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ppt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第八章)

第四,能够减少或有效控制儿童攻击性行为及不安定因素。 第五,减轻儿童在手术前和住院时的心理障碍。 第六,疏导知觉智障儿童的身心困扰。
第二节 幼儿游戏治疗的实施
一、游戏治疗的对象
一般来说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幼儿就需要进行游戏治疗:
6.治疗师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并透过定期的专业辅导,在专业人员 的引领和指导下反思自己的辅导历程和方法,以便及时更新与调整治疗 方案。
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 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 PPT背景图片:图表下载: 优秀PPT下载:教程: Word教程: 教程: 资料下载:课件下载: 范文下载:试卷下载: 教案下载:
与玩偶做游戏时,幼儿会把感情投射到玩偶身上,有时幼儿讲的关于 玩偶的感觉或想法其实就是在说他自己,并且玩偶能重复创伤经验,并 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3.积木类
积木媒材包括木制或塑料组件。教师应准备足够的积木,并搭配适合 尺寸的人物或其他工具,如爸爸妈妈、老师、警察、消防员、摩托车、 汽车等,以协助儿童故事情境的完成,或设置相关的情景。
4.棋盘游戏
棋盘游戏需要幼儿与人合作,并遵守游戏规则,可增强幼儿的挫折耐 受力和自控力,帮助幼儿增进其社会化进程。
大部分的棋盘游戏都是通过代币积分或以掷骰子进行的,其中含有输 赢的过程和概念。儿童面对输赢的反应以及对规则的遵守情况甚至作弊, 都是治疗上可讨论的主题。
三、游戏治疗的流程与方法
(一)游戏治疗流程
The End !
1.视觉艺术媒材
视觉艺术媒材包括平面和立体造型艺术媒材。如彩色笔、蜡笔、色粉 笔、铅笔、水彩颜料及各种纸张、旧报纸杂志、透明胶带、剪刀、胶水、 订书机、自然材料、废旧材料或其他造型工具材料等。此外,黏土在幼 儿造型活动以及改善儿童攻击性情绪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游戏治疗 室必备的媒材。
学前教育学ppt课件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三、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1 文化的一般概念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文化指人类后天习得的并为一定群体 所共有的一切观念和行为,主要限于广义文化的精神层面。
2 学 文前化教与育教的育内容、手段和设施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学前教育学
LOGO
1
目录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三章 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第四章 幼儿教育目的
第五章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2
目录
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 第七章 幼儿园的游戏 第八章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第九章 幼儿园教育的衔接
第十章 幼儿教师
3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 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二
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三
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
14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一、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1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的制约作用
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
2 社会政治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影响作用
① 教育可认为是文化的一个因素,是根据一定社会占统治 地位的阶级的价值而设计、创建的一种文化形式,一种 文化行为。
② 文化传递与教育 ③ 文化选择与教育
17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
3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作用
① 中介作用; ② 渗透作用; ③ 制约作用。
4 我国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① 对教育目标的影响; ② 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影响; ③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游戏课件

计划性的任务 真实的生活 身体需要而强加的
强调真实性 发展趋势从游戏到工作
适宜的工作 工作中却很少完成任务
同化指的是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 收进来并结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 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顺应指的是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 有认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 息时所引起的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 造的过程。
《鱼牛》
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 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 ,只好让青蛙一个人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 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 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 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肚子”。鱼惊叫道:“哇, 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 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 鱼 脑中的牛形象是鱼根据从青蛙那里得到的关于牛的部分信息,从 本体出发,将新信息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相结合,理解的牛 的形象。这就是同化的过程,假如有一天,鱼自己看到了牛,那 么牛的真实形象与鱼脑中的牛的形象是不一样,是无法同化的, 鱼将会重新构建一个正确的牛的形象。这就是顺应的过程。
游戏后
教师要在儿童的游戏兴致尚未 低落时结束游戏,可使幼儿保 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
收好玩具,整理场地 组织儿童评价游戏
结构游戏
一、含义 是幼儿利用各种建筑和结构材料(积木、积塑、 金属结构材料、沙、雪等)和各种结构活动 (建筑和构造)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一 种创造性游戏,有时又称“建筑游戏”。 与角色游戏相比 共同点:有想象活动参加,是儿童创造性地 反映现实 区别:结构游戏:动手造型;角色游戏:扮 演角色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第八章)

1.熟悉各项操作性定义,能准确对幼儿行为译码 2.适宜采用多次扫描式时间取样法 3.坚持每个幼儿一张表格 4.确定好观察的顺序
二、豪威斯同伴游戏量表
(一)相关操作性定义 (二)使用方法
1.熟悉各项操作性定义,能准确对幼儿行为译码 2.适宜采用多次扫描式时间取样法 3.坚持每个幼儿一张表格 4.累计数次观察结果后,可对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行分析
幼儿行为观察概述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描述法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取样法 幼儿行为观察方法—评定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 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整理与分析 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观察与指导 幼儿园对个别儿童的观察与指导
第八章 幼儿园游戏活动中的 观察与指导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 ❖ 1.学前儿童游戏观察的价值、基本准则及要点和发展提示
。 ❖ 2.观察幼儿游戏的常见方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
行为检核法和等级评定法。 ❖ 3.观察幼儿游戏的经典量表,如帕顿/皮亚杰量表、豪威斯
同伴游戏量表、斯密兰斯基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量表,以 及一些自制的观察量表。其中经典量表主要从操作性定义 、使用方法及观察记录表三个方面加以介绍。
幼儿行为观察与指导 作者:xxx
“观察、观察、再观察” ——[前苏联]巴甫洛夫
“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内心的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 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 的需要。” ——[意]蒙台梭利
全书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的情境中进行观察。 (三)尽可能既在室内又在室外观察儿童。 (四)等到幼儿相互熟识并习惯环境之后才开始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课件.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游戏的基本概念,掌握游戏的特点和分类;2. 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和作用,认识到游戏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3. 学会设计符合学前儿童身心特点的游戏活动,并能进行有效指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前儿童游戏的设计与指导。
教学重点:游戏的特点、分类及其对儿童的价值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游戏示例视频、游戏道具;2. 学具:游戏设计模板、纸张、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学前儿童游戏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游戏活动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游戏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2)阐述学前儿童游戏的价值和作用;(3)介绍学前儿童游戏的设计方法和指导策略。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根据所学理论设计一个适合学前儿童的游戏;(2)各组展示并讲解游戏设计,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4.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游戏为例,讲解游戏的设计思路和操作步骤。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独立设计一个学前儿童游戏。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2. 内容:(1)游戏定义、特点、分类(2)学前儿童游戏价值、作用(3)游戏设计、指导方法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求:包括游戏名称、目标、玩法、指导要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各类游戏,关注学前儿童教育领域的前沿动态,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明确与具体;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突出;4. 教具与学具的实用性;5. 教学过程的实践操作环节;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操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意义。
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讲解部分应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游戏设计中。
同时,实践操作环节要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前儿童游戏教程 ppt课件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游戏, 如爬行和蹒跚行走期的游戏, 追逐类游戏,娃娃家和沙滩 游戏,小组竞赛的游戏,在 复演论看来就是动物阶段、 野蛮阶段、农业家长式阶段, 以及部落阶段生存方式的重 演。
认知学派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指不断重复一些行为,而主要是希望从 中得到快乐”。
皮亚杰认为,游戏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是同化超过 了顺应。儿童早期认知结构发展不成熟,不能够保持同化与顺 应之间的协调或平衡。这种不平衡有两种情况:
三、儿童游戏的特质 (一)游戏是儿童的需要
1.游戏是儿童身体活动的需要 2.游戏是儿童认知活动的需要 3.游戏是儿童社会交往活动的需要
(二)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与工作对立 ◆游戏与工作相互转换
◆儿童游戏就是工作
(三)游戏是儿童的权利 1.儿童有满足游戏愿望的权利 2.儿童有自主游戏的权利 3.儿童有充分游戏的权利 对此,你有想说的话吗? ?
第二讲 儿童游戏的分类
一、儿童游戏的分类方法 (一)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分类方法。
优点:理论性强,易对某种类型游戏的来龙去脉做出理论 上的分析与说明。 不足:依据的原始观察资料一般较薄弱,往往不能清楚地 说明各类游戏所可能包含的实际行为。 (二)以自然观察为指导的分类方法。 优点:观察资料雄厚 不足:理论性不够
四、儿童游戏的定义
游戏是一种行为上的倾向,这种倾向出现在可描述 的和可再现的情景中,表现于种种可观察的行为之中。
刘焱研究指出:可以通过游戏的外显行为因素的观 察,即游戏活动中的表情、动作、言语、材料及角色 扮演来认识游戏的外部特征,以帮助人们从操作的层 面上来判断一种活动的性质。
游戏的理论流派
剩余精力说
一是顺应大于同化,表现为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的动作,即 模仿;别一种是同化大于顺应,表现为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 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与需要去改变现实,这 就是游戏。
学前儿童游戏PPT课件

03
家园共育模来学前教育的重要趋势。通过游戏
化教学,可以搭建起家园共育的桥梁,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孩子的成长过
程。
31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2024/1/26
32
游戏中的语言、图形 和声音等要素应符合 儿童的认知特点。
2024/1/26
游戏设计应考虑到儿 童的认知发展水平, 如感知、记忆、思维 等。
14
注重游戏过程而非结果
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儿童享受游 戏过程,而非追求特定的结果 。
2024/1/26
教师应关注儿童在游戏中的表 现,而非仅仅关注游戏结果。
鼓励儿童在游戏中尝试、探索 和发现,而非强调胜负或成绩 。
2024/1/26
6
提高儿童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游戏化学习提高兴趣
将学习内容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儿童的学 习兴趣。
游戏增强学习动力
游戏中的挑战和奖励机制可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 学习中。
2024/1/26
7
02
学前儿童游戏类型及特点
2024/1/26
21
艺术创意类游戏
绘画创作游戏
提供绘画材料和纸张,鼓励儿童 自由创作,表达内心想法和感受
。
音乐律动游戏
通过唱歌、跳舞等活动,让儿童 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手工制作游戏
引导儿童使用各种材料,动手制 作小工艺品,培养其手眼协调能
力和创造力。
2024/1/26
22
05
游戏评价及反馈机制建立
2024/1/26
8
角色扮演游戏
01
02
03
04
定义
第八章 幼儿的游戏

3、联合游戏阶段 4岁以后,幼儿会留心别人的游戏,会
互借玩具,有时会加入对方的游戏中,并 且相互交谈,但没有建立大家一致的共同 目标,没有真正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儿童在联合游戏中开始表现出明显的社 交行为,但每个儿童在游戏中仍以自己的 兴趣为中心。
4、合作游戏阶段 5岁以后开始出现较多的合作游戏,
2、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该学派的理论风行于20 世纪40 年代至 60 年代,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的“发泄、 补偿说”,埃里克森的“掌握论”等。
游戏满足了孩子想做大人 的愿望。
游戏帮助儿童掌握创伤事件,
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 创始人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则 提出“游戏发泄论”、“游戏补偿论”。 认为人的欲望常爱压抑不能随意表现,游 戏则可促使儿童发泄他的内在的抑郁和坏 的情感,从而摆脱和消除它。发展自我力 量,以应付现实环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 能满足的欲望和要求,从而得到正常发展。
4、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至90 年代,是儿童游戏研究的突 破阶段。代表人物是:苏联的维果斯基的“最近 发展区”,列昂节夫的“游戏过程说”,艾利康宁 的“角色游戏”。
游戏的主要观点:
1.活动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游戏是学前期的主导活动
3. 强调游戏的社会本质 4.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
非探索者
探索者
不认真审视或 积极探究新
探究
玩具
创造性的探索者
探索并用充满想象 力的方法利用这个 玩具
结论:几年以后的创造性测试中 创造性探索组儿童得分最高,差异显著
3、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创造性水平。
喜欢和不喜欢游戏的4岁儿童随机分为三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目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第四节 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
5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6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一、“游戏” 的概念
两者都内含为儿童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意图,并从游戏 与本能的关系的角度解释游戏。
种族复演说: 认为儿童通过游戏逐步摆脱原始的、不必要的本能动
作,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G. S. Hall)。 生活预备说: 认为游戏能帮助儿童完善本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
生活。 16
游戏难于定义,迄今众说纷纭。枟牛津英语词典枠中 共列出了116条关于游戏的不同定义。
(一)游戏作为一种活动 国际游戏协会( International Play Association)
主席卡塞(T. Casey):“儿童自由选择并自己控制, 对儿童而言是自发的、快乐的、自我实现的活动”。 (二)游戏作为一种精神 游戏精神是童年精神的代名词,因而是儿童的一种生 命存在和生活方式。
(三)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是苏联最大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代
表人物有维果茨基、列昂节夫、艾里康宁等。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本质观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发展价值论
19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20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游戏水平 儿童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人、事、物的理
7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由于游戏定义众说纷纭,人们常试图通过列举游戏所 具有的一些区别于非游戏活动的共同特征来描述游戏。
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包括纽曼的“三内说”、克拉斯 诺和佩培拉的“四因素说”、加维的“五特征说”、 克罗伊斯的“六特征说”、鲁宾等人的“六倾向说” 等。
8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10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二)游戏的社会性分类
帕顿(Parten)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水 平和游戏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水平,将儿童游戏分为六 种。 偶然行为 旁观行为 独自游戏 平行游戏 联合游戏 合作游戏
11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三)基于游戏关键特征的分类 受苏联的影响,我国习惯于把幼儿园游戏按其关键特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1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问题情境:
一次乘车的时候,同行的一位老师问我:你小时候玩过什么游 戏?本来有点发困的我立刻精神起来,讲起小时候玩过的各种 游戏:抽陀螺、滚铁环、弹弹珠、打小人儿等,玩过类似游戏 的老师也不时地插话进来,车厢俨然成了一个“童年游戏追忆 会”的会场。最后连司机师傅也忍不住加入进来……
解和认识都有一定的局限,在游戏中难免会产生各种 各样的问题,使游戏陷入中断的危险,或者始终在低 水平徘徊。此 数据分析表明,适宜的游戏指导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游 戏水平。
21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一、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
(二)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和谐的师幼关系是游戏顺利展开的重要条件;反之,
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J. C. F. Schiller)和英 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 Spencer)
松弛说:
认为游戏是帮助恢复精力的一种方式。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M.
Lazarus)。
15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一、经典游戏理论
(二)“种族复演说”和“生活预备说”
教师对游戏适时适度的参与和指导有利于建立和谐的 师幼关系。 游戏中处处渗透着情感因素,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应注 重这一因素,树立“ 情感关怀” 的价值取向。
征划分为创造性游戏和有规则游戏两大类。
12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四、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
游戏作为双重存在决定了游戏教育价值的双重维度: 游戏作为活动存在的工具价值和游戏作为精神存在的 本体价值。
游戏的工具价值:游戏作为组织开展幼儿园教育教学 活动的一种工具或手段,利用游戏的活动形式达成外 部的教育教学目标。
游戏的本体价值: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童年精神 的一种看护,也是对儿童天性及其生命存在的一种看 护。
13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
14
一、经典游戏理论
(一)“剩余精力说” 与“松弛说”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这两种理论都从游戏与精力的关系的角度解释游戏。
剩余精力说:
认为游戏是因机体内剩余精力的发泄而产生的。
游戏似乎总是和快乐相连,与玩密不可分。那么究竟什么是游 戏?游戏有什么特征?游戏有哪些分类?如何指导学前儿童游 戏?本章将探讨这些问题。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
学前儿童游戏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内驱性和非强制性 愉悦性和趣味性 过程性和非生产性 虚构性和想象性
9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三、学前儿童游戏的分类
(一)游戏的认知分类 皮亚杰(J. P. Piaget)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把儿
童游戏分为四类。 练习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结构游戏 规则游戏
17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二、当代游戏理论
(二)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认知发展学派主要从认知发展的角度解释游戏的本质
及其发生发展,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为其代 表。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本质观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发展价值论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发展阶段论
18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二、当代游戏理论
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格鲁斯( K. Groos)。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二、当代游戏理论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主要从人格发展的角度解释
游戏, 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S. Freud)、埃里克 森(E. Erikson) 等。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本质观 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发展阶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