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翻译程序论
第一讲 中西翻译理论史

译文: 因为距离远,交通工具缺乏,使农村社会与 外界隔绝。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 而变得更加严重。
Definition: Foreignization: If the translator’s preference is placed on preserving the languag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 of the source text, we call this kind of approach or its translation foreignizing or foreignization.
译文1:(董秋斯) 我 爱 我 的 爱 人 为 了 一 个 “ E”, 因 为 她 是 Enticing ( 迷 人 的 ) ; 我 恨 我 的 爱 人 为 了 一 个”E”, 因为她是Engaged (订了婚的);我用 我的爱人象征Exquisite (美妙),我劝我的爱 人从事Elopement (私奔),她的名字是Emily (爱弥丽),她的住处在East (东方)。
Domestication: Conversely, the method or practice of adapting the translation to the norms and values of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culture is called domesticating or domestication.
第六次翻译高潮表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以来的翻译活动。主要特点:首先,翻 译范围的扩大,科技、商业领域也成为翻译 领域。其次,翻译规模扩大,出现经过专门 训练的专业队伍从事翻译。另外,翻译的作 用为以往所不可企及。最后,翻译事业发展 的形式有很大变化和进步。其中包括兴办高 等翻译教育,成立翻译组织,发展机器翻译。
翻译过程论

There are three basic translation processes: (a) the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L text; (b) the translation procedures, which may be direct, or on the basis of SL and TL corresponding syntactic structures, or through an underlying logical ‘interlanguage’; (c) the reformulation of the text in relation to the writer’s intention, the readers’ expectation, the appropriate norms of the TL, etc. The processes are to a small degree paralleled by translation as a science, a skill and an art. (英)纽马克(Newmark, P. )著. 《翻译问题探讨》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P144 Peter Newmark.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Pergamon Press Ltd., 1982
When we are translating, we translate with four levels more or less consciously in mind: (1) the SL text level, the level of language, where we begin and which we continually (but not continuously) go back to; (2) the referential level, the level of objects and events, real or imaginary, which we progressively have to visualize and build up, and which is an essential part, first of the comprehension, then of the reproduction process; (3) the cohesive level, which is more general, and grammatical, which traces the train of thought, the feeling tone (positive or negative) and the various presuppositions of the SL text. This level encompasses both comprehension and reproduction: it presents an overall picture, to which we may have to adjust the language level; (4) the level of naturalness, of common 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writer or the speaker in a certain situation. Again, this is a generalized level, which constitutes a band within which the translator works, unless he is translating an authoritative text, in which case he sees the level of naturalness as a point of reference to determine the deviation-if anybetween the author’s level he is pursuing and the natural level. This level of naturalness is concerned only with reproduction. Finally, there is the revision procedure, which may be concerned or staggere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This procedure constitutes at least half of the complete process.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p.19)
(完整版)英汉翻译教程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第一讲翻译原则简介一、教学目的:了解基本的翻译原则和翻译研究的问题二、教学过程:1.翻译的定义和内涵:(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Translation is an art/ science/craf2.中国几位翻译家的理论(influential translation principles)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
The “three character guide" is regarded as a plumb—line of long standing to measur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ranslating.傅雷:神似--—spiritual conformity。
Emphasizing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flavor of the original。
强调原作神韵再现。
钱钟书:化境--—sublimed adaptation. Focus on the translator’s smooth and idiomatic Chinese version for the sake of the Chinese reader.刘重德:信、达、切-——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closeness.3.中国翻译史上的论争:鲁迅:宁信而不顺-—-rather to be faithful than smooth。
目的:引入英文句式的表达法梁实秋、赵景深:宁顺而不信--—rather to be smooth than faithful 目的:可读性强,便于交流.4.直译与意译: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直译的例子:crocodile tears鳄鱼的眼泪; armed to the teeth武装到牙齿; chain reaction连锁反应;gentlemen's agreement君子协定;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 三教九流;paper tiger 纸老虎; Breath one’s last——-断气; go to one’s external rest——-安息; the long sleep——-长眠;see Marx 见马克思; Go west 上西天; go to heaven 上天堂; blow out the candles 吹灯拔蜡kick the bucket 蹬腿:直译不等于死译(dead translation):街道妇女应动员起来打扫卫生:Women in the street should be called on to do some cleaning.“In the street" should be replaced by “in the community”.她一大早起床,进城,见到了她的公爹:She got up early, went to the town and saw her public father。
英汉互译课件 第一讲:翻译标准

【例11】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 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 【译文】我们将坚持到最后,我们将在法国国土上作战,将在各 处海洋上作战,我们的空中力量将越战越有信心,越战越 强;我们将在滩头作战,在敌人登陆地作战,在乡村田 野、城市街头作战,我们将在群山中作战……
【例 3】 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译文1】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译文2】 与狼做伴,就要学会狼嚎。
【例 4】The time will come when the diesel engine will go out of use and the nuclear engine will be substituted for it. 【译文1】 柴油引擎被淘汰,使用核引擎的时候即将来临。 【译文2】 总有一天,柴油机会受到淘汰,而代之以核发动机。 【例 5】The Agreement is executed in Chinese. If necessary, it may be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译文1】 本协议以中文签署。需要时,可译成英文。 【译文2】 本协议签署的文本是中文文本。需要时,可译成英 文。
第一讲 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问题

通顺: 译文语言通顺易懂,自然流畅,符合译文语言表达习惯, 没有文理不通、晦涩难懂等现象。
例1:Darkness released him from his last restraints. 原译:黑暗把他从最后的顾忌中解放出来。 改译:在黑暗中,他就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 例2:语言这个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 可。 原译:Language is something difficult to learn well and to learn it well one has to study very hard. 改译:The mastery of language is not easy and requires painstaking effort.
例2: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 原译:夜晚做的事白天就看见了。 改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例3:从小儿三灾八难,花的银子也照样打出你这么 个银人儿来了。(《红楼梦》) 原译:You‟ve had three mishaps and eight disasters since you were a boy, the money we‟ve spent on you would make a person made of silver. 改译:You‟ve had one trouble after another since you were a boy, the money we‟ve spent on you would make a silver statue bigger than you.
E. A. Nida(尤金· 奈达)提出的翻译标准(1964) 1. true to the original 2. vivid 3. smooth and natural 4. equivalent of response (忠实于原文、传神、语言顺畅自然、同等效应) “Readers of TL must have the same response to the text with that of readers of SL despite of different means of expressions.” (尽管语言表达形式不同,译文读者读译文取得的 心理反应要和原文读者读原文的心理反应基本相 同。) Dynamic Equivalence 动态对等 →Functional Equivalence 功能对等(p.8-9)
第一讲 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史简介

• •
1. 各类文体翻译研究回顾 进入80年代,我国翻译结束了经验式的封闭性的翻译理论研究,开始对各种 文体翻译的研究,进一步加强了文学翻译,大量的国外名著被翻译介绍到国 内,相继出现了法律翻译、新闻翻译、社科翻译、应用文翻译、科技翻译和 经贸翻译等各相关学科的专门翻译的研究。口译翻译研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现代文体翻译具有以下特征:1. 题材和体裁丰富;2. 实用性、针对性强; 3. 文体特征研究细致。文学翻译在诗歌方面,英诗汉译以卞之琳为代表,既 译神也译形,提出了格律移植宽严有度,“以顿(汉语中口语的基本节奏单 位)代步(指英诗的音步)”的主张。江枫进一步提出“以形传神,立形存 神”的观点。汉诗英译方面翁显良有独到见解,以意象和节奏为本色,以不 切为切,浅中见深。许渊冲提出用:一(identification)、艺(re-creation)、 异(innovation)、依(imitation)、怡(recreation)、易(rendition)六个 字概述了译诗的目的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常道与变道。高健和刘炳善对散 文翻译颇有研究,提出“意之所到,风格随之”,巧劲来自真功夫。许国璋 主张学术翻译要“切译”,自成一体。程镇球对政论性文稿的翻译以严谨著 称,陈忠诚译法律以精确驰名。刘先刚提出建立企业翻译学的构想,使科技 翻译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另外公文、合同、广告、招标文件等应用性文 体的翻译研究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口译研究也得到了发展。
• 第五个时期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清末的严复翻译了许多 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孟德斯鸠 的《法意》(L’esprit des Lois)、斯宾塞尔的《群学肆言》 (The Study of Sociology)、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On The Sociology • On Liberty)、甄克思的《社会通诠》(A History of Politics Liberty A Politics)等。 他提出了“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对我们的翻译具有指 导意义。第六个时期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 近代翻译史的先驱鲁迅和瞿秋白等开始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 和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鲁迅对翻译标准的主要观点是:“凡是 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文 的丰姿。”第七个时期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第一讲:文学翻译:导论

文学文本的结构特点
❖ 1 中国古代文本结构论 ❖ 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结构论:一种是“言象意”
论,另一种是“粗精”论。《周易•系辞上》中记载 有:“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 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的观点,初步 涉及到文本的言、象、意三要素。庄子在《外物》 中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言者所以在意,得 意而忘言。”三国时的王弼在《周易略例》中将前 人的“言意”论做了进一步的扩展与阐发:“夫象者, 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 莫若言。言出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先于意, 故可寻象已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在王 弼看来,“言”、“象”、“意”构成了表情达意逐层深 入的层次结构。
❖ 在西方,“文学”(literature)一词是在十四 世纪从拉丁文litteratura和 litteralis引进的, 意思是“著作”或者“书本知识”,是与政治、历 史、哲学、伦理学、神学等一样的文化产品, 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直到十八世纪, 文学才从作为一般的文化产品中独立出来, 用以特指具有美的形式和能产生情感作用的 文学作品。
The Eagle (Alfred Tennyson ) ❖ He clasps the crag with crooked
hands; ❖ Close to the sun in lonely lands, ❖ Ringed with the azure world, he
stands. ❖ The wrinkled sea beneath him crawls; ❖ He watches from his mountain walls, ❖ And like a thunderbolt he falls.
第一讲 汉译英的特点和步骤

大概:about, roughly,approximately
阅卷程序:(1)根据第一印象给个基础分(2)文章中的闪光点及错误适当加减分得出最终分
(1)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卷面要整齐(2)文章要有闪光点
大错:漏译、错译、句子结构错误、动词错误、时态语态错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错误。
第一讲汉译英的特点和步骤
一、汉译英的特点和基本程序
1汉译英都是短文翻译,而作为基础则需要从句子开始.
2汉译英题目的测试点:在于测试考生对英语常用词汇、习惯用法和句子结构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测试考生将汉语短文转换为英语时对上下文的理解。表达原文的连贯性、完整性、以及行文流畅的能力。
3汉译英基本程序-句子翻译
用法:第一句话,however….是错误的,however一般用作副词,后加逗号
第一句话。Nevertheless+第二句话。/第一句话;nevertheless+第二句话。
【补充】:whereasconj.然而,反之,鉴于,尽管,但是
Some people like fat meat, whereas others hate it.
and........as well.....;
such....as.......;
not......until........;
表示目的:in order to.......;
in order that........;
so as to........;
it句型:
高级词汇:
转折:but conj, however, yet(把这三个词都忘掉),nevertheless adv./, nonetheless adv./, whereas con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程序论中的分析
• 2-2 分句—句子层:是对原语整个结构分层分析 工作的关键,因为句子是逻辑思维表达的基本结 构单位。分析目标是:把握各语言成分的线性配 列式(语序),弄清楚核心句基本构造 (SV/SVO/SV· DO/SVA/SVOA/SVC/SVOC) IO· 及其扩展式;抓住句子联接标记,弄清楚各分局 的联接形式及分布状况;进而进行“分句—句子” 层语义结构模态判断。试析下列句子: • Tom is easy to teach. • Tom is eager to teach.
5 翻译思维
• 5-1 翻译是科学,注重逻辑分析。在这里,概念、判断 和推理是思维的主要形式,必须反对两种倾向:其一是 自由主义,其二是机械主义; • 5-2 翻译是一项高智能的思维科学形式和艺术再创造活 动。翻译者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智能和素质,主要包括 5个方面(1)思维的敏捷性,(2)思维的灵活性,(3) 思维的深刻性,(4)思维的创造性,(5)思维的批判 性。 • 5-3 翻译思维从主体上说属于逻辑思维,因而必须注重 逻辑分析,但绝不意味着形象思维对翻译来说是无关紧 要的 •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翻译理论知识(主要是翻译 程序论和翻译方法论)和实践技能的把握,让大家养成 一定的个性化翻译思维,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提高一 定的翻译水平。
6 翻译过程
• 实际上,翻译的全过程可以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 阶段。将原语的一个句子翻译成目的语的典型过 程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 在理解阶段包括4个步骤: • (1)紧缩主干 • (2)辨析词义 • (3)分析句型 • (4)弄清脉络; • 在表达阶段包括2个步骤: • (5)调整搭配 • (6)润饰词语
第一讲
翻译程序论
开场白
• 请同学们试译下列句子: • After the fall of France, Germany was incomparably stronger than England on the ground, about equally matched in the air, and gravely inferior at sea. (教材第23页例句1) • [原译] 法国崩溃之后,德国陆军大大超过英国, 空军力量旗鼓相当,海军则严重处于弱势。 • [改译] 法国败落/溃败之后,德国比起英国来,陆 军强大无比,空军旗鼓相当,海军力量悬殊。
4 语法结构是翻译运作的语言依据
• 4-2 意义和启示:为了准确把握意义,译者必须 紧紧抓住语法结构,进行深透的语法分析;只有 抓住语法结构,才能析出寓于其中的语义结构, 然后赋形于目的语的最佳对应式语义—语法结构, 最终完成意义的双语转换:从句坯到定式。 • 由于汉语语法呈隐性,英语语法呈显性,因此英 汉双语转换中的语法分析必须注意以下至关重要 的两点: • (1)主谓定位(SV Placement), 即析出主语和 谓语动词,并在转换中恰当选择; • (2)分辩两种性质不同的句型:主谓型(SV Pattern) 和话题型 (TC Pattern)。
3 程序论中的综合
• (4)生成构句过程(sentence constructing),即 在加工梳理原语语义结构模态的前提下,实现转 换迁移,将译者头脑中的目的语内部言语形式赋 形为目的语“句坯”(base) • (5)修辞优化过程(sentence refining),即将 “句坯”进行修琢,排除原语的“负干扰”,炼 词、炼句,提高目的语的可读性,确定文体风格 对应体式。 • 遵循以上程序,就可以保证双语转换的质量。其 中,从第一步到第三步,思维的主要活动形式是 分析;在第四、第五步中,思维的主要活动形式 是综合。这个程序是由信息加工原理所论证的。
6 翻译过程:紧缩主干
• 6-1 紧缩主干:亦即析出原语核心句组合关系 中的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以及次要成 分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 汉译英时须首先析出原句中有没有主语或什么 是主语以及什么是谓语,然后选择和确定目的 语中恰当的主语和谓语,这就是所谓的“主谓 定位法” 。汉译英时主语的选定很重要,因为 英语是形态语言,“SV”的提挈作用很强,当主 语确定下来,谓语的选择及其时态、语态、语 气、人称和数的一致性等形态标记也就基本确 定了。试析、试译下句:
4 语法结构是翻译运作的语言依据
• …;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new birth of freedom; 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Gettysburg Address by Abraham Lincoln). • [原译] 我们这个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要争得自 由的新生;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一定要 永远在地球上存在下去。 • [改译]我们这个国家要在上帝的导引下让自由获 得新生;让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与世长 存
4 语法结构是翻译运作的语言依据
• 4-1 概述:语言(句子级以上)中一般存在四个结构, 即语法结构、语义结构、文化结构和审美结构。其中语 法结构是基础,类似房屋的框架,是探求意义的语言依 据,是程序论中分析和综合的关键。这是因为: • (1)语法结构具有语义性选择限制功能; • (2)语法结构是语义结构的依据; • (3)意义寓于语法结构之中,要掌握语义系统,就必 须把握语法结构; • (4)根据语法结构衍生的语义结构,常常带有原语的表 述特征,因此必须根据译语的惯用法(约定俗成),以 可读性为原则进行目的语的行为调整。
4 语法结构是翻译运作的语言依据
• 4-3 四个结构须整体把握:除了语法结构和语义 结构,语言中的文化结构和审美结构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语言文化的特征,特别是思维方式和风格, 以及表现法的种种文化心理特征。这两个结构与 语法结构、语义结构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翻译 程序论中语言结构把握,指的是一种“整体把握” (grasp it as a whole),切忌顾此失彼。 • 试析、试译下列句子:
6 翻译过程:辨析词义
• 6-2 辨析词义:在翻译中,通常要做大量的词义辨析工 作,这是很重要的基础分析工作。这里首先跟大家介绍 意义的七种基本类型: • A 理性意义:关于逻辑、认知、外延的意义。 • B 内涵意义:通过语言所指事物来传递的意义。 • C 社会意义:关于语言运用的社会环境的意义。 • D 情感意义:关于言者/作者感情、态度的意义。 • E 反映意义:通过与词语另一意义的联想而传 递的意义。 • F 搭配意义:通过常规共现词的联想而传递的意义。 • G 主题意义:组织信息的方式(语序、强调手段、信息 焦点等)所传递的意义。
2 程序论中的分析
• 2-4 小结:以上三项六个层次的结构分析包括 三个方面:意义、修辞和逻辑,三者缺一不可, 要进行“周密的扫描分析”,这是翻译成功的 关键。分析要紧紧抓住原语的层次结构,通过 对整体层次结构的把握而掌握原语的语义结构, 并落实到语义结构构成模态的微观组织上,因 为对原语语义结构的组织模态进行微观分解是 程序论中“分析”的基本目的,达此目的后, 语际转换即进入程序论中的“综合”阶段。
3 程序论中的综合
• 3-1 概述:综合,主要是指对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语义结构模态进行宏观的调节、整 理和定型,其特点是思维活动的连贯性和反复性。 最终目标是对原语语义系统进行整合。综合阶段 的语际转换活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 (1)将层次分析所得进行归纳,对原语语义模 态进行加工整理;以原语语义结构为依据,以原 语核心句基本构架为模型,进行双语语际转换, 并最后落实到目的语上。 • (2)按目的语语法规范,对转换迁移后的目的 语语义模态表现式“句坯”(base)进行优化调 整与修饰,目的在于保证目的语的可读性和社会 功能,最终确定整合形式
6 翻译过程:紧缩主干
• 吃饭吃面他都无所谓。 • 译文1:Noodles or rice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 to him. • 译文2:He doesn‟t mind (about) eating noodles or rice. • 译文3:There is no difference to him whether to eat noodles or rice. • 由此可见,确定主语是紧缩主干的第一步,也是 最重要的一步。主语一旦确定,即可按照原语语 义及目的语的表达习惯搭配谓语并确定句式。
2 程序论中的分析
• 2-1 词—短语层:翻译分层分解活动的基础,正 确把握句子意义的前提。分析目标是:抓住并解 析词语的形态关系系统,从词语的形态判断其词 性;从词性判断其在句中的成分;从词语的形态 及联立关系判断其搭配形式(Pattern of collocation),如介词短语等,进而判断其在句中 的成分;在形态关系系统充分显现的基础上进行 “词—短语层”语义结构模态。试析下列短语: • 1.His nursing mother 2.The nursing profession • 两个短语中的nursing词性不同,前者是形容词, 短语的意思是“他的养母”,后者是名词,短语 的意思是“护理业”。
3 程序论中的综合
• 3-2 双语转换的典型化程序: • (1) 形态—词法分析过程(lexical analyzing), 即解析原语词语形态关系系统,判断词语词性 以及词语在句中的语法成分和搭配形式; • (2)句法结构分析过程(syntactic analyzing) 即解析原语语法层次,弄清核心句基本构架及其 扩展式、分句及句子层次、重心的分布形式,析 出语句风格化特征; • (3)情景—语义分析过程(semantic analyzing) 即在解析结构系统的前提下,析出原语的语义结 构模态,充分考虑到原语涉及的社会情景与文化 背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 翻译过程:紧缩主干
• 在英译汉中,紧缩主干的程序论意义在长句翻译 中就显得特别突出,十分重要,因为英语的长句 结构呈现“葡萄串型”或“树型”,具有“随举 随释”的行文特征。试析下句: • In that same village and in one of these very houses, which, to tell the precise truth, was sadly time-worn and weather-beaten, there lived many years since, while the country was yet a province of Great Britain, a simple goodnatured fellow, of the name of Rip Van Wink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