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假肢康复教案模板及范文

假肢康复教案模板及范文

课程目标:1. 帮助患者掌握假肢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技巧。

2. 提高患者的肢体协调性和稳定性。

3.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自理能力。

4. 促进患者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对象:下肢截肢患者教学时间:每周两次,每次60分钟教学地点:康复训练室教学器材:假肢、助行器、辅助器材、康复训练垫、计时器等。

教学步骤:一、热身活动(10分钟)1. 患者进行全身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髋部等。

2. 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拉伸,如小腿肌肉、大腿肌肉等。

二、假肢适应训练(20分钟)1. 讲解假肢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让患者了解假肢的各个部件和功能。

2. 患者尝试穿戴假肢,教练员指导患者正确调整假肢的松紧度。

3. 患者进行站立训练,教练员纠正患者站立姿势,确保患者重心稳定。

4. 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教练员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行走步伐和节奏。

三、平衡与协调训练(20分钟)1. 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如单脚站立、侧身站立等。

2. 患者进行协调训练,如原地踏步、交替迈步等。

3. 患者进行障碍物穿越训练,提高患者应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辅助器材使用训练(10分钟)2. 患者尝试使用助行器、拐杖等辅助器材,教练员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五、放松活动(10分钟)1. 患者进行全身肌肉放松,如头部、颈部、肩部、腰部、髋部等。

2. 患者进行深呼吸训练,缓解紧张情绪。

教学评价:1. 观察患者穿戴假肢后的姿势和稳定性,评估患者对假肢的适应程度。

2. 观察患者在行走、平衡、协调等方面的表现,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

3. 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对康复训练的满意度,及时调整训练方案。

教案范文:一、热身活动1. 患者进行全身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髋部等。

2. 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拉伸,如小腿肌肉、大腿肌肉等。

二、假肢适应训练1. 讲解假肢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让患者了解假肢的各个部件和功能。

2. 患者尝试穿戴假肢,教练员指导患者正确调整假肢的松紧度。

3. 患者进行站立训练,教练员纠正患者站立姿势,确保患者重心稳定。

假肢矫形器教学设计模板

假肢矫形器教学设计模板

假肢矫形器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假肢矫形器的定义、分类和功能;2. 熟悉假肢矫形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 掌握假肢矫形器的基本操作技巧;4. 能够正确选择适合患者的假肢矫形器。

二、教学内容1. 假肢矫形器的基本知识介绍1.1 假肢矫形器的定义和分类1.2 假肢矫形器的功能和优点1.3 假肢矫形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2. 假肢矫形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1 对假肢矫形器的正确理解2.2 假肢矫形器的使用准备工作2.3 假肢矫形器的穿戴和调整方法2.4 假肢矫形器的日常保养和清洁3. 假肢矫形器的基本操作技巧3.1 假肢矫形器的佩戴和脱卸技巧3.2 假肢矫形器的步行和运动技巧3.3 假肢矫形器的姿势调整和矫正技巧3.4 假肢矫形器的康复训练和应用技巧4. 假肢矫形器的选择和适配要点4.1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假肢矫形器4.2 配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精准适配4.3 考虑假肢矫形器的舒适度和功能性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假肢矫形器的相关知识;2. 实操训练: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加深对假肢矫形器的了解;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个人观点和经验;4. 视频演示:播放相关的假肢矫形器使用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操作技巧;5. 应用练习:通过实际案例和情景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口头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口头测试,考察学生对假肢矫形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 操作实验: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实验,考察学生在使用假肢矫形器时的技巧掌握情况;3.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解答问题,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判断能力;4. 综合评估: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操技能等进行总体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学用具:假肢矫形器样品、操作模型、相关配件等;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电脑等;3. 教材和参考资料:假肢矫形器使用手册、相关期刊、学术论文等。

假肢与矫形器学《假肢学》课件

假肢与矫形器学《假肢学》课件
• 80年代——假肢的钛合金化、碳纤维化和计算机智能化。 • 90年代——假肢技术更加完善,各种产品更加丰富。 • 二十一世纪后——假肢技术的发展更迅速。接受腔与残肢介
面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使残肢更舒适、对假肢的控制更好、 残肢的受力分布更均匀以及下肢假肢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更 精密、更科学合理、更趋于人性化等等。
骨短,以避免残肢末端皮肤受到过多的拉牵力量。
• 为了达到这些条件,除了手术时的骨骼修整与良好的肌肉固定。之外,让
患者尽早接受良好而渐进式的复健治疗,是达到残肢塑形与皮肤适应的最 重要方式。这样不仅为假肢的装配创造良好的条件,也给其日后恢复生活 自理和工作打下基础。下肢截肢部位的选择:近年来,与上肢截肢相同,以 保留较长残肢为其基本趋势,但是小腿截肢除外。
1、1 最古老假肢
• 在距今3000年的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发现的一个用木头和皮
革缝合成的人造脚趾可能是距今最古老的“假肢”。
1、2 最古老的假肢
公元200多年前,古罗马(Götz)将 公元前300年罗马人用青铜打造的一条
军的手断了,他让锻工做了一个铁手, 假腿,即“罗马卡普阿腿”是人类历史
手指关节能活动,臂肩也是铁的。
(四)上肢截肢-
1、肩关节离断或肩关节周围截肢
• 肩部截肢:除了肩关节离 断
以外,还有整个肩部截除、肩 胛带截肢,其肩胛骨、锁 骨及附着其上的肌肉都被 截除。由于假肢接受腔的 支撑点均被破坏,肩部截肢 配戴假肢相当困难,应可 能保留肱骨头,达到较好 的外观形态,肩部圆的外 形同时可增加假肢接受腔 的适配范围,有助于肘与 手部的活动。
上最早的假肢。
1、3传统假肢
• 材质主要为木头、皮革、铝合金、铁条等
1、4 现代假肢-智能假肢

《康复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康复工程学》实验教学大纲

《假肢与矫形器学》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实验类别:应用性实验一、学时与学分1.课程总学时:362.课程总学分:23.实验学时:8二、实验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假肢与矫形器在临床康复治疗应用的常见手段,熟悉常见上肢假肢、下肢假肢的种类及功能,掌握下肢常见矫形器的制作程序与方法,掌握运动损伤预防与治疗中常用的矫形器种类及功能。

三、内容简介本课程实验教学主要包括上下肢假肢、上下肢矫形器、脊柱矫形器的种类、应用范围、训练方法及制作程序简介。

四、参考教材《假肢与矫形器学》;华夏出版社;赵辉山主编五、考核方式实验成绩按30分制计入总成绩六、实验项目及要求七、实验步骤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的制作(一)实验名称: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的制作(二)实验内容:1、热塑矫形器的功能作用2、低温热塑板材的特性3、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的制作原则4、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的制作步骤5、常见的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三)实验目的:1、握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功能作用、制作步骤2、了解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的制作原则3、熟悉常见的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和低温热塑板材矫形器的特性(四)实验要求:1、实验器材:卷尺、治疗床、PT凳、恒温水箱、大力剪、低温热塑板材(3.2mm),热风抢;2、学生着装要宽松,易于暴露四肢,方便操作;3、示教完毕,分小组互相操作。

轮椅、助行器和自助具的应用(一)实验名称:轮椅、助行器和自助具的应用(二)实验内容:1、轮椅、助行器的分类2、轮椅、手杖的分类、选择和配备方法3、轮椅、步行器的作用、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4、轮椅、自助器具的种类、选择和使用方法(三)实验目的:1、掌握轮椅、助行器和自助器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2、了解轮椅、助行器和自助器具分类;3、熟悉轮椅、助行器和自助器具的作用和使用范围。

(四)实验要求:1、实验器材:治疗床、PT凳、助行器、自助器具、轮椅;2、学生着装要宽松,易于暴露四肢,方便操作;3、示教完毕,分小组互相操作。

2012级假肢矫形器学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2012级假肢矫形器学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2012 级《假肢矫形器学》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时间:2015 年 1 月
课程名称:假肢矫形器学(Prosthetics & orthotics)课程编号:N2110082
课程类别:康复治疗学作业治疗方向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作业治疗方向学生
课程总学时:64 实训计划学时:48
开课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目前我国假肢矫形器制作的通用工艺。

二、实训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辅助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假肢矫形器的实际应用。

三、实训目的、性质和任务
1、掌握上肢假肢与下肢假肢的基本结构和临床应用程序,熟悉假肢的临床检查、诊断、处方及其制作、组装、适配修改、成品等工艺过程。

2、掌握上肢矫形器与下肢矫形器的基本结构和临床应用程序,熟悉矫形器的临床检查、诊断、处方及其制作、组装、适配修改、成品等工艺过程。

四、实训基本要求
1、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2、每个实训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五、实训内容和学时分配
六、教材与参考书:
《康复医学基础》,陈立典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年。

《中西医康复医学》,杜建,陈立典等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假肢学》,泽村诚志原著,孙国凤译,中国社会出版社,1992 年。

《矫形器学》,加井周一原著,孙国凤译,华夏出版社,1997 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根据每次实训课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掌握情况计分,不设考试。

八、使用说明
随着实训室设施的添置和更新等,可以依据大纲要求对实训内容进行部分调整。

《假肢与矫形器技术》课件

《假肢与矫形器技术》课件

矫形器材料与工艺
矫形器材料
矫形器通常由塑料、金属、硅胶等材料制成,不同材料具有 不同的特性和适用范围。
矫形器工艺
矫形器的制作需要经过精密的测量、设计和加工,确保矫形 器的精确度和舒适度。
矫形器设计与制作
矫形器设计
矫形器的设计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包括矫形 器的形状、尺寸、结构和功能等。
假肢适配与训练
假肢适配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和 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假肢并进行个 性化定制的过程。
训练则是为了让患者更好地适应和使 用假肢,包括步态训练、操作训练和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
适配过程中需要考虑患者的残肢状况 、运动需求、步态特点等因素,以确 保假肢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
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并逐步提高 训练难度,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独立 生活的能力。
VS
案例二
3D打印技术在假肢与矫形器制造中的应 用,为个体化定制和快速制造提供了可能 ,缩短了制作周期并降低了成本。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发展
现代假肢与矫形器技术融合了生物医 学工程、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等领域 的前沿技术,为残障者提供了更好的 生活质量。
适用人群与用途
适用人群
假肢与矫形器适用于因疾病、创伤、遗传等因素导致肢体残障的人群,特别是 对于那些失去肢体或关节功能的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用途
假肢主要用于替代或辅助失去的肢体功能,提高残障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运动 能力;矫形器主要用于矫正和固定身体畸形、缓解疼痛和改善姿势等。
上肢假肢主要分为装饰性假肢、工具手、肌电手 和假臂。

下肢矫形器学(终稿)

下肢矫形器学(终稿)

《下肢矫形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1604221802课程名称(中/英文):下肢矫形器学/low limb orthotic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64/4先修课程: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材料学、机械设计等适用专业:假肢矫形工程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下肢矫形器学》是康复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踝足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膝踝足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免荷式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膝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医疗用矫形器及其它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矫形鞋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制作下肢矫形器的基本工艺、测定程序、制作的力学根据,最终让学生能够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设计、制作适于患者的下肢矫形器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矫形器功能训练与调整。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专业根据国际假肢矫形器协会(ISPO)针对Ⅱ类人员培训要求,按照我国假肢矫形器师国家职业标准、资格考证规定内容,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针对用人单位对康复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紧跟当前假肢矫形器技术的发展,培养服务于假肢矫形器领域的高素质创新技能型专门人才。

《下肢矫形器学》是本专业最为核心的一门专业课。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下肢矫形器设计制造与适配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和康复治疗知识,能够完成为患者进行测量、适配和康复训练的任务,并具备制作常用下肢矫形器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优良的职业道德。

(一)知识目标1.熟悉髋膝踝足关节的功能解剖。

2.理解髋膝踝足关节疾患的病理过程、临床表现、X光诊断和适配下肢矫形器前后的康复治疗。

3.熟练掌握矫形鞋垫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

4.掌握踝足矫形器的适应症、力学原理、制作工艺、适配检查及训练。

(完整版)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

《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假肢与矫形器学》英文名称: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公共课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 36 实验(上机)学时:18学分: 3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专业选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教学目标假肢与矫形器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假肢与矫形器在康复医学中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截肢原因、截肢类型、截肢注意事项、截肢平面选择的基本原则,一般假肢与矫形器的分类方法,各类常见的假肢介绍,各类矫形器的矫正原理、注意事项、及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各类假肢矫形器及辅助用具在临床中的运用.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和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医学中涉及的范围,理解临床应用的意义.2.了解假肢与矫形器的种类、结构特点、生物力学特性及适应症。

3.能根据病情,初步开具假肢与矫形器处方,并进行假肢与矫形器适配性检查与评估.4.能将检查、评估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做出表达清晰的评定报告.5.对国内外假肢与矫形器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通过实验实践课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假肢、矫形器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构造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教学手段: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践课安排到实验基地动手操作;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及实操相结合(各占50%)的方法。

笔试采用闭卷考试.实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件毕业设计产品。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假肢第一节截肢的概述一、截肢的历史二、截肢的发生率三、截肢的适应症四、截肢水平的选择五、截肢技术的改进六、儿童截肢的特点七、残肢的手术后处理八、各部位截肢的特点九、截肢后的主要功能障碍第二节假肢概述第三节上肢假肢的品种、特点、选用和适合性检查一、上肢假肢的分类二、上肢假肢的基本构成三、各种假手品种、结构特点、选用原则四、上肢假肢装配适合性检查五、上肢假肢新结构第四节下肢假肢一、下肢假肢的分类二、部分足假肢三、塞姆假肢四、小腿假肢五、膝部假肢六、大腿假肢七、髋部假肢八、假肢的临床适合性检查第五节假肢处方学一、假肢处方讨论中所需要的基本资料二、影响假肢处方的主要因素三、上肢假肢处方四、下肢假肢处方五、儿童假肢处方六、假肢处方的书写与主要内容第六节截肢者康复治疗一、术前物理治疗二、术后全身治疗三、术后肺功能训练四、术后残肢的处理五、临时性假肢的应用六、残肢的保健第七节下肢假肢使用训练一、小腿假肢使用训练二、单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三、双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四、髋离断假肢使用训练第八节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一、索控上肢假肢控制训练二、索控上肢假肢使用训练三、肌电假手信号检测和使用训练第九节截肢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残肢肿胀二、瘢痕、粘连及滑囊炎三、皮肤病四、残肢皮肤感染、坏死、溃疡五、残肢末端骨刺六、残肢痛与神经瘤七、幻肢痛重点、难点:重点是截肢水平的选择、小腿假肢、大腿假肢、各部位截肢的特点;难点是假肢处方、下肢假肢使用训练、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课程考核要求:了解:膝部假肢、髋部假肢熟悉:上、下肢假肢的分类掌握:残肢肿胀处理、术前物理治疗、术后残肢的处理、术后肺功能训练、复习思考题:1、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截肢平面?第二章矫形器第一节矫形器概述一、矫形器的历史二、矫形器的统一命名三、矫形器的分类四、矫形器的基本作用五、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六、矫形器及残疾人用品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七、矫形器的服务和需要量八、装配矫形器的临床工作程序九、治疗师在矫形器装配中的主要任务第二节矫形鞋(足矫形器)一、概述二、矫形鞋的基本作用三、常见足部疾病的矫形鞋与鞋垫第三节下肢矫形器一、足部矫形器二、踝足矫形器三、膝踝足矫形器四、髋膝踝足矫形器五、交替迈步矫形器六、截瘫站立架七、膝关节矫形器八、髋关节矫形器九、下肢旋转矫形器十、丹尼斯—布朗足板十一、髋臼发育不良、髋脱位治疗矫形器十二、股骨头无菌性缺血性坏死治疗用矫形器第四节脊柱矫形器一、脊柱矫形器的基本构成二、软性脊柱矫形器三、硬性脊柱矫形器四、颈椎矫形器五、头颅矫形器六、脊柱侧突矫形器第五节上肢矫形器一、手指矫形器二、手矫形器三、腕手矫形器四、对掌矫形器五、夹持矫形器六、肘矫形器七、肩矫形器第六节矫形器治疗的技术分析与处方一、矫形器处方生物力学分析系统简介二、下肢矫形器技术分析与处方三、上肢矫形器技术分析与处方四、躯干矫形器技术分析与处方第七节矫形器制作工艺基础知识一、材料、部件、专用工具、设备、工艺技术基础知识二、常用矫形器制作工艺简介第八节低温热塑板在矫形器中的应用及制作方法一、低温热塑板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二、低温塑化矫形器的制作方法重点、难点:重点是矫形器的基本作用、矫形器的生物力学原理、下肢矫形器、脊柱矫形器、上肢矫形器;难点是矫形器治疗的技术分析与处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肢与矫形器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假肢与矫形器学》
英文名称:Prosthetics and Orthotic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公共课
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 36 实验(上机)学时:18
学分: 3
适用对象:康复治疗学专业
选修课程:无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假肢与矫形器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假肢与矫形器在康复医学中的临床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各种截肢原因、截肢类型、截肢注意事项、截肢平面选择的基本原则,一般假肢与矫形器的分类方法,各类常见的假肢介绍,各类矫形器的矫正原理、注意事项、及人体生物力学的基础知识及各类假肢矫形器及辅助用具在临床中的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和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医学中涉及的范围,理解临床应用的意义.
2.了解假肢与矫形器的种类、结构特点、生物力学特性及适应症。

3.能根据病情,初步开具假肢与矫形器处方,并进行假肢与矫形器适配性检查与评估.
4.能将检查、评估结果进行系统的整理做出表达清晰的评定报告.
5.对国内外假肢与矫形器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有所了解。

教学方法: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通过理论讲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假肢矫形器学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通过实验实践课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类假肢、矫形器的基本制作工艺流程,构造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手段: 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践课安排到实验基地动手操作;
考核方式:采用笔试及实操相结合(各占50%)的方法。

笔试采用闭卷考试.实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件毕业设计产品。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假肢
第一节截肢的概述
一、截肢的历史
二、截肢的发生率
三、截肢的适应症
四、截肢水平的选择
五、截肢技术的改进
六、儿童截肢的特点
七、残肢的手术后处理
八、各部位截肢的特点
九、截肢后的主要功能障碍
第二节假肢概述
第三节上肢假肢的品种、特点、选用和适合性检查
一、上肢假肢的分类
二、上肢假肢的基本构成
三、各种假手品种、结构特点、选用原则
四、上肢假肢装配适合性检查
五、上肢假肢新结构
第四节下肢假肢
一、下肢假肢的分类
二、部分足假肢
三、塞姆假肢
四、小腿假肢
五、膝部假肢
六、大腿假肢
七、髋部假肢
八、假肢的临床适合性检查
第五节假肢处方学
一、假肢处方讨论中所需要的基本资料
二、影响假肢处方的主要因素
三、上肢假肢处方
四、下肢假肢处方
五、儿童假肢处方
六、假肢处方的书写与主要内容
第六节截肢者康复治疗
一、术前物理治疗
二、术后全身治疗
三、术后肺功能训练
四、术后残肢的处理
五、临时性假肢的应用
六、残肢的保健
第七节下肢假肢使用训练
一、小腿假肢使用训练
二、单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
三、双侧大腿假肢使用训练
四、髋离断假肢使用训练
第八节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一、索控上肢假肢控制训练
二、索控上肢假肢使用训练
三、肌电假手信号检测和使用训练
第九节截肢者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一、残肢肿胀
二、瘢痕、粘连及滑囊炎
三、皮肤病
四、残肢皮肤感染、坏死、溃疡
五、残肢末端骨刺
六、残肢痛与神经瘤
七、幻肢痛
重点、难点:重点是截肢水平的选择、小腿假肢、大腿假肢、各部位截肢的特点;难点是假肢处方、下肢假肢使用训练、上肢假肢控制、使用训练
课程考核要求:
了解:膝部假肢、髋部假肢
熟悉:上、下肢假肢的分类
掌握:残肢肿胀处理、术前物理治疗、术后残肢的处理、术后肺功能训练、
复习思考题:
1、临床上如何正确选择截肢平面?
第二章矫形器
第一节矫形器概述
一、矫形器的历史
二、矫形器的统一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