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FFR基本概念理论及意义

血流储备分数FFR基本概念理论及意义一、基本概念:FFR是指在特定的冠状动脉狭窄处,冠状动脉的最大血流量与在相同心肌负荷下的正常血管中的最大血流量之间的比值。
由于冠状动脉狭窄会导致血流受阻,FFR可以客观地评估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血流减少程度,判断狭窄是否达到了需要介入治疗的临界点。
二、理论基础:FFR是基于分子连续方程的应用,其基本公式为FFR=Pd/Pa,其中Pd代表狭窄部位的最大冠状动脉舒张压,Pa代表全身动脉血流压力。
FFR的数值范围从0到1,数值越小表示狭窄越严重,数值接近1表示狭窄较轻。
三、血流储备分数的意义:1.辅助冠脉病变评估:FFR可以评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包括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介入手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评估干预手术的效果。
对于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尤为重要,避免了不必要的介入手术。
2.减少心肌梗死风险:通过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FFR可以避免过度治疗和手术风险,降低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
3.优化治疗策略:FFR可以确保介入手术的准确性和精准性,指导介入医生选择合适的支架大小和类型,使介入治疗更加个体化,更有针对性,并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4.节省医疗资源:通过FFR的评估,可以避免过度介入治疗,节约医疗资源。
避免不必要的PCI手术,减少住院时间和康复期,对于医疗系统的管理和资源分配具有积极的经济效益。
5.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通过FFR的指导,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冠脉造影和介入手术,降低对患者心理和生理的不良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血流储备分数(FFR)是一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狭窄处的血流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以指导介入手术的决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化治疗效果和资源分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标准

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方法,其标准可能会因不同的测试方法和设备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标准:
1. 压力-流量关系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压力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
2.0。
2. 经胸超声心动图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2.0。
3. 核磁共振成像法: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和流量,计算出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储备分数应大于或等于2.0。
需要注意的是,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生理状况、测试方法和设备的精度等。
因此,在进行无创冠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时,应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和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和解读结果。
冠脉血流储备的正常范围

冠脉血流储备的正常范围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体差异、生理状态等。
在冠脉血管中,当冠脉血流储备值达到峰值时,通常认为该冠脉血管的储备功能正常。
然而,冠脉血流储备的正常范围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值。
一般来说,冠脉血流储备分数(CFR)在0.75-0.8之间被认为是正常的。
但这个数值仅供参考,实际正常范围可能因人而异。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来确定冠脉血流储备是否正常。
这些检查和测试包括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成像等。
如果发现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不适,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前往医院就诊。
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

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两种常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治疗策略的工具。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两种工具及其在治疗临界病变中的作用。
血流储备分数(FFR)是血液流动压力梯度的测量,用于确定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和冠状动脉狭窄是否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手术。
通过在导管术中,在心脏内部测量舒张末压和最大流量的比值,可以评估血液在冠状动脉内的流动情况。
FFR的结果小于0.8通常意味着需要进行血运重建手术,而大于0.8则意味着可以选择保守治疗。
FFR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在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并被用于指导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决策。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光学原理的高分辨率影像技术,可以提供冠状动脉内部的高清影像,用于评估血管内膜的病变程度和病变类型。
OCT可以显示动脉壁的厚度、斑块的组成、斑块的稳定性以及斑块与血管壁之间的关系等细节,对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非常有价值。
基于OCT的影像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例如选择合适的血运重建手术或药物治疗。
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治疗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可以起到互补和协同的作用。
FFR可以直接测量血液在冠状动脉内的流动情况,可以提供决策性的信息,用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OCT则可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影像,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病变的类型和程度,从而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策略。
临床实践中,通常先进行FFR测试,以确定血运是否需要重建手术。
如果FFR结果小于0.8,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手术前,可以使用OCT来对狭窄部位进行更详细的评估,确定手术的范围和方式。
OCT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血管内部的细节,并帮助确定血运重建手术的切口和末稍支架的位置。
总之,血流储备分数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是两种常用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治疗策略的工具。
FFR可以评估血液在冠状动脉内的流动情况,帮助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OCT则可以提供更准确的影像,用于评估病变的类型和程度,指导手术治疗的决策。
冠脉血流储备和血流储备分数

冠脉血流储备和血流储备分数长期以来冠脉造影一直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冠脉造影中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也是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的主要标准。
但冠脉造影不能提供血管管壁的信息,也无法准确界定狭窄的功能意义。
因此,冠状动脉功能评价在冠心病诊治过程中的重要性愈发受到了重视。
目前临床应用的冠脉功能评价技术有两种,即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 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 FFR)。
冠脉血流担负着为心肌供氧的任务。
当氧需增加或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和药物作用下,冠状动脉会发生扩张,冠脉血流从静息状态增加到充血状态。
这种冠脉血流增加的能力被称作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 CFR)。
冠状动脉血流的阻力来源于三个部分:心外膜血管(R1)、小动脉(R2)以及心肌内毛细血管(R3)。
当冠脉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时,R1可以忽略不计。
直径在400μm以上动脉产生的阻力很小。
冠脉阻力的调节主要来源于直径400μm以下的小动脉(R2)。
正常情况下,冠脉血流可以增加3倍以上。
在压力和氧需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冠脉可以通过自我调节(autoregulation)使基础血流保持稳定状态。
在一定的生理性压力范围内,灌注压可以变化,但冠脉血流保持不变。
当心外膜冠脉存在着限制血流的病变时,远端的微血管扩张以维持静息状态下的基础血流。
当管腔狭窄到一定程度后,可以使冠脉储备和自我调节丧失,因而导致了静息状态下冠脉血流的降低。
此外,左室肥厚、心肌缺血和糖尿病等可以影响到微循环R3阻力,即便冠脉心外膜血管没有狭窄,也使冠脉储备降低。
因此,CFR受心外膜冠脉狭窄程度和微循环功能的双重影响。
正常的冠状动脉灌注压等于主动脉压和左室舒张压或中心静脉压的差值。
在狭窄的冠脉中,血流通过狭窄时由于摩擦力、血流分流、湍流、涡流等造成能量损失以及压力衰减。
血流储备分数(FFR)基本概念,理论及意义

DEFFER研究
为什么FFR?13
在确定冠脉狭窄病变是否是造成远端心肌缺血的原因,测量FFR具 有重要的预示作用。
FFR < 0.75 介入是合适的,结果明显改善。
FFR > 0.75 介入并没有给患者带来益处,无论从功能性还是不良 事件方面。
为什么FFR?14
FAME研究
FFR versus Angiography for Multivessel Evaluation-多支血管
Normal FFR = 1.0
100
100
Pa
Pd = Pa
Pd
FFFFRRmmyyoo=PPPPadad ==1 1
什么是FFR?10
100 存在狭窄 70 病变FFR
Pa
Pd < Pa
Pd
P FFR = d <1
P myo a
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什么是FFR?11
Significant
NOT significant
通过对狭窄病变置放支架,使FFR从0.50提高到 0.95,意味着把血管最大血流量提高到正常的最大 血流量的95%。
我们是通过测量压力,从而测量血流量。
什么是FFR?5
FFR =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Pa
FFRmyo = _P_d_
Pd
Pa
…in the presence of maximum flow
1993年Pijls提出了通过压力测定推算冠脉血流的新 指标-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经过长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FFR已经成为冠 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公认指标。
什么是FFR?2
ffr 指标

ffr 指标
fr指标一般是指血流储备分数。
血流储备分数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即心肌最大充血状态下的狭窄远端冠状动脉内平均压与冠状动脉口部主动脉平均压的比值。
血流储备分数是一种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生理参数,可为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手术方案的制定及临床预后的评估等提供重要参考,也是目前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侵入式病变特异性缺血评估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指导的金标准。
目前0.80是建议的血流储备分数评估心肌缺血的参考标准,血流储备分数<0.75的病变宜行血运重建,血流储备分数>0.80的病变为药物治疗的指征。
FFR0.75~0.80为"灰区”,医生可综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及血管供血的重要性,决定是否进行血运重建。
治疗期间建议以清淡饮食为主,适当的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如哈密瓜、猕猴桃、油麦菜、小油菜等。
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024年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范文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诊断和治疗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指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冠脉CT检查结果、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等。
通过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不同FFR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
三、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因素1. 患者临床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等临床特征与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密切相关。
其中,年龄越大、男性、有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和吸烟史的患者,其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较低。
这提示我们,在诊断和治疗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2. 病变特征除了患者临床特征外,病变特征也是影响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病变位置、病变程度、病变长度等病变特征与FFR水平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位于左前降支的病变、病变程度较重、病变长度较长的患者,其FFR水平较低。
这提示我们,在评估患者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病变特征对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的影响。
四、预后分析通过对不同FFR水平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FFR水平较低的患者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包括心肌梗死、卒中、死亡等。
这表明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本研究表明,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的冠脉CT血流储备分数与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变特征密切相关,而FFR水平能够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冠脉FFR)一、概述近年来,随着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单纯冠状动脉造影已不能满足临床对狭窄性病变解剖特征和生理功能评价的需要。
IVUS以及OCT等影像技术的出现,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对狭窄程度的判断、病变性质的评估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但仍未能从功能上对病变血管做出更科学合理的评价。
基于上述原因,一项新的技术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它就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FFR是利用特殊的压力导丝精确测定冠脉内某一段的血压和流量,以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对心肌灌注所造成的影响,属于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指标。
大量研究表明,通过FFR检测以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可是患者获得更大的临床益处。
二、冠脉FFR的基本原理冠脉FFR是通过精确测定的冠脉狭窄病变两端的压力,再用后者与前者的值相比,其比值即为FFR。
FFR不仅仅是压力的比较,也真实反映了通过存在狭窄病变的血管向远端所能提供的最大血流,与没有病变的理想血管所能提供的最大血流的比值。
因此,是对冠脉血流的功能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三、冠脉FFR系统的组成FFR系统主要由压力导丝(PressureWire)和Xpress机器组成。
可用来测量FFR、CFR和温度。
FFR是标准配置,CFR和温度是可选配的。
四、冠脉FFR的特征3.1 FFR理论正常值为1;且在评价病变的功能意义时有清晰的阈值;3.2 FFR测量重复性高,且因为它是一个比值,因此不受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3.3 FFR不仅能把侧枝循环的影响考虑在内,还能评价狭窄程度与所支配灌注区的面积是否相关;3.4 FFR可以实时的反映血管的功能性狭窄情况,因此在行冠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时,可以实时的反映其效果。
3.5 FFR不能提供斑块性质、纤维帽的厚薄及斑块负荷等信息。
五、冠脉FFR测量的必备条件1、压力导丝(压力感受器)目前应用于临床的压力导丝有瑞典Saint Jude Medical Systems公司产的PressureWire和美国Volcano公司产的PrimeWire两种。
压力导丝直径0.014',其性能类似于PCI导丝,并可用于PCI操作[3-6]。
导丝近头端3cm的透X线与不透X线连接处镶有压力感受器,能感知血管内压力信息的变化,可以测量FFR、CFR和温度。
压力导丝必须与专用界面相连接,界面上的荧光屏可以显示压力曲线和FFR值。
(见附图)2、最大血管扩张药物最大充血状态是FFR评估冠脉狭窄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基石。
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腺苷或三磷酸腺苷和罂粟碱等。
3、Xpress机器。
压力导丝必须与Xpress机器相连接,测压过程中通过荧光屏可以记录压力曲线和读取FFR值。
六、冠脉FFR测量方法及判断值1、FFR测量方法FFR的测定要用到特殊的顶端带有传感器介入导丝,通过传感器可以测量压力、温度和血流,通过这些数据来评价病变的严重性。
在测定FFR是,要求被测量的血管达到最大的血流量,因此需要局部注入类似腺苷或罂粟碱之类的物质以充分扩张远端血管,减少测量血管的远端阻力。
然后回撤导丝,同时记录压力的变化。
2、FFR测定评价标准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的理论正常值为1.0,一般选择0.75和0.8作为临界值。
当FFR<0.75是其定义心肌缺血的界值,提示该病变具有临床干预意义。
FFR>0.8则提示该病变不引起明显心肌缺血,因此无需介入干预。
而在0.75~0.8之间的数值被称为FFR的“灰色地带”,对此类患者的处置方案目前还很难选择,仍需要从解剖学诊断和临床综合评故冠脉狭窄的功能意义。
七、冠脉FFR的应用适应症①临界狭窄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判断②弥漫性病变罪犯血管段的判断③左主干开口或远端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判断④分叉病变分支病变的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判断⑤指导多支病变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⑥PCI术后近远期的疗效评价⑦CABG静脉桥通畅性预测八、冠脉FFR的相对禁忌症①严重的左室肥厚左心室肥厚患者,血管床的增长与心肌的增长不成比例,导致心肌血管床的正常流量储备降低,因此,使用0.75的FFR临界值可能并不适合,也许FFR阈值可能更高。
②急性心肌梗死6天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通过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的结果的分析,准确判断罪犯血管应该不难,况且急性期病变血管有可能存在血栓栓塞、心肌顿抑、急性缺血性微血管障碍等因素,致使受检冠脉不可能达到最大舒张,因此测量结果是不可靠。
九、冠脉FFR检测的并发症1、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2、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传导阻滞,室早,室速,室颤等;3、冠脉痉挛、夹层及穿孔;4、血管内栓塞并发症;如脑、肾脏等重要脏器;5、穿刺部位出血、血肿、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等;6、压力导丝的打结断裂等。
十、冠脉FFR的常用最大扩血管药物的应用方法、冠脉FFR的具体操作步骤1、导管室压力通道归零;2、校准AO主动脉压压力感受器;3、校准PressureWire压力导丝;4、验证AO和PressureWire压力是否相等;5、记录并计算FFR;6、完成测压后再次验证AO和PressureWire压力是否相等;十一、冠脉FFR的操作常用技巧1、压力导丝的取出压力导丝制作精细,取放应格外小心,避免打折损坏。
从螺环盘内取出压力导丝时避免紧抓近端电极;在对导丝远端塑形时,应注意方向,动作轻柔避免损伤压力感受器。
2、导引针的选择导引针选择应适当,测定时宜退出导引针,并关紧Y-接头的活瓣,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3、两个压力通道的平衡在应用两条压力通道时,应正确校“0”,确保两条压力曲线完全或几乎完全弥合。
4、压力导丝电极与连接器的连接及退出压力导丝近端的电极应当充分保持干燥,无血液及对比剂,这对于压力导丝准确记录压力曲线至关重要。
同时,电极与连接器连接与退出均应格外小心,避免操作时打折或损伤。
且每一包装的压力导丝只能与随包的连接器相连接,确保测得的压力准确。
5、压力曲线的漂移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识别是否存在压力曲线的漂移,如疑为漂移,需将压力导丝退回,再次对两条压力曲线进行平衡,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
6、压力曲线的振荡当压力导丝感受器顶住冠脉壁时,PressureWire压力曲线会出现短暂的“尖峰脉冲”,常易被误认为冠脉远段压力增加,此时稍微回撤或前送导丝数毫米这种伪像即会消失。
7、指引导管压力嵌顿:指引导管的选择应与冠脉开口的内径匹配,并保持同轴。
如冠脉开口痉挛,可冠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并将指引导管回撤稍离开冠脉开口从新测量即可。
对左主干或右冠脉开口病变,可应用腺苷。
8、侧孔指引导管:应避免使用带侧孔的指引导管,该导管不仅冠脉内给药不可靠外,测得的Pa压力曲线也不可信。
十二、冠脉FFR实例应用图解:1、冠脉临界病变对于临界病变接介入治疗选择,临床上顾虑是很多的,但随着FFR应用于临床以来,临床医师可以通过FFR进一步评价其功能意义指导治疗。
如下图,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通过FFR检测为0.89,证实其功能上是没有意义的,可以不予干预。
2、弥漫性病变弥漫性病变血管内压力的降低与斑块总负荷相关。
因此在保持最大充血状态的同时缓慢回撤压力导丝,连续记录全血管段FFR,根据FFR结果,指导弥漫病变支架植入部位是可行的。
如下图,通过连续检测,可以定位功能病变血管段,指导支架植入。
3、左主干狭窄病变左主干病变部位重要,一旦发生闭塞,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因此对左主干病变的干预,应更谨慎。
通过FFR检测以指导左主干的血运重建策略更符合目前循证医学的治疗思路。
(见下图)4、分叉病变:对于分叉病变,FFR可用于评估主支和侧支的功能意义,指导支架植入的部位及方式;同时也可用于评价对吻后即刻的手术效果。
下图为LAD分叉病变FFR检测结果,根据FFR结果说明此分叉病变功能上导致心肌缺血的意义不大。
5、多支病变对于多支病变的患者,怎样区分罪犯病变,从而对血运重建策略做出选择,一直是困扰临床介入医师的一个难题;而通过FFR检测,根据狭窄的功能指标进行决策,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也能避免过度医疗的费用。
十三、小结FFR是一个评价冠脉病变功能意义的指标,为准确定位真实导致心肌缺血的狭窄病变,提供了更可靠的信息,指导介入医师的治疗策略。
目前的循证证据也肯定了FFR 在处理冠脉病变中的地位2010ESC指南已将FFR指导的PC作为为ⅠA类证据,足可见FFR在处理冠脉病变中的地位。
况且FFR 操作并不复杂,并不增加过多的手术时间和难度,因此可以相信,FFR在今后都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1] Pijls NH, van Son JA, Kirkeeide RL, De Bruyne B, Gould KL. Experimental basis of determining maximum coronary, myocardial, and collateral blood flow by pressure measurements for assessing functional stenosis severity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Circulation. Apr 1993;87(4):1354-1367。
[2] Tonino PA, De Bruyne B, Pijls NH, et al.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versus angiography for guid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N Engl J Med. Jan 15 2009;360(3):213-224.[3] Pijls NH, van Schaardenburgh P, Manoharan G, et 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functionally nonsignificant stenosis: 5-year follow-up of the DEFER Study. J Am Coll Cardiol. May 29 2007;49(21):2105-2111.[4] Bech GJ, Droste H, Pijls NH, et al. Value of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i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bypass surgery for equivocal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Heart. Nov 2001;86(5):547-552.[5] 张永珍.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技巧[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