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_姜宁

合集下载

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

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
1 二 甲双胍 的 临床应 用 1 . 1 在糖 尿病 中的应用 二 甲双 胍 自 1 9 5 7年 上市 以 来 ,应用 于 临床 已超 过 5 0年 的历 史 。 因其 降 糖 作 用
险¨ 。临床上治疗 多囊 卵巢综合征患者仍然面 临很 多 挑战 。治疗 主要 针 对调 整月 经周期 、降低血 雄 激素 水平 、改 善胰 岛 素抵抗 及诱 发 排卵 。二 甲双胍 可 抑制 肝脏 合成 葡萄 糖 ,增 加 外 周组 织 对 胰 岛素 的敏 感 性 。 可通过降低胰岛素及雄激素水平 ,同时升高性激素结 合球蛋白的水平 , 从而提高了多囊卵巢综合征妇女的 内分 泌参数 如 葡萄糖 耐量 和排 卵率 ¨ ¨。
二 甲双胍作为双胍类 口服降血糖药的一种 ,通过 提高 胰 岛素 的敏感 性降 低血糖 而 广泛应 用 于 2型糖 尿 病患 者 。近些 年流 行病 学调查 研究 发现 二 甲双胍 有抗 肿瘤 的作 用 ¨ ,在大量 的文献 报 道 中 可 以看 到二 甲 双胍对乳腺癌 、卵巢癌 、子宫 内膜癌 、 肺癌等均能有 效降低疾病患病风险 。本文将就二甲双胍的抗肿 瘤 作用 及其 临床 应用 前景 做一综 述 。
中国 妇 幼 保健 2 0 1 5年 第 3 0卷

综述 ・
二 甲双胍 的抗肿 瘤 作用 ①
王静 璐 史 惠蓉 ②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 河南 郑州 ) 4 5 0 0 5 2
中国 图书 分 类 号 R 9 6 9 -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1 - 4 4 1 1 ( 2 o l s ) 2 4 - 4 2 4 4 - 0 4 ; d o i : 1 0 . 7 6 2 0 / z g f y b j . J . i s s n . 1 0 0 1 - 4 4 1 1 . 2 0 1 5 . 2 4 . 5 7

二甲双胍用于抗癌治疗的可能性 降糖药二甲双胍愈加表现出抗癌效应

二甲双胍用于抗癌治疗的可能性 降糖药二甲双胍愈加表现出抗癌效应

发现 胰 腺癌 的5 年存活 率也 只有

800 81O 1 3 87
. . .
BEI NG Jl SHENG YONG PHA RMAC EUTI LCO . TD CA , L
WW W 。 I UnI I . m . da co cn
3 糖 病 地2 l 2 尿天 o 2 l 0
助 手 在 6 .0 余 名糖 尿 病患 者 中开 289 展 了一 项 回顾 性 队 列 研 究 ,结果 发
展 ,这一发现 将有助于开发更有效
的乳腺癌疗法。
二甲双胍可减少胰腺癌
美 国一 项 新研 究 显 示 ,二 甲
=甲双胍可显著 降低 2 型糖尿
病患者罹患肝细胞癌的风险 肝硬化为糖尿病 常见的晚期并
肺部 由亚硝胺诱发 的肿瘤要 比对照 组少3 % ,而注射二 甲双胍 的实验 4
鼠肺部肿瘤 比对照组少7%。 3 美国 肠 胃病学
— —
《 尿病学》 (i e l i) 糖 Da t o a bo g 今年刊载 的一项研究得 出了二 甲双 胍具 有保护作 用的证据 .英 国卡迪 夫大学 的Ca J C re ri u i g r 博士及其
君力达@
超前 控 血糖 减 少合 并症
— — — — —







. .
甲双胍用于出抗癌 效应
胍 可 能 有助 于 预 防 因 吸烟 引发 的肺
今 年 的 欧洲 糖尿 病 研 究学 会 ( S )年会上 ,专家报告称二 甲 E D A 双胍愈加表现 出抗癌效应的结论 .
二甲双胍可抑制乳腺癌扩散
美 国 哈佛 大 学 医学 院 的研 究 人员发现 ,在 化疗 的同时让实验鼠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激活AMPK(AMP
激活的蛋白激酶)途径,抑制肝脏中糖原的分解,从而减少糖原的释放,降低血糖水平。

2. 增强肌肉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二甲双胍能够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提高葡萄糖的氧化代谢,从而增加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血糖水平。

3. 减弱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提高细胞内AMPK的
活性,减弱胰岛素抵抗作用,增强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降低血糖水平。

4. 抑制肝糖异生: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抑制葡萄糖-6-磷酸酶的
活性,从而降低糖原的合成,抑制肝脏中葡萄糖的生成,减少新的葡萄糖输入血液,降低血糖水平。

5. 增加肠道GLP-1的分泌:二甲双胍能够通过改善胃肠道运动、延缓胃排空等机制,增加肠道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的分泌,GLP-1是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重要激素,提高GLP-1的水平可促进胰岛素的释放,降低血糖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二甲双胍并不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而是通过
多种机制来降低血糖水平,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控制血糖的效果。

二甲双胍的多通路抗癌作用

二甲双胍的多通路抗癌作用

中国乡村医药二甲双胍的多通路抗癌作用周 骅 王 增二甲双胍为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通过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达到抑制胰岛素的促有丝分裂及促生长作用的目的。

由于其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可降低癌细胞对胰岛素的应答。

Bodmer等[1]发现,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能降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使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下降。

提示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抗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存在多种可能机制。

笔者现将二甲双胍可能的抑癌机制综述如下:1 二甲双胍对肝激酶B1-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受体信号通路的作用肝激酶B1(LKBl)由抑癌基因LKB1编码,对下游1 4个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家族成员有激活作用,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2]。

AMPK是研究代谢性疾病的关键分子,广泛表达于各种代谢相关的器官中,能对多种刺激产生应答。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受体(mTOR)是一种高度保守的Ser/Thr蛋白激酶,通过调节mRNA翻译过程中关键酶的磷酸化,间接促进蛋白的合成。

癌细胞中,LKB1-AMPK对蛋白质合成的负向调节被极大减弱[3],mTOR则出现过表达现象。

传统观点认为,在LKB1的参与下,二甲双胍通过抑制呼吸链,降低三磷腺苷(ATP)水平,上调AMP/ATP比例而激活AMPK。

AMPK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负向调控mTOR,抑制蛋白的合成。

Lin等[4]在肺癌细胞株AS2/S3C上,证实了二甲双胍通LKB1-AMPK-mTOR途径抑制信号转导因子和STAT3的活性。

二甲双胍还可通过不激活AMPK的方式下调mTOR,降低下游70kDA核糖蛋白s6激酶及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的磷酸化,减少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5]。

訾富明[6]用二甲双胍对敲除AMPK后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进行处理,发现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反而增强。

对于AMPK在肿瘤进程肿所扮演的角色,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二甲双胍的多重抗癌机制

二甲双胍的多重抗癌机制

会促进肿瘤的发生,而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也表明高胰岛素
DOI:10.3760/ema.j.issn.0376-2491.2013.12.018
0.001)和癌症导致的病死率都明显低于磺脲组(1.0%比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0650、81270397) 作者单位:200233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 科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 重点实验室 通信作者:刘芳,Email:liufangstar@163.eom

(95H%Rc,)
1.82(1.71~1.94) 1.30(1.20~1.40) 1.24(1.08~1.42) 2.50(1.93~3.24) 0.84(0.76~0.93) 1.20(1.12~1.28) 2.10(1.93~3.24) 1.19(1.07~1.32)
1.42(1.06~1.91)
IGF-I R。因此,从理论上讲,内源性或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非霍奇金淋巴瘤251
Larsson和WoIk…J
8 757
注:一表示无数据
血症或高c一肽水平会明显地增加肿瘤的发生¨…。另一方面, 胰岛素抵抗也能通过其他机制来促发肿瘤,如降低性激素结 合球蛋白来增加雌激素的血浓度和促进依赖雌激素的肿瘤的 发生。另外一种机制是长期高血糖状态的影响,一项大型队 列研究表明,高血糖和癌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很密 切¨“:在正常血糖条件下,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可持续摄人血 糖来满足其对能量的要求,这样,高血糖状态会给肿瘤细胞一 个相对生长优势。而探讨血糖浓度和肿瘤生长剂量反应关系 的研究普遍表明,血糖越高,肿瘤的生长速度也越快,但血糖 平稳控制在5 mmol/L,肿瘤生长达到平台状态。这提示高血 糖并没有给肿瘤一个生长优势,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 常范围并不能抑制肿瘤的生长。1…,而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 大型队列研究也表明,低血糖并不能降低肿瘤的发生率¨“。 因此,高血糖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影响还不明确,再者,肿 瘤是由不同成分组成以及对胰岛素的反应并不一致,所以,糖 尿病与肿瘤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三、二甲双胍的抗癌作用 Evans等u叫进行的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表明,二甲双胍 使糖尿病患者患肿瘤的风险降低21%[相对危险度(HR) 0.79,95%可信区间(95%CI)0.67~0.93],并且其作用存在 剂量依赖性。Bowker等m o对服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治 疗至少5.0年的10 30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 析,结果显示,双胍组患者的整体病死率(3.5%比4.9%,P=

二甲双胍减少肿瘤发生的危险性

二甲双胍减少肿瘤发生的危险性

血 管病 变 ,因 为它 是导 致 糖 尿病 患者 死亡 的 主要 原 50 7 例患 者死 亡 ,其 中有 12 死于 恶性 肿 瘤 ,标 化 2例
药品 评价 21年第7 00 卷第1期 35 1
经验 交流
暇圈
死 亡率 为 14 ( 5 CI为 12 .79 % .2~17 ) .6 ,调 整后 的 肿 低 ,提示M e可 降低2 t 型糖 尿病 患者 发生 前列 腺和胰
它 们 均 与2 型糖 尿病 相 关 。2 型糖 尿病 可 使 这3 肿 研 究 来 阐明 三者 之 间错 综 复杂 的关 系 ,从而 加深 对 种 瘤 发 生 的危 险 性增 加 >3 %( 肠 癌) >5 %( 腺 2 糖尿病 患者 如 何选择 降糖 治疗 的认 识 。 0 结 、 0 胰 型
研 究 显示 ” ] 。,在2 糖尿 病 和 肥胖 患 者 中 ,肿 瘤 发 患 者 发生 结 肠癌 和 胰腺 癌 ,但 不 能减 少 乳腺 癌和 前 型
生 的 危险 性 及肿 瘤相 关 死亡 率均 增 高 ,其 原 因除 了 列 腺癌 的发 生 。s y a 和 Sat 及 其 同事 ’ 高血 a d h ttn i 对
服磺 脲类 降糖 药物 患者 的肿瘤 死亡 率增  ̄( _, 0 HR 1 3
增加 肝 脏 以 外的 周 围组 织 ( 如肌 肉) 葡 萄 糖 的摄 取 9 % CI11 .,P 0o 2 。在 口J M e的2 糖 尿 对 5 .~1 6 - .1) l  ̄ t 型 和利 用 。M e 通 过 激 活 AM P 酶而 发 挥 其 广 泛 的 病患 者 中 ,其 发生 肿 瘤 的危 险性 与未 接 受任 何 降 糖 t 激
生物 学 作 用 。它 可 与 胰 岛 素 促 泌 剂 、 一 苷 酶 抑 治 疗 的2 糖 型糖 尿 病 患 者 发 生 肿瘤 的 危 险 性 相似 。

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研究新进展

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研究新进展

processbyregulatinginflammatorycytokinesecretionandM1/M2 macrophageratioinpsoriasis[J].JImmunol,2016,197(6): 21312144. [30] 刘芬,文丽君,刘海燕.IL35研究进展[J].免疫学杂志,2011, 27(7):630632. [31] NINGX,JIANZ,WANGW.Lowserumlevelsofinterleukin35in patientswithrheumatoidarthritis[J].TohokuJExpMed,2015, 237(2):7782.
基金 项 目:合 肥 市 第 五 周 期 医 学 重 点 专 科 建 设 项 目 (合 卫 科 教 〔2016〕256)
通信作者:秦侃,男,副 教 授,硕 士 生 导 师,研 究 方 向:临 床 药 学 及 药 事管理,Email:qinkan99@163.com
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 收。近年来,流 行 病 学 研 究 发 现,糖 尿 病 患 者 肿 瘤 的发病率 高 于 一 般 非 糖 尿 病 人 群[2]。 美 国 糖 尿 病 学会和美国癌症协会于 2010年联合发表了《糖尿 病与癌症共识报告》[3],报告指出糖尿病(主要是 2 型糖尿病)与肝癌、胰腺癌、子宫内膜癌、结肠癌 /直 肠癌、乳腺 癌、膀 胱 癌 的 患 病 风 险 增 加 有 关。 本 文 通过相关文献检索,就二甲双胍与肿瘤的机制及临 床研究进行综述。 1 消化系统肿瘤 1.1 食管癌 Feng等[4]研究发现,二甲双胍通过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自噬,可选择性抑制食管鳞状 上皮癌细胞的增殖,而对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无
·402·
安 徽 医 药 AnhuiMe,22(3)

二甲双胍抑制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抑制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

二甲双胍抑制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宋彩霞;马强【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长趋势。

二甲双胍作为降糖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抗结直肠肿瘤的研究已广泛开展,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抑制p53缺乏细胞癌变、抑制STAT3作用、降低脂肪酸合成、抑制细胞周期、诱导细胞自噬及凋亡、减弱胰岛素和胰岛素受体作用、与化疗药物协同等有关。

因此,二甲双胍作为抗肿瘤药物或辅助化疗药物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其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就二甲双胍抗结直肠肿瘤的流行病学研究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In recent years, colorectal cancer (CRC)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t tumors with moderat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prove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CRC incidence in China. Metformin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s as an oral antidiabetic drug.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have determined its role on the inhibition of colorectal tumor prolifera-tion. The mechanisms mainly include the inhibition of the 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signaling pathways, limitation of the growth of cells lacking P53, inhibition of the function of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and reduction of fatty acid synthe-sis. Other mechanisms involve the inhibition of cell cycle, induction of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reduc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insulin and the insulin receptor, and cooperative interaction with chemotherapy drugs. However, some related studies did not show obvious inhibition on CRC progression by metformin. Therefore,as a potential antitumor and adjuvant chemotherapy drug for CRC, further studies on the effects of metformin should be conducted to acquire more clinical evidence.【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年(卷),期】2016(043)022【总页数】5页(P1012-1016)【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二甲双胍;机制【作者】宋彩霞;马强【作者单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化科兰州市730050; 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消化科兰州市730050【正文语种】中文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 期
姜 宁,等: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
·1·
胍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 性,降低体内胰岛素和胰岛素结合蛋白的水平,间接 降低体内 IGF-1 水平,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 增殖。另外,二甲双胍通过干扰 IGF-1R 与 G 蛋白 受体信号的连接和抑制胰岛素受体底物-1 (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s-1,IRS-1) 的酪氨酸激酶,下调 IGF 蛋白介导的信号通路[9-10]。这可能是二甲双胍发挥 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2. 1. 2 一磷酸腺苷活化蛋 白 激 酶 (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 ) 信号通路 AMPK 是一个细胞能量传感通路,激活 AMPK 信号通路对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的抑 制作用。活化的 AMPK 与相关抑癌因子协同作用, 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蛋白质 合成最终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丝氨酸苏氨酸蛋白 激酶( liver kinase B1,LKB1) 不仅参与细胞内糖代 谢,在肿瘤细胞中还起到抑癌基因的作用。高表达 LKB1 能使肿瘤细胞停滞在 G1 期,并起到调节细胞 增殖、促进细胞极性分化的作用。LKB1 的重要底 物是 AMPK,激活的 AMPK 能够抑制生物合成,调节 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同时依赖 p53 基因介导,使细胞 周期停滞在 G1 期,由此可见,LKB1 通过激活 AMPK 发挥抑癌作用,二甲双胍作为 AMPK 的激活剂,可 通过激活 LKB1-AMPK 发挥抑癌作用。长期锻炼身 体的乳腺癌和结肠癌患者,肿瘤复发率有所降低,原 因可能是在分解三 磷 腺 苷 (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为运动提供能量的过程中,AMPK 信号通路得 到激活,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另外,在细胞生 长和增殖过程中,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 也发挥着关键作 用。研究发现,mTOR 在肿瘤患者体内表达水平增 加,功能亢进,磷酸化 mTOR 通过调节细胞周期、促 进细胞生长和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肿瘤细胞增殖与 分化,下调肿瘤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使恶性肿瘤的 病程逐步进展[11]。mTOR 是 AMPK 下游的重要靶蛋 白,AMPK / mTOR 信号通路的活性是影响蛋白质在细 胞内合成水平的重要因素。AMPK 活化后,通过进一 步激活结节性脑硬化复合物( 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o 1 /2,TSC1 / TSC2) 复合体,使细胞内与三磷酸鸟 苷( 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 结 合 的 小 G 蛋 白 Ras 同 源 蛋 白 ( Ras homolog enriched in brain, Rhed) ,即 Rheb-GTP 水 平 降 低,最 终 同 时 抑 制 mTOR 和蛋白激酶 B 的活性。在多数肿瘤组织中, 蛋白激酶 B 的活化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 甲双胍可以活化 AMPK,通过上述机制直接抑制其 下游的 mTOR,另外,二甲双胍也可以负性调节 IGF1R,间接抑制 mTOR 的表达,从而发挥其抗肿瘤作 用。二甲双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比西罗莫司 ( mTOR 抑制剂) 更广泛。二甲双胍活化 AMPK 的
DOI: 10. 7683 / xxyxyxb. 2016. 02. 020 收稿日期: 2015 - 05 - 18 作者简介: 姜 宁( 1986 - ) ,女,河南新乡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 方向: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通信作者: 路 平( 1969 - ) ,女,河南新乡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 生导师,研究方向: 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 E-mail: lupingdoctor@ 163. com。
2016. 02. 020.
【综述】
欁欁氉
欁欁氉
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欁氉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
姜 宁1,2 ,路 平3
( 1. 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2. 河南省荣军医院肿瘤科,河南 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河南 卫辉 453100)
关键词: 肿瘤; 二甲双胍; 机制 中图分类号: R96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7239( 2016) 02-0150-03
二甲双胍是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主要用于治 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其临床应用已超 过半个世纪。二甲双胍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 减少肝脏葡萄糖输出,促进外周胰岛素靶组织摄取 和利用葡萄糖。二甲双胍除作为一线降糖药之外, 还具有抗肿瘤作用,通过促进脂类代谢、调节内分泌 功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亢进和改善血液高凝状态等 机制,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DILMAN[1]在 20 世 纪 70 年代早期首次提出双胍类降糖药有抗癌作用 的潜在可能,目前,大量关于二甲双胍抗肿瘤的流行 病学、体内外实验研究迅速开展。二甲双胍能抑制 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 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生长; 另外,二甲双胍 也可以改善肿瘤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的敏感性,从 而增强化学治疗药物的抗肿瘤作用。这为研究二甲 双胍的抗肿瘤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对二甲双胍抗 肿瘤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病风险降低 50% 以 上。BOWKER 等[3] 研 究 表 明, 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与使用磺脲类药物 或者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应用二甲双胍 治疗的相关肿瘤患者病死率较低。LIBBY 等[4]提 出,使用非双胍类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的癌症 患病风险、癌症相关的病死率以及总体病死率在统 计学上显著高于二甲双胍组。DECENSI 等[5]通过 Meta 分析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癌症发生率可 以减少约 31% ,且存在剂量依赖性。近年来,多项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 型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 比服用其他药物后大肠癌的发生率更低[6-7]。二甲 双胍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种可能是抑制线粒体呼吸链 复合物Ⅰ,从而间接减少 ATP 的产量,AMP / ATP 比 值增高; 另一种是 OUYANG 等[12]提出的二甲双胍 可抑制 AMP 脱氨酶(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deaminase,AMPD) ,减 少 AMP 分 解,使 AMP 聚 集。另 外,RATTAN 等[13] 首 次 提 出 二 甲 双 胍 通 过 活 化 AMPK / mTOR 通路,降低恶性肿瘤微血管密度,并抑 制血 管 内 皮 生 长 因 子 (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生成。LIAO 等[14]也提出二甲双胍可 通过对 mTOR 信号通路的抑制,减少卵巢癌新生血 管的生成,抑制肿瘤进展。 2. 2 改变细胞周期及促进相关基因表达机制 细 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 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 相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 帮助推动和协调细胞周期 G1 / S 和 G2 / M 的进行。 其中细胞周期蛋白 D 和 Cdk4 /6 复合物在 DNA 复 制前期 G1 期 合 成 各 种 核 糖 核 酸 ( ribonucleicacid, RNA) 及核蛋白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物 质的形成导致结构蛋白和酶蛋白的形成,酶控制着 形成新细胞成分的代谢活动,与 DNA 合成有关的酶 活性增高。BEN SAHRA 等[15]在前列腺癌细胞中、 ZHUANG 等[16]在乳腺癌细胞中及 RATTAN 等[17]在 多种卵巢癌细胞株中均发现二甲双胍通过细胞周期 蛋白 D1 的水平,诱导增殖细胞在 DNA 复制前期停 滞不前,停止生长变化和分裂。YASMEEN 等[18]还 发现在卵巢癌细胞株中,二甲双胍能将肿瘤细胞阻 滞在细胞增殖周期的 S 期或者 G2 / M 期。另外,二 甲双胍激活 AMPK,活化的 AMPK 通过磷酸化 p53 蛋白分子的 Ser15 位点,激活 p53 蛋白。活化的 p53 与其下游的靶分子 p21 的启动子上的位点结合,野 生型 p53 激活 p21 基因转录,抑制复合物细胞周期 蛋白 D-Cdk4 /6,导致癌细胞增殖周期停滞在 G1 期。 p53 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高的基 因,依据 DNA 变异的程度,促使细胞自我修复或者 诱导细 胞 凋 亡。p53 参 与 调 控 的 基 因 已 超 过 160 种,形成 p53 基因网络。通过 Bax / Bcl2、Fas / Apol、 胰岛 素 样 生 长 因 子 结 合 蛋 白 3 (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recombinant protein 3,IGF-BP3 ) 等 蛋 白 的 转 录,p53 可完成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如上调 Baxter,下调 Bcl-2,启动凋亡程序,引起细胞死亡。二甲 双胍可能通过 AMPK 激活 p53,从而促进肿瘤细胞 凋亡。此外,二甲双胍可触发人类肺癌 A549 细胞 内的凋亡系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二甲双胍还可 以影响肝细胞内的呼吸链复合物 1( 还原型辅酶 Ⅰ) ,且提出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线粒体 内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reduced form of 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NADH) 和 还 原 型 黄 素 腺嘌呤二核苷酸( 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FADH2) 呼吸链转移电子,影响氧化磷酸化和 ATP 的生成,
新乡
453000; 3. 新乡医学院第
摘要: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发挥其降血糖作 用之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增殖及生长,延缓肿瘤的发 生、发展,但其抗肿瘤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关于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实验室及临床研究相继开展。本文对 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