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3、速度
(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定义式:v= Δx|Δt ,即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 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3)单位:国际单位是m/s,常用单位有km/h、 cm/s等.单位换算关系:1 m/s=3.6 km/h (4)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矢量性: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方向 为物体运动的方向
A.10-3 s B.10-6 s C.10-9 s D.10-12 s
如图1-3-17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 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 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 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 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一、速度
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物体沿直线运动,以这条直线为x轴建立直线 坐标系,物体的位置用坐标来表示,物体的位 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Δx=x2-x1来表示, 并且 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 表示位移的方向.同样可以用Δt表示时间的变 化量,Δt=t2-t1.
2、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注意 : ( 1)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要依据定义
来计算 (2)只有指明是在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内,平 均速度才有意义 (3)要注意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 速度.在公式v= Δx|Δt中,Δt越小,运动的描述 越精确.当Δt足够小,趋近于零时,我们把 称做 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2)物理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在各个时刻运 动的快慢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小结

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1. 速度
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用v 表示速度,则有
t
s v =
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 / s
速度的方向跟运动的方向相同.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①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相等时间里的位移不相等,由公式t
s v =求出的速度,是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或位移s )内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通常用v 表示.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
②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它的大小叫做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重点提示】
注意速度和速率的区别.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矢量;速率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标量.二者大小之间亦无确定的关系: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无往复的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有往复的直线运动和一切曲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都不等于平均速率.。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215教育版教材分析:本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内容,它与本章前2节内容一样,属于运动描述的基础知识。
高中学习的“位移”和初中学习的“路程”有本质区别,首先要强调高中的“速度”和初中学过的速度有本质区别,才有利于学生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
平均速度和瞬间速度的区别,引发学生对过程量和状态量的思考,为学生学习后面内容打下建模能力的基础。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学情分析:1.高一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已经开始习惯抽象逻辑思维,但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仍需具体形象的来支持,所以采用龟兔赛跑的案例开始本节微课的探究,密切联系实际,得出运动快慢的规律;2.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速度最初的认识停留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上,并且知道了用比值法这一思想,对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接受起来比较容易,因此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几个过程量和状态量,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引入做好铺垫。
对于“速率与速度”“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等概念的区别,应从实际生活中发掘实例,帮助学生区分这些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其矢量性;(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意义; (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物理观念:利用童话故事的导入建立物理观念,形成有关速度知识体系的框架;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动快慢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
(2)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3)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过程中,体会极限思想方法。
科学思维:用对比的方法逐步推敲建立描述物体快慢的统一标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极限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式;(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人教版 暑假预习 )初升高中物理衔接学案0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班级 姓名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小明和小红进行百米赛跑,小明用了15s 、小红用了18s ,谁跑得快?若小马跑了50m 用了10s ,而小英跑了60m 用了15s ,谁跑得快?若甲在t 1秒时间内经过的位移为x 1,乙在t 2秒时间内经过的位移为x 2,谁跑得快?如何表示运动的快慢?2、回忆初中学习的速度定义,比较两个定义的不同之处。
3、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瞬时速率? 例1、某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第2 s 、第3 s 内的平均速度6 m/s ,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求:4 s 内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思考与讨论:1.同一物体的同一段运动的平均速率的大小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吗?2.同一物体的同一段运动的瞬时速率的大小一定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吗?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小明沿着一条平直的公路向前走,每1s 内向前走3m ,请问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你认为应该怎样定21、从x -t 2例2、某同学以一定速度去同学家送一本书,停留一会儿后,又以相同的速率沿原路返回家,图中哪个图线可以粗略地表示他的运动状态?例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运动的x -t 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t 2时间内甲和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甲、乙运动的出发点相距S 1C .乙比甲早出发t 1时间D .乙运动的速率大于甲运动的速率检测题1、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指瞬时速度(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十五”期间建成的京沪铁路的某些路段时速为330 km/h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D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2、做直线运动的一质点经过P 点时的瞬时速度为3m/s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在经过P 点后的1s 内的位移是3mB .它在经过P 点前的1s 内的位移是3mC .它在以过P 点的时刻为中间时刻的1s 内的位移是3mD .若从P 点开始匀速行驶1s ,它在1s 内的位移是3m3、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关于物体运动的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只要每分钟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匀速直线运动B .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不相等,物体不可能作匀速直线运动C .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D .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4、一操场跑道全长400 m ,如图所示,其中CD 和F A 为100 m 长的直道,弯道ABC 和DEF 均为半圆形,长度各为100 m.一运动员从A 点开始起跑,沿弯道ABCDEF 和直道CD 、F A 跑到A 点,共用了200s ,求该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1)路程(2)位移(3)平均速度x x x x x 4题图。
高中物理 第一章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物理教案

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②知道速度是矢量,了解速度方向的意义③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④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在学生过程中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简单的问题逐步把思维迁移到复杂方向,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难点】从平均速度到瞬时速度的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一.课题的引入问题1:从文学的角度,人们用什么方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如:风驰电挚、日行千里。
由学生再列举描述运动快慢的成语。
问题2:静止的画面又是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如图1.3-1,并由学生上黑板绘画。
那一种更科学。
如“日行千里”这里有时间与距离。
问题4:在田径运动比赛中,是如何描述奔跑运动员的速度?一般用时间,但一定有跑步的长度。
二.速度的概念速度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定义: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tx v ∆∆=速度的单位:m/s km/h cm/s (通过例题,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单位的换算) 速度的方向:是位移的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度是矢量。
三.平均速度问题1:如果一个运动员在100m 赛跑中用时10s ,求得速度为10m/s ,该速度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中任一秒均跑10m 吗?它是反映了该运动的什么速度?它只能反映该运动员在100m 奔跑过程中每秒平均跑10m ,即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为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方向就是位移的方向。
例1:某运动员绕400m 周长的跑道跑一圈,用时50s ,则该运动员在该50s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由平均速度定义求得,平均速度为零,因位移为零。
第三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精确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
例: 见板书 分析: 在
过程中:
如果 极小,那么此过程就符合前面所提到 的规律。
精确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
即在 极小的情况下,物体的速度来不及变, 即可以视为其在这个过程中做匀直,因此在这 个过程中计算出的平均速度就可以表示在这个 过程中任意时刻的速度,也就是可以表示 、以及它们之间任意时刻的速度。
我们将这样的平均速度称为瞬时速度。
精确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
瞬时速度: 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可以精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 标矢性:瞬时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物体在这 一瞬间的运动方向相同。
补充概念
平均速率: 1.运动物体的运动路程与所花时间的比值。 2.其可以用于生活中粗略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 3.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速率: 1.物体瞬时速度的大小。 2.是标量,没有方向。体的运动情况
位移-时间图像
位移-时间图像
CD
位移-时间图像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位移-时间 图像就是以相对于同一初始位置的位移和对应 的时间做出的图像,和位置-时间图像是十分 相似的(请同学们自己下去后好好体会)。 位移-时间图像能够描述的信息: 1.描述物体空间位置、运动位移、时刻、时间 之间的对应关系 2.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精确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要精确地描述物体的 运动,至少我们要能够知道物体每时每刻的运 动速度。 那么怎样才能求出物体每时每刻的速度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回忆一下初中所 学的一种特别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精确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由其概念结合前面我们所学的平均速度的概念, 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呢? 提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个过程的平均 速度与其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刻的 速度有怎样的关系呢? 结论: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平均速度与其任 意时刻的速度相同。(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知识集结知识元速度和速率知识讲解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定义式:v=.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例题精讲速度和速率例1.《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备受广大观众喜欢,中国大地掀起诗词热.唐代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船速大小约为()A.13km/h B.21km/hC.68km/h D.83km/h例2.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前7s跑了63m,跑到终点共用了10s,则()A.运动员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B.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C.运动员在第7s末的瞬时速度是9m/sD.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为10m/s例3.一个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向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以大小为2m/s速度向右运动.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v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2m/s,向右B.2m/s,向左C.6m/s,向右D.6m/s,向左例4.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就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B.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108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甲的速度为3.2km/h,比乙的速度1m/s快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知识讲解1.平均速度:公式v=,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某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例题精讲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例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例2.弹经过枪口的速度50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00m/s是平均速度B.500m/s是平均速率C.500m/s是瞬时速度D.子弹将以5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例3.“和谐号”高铁车厢内的电子显示器,某时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其中()A.“9:00”表示的是时间,“301km/h”表示的是平均速度B.“9:00”表示的是时间,“301km/h”表示的是瞬时速度C.“9:00”表示的是时刻,“301km/h”表示的是瞬时速度D.“9:00”表示的是时刻,“301km/h”表示的是平均速度例4.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就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B.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108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甲的速度为3.2km/h,比乙的速度1m/s快当堂练习单选题练习1.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B.汽车通过北京长安街的速度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练习2.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练习3.弹经过枪口的速度50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500m/s是平均速度B.500m/s是平均速率C.500m/s是瞬时速度D.子弹将以5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运动练习4.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就是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B.在相同的时间内位移越大,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C.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为108km/h,指的是平均速度D.甲的速度为3.2km/h,比乙的速度1m/s快练习5.“和谐号”高铁车厢内的电子显示器,某时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其中()A.“9:00”表示的是时间,“301km/h”表示的是平均速度B.“9:00”表示的是时间,“301km/h”表示的是瞬时速度C.“9:00”表示的是时刻,“301km/h”表示的是瞬时速度D.“9:00”表示的是时刻,“301km/h”表示的是平均速度练习6.《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备受广大观众喜欢,中国大地掀起诗词热.唐代诗人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句,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船速大小约为()A.13km/h B.21km/hC.68km/h D.83km/h练习7.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C.6.75m/s D.7.0m/s练习8.教练员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全程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第1s内的位移是8m,前7s跑了63m,跑到终点共用了10s,则()A.运动员在第1s内的平均速度是8m/sB.运动员在第7s内的平均速度是9m/sC.运动员在第7s末的瞬时速度是9m/sD.运动员在百米终点冲刺速度为10m/s练习9.一个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4m/s的速度向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以大小为2m/s速度向右运动.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v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2m/s,向右B.2m/s,向左C.6m/s,向右D.6m/s,向左练习10.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练习11.下列列举的几种速度中,指瞬时速度的是()A.某同学的百米跑速度是8m/sB.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300m/sC.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km/hD.队伍行进速度大约是20km/h练习12.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70km/h,指的是汽车一段行程中的平均速度B.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为12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C.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D.火车从杭州到北京的速度约为1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练习13.下列哪个速度值表示的不是瞬时速度()A.汽车以60km/h的速度通过长江二桥B.高速公路限速标识牌上120km/h的速度值C.飞机起飞时,以60m/s的速度离开地面D.百米运动员以12m/s的速度冲击终点线练习1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C.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D.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练习15.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D.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三个质点A、B、C均由N点沿不同路径运动至M点,运动轨迹如图,三个质点同时由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位移不同B.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都相同C.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D.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都相同练习17.运动员参加110米栏比赛,11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10m/s B.11m/s C.6m/s D.12m/s练习18.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匀速运动了半周,所用时间为t.在此过程中该质点的()A.位移大小为nR,速率为B.位移大小为2R,速率为C.位移大小为πR,速率为D.位移大小为2R,速率为练习19.如图是某辆汽车的速度表.汽车启动后经过20s,速度表的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A.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90km/hB.此时汽车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是90m/sC.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90km/hD.启动后2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的大小是90m/s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假若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结果将会是()A.甲先到达终点B.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乙先到达终点D.不能确定。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度为4m/s,则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补充:X-t图像
1.物理意义:表示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直接判
定各时刻物体的位置或相对参考点的位移。
2.x-t图像: 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不能描述曲线运动。
x
3.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当k>0时,匀速直线运动,v与规定的方向相同,如①。
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
一、速度(v)
1.物理意义: 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 物体运动的位移与相应的时间之比。
x
3.定义式: v
t
注:该式是定义式,不能认为速度与△x成正比,速度与△t成反比。
4.单位: 国际单位制为m/s或m•s-1
其他单位:km/h或km•h-1
1m/s=3.6km/h
速度以及这15s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v1=2m/s;v2=3m/s;
v3=2.4m/s;v=2.47m/s
注意:必须指明物体是在哪段时间
内或哪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每个5s内
的平均速度
不同,那么
在求平均速
度时应注意
什么?
三、瞬时速度
1.物理意义: 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
C.前4s的平均速度为2.5m/s
D.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4.0m/s
4.物体沿一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物体在某时刻的初速度为3m/s,则在1s内物体一
定走3m
B.物体在某一秒内的平均速度为3m/s,则在这1s内
物体一定走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3m/s,则在这段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1)知道平均速度是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2)理解平均速度的定义,知道在不同的时间内或不同的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同的.(3)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
(1)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知道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讲述也非常便于学生的接受,且适时给出了速率的概念;课后给出的“阅读材料”和“做一做”对加深概念的理解和扩展思维有很大的好处.
教法建议
在学生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要让学生参与速度的定义过程,通过一些讨论突破瞬时速度这个难点,配合一些多媒体资料加深理解和巩固.在引入速度概念时,也可采用,给出两个具体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实例,让同学体会,介绍一种运动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讲述平均速度时,最好给出一个具体的实例来说明.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方案一】
1、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2、提问:两辆汽车都行驶2h,如何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发生的位移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谁运动的更快?
4、提问:什么叫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在位移图像中求速度.
【方案二】
1、给出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辆汽车做匀速直线情况,请同学观察它们的特点.
2、引导同学思考与讨论:
(1)如何向别人介绍这两个的运动?谁运动得更快?
(2)只比较两车的位移,或只比较两车的运动时间,能知道哪辆车运动底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某一事物时要抓住其本质,本质应是相对不变的.位移是变化的、时间是变化的,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此比值是不变的,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矢量性等.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一)平均速度:
1、提问: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提问:如何粗略地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什么叫平均速度?
3、提问: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4、练习:在百米跑的过程中,某运动员10s钟到达终点,观察记录得知,他跑到50m处时,用时5.5s.经过5s时跑到45m处,分别求全程的平均速度、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
(二)瞬时速度:
1、引导启发:某人静止在A位置,与慢走经过A位置,或快跑经过A位置,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不同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的瞬时速度.
2、引导启发:百米赛跑运动员,若全程用10s,则1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若测出每一
秒内的位移,如第1秒内的位移为8m,则m/s,第二秒内的位移为9m,则m/s,
第3秒内的位移为11m,则m/s,这样对运动员的情况就了解得比较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若能知道每个0.01s内的位移,则对运动情况的了解就更细致了.要更精确的掌握物体的运动情况,则需要知道物体各个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叫瞬时速度?什么叫速率?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计及理程计,让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化.
5、练习书后“做一做”,模拟打点计时器.典型例题
关于平均速度
例题做变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通过第一个100m用了10s,求汽车在第一个100m内和第二个100m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大?汽车在这200m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分析与解答m s,通过第一个100m的平均速度是:
m/s.m,s,通过第二个100m的平均速度
m/s.m s,通过200m的平均速度
是:m/s.
有的同学认为汽车在200m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m/s,这是错误的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
2、关于瞬时速度,下述说说法正确的是()
A、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
B、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C、是物体在发生某一段位移过程中的速度
D、是物体通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3、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
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
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
参考答案:
1、A;
2、B、D;
3、B;
二、填空题和计算题
1、甲、乙两物体分别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
度,乙的速度,比较两物体速度的大小,.
2、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是,求10s内光传播的距离?已知太阳距地球
远,求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多少秒?
3、某人骑自行车走了10min,前2min走了720m,最后2min走了600m,中间一段时间走了1440m,求它在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4、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的位移图像,根据图像求出
(1)0 ~ 2s内,2s ~ 6s内,6s ~ 8s内物体各做的什么运动?各段速度多大?
(2)整个8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前6s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参考答案
1、<;
2、,500s
3、
4、(1)0 ~ 2s内:匀速直线运动
2s ~ 6s内:处于静止状态
6s ~ 8s内:匀速直线运动
(2)
扩展资料
物体运动速度数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