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词——言语功能比较及对译方法考察

合集下载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

本文从语义、分类、敬谦及词缀方面,探讨了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分析其成因,总结出亲属称谓语翻译时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中日翻译教学导入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翻译技巧翻译教学亲属关系是人们之间一个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

而亲属称谓语则反映了人们的之间的这种婚姻或血缘关系,它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

正如日本学者石川荣吉所说:“亲属称谓并不是表示个人之间的谱系的位置关系。

称谓词性意味着人类集团之分类的社会性范畴。

”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历来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虽然民族与民族之间或许会有类似的文化现象,但类似并不等于完全相同,存在的差异是辨别这些亲属称谓的关键。

本文试图通过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性对比,浅析其成因,总结出中日翻译教学中亲属称谓语互译的几点启示。

一、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1.词义差异。

从中日四代亲属称谓対照表中可以筛选出以下同形的亲属称谓语: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妹、叔父、伯父、兄弟、弟妹、外甥、夫、舅、姑、主人、伯母、婶母,等等。

很多同形也意义相同,但仍有部分词汇不能望文生义。

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熏陶下,日语中的这些词语,所指范围已经和汉语的有所不同,比如兄弟、弟妹等。

例1:兄弟:汉语中的“兄弟”仅指哥哥和弟弟,兄弟还可用于平辈之间,可以用在比自己年龄小的,更可以用于对众人讲话时的谦称,此时无辈分之分。

而日语的“兄弟”不仅指哥哥和弟弟,还指姐姐和妹妹。

论新闻文体中汉日同形词的日译

论新闻文体中汉日同形词的日译

谢谢观看
然而,汉日同形词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干扰:
(1)造成意义混淆:由于汉日同形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日本 学生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混淆。例如,“大丈夫”在日语中表示“2)影响词汇量的正确掌握:由于汉日同形词的存在,日本学生可能会忽 略一些汉语特有词汇的学习,导致词汇量掌握不足。
实例分析
以“代表”这个汉日同形词为例,在汉语中“代表”通常指代替某人或某团 体表达意见或担任某种职务的人,而在日语中“代表”则可以表示代理人、代表 者等含义。因此,在翻译这个词汇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例如,在以下新闻标题中:
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本参加G20峰会
可以将“代表团”翻译成“だいひょうたん”或者“とうたん”,以保留其 原有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如果需要进一步解释,可以在新闻正文中加以说明。
二、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 方法
针对HSK词汇大纲中的汉日同形词,教师在对日本学生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 应采取以下策略:
1、重视汉日同形词的差异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讲解汉日同形词 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帮助学生明确区分。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建议学生使用汉语词典而非日汉词典,以避免 过度依赖日语汉字的注释。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词典的使用方法,掌握查阅生词 的能力。
结论
汉日同形词的日译是新闻文体中不可避免的挑战。通过借用日语汉字、直接 翻译成日语、使用其他翻译方法等策略以及针对汉日同形词的特点采取的翻译技 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文体的质量和准确性。然而,由于语言的复杂性 和文化差异,汉日同形词的翻译仍然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技术在汉日同形词翻译中的应用前景和实践效果,以为 新闻文体的翻译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于中文和日语里人称代词的对照研究

关于中文和日语里人称代词的对照研究

关于中文和日语里人称代词的对照研究要点日语的初学者会认为日语和中文里的人称代词大致是相同的,然而实际上两者间有很大的区别. 人称代词有3种分类:指代说话人的第一人称(自称),指代听话者的第二人称(对称),指代两者以外的第三人称(他称). 本篇论文主要分析日文中文两者间同样及不同的地方,讲述日语中及中文里授受关系的不同之处,希望能给初学者在学习上的一些参考.然后,通过提出若干个在学习日语过程中的几个注意事项,还望能给日语学习者以参考.关键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授受关系目录要点第一章序论第二章第一人称代词对照第三章第二人称代词对照第四章第三人称代词对照第五章授受动词对照结论感谢心语参考文献第一章序论一翻开日语教科书,映入眼帘的就是如下的例句:1.私は中国人です.(我是中国人)2.あなたは日本人ですか.(你是日本人吗?)3.彼はフランス人です.(他是法国人.)从上面的例句中看得出,日语里的人称代词和中文里的人称代词意义上大庭相径. 从这点来看,认为日语中的「私」「あなた」等同于中文里的「我」「你」,依此类推其他人称代词也都相同的人不在少数. 然而,这样的决断下得太早叻. 事实上,根据使用的频度和实际情况来看,中文和日语在人称代词的使用上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据此,明确指出中日双语上使用人称代词的异同点即是本文目的所在. 这也是国内的日语学习者所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第二章第一人称代词对照日语中的「わたし」是从「わたくし」变化而来的词. 是从昔日用来表示自己的事物词,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转变成现在这样的. 例如:(1)わあ、いいなあ。

わたしにもひとつちょうだい.(哇,真好啊. 也请给我一个吧.)(2)わたしは真っ赤なリンゴです.(我是个红彤彤的苹果.)(苹果拟人化的独白)但是,日语中表现”自己”的词既非「わたし」也非「わたくし」.根据场合不同,使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说,男性对于自己的同辈或者后辈,一般用「僕」,如果和对方关系较为亲密则是用「俺」. 也有情况是年长的男性对后辈用「わし」这个词. 在女性之间,则以「あたし」「あたくし」作为称呼以表亲密. 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日语中的人称代词根据说话者的性别,地位,其用法也是各式各样的.「わたし」这个词的复数也是存在着各种形式的. 「わたしたち」、「私ども」、「僕たち」、「僕ら」、「われわれ」这些都是「わたし」的复数表现形式. 日语中第一人称的复数形式被分为两种类别. 森田良行所著的书本《基础日本语》中把第一人称复数分为如下2种. 其一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处于对立的场合; 其二是说话者和听话者处于同等的,同伴的场合.首先就拿第一种类别稍稍说明一下吧. 例如:(1)わたしたちはあなたの来るのをずっと待っていたのですよ.(我们一直都在等你来哟.)(2)われわれには、われわれの言い分があるんだから、貴様は黙って聞いていろ.(我们有我们自己的主张,你只要闭嘴乖乖听着就行叻.)这两句句子中「わたしたち」只代表自己一方. 在某种情况下,即便出现复数的形式也只是代表说话者自己的心理. 这是因为,说话者认为大家应该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所致.其次,说明一下第二种类别. 这里的「私たち」,不管说话者是独自一人还是什么,或者一对一也好都可以使用. 要说为什么的话,这是因为说话者把听话者也包括进去叻的缘故. 例如:(1) これは私たち二人だけの秘密にしましょう.(这就当做我们两人之间的秘密吧.)(2) 僕らは互いに信じあう。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

交流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用对比研究王晓华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摘要:在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沟通、交流日益频繁的情况下,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我们在交流沟通之间,准确用语,避免出现言语上的错误,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就以中日国家来说,两国跨文化交际之中言语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如寒暄、邀请、请客、致谢等均会用到,但是如若出现用语错误,则会影响国人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印象。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明确中日双方的用语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本文将依据语用学及言语行为理论,就中日跨文化交际中言语行为语言对比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对于更加顺利的展开中日国民交流、交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日跨文化;文化交际;言语行为;用语对比虽然,日本文化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使得两国之间文化习俗很是相同或相近,但是从中日两国人民言语行为上来看,两国人民的言语行为表现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为了使中日跨文化交际良好的、顺利的展开,在外语教学实践之中,应当注重加强用语对比,说明中日寒暄、致谢、邀请等语言行为上存在的差异,那么在交流与沟通之中,能够真正了解对方语言行为的含义,正确应答,使得双方的交流融洽、愉悦。

所以,加强中日语言行为的语用对比是非常必要的。

一、中日寒暄言语行为的语用对比但从“寒暄”言语行为来看,中日国家的语用习惯就有很大不同。

我们只有深入的研究与对比中日言语行为,才能真正了解中日国家文化,那么中日跨文化交际将更加有意义的。

寒暄语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从一开始就是用的询问对方的安康、起居、冷暖及心境的体贴性言语,看似多余,但实则是良好交际的开端,能够拉近交际双方的社会距离,营造一种轻松、自然、和谐的氛围。

当然,因为不同国家特定文化使然,才使得不同国家寒暄的方式不同,如中国国民之间或与其他人寒暄,习惯用语是“你吃饭了吗”,这作为一种常用的寒暄方式,在其他不懂中国文化的国家来看,更像是在邀请自己吃饭,这容易引起误会。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关于中日礼貌语言的对比研究

中日礼貌语言对国际关系 的影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礼貌语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
通过学习和理解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也可以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中日礼貌语言对个人修养 的影响
中日礼貌语言的使 用,有助于增进两 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和理解。
中日礼貌语言的差异
语言表达方式:中文更注重委婉,日语更直接 敬语使用:中文敬语较少,日语敬语丰富 礼貌程度:日语更注重礼貌,中文相对较为随意 文化背景:中日文化差异影响礼貌语言的使用
达语中
第 三
方言日 章
式的礼
表貌
中日礼貌语言的共同点
道歉:中日两国在工作场合的道歉方式也有所不同,如日本常见的“すみません”,中国常见 的“对不起”。
中日礼貌语言在商务场合 的应用
问候:中日两国在商务场合中,都 会使用礼貌语言进行问候,如“早 上好”、“您好”等。
感谢:在商务场合中,中日两国都 会使用礼貌语言表示感谢,如“非 常感谢”、“给您添麻烦了”等。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意输 赅入
礼 的 你
阐的
比 述 正
观文
貌 点 , 文 研 字 语 是 您 究 思 想 言 的
提 炼 ,

汇 报 人 :


壹 目 录 标 题
肆 用场景语言的应中日礼貌
贰 语中 言日 概礼 述貌
伍 展趋势语言的发中日礼貌
叁 达方式语言的表中日礼貌
陆 响语中 与言日 启的礼 示影貌
日本:在公共场合,日 本人也会使用礼貌用语, 如“すみません”(对 不起)、“ありがとう” (谢谢)等。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

088《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近年来我国与日本在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愈加频繁,中日贸易发展前景较好,对高水平日语翻译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

准确恰当的语言翻译,是国家之间正常交流合作的基础。

由于中日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在开展翻译活动时,需要译者对不同的语言文化差异进行妥善处理,保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

基于日语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分析日语语言文化特征和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主要原因的基础上,探究翻译过程中因语言文化差异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应对策略。

[关 键 词] 中日语言文化;文化差异;翻译策略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研究顾雅琦为了保证日语翻译结果不出现偏差,日语的翻译过程必须先明确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不能单纯地进行字面翻译,否则翻译的结果会偏离原意,甚至造成较大的误会。

由此可见,要想解决日语翻译过程中存在的语言文化层面的差异问题,必须充分了解日语的语言文化特征,进而科学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保证日语翻译活动顺利、准确地完成。

一、日语语言文化特征(一)日语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日语有许多表达方式非常委婉,有一种说法叫作“空気を読む(读空气)”,其含义为“为了不造成尴尬,需要根据现场的情况配合说话”,可译为“察言观色”。

如果一个人无法做到察言观色,而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身的想法,日本人会说这个人“空気が読めない”,意为这个人说话之前不会察言观色,用直接表达的想法破坏了原本的好气氛,从而打上负面标签。

对察言观色能力的重视,体现出日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截然不同。

日本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往往不会直接说清楚,而是用婉转、模糊、间接的方式进行表达。

这也意味着,翻译人员翻译时需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通过上下文推测意义。

如果不了解日语的语言表达特点,极有可能在交流中造成误会。

所以在翻译日语的时候,要运用日语的语言思维,否则会出现“词不达意”的问题。

(二)日语的使用受等级观念的影响日本社会有着明确的等级观念和尊卑意识,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场合,这种等级制度已经根深蒂固。

日语中的第一人称

日语中的第一人称

•わたし•日本人最常用、最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

•在公开场合使用“わたし”通常显得比较有礼貌。

•私(わたくし)•比“わたし”更有礼貌的一个第一人称代词,最应该在公开场合中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但使用过多会显得过于拘谨。

•通常只跟敬体一起用,不跟简体一起用。

•一般为皇室进行公开演讲时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

另外在日企的文书中,也有使用“わたくしども”(我们)的习惯。

•在动漫中,一般为公主、大小姐级的贵族女性或某些风度翩翩的男性使用。

•贵族宅邸中的佣人、女仆也有使用“わたくし”,以表尊重的习惯。

•僕(ぼく)•男性在私人谈话中常用的带有“自谦”含义的第一人称代词。

最近也有女性使用。

•在公开场合中使用这个词的话,有时会显得比较“孩子气”,给人“还没长大”的感觉。

一般为小男孩和较年轻的男性使用,单位部门的领导慎用。

•通常让男孩子用,就给人一种“文弱”的感觉,让女孩子用,则给人一种“男孩子气”的感觉。

总体给人一种“中性”的感觉。

•在动漫中使用“ぼく”的女孩子大部分是“男孩子型”的女孩子。

•有①和②两种声调。

在标准语中通常读成①,不过也有很多人喜欢读成②,例如木村拓哉。

•这个词有时也会作为“第二人称代词”使用,通常为大人呼叫小男孩的时候用,即变成“小弟弟”的含义。

•自分(じぶん)•比较内向的男孩子喜欢使用的一个第一人称代词。

•在军队、约束力较强的团体当中也经常使用。

•为刑事剧场《西部警察》的渡哲也饰演的主角“大门圭介”的口头禅,借助这部日剧的人气而成为了流行语,最近出现了滥用的迹象。

•在关西圈,“自分”有时也用作“第二人称代词”。

•亲友类•只适用于跟自己的好友或熟人私聊的第一人称代词。

在公众场合用有时会很失礼。

•俺(おれ)•很多男性使用的一个第一人称代词。

主要用于私人谈话,给人一种较“傲慢”、不拘礼节的感觉。

在公开场合中使用的话会很失礼。

直译通常为“老子”。

•在日剧、动漫等虚拟作品中,主要为比较有野性味的青少年的自称语。

浅析中日文人称代词的差异

浅析中日文人称代词的差异

浅析中日文人称代词的差异作者:张静芬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34期张静芬(苏州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江苏苏州 215311)0 引言现代日语的人称代词数量众多,而且有着多种变化,不易准确使用。

这与数量较少且稳定的汉语人称代词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是日语学习者普遍的印象。

因此,本文就日语与汉语的人称代词的区别进行初步的探究。

笔者将从尊敬程度、性别、转用表现三个方面,阐述日语和汉语的人称代词的区别、特征、背景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1 尊敬的程度的变化日语的人称代词,在使用的过程中,其尊敬程度有减低的趋势,这也是汉语中没有的现象。

可以说是因为过度的使用表示尊敬的人称代词,甚至是对地位低下者也使用,所以这些人称代词失去了原有的尊敬的含义。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本来是尊称的“貴様”这个词。

如果我们仅从汉字来判断,毫无疑问它应该表示尊敬。

但是,实际上随着它越来越多的用于称呼地位低下者,其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来越低,现在,一般仅用于吵架时对对方的轻蔑称呼。

第二个词例就是“僕”这个词,它的训读是“しもべ”,原意是指“地位低的人,卑贱的人”,因此如果对地位高的人自称是应该把“ぼく”说成“しもべ”。

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对别人自我介绍“しもべは○○です”,是极其失礼的。

相反,用“わたし”反而是合理的。

换句话说,也就是“ぼく”这个词本意是表示自我贬低的,但是实际上却是用于对同等地位,或者是地位低下者的自称,这是十分不可思议的一点。

“君”这个词也是一样的情况。

“キミの訓は‘王·神’である。

つまり、それは本来非常に相手を高めて呼ぶ呼称であるが、もし安部首相のことを‘安部君’と言ったとすれば、どうなるのであろう。

‘そんな失礼な!’とたちまち怒られること必定である。

”(注①这是因为在现代日语中如果在别人的姓氏后面加上“君”,就等于是把对方当成了和自己同等地位的人,或者在更多的场合,是把对方视作自己的手下了。

日语中还有很多尊敬由高变低的人称代词,如“オマエ”、“アナ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 ),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月日 年月日
レジュメ
レジュメ
言語の習得に当たってそれが母国語であろうと外国語であろうと、まず第 一人称代名詞は最初に覚えるべき単語として登場し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だが、 日本語の実際運用を見れば、ちょうどチャンバレン氏が指摘したように、日 本人は 1 時間ぐらい談笑をしていても、ほとんど第一人称代名詞を用いない で、皆、これを省略してしまうのである。このことは日本語の特質をある程 度から反映するかたわら、言葉使用時の人間関係の表し方の複雑さや難しさ の問題も日本語学習者の目の前に置かれてくるわけである。確かに、日本語 には第一人称代名詞の数は中国語より多いかわりに、その使用頻度がかえっ て中国語よりはるかに少ないのが事実である。これは面白い問題の上に、ま た研究に値するテーマではないかと筆者は考えている。
本论文开头部分提出研究动机、考察对象和研究方法,主体部分由三章构 成。
第一章是先行研究和提出问题。先列举中日两国词典中第一人称的定义, 接着是中国、日本、中日对比三方面第一人称的先行研究,接下来是第一人称 种类总括,最后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从语言学和语用学两个角度对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词使用频率差异的 原因进行分析。第一节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中日第一人称的言语构造。总的来说 日语是隐性的。日语通过授受动词、意志表现、希望表现、敬语、被动、称呼、 感情形容词将第一人称隐藏在文中。与此相对,汉语是显性的。汉语是主语支 配的句群;汉语中的第一人称可重复使用;并且汉语第一人称具有特殊的“虚 指作用”。
答辩委员会主席:________ 评 阅 人:________ 200 年 月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 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 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而 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声明人(签名): 年月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厦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 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 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 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校编码:10384 学号:200404070
分类号______密级_____ UDC______
硕士学位论文
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詞について ————主に言語功能比較及び対訳方法への考察
论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词 ———言语功能比较及对译方法考察
袁媛
指导教师姓名:陈端端 副教授 专 业 名 称:日 语 语 言 文 学 论文提交日期:2 0 0 7 年 4 月 论文答辩时间:2 0 0 7 年 月 学位授予日期:2 0 0 7 年 月
第二节从语用学角度通过人际关系、谈话原则、汉语第一人称复数特有的 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人际关系方面分为上下关系、强弱关系、公私关 系、性别、内外五点进行论述。谈话原则主要从谈话视点和自我弱化两方面进 行分析。从汉语第一人称复数特有的语用功能看,汉语第一人称复数可代替第 一人称单数、第二人称单数、第二人称复数起到特殊的发话效果。
1.2 中国語……………………………………………..………………..27 1.2.1 主語の支配する文群...............................................................27
v
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詞について————主に言語効能比較及び対訳方法への考察
2.1 人間関係...............................................................................................34 2.1.1 上下................................................................................................34 2.1.2 強弱................................................................................................36 2.1.3 公私................................................................................................37 2.1.4 性別................................................................................................38 2.1.5 内外................................................................................................39
本論文では、現代日本語と中国語における第一人称代名詞を取り上げ対照 研究をし、それぞれの使用頻度からその原因を分析しながら、両言語の対訳 方法を検討していきたいと思う。
研究動機、考察対象及び研究方法などを提出する「はじめに」の冒頭に続 いて、本論は大きく分けると三つの部分から成り立つ。
第一章は先行研究と問題提起などである。辞書によると、中日第一人称の 定義はほぼ同じだと言える。第一人称代名詞に関しては中日両国ではそれぞ れ先行研究が行われている。それをふまえて自説を展開していく同時に研究 方法の説明もついている。
第二章において、言語学と語用学という二つの立場から中日言語に第一人 称の使用頻度がなぜ違っているのかを分析する。第一節では言語学の角度か ら中日の言語構造を分析する。総じて、日本語は隠性的であり、授受動詞、 意志表現、希望表現、敬語、受身、呼称、感情形容詞を通じて第一人称代名 詞が文の中に隠されるが、それと異なり、中国語の第一人称は顕性的である。 いわば、中国語が主語の支配する文群であり、中国語第一人称代名詞が重複 使用でき、中国語第一人称代名詞が「虚指作用」を持っているなのである。
第二章 中日言語における使用頻度相違の原因分析…….........15
第一節 両言語の言語構造………………………………………….....15
1.1 日本語……………………………………………………………..…15 1.1.1 授受動詞………………………………..……………………..15 1.1.2 意志表現、希望表現………………………………………….….17 1.1.3 敬語……………………………………………………….……19 1.1.4 受身………………………………...………………….……….20 1.1.5 呼称………………………………………………………………22 1.1.6 感情形容詞…………………….……………………………...24
第三節 人称表現の総括…………………………………………...……5 第四節 自説の展開.....................................................................................9 第五節 研究方法…………………………………………………...…….14
キーワード:第一人称代名詞;言語構造;語用機能;翻訳方法
ii
摘要
摘要
不论学习哪个国家的语言,第一人称代名词都是最先接触到的。有人发现, 日本人谈笑风生一小时几乎没有使用第一人称代名词。日语中第一人称的种类 繁多、使用复杂,但是使用频率却远远少于汉语。本论文对现代日语和汉语中 的第一人称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两者使用频率差异的原因并进而讨论两者的互 译方法。
第一節 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詞の定義…………………………………2 第二節 先行研究…………………........………………………………..…3
2.1 中国における先行研究…………………………………………...…3 2.2 日本における先行研究…………………………………………...…4 2.3 中日における比較研究………………………………………...……4
词、反身代词、指示词等转换。 最后是结论。总结以上论述,得出结论,并提出今后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第一人称代名词;言语构造;语用功能;翻译方法
iv
目次
目次
はじめに…………………………………………………………......……………1
第一章 先行研究と問題提起.....................................................................2
i
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詞について————主に言語効能比較及び対訳方法への考察
第二節では語用機能の角度から、人間関係、談話原則、中国語特有の第一 人称複数の語用機能という三つの面に分けて一一取り上げて分析する。人間 関係の面は上下移動の差があること、強弱の見分けがあること、公私関係、 性別、内外の五て温かい言語であり、一方の中国語は大局的に見て対象的意義に徹しようと する言語である。
第三章是中日第一人称互译方法考察。第一节是日译汉方法考察。日语第 一人称首先可以翻译为汉语第一人称。另外还可向非第一人称转换,如其他的 人称代词、反身代词、其他的代词、指示词等。第二节是汉译日方法考察。汉 语第一人称可译为对应的日语第一人称,也可向非第一人称,如其他的人称代
iii
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詞について————主に言語効能比較及び対訳方法への考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