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技术(第三版)习题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1.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通过通信线路和交换设备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互相传递数据和共享资源的系统。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按照尺度分为广域网(W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
按照网络拓扑结构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网络。
3. 什么是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实现通信的一组规则,它规定了数据传输的格式、顺序、错误检测和纠正等方面的规范。
4. OSI模型和TCP/IP模型有什么区别?OSI模型是指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七个层次,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TCP/IP模型是互联网协议套件的基础,它将网络通信划分为四个层次,包括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5. 什么是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是指在计算机网络中,将传输的数据按照一定的大小进行分割,并在网络中独立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再进行重组,以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第二章:物理层1.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数据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点传送到另一个地点,通常以比特为单位进行计量。
2. 数据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数据通信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发送器(发送数据的设备)、接收器(接收数据的设备)和传输介质(用于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如电缆、光纤等)。
3. 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有什么区别?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它只有两个状态(0和1),可以表示为数字序列。
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的信号,可以表示为不同的幅度和频率。
4. 编码技术编码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或其他形式的过程。
常见的编码技术包括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等。
5. 信道的概念和信道的分类信道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用于传输数据的媒体或路径。
信道可以根据传输方向的不同进行分类,包括单工信道、半双工信道和全双工信道。
第三章 ZigBee 无线网络技术

第三章ZigBee 无线网络技术3.1 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特点ZigBee技术主要用于无线个域网(WPAN),是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研制开发的。
IEEE802.15.4定义了两个底层,即物理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ZigBee联盟则在IEEE 802.15.4的基础上定义了网络层和应用层。
ZigBee联盟成立于2001年8月,该联盟由Invensys、三菱、摩托罗拉、飞利浦等公司组成,如今已经吸引了上百家芯片公司、无线设备公司和开发商的加入,其目标市场是工业、家庭以及医学等需要低功耗、低成本、对数据速率和QoS(服务质量)要求不高的无线通信应用场合。
ZigBee这个名字来源于蜂群的通信方式:蜜蜂之间通过跳Zigzag形状的舞蹈来交互消息,以便共享食物源的方向、位置和距离等信息。
与其它无线通信协议相比,ZigBee无线协议复杂性低、对资源要求少,主要有以下特点:(1)低功耗:这是ZigBee的一个显著特点。
由于工作周期短、传输速率低,发射功率仅为lmw,以及采用了休眠机制,因此ZigBee设备功耗很低,非常省电。
据估算,ZigBee设备仅靠两节5号电池就可以维持长达6个月到2年左右的使用时间,这是其它无线设备望尘莫及的。
(2)低成本:协议简单且所需的存储空间小,这极大降低了ZigBee的成本,每块芯片的价格仅2美元,而且ZigBee协议是免专利费的。
低成本对于ZigBee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3)时延短:通信时延和从休眠状态激活的时延都非常短,典型的搜索设备时延为30ms,休眠激活的时延是15ms,活动设备信道接入的时延为15ms。
这样一方面节省了能量消耗,另一方面更适用于对时延敏感的场合,例如一些应用在工业上的传感器就需要以毫秒的速度获取信息,以及安装在厨房内的烟雾探测器也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并传输给网络控制者,从而阻止火灾的发生。
江苏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网络技术第三章》

考生:王志烨,试卷:《网络技术第三章》考试答题数据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第1题】OSI模型将网络结构划分成( )A、四层B、五层C、七层D、九层本题答案:C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2题】互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同一的规则称为:( )A、网络协议B、路由协议C、软件规范D、安全规范本题答案:A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3题】关于网络协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Internet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B、我们所说的TCP/IP协议就是指传输控制协议C、WWW浏览器使用的应用协议是IPX/SPXD、没有网络协议,网络也能实现可靠地传输数据本题答案:A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4题】交换机或主机等为中央结点,其他计算机都与该中央结点相连接的拓扑结构是( )A、环形结构B、总线结构C、星形结构D、树型结构本题答案:C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5题】表示局域网的英文缩写是( )A、WANB、LANC、MAND、USB本题答案:B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6题】IP电话、电报和专线电话分别使用的交换技术是( )A、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B、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C、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分组交换技术D、分组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本题答案:D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7题】因特网上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字,称为( ),网络间正是通过它进行相互访问的。
A、主机名B、计算机系统名C、IP地址D、域名本题答案:D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8题】为了解决现有IP地址资源短缺、分配严重不均衡的局面,我国协同世界各国正在开发下一代IP地址技术,此IP地址简称为( )A、IP v3B、IP v4C、IP v5D、IP v6本题答案:D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9题】中国电信集团属于哪一种因特网服务组织( )A、ISPB、ICPC、ASPD、COM本题答案:A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10题】按照覆盖范围来说,校园网属于( )A、星形网B、以太网C、局域网D、广域网本题答案:C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11题】以下IP地址中,属于公用地址的是( )A、202.100.222.242B、10.0.0.0C、172.16.1.192D、192.168.0.78本题答案:A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12题】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中,抗干拢能力最强的是( )A、双绞线B、超五类双绞线C、电磁波D、光缆本题答案:D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13题】以下IP地址中属于C类IP地址的是( )A、68.121.8.1B、127.0.0.1C、202.102.10.141D、191.9.205.58本题答案:D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14题】在“网上邻居”中能看到自己,却看不到其他计算机,不可能原因的是( )A、网线连接故障或网线本身有问题B、模块或交换机有故障或连接有问题C、TCP/IP协议加载故障(是否分配了内部地址和子网掩码)D、网卡有问题本题答案:D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15题】下列不属于网络操作系统(NOS)的是( )A、Windows NTB、UnixC、DOSD、Nevell Netware本题答案:C 考生答案:末选择错误【第16题】网络协议是支撑网络运行的通信规则,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 )。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3)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案有:XON/XOFF方案和窗口机制。 ①XON/XOFF方案使用一对控制字符来实现流量控制,当接收方过载时, 可向发送方发送字符XOFF(DC3)暂停,待接收方处理完数据后,再向发送方发送 字符XON(DC1),使之恢复发送数据; ②窗口机制:其本质是在收到一个确定帧之前,对发送方可发送帧的数目加 以限制,这是由发送方调整保留在重发表中的待确认帧来实现的,如接收方来不及 处理,则接收方停止发送确认信息,发送表的重发表就增长,当达到重发表的限度 时,发送方就不再发送新帧直到收到确认信息为止。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可以不同,但接收窗口的尺寸不能大于发送窗口,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窗口尺寸不得大于信号范围的一半。发送窗口指发送方已发送但 尚未确认的帧序号队列的界,上下界分别称上下沿,上沿、下沿的间距称为窗口尺 寸。发送方每发一帧,待确认帧的数目加1,收到一个确认帧时,待确认帧的数目减 1.当重发表的计数值(待确认帧的数目)等于发送窗口尺寸时,停止发送新帧。 以滑动窗口的观点来统一看待空闲的RQ、Go-Back-N和选择重发,则①空闲 RQ: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②Go-Back-N: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③选择 重发: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七、发送进程发送给接收进程中的数据, 实际上是经过发送方各层从上到下传送 到物理媒体,通过物理媒体传输到接收 方后,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最 后到达接收进程。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八、物理层的传输单位是比特,它是指 在物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 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它不是指具体 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 媒体,物理层的1建议是于1976年制定的DTE 如何与数字化的DCE交换信号的数字接 口标准。机械特性:采用15芯标准连接 器,定义了八条接口线;电气特性:类 似于RS-422的平衡接口;功能特性:按 同步传输的全双工或半双工方式运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三章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图3-3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参考模型中,划分层(子模块)要遵循以下原则: (1)各层(子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保持层间交互的信息最少。 (2)单向调用:各层(子模块)只能引用其下层提供的服务。 (3)增值服务:在使用下层服务的基础上,各层完成特定的通信功能。
用户写信人邮政局运输部门用户收信人邮政局运输部门用户间约定信件格式和内容邮局间约定邮政编码等运输部门间约定到站地点费用等用户邮局约定信封格式及邮票邮局运输部门约定到站地点时间等用户子系统邮局子系统运输部门子系统甲地乙地图31邮政通信系统分层模型31网络体系结构概述从图31中可以看出邮政系统中的各种约定都是为了将信件从写信人送到收信人而设计的也就是说它们是因信息的流动而产生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
03
.
第3章
网络体系 结构
章节导读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多样化的复杂 系统,涉及多种通信介质、多厂商和异种机互 连、高级人机接口等各种复杂的技术问题。要 使这样一个系统高效、可靠地运转,网络中的 各个部分都必须遵守一套合理而严谨的网络标 准。这套网络标准就称之为网络体系结构。
.
3.2 OSI参考模型
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是1974年由IBM公司提出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SNA)”。此后,许多公司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网 络体系结构。虽然这些体系结构都采用了分层技术,但层次的划分、功能的分配 及采用的技术均不相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同结构的计算机网络互联已成 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
3.2 OSI参考模型
机械特性:规定了物理连接时所使用可接插连接器的形状和尺寸,连接器中引脚的数量与 排列情况等。
2020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章节练习题:IP地址规划设计技术

2020计算机三级《网络技术》章节练习题:IP地址规划设计技术第三章 IP地址规划设计技术1[单选题]某个IP地址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该掩码又能够写为( )A./22B./24C./26D./28参考答案:C3[单选题]某企业分配给人事部的IP地址块为10.0.11.0/27,分配给企划部的IP地址块为10.0.11.32/27,分配给市场部的IP地址块为10.0.11.64/26,那么这三个地址块经过聚合后的地址为( )A.10.0.11.0/25B.10.0.11.0/26C.10.0.11.64/25D.10.0.I1.64/26参考答案:A5[单选题]某公司拥有IP地址块202.113.77.0/24。
其中202.111.77.16/28和202.113.77.32/28已经分配给人事部和财务部,现在技术部需要100个IP地址,可分配的IP地址块是( )A.202.113.77.0/25B.202.113.77.48/25C.202.113.77.64/25D.202.113.77.128/25参考答案:D7[单选题]IP地址块202.113.79.0/27,202.113.79.32/27和202.113.79.64/26经过聚合后可分配的IP地址数为( )A.62B.64C.126D.128参考答案:C9[单选题]IP地址块202.113.79.0/27、202.113.79.32/27和202.113.79.64/27经过聚合后可用的地址数为( )A.64B.92C.94D.126参考答案:D10[单选题]IP地址是由网络号和主机号组成,长度为( ),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A.2bitB.4bitC.64bitD.32bit参考答案:D11[单选题]将内部专用IP地址转换为外部公用IP地址的技术是( )A.RAPRB.NATC.DHCPD.ARP参考答案:B12[单选题]某企业分配给产品部的IP地址块为192.168.31.192/26,分配给市场部的IP地址块为192.168.31.160/27,分配给财务部的IP地址块是192.168.31.128/27,那么这三个地址经过聚合后的地址为( )A.192.168.31.0/25B.192.168.31.0/26C.192.168.31.128/25D.192.168.31.128/26参考答案:C13[单选题]下列对IPv6地址FE60:0:0:050D:BC:0:0:03F7的简化表示中,错误的是( )A.FE60::50D:BC:0:0:03F7B.FE60:0:0:050D:BC::03F7C.FE60:0:0:50D:BC::03F7D.FE60::50D:BC::03F7参考答案:D14[单选题]IPV6地址FE::45:A2:A的::之间被压缩的二进制数字0的位置为( )A.16B.32C.64D.96参考答案:C15[单选题]下列对IPv6地址FE23:0:0:050D:BC:0:0:03DA 的简化表示中,错误的是( )A.FE23::50D:BC:0:0:03DAB.FE23:0:0:050D:BC::03DAC.FE23:0:O:5OD:BC::03DAD.FE23::50D:BC::03DA参考答案:D16[单选题]下列对IPv6地址的表示中,错误的是( )A.::50D:BC:0:0:03DAB.FE23::0:45:03/48。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第三章网络层安全协议

<安全参数索引SPI,IP目的地址,安全协议(AH 或ESP)标识符>
• 根据IPSec的应用模式,SA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传输模式 的SA和隧道模式的SA
21
传输模式的SA
• 传输模式的SA是一个位于两个主机之间的“连接”。传输模 式下的IP数据报格式:
• 经过IPSec处理的IP数据报称为IPSec数据报。
– 如果选择ESP作为安全协议,则受保护部分只有内部IP头、高层 协议头和数据;如果选择AH作为安全协议,则受保护部分扩展到 外部IP头中某些在传输过程中不变的字段。
23
SA的服务功能
• 一个SA所能提供的安全服务由以下决定:
– – – – 所选择的安全协议(AH/ESP) SA的应用模式(传输模式/隧道模式) SA的节点类型(主机/安全网关) 对安全协议提供可选服务的选择
18
密钥管理
IPSec支持两种密钥管理协议:手工密钥管理 和自动密钥管理(Internet Key Exchange,IKE)。 IKE是基于Internet的密钥交换协议,它提供了以下 功能:
协商服务:通信双方协商所使用的协议、密码算法和 密钥。 身份鉴别服务:对参与协商的双方身份进行认证,确 保双方身份的合法性。 密钥管理:对协商的结果进行管理。 安全交换:产生和交换所有密钥的密码源物质。
10
IPSec概述
•IPSec 提供三种不同的形式来保护通过公有或私有 IP 网络传送的私有数据。 •(1) 认证:通过认证可以确定所接受的数据与所发送 的数据是否一致,同时可以确定申请发送者在实际上 是真实的,还是伪装的发送者; •(2) 数据完整性验证:通过验证,保证数据在从发送 者到接收者的传送过程中没有被修改; •(3) 保密:使相应的接收者能获取发送的真正内容, 而无关的接收者无法获知数据的真正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3章 网络连接设备 单元测试 附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第3章网络连接设备单元测试一、判断1、交换机也叫做HUB,是一种具有多个端口的中继器。
()2、在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等设备都属于通信子网的设备。
()3、在网络互联设备中,交换机共享网络带宽。
()4、网桥既可以连接同类型的局域网,又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的局域网。
()5、中继器、网桥和路由器都是网络互联设备,其中网桥处理的是IP数据报,路由器处理的是MAC帧()二、单选1、用于网络进行互联的设备有( )A、中继器、电话、路由器、网关B、中继器、网卡、调制解调器、网关C、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卡D、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2、局域网的协议标准是以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制定的()作为标准的A、IEEE801B、IEEE802C、IEEE803D、IEEE8043、网卡是一个计算机与()相连的设备。
A、接口B、传输介质C、计算机D、以上都不是4、集线器工作在OSI网络体系结构的()A、传送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物理层5、下面网络互联设备中,能提供应用层互联服务的是()A、路由器B、中继器C、网关D、网桥6、计算机上网需要“猫”,它又叫Modem(调制解调器),其作用是()A、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转换B、数字信号的编码C、模拟信号的放大D、数字信号的整形7、将两个同类局域网(使用相同的网络操作系统)互联,应使用的设备是()A、网卡B、网关C、网桥D、路由器8、在网络中可用于连接异构网络的设备是( )A.中继器B.网桥C.路由器D.网关9、网桥工作在OSI模型的哪一层()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会话层10、下面关于5/4/3 规则的叙述()是错误的A、在该配置中可以使用4个中继器B、整体上最多可以存在5个网段C、2个网段用作连接网段D、4个网段连接PC机11、用一个共享式集线器把几台计算机连接成网,这个网是()A、物理结构是星型连接 , 而逻辑结构是总线型连接B、物理结构是星型连接 , 而逻辑结构也是星型连接C、实质上还是星型结构的连接D、实质上变成网状型结构的连接12、网络层的互联设备是()A、网桥B、交换机C、路由器D、网关13、不同的网络设备和网络互连设备实现的功能不同 , 主要取决于该设备工作在 OSI 的第几层 , 下列哪组设备工作在数据链路层()A.网桥和路由器B.网桥和集线器C.网关和路由器D.网卡和网桥14、下列()是正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OSI
3.2.1 IEEE 802模型与协议标准
IEEE 802参考模型
SAP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â Ë ¾ ¹ Ï Ð ü ã °² â ¿ £ ¤ã Í ² ±» ²
(a) £ ¤ã ±» ² ü ã °² â Ë ¾ ¹ Ï Ð
(b)
发送端 光纤 输入 光电转换 LED 光信号 PIN
接收端 光电转换 输出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光缆的特点 优点:传输速率高、传输距离远、传输损耗 低、抗干扰能力强 缺点:价格相对较高、安装比较困难 光纤的分类 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传输质量比多模光纤好) 光缆适合于楼宇内部的结构化布线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星形拓扑结构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星形拓扑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 缺点:中心结点对系统可靠性影响太大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双绞线 同轴电缆 光纤电缆 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b 7 b 6 b5 b 4 b 3 b 2 b 1 b 0 发送端 串行通信信道 (a) 发送端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并 行 通 信 信 道 接收端 b0 b1 b2 b3 b4 b5 b6 b7 接收端
(b)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0、数据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双工
IEEE 802 标准
IEEE 802.1标准包括局域网体系结构、网
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试;
IEEE 802.2标准定义了逻辑链路扩展LLC
子层功能和服务;
IEEE 802.3标准定义了CSMA/CD总线介质 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OSI
3.2.3 IEEE 802.4标准与令牌总线
SAP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OSI
3.2.3 IEEE 802.4标准与令牌总线
SAP 在采用令牌总线方法的局域网中, 任何一个结点只有在取得令牌后才 能使用共享总线去发送数据。令牌 是一种特殊结构的控制帧,用来控 制结点对总线的访问权。
局域网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结构 星形拓扑结构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采用“共享介质”方 法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
所有节点都连接到一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控制多个结点利用公共 传输介质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要解决的问题包括: 结点发送数据的顺序
发送时是否发生冲突
发生冲突应如何处理
IEEE 802 标准
4) IEEE 802.4标准定义了令牌总线介质访问
控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5) IEEE 802.5标准定义了令牌环介质访问控 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6) IEEE 802.6标准定义了城域网介质访问控 制子层和物理层规范;
7) IEEE 802.7标准定义了宽带网络规范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地球表面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问题的提出
传统的局域网是“共享”式局域网
共享式局域网的传输介质是共享的
数据传输应该按照“半双工”方式进行
两个或多个节点同时发送将产生“冲突”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常用的介质存取方法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非屏蔽双绞线根据通信质量分为五类 三类线:适用于语音以及10Mbps以下的数 据传输; 四类线:适用于16Mbps以下的数据传输 五类线:适用于100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 增强的五类线、六类线和七类屏蔽双绞线 可用于更高速率的数据传输环境。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输入脉冲 输出脉冲
(a)多模光纤
输入脉冲
输出脉冲
(b)单模光纤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电磁波的传播有两种方式:
以无线方式一种是在自由空间中传播; 以有线方式在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中传输。
目前以无线方式进行通信的主要有:
发送 单向通道 接收
(a)
发送 接收 接收 发送
双向通道
(b)
发送 接收 接收 发送
双向通道
(c)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早期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局域网是一种通信网络; 连入局域网的数据通信设备是广义的;
局域网覆盖一个小的地理范围;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传输速率高(通常在10Mb/s~10Gb/s 之间)
误码率低(通常低于10-8) 单位自己建设和拥有,易于维护和 管理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
主要技术要素 o 拓扑结构 o 传输介质
o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共享介质局域网
交换式局域网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无线(radio); 微波(microwave); 红外(infrared);
可见光(visible light)。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微波通信
视距传播 电离层反射
电离 层
地球表面地球表面第三 局域网基础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卫星通信
卫星
卫星
多点接收 发送
多点接收
局域网的发展
传输速率10Mbps到100Mbps 与1Gbps的以 太网。 目前10Gbps的以太网的物理层使用的是光 纤通道的技术,包括两种不同的物理层 应用于局域网的物理层; 应用于广域网与城域网的物理层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特点
覆盖有限的地理范围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OSI
3.2.2 IEEE 802.3标准与Ethernet
IEEE 802参考模型
1、主要技术特点:
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
SAP
物理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形的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为CSMA/CD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IEEE 802 标准 12)IEEE 802.12标准定义了优先级高速局域网规范; 13)IEEE 802.13标准,未使用。
14)IEEE 802.14标准定义了电缆调制解调器标准
15)IEEE 802.15标准定义了近距离个人无线网络标准
16)IEEE 802.16标准定义了宽带无线局域网标准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
总线型拓扑的优点 结构简单 实现容易 易于扩展 可靠性较好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构型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构型
特点: 以共享介质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每个节点都与两个相邻的节点相连
节点之间采用点到点的链路
网络中的所有节点构成一个闭合的环 环中的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传输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局域网拓扑结构 环形拓扑构型
优点:
结构简单
实现容易 传输延迟确定 适应传输负荷较重、实时性要求较 高的应用环境。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基本概念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同轴电缆的主要特性
Ú ¼ å Ä µ Ì
ø µ ã ¾ Ô ²
â Á Î ã Í Æ ±²
â ¿ £ ¤² Í ² ±» ã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同轴电缆特点
优点 传输距离较远,覆盖的地域范围较大
技术非常成熟
缺点 电缆硬,折曲困难,重量重 局域网常用同轴电缆 粗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 ,直径1cm 细同轴电缆:特征阻抗50Ω,直径0.5cm 同轴电缆不适合用于楼宇内的结构化布线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SAP
要传输数据的站点首先对媒体上有 无载波进行监听,以确定是否有别 的站点在传输数据。如果媒体空闲 ,该站点便可传输数据;否则,该 站点将避让一段时间后再做尝试。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OSI
3.2.3 IEEE 802.4标准与令牌总线
SAP 令牌总线是一种在总线拓扑中利用“令牌 ”作为控制结点访问公共传输介质的确定 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特点:物理上是总线网,逻辑上是令牌网 物理层:传输媒体为75宽带同轴电缆, 数据率1M、5M或10M; 基带信号需要调制
第三章 局域网基础 2、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