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臣--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张祖臣--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张祖臣--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东营港广利港项目部张祖臣

摘要:本文结合东营广利港区海红路改造工程大面积吹填土地基处理工艺,介绍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地基处理新工艺。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技术进一步拓宽了井点降水和强夯法的适用范围,为我国沿海地区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大面积吹填土加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地基处理;真空降水;强夯;吹填土

一、概述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加固方法就是将强夯技术与井点降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复合式地基处理方法,该法能够充分发挥强夯和井点降水的技术优势,利用井点降水来加速强夯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孔隙水的排出。本文结合东营广利港区海红路改造工程大面积吹填土路基加固工程,对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加固法在加固大面积近海吹填土中的适宜性和相应的工艺参数进行探讨。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可知,本场地20.0米深度范围内土层分布较稳定,土层结构、土性特点基本一致,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

海红路改造工程北半幅(原海红路路基土)主要是近代围海造地和开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南半幅主要是近期吹填和回填路基,吹填土厚度约为4 m,以粉土为主,其中

含有少量粉质粘土,由于吹填土形成时间短,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沉降和液化。为了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首先对吹填土部位进行挠动液化后重新固结,然后也是最主要的工序就是进行井点降水加强夯,最后进行整平碾压,以便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本工程堤心结构考虑就地取粉土筑堤,堤心结构结合已建路基采用“袋装砂(粉土)棱体+中间吹填堤心砂(粉土)”。新建堤心材料由袋装砂和吹填堤心砂组成,土质以粉土为主,地质勘查显示,已建路堤堤身材料也以粉土为主。根据类似工程经验,采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对回填土、堤心砂和原路基进行排水密实,最后在表层进行振动碾压。

三、路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一)主要地基处理参数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技术参数一览表

(二)真空降水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

真空降水强夯法主要适用于高饱和土及排水不畅的软粘土,故真空排水先于强夯进行。施工前根据场地条件及处理目标确定降水和强夯的施工参数,其具体实施方案流程如下图所示。

开挖明沟、集水井平整场地,

平整场地,进行第二遍强夯

检测。

四、井点降水施工工艺

井点降水平面布置图

(一)施工准备

选择总管铺设位置,考虑真空泵的功率及能负担集水总管的长度,确定抽水水流方向及出水口位置,抽水泵位置的安放宜选择在同一侧,布置抽水泵安放位置的选择,在放置泵的方向外侧开挖集水槽排水。抽水总管为直径60mmPVC管,插入井管为直径38mmPVC管,总管与井管的连接采用软塑管,各种规格的管材分类码放整齐。

井点降水工艺流程图

施工准备管井定位水冲(机械)成孔

(二)井点埋设

1.测放井点

用钢尺测放井点,定位井管点用红色方便袋装入土放置在地面做好标识。

2.埋设井点

井管为直径38mm PVC管,井管下端为滤管,滤管长1m,管壁上钻有φ8mm的星棋状排列滤孔,为避免滤孔堵塞,管壁外包尼龙丝布作为滤网,在滤网外再围一段螺旋形铁丝,将滤网固定在滤管上,防止滤网脱落或下滑,保护滤管。

井点管埋设第一、二遍可采用导杆冲枪式水冲法成孔,第三遍必须采用机械成孔。导杆式冲枪将枪口端略插入地面下,开启冲枪水泵,枪口喷射高压水流冲击土体成孔,成孔深度略深于井点管长度。水冲法成孔后,关闭冲枪水泵,拔出冲枪,及时将井点管沉放孔中,并在井点管与孔壁之间填灌砂石滤层,该砂石滤层的填充质量直接影响轻型井点降水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1)砂石必须采用粗砂,以防止堵塞滤管的网眼;

(2)滤管应放置在井孔中间,砂石滤层的厚度应在60~lOOmm之间,提高透水性,并防止土粒渗入滤管堵塞网眼。填砂厚度要均匀,速度要快中途不得中断,以防孔壁塌土;

(3)滤砂层的填充高度,至少要超过滤管顶以上部位,一般应填至原地下水位线以上,以保证土层水流上下畅通;

(4)井点填砂后,井口以下1.0~1.5m用粘土封口压实,防止漏气而降低降水效果。

水冲法成孔机械成孔

(三)井管与主管连接

主管在井点管处接一变径三通,变径规格同井管,主管的变径端与井管端采用透明软塑管连接,连接时用胶封堵接头孔隙,软塑管两端的连接部位再用薄膜束缚,防止接头漏气影响抽水效果。

主管与井管连接示意图

(四)抽水

井点管与集水管连接完成后需进行试抽,检查集水干管与井点管连接的软塑管的各个接头在试抽水时是否有漏气现象,发现这种情况应重新连接或用塑料薄膜密封,直至不漏气为止。在水泵进水管上安装一个真空表,在水泵的出水管上安装一个压力表。抽水真空度宜控制-0.03MPa~-0.06MPa,真空度以真空泵端安装的真空表读数衡量。当抽水设备运转一切正常后,整个抽水管路无漏气现象,可以投入正常抽水作业。抽出的水通过集水槽流出。有效降低水位至地表面以下第一遍为3m,第二遍为 4 m,抽水时间约一周。

抽水设备出水口

(五)降水水位观测

为了便于观测降水深度是否达到设计所要求的降水深度,在路基中每20m设置2个观测井点,以便于通过观测井点测量水位,并描绘出降水曲线。降水水位每天观测至少2次并书面记录,有效降低水位至地表面以下设计水位后,保持稳定水位2天才能拔管强夯。水位观测表见附表。

(六)井点降水系统的维护与保证措施

井点系统运转时,必须有专人操作与维护,通过一看、二听、三摸确保持续有效降水。配备备用真空泵和动力机械设备,一旦设备发生故障,立即换上备用设备保证设备连续运转、降水连续进行。

(七)井点降中应注意的问题

1.轻型井点降水应经常进行检查,其出水规律应“先大后小,先混后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

2.井点系统安装时应使整个系统高程协调一致,并与周围高程相适合;

3.弯联管最好使用透明的塑料管,能随时观测到抽水的状况;

4.井点系统安装要严密,防止漏气。经常检查真空度,检查管路系统有无漏气,及时排除隐患。还应检查井点管,适当控制抽水量或离心泵的真空度;

5.保证连续不断的进行抽水,避免由于间断抽汲导致滤网秋堵塞,影响降落曲线的稳定;

6.如考虑到施工机械的进出方便,可以在一侧留3——5米不设置井点,这并不影响整体的降水效果。但不一定要布置成U形状,否则会影响降水效果。

管线密封填充滤砂

五、强夯施工工艺

道路地基区低能量强夯施工参数汇总表

夯点布置(正方形)夯击击数夯击能(KN.m)第1遍第2遍第3遍第1遍第2遍第3遍第1遍第2遍第3遍4m×4m 4m×4m 4m×4m 2 3 3 800 1000 1200

淤泥开挖区及游泳池段100 1200 1400 (一)主施工工艺

强夯施工的主要施工流程为:场地清理、平整

业。具体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1.场地清理、平整

每次井点降水设备拆除后,都需对强夯场地内凹凸不平、高差较大处再次平整,保证强夯作业。为保障井点降水作业对地下水位降低的作用效果,井点降水作业停止后应

12小时内完成强夯作业。

2.测量放线与夯点布置

夯点布置按设计要求为4m*4m的正方形,各遍夯点的位置应做好详细记录。夯点布置完毕后测量强夯作业前的场地标高。3遍夯击的点夯击数按设计要求确定,每遍夯点平面按梅花布置,夯点布置见下图。

3.夯击作业

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起吊到设计高度,设计高度按设计文件要求的各遍夯击能除以夯锤重计算得到,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按设计要求的点夯次数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作业,强夯全过程旁站,旁站记录表见附表。

强夯施工

4.夯后整平与回填加高

完成每一片区的一遍强夯后,夯坑需用推土机推平并进行场地标高测量,计算出夯击前后标高差。当每遍强夯、整平完成后场地标高与设计要求标高相比不足时,需外运回填土进行加高,并按此次强夯施工测量的前后高差,预留下一次强夯的施工标高。完成一次强夯后,继续进行后续井点降水施工。

5.路基整平

三次井点降水与强夯作业完成后,需对全部地基处理范围进行振动碾压作业。

(二)强夯施工要求

1.夯点间距偏差小于±500mm;

2.夯锤要求为8~15吨,底面直径2.3~2.5m,要求有通气孔。根据夯击能量确定夯锤锤重和夯锤落距,夯锤锤距偏差小于±100kg, 夯锤落距偏差小于±300mm;

3.夯击遍数3遍,相邻两遍夯击之间间歇时间为5~14天,夯击前要求地下水位深度满足要求;

4.真空降水时,应达到上表中所列的降水要求深度。

(三)振动碾压

采用270KN振动压路机稳压1遍,振动碾压4~6遍。碾压机一个来回为一遍,每遍碾压时间不小于4小时,碾压搭接宽度不小于30cm,相邻碾压遍间采用正交行驶方向交错碾压。

六、地基处理检测

(一)路基检测项目及方法

路基地基处理检测主要采用载荷板试验和钻孔取样土工试验进行,检测数量和检验方法为:

路基地基处理承载力检测主要采用浅层载荷板试验的方案进行,沿道路路基每200m 等间距检查4个断面,每个断面左、中、右各1点;监理单位见证检验1个断面。取样点深度分别为0.5m,1.0m,2.0m,3.0m,4.0m,5.0m。土工试验检测应符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的有关规定。

(二)成果资料

检测报告除包括文字外应包括下列图表:

1.检测点平面位置图(附检测点实际坐标及高程数据);

2.土工试验成果表(天然密度、含水量、颗粒分析(含粒径));

3.压实度成果表;

4.载荷板试验地基承载力成果表。

(三)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及压实度要求

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

(四)路基在承载力和加固深度要求

地基处理后,路基在承载力和加固深度方面应该满足如下设计要求:

1.地基加固的有效深度为4~5m;

2.0~2.5m深度范围内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120kPa;2.5~5m深度范围内地基承载

ak

力特征值f

≧80kPa;

ak

3.路基的工后沉降不大于30cm;

4.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

5.路基回弹模量要求:表层回弹模量Eo≧46MPa。

七结语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地基处理方法,充分利用了强夯和井点降水的优点,快速有效地改善排水条件,工期短,处理效果显著,对处理沿海大面积吹填土是行之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真空降水强夯法主要适合于软粘土及高饱和土,对于软粘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出现“橡皮土”现象;对于高饱和土应特别注意表层土体液化及夯坑积水问题。真空降水强夯法可以有效处理软粘土及高饱和土地基,扩大了强夯的应用范围,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广利港区疏港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3年11月)

[2] 《海红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及施工技术要求》

[3]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 《建筑地基基础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

[5]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S147-1-2010

附表1 强夯施工旁站监理记录表编号:YW/JL-25-04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第13页 共13页

附表2 井点降水地下水位观测记录表

说明:北幅降水范围为沿降水边线向南 米范围。降水开始时间: 降水结束时间: 历时天数: 监理工程师: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4.4.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4.4.1.1.换填砾类土垫层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进行洒水。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必要时旋耕机翻晒。 机械碾压:碾压是保证砂垫层达到密实度要求的关键工序。碾压按照“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检验签证:砂垫层的检测采用K30荷载仪进行检测地基系数,核子密度仪检测压实系数。 施工防排水:砂垫层施工完成后,在两侧挖临时排水沟,使排到砂垫层里面的水能及时排出。严格管理施工用水与生活用水,以免冲刷路基各部与取土处。 4.4.1.2.单向单层土工格栅处理软土地基施工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铺设单层单向土工格栅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在上面填厚30cm的中粗砂,压实到符合设计要求后,将表面进行整平,去除表面石块,并将去除石块后形成的凹坑补平,然后在上面满铺一层单向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铺设要求幅与幅之间纵向采取密贴排放,横向采用连接棒连接或搭接法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横向接缝错开不小于1m。铺设时使格栅与土层密贴,每隔一定距离用U型钉将格栅固定在土层上。 格栅铺设后及时用砂或其他渗水材料覆盖20cm厚,并按设计要求铺回折段砂,外边逐幅回折2m,用砂压住。然后进行整平、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路基填筑。

路基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施工方案

备土路段路基处理设计验证方案 一、工程概况 根据2XX年5月11日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的特殊路基设计方案专家论证会精神及5月20日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国道XX线济南段特殊路基降水处理要求》,对于路侧有备土路段采取高真空降水+强夯方法处理。 原XX线国道两侧经回填整平,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为黄河冲积平原。经钻探揭示,备土区地层主要由素填土(松散、场地遍布)、粉土(饱和、低抗剪强度、高压缩性、高孔隙比、场地遍布)、粘土(软~可塑、局域分布)、亚粘土(饱和、软~可塑、局域分布)、淤泥质土(流塑状、局域分布)组成。地质勘察报告揭示,备土段下部地层较为软弱、含水量高(平均超过34%)、孔隙比大(平均超过0.95)、饱和度大(平均接近95%)、压缩性高(属中~高压缩性土)、抗剪强度低(如粉土快剪粘聚力未超过11kPa)。地下水埋深2.0~4.20米。 为保证路基工程质量,总结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为下一步大面积施工总结经验,选定K116+420~K116+770段进行路基工程高真空降水+强夯处理路基试验段施工。试验主要目的是通过现场试验对各项设计参数予以分析、对比、优化,对地基加固效果进行现场监测及检测,研究地基加固的机理和效果,以得出最佳设计、施工技术参数,为全路段大面积施工提供科学、合理、经济的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 二、试验段选择及内容 拟定在K116+420~K116+770路段右侧设立试验段,(试验段划分见表1)。整个试验可分成7个试验区,每个区段长度为50m,宽度B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加固

范围为:深老水沟上备土段(主要位于线路左侧)至路肩外缘以外4m ;浅水沟上备土段(主要位于线路右侧)至路肩外缘以外3m 。主要试验内容: (1)高真空排水系统主要设计及施工工艺 (2)强夯的主要技术参数及施工工艺 (3)加固效果的现场检测及监测 表1 试验段划分 三、试验段施工设计参数 1、工艺参数 真空泵和离心泵型号:真空泵2KV5161-OKC02-7P ,额定功率15kW;离心泵2BA-6,额定功率4kW ; 泵的真空度:浅层大于500mmHg ,深层大于540mmHg ; 泵的布置密度:1台/5002 m 或1台/8002 m ; 井点管网设计:井点管深度设计深浅分别为h1和h2,管网间距为4m ×4m 或3m ×3m ,梅花型交错排列。区段外设置外围管(截水井管),深层(h1)和浅层(h2)各1排,井点间距1.2m 。 井点技术参数:井点孔径不小于100mm ,孔深比井管深0.5~0.6m ;井孔滤管底部垫砂厚度不小于500mm ; 外围排水:根据试验段的具体地质条件及附近的周围环境确定。 2、施工控制标准 地下水位稳定在设计路基顶面H 以下,各土层的含水量接近强夯最佳含水量。 3、井点布置平面图

强夯地基处理

1.1 强夯地基处理 1.1.1基本规定 1、强夯地基处理可根据加固原理、适用条件和施工工艺划分为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两种类型。 2、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应具备下列条件: (1)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资料,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资料; (2)对于人工填土地基,应详细了解填土场地原地表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地表水分布及填土前的地表处理、排水、清淤等情况;了解填土的岩土成分、土石比及颗粒级配等; (3)根据工程的要求和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强夯地基处理的目的,处理范围和处理后要求达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4)结合工程情况,了解当地强夯地基处理施工经验和施工情况,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尚应了解其它地区相似场地上同类工程的处理经验和使用情况等; (5)搜集临近建筑、地下工程和有关管线等情况; (6)掌握工程场地周围的环境情况。 3、在选择强夯地基处理方案时,应考虑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的相互作用,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强夯地基处理地基或加强上部结构和强夯地基处理地基相结合的方案。 4、对已确定的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宜按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明原因,修改设计参数或调整地基处理方案。 5、强夯地基处理可与其它地基处理方法组合形成联合地基处理方案。 6、经强夯地基处理后的地基,当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积及埋深,而需对本规程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础宽度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零; (2)基础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经处理后的地基,当受力层范围

软土地基成因及处理办法优选稿

软土地基成因及处理办 法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X X X X X X X X X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软土地基的形成与处理方法 系部:X X工程系 专业名称:XXXXXXXX 班级:012365学号:01 姓名:XX 指导老师:XXX 完成时间:2012年5月13日 目录

浅谈软土地基的形成与处理方法 摘要:在水运工程中,各种软基加固的方法已越来越多的得到广泛的应用。伴随着水运工程科技的发展,许多带有本行业特征的地基处理方法如反压法、粉体搅拌法(粉喷法)、强夯法、换土垫层法、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法等蓬勃发展,并在其他行业得到推广应用。本文对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作出了一定的描述,简要总结了软土地基的特点以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相应方法的适用性作出了一定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软土地基、原因、特点、处理方法 前言 软土地基是指在静水或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而成的、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力低、透水性差的一种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饱和粘性土层。它主要包括内陆湖塘盆地、江河海洋沿岸和山间洼地沉积的各种淤泥和淤泥质粘性土。软土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基础不会产生局部或整体剪切破坏,满足强度及稳定性要求,使得建筑物在使用期内不致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以保证建筑结构能正常使用。

1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 软土是第四纪全新世形成的近代沉积物,其地质年龄一般为10000-15000年,按其中有机质含量,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不含或很少含有机质的软粘土和粉质软粘土;第二类是含大量有机质的泥炭土。 所有的软土都是在淡水或盐水中沉积的,由于沉积的地质环境(如海滩、三角洲、河口湾、泻湖、湖泊、沼泽等)的不同,其空间范围和天然性状也因其沉积环境及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而异。我国工程界有的把松软的吹填土和杂填土等也列入软土,谓之广义软土。 软土的来源主要是岩石的风化产物,因此其成分直接取决于母岩。而软土的类型,主要有软粘土、人工填土、松散砂土和粉土几类,其成因也各不相同,其成因如下。 1.1软粘土形成成因 水运工程由于工程所在地濒临水域,浅部地层多为软粘土-----淤泥或淤泥质土。它是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是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海相、泻湖相、三角洲相和湖泊相的粘性土沉积物或河流冲击物。有的软粘土属于新近淤积物。以淤泥质土为主的混合土,如淤泥质土混砂有时也属于此类土。 1.2人工填土形成原因 港区的陆域形成,后方堆场的回填,沿江沿滩的围垦大量采用人工填土。 人工填土的形成原因按照物质组成和堆填方式,可以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和冲填土三类。

强夯降水施工方案样本

南通滨海园区围垦北区横二路( 春晓路) 工程 ( 一标段) 强 夯 降 水 施 工 方 案

一、工程概述 横二路由于均位于围垦吹填土内, 项目场地表面以下1.7~3.1m为最近吹填土, 为确保道路通车期间路面能够保持良好的平整度, 路施工前需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 本次设计采用”排水固结+强夯”的综合处理法对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即先采用井点降水降低路基范围内地下水位至吹填土层以下, 而后采用强夯法进行连续夯击, 夯击完成1~2周后, 待土体稳定, 即可实施路床及路面结构。 自上而下土层结构: 1、冲填土: 灰褐色, 松散, 稍湿一湿, 密实度不均匀, 以粉土为主充填; 层厚1.00~2.60m,层底标高0.41~2.91m. 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 褐黄色, 具微层理构造, 见Fe、Mn质氧化斑痕, 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软塑, 摇振反应慢, 稍有光泽, 韧性中等, 干强度中等, 属中高压缩性。层厚2.40~5.30m, 层底标高-2.51~0.20m.本层土除在名塘处有所损失外, 其余全场地分布。 3、粉砂夹粉土: 青灰色, 中密-密实, 饱和, 含少量云母,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颗粒分选性好, 级配较好, 粉土夹层厚度约5~8cm,层厚7.30~7.80m, 层底标高-10.21~-9.65m。本层土全场地分布。 4、粉砂: 青灰色, 中密-密实, 饱和, 含少量云母, 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 颗粒分选性好, 级配较好, 质地较纯, 本

层土未钻穿。 吹填土工程特征: 吹填土其成分和分布规律与所吹填泥砂的来源及吹填时的水力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 吹填的物质是粘土和粉砂, 在吹填管口处, 沉积的土粒较粗, 远离管口方向逐渐变细, 在吹填区排水口(喇叭口门)位置最细, 一般分布为淤泥质土, 反映出水力分选作用的特点。有时在吹填过程中, 由于泥砂的来源有所变化, 造成填土在纵横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吹填土由于土的颗粒粗细的不均匀分布其含水量也是不均匀的, 土的颗粒愈细, 排水愈慢, 土的含水量也越大。吹填土的工程性质与其颗粒组成有密切关系, 对于吹填管口附近含砂量较多的区域, 透水性好, 地下水排泄通道通畅, 排水效果好一些; 距离吹填管稍远区域, 砂粒减少, 粘粒含量增多, 透水性减弱, 含水量较大, 吹填初期土粒一般呈过饱和状态; 在远离吹填口, 接近出水口处, 一般是厚层的含粘土颗粒较多的粘性土, 含水量较大, 一般大于液限, 由于土粒很细, 水分难以排出, 土体形成初期呈流动状态, 经自然蒸发后, 表面形成龟裂, 但下部依然处于流塑状态, 稍加扰动, 即会出现触变现象。本场地吹填土由于吹填后固结时间短、含水量大、地下水埋深浅, 其天然地基承载力很小, 给施工造成极大困难, 因此对该土层进行强夯处理, 必须首先解决降水、排水问题。 二、施工准备 2.1、现场准备

强夯降水施工方案

南通滨海园区围垦北区横二路(春晓路) 工程 (一标段) 强 夯 降 水 施 工 方 案

一、工程概述 横二路由于均位于围垦吹填土内,项目场地表面以下 1.7~3.1m 为最近吹填土,为确保道路通车期间路面能够保持良好的平整度,路施工前需对路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次设计采用“排水固结+强夯”的综合处理法对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即先采用井点降水降低路基范围内地下水位至吹填土层以下,而后采用强夯法进行连续夯击,夯 击完成1~2周后,待土体稳定,即可实施路床及路面结构。 自上而下土层结构: 1、冲填土:灰褐色,松散,稍湿一湿,密实度不均匀,以粉土为主充填;层厚1.00~2.60m,层底标高0.41~2.91m. 2、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粉土:褐黄色,具微层理构造,见Fe、Mn 质氧化斑痕,淤泥质粉质粘土流塑-软塑,摇振反应慢,稍有光泽,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属中高压缩性。层厚2.40~5.30m,层底标高-2.51~0.20m.本层土除在名塘处有所损失外,其余全场地分布。 3、粉砂夹粉土: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云母,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颗粒分选性好,级配较好,粉土夹层厚度约5~8cm,层厚7.30~7.80m,层底标高-10.21~-9.65m。本层土全场地分布。 4、粉砂:青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云母,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颗粒分选性好,级配较好,质地较纯,本层土未钻穿。 吹填土工程特征: 吹填土其成分和分布规律与所吹填泥砂的来源及吹填时的水力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吹填的物质是粘土和粉砂,在吹填管口处,沉积的土粒较粗,远离管口方向逐渐变细,在吹填区排水口(喇叭口门)位置最细,一般分布为淤泥质土,反映出水力分选作用的特点。有时在吹填过程中,由于泥砂的来源有所变化,造成填土在纵横方向上的不均匀性。吹填土由于土的颗粒粗细的不均匀分布

强夯方案 (降水加强夯)

目录 1、编制说明 (2) 2、工程概况 (2) 3、场地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2) 3.1单点夯击能试验 (3) 3.2地基加固后土体物理性指标 (4) 3.3大面积地基加固方案技术措施 (4) 3.3.1强夯工艺流程 (4) 3.3.2机具及施工材料要求 (4) 3.3.3井点降水施工 (5) 3.3.4强夯施工技术措施 (7) 3.3.5强夯施工 (8) 4、工程质量标准 (10) 5、工期计划、机械配备及人员计划安排 (10) 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1) 7、安全生产施工措施 (13) 8、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 (16) 附图一: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图 (18) 附图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19) 附图三:HSE管理机构 (20)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及执行的标准、规范 1.1.1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道路地基处理设计图纸 1.1.2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地基处理招标文件 1.1.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1.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 1.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1.1.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1.1.8《质量管理体系文件》(陕西建工集团机械施工有限公司) 2.工程概况: 2.1.工程位置 江苏省吕四海洋经济开发区位于江苏省启东市石化产业园区,工程总面积为28.33万平方米,其中经九路约60000平方米,纬九路约50000平方米,经八路约40000平方米,如意大道延伸段约133300平方米。 2.2.地基处理设计方案 地基处理设计工艺包括:强排水+强夯。强夯工艺拟采用两遍点夯一遍普夯,每遍点夯 夯能1500KJ,夯锤底面积按4.0~4.5m2计,夯点间距3.5*7m,夯点布置为梅花形布点,每遍 夯点击数暂定为3-5击,且最后一遍最后两击平均贯入量小于10cm。普夯夯能为1000KJ, 普夯一遍,搭接夯,标准为二击点夯,间距为点间互压1/3锤径。强夯时采用井点降水,降 低地下水位。井点降水可采用真空泵强排水,立管深度、井点间距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 强夯点夯施工过程中要求降低地下水位不小于2米。 3.场地处理施工方案分析 该处理场地上覆约1米厚的吹填沙,下层为淤泥质粉土,透水性较差。鉴于上下层情况, 在强夯施工前沿道路两侧开挖纵向排水明沟,深度大于1.5米。井点降水时井点管内贯中粗

软土地基的设计及其处理办法

软土地基的设计及其处理方法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在强劲增长。各基础设施的建设量日渐增多,而其穿越软土地基区域的情况也随之增多。在此情况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成为了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软土的特征分布及处理目的,总结了针对中层软基和深层软基分别适用的处理方法,提出了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工程技术员应该选择的软基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软土地基;方法;选择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1引言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1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2.2国内外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3主要研究内容 ................................................................................ 错误!未指定书签。第二章软土的特征分布及处理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软土特征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1软土地基的鉴别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2软土的工程性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软土分布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1沿海地区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2三角洲地区软土地基工程特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3处理目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浅层软基处理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1常用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1.2方法选用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中层软基处理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1水泥搅拌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2袋装砂井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3塑料排水板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4强夯置换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2.5挤密碎石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深层软基处理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2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3.3.3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主要结论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讨论与展望 .................................................................................... 错误!未指定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张祖臣--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东营港广利港项目部张祖臣 摘要:本文结合东营广利港区海红路改造工程大面积吹填土地基处理工艺,介绍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地基处理新工艺。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的技术进一步拓宽了井点降水和强夯法的适用范围,为我国沿海地区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大面积吹填土加固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地基处理;真空降水;强夯;吹填土 一、概述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加固方法就是将强夯技术与井点降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复合式地基处理方法,该法能够充分发挥强夯和井点降水的技术优势,利用井点降水来加速强夯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和孔隙水的排出。本文结合东营广利港区海红路改造工程大面积吹填土路基加固工程,对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加固法在加固大面积近海吹填土中的适宜性和相应的工艺参数进行探讨。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可知,本场地20.0米深度范围内土层分布较稳定,土层结构、土性特点基本一致,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 海红路改造工程北半幅(原海红路路基土)主要是近代围海造地和开挖吹填形成的吹填土,南半幅主要是近期吹填和回填路基,吹填土厚度约为4 m,以粉土为主,其中

含有少量粉质粘土,由于吹填土形成时间短,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在动力作用下易产生沉降和液化。为了确保路基强度和稳定,首先对吹填土部位进行挠动液化后重新固结,然后也是最主要的工序就是进行井点降水加强夯,最后进行整平碾压,以便达到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 本工程堤心结构考虑就地取粉土筑堤,堤心结构结合已建路基采用“袋装砂(粉土)棱体+中间吹填堤心砂(粉土)”。新建堤心材料由袋装砂和吹填堤心砂组成,土质以粉土为主,地质勘查显示,已建路堤堤身材料也以粉土为主。根据类似工程经验,采用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对回填土、堤心砂和原路基进行排水密实,最后在表层进行振动碾压。 三、路基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要求 (一)主要地基处理参数 真空降水联合低能量强夯法技术参数一览表 (二)真空降水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 真空降水强夯法主要适用于高饱和土及排水不畅的软粘土,故真空排水先于强夯进行。施工前根据场地条件及处理目标确定降水和强夯的施工参数,其具体实施方案流程如下图所示。 开挖明沟、集水井平整场地, 平整场地,进行第二遍强夯 检测。

强夯法进行软弱地基处理论文.

强夯法进行软弱地基处理 [摘要] 如何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利用,是地基处理工作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鉴于此,本文对强夯法处理软土路基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软土路基;强夯法;施工 一、强夯法的特点 当天然地基相对较为软弱,亦即是软土不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和变形的要求或在地震作用下有可能产生液化、震陷及失稳时,则先要经过人工加固处理后再修建路基。这种对软弱地基进行补强加固的过程称为软土地基处理。而强夯法是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强夯法处理地基是用来处理填土、饱和砂土、冲积土以及大量的软土地基的一种重要地基加固方法。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将起重机械8~30 t (最重可达200 t)的夯锤起吊到6~30m(最高可达40 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强夯法具有加固效果好、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施工文明和施工费用低的特点。 二、强夯进行软弱地基处理的 1、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施工特点 (1)平均每一次的夯击能比普通夯击能大得多:(2)以往的重锤夯实方法,能量不大,仅使地表夯实紧密,但能量不能向深处传递,其结果仅限于表层加固,而强夯法能按我们的预计效果进行控制施工,可根据地基的加固要求来确定夯击点间距及夯击方式,依次按

需要加固的深度进行改良,使地基一定深度范围内得到加固。(3)在施工中,必要时可以分几遍进行夯击;(4)地基经过强夯加固后,能消除不均匀沉降现象,这是任何天然地基所不能达到的。基于这些特点,强夯法最适宜的施工条件为:(l)处理深度最好不超过 7m(特殊情况除外);(2)对于饱和软土,地表面应铺一层较厚的砾石、砂土等优质填料;(3)地下水位离地表面下2一3m为宜;(4)夯击对象最好为粗颗粒土组成。 2、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施工范围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基,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还能改善其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土的湿陷性。强夯法应用初期,仅用于加固砂土、碎石土地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它已适用于加固从砾石到粘性土的各类地基土。在我国常用来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粘性土、杂填土、素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类地基,这主要是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的改善。它不仅能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同时还能改善地基抵抗振动液化的能力和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用强夯法加固后地基的压缩性可降低200—1000%,而强度可提高200-500%。但是强夯法对于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一般来说处理效果不显著,尤其是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处理效果更差。因此对于淤泥质土地基应谨慎选用或采取其他方法。 3、强夯法处理地基的施工准备 强夯前应对起重机、滑轮组及脱钩器等全面检查,并进行试吊、试

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概要

浅析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要:软土在荷载作用下,极易产生工程问题,在勘察过程中切不可马虎松懈,本文从软土特性出发,分析了软土工程地基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并作出了勘察方法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基工程问题勘察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公路铁路的修建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分布面积较大的第四系软土类区域,软土体是自然界的历史产物,它有独特的地域特征,地基条件差别巨大,根据相邻建筑物或相邻地域的地质资料来设计,一点微小的差异就可能给影响工程质量,给工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引起重视,我们施工中充分利用信息,及时调整设计参数和工艺,避免了施工期间可能引起的附加沉降,体现了当今勘察设计施工监测为一体的全过程综合岩土工程实践理念。 一、软土的特征及其危害性 软土指的是所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的细粒土,处于软朔或流朔状态。我国的软土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各大江大河的入海三角洲冲击平原地区。内陆主要是湖泊或山谷冲击而成,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布范围比较小。主要包含饱和软粘土包括泥炭、泥炭质土,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一般具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性、低强度、低透水性、不均匀性等特征,在工程应用上的

表现为地基沉降量大,可以达到数十厘米甚至到数百厘米;地基沉降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到数百年,特别严重的是沿海地带的软土地基,因为厚度过大,所以固结速度比较慢;地基不均匀沉降,大多是由上部结构的特性和荷载差异所引起;地基抗剪强度低。软土上述的特点,容易影响公路铁路工程质量,引发一些地质灾害,其危害性主要表现为:软土地基不均匀和过大沉降将严重影响路面的平整度,牵制了道路通行能力和安全度;路基路堤还可能会随着软土地基一起产生滑动现象,从而导致路面的整体遭到破坏,鉴于软土地基潜在的种种危害性,各部对于软基的处理标准要求高,也更高地要求了地质勘察在软土地基工程的深度和广度。 二、软土地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所述出的软土地基固有的特性以及工程在勘察、设计、施工、管理使用各程序阶段的失误,造成了所建造在软土地基上建筑物的结构损伤工程倒塌等一系列工程事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在地质勘测时深度不够,没有查清楚软土土层的分布、厚度以及一些暗沟暗塘的具体情况,造成建筑物产生严重不均匀沉降,结构构件开裂,甚至工程不负荷载倒塌的事故。 (二由于地质勘察不深入,不细致,未取得的地质资料不具可靠性,以致错误的将软土判断为好的地基土,使设计也随之错误,产生的不均匀沉降使建造物受力结构变化,裂缝倒塌,引起工程事故。 (三软土的承载力比较低,地基无法承受,发生剪切的破坏,基础失去稳定性,带来较大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使上部建造物结构受损,造成工程事故。 (四对软土地基未作出处理,或者处理方法不正确,施工质量不过关,使建筑物产生过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开裂,不得不二次或多次进行加固和处理。 四、软土地基处理措施

强夯施工降水和排水方案

强夯施工降水和排水方案 在施打完成塑料排水板后,即开始进行强夯施工降水和排水。 1 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深度要求达到地基处理施工面下2.0m以下,井点降水面积、井管直径和间距等按现场试验确定。 根据降水至砂面2m以下的要求,强夯施工降水采用真空泵轻型井点降水工艺。根据地质资料提供的吹填砂有关参数、砂土层厚度等,本工程井点立管长度拟采用6m的φ48mm钢管,井管排距为24m~30m,井点立管间距为2.5m。为达到最佳降水效果,井点钢管插入土层深度以井点管插入砂土层接近底部而不进入粘土层为原则。每60m井点总管(约接25个井点管)为一套独立降水系统,每一套降水系统设置一台15kw的真空吸水泵,真空泵设置在总管的中部,井点管下部渗水孔部分包裹2层无纺纤维布。计划连续施工(强夯)降水120天(与施打塑料排水板平行流水作业),每台套降水范围约1800m2,每台套降水范围内3遍强夯约18天(前期插管及降水2天、第一遍点夯3天、间隔3天、第二遍点夯3天、间隔3天、三遍点夯3天、普夯1天,合计18天),即每套在120天内可周转使用6.7次,每台套在120天降水面积为12000m2,本工程累计强夯降水面积为515500m2,本工程共需515500/12000=43台套降水设备,计划拟投入48套井点降水设备。井点降水的总管接至集水坑通过排水系统将水排放至后方陆域下游预留场地以外的

区域。3遍点夯和普夯完成后,即可拆除降水设施进行周转使用。井点降水和水工排水详见附图3:井点降水及排水布置示意图。 由降水而产生的预压荷载△P可按下式计算 Z △P=ar w r -------水的重度; w a--------与饱和度有关的系数,可取0.9~1.0; Z--------降水深度(m) 2 降水观测井的布置和观测 在两排井点降水管之间的中间部位,每隔20m布设一根降水观测管。观测管采用φ100mm、长13m的钢管,在砂面1m以下管身均匀开孔,管底开口,外用无妨布包裹2层以防泥砂进入,观测管埋入砂面以下不得少于12m。井点连续降水2天后,对其进行观测,观测方法:用干燥的钢筋伸入管内2.5m~3m,取出后测量干燥部分的长度。在满足砂层水位低于砂面2m后即可开始强夯,强夯期间井点必须连续降水,保证在强夯期间水面均低于砂面2m以下。 3 井点降水施工要点 1)井点下端滤管的长度宜为1~2m,滤孔面积应占滤管表面积的20%~25%,滤管外包两层滤网及棕皮,以防止滤管被堵塞。 2)井点的管路系统应密封,严防漏气。

33-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工法

33-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工法

强夯法处理软土地基工法 (92-11 工字04) 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杨树隋启清何 飞 强夯法是一种动力加固地基的方法。就是用起重机械吊起重锤从高处多次自由下落,给地基以强大能量的冲击和振动,使地基压密加固,从而提高地基强度,降低压缩性。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第二工程处将此法应用于房建地基加固工程,处理6m深的人工回填土软土地基,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果。 一、特点 1.不需要预压,可广泛地用于房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码头等工程地基处理。 2.工人劳动强度低,施工进度快。 3.材料省,成本低,与桩基比较可节约费用30—70%。 4.施工简便,工艺程序清晰易懂,操作和管理者易于掌握。 5.经强夯法加固后,地基承载力可以提高0.5—2倍(有些可达3倍),压缩性可以降低100—300%。 二、适用范围 1.适用于人工土石混填土、杂填土、碎石土、砂土、粉砂、湿陷性黄土和低含水量软土等地基处理。当地下水位高低、含水率大小、组成成份及均匀性有差异时,应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强夯。 2.加固深度可根据梅那(Manard)公式:(缺公式)

(其中:W为锤重,h为锤的落距),每次夯击影响有效深度为H″=K·H′(K值为经验系数,一般软土K约为0.5;粘土K约为0.6—0.7;砂土K约为0.7—0.8),当需要加固深度超过能量有效影响深度时,强夯则需加大能量或分层。 3.施工时震动较大,对附近建筑物有一定影响,在城市建筑密集处需要经过测度验证,能够确保已有建筑物安全时,方能使用此法。 三、强夯法的机理 1.土中孔隙压缩:夯击时,在巨大的冲击能量作用下,排出土孔隙中的气体和水份,使土体更趋密结,从而降低其压缩性、不均匀性,消除其湿陷性。 2.土体局部液体:当夯击能量达到饱和时,土体不再压缩,产生液化,强度降低到最低值,随着土体液化消除,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其强度得以恢复和提高。 3.排水固结:夯击时,夯击点地层周围产生裂缝,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便于孔隙水顺利排出,加速土体固结。 4.触变作用的恢复:随着孔隙水压力的迅速消散,土粒间距离变小,接触紧密,同时新附着水逐渐固定,土的抗剪强度与变形模量因而大大提高。 四、施工设计 强夯法的机理和设计理论目前尚在研究之中,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目前计算的参数主要是在室内通过进行动力固结试验(强夯专用的试验仪器)和现场试验,以取得一系列有关数据,按照工程的要求(地基承载力、压缩性及加固的深度等)确定。在进行强夯设计时应

真空降水强夯法施工组织设计

真空降水强夯法施工组织设计 强夯(动力固结)法具有经济易行、造价低廉、施工工期短、加固效果显著、适用土类广等众多优点,在世界各地的地基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2]。然而,工程实践中发现应用强夯法处理地基时常常出现以下问题: (1) 场地地下水位过高,易造成地表严重液化、夯坑积水等问题,影响加固质量和安全生产。 (2) 对于粘性土或夹淤质层砂土,由于强夯扰动破坏了土体结构,导致土体渗透性降低,超静孔隙水压力难以消散,会出现“橡皮土”现象,难以实现真正的土体加固。 真空降水强夯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开发的地基处理新工法,该法结合强夯法和真空井点降水的技术优点,有效地解决了上述强夯施工中的地下水问题。本文结合某吹填土地基处理工程,介绍该法的加固机理及加固效果,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1 真空降水强夯法加固机理及特点 1.1 真空降水强夯法加固机理 软粘土孔隙比大、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强度低,在强夯动力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瞬间升高;由于土体渗透性差,短时间内难以消散[3],此时若继续夯击,必然出现“橡皮土”现象。 真空降水强夯法区别于强夯法及其他动力排水固结法的显著特点是:通过设置真空井点降水系统实现主动排水[4],快速消散超静孔隙水压力,避免强夯施工中的“地表液化”和“橡皮土”问题。同时,该法将真空降水和强夯穿插进行,使土体在重锤夯击、真空吸力及自身重力等动静力共同作用下短时间实现快速固结,促使饱和软粘土产生预变形和预沉降,土体强度得到显著提高。 1.2 真空降水强夯法主要优点 (1) 通过夯前降水,突破了规范 [5]中直接强夯应保证地下水位低于夯坑底2米的规定,扩大了强夯的应用范围。 (2) 通过井点降水解决了软粘性土中土体渗透性差的问题,保证夯击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能够及时消散,避免“橡皮土”的出现。 (3) 与传统动力排水固结法相比,该工法通过真空井点井点降水实现主动排水[4],使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更快,从而显著节省工期。 (4) 处理后场地土体的天然地基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并能有效消除负摩阻力和砂土液化,具体分析见本文的第四部分。 1.3 真空降水强夯法施工工艺流程 真空降水强夯法主要适用于高饱和土及排水不畅的软粘土,故真空排水先于强夯进行。施工前根据场地条件及处理目标确定降水和强夯的施工参数,其典型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第一次排水 场地平整 第一次强夯 地下水位降至预定标高场地平整 第二次排水 第二次强夯 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多次反复上一大步骤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场地平整 工后检测 加固效果评价 2 工程概况 2.1 概述 某大型冶金建筑拟建造于吹填土形成的陆域场地,该工程单体建(构)筑物荷载大,对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对地基沉降十分敏感。因此需要对场地进行地基加固,提高地基土的强度,控制场地的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率,以保证工程的安全及正常运行。 2.2 场地条件 图1 典型施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概述 1 软土及软土地基 软土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软土地基 我国公路行业规范对软土地基未作定义。日本高等级公路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地下水位高,其上的填方及构造物稳定性差且发生沉降的地基。日本规范还对软土地基做了分类,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 2 软土地基在公路工程中造成的危害? (1)勘察设计不详细或不准确,导致对应该做软基处理的地段未做处理设计。 (2)已知是软土地基,但是未做好软土地基处理,造成路堤失稳或危及线外建筑物。 (3)虽然做了软土地基处理,但是措施不力,施工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4)堆料不当,未按规定分层填筑,填土过快,碾压不当,造成路堤失稳。 (5)扰动“硬壳层”或填筑不当,使“硬壳层”遭受破坏,导致路堤失稳。 3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的方法很多,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与其它如房建等地基处理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处理路基的地质稳定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改善剪切特性 路基的剪切破坏以及在土压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取决于路基土的抗剪强度。因为了防止剪切破坏以及减轻土压力,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增加路基土的抗剪度。 (2)改善压缩特性 需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压缩模量,以减少地基土的沉降。 (3)改善透水特性

强夯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及方法

强夯处理软土地基的机理及方法 刘超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济南250031 摘要:本文介绍了强夯法加固软土地基的机理、设计重点,并从施工准备、试夯、夯击等方面对强夯法加固施工工艺作了详细探讨,可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关键词:强夯法软土地基加固机理施工工艺 软土是由淤泥、淤泥质土和部分冲填土、杂填土等软弱土组成的,在不同荷载和外力作用下产生不同受力状态和变形的特殊不良地基。在我国广泛分布,工程性质较差,地下水位埋深较高,随汛期升降幅度较大,对路基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其土质一般具有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抗剪强度很低,压缩性高,具有明显的流变性等特点。在荷载的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主固结沉降完成之后还可能继续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1 强夯加固机理 不同的地基土在强夯作用下均会表现出三种加固特征:一是加密作用,以土体中气体的排出为特征;二是固结作用,以孔隙水的排出为特征;三是预加变形作用,以各种颗粒成分在结构上的重新排列以及颗粒结构和形态的改变为特征。从宏观上来分析,软土在强夯作用下土强度增长可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强夯加载阶段。在夯击的一瞬间施加于土体的夯击能使地基产生动应力,动应力使孔隙水中气体逐渐受到压缩,当气体按土体积百分比接近零时,土体便变成不可压缩的,于是孔隙水压上升,逐渐使孔隙水压上升到与覆盖压力相等。 2) 卸载阶段。在夯击动能卸去的一瞬间,动的总应力瞬间即逝,然而土的孔隙水压力仍然保持较高的水平,此时孔隙水压力大于有效应力,因此土体中存在较大的负有效应力,土体即产生液化,进而土体中将产生裂隙,土的渗透性骤增,孔隙水得以顺利排出。 3) 固结阶段。随着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土中裂隙将闭合,土颗粒接触将较强夯前紧密,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4)土的触变恢复阶段。孔隙水压力完全消散后,土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