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准确的血流储备分数数值

合集下载

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标准

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标准

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方法,其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设备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标准:
1. 压力-流量关系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压力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
2.0。

2. 经胸超声心动图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2.0。

3. 核磁共振成像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2.0。

需要注意的是,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生理状况、测试方法和设备的精度等。

因此,在进行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时,应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冠脉FFR)一、概述近年来,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

IVUS以及OCT等影像技术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狭窄程度的判断、病变性质的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但仍未能从功能上对病变血管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

基于上述原因,一项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就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FFR是利用特殊的压力导丝精确测定冠脉内某一段的血压和流量,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对心肌灌注所造成的影响,属于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FFR检测以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可是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益处。

二、冠脉FFR的基本原理冠脉FFR是通过精确测定的冠脉狭窄病变两端的压力,再用后者与前者的值相比,其比值即为FFR。

FFR不仅仅是压力的比较,也真实反映了通过存在狭窄病变的血管向远端所能提供的最大血流,与没有病变的理想血管所能提供的最大血流的比值。

因此,是对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三、冠脉FFR系统的组成FFR系统主要由压力导丝(PressureWire)和Xpress机器组成。

可用来测量FFR、CFR和温度。

FFR是标准配置,CFR和温度是可选配的。

四、冠脉FFR的特征3.1 FFR理论正常值为1;且在评价病变的功能意义时有清晰的阈值;3.2 FFR测量重复性高,且因为它是一个比值,因此不受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3 FFR不仅能把侧枝循环的影响考虑在内,还能评价狭窄程度与所支配灌注区的面积是否相关;3.4 FFR可以实时的反映血管的功能性狭窄情况,因此在行冠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时,可以实时的反映其效果。

3.5 FFR不能提供斑块性质、纤维帽的厚薄及斑块负荷等信息。

五、冠脉FFR测量的必备条件1、压力导丝(压力感受器)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压力导丝有瑞典Saint Jude Medical Systems公司产的PressureWire和美国Volcano公司产的PrimeWire两种。

定量血流分数的原理

定量血流分数的原理

定量血流分数的原理
定量血流分数是一种用于评估心脑血管系统血流情况的指标。

以下是定量血流分数的原理:
1. 测量基准:定量血流分数通常使用影像学技术(如核磁共振成像或超声心动图)来测量心脏或大脑供血区域的血流。

在这些技术中,可以使用特定的显像剂或造影剂来提高血流的可视化效果。

2. 血流速度:通过测量血液在特定时间内通过某个特定血管的速度,可以得到血流速度的信息。

血流速度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量,例如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实时测量血流速度。

3. 血管直径:除了血流速度,测量血管的直径也是计算定量血流分数的重要参数之一。

血管直径可以通过超声图像或其他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来测量。

4. 定量分析:基于测得的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数据,可以使用一定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定量血流分数。

具体的公式可能因测量方法和研究目的而有所不同,但通常会考虑血流速度和血管直径的比值。

5. 结果解读:根据计算得到的定量血流分数,可以评估心脑血管系统的血流情况。

较高的定量血流分数通常表示较好的血流灌注,而较低的分数可能提示血
流受限或异常。

定量血流分数是一种相对指标,用于比较不同时间点或不同个体之间的血流情况。

它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血流的动态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决策。

具体的测量方法和分析过程可能会因技术和设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ffr检查标准值

ffr检查标准值

FFR(Fractional Flow Reserve,即血流分数储备)检查是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影响的技术。

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冠状动脉的狭窄会导致心肌缺血,然而缺血的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并不总是呈线性关系。

为了更好地量化冠状动脉狭窄对心肌供血的损害程度,引入了FFR的概念。

FFR是指冠状动脉狭窄远端血管的平均血流量与最大血流量之比。

当冠状动脉狭窄时,远端血管的血流量会降低,而最大血流量会维持在一定的水平。

因此,FFR的值会降低,表示远端血管的血流量减少。

在FFR检查中,通常使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冠状动脉狭窄远端血管的压力。

通过测量冠状动脉狭窄远端血管的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之差,可以计算出FFR 的值。

正常的FFR值通常为0.75-0.80,这意味着远端血管的血流量与最大血流量之比为75%-80%。

然而,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即使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其FFR值也可能低于正常值。

这可能是由于患者的其他疾病或生理状态导致的。

例如,糖尿病患者的心肌代谢异常可能导致心肌对缺血的敏感性增加,从而使FFR值降低。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影响FFR值。

因此,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的影响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生理状态和检查结果。

虽然FFR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但它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检查方法。

例如,冠状动脉造影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总之,FFR检查是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其对心肌供血影响的有效方法。

然而,在评估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生理状态和检查结果。

冠脉血流储备的正常范围

冠脉血流储备的正常范围

冠脉血流储备的正常范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生理状态等。

在冠脉血管中,当冠脉血流储备值达到峰值时,通常认为该冠脉血管的储备功能正常。

然而,冠脉血流储备的正常范围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

一般来说,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在0.75-0.8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

但这个数值仅供参考,实际正常范围可能因人而异。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来确定冠脉血流储备是否正常。

这些检查和测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等。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不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冠脉血流储备计算方法

冠脉血流储备计算方法

冠脉血流储备计算方法1.冠脉深层反应性超声(DSE)冠脉深层反应性超声是通过超声技术检测心肌收缩前和收缩后的冠脉血流速度来评估心肌血供的变化。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安置冠脉血流速度探头,通常在冠状动脉的近心端或远离心脏的末端。

第二步: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基础状态下的冠脉血流速度。

第三步:给予患者药物负荷(例如多巴胺或腺苷),使心脏加速跳动。

第四步:在药物负荷下测量冠脉血流速度。

第五步:计算冠脉血流储备。

冠脉血流速度的峰值与基础状态下的冠脉血流速度相比,衡量了冠脉血流储备。

峰值冠脉血流速度与基础状态下的冠脉血流速度之间的比值即为冠脉血流储备。

正常冠脉血流储备值大约在2.0到2.5之间。

2. 气体扩散容积(DLco)气体扩散容积是一种评估肺部血管功能的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氧气的扩散速率来间接评估冠脉血流储备。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给予患者含有一定浓度的一氧化碳(CO)的气体,并使患者吸入。

第二步:监测患者呼出的一氧化碳的浓度。

第三步:计算DLco。

一氧化碳的扩散速率与冠脉血流储备呈正相关。

通过测量一氧化碳的扩散速率和肺泡气体量(VA)的比值,可以计算DLco。

正常情况下,DLco的值大约在20到25毫升/分钟/毫米汞柱之间。

总结:冠脉血流储备的计算方法包括冠脉深层反应性超声和气体扩散容积。

这两种方法可以评估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帮助医生判断冠脉疾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和心肌缺血情况。

同时,还有其他一些计算冠脉血流储备的方法,如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磁共振成像等,但这些方法相对复杂和昂贵。

上述的两种方法相对简单且易于操作。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冠脉FFR)一、概述近年来,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

IVUS以及OCT等影像技术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狭窄程度的判断、病变性质的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但仍未能从功能上对病变血管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

基于上述原因,一项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就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FFR是利用特殊的压力导丝精确测定冠脉内某一段的血压和流量,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对心肌灌注所造成的影响,属于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FFR检测以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可是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益处。

二、冠脉FFR的基本原理冠脉FFR是通过精确测定的冠脉狭窄病变两端的压力,再用后者与前者的值相比,其比值即为FFR。

FFR不仅仅是压力的比较,也真实反映了通过存在狭窄病变的血管向远端所能提供的最大血流,与没有病变的理想血管所能提供的最大血流的比值。

因此,是对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三、冠脉FFR系统的组成FFR系统主要由压力导丝(PressureWire)和Xpress机器组成。

可用来测量FFR、CFR和温度。

FFR是标准配置,CFR和温度是可选配的。

四、冠脉FFR的特征3.1 FFR理论正常值为1;且在评价病变的功能意义时有清晰的阈值;3.2 FFR测量重复性高,且因为它是一个比值,因此不受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3 FFR不仅能把侧枝循环的影响考虑在内,还能评价狭窄程度与所支配灌注区的面积是否相关;3.4 FFR可以实时的反映血管的功能性狭窄情况,因此在行冠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时,可以实时的反映其效果。

3.5 FFR不能提供斑块性质、纤维帽的厚薄及斑块负荷等信息。

五、冠脉FFR测量的必备条件1、压力导丝(压力感受器)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压力导丝有瑞典Saint Jude Medical Systems公司产的PressureWire和美国Volcano公司产的PrimeWire两种。

冠脉血流储备计算方法

冠脉血流储备计算方法

冠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是评估心脏供血情况的重要指标,它表示在最大舒张和最大收缩时冠状动脉的血流变化情况。

CFR 的计算方法涉及到峰值流量和基础流量的测量。

以下是计算冠脉血流储备的一般步骤:
1.测量基础流量:在安静状态下,测量冠状动脉的基础血流量。

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测
量,如热稀释法、核素标记法等。

2.药物刺激:使用药物(例如,腺苷或多巴胺)来扩张冠状动脉,从而增加血流量。

3.测量峰值流量:在药物刺激后,测量冠状动脉的峰值血流量。

这可以通过与基础流量
相同的方法进行测量。

4.计算冠脉血流储备:冠脉血流储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CFR = 峰值流量/ 基础流量
这个比值代表了冠状动脉在最大扩张状态下的血流量与静息状态下的血流量的比值,反映了心脏供血的储备能力。

请注意,冠脉血流储备的测量方法可能因设备、药物和测量技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临床或研究中,应遵循专业医疗指南和准确的测量技术来计算冠脉血流储备。

此外,由于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可能会有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出现,因此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学研究人员获取最新的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获得准确的血流储备分数数值
在冠脉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和广泛开展的今天,如何更合理地评价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的关系、更合理地指导介入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评价冠脉缺血的“金标准”,对指导临界病变、多支病变、分叉病变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栏目将详细地从基础到临床、从操作到试验,全面地帮助读者解读此项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价值。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
1993年,皮耶斯(Pijls)等提出了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的概念。

FFR是指在腺苷等药物作用下达到最大充血状态后,利用导管和压力导丝(压力导丝结构见图)测得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供血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量与同一区域冠状动脉正常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灌注之比。

图压力导丝示意图
目前FFR主要用于冠脉狭窄病变的功能性评估,在进行冠脉造影时利用压力导丝测量冠状动脉内压力的变化找出真正具有病理生理意义的冠脉狭窄病变。

鉴于其操作简单,不受心率、血压和心肌收缩力等血流动力学因素变化以及正常参照血管的影响,并且FAME、FAMEⅡ、DEFER等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在制定临界病变、分叉病变、口部狭窄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甚至左主干病变的血运重建策略时,结合冠脉生理学评价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功能性”血运重建。

经过长期基础和临床研究,FFR已经成为冠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

虽然FFR易于实施、操作简单、快捷、安全,但是在FFR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陷阱”,一不小心就会高估或低估病变的严重程度。

那么,如何获得较为准确的FFR数值呢?本文将就此展开讨论。

操作流程
FFR整个操作流程如下,首先进行动脉生理检测仪的准备工作,分别连接电源线、AO IN、AO OUT及PRESSURE WIRE OUT信号线缆,并打开电源开关。

开机进入主菜单界面后,先选择PATIENT,然后在体外做三次归零:首先是导管室压力通道归零,第二步为主动脉压校零,最后一步为压力导丝压校零。

简言之,FFR就是压力导丝压与主动脉压的比值,所以两个压力校零非常重要,要准确校准。

完成体外三步归零后,下一步是均衡主动脉压和压力导丝压,保证这两个压力在体内也处于同一基线水平。

如果主动脉压和压力导丝压相差在±9 mmHg之内,按住EQUALIZE(EQ,均衡)键3秒,以消除差值;如果差值大于±9 mmHg,重新调整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冲洗导引导管,拧紧Y阀,减少差值;如果导丝尾端连接电缆线,很难转动,可以断开尾端,先放入最容易进入的血管,然后再进入目标血管EQ.EQ完成,主动脉压和压力导丝压两条压力曲线完全重叠,FFR数值为1.00.
完成EQ后,将压力导丝通过病变,压力感受器置于尽可能远的位置,防止遗漏隐藏病变,等待基准压力读数稳定,撤出导引针(导引针没有撤出会造成主动脉压降低,FFR数值被高估)并拧紧Y阀。

按照导管室标准规程给硝酸甘油,避免冠脉血管痉挛影响测量,然后从冠脉或静脉给予腺苷或三磷酸腺苷(ATP),实现最大充血状态(后面会详述给药方法、剂量、不良反应、禁忌证等)并开始记录;达到最大充血状态并完成测压后,按STOP/VIEW 键停止记录,仪器会自动显示FFR最低值。

可使用同一条导丝对同一血管或不同血管进行多次测量,只须做一次EQ即可,但是如果有数据漂移,要重新EQ,如果还有漂移,压力导丝压要重新校零。

另外,如果断开导丝尾端后需要重新测量时,须用湿纱布擦干净尾端3个电极处,然后用干纱布擦干,将导丝尾端与连接器连接,插到底拧紧,即可恢复压力导丝压读数。

完成测量后,可用光标对数据进行分析。

完成FFR测压后,还有一步非常重要,即验证主动脉压和压力导丝压:回撤压力导丝,使压力感受器刚出导引导管口,与EQ时位置一致,验证主动脉平均压和压力导丝平均压差值在±5 mmHg内,说明数据准确,没有漂移。

对于弥漫性病变和一条血管有多处病变,我们建议做PULLBACK,回拉过程中观察压力导丝平均压曲线,压力阶差超过10 mmHg为有意义(这时不要以FFR数值变化作为指导)。

药物选择及应用
在FFR测定中需要用药物使心肌血管床达到最大程度扩张,即获得最大充血相,这一步是准确进行FFR检测的关键。

如果注射诱发药物的剂量不足,可能会低估病变严重程度,这种情况在FFR实际应用中并不少见。

目前可供FFR测定使用的药物有腺苷、A TP、硝普钠、罂粟碱、多巴酚丁胺、α受体阻滞剂等,其中腺苷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最大充血相诱发药物。

腺苷通过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腺苷A2受体产生血管扩张效应,其作用不依赖于心肌代谢。

ATP常作为腺苷的替代品,在体内可快速降解为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和腺苷,最终发挥作用的是腺苷。

腺苷静脉滴注是目前公认的诱发充血反应的标准方法,标准滴注速率为140 μg/(kg?min)。

一般在滴注后60 s左右腺苷作用达到高峰,停药后约60 s作用消除。

由于其半衰期短,为了保证药物能迅速到达冠状动脉起效,需要穿刺粗大的外周静脉,常用肘正中静脉或股静脉,也可以经中心静脉(手背静脉不能作为给药替代途径)。

肘前静脉作为腺苷滴注的替代途径,
给药时应注意采用大号静脉留置针。

目前推荐的冠状动脉内腺苷推注剂量为左冠脉30~60 μg,右冠脉20~40 μg,部分患者不能获得最大充血状态,有高估FFR的可能。

当FFR值落在0.75~0.80这段“灰区”内,可将腺苷滴速增加20~30 μg/(kg?min),以更好地观察FFR值改变,最大可增至180 μg/(kg?min)。

腺苷静滴过程中应避免Valsalva动作,因其阻碍静脉回流影响药物起效,还会造成冠脉内压力波动,可能使FFR值偏高。

腺苷静脉滴注后测得的FFR值要低于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后的测定值,对于腺苷快速代谢者可改为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或冠状动脉内持续滴注。

尹(Yoon)等将腺苷经微导管冠脉内持续注射,发现与腺苷静脉注射同样安全有效,滴速240~360 μg/min,可更大程度地诱发充血反应,达到最大充血反应所需时间也更短。

FFR 值随腺苷剂量增加而降低,但当腺苷剂量达到300 μg/min时,FFR测量值再下降。

须注意冠脉内腺苷注射前应当先注射硝酸甘油,以减轻冠状动脉痉挛对FFR测定的影响。

操作时要保持指引导管的同轴性,以保证充分给予药物和准确测定主动脉压,不能选用带侧孔的指引导管,冠脉内滴注的方法可不考虑指引导管同轴性及测孔。

操作过程中,检测仪器的设置变更为单个心动周期的压力测定便于更精确地捕捉FFR低值。

对于左主干病变、多支或分叉病变等解剖上较为复杂的病变,病情较为严重,病变部位、数目及各段狭窄程度都可能有较大区别,通过FFR进行功能性评估找出真正需要干预的罪犯病变、避免过度医疗有更为积极的意义。

但是在复杂病变的实际操作中,指引导管往往很难达到理想位置,药物无法足量进入冠状动脉内起效,从而导致测量失真。

部分患者临床表现或影像学检查结果可能与FFR不符,可采用腺苷静脉滴注加冠状动脉内弹丸式注射更好地诱发充血,当FFR值落在“灰区”内亦可用此法,以更好地测定FFR改变。

总之,既往临床研究已经提供的很多循证医学依据表明,FFR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功能性评价,且简单易行。

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FFR可以较准确地识别未引起血流动力学显著异常的临界病变,避免对这类患者过早采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支架置入等,变相减少了干预后发生并发症及再次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的风险,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国内越来越多导管室将其纳入常规检测项目,这就更要求FFR操作仔细到位,避免FFR 应用中的“陷阱”,确保所得到的FFR值能准确反映靶血管的储备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