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排龈线不同时间浸提液的细胞毒性研究
浸出毒性实验

浸出毒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市政污泥脱水泥饼处理工艺及浸出毒性的实验方法。
2.掌握泥饼中重金属的固化机理。
二实验原理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包括生物毒性显著的Cr、Cd、Pb、Hg以及类金属As,以及具有毒性的重金属Zn、Cu、Co、Ni、Sn、V等。
其中Cr、Cd、Pb、Cu、Hg、As、Be、Ni、Tl被列入“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
它们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表1-1列出了污泥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
表1 污泥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种类来源对人体的危害Cr含铬矿石加工、重金属表面处理、皮革、印刷、耐火材料等六价铬有强氧化作用,会引发慢性中毒三价铬毒性小,但更易被吸收和蓄积Cd 电镀、颜料、塑料、合金、电池业等刺激呼吸道,损伤肾脏,能长期潜伏Pb 蓄电池、冶金、机械、涂料、电镀等“三致”,积累性伤害,有机铅毒性更大Zn 有色金属冶炼等急性中毒为主,血压升高、气促、休克等Cu 有色金属冶炼、能源、化工等急性胃肠炎,发热、高烧,特别是硫酸铜Ni 镍矿开采冶炼等致癌,致敏,羧基镍毒性特别大Hg 工业汞原料、含汞农药等急性为肾脏损伤,慢性为肺炎、呼吸衰竭As 印刷合金、电镀废水等心血管、神经、呼吸等多种急慢性损伤城市污泥产量巨大,同时重金属在不同性质污泥中的成分、含量、形态分布不同,因此采用固化/稳定化方法处理污泥中的重金属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方法[26]。
固化(Solidfication)是指添加固化剂于废弃物中,使其变为不可流动性或形成固体的过程,而不管废弃物与固化剂间是否产生化学结合[19]。
稳定化(Stabilization)是指将有害污染物转变成低溶解性、低毒性及低移动性的物质,以减少有害物潜力的技术。
实际工程中经常将重金属的固化/稳定化(Solidification/Stabilization,简称为S/S)结合起来使用。
目前常见的污泥固化技术主要包括:水泥固化、石灰固化、塑性材料固化、熔融固化、自胶结固化和大型包胶固化等。
实验二十七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实验

实验二十七固体废物浸出毒性实验1、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的浸出方法2、原理固体废物收到水的冲淋、浸泡,其中有害成分将会转移到水相而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导致二次污染。
浸出实验采用规定办法浸出水溶液,然后分析浸出液的有害成分。
我国规定分析的项目有汞、镉、砷、铅、铜、锌、镍、锑、铍、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硝基苯类化合物等。
3、仪器和材料2L具盖广口聚乙烯瓶或玻璃瓶水平往复振荡器 0.45um滤膜(水性)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电感耦合等粒子发射光谱仪或气相色谱等4、步骤(1)称取试样称取100g固体,置于浸出容积为2L的具盖广口聚乙烯瓶或玻璃瓶中,加水1L。
(2)振荡摇匀将瓶子垂直固定在水平往复振荡器上,调节振荡频率为(110±10)次/min,振幅40mm 在室温下振荡8h,静止16h。
(3)过滤通过0.45um滤膜(水性)过滤,滤液按各分析项目进行保护,于合适条件下贮存备用。
每种样品做两个平行浸出实验,每瓶浸出液对预测项目平行测定两次,取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
报告中还应包括被测样品的名称、来源、采集时间、样品的粒度级分配情况、实验过程的异常情况、浸出液的PH值、颜色、乳化和相分层情况。
对于汗水污泥样品,其绿叶也必须同时加以分析并报告结果,说明实验过程的环境温度和波动范围、条件改变及其原因。
5、结果判定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参照相关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测定污染物的浓度,以浓度值是否超过允许值来判断其毒害性。
6、注意事项需要考虑浸出液与进出容器的相容性,在某些情况下,可用类似形状与容器的玻璃瓶代替聚乙烯瓶。
7、思考题何谓浸出毒性?。
细胞毒性实验总结

细胞毒性实验总结一、抗HBV药物细胞毒性实验背景知识 (1)二、细胞毒性实验方案的确立 (3)三、细胞毒性实验方法稳定后的部分数据 (4)四、细胞毒性实验质量评价指标 (5)五、细胞毒性实验SOP (6)(一)目的 (6)(二)适用范围 (6)(三)责任人 (6)(四)规程 (6)1. 试验准备 (7)2. 试验操作 (8)3.数据处理和分析 (8)六、总结 (9)一、抗HBV药物细胞毒性实验背景知识细胞毒性是化学物质(药物)作用于细胞基本结构和/或生理过程,如细胞膜或细胞骨架结构,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细胞组分或产物的合成、降解或释放,离子调控及细胞分裂等过程,导致细胞存活、增殖和/或功能的紊乱,所引发的不良反应。
按作用机制可分3种类型:①基本细胞毒性,涉及一种或多种上述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作用于所有类型的细胞;②选择细胞毒性,存在于某些分化细胞上,主要通过化学物质的生物转化,与特殊受体结合或特殊的摄入机制所引发;③细胞特殊功能毒性,对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轻微,但对整个机体损伤非常严重。
类似毒性作用可通过细胞因子、激素和递质的合成、释放、结合和降解影响细胞与细胞间的交流或特殊的转运过程而实现。
毒性作用也可能来自化学物质对细胞外过程的干扰,任何一种非动物检测系统对多种因素都应加以考虑。
1983年Ekwall提出“基本细胞功能”的概念,即多数化学物质毒性作用是对细胞功能的非特异性损伤,却可引起器官功能的特异性改变甚至机体死亡。
有研究显示化学物质体外细胞毒性与其引起的动物死亡率及人体死亡的血药浓度之间都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化学物质产生的损伤和死亡,最终可表现为细胞水平上的改变,由此推测体外细胞毒性可以预测体内急性毒性。
体外方法有助于预测化学物质急性暴露引发的全身和局部影响,并评估体内毒性浓度。
目前较为理想的抗HBV药物有拉米夫定(3TC)、恩替卡韦(ETV)等。
3TC是核苷左旋对呋体,早期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临床常用排龈药物毒性比较

而 0 1 肾 上 腺 素 组 并 未 升 高 并 能 持 续 维 持 2 .% O
牙龈的出血和组织液 的渗 出, 使术野 清晰、 印模 准 确, 有利 于 固定 义齿 修复 的成功 , 临床 上常用 排龈 但
速心率 , 高心肌 的兴奋 性 。 由于心肌 收缩性 增加 , 提 心 率加快 , 心输 出量 增 加 。 肾上腺 素 又 能 舒 张冠 故
状 血管 , 改善 心肌 的 血 液供 应 , 作 用 迅 速 , 一个 且 是 强 效 的心脏 兴 奋 药 。其 不 利 的 一 面 是 加 快 心 肌 代 谢, 使心 肌氧耗 量增 加 , 加上 心 肌 兴 奋性 提 高 , 如剂 量 大或静 脉 注 射 快 , 引 起 心 律 失 常 , 现 期 前 收 可 出 缩, 甚至 引起 心室纤 颤 。在 皮 下 注射 治 疗 量 (. 05~ 1m ) g 或低 浓度 (0l / i) 脉 滴 注时 , 1 , mn 静 a g 由于 心脏
排龈效 果 最 好 并 且 不 会 引 起 系 统 性 损 害。 P l ot a
等 也认为如果病人牙龈 组织健康、 血压 正常 , 在 排 龈 的过程 中避 免 牙 周组 织 的损 伤 , 么使 用 含 肾 那
上 腺 素溶液 的排 龈 线排 龈 是 安 全 的 。Bdr ae 等 的 临床研 究表 明 即使 对 高血压 患者 使用 含 肾上 腺 素溶 液 的排 龈线进 行排 龈 引起 系统性 损害 的几率 也非 常 小 。Fzks aea 等 将 氯化 铝 、 硫酸铁 和 肾上 腺 素溶 液 抑制 牙龈 微循 环充 血 的效果 6 0 56 3
临床常用排龈药物毒性比较排龈药

临床常用排龈药物毒性比较【关键词】固定义齿;排龈药物;牙周组织在现代口腔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在相当多的情况下需要将修复体边缘设计于龈缘以下,如前牙美观需求、冠短为增加固位而延长修复体、牙体存在龈下龋坏等,制备龈下肩台时常会伤及牙龈造成组织液渗出增多及牙龈出血,排龈药物的使用控制了牙龈的出血和组织液的渗出,使术野清晰、印模准确,有利于固定义齿修复的成功,但临床上常用排龈药物溶液的pH值多在3〜8之间,其较强的酸性作用对牙体及牙周组织都有潜在的危害。
动物与人的研究表明所有的排龈药物都可以对牙龈上皮产生暂时性的损伤,有的药物甚至可以损伤结合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1],造成牙龈萎缩、附着丧失、牙龈变色等,使修复体龈边缘外露继而形成微渗漏及继发龋影响了固定修复体的美观及使用寿命本文就各种排龈药物对牙周组织的影响做一综述。
1 盐酸肾上腺素溶液肾上腺素作用机制:肾上腺素能激动a和p两类受体,产生较强的a型和P型作用。
血管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因为这些小血管壁的肾上腺素受体密度高,而静脉和大动脉的肾上腺素受体密度低,故作用较弱。
此外,体内各部位血管的肾上腺素受体的种类和密度各不相同,所以肾上腺素对各部位血管的效应也不一致,以皮肤黏膜血管收缩为最强烈;骨骼肌血管的P 2受体占优势,故呈舒张作用。
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为P 1受体,能加强心肌收缩性,加速传导,加速心率,提高心肌的兴奋性由于心肌收缩性增加,心率加快,故心输出量增加。
肾上腺素又能舒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且作用迅速,是一个强效的心脏兴奋药。
其不利的一面是加快心肌代谢,使心肌氧耗量增加,加上心肌兴奋性提高,如剂量大或静脉注射快,可引起心律失常,出现期前收缩,甚至引起心室纤颤。
在皮下注射治疗量(0.5〜1 mg)或低浓度(10 |J g/rain)静脉滴注时,由于心脏兴奋,心输出量增加,故收缩压升高,此外还能提高机体代谢。
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实验方法及经验总结

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实验方法及经验总结实验原理:Cell Counting Kit-8(简称CCK-8)试剂可用于简便而准确的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
其基本原理为:该试剂中含有WST-8【化学名: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它在电子载体1-甲氧基-5-甲基吩嗪鎓硫酸二甲酯(1-Methoxy PMS)的作用下被细胞中的脱氢酶还原为具有高度水溶性的黄色甲瓒产物(Formazan dye)。
生成的甲瓒物的数量与活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因此可利用这一特性直接进行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
一、用途:药物筛选、细胞增殖测定、细胞毒性测定、肿瘤药敏试验等。
二、优点:1.使用方便,省去了洗涤细胞,不需要放射性同位素和有机溶剂;K-8法能快速检测;K-8法的检测灵敏度很高,甚至可以测定较低细胞密度;K-8法的重复性优于MTT 法,MTT 实验生成的formazan 不是水溶性的,需要使用DMSO 等有机溶剂溶解;5.而本方法产生的formazan 是水溶性的,不仅省去了溶解步骤,更因此而减少了该操作步骤带来的误差;K-8法对细胞毒性小,可以多次测定选取最佳测定时间,与MTT 方法相比线性范围更宽,灵敏度更高;K-8细胞活性检测试剂中为1瓶溶液,毋需预制,即开即用。
三、所需设备及仪器:1. 10ul,100-200ul及多通道移液器2. 酶标仪(带有450nm滤光片)3. 96孔培养板4. 二氧化碳培养箱四、方法及步骤:实验一:细胞增殖分析1、制备细胞悬液:细胞计数。
2、接种到96孔板中:根据合适的铺板细胞数(约1-2×104),每孔约100ul细胞悬液,同样的样本可做4-6个重复。
3、37℃培养箱中培养:细胞接种后贴壁大约需要培养4小时,如果不需要贴壁,这步可以省去。
4、加入10ul CCK8:由于每孔加入CCK8量比较少,有可能因试剂沾在孔壁上而带来误差,建议将枪头浸入培养液中加入且在加完试剂后轻轻敲击培养板以帮助混匀。
细胞毒性实验步骤-3

细胞毒性实验步骤一、样品准备准备规则尺寸样品,平行样≥3个。
所有样品采用75%酒精杀菌消毒how?,烘干后紫外照射how long?,灭菌处理。
二、浸提液制备样品灭菌后按照1.25cm2/mL(1cm2/mL、3cm2/mL)比例加入含10%小牛血清和100U/ml 双抗(青霉素和链霉素)的DMEM,置于37℃,5%CO2培养箱内培养24h(72h)得到浸提液,0.22μm微孔滤膜除菌后备用。
三、实验分组样品浸提液为实验组,阳性对照组为10%的DMSO(二甲基亚砜),阴性(空白)对照组为含10%小牛血清和100U/mL双抗的DMEM。
实验组共3(6)个点,分别为24h(72h)浸提液各培养1、3、5天。
四、L929细胞浓度选择及细胞计数选择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用PBS冲洗三次,2.5g/L胰蛋白酶消化后离心,制备不同浓度的细胞悬液(1×103/mL、1×104/mL、2×104/ mL、3×104/ mL、1×105/ mL)。
细胞计数:将细胞悬液滴在细胞计数板上,盖上盖玻片(从一头压到另一头,防止气泡产生),在显微镜下计数,数计数板上四个角上四个区域所含细胞总数X,细胞浓度为X/4×104 /ml。
五、细胞形态观察和细胞毒性测定将配好浓度的细胞悬液加入3块96孔板,3块培养板分别编号1天、3天、5天,每孔100μL(根据实验组计算好加入量,每种金属浸提液对应8-16孔细胞悬液),37℃ , 5 % CO2条件下培养24h,待细胞贴壁生长后弃去原培养液,PBS冲洗3遍后分别加入实验组24h、(72h)浸提液、阳性对照组10%的DMSO、阴性对照组含10%胎牛血清和100U/ml双抗的DMEM,,每孔100μL继续培养。
1、3、5天各取一块培养板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照相。
每孔加入10μL MTT后继续培养4h,小心抽出每孔内浸提液,每孔加入150 μL DMSO. 水平振荡器(脱色摇床)振荡培养板10min,570nm波长下用自动酶标检测仪上测定各孔OD值。
细胞毒性试验培训班用讲义

细胞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意 义
(一)目的:评价医疗器械和材料致细胞毒性反 应的潜在性,并预测最终生物体应用时的组织 细胞反应。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可检测供 试品接触细胞后细胞发生生长抑制、功能改变、 溶解、死亡或其它毒性反应。 (二)意义:可在短期内较经济、简便地筛选出 批量供试品的细胞毒性,它为体内法(动物试 验)的进行与否提供了先决条件,对新型医疗 器械和生物材料的研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保证。
有几类细胞毒性试验方法?
GB/T 16886.5-2003/ISO 109935:1999中推荐了三类细胞毒性试验: 1)浸提液试验 2)直接接触试验 3)间接接触试验(包括琼脂扩散试 验、滤膜扩散试验)
常用的细胞毒性试验方法
• 1)浸提液试验(四唑盐(MTT)比色法 或MTT法):哺乳动物胞的线粒体酶可将 黄绿色的MTT降解形成蓝紫色的物质,用 二甲基亚砜(DMSO)将其溶解成溶液, 用酶标仪测定其浓度,从而定量测定细胞 的存活比例。该试验用于细胞毒性细定量 评价。对该试验有干扰的供试品不适于本 试验。 2)间接接触试验:琼脂扩散法或琼脂覆
试验步骤:MTT法
e) 每个培养间期后,每孔加入MTT溶液20µl,置 含5%二氧化碳的二氧化碳培养, 在37℃±2℃ 温度下培养5小时。 f) 弃去孔内液体,每孔分别加入200µl DMSO, 将培养板放置10分钟,水平振摇使孔内溶液颜 色均匀。 g) 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可采用双波长测定, 选用的波长可为570nm和630nm。
试验材料:耗材
培养瓶、培养板、吸管、冻存管、离心管、 滤器等。 与供试品接触的所有器具置压力蒸汽灭菌 器内 121℃灭菌 20分钟。
试验材料:试剂
培养基(MEM、DMEM、IMEM、 RPMI1640等)、血清(小牛血清、新生牛血 清、胎牛血清、马血清等)、消化液、L-谷氨 酰胺、抗生素液、NaHCO3 溶液、二甲基亚砜、 平衡盐溶液。 含血清或不含血清培养基应符合选定细胞系的 生长要求。 注: 培养基中允许含有对试验无不利影响的抗 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