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敬语对比

合集下载

中日敬语的自谦词汇对比探析

中日敬语的自谦词汇对比探析

中日敬语的自谦词汇对比探析作者:张敏伶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11期把中日敬语文化进行科学条理的对比,对加强和巩固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推动对外汉语言文化的教学和发展、促进敬语规范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日敬语自谦语词汇比较敬语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语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汉语中的敬词、谦词和日语中的敬词头、敬尾词、固有敬语动词、恭谨体是极富表现力和创造力的一个重要语言群落,中日敬语不仅传承了中日传统文化的精品要素,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语言的积淀,而且各自肩负着反映当代中日两国社会文明生活的重任,是文明语言的载体,是礼貌语的核心聚焦,是语言美的化身。

把中日敬语文化进行科学条理的对比,对加强和巩固中日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推动对外汉语言文化的教学和发展,促进敬语规范化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语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交际活动中最主要的手段之一,社会文化生活的变迁,都会影响反映在语言中,会给语言或多或少打上时代的阶级烙印。

在中日敬语中,自谦语的表述也不例外,它们存在着自谦语表述同一性的特征,同时也有迹然迥异之处。

日本最早是先有语言,而后有文字,大约是在3世纪末、4世纪初,汉字传入日本,所以日语文字的定着是汉语文字贡献的结果,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化受到了汉语很大的影响,虽然汉语和日语是属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汉语——孤立语(靠词与词之间的顺序来确立表达的意义)而日语属粘着语,靠助词、助动词及用言(形容词、形容动词、动词)和敬体语尾来陈述语义,但是由于大量汉语言文字的输入,在语义表述上尤其是中日自谦表述词汇中有惊人的共同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点。

一、称谓差异及历史原因1.从表现形式看在第一人称谦称表述时,现代日语多于现代汉语,而古代汉语和古代日语的称谓量大体相近。

不过古代日语自谦称谓受古代汉语影响较大。

2.从历史原因看这是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古代,尊卑意识很强,这一点在皇族用语中尤为明显,上官下官、上位、下位、先辈、晚辈界限明确,因此产生了一大批标签的自谦称谓词,如“寡人”“小的”“鄙人”“小官”等受汉语的影最深的体育语言文化第一人称称谓中承袭了汉文化传统,出现了如“吾”“小生”之类的自谦称谓。

中日两国见面时礼仪的区别表格

中日两国见面时礼仪的区别表格

中日两国见面时礼仪的区别随着中日两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中日见面时的礼仪差异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礼仪规范,因此在见面时的礼仪行为上存在一些差异和特点。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在见面时的礼仪行为进行对比分析,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和礼仪规范。

一、问候方式我国:中文见面时通常会用“你好”、“您好”、“你好吗?”等语言进行问候,通常以握手作为问候的方式,但在一些正式场合也会使用鞠躬的方式表示问候,尤其是面对长辈或者领导人的时候。

日本:日语见面时通常会使用“你好”、“您好”、“你好吗?”等语言进行问候,但问候的方式比较注重礼节性,通常使用鞠躬的方式,根据对方的身份和地位的不同,鞠躬的深度也会有所不同。

二、穿着礼仪我国:中文一般在见面时会穿着正式的衣服,如西装、正装等,对于女性来说,一般会穿着裙子或者正装,但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也可以穿着休闲装。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非常注重穿着礼仪,通常会选择正式的日本传统服装“和服”或者穿着西装进行见面,女性也会穿着正式的和服或者正装。

三、交流方式我国:中文在见面时交流比较直接,通常会用比较直接的方式进行交谈,对于不熟悉的人也会比较友好地介绍自己。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会比较注重交流的礼仪,通常会比较谨慎地进行交谈,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立场,即便对方是年长的人或者地位较低的人。

四、礼物赠送我国:在见面时,中文通常会赠送礼物以示对对方的尊重,礼物的选择往往比较注重对方的喜好,并且在接受礼物时也会表达谦虚和感谢之情。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时也会赠送礼物,礼物的选择比较考究,通常会选择有寓意的礼物,并且在接受礼物时也会表达深深的谢意。

五、结束方式我国:在结束见面时,中文通常会用比较亲切的语言和姿态进行告别,如“再见”、“欢迎再来”等,如果与对方关系亲近,则经常会用拥抱的方式进行告别。

日本:日本人在见面结束时也注重礼仪,通常会用比较有礼貌的语言和姿态进行告别,如“失陪”、“期待下次再见”等,除非与对方关系非常亲密,一般不会使用拥抱的方式进行告别。

礼貌用语的概述

礼貌用语的概述

礼貌用语的概述礼貌用语的概述本文关键词:用语,概述,礼貌礼貌用语的概述本文简介:1绪论 1.1中日礼貌用语对比研究和善的价值与目的。

语言学习最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人们的交际能力,达到良好的对话与交流。

礼貌语言是人际互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

但礼貌的表达总是会受到特定时代和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原生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礼貌多种不同道德观念及礼貌标准,不同的对象、环境,礼貌用语的概述本文内容:1 绪论1.1 中日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科学研究的价值与用意。

自然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培养人们的交际能力,达到更佳的沟通与交流。

语言是人际互动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

但礼貌的表达总是会受到特定时代和民族文化的影响,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

不同有着不同的礼貌观念及礼貌标准,不同的对象、环境,其礼貌语言的表现形式、特点都有所不同。

因此对礼貌语言或进行研究,语言所不仅要学术研究礼貌语言具体的表现形式,更要研究礼貌语法中反映出的民族文化价值取向。

就汉语而言,汉语的背景是韩国文化,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以礼闻名世界。

"礼多人不怪"已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现已特点之一。

所以在传统汉语中,敬称、谦称、颂辞、卑辞这些礼貌用语特别发达。

现代汉语中的诚恳用语,虽不再像古代汉语中的礼貌用语那样丰富多彩,但也延用了自身的特点,都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特征丰富多彩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与我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和中国的历史渊源极深,都属于东亚异体字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

中国盛唐时期,日本大举学习中国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

长期的历史、文化交流让中日两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相似。

但两国究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历史健康发展背景。

体现在礼貌语言上也是具有各自的民族特点。

在跨文化交际中,日语学习者应该杜绝避免先入为主,发现中日有很多共同点的同时,也要看清两国之间文化差异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误用,从而促进双方良好人际关系的互动。

汉语和韩语的文化比较(中国的敬语和韩国的敬语比较,可以写论文的)

汉语和韩语的文化比较(中国的敬语和韩国的敬语比较,可以写论文的)

ㄴㄴ—ㄴ(话)
ㄴㄴ—ㄴㄴ(脸)
ㄴㄴ/ㄴㄴ—ㄴㄴ(年龄)
ㄴ—ㄴ(家)
ㄴㄴ/ㄴ—ㄴㄴ(牙齿)
ㄴㄴ—ㄴㄴ(子女)
ㄴㄴ/ㄴㄴㄴ—ㄴㄴ(儿子)
ㄴㄴ/ㄴㄴ—ㄴ(女儿)
ㄴㄴ—ㄴ(疾病) ㄴㄴ—ㄴ(酒)
ㄴㄴ—ㄴㄴ(生日)
ㄴㄴ/ㄴㄴ/ㄴㄴ/ㄴㄴ—ㄴㄴ(名字)
ㄴㄴㄴ/ㄴㄴㄴ—ㄴㄴㄴ(父亲)
ㄴㄴㄴ/ㄴㄴㄴ—ㄴㄴㄴ(母亲)
可以比较灵活地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但这并不是说不论什么职务名词都可以在后面加“-ㄴ”。像
“ㄴㄴㄴ(总统)”,后面就只能够接“ㄴㄴ(阁下)”。
除在职务名词后添加接尾词外,还可以在表示亲属的名词后加“-ㄴ”,例如:
ㄴ—ㄴㄴ(兄)
ㄴㄴ—ㄴㄴ(姐)
ㄴㄴ—ㄴㄴㄴㄴ(哥)
ㄴㄴㄴㄴ—ㄴㄴㄴㄴ(嫂子)
ㄴㄴㄴ—ㄴㄴㄴ(母亲)
在应尊敬的对象后添加接尾词(又称后接词缀)“-
ㄴ”,是韩语敬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首先,韩语可以在表职务的名词后加接尾词“-ㄴ”,例如:
ㄴㄴ—ㄴㄴㄴ(科长)
ㄴㄴ—ㄴㄴㄴ(部长)
ㄴㄴ—ㄴㄴㄴ(老师/先生)
ㄴㄴ—ㄴㄴㄴ(工程师)
ㄴㄴ—ㄴㄴㄴ(长官)
虽然在表职务名词后添加接尾词“-ㄴ”
【 摘要 】汉语、韩语中的敬语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认可的行为准则、社
会习惯、思维模式、道德标准等。本文从敬语的表达方式、使用状况、形成原因三个方面对汉语、韩语
的敬语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儒家思想是两种语言敬语形成的根本原因,两种语言都可以用词汇手
段表敬语,在敬语使用的环境、目的、原则上大致相同,只是韩语敬语的系统性更强,表达方式更加多
这些敬语词汇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
① ㄴㄴ ㄴㄴㄴ ㄴㄴㄴ ㄴㄴㄴ?

中日敬语对比剖析

中日敬语对比剖析

摘要本篇论文旨在研究中日两国敬语的异同,并从两国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书信敬语、称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全文共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主要是对中日两国敬语产生的历史原因及文化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并列举了一些例子。

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中日两国书信中的敬语形式进行分析,并从问候语、头语、结语等固定表达词语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第三章则是从人称和称谓两大方面来进行对比,在人称中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三类来具体分析。

称谓则分为一般称谓以及亲属称谓两类,并通过举例和列表的形式来加以分析。

第四章主要研究词汇上的异同,从接头词和专有词汇两方面来进行了解,并举例分析。

经过全面的举例分析,我们发现中日敬语因历史原因而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因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许多不同。

比如接头词的使用,敬语的谈话范围等。

总的来说,汉语只有谦敬词汇,日语敬语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

本文在研究中日敬语异同上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敬语;汉语;日语;敬意Abstract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honorific, and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ppellation honorific, lett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background in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honorific, and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through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letter honorific form analysis, and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research from the greeting, head of language, the fixed expression of words. The third chapter is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from the person and address two aspects, in person is divided into first person pronoun, second person pronoun, third person pronouns three specific analysis. The title is divided into general appellation and kinship terms in two categories, and through examples and the list in the form of analysis. The fourth chapter stud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vocabulary, to understand from two aspects of joint words and terminology, and example analysis. Through the exampl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we found that Japanese honorific owing to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produced many different. Such as joint use of the word, honorifics conversation range. In general, Chinese only modest words, Japan Japanese honorific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This paper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Japanese honorific.KeywordHonorific;Chinese;Japanese;respec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第一章中日敬语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文化背景 (2)第二章书信中的敬语异同 (3)第三章中日人称、称呼的异同 (4)第一节人称的异同 (4)(一)第一人称代词异同 (4)(二)第二人称代词异同 (5)(三)第三人称代词异同 (5)第二节称谓的异同 (6)(一)一般称谓异同 (6)(二)亲属称谓 (7)第四章词汇的异同 (8)第一节接头词的异同 (8)第二节专有词汇的异同 (9)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中日礼貌语言对国际关系 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通过学习和理解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也可以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中日礼貌语言对个人修养 的影响
中日礼貌语言的使 用,有助于增进两 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和理解。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
语言表达方式:中文更注重委婉,日语更直接 敬语使用:中文敬语较少,日语敬语丰富 礼貌程度:日语更注重礼貌,中文相对较为随意 文化背景:中日文化差异影响礼貌语言的使用
达语中
第 三
方言日 章
式的礼
表貌
中日礼貌语言的共同点
道歉:中日两国在工作场合的道歉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日本常见的“すみません”,中国常见 的“对不起”。
中日礼貌语言在商务场合 的应用
问候:中日两国在商务场合中,都 会使用礼貌语言进行问候,如“早 上好”、“您好”等。
感谢:在商务场合中,中日两国都 会使用礼貌语言表示感谢,如“非 常感谢”、“给您添麻烦了”等。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礼 的 你
阐的
比 述 正
观文
貌 点 , 文 研 字 语 是 您 究 思 想 言 的
提 炼 ,

汇 报 人 :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用场景语言的应中日礼貌
贰 语中 言日 概礼 述貌
伍 展趋势语言的发中日礼貌
叁 达方式语言的表中日礼貌
陆 响语中 与言日 启的礼 示影貌
日本:在公共场合,日 本人也会使用礼貌用语, 如“すみません”(对 不起)、“ありがとう” (谢谢)等。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

中日敬语对比通过比较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表达方式上有着显著的差别。

这种差别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变化,而且表现在它们的文化之中。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

在中国,汉语言文化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从尊重老人到尊重客人,我们都是以家庭中祖先和后代之间的关系为基础。

在表达敬意方面,中国人使用不同的称呼来表达敬意,例如,男性称呼面前的女性为“姑娘”,女性称呼面前的男性为“先生”。

而在较老的人的地位更高的情况下,男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爷爷”,而女性可能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奶奶”。

另外,“师傅”通常被用来称呼老师或者上司,而“大爷”则是在社会地位较低的人,例如,服务员。

而在日本,它的语言文化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例如,在街头或者礼仪会上,日本人通常都会以“您”或者“恭喜”来称呼对方,以此表达敬意。

日语中提到家庭成员时,也有许多不同的称呼,例如,男性会称呼自己的岳父为“岳父”,而女性则会称呼自己的岳母为“岳母”。

另外,“先生”和“小姐”在日本是非常常见的称呼,主要用于称呼陌生人或者对上司表示尊重。

在中日之间的文化上,这种敬语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而日本的文化则强调的是以尊重礼仪为基础的社会。

在中国,人们更加注重家庭关系,敬语用以表达尊重老人和祖先,而在日本,人们则更加强调遵守礼仪,用尊重的称呼来表示对他人的尊重。

总而言之,中日之间的敬语形式有着很多显著的不同,但两者的共同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以尊重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

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而且也反映在两国的文化之中。

另外,当我们熟悉了这些敬语形式之后,也可以培养出一种正确的沟通方式,让我们在中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友谊和联系。

中国与日本礼貌语言用语异同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中国与日本礼貌语言用语异同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

中国与日本礼貌语言用语异同分析-比较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礼貌用语是维持良好社会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了解彼此的文化背景,能在合适的语境正确地运用礼貌用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礼貌语言文化是必要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貌文化丰富发达,反映在语言上,就是拥有丰富的汉语礼貌语言。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也以礼仪着名。

同处在东方儒家文化圈,中日两国在礼貌语言以及礼貌文化上有非常多相似之处,两国人民进行交际时,在这些相似的地方能很好地理解彼此,可是中国和日本毕竟是不相同的国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礼貌语言,这些礼貌语言在用法上虽有相似,可更多的是两国文化体现出的不同,这便是本文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介绍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第一部分为绪论之文献综述部分。

在文献综述这部分,第一讨论此课题的研究意义;第二详细地叙述国内外对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综述情况:笔者在中国知网这个平台上,将汉日礼貌用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与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相比,汉日礼貌用语的相关研究少多了,所以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部分为礼貌用语的概论。

这部分叙述了礼貌用语的理论支撑,礼貌用语的定义、功能、特点以及形式。

其中,礼貌用语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感谢语、道歉语、敬语以及寒暄语。

第三部分就分别从这五类语言展开分析中日礼貌用语的对比研究。

这是本论文着重研究的部分。

第一类是中日感谢语的对比研究。

重点介绍了汉语感谢语用责备和关心的方式来表达感谢的特点以及日语感谢语用道歉来表示感谢的习惯。

然后论述了中日感谢语文化。

第二类是中日道歉语的对比研究。

汉语中直接表达道歉的词语寥寥无几,笔者重点介绍了对不起和不好意思,并挖掘为什么直接道歉语这样稀少的原因,这与中国人爱重面子的心态有关。

跟中国相反,日语中的道歉语特别多,它们使用的范围广,使用的频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篇论文旨在研究中日两国敬语的异同,并从两国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书信敬语、称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全文共由四章构成。

第一章主要是对中日两国敬语产生的历史原因及文化背景进行简要分析,并列举了一些例子。

第二章主要是通过对中日两国书信中的敬语形式进行分析,并从问候语、头语、结语等固定表达词语方面进行对比研究。

第三章则是从人称和称谓两大方面来进行对比,在人称中分为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三类来具体分析。

称谓则分为一般称谓以及亲属称谓两类,并通过举例和列表的形式来加以分析。

第四章主要研究词汇上的异同,从接头词和专有词汇两方面来进行了解,并举例分析。

经过全面的举例分析,我们发现中日敬语因历史原因而有许多相同之处,又因时代的发展而产生了许多不同。

比如接头词的使用,敬语的谈话范围等。

总的来说,汉语只有谦敬词汇,日语敬语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体系。

本文在研究中日敬语异同上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敬语;汉语;日语;敬意AbstractThis thesis aims to study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in the honorific, and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ppellation honorific, letter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mprehensive research, the dissertation is composed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background in both Chinese and Japanese honorific, and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through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letter honorific form analysis, and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research from the greeting, head of language, the fixed expression of words. The third chapter is carries on the contrast from the person and address two aspects, in person is divided into first person pronoun, second person pronoun, third person pronouns three specific analysis. The title is divided into general appellation and kinship terms in two categories, and through examples and the list in the form of analysis. The fourth chapter studi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vocabulary, to understand from two aspects of joint words and terminology, and example analysis. Through the exampl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we found that Japanese honorific owing to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have many similarities, but also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produced many different. Such as joint use of the word, honorifics conversation range. In general, Chinese only modest words, Japan Japanese honorific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This paper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the study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Japanese honorific.KeywordHonorific;Chinese;Japanese;respec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前言 (1)第一章中日敬语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文化背景 (2)第二章书信中的敬语异同 (3)第三章中日人称、称呼的异同 (4)第一节人称的异同 (4)(一)第一人称代词异同 (4)(二)第二人称代词异同 (5)(三)第三人称代词异同 (5)第二节称谓的异同 (6)(一)一般称谓异同 (6)(二)亲属称谓 (7)第四章词汇的异同 (8)第一节接头词的异同 (8)第二节专有词汇的异同 (9)结论 (12)参考文献 (13)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汉语又是一个庞大的语言体系。

汉语敬语在很早的时候就已存在并被广泛的使用。

日本作为中国的邻国也是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隋唐时期还经常派出遣唐使来到中国进行学习。

所以日本敬语的存在和使用大部分是从中国传入,受到中国古代语言以及文化的影响。

换而言之,中国和日本的敬语本是同源的。

不过日本从中国引入敬语之后,日本的敬语得以迅速发展,日语敬语的体系、日语敬语词汇以及敬语表达形式也渐渐丰富和完善。

现如今敬语已经成为日本语言的最大特点,在日本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与之相比,随着中国现代化发展,敬语的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人们不再使用敬语;这导致了现代汉语的敬语不断退化,并且了解汉语敬语又能完美使用敬语的中国人也越来越少。

中日敬语有许多相同之处,又有许多各自不同的特点。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中日敬语产生的历史原因及文化背景、书信中的敬语异同、中日人称、称呼的异同、词汇的异同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举例解释其中的敬语含义,使得日语敬语更形象更容易理解。

第一章中日敬语产生的历史原因以及文化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早在封建王朝时期就开始使用敬语, 并流传到日本。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 在经历了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等历史性的变革后, 儒学教育体系彻底崩溃, 基于尊卑关系的敬语词汇的使用频率骤降, 敬语体系瓦解。

中国敬语在建国后有一个明显的时代特征,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在打招呼或请教对方时,不论男女皆称呼为“同志”。

而“同志”这一词在古代是通指志趣相同的人。

随着改革开放,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内经济得以多元发展,“同志”一词使用逐渐减少,而被“先生”“小姐”“女士”所取代。

最近10年,我国已迈向市场经济,企业竞争激烈,尽可能用敬语做自己产品广告的代言词。

由此可见,敬语仍然有走向繁荣的趋势。

日本是一个社会等级森严的国家,日本人的“上下”观念很分明, 也善于在社会的等级序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然后“各守本分”。

比如, 在日本公司里, 上下级之分, 前后辈之分非常清楚, 职员对自己在公司所处的位置都心中有数。

由于敬语具有对他人表示尊敬之意的语言效果, 他们对自己的上级或者前辈, 都使用敬语。

当然, 很多时候, 为了显示说话人本身的品格, 也有很多人对下级、后辈使用敬语。

但由于敬语也有拉开与对方距离的语言效果, 有时候为了表示与对方的亲近关系, 也会不使用敬语。

同时, 日本人也具有很强的“内外”观念, 对不属于自己这个序列中的人都看成外人。

敬语最能明示内外关系, 比如说, 一个公司在和另一个公司的人对话时, 不管对方公司的人处于何种地位, 也不管谈话提到的本公司的人处于何种地位, 对本公司的人的行为一律使用自谦语来形容, 而对对方公司的人一律使用尊敬语。

此时的“上下”关系要让位于“内外”关系。

比如说, 对其他公司的人提到本公司的社长时, 一般说“山田现在不在位置上, 开会去了。

”而不能说“山田社长( 先生) 现在不在位置上, 开会去了。

”但是, 如果是本公司社长太太打来的电话, 则又要说成是“山田社长( 先生) 现在不在位置上, 开会去了。

”这是因为, 对于社长太太来说, 社员又要算是“外人”了。

日本敬语在研究方面可以分为两大时期。

一个是初期的敬语,以松下大三郎敬语的《日本俗語文典》为起点,经过多次修改于1928年以《改撰標凖日本文法》为题出版。

至今仍作为日本敬语基础分类的三分法见于1906年吉冈乡甫写的《日本語口語法》一书,该书根据敬语表达方法的不同,把敬语分为“尊敬语”“自谦語”“郑重語”三类,由于这个分类清晰明了,一直作为日本学校敬语教育文法沿用至今。

另一个时期就是战后的敬语,1945年8月15日所谓的“大日本帝国”灰飞烟灭。

明治时期以来一直持续的贵族制度也被废弃,军队也被解散。

1946年1月1日日本天皇还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否定自己是神的“人间宣言”,日本由一个以天皇为象征的专制国家变成一个民主主义国家。

在这样的大革命时代,日本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针对日语敬语问题出现了废除和保留争议。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国语审议会出台了《今后的敬语》(これからの敬語),确立了适合新时代日本社会要求的敬语基准。

《今后的敬语》出台以来一直影响着教育、公用语、报纸、广播、出版以及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成为战后日本敬语的规范。

第二章书信中的敬语异同随着现代通讯设备的飞速发展,许多人忽视了书信的存在,书信的交换对于日本人来说仍然一个常用的沟通手段。

日本人们在表达祝福、向上司致谢、委托别人重要事情的时候,书信则是最正式的方法,因为书信被视为一种社交礼仪。

然而在中国书信这一通讯手段却渐渐退化甚至不再使用,只有中国早期书信中还留有许多书信专用敬语。

例如在请安时用于亲友长辈:恭请、敬请、敬请颐安;用于亲友同辈:敬候佳祉、并候近安、顺颂起居、顺侯大安;用于亲友晚辈:即询近佳、即问近好、附颂清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