气机等。内燃机具有结构紧 凑、体积小、质量轻和容易起动等优点。因此,活塞式内燃机 广泛用作汽车动力。
机体组
现代汽车发动机机体组主要由机体、气缸盖、气缸衬 垫、气缸盖罩、主轴承盖以及油底壳等组成,镶气缸 套的发动机,机体组还包括干式或湿式气缸套。
机体的构造与气缸排列形式、气缸结构形式和曲 轴箱结构形式有关。 气缸排列形式有3种:直列式、V型和水平对置式。
为了提高气缸的耐磨性和延长气缸的使用寿命而有 不同的气缸结构形式和表面处理方法。气缸结构形 式也有3种,即无气缸套式、干气缸套式和湿气缸 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