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第三章渐进模型
试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模型方法(10个模型)

试论公共政策研究中的模型方法作者:贺卫王浣尘来源:中国软科学本站发布时间:2007-7-23 23:20:26阅读量:635次模型方法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有助于简化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然而,不少研究者在分析公共政策时,常抱定一两种模型不放,从而难免出现偏差,因为每一种模型因其前提假设的不同,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本文介绍10种公共政策分析中常用的理论模型,以期拓宽研究视野。
一、组织体制模型该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政府部门的活动。
因此,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制定,应首先了解政府的体制,即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责和功能,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公共政策。
组织体制模型的创立者之所以把政府部门当作主要的分析对象,就因为有不同的政府体制(如总统制、议会内阁制、委员会制等)就有不同的决策程序,从而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他们看到公共政策与政府部门之间的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并把模型建立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之上。
对政府组织机构的研究的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一部分,这就是组织体制模型的贡献。
的确,是政府制定了公共政策,并赋予其合法性、普遍适用性甚至强制执行性。
一项政策惟有经过政府机构的规划、颁布与执行,方能成为公共政策。
然而,组织体制模型是一种静态模型,我们不能由此真正了解政策制定过程动态的一面。
组织体制模型对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公共政策是政府机构的活动,是政府体制的函数。
二、利益集团模型利益集团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各利益集团之间互动的结果。
每个集团都希望政府制定的政策能够满足其所争取的利益。
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一个集团的行动可能会影响到另一个集团目标的达成。
利益受到影响的集团,其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目标无法达成,发展受到阻碍--于是,必然会产生一种反应,向威胁其生存的集团提出要求,企图恢复集团之间原有的平衡。
当然,这种平衡取决于各个利益集团相对的影响力--成员人数的多少、财富的多寡、组织力量的强弱、集团内部的凝聚力、领导者能力的高低、集团与政府决策者之间的距离远近等。
渐进模式

浅谈渐进决策模式实践02110421 张曼婕渐进决策模型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罗姆提出的,它是公共政策的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称为科学决策模型。
所谓渐进模式,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林德布洛姆认为,政策的制定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逐渐修补的渐进过程来实现的。
渐进主义者具有勇敢、应变和足智多谋的特征。
他还认为渐进决策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它实质是决策效果累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实际变化的速度往往要大于一次重大的变革。
也就是说,渐进决策并不是不要变革,而是要求这种变革必须从现状出发,通过变化的逐层累积,最终达到根本变革的目的。
另外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步子虽小,但却可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达到稳中求变的效果。
决策上的巨大变革是不足取的,因为往往欲速则不达,会带来诸多不适甚至是抵制,从而危及社会稳定。
渐进的方式则比较容易获得支持,可以达到稳中求变的目的。
从渐进决策模式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是在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认为,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不足、政治问题、人性弱点、社会价值、决策技术以及时间变迁、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传统决策模式成为不可能,传统模式的各项基本内容均可反驳。
渐进决策模式作为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的价值。
从认识论上说,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事物的运动看作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的过程,即无论哪种新的决策,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这些条件包括历史和现实的特点,包括决策主体的本身条件,以及整个社会、组织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心理结构。
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它强调在进行改变是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因而主张不间断的修改,而不是引起动荡的变革,逐步对政策加以修改并最终改变政策。
公共政策第三章渐进模型(课堂PPT)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三章 政策模型
第二节 几种典型Βιβλιοθήκη 政策模型三、渐进主义模型 (一)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 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 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 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 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 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 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
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 过程、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3-145页。
3.谢明:《政策分析概论》,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40-142页。
4.王浦劬 主编:《政治学基础》,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18-120页。
5.杨光斌 主编:《政治学导论》,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3-135 页。
6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中国改革方式和改革过程显现出“渐 进改革方式" 东欧、俄罗斯,则被称之为“激进式”
或 “大爆炸式"、"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方式
7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激进方式与渐进方式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
8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中国改革道路和改革方式的渐进性特 征,不是体现在改革推进速率的快慢上, 也不是反映在改革内容选择的先后次序 上,而是体现在几乎每一项改革都具有“ 过渡环节”这一特征上。
17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三)对渐进主义模型的评价 正面评价: 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
〈公共政策〉第三章政策模型

第三章政策模型第一节模型概述一、什么是模型?模型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讲并不陌生,如建筑模型、汽车模型、飞机模型等,在现代生活中并不鲜见。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
通过模型进行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
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点,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便于人们把握。
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的问题。
一般来讲,模型可划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两类。
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
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里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而抽象模型主要是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模型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简单替代物,而且是现实世界抽象化的代表。
在政策科学中,概念模型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这些概念模型是政策科学工作者在公共政策研究中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的原因,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的效果,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发展,不断总结出来的。
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度,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第三章政策模型第一节模型概述二、模型评述在分析公共政策的时候,我们需要组织我们的思想和概念。
世界是一个复杂的场所,为了理解这种复杂,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简化,因而我们构建了模型。
进行政策分析,如果不使用模型的方法,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当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正在把主观强加于客观,人为地创造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从看似并不存在程序的现实中提炼出一种程序。
模型事实上的确来源于人类的经验,但它们绝不是经验的再现和翻版,而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一种认识方式,是人们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个人信仰的综合体现。
因而,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地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
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林德布洛姆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渐进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所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在美国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界很有影响。
渐进决策模型也是从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入手的。
林德布洛姆关于渐进决策的思想,在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福利》一书中已具雏形。
1958 年林德布洛姆在批评传统的政策分析方法时,提出了“渐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1 、因为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渐进政治,对政策问题,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所能调节或改变者,只是在小的支节问题上,因而是渐进的,在实际政治中,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
2 、尽管政策分析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但渐进分析只注重几个重要变量,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
3 、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互为一体。
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共识,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定的标准。
4 、渐进分析着重以已有的政策为前提,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并且与实现差距不大,不致于冒险。
按照上面的想法,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 )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 )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
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 )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
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渐进决策模型

2、意义: (1)提供了“力求最优”的指导思想。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 斯下矣。” (2)适于简单而时间宽裕的问题。 (3)可以与其他决策方法结合应用。
11
第 1节
政策决策方法模型
三、渐进决策模型
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 德布洛姆提出。
(一)渐进决策提出的社会背景 1.分立制衡的权力构架; 2.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及其活跃的利益表 达; 3.公民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
17
(四)评价
优点: 1、决策所选择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 预测; 2、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 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结果。 3、有利于减少冲突、保持稳定、保护政治体系 自身。 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 正确。 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及时纠正 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25
第2节
反映政策影响因素的 理论模型
二、集团模型
美国学者戴伊·杜鲁门和厄尔·莱瑟姆提出。
(一)内涵:政治活动是各个利益集团为影响公 共政策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公共政策是在既定 时间内经过集团竞争达成的一种均衡。 厄尔·莱瑟姆: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某一特定时间 里,团体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它体现了那些 一直试图获取优势的并相互竞争着的党派或集团 之间出现的均势。
33
三、政治系统模型
(二)评价
政治系统模型把政治系统看作“黑箱”, 没有描述政治系统的内部转换过程和机制, 没能很好地解释政策制定的具体过程,但 它注重整体分析,强调政治系统与环境的 互动,能很好说明政治现象的复杂性和动 态性。
公共政策第三章渐进模型2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三章 政策模型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三、渐进主义模型 (一)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 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 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 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 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 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 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
谢 谢!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中国经验的理论含义 中国与东欧、俄罗斯的改革路径及其绩 效,首先验证了决策的理性是有限的。 再充足的知识储备,也难将制度变迁过 程中的一切不可预料性的、不确定性的 因素都能在初始的变迁模型中得到处理。 制度变迁总体上说是属于渐进的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4页
1.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24 页。 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 过程、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3-145页。 3.谢明:《政策分析概论》,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40-142页。 4.王浦劬 主编:《政治学基础》,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18-120页。 5.杨光斌 主编:《政治学导论》,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3-135 页。
中国改革道路和改革方式的渐进性特 征,不是体现在改革推进速率的快慢上, 也不是反映在改革内容选择的先后次序 上,而是体现在几乎每一项改革都具有“ 过渡环节”这一特征上。
中国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中国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什么因素决定着中国改革方式的渐
【精品】 2018公共政策学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

模型及其认识论意义 :
(
(
模型 , 是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 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公 共政策分析经常运用的是理论模型。模型建构的要求是, 模 模型要大致反映原型的本质,同时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 型 抓住主要矛盾,使对对象的研究简化。坚持真实性与简 化性的对立统一,是衡量建立模型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 标志。
(
(
模型”, 说来都不陌生, 如电影电视中的军事作战沙盘. 城市建设中 的建筑沙盘. 飞行器模型等, 在现代生活中多见不解. 模型是现实的 部分化. 序列化. 简单化. 抽象化和代表. 通过模型进行思维是人类 思维的一个典型特征. 在政策科学分析中, 模型 主指概念模型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概 念模型是政策科学工作者为了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公共政策产生 模 的原因, 认识和分析其社会结果 , 思考和预测未来的发展, 在公共政 型 策分析中不断总结出来 . 这些模型体现了对公共政策思考的不同角 度, 为理解公共政策和进行政策分析提供了多种途径.
• 第一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
• 第二节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 程理论模型
第一节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程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是首先在西方历史传统和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 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这一点就决定了它的概念、理论、方法和学科 体系都是西方文明之树上结出的果实。 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理论模型中,有一部分主要是在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决 策科学中建构起来的,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认识论本质;另一部分则 和政治科学有着极密切的联系,注重于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
一、传统(绝对)理性决策模型
• 一)涵义、产生与理论基础 • 二)德洛尔的纯理论决策模型 • 三)对绝对理性决策模型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中国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什么因素决定着中国改革方式的渐 进性?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改革方式首先决定于改革起步之前所确 定的基本内容和性质; 中国在改革起初就确定为在确保原有宪 法制度中的根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不变 的前提下进行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三、渐进主义模型:
(二)渐进模型有以下一些特点:
1.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 政策的承诺;
2. 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3. 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 互调适;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专题讨论:
中国改革方式和改革过程的实践对 有限理性的实证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中国改革过程中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的 过渡环节?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中国在改革的起始阶段,具体的改革 目标则是模糊的、不清楚的。
清楚的或已界定清楚的只是改革过程所 应坚持和遵守的一些基本原则 。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中国经验的理论含义 中国与东欧、俄罗斯的改革路径及其绩
公共政策第三章渐进模型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三讲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
传统理性模型的限制条件使其遭遇到诸 多的障碍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二、有限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满意解
现实世界复杂多变,客观条件充满局 限,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无论是个人决 策还是群体决策,大多数都是发现和选择 满意方案的过程;只有在非常例外的情况 下,才是发现和选择最优方案的过程。人 的理性实际上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 间的一种有限理性。
渐进模型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 势,有着很大的局限,特别是在人口剧 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货币骤贬、物 价飞涨、社会动乱、战争爆发这些突变的 形势下,渐进模型显得无能为力。
课后思考题
结合政策制定中的具体案例,谈谈 你对渐进模型的评价和认识。
1.托马斯.R.戴伊:《理解公共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
渐进主义模型
中国改革方式和改革过程显现出“渐 进改革方式" 东欧、俄罗斯,则被称之为“激进式”
或 “大爆炸式"、"休克疗法式"的改革方式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激进方式与渐进方式的主要区别是 什么?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中国改革道路和改革方式的渐进性特 征,不是体现在改革推进速率的快慢上, 也不是反映在改革内容选择的先后次序 上,而是体现在几乎每一项改革都具有“ 过渡环节”这一特征上。
效,首先验证了决策的理性是有限的。 再充足的知识储备,也难将制度变迁过
程中的一切不可预料性的、不确定性的 因素都能在初始的变迁模型中得到处理。 制度变迁总体上说是属于渐进的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74页
“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搞的实质上是一 场革命,……我们现在 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 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 物,所以要摸索前进。 既然是新事物,难免要 犯错误。我们的办法是 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 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 变成大错误”
2.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 过程、方法》,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3-145页。
3.谢明:《政策分析概论》,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40-142页。
4.王浦劬 主编:《政治学基础》,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18-120页。
5.杨光斌 主编:《政治学导论》,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133-135 页。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三)对渐进主义模型的评价 正面评价: 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
和实验、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一边探 索一边前进。渐进模型的这一特性有利 于避免因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 结果。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渐进主义模型
(三)对渐进主义模型的评价 负面评价:
公共政策概论 第三章 政策模型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政策模型
三、渐进主义模型 (一)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补充和修正
美国学者林德.布罗姆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 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 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 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 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 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 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