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世说新语2则 道旁李树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25.《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实用教案鄂教版

七年级语文25.《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实用教案鄂教版

25.《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实用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懂文章的意思,揣摩故事中蕴涵的深意。

2、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3、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的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故事中蕴涵的深意,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向:导语:同学们,大家猜猜老师想画的是什么?学生答:树。

教师:真聪明!对!这是一棵树,而且是棵“聪明树”!凡是名字被写到树上的人表示他非常的聪明!我们在小学了解了我国古代哪些聪明少年?(曹冲、司马光等)请告诉老师,我将把他的名字写到“聪明树”上。

像这样的少年我国古代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X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中的三则,再去认识几位这样的少年。

(板书课题)(3个左右)二、自学:1、自读课文,积累虚实词俗话说,学习贵有疑问,没有疑问就没有学问。

现在请大家结合书下的注释看书,看看有没有不懂的词句(包括不认识的字),如果有请自由板书,由同学和老师帮你解决,问题提的最好的同学,你将是最会提问的聪明学生,“聪明树”上的位置已经帮你留好了!(学生提问,师生互答)注意以下几个词和句子:俄而(一会儿)欣然(很高兴的样子)未若(不及于)竞(争)走(跑)且(暂且)寻(过些时候)信然(果然那样)折枝(压断)异(惊异)柳絮(柳树种子上面像棉絮的白色绒毛,随风飘舞。

)会问――――评一个会问的上聪明树2、学生再读课文,把握节奏:请大家自选一则课文读一读,三分钟以后能够流利朗读的同学请自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最先流利朗读课文的同学,你的名字将被写在“聪明树”上。

(待三分钟以后请学生朗读,师生订正后并请其他同学评判是否可上“聪明树”。

)会读――――评一个会读的上聪明树3、创新讲述,发展思维:我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想请一个同学把第三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下,想上“聪明树”的话须有一点创新。

(老师提示故事中人物说话的语气,这样才能讲的生动。

第8课《 世说新语_二则—— 咏雪》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 世说新语_二则—— 咏雪》   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八上咏雪同步练习(含答案)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太傅.()俄.而()雪骤.()差.可拟.()无奕.()王凝.之()谢道韫.()2.解释词语。

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俄而雪骤俄而:俄而雪骤骤:公欣然曰:欣然:何所似何: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寒雪日内集集: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未若柳絮因风起因:3.填空。

(1)《咏雪》选自余嘉锡《》。

作者是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用原文填空。

时间:地点:事件:人物:4.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未若柳絮因风起(3)即公大兄无奕女(4)左将军王凝之妻也5.理解性默写。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

6.与“撒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差强人意B.参差不齐C.成绩差D.出公差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北朝的刘义庆和他的门客所作。

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C.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意在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8.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4)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5)公大笑乐。

(6)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简答题。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3.两个咏雪句“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哪一个更好?请从文中找出根据,并谈谈你的看法。

秋语文七上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 咏雪 道旁李树 复裈》教学课件

秋语文七上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 咏雪 道旁李树 复裈》教学课件

• 《咏雪》可分三层。 第一层(首句):简洁交代“咏雪”的背景 (共15字,涵盖了时、地、人、事)。 第二层(中间):写主要事件——咏雪。主讲 人(谢太傅)出题考听众。 第三层(尾句):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 示作者赞美道韫的才气
• 《道旁李树》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唯戎不动”):小王戎和
世说新语三则
三则
《世说新语》及作者简介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译文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译文 拓展阅读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 相关知识: 《世说新语》,南北朝时期记述后汉至南朝刘宋人物的遗 闻轶事的杂史。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撰,梁 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 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

鄂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word教案

鄂教版七上《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word教案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

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

《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教案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背课文言课文(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意。

2.难点(1)翻译文言文(2)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课时划分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咏雪教学过程一、预习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课外查找作家作品资料。

二、导语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习的课文,就有三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1.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末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弥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底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朗读《咏雪》。

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3、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4、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文雅……5、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就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对比阅读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差可拟()③诸儿竞走取之()④取之,信然()(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4)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各有何特点?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陈元方年十一时/元方时年七岁B.远近称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C.正行此事/陈太丘与友期行D.不知卿家君法孤/尊君在不(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

谢家的家庭氛围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融洽、愉快、轻松和谐且充满浓厚文 化气息的家庭气氛。 寒雪、“内集”、 “欣然”、“大笑乐”等词语。
撒盐(差可拟)
和睦
欣然
咏 何所似 雪
比比 喻较
大 笑 笑 轻松 乐
亲 情

柳絮 (未若)
融洽
六、看关键字背诵 寒雪日 讲论文义 欣然 撒盐 柳絮 大笑乐
练一练
1、解释词语。
内集:
儿女:
骤:
何所似:
拟:
未若:
2、翻译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白雪纷纷何所似。
俄而: 差: 即:
巩固训练: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 景,请用原文填空。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_________
2、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谢太傅 寒雪日 内集,与 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不久,
雪骤, 公 欣然 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 胡儿曰:
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撒盐 空中 差可 拟。”兄女曰:“未若 柳絮 因风 起。”
《世说新语》的影响
《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体现的是一 种中国式的智慧,为后世提供了数不清的文学典故, 被称为是“魏晋士人生活百科全书”,是后世笔记 体小说模仿的样本,《聊斋志异》、《随园诗话》 等都是仿效于此。不但有思想和社会等史料方面的 价值,也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被鲁迅先生称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同步练习

鄂教版《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同步练习

《世说新语三则》(咏雪,道旁李树,复裈)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柳絮.( ) 差可拟.( ) 襦.( ) 熨.斗( ) 雪骤.( ) 2、《世说新语》是由 组织人编写的一部 小说。

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⑶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 )⑵撒盐空中差可拟(差: 拟: )⑶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折枝: )⑷诸儿竞走取之(走: )⑸母殷夫人自成之(自成之: )⑹寻作复裈(寻: )5、谢太傅的儿女们分别对雪作了怎样的比喻?你对雪还可以有哪些比喻?6、看到道旁的李树,诸儿竞走取之的理由是 ,戎不动的理由是 。

(用文中语句回答)7、韩康伯的母亲“甚异之,知为国器”,她为什么“异”?8、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⑵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⑶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第二部分:(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9、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⑴诸儿竞走取之( )⑵人问之( )⑶取之信然( )10、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什么作用?11、译句: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⑵取之信然。

12、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13、用简短的语言概述本文的内容。

(二)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4、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⑴子无敢食我也。

(无:)⑵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逆:)⑶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最新审核】鄂教版语文七上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 咏雪 道旁李树 复裈》ppt课件2

【最新审核】鄂教版语文七上第25课《世说新语三则 咏雪 道旁李树 复裈》ppt课件2

• • • • • • • • • •
俄而:一会儿。 欣然:愉快地。 信然:确实,这样不虚假。 笺疏:古书的注释,分条说明的文字。 内集:家庭集会。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未若:比不上。 数岁:几岁(指小时候)。 酷贫:极穷。 自成之:亲自把它(短袄)缝纫成。成之,使之成。
字词把握
翻译下列句子。
参考译文
• 《道旁李树》 • (西晋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他7岁时 和几个小朋友(一道)游玩。他们看到路边(一棵)李 树上长着许多果实,(几乎)把树的枝条都要压断 了。几个小朋友争着跑去采摘李予,独独小王戎 不去。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工戎回答 说:“树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果子,(方便人采而人 们却不去采· ,看来这果子一定不好吃),这一定 是苦李吧!”(有人)拿个李子来尝一尝),果然是苦 的。
• (1)尝与诸小儿游。 •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3)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参考译文
• 《咏雪》 •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大傅把家人聚会在一 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 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 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谢朗) 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 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 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 韫是大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 之的妻子。
文章脉络
• 通过阅读理清三篇短文的结构、脉络。
• 《咏雪》可分三层。 • 第一层(首句):简洁交代“咏雪”的背景(共15字,涵盖了时、地、人、 事) 。 • 第二层(中间):写主要事件——咏雪。主讲人(谢太傅)出题考听众。 • 第三层(尾句):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作者赞美道韫的才气。
• 《道旁李树》分两层。 • 第一层(开头……“唯戎不动”):小王戎和众小儿在游玩中发现道旁 李树果实茂盛时的不同表现(从对比中写王戎)。 • 第二层(“人间之”……末尾“取之信然”):事实证明王戎的推测(推 理)是正确的。(王戎的答话中有逻辑推理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
执教人:时间:年月日第节课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重点)
2.背诵课文。

3.体会比喻的妙处,知道推理的方法。

4. 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咏雪》
一、导入
老师背诵《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刚才背诵的是大家语文书上199页的一首诗,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歌,诗人感慨当时晋朝数一数二的权贵王谢两家已经衰败,当时两家穿着黑色的衣服,互相联姻,都住在一个巷子里,所以题目叫乌衣巷。

然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咏雪》讲的就是当时红极一时的谢家发生的非常有名的故事。

大家把书翻到181页。

二、检查预习
1下面我请同学朗读一下《咏雪》。

读完了这篇文章,讲的是个什么故事,找同学说一说。

2学生接力翻译,疑问地方老师来讲解。

三、理解文章
儿女古今异义:古:子侄辈,指家中的年轻的一代人。

今:指子女
俄而雪骤:俄:不久,不一会儿骤:迅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撒盐文学常识:古代的盐是粗盐,疙瘩似得现在的盐是精盐,很细,你抓把洒在天空根本没感觉,文章说俄而雪骤,说明什么——雪下得很大!所以谢朗才会说,撒盐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乘,凭借
四、主旨感悟
1 公大笑乐?表达了一种什么态度?(提示:结合末尾的介绍)(四人一组讨论)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2 撒盐和柳絮来比拟“大雪纷纷”,哪个好?为什么?(小组讨论)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道旁李树》
一、导入
道旁李树的主人公王戎正是王家的先祖。

卿卿我我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就是王戎。

二、检查预习
三、理解文章
尝与诸小儿游。

尝:曾经诸:众,许多游:玩
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子:果实折枝:压断枝条
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走:跑古今异义:那古代表达走的词呢?行(行路难)大家想想成才路《东施效颦》里的走那古代表达跑的词呢?奔
人问之之,它,这里指李子
唯戎不动唯:只有
取之信然信然:真是这样
四、主旨感悟
1.大家思考下《道旁李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

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

五、作业:背诵两篇课文和刘禹锡的《乌衣巷》
六、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