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宜阳二叠系孙家沟组沉积环境分析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作者:————————————————————————————————日期: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报告提交时间:前言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二,实习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三,前人工作四,本次工作概况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岩浆岩第五章地质发展史第六章矿产资源概况第七章本次工作方法及阶段一,地质路线踏勘二,实测地质剖面三,地质填图方法第八章结语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1)主要内容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的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的基础工作。
它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
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的以下能力: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的能力;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的规范、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熟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的工作热情。
(2)实习时间:2014年08月27日至2010年09月12日。
(3)指导老师:王恩营李猛(4)分组情况参加此次实习的有地质工程2012级及单招班。
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的组为地质一班的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的工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
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
宜阳大河面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南省宜阳大河面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作用分析郜松杰(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河南郑州,450016)(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金水东路16号鑫地大厦1506室)【摘要】本文就河南省宜阳大河面金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简单探讨,指出本矿床与岩体和断裂构造的时空关系密切,矿床受多种因素联合控制,认为宜阳大河面金矿床为蚀变破碎带型金矿。
本区分布的花山花岗岩体同位素测年研究(K—Ar法)表明其形成时间介于127—99Ma,属于燕山晚期产物。
【关键词】河南大河面金矿床矿床特征控矿作用分析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大河面金矿床位于河南省宜阳县城西南木柴乡花山村,处于豫西重要的熊耳山金成矿带上。
大地构造位置上,该区域位于华北地台南缘,是地处华北板块和扬子板块之间的拼贴处。
区域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群石板沟组(Arth)变质岩及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l1-2)火山岩。
石板沟组岩性主要以斜长角闪岩、角闪片麻岩为主夹黑云斜长片麻岩,偶见混合岩化现象。
中元古界熊耳群底部岩性为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
中上部为安山岩,偶夹英安岩和流纹岩。
此外矿区还出露地层有古近系(E)砂砾岩夹泥灰岩;新近系中新统(N1)砂岩及第四系(Q)风积、冲积砂。
区域构造明显表现出北西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及北东向的构造特征。
区域内岩浆活动具有长期性、多次活动性的特点,极为发育:太古代主要为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元古代熊耳期以中基性—酸性火山喷发最为显著。
燕山期大规模的酸性岩浆侵入是本区岩浆活动的峰期。
由于大规模岩浆活动,在区内形成了多种多样内生金属矿产[1-3]。
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层矿区出露的地层十分简单,除沟谷地带被第四系覆盖外,其余全部出露为白垩纪侵入岩花山花岗岩(图1)。
2.2矿区构造矿区内断裂大致分为北东、北西向两组,将地质体切割为不规则的菱形块,主要断裂有洛河大断裂、木柴断裂、三合坪断裂和瓦房沟断裂。
矿井涌水量解析计算及其适用性对比

矿井涌水量解析计算及其适用性对比【摘要】矿井涌水量计算是煤矿水文补勘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主要以“大井法”、“集水廊道法”为主,计算过程往往简单、机械,不注重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公式适用条件的分析。
本文在分析红一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最终选用具有一个隔水边界的稳定流承压转无压的Dupuit公式的推导式进行基岩段涌水量计算。
【关键词】大井法;集水廊道法;涌水量;水文地质补充勘探1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1井田地质及构造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克里摩里组(Ok);石炭系上统土坡组(Ct);石炭二叠系太原组(CP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s)、石盒子组(Psh);古近系(E)和第四系(Q ) o红一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走向北北东向、西翼陡东翼缓的不对称背斜,即红墩子三道沟背斜,其西部发育有红墩子向斜,再向西被黄河断裂所断。
红墩子三道沟背斜西翼受红墩子断层切割,红墩子断层落差30m〜180m。
井田内煤层大部赋存于红墩子三道沟背斜东翼。
1. 2井田水文地质1. 2. 1含水层划分及其特征井田含水层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层、古近系及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山西组裂隙含水层组、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土坡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奥陶系裂隙含水层组。
其中山西组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为直接充水含水层,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为间接充水含水层。
下面简述以上三个含水层特征。
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属直接充水含水层,在全区较广泛分布,厚度约在40〜360m左右,含多个子含水层,为复合含水层。
由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细粒砂岩构成,分选磨圆中等,颗粒支撑,泥钙质胶结,裂隙欠发育。
根据抽水试验,本含水层天然静水位埋深43.96m,钻孔涌水量0. 185L/S,单位涌水量0. 0011L/m?s,渗透系数0. 0034m/d ,为弱富水含水层。
宜阳县旅游锦屏山作文.doc

篇一:《宜阳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 (2)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 (2)第二节行政区划 (2)第三节道路交通 (2)第四节自然经济地理 (3)第五节工农业状况 (3)第六节实习目的和内容 (4)第七节实习情况 (5)第二章地层 (5)第一节区域地层 (5)第二节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 (5)第三章岩浆岩 (9)第四章构造 (9)第一节区域构造特征 (9)第二节实习区构造特征 (9)第五章实习区矿产资源概况 (10)第六章地质发展史 (12)第七章结语 (13)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实习区地理位置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125公顷。
宜阳县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 km2。
第二节行政区划宜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城关镇、锦屏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香鹿山镇、盐镇乡、高村乡、三乡乡、张坞乡、花果山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2006年1月,将宜阳县丰李镇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头、毕沟、侯城、小营等10个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管辖。
2009年12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关乡,建立锦屏镇。
2010年1月20日上午,宜阳县城关乡更名锦屏镇庆典仪式隆重举行。
2011年3月5日,洛龙区丰李镇挂牌仪式举行,此后丰李镇脱离了宜阳县管辖。
宜阳县共396个行政村,35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总量7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万人,占总人口的18%。
民族有汉、回、壮、蒙、藏等30多个,其中汉族人口占9 9%,回族人口占0.8%,壮族人口占0.2%,其他民族人口占0.1%。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报告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地质1203班指导老师:日期:2014.9.25目录第一章绪言 (1)第二章地层 (2)第三章构造 (16)第四章岩浆岩 (18)第五章地质发展史 (19)第六章矿产资源概况 (21)第七章本次工作的主要方法及阶段 (22)第八章结语 (26)致谢 (26)参考文献 (26)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的1、实习内容:(1)了解、熟悉地质出队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实习区概况、地质及矿产资料的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检索;野外工作和生活用品的准备等。
(2)了解、熟悉地质填图实习的基本工作程序以及与矿产勘查中实际填图的异同。
熟悉踏勘路线选择的原则,常规的填图方法及其适用性;明了需提交实习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形式(文字报告,相关图件及表格)。
(3)了解、熟悉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认识实习区沉积岩层中的原生构造(波痕、层理、缝合线和虫迹等),并能应用这些原生构造解决相关地质问题。
(4)能较熟练地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及相关矿产,并能掌握各类常见岩石和矿产特征的观测要领与描述方法。
(5)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识别标志和研究方法,认识实习区的构造格架和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区内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和构造应力场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学习描绘路线剖面图(或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的方法与技巧。
(6)了解、熟悉实习区地貌、第四纪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旅游地质等特征。
(7)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形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学习绘图基本技能。
(8)掌握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内容、格式和要求,学会编写实习报告。
2、实习起止时间:2014.8.27----2014.9.123、组队和分组情况:以班级为单位每六个人为一组4、指导教师:吕闰生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 km²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宜阳县城,宜阳县城距洛阳市28 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 km,北距龙海铁路10 km,交通便利。
陕渑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浅析

年
期
月
膜 阳职 业 技术学 院学 报
陕绳 煤 田二 叠 系下 统 山西组沉 积环 境浅析
袁辉 亚
河南 义马 煤 业集 团 公 司杨庄 煤矿 河 南 义马
通 过 对 陕 泥 煤 田 主 要含煤 岩 系二 登系 山 西 组 的 沉 积 特 征 分 析 推 断 出 了 该 区 含煤 岩 系的 沉积 环 境 和
其下 部
厚
、
。
的 二 煤 段主 要 由潮 坪相 滨湖 沼泽相沉积 构成 向上逐 渐
,
下 部 大 占砂岩为二 煤 层 直 接 顶板 平 均厚
,
为
,
过 渡 到分 流 河 道相 河 床 相和河 漫滩 相 见 图
可划 分为 四 个沉 积旋 回
、
。
由下 至 上
灰 白色 浅灰 白色 厚层 状 中
,
、
一
细粒长 石 石 英 砂 岩 含 黑色 矿
两者 速 度 不 协 调 时 局 部泥 岩堆 积 则被 沼 泽 泻 湖相的粘 土
和砂 质 沉 积 所 替代 形成 泥 炭 堆 积 变 薄 和 复杂结构
、
,
、
。
在该
,
泻 湖 潮 坪旋 回 沉 积后 期 沉 积 区 又 很快被 海水极 盖 形 成
了 巨 厚 的海 滨 砂坝 的砂岩沉积 由 于 泻湖 潮坪 与滨海砂坝 环 境 的稳定持 续
,
,
摘
要
,
成煤 机 理 对 该 区 谋 炭 生 产 和 寻 找后 续谋 炭 资源 具 有 一 定的 指 导 意 义
陕 【 关键 词 』 淹 煤 田 二 叠 系下 统 山 西 组 沉积 特征 含煤 岩 系
。
中 图分 类 号 」
豫西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内容 提 要 : 西 下 二 叠 统 太 原 组 中 发 育 丰 富 的 遗 迹 化 石 , 见 有 Z o h cs T eiim, h ls n ie, 豫 常 o p y o, andu T aas od s i
关键 词 : 迹 组 构 ; 迹 化 石 ; 积 环 境 ; 西 地 区 ; 原 组 遗 遗 沉 豫 太
遗 迹组 构记 录 了原 始 的沉 积 条 件 、 始 的 内栖 原
富 , 他 伴 生 的遗 迹 化 石 有 C o d i s Neets 其 h n rt , ri , e e
Tec ih u , i o o a lu , a o ie ih c n s Rh z c r li m Pl n lts和 Go di r a
重要 的生 物学 信息 。
1 地 层及 沉 积 背 景
河南省 早二 叠世 太原 组沉 积 区位于华 北 盆地南 部北 秦岭褶 皱带 栾川一 固始深 断 裂 以北 地 区 , 当时 的 沉积 盆地受 华北 地 块 西 隆 东倾 的构 造 古 地 理 控 制 ,
是 晚古生代 华北 陆表 海 盆地或 碳 酸盐岩 台地 沉积 的
“ 遗 迹组 构 、 型 D —Z 0 m 类 — 0
∞r pc l b ro 强 生 物 扰 动 遗 迹 组 构 、 型 E — S eke urw 类 —
C od i s ri s遗 迹 组 构 。其 中类 型 C根 据 Z o h cs 剖 面 上 所 展 现 的 各 种 特 征 , 可 细 分 为 3种 类 型 , h n rt- et e Ne e op yo 在 又 即 类 型 c 1c 2和 c 3 _,一 一 。通 过 分 析 宿 主岩 的沉 积 特 征 , 明 太 原 组 碳 酸 盐 岩 中 的遗 迹 组 构 主 要 分 布 于 渴 湖 潮 坪 和 台 表 内浅 滩 ( 型 A) 正 常 天 气 浪 基 面 之 上 的 浅 海 上 部 或 局 限 台地 ( 型 B, 型 C 1 类 型 c 2 、 常 天 气 浪 基 面 之 下 类 、 类 类 一和 一) 正 的 开 阔 台 地 ( 型 C 3 类 型 D) 风 暴 浪 基 面 之 下 的浅 海 下 部 或 水 动 力 条 件 类 似 的较 闭 塞 的沉 积 环 境 中 ( 型 E 。 类 , 和 类 )
矿井涌水量解析计算及其适用性对比

矿井涌水量解析计算及其适用性对比作者:毛兴军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22期【摘要】矿井涌水量计算是煤矿水文补勘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矿井涌水量预测主要以“大井法”、“集水廊道法”为主,计算过程往往简单、机械,不注重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公式适用条件的分析。
本文在分析红一煤矿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概化,最终选用具有一个隔水边界的稳定流承压转无压的Dupuit公式的推导式进行基岩段涌水量计算。
【关键词】大井法;集水廊道法;涌水量;水文地质补充勘探1 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1.1 井田地质及构造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依次有:奥陶系克里摩里组(Ok);石炭系上统土坡组(Ct);石炭二叠系太原组(CP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s)、石盒子组(Psh);古近系(E)和第四系(Q)。
红一井田总体构造为一走向北北东向、西翼陡东翼缓的不对称背斜,即红墩子三道沟背斜,其西部发育有红墩子向斜,再向西被黄河断裂所断。
红墩子三道沟背斜西翼受红墩子断层切割,红墩子断层落差30m~180m。
井田内煤层大部赋存于红墩子三道沟背斜东翼。
1.2 井田水文地质1.2.1 含水层划分及其特征井田含水层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层、古近系及基岩风化带孔隙裂隙含水层组、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山西组裂隙含水层组、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土坡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奥陶系裂隙含水层组。
其中山西组裂隙含水层、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为直接充水含水层,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组为间接充水含水层。
下面简述以上三个含水层特征。
二叠系孙家沟组、石盒子组裂隙含水层:属直接充水含水层,在全区较广泛分布,厚度约在40~360m左右,含多个子含水层,为复合含水层。
由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细粒砂岩构成,分选磨圆中等,颗粒支撑,泥钙质胶结,裂隙欠发育。
根据抽水试验,本含水层天然静水位埋深43.96m,钻孔涌水量0.185L/s,单位涌水量0.0011L/m·s,渗透系数0.0034m/d,为弱富水含水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河南宜阳二叠系孙家沟组沉积环境分析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一、题目二、起止日期年月日至年月日三、主要任务与要求指导教师职称学院领导签字(盖章)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题目评阅人职称工作单位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题目指导教师职称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1、设计(论文)说明共页2、图纸共张3、指导教师意见共页4、评阅人意见共页经审查,专业班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盖章)年月日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签字(盖章)年月日河南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学院专业班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年月日进行了答辩。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指导教师和评阅人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三、答辩组组长签名:答辩组成员签名:答辩委员会主席:签字(盖章)年月日摘要研究区位于河南宜阳李沟煤矿一带,该区在晚二叠世的石千峰期是华北区海水退出,南部隆起,并转变为内陆湖盆的时期。
豫西地区在未完全摆脱海水影响的古地理背景下,形成以陆缘近海湖相为主的沉积环境,并且时而受到海水侵入的影响。
整体为向北东方向倾斜的斜坡环境,地层厚度由西到东、由南到北增厚。
盆地水体以淡水为主,而局部时期又具有咸水—半咸水的性质。
研究区得到的李沟煤矿地层剖面资料与所获诸方面资料综合对比分析研究后认为,宜阳地区孙家沟组整体属于陆缘近海湖泊沉积环境。
关键词:河南宜阳;晚二叠世;石千峰期;孙家沟组;湖泊沉积Abstract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the Henan yiyangLi ditch coal mine area, the area during the late Permian Shi qianfeng is the head of the water of the sea exit, the southern uplift, and go into a period of inland lake basin. In the western of Henan region is not completely out of seawater influence paleogeographic background, form the given priority to with epicontinental offshore lacustrin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and from time to tim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eawater intrusion. North east for the overall direction of the slope environment, formation thickness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south to north thickening. Basin water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fresh water, and partial period has the nature of salt water, brackish water.Lee ditch coal mine in the study area to get stratigraphic profile data and the obtained data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research thought, yiyang region saying groove group belongs to epicontinental offshore lakes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s a whole.Keywords:Henan yiyang;Late Permian;Shiqianfeng Period;Sunjiagou Formation;lacustrine deposit目录1前言 (1)1.1研究内容 (1)1.2研究目的 (1)1.3目前国内对孙家沟组的研究现状 (1)1.4研究方法 (3)2宜阳地区区域地质概况 (5)2.1宜阳地区自然地理特点 (5)2.1.1宜阳县交通位置 (5)2.1.2宜阳县地形地貌 (5)2.1.3宜阳县水文条件 (5)2.1.4宜阳县气象条件 (6)2.1.5宜阳县社会概况 (6)2.2区域地层 (6)2.3区域构造特征 (6)2.3.1区域构造特征 (6)2.3.2实习区构造特征 (7)3剖面描述 (9)4研究区出现的地质现象 (13)4.1平行层理 (13)4.2楔状交错层理 (13)4.3钙质结核 (14)4.4倾覆褶皱 (15)5研究区沉积环境分析 (17)5.1研究区古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分析 (17)5.1.1地层厚度及其反应的古构造格局 (17)5.1.2砂岩分布特征及其反映的古构造环境 (17)5.1.3古流向分析 (18)5.1.4原盆地环境格局分析 (19)5.2本研究区沉积环境分析 (19)6结论 (23)致谢 (25)参考文献 (27)1前言河南省西部的洛阳宜阳地区是晚古生代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的地区。
通过宜阳地区的地质实习获得该区域残留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地层,并在对该地区石千峰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宜阳地区的晚石炭世-二叠纪孙家沟组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并对其沉积体系和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分析,为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的古地理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1.1研究内容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对露头区和文献综合研究,分析宜阳地区上二叠系孙家沟组的岩性特征、沉积序列,研究二叠系孙家沟组的发育及分布状况。
2.通过分析野外典型地质剖面、沉积构造、粒度分析,综合划分研究区二叠系孙家沟组各典型地质剖面的沉积相,并进行横向对比。
3.在沉积相研究基础上,结合环境判识指标,对宜阳地区孙家沟组岩相古地理进行恢复,从而得出该区沉积环境。
1.2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宜阳地区露头区二叠纪沉积地层中典型剖面的岩性特征、空间分布、沉积环境演化和古地理变迁,可为该地区孙家沟组沉积环境分析提供依据。
1.3目前国内对孙家沟组的研究现状张翔等(2009)完成的《鄂尔多斯盆地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岩相古地理及时空演化》中以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盆地西线11条野外剖面和东线12条野外剖面的详细观测,并对盆内钻井岩心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以沉积学为理论基础,探讨鄂尔多斯盆地石千峰组沉积体系类型、古地理展布规律和时空化特征。
文章中指出,石盒子晚期,鄂尔多斯盆地气候较为干燥,植被减少,以紫红色、黄绿色沉积物为特征。
进入石千峰组沉积期,秦岭海槽向北的俯冲消减,北缘兴蒙海槽因西伯利亚板与华北板块对接而消亡,华北地台整体抬升,海水撤出华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演变为内陆湖盆,沉积环境完全转化为陆相,以发育河流、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为特征。
该时期较石盒子期气候变得更为干燥,从而形成了一套紫红色沉积建造。
张翔等认为:古地理特征和沉积相的展布及演化特征是一致的,均表现为物源来自北部阴山古陆形成于北高南低的环境中。
但是,早期受构造抬升的影响表现为三角洲体系明显进积作用,随着湖盆面积的扩大,三角洲前缘向北迁移,三角洲平原收缩,千3期湖泊面积最大,相应出现最大湖泛沉积。
后期湖泊逐渐萎缩,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逐渐向南推进。
由此可见,千5期到千1期的古地理演化过程,不仅体现了相带的展布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完整的湖平面上升和下降的过程。
阳伟等(2009)完成的《河南登封地区上二叠统石千峰组风暴沉积特征》中认为:河南登封地区晚二叠世石千峰沉积期,湖泊水面广阔,地形平缓,总体水体较浅,易产生风暴回流物质,形成湖泊风暴沉积。
根据野外观察认为研究区发育丰富的浅湖风暴沉积;主要有冲刷面、丘状交错层理、粒序层理等典型的风暴成因构造。
研究区风暴岩理想的沉积序列从下至上可概括为“似鲍马序列”:块状层理段(Sa),平行层理段(Sb),丘状交错层理和波状层理段(Sc),水平层理段(Sd),块状泥岩段(Se)。
在平面上,风暴岩被非风暴岩所包围;向陆、向浅水方向一般为三角洲、滨湖砂坝沉积体,向盆地方向变浅湖砂坝、浅湖-半深湖泥页岩。
张士、李国胜(1989)完成的《河南义马石千峰组沉积环境探讨》中认为:通过对义马石千峰组的岩性、原始沉积构造、古生曲化石、地球化学数据等进行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组中段为温热气候条件下的河流沉积,上段为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微咸瑚泊沉积。
王仁农(1981)完成的《河南永城及其邻相地区的“石千峰组”》中指出:历来认为华北“石千峰组”(包括孙家沟组、刘家沟组、和尚沟组)为气侯干燥的陆相沉积,“平顶山砂岩”从岩性及上覆与下伏岩层的古生物、岩性、岩相、电测物性曲线等资料对比后,认为该套厚砂岩,沿秦岭东西构造带,从豫西平顶山到豫东永城,再经安徽肖县至江苏徐州潘家庵、铜山郑集等地广泛分布,很难说该类砂体的成因为陆相的河床相或河漫相的沉积。
结合上、下岩系的相序看、冀南、豫西、豫东等地亦发现有濒临滨海的泻湖、湖泊相沉积。
因此,“平顶山砂岩”很可能是一个晚二叠晚期,平行于当初古秦岭海岸的扬子海侵所塑造的一个滨海相砂体。
从南、北方的沉积环境看,晚二叠晚期石千峰组(狭义的)的沉积初期,在沿着秦岭古构造的东西向,存在着濒临滨海的过渡相沉积环境。
这同当初南方海侵活动达到高潮的地史背景相吻合。
在紧接平顶山砂岩段的滨海砂体沉积后,气候较为温和而湿润,宜于生物生长的环境,局部地区可能有海水人侵的海相沉积。
但广大地区却是些平行秦岭古构造带作东西方向延伸,断续分布的海湾相沉积及临近滨海的淡水湖泊相沉积,其中富含介形类、鱼类、叶肢介等动物化石。
甚至在该套地层中,发现有贵州盘县一带的介形类panxiania属,及活动于扬子海槽的浙江长兴、江苏南京一带的扁体鱼(Platysomus)等化石。
白斌等(2006)完成的《南华北上二叠统石千峰组物源与沉积环境分析》中认为:石千峰组整体属于近山的海陆过渡相陆缘近海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