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合集下载

后汉书的原文与翻译

后汉书的原文与翻译

后汉书原文: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时大雪,积地丈余。

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

至袁安门,无有行路。

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

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

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

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

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

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訚訚衎衎②,得礼之容,寝嘿③抑心,更非朝廷之福。

君何尤而深谢? 其各冠履。

”帝竟从安议。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有改动)注①生口:指俘虏。

②訚訚衎衎: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寝嘿:沉默。

《后汉书》精华

《后汉书》精华

《后汉书》精华1、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列传》正义能够感动有道德的人,利益只能动摇贪财的人。

2、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得和失是暂时的,荣和辱则是长久的。

3、乘人之危,非仁也。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盖勋列传》趁别人遇难的时候,而去要挟、侵害人家,这不是有道德的人所能干出来的。

4、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无,以就懿德。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列女传》一个人求学,应每天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以慢慢养成良好的道德。

5、理国以得贤为本。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来歙传》。

治理国家以求得贤才为根本。

此言任用贤才对于治理好国家的重要性。

6、官无二业,事不并济。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做官不能兼营别的事业,做事不可二者齐头并进。

意谓专心致志才能做好一件事情。

7、堤溃蚁孔,气泄针芒。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忠列传》一个小小的蚂蚁窝可以使堤坝被水冲毁,一个小小的针眼可以使气全部泄出。

比喻小不防则引出大祸害。

8、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徐稚传》。

颠,倾倒。

非,不是。

维,维系。

这句话以树倒独绳难系为喻,说明要做成一件大事必须团结人,合众力集众智。

9、交浅而深者,愚也。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驷列传》交情不深而什么话都对他说,这是愚蠢的行为。

10、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此以探穴得虎为喻,形象地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过人的胆略与拼死一搏的气魄,就不可能取得异乎寻常的惊人成就。

11、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出自《后汉书·冯异传》 ,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

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胜利。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简介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刘宋时的范晔(398年-445年)所著,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八志自司马彪《续汉书》补入),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年间的历史。

《后汉书》纪十卷和列传八十卷的作者是范晔,简明周详,叙事生动,故取代以前各家的后汉史。

北宋时,有人把晋朝司马彪《续汉书》志三十卷,刘昭注,与之合刊,成今天《后汉书》。

《后汉书》再现了东汉的历史,保存了东汉一代的诸多史料。

东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朝代兴衰历变,历史大事件等等,诸如党宦之争、党锢之祸、图谶盛行等史实,皆赖其保存记录。

《后汉书》还学习了班固的《汉书》,保存了东汉学者大量有价值的论著。

范晔在《后汉书》中亦继承了前人的纪传体制(保留“纪”、“传”、“志”的体例,在人物传记中亦采用独传、合传、类传的形式),但又有所创建:凭着自己对史学的领悟,他在《后汉书》中取消了“表”,以后史家竞相效法;在人物类传方面,除承袭《汉书》的《循吏》、《酷吏》、《儒林》等类传外,凭着对社会的更进一步的剖析与理解,结合东汉社会的特点,他又创制了前代史书中所没有的《党锢》、《宦者》、《文苑》、《独行》、《逸民》、《方术》、《列女》等7种新的类传,而后6种类传为后世大多数纪传体史书承袭。

后汉书《祢衡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祢衡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祢衡传》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后汉书《祢衡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

《后汉书-吴汉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吴汉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吴汉传》原文及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后汉书-吴汉传》原文及翻译【导语】:原文:陈禅字纪山,巴郡安汉人也。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郑玄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郑玄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郑玄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

少为乡啬夫,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

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

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

及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

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

休见而叹曰:“康成入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初,中兴之后,范升、陈元、李育、贾逵之徒争论古今学,后马融答北地太守刘緓及玄答何休,义据通深,由是古学遂明。

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

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

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

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

一宿逃去。

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

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

时袁绍与曹操相拒于官渡,令其子谭遣使逼玄随军。

不得已,载病到元城县,疾笃不进,其年六月卒,年七十四。

遗令薄葬。

自郡守以下尝受业者,縗绖赴会千余人。

(节选自《后汉书•郑玄传》)译文:郑玄字康成,是北海郡高密县人。

郑玄年轻时任乡啬夫,辞官回家后,便常常到当地的学校去学习,不愿意做官吏,他的父亲多次为此恼怒,也不能阻止他。

后来就到太学跟随老师学习,尊奉京兆的第五元先为师,又随从东郡张恭祖学习《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

由于在崤山以东地区没有值得求问的人了,郑玄便西行进入关中,通过涿郡卢植的介绍,尊奉扶风郡马融为师。

郑玄独自游学,十多年后才回到乡里。

后汉书的名词解释

后汉书的名词解释

后汉书的名词解释后汉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后汉”指汉朝东汉时期的正末年间,也就是196年到220年之间的时间段内。

汉朝自公元前202年创立,到公元220年灭亡的历史时期,被称为“汉代”。

其中,东汉时期持续了196年,是整个汉代的最后一段历史时期,也被称为“后汉”。

后汉书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它记录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是我们了解东汉时期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以下是后汉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1. 皇帝皇帝,一般指国家制度中最高的统治者。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称呼最早起源于汉代,最初是皇帝与轻蔑称呼帝王之间的区别。

后来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逐渐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唯一称呼,被奉为“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东汉时期,先后出现了几十位皇帝。

其中,著名的包括光武帝刘秀、和帝刘肇、汉献帝刘协等。

2. 宦官宦官,是古代官员的家奴,因为职位低微,没有世袭权而常受到人们的瞧不起,但是有时却能够掌握重要的实权,成为朝廷中的特权阶层。

在东汉时期,由于宦官勾结官僚集团,导致政治腐败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3. 丞相丞相,是古代贵族官员的职称,意为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的高级官员。

在东汉时期,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之一,主要负责处理国家政务,拥有大量实权。

著名的东汉时期丞相有何进、邓禹、陈蕃等。

4. 大将军大将军,是古代中国的军事指挥官之一,通常是由皇帝亲自任命。

在东汉时期,大将军是最高军事长官之一,掌握着大量的军事实权。

东汉时期著名的大将军有何进、曹操等。

5. 三公三公,是指古代中国官制中的三个最高官职,包括太尉、司徒和司空。

在东汉时期,三公是最高长官之一,负责国家礼仪、司法和军事等多个方面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6. 郡郡,是古代中国行政单位的划分,也是实行郡县制的基本单位。

在东汉时期,全国分设了13个地理上的行政区域,每个区域称为“郡”,由“太守”作为地区的行政首长。

《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后汉书·臧宫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原文:臧宫字君翁,颍川郏人也。

少为县亭长,后率宾客入下江兵中为校尉,数从光武征战,诸将多称其勇。

光武察宫忠勉少言,甚亲信之。

及至河北,以为偏将军,从破群贼,数陷陈却敌。

十一年,将兵至中卢,屯骆越。

是时,公孙述将田戎、任满与征南大将军岑彭相距于荆门,彭等战数不利,越人谋畔从蜀。

宫兵少,力不能制。

会属县送委输车数百乘至,宫夜使锯断城门限,令车声回转出入至旦。

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相告以汉兵大至。

其渠帅乃奉酒以劳军营,宫击牛酾酒,飨慰之,越人由是遂安。

宫与岑彭等破荆门,别至垂鹊山,通道出秭归,至江州。

岑彭下巴郡,使宫将降卒五万,从涪水上平曲。

公孙述将延岑盛兵于沈水,时宫众多食少,转输不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复更保聚,观望成败。

宫欲引还,恐为所反,会帝遣谒者将兵诣岑彭,有马七百匹,宫矫制取以自益晨夜进兵多张旗帜登山鼓噪右步左骑挟船而引呼声动山谷。

岑不意汉军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

宫因从击,大破之。

敌斩首溺死者万余人,水为之浊流。

遂乘胜追北,降者以十万数。

十三年,拜宫为广汉太守,增食邑,更封酂侯。

十九年,妖巫维汜弟子单臣、傅镇等,复妖言相聚,入原武城,自称将军。

于是遣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之。

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

帝召公卿诸侯王问方略,皆曰“宜重其购赏”。

时,显宗为东海王,独对曰:“妖巫相劫,势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

但外围急,不得走耳。

宜小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

”帝然之,即敕宫彻围缓贼,贼众分散,遂斩臣、镇等。

宫还,迁城门校尉,复转左中郎将。

击武溪贼,至江陵,降之。

宫永平元年卒,谥曰愍侯。

子信嗣。

信卒,子震嗣。

震卒,子松嗣。

永宁元年,邓太后诏封松弟由为郎陵侯。

(《后汉书·列传第八》)译文:臧宫字君翁,是颍川郡郏县人。

年轻时担任县亭长,后来率领宾客加入下江兵中作校尉,多次跟从光武帝刘秀征战,将领们多称赞他的勇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汉书
重点:《后汉书》的史论特色。

难点:《刘盆子传》的翻译。

解题: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后汉书》,是范晔撰写的《后汉书》与司马彪《续汉书》的8志的合编。

《续汉书》,是西晋司马彪撰写。

司马彪,西晋皇族,他认为汉氏中型,迄于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著,而时
无良史,一一。

于是,他采编众书,贯通上下,迄自后
汉光武帝,终于汉献帝,为纪、志、传凡80篇,号曰《续汉书》。

这是一部完整的东汉史著作,现在纪、传散亡,仅
仅存有8志:律历志、仪礼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国志、百官志、舆服志,共30篇。

今本的《后汉书》就收录了其8志。

《续汉书》8志在撰述思想上有三个特点:
1、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

如《郡国志》讲《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

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易,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

从中可见,一是注意了东汉以来的变化:二是注意到了阅读史书的需要。

2、强调了以君威、臣仪、上下有序为核心的礼的等
级秩序。

司马彪认为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

所以,《礼仪志》总结了东汉以来的礼制,以符合当时门阀制度的需要。

3、推崇务从节约的政治作风。

司马彪批评了汉武帝在官僚制度上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的奢侈作风;而对汉光武帝的节约、从简的政风进行了称赞,可以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续汉书》8志在撰述思想上把对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了,这反映出当时史家的一个共同的思想趋向。

南朝的刘昭注《后汉书》,因为其没有志,于是把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志的部分补入《后汉书》,形成现在的样子。

现在,再讲述范晔与《后汉书》。

范晔(398一-445)字蔚宗,南朝宋时人。

善于写文章,精通音乐,宋文帝时因才学被朝廷所用,官至太子詹事。

他撰写《后汉书》开始于432年,在445年因为被人告发与谋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有牵连,入狱,被杀,时年48岁。

范晔在狱中写了《与诸侄甥书》,阐述了他的为人、治学和撰写《后汉书》的一些情况,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

范晔治学主要在于在叙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见解。

这在《后汉书》中有相当程度的反映。

他撰写《后汉书》的全
部计划,是写成纪10卷、志lO卷、传80卷,共100卷。

但他只完成了纪、传部分的90卷就被杀了,没有完成志的撰述。

《后汉书》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阐发自己的观点,用范晔自己的话讲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

既造《后汉》,转得统绪。

这就是说要从历史中去寻找现实中问题的答案。

所以,范晔撰写《后汉书》,参考了10种汉晋的后汉史著作。

第二个特点是在材料上博采诸家。

在《后汉书》中范晔提到了《东观汉纪》、《汉后记》等。

有许多没有提到的,但是他采纳了他们的材料。

《后汉书》的历史评论是其精华所在。

首先,他对东汉时期的大治乱得失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论王莽、东汉之际的形式说,传称盛德必百世祀',孔子曰宽则得众'。

夫能得众心,则百世不忘矣。

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恨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然则知高祖、孝文之宽容仁,结于人心深矣。

从历史的形势来看,范晔所论未必中肯;但是他提出了得众心,结于人心深矣对于政治上极端的重要性,无疑是深刻的见解。

其次,范晔的人才论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他认为一是政策得法,记知能任使,士得用情;一是各方面人才得尽其用,即应能成风,俊义咸事。

根据这一认识,他
对顺帝时的人才辈出,赞叹不已,而对恒帝时的人才政
策则可为恨哉。

第三,范晔的历史评论还表明了他在历史观上的朴
素唯物倾向。

他批评佛教好大不经,奇橘无已,故逼人
多惑焉。

他批评种种方术斯道隐远,玄奥难原,故圣人
不语怪神,罕言性命;方术怪诞之论纯到虚名,无益于用,不过是有人希之一成名的工具罢了。

第四,范晔的历史评论,显示出他对东汉时期学术
史的兴趣和见解。

如他论道术,一方面说他有补于时,
后人所当取鉴,一方面指出然而其敝好巫,故君子不以
专心焉。

他论经学,提出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

《后汉书儒林列传》写的是东汉时期经学家们的传记,按《易》、《诗》,、《书》、《礼》《春秋》经传分类,各类以时间为序,一一为传。

各类起始均上接《汉书》所载经生,记起源流;结末处则补叙本传以外经学大事,
以备互见,以明终始,读来一目了然,可谓一部简明有
序的东汉经学史。

第五,类传史类的特色。

《后汉书》的其它类传如党锢、循吏、酷吏、文苑、独行、逸民、列女以及六夷等
传的叙、论,如范晔所说,都写的笔势纵放,颇多精彩
之处。

《循史列传》序概述了东汉一朝循时简史,认为光武时期与张帝、和帝以后,是循吏辈出、缕缕不绝的两
个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史之风极盛,范晔《后汉书》行世后约五六十年,南朝入梁刘昭即为其作注。

昭伯父彤曾集众家晋史注干宝《晋纪》,可见《后汉书》诸志未成,又据范晔遗书自序,应遍作诸志的计划,乃移司马彪《续汉书》志注以补之,合为130卷,世称博悉。

但而书仍系单行,直至宋真宗干兴元年(1022年)以后,范书马志方合刻行世,流传至今,成为《二十四史》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选文:《刘盆子传》
重点:刘盆子与赤眉起义军的军事、政治活动。

难点:刘盆子被推为领袖的原因分析。

一、串讲课文:全文11段。

1段:刘盆子家世。

2段:吕母起义。

3、4、5段:赤眉起义。

6、7段:刘盆子为义军领袖。

8、9、10段:赤眉起义失败。

11段:刘盆子的结局。

二、重点词汇:宰、酷、三老、谒、均输、列肆
三、翻译选文:(略)
思考题:
1、《后汉书》所立类传的独到之处
2、从《后汉书刘盆子传》看赤眉起义军的历史局限性
3、《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与汉末士大夫的婞直摽搒之风
4、《后汉书仲长统传》理乱篇所体现的政治思想
参考书:
1、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版。

2、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标点本。

3、林剑鸣《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