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针对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开展,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高考做好全面准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高中阶段语文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强化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作文等板块,通过系统性的复习,使学生在知识体系、解题技巧、语文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完成了高中语文新课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通过一轮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为高考奠定坚实基础。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复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阶段语文课程中的重点知识,如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鉴赏、作文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包括阅读理解、文本分析、文学鉴赏、写作表达等,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

(3)熟悉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总结反思等,提高学习效率。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情境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4)通过课堂讲解、课后练习、阶段检测等多种途径,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第三册第二单元一、课文篇目《诗经三首》《离骚》《孔雀东南飞》《汉魏晋五言诗三首》二、目标导航本单元复习重点是鉴赏古典诗歌。

要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般特点:1、抒情;2、了解古典诗歌鉴赏的三个环节:了解、感悟、联想;3、明确鉴赏的内容有三个方面:把握作品风格,感悟作品意境,鉴赏作品形式。

三、方法指津复习古典诗歌要多诵读,从而体会诗歌的感情及意境,鉴赏艺术特色。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要点回放《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

作者顺着“恋爱一一婚变一一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注意其中的对比、比兴手法。

《秦风•无衣》是秦国人民抗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力的古代军歌。

注意“赋”的表现手法。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

诗人为了实现政治理想,不断遭到贵族集团的排挤和打击,这时已经再被放逐,到了救国无路的地步;而楚国也由一个颇有希望的国家,被弄到濒临危亡的绝境。

诗人瞻前顾后,感慨万分,他把坚持奋斗而不能实现爱国理想的沉痛感情,烙成了这篇激动人心的诗歌。

《孔雀东南飞》深刻而巨大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在于通过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刘兰芝夫妇为忠于爱情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迢迢牵牛星》通过假想的牛郎织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女离别之情。

《白马篇》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的爱国壮士的形象,充满豪壮乐观的精神。

《饮酒》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六、知识积累(一)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保存下来的305篇诗歌,大约产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叶)的五六百年间。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导学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明白高考作文拟题的重要性;了解高考作文拟题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考场作文常用的拟题技巧。

审美鉴赏与创造:明确标题之美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重难点】重点:掌握考场作文常用的拟题技巧。

难点: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导学流程】《作文拟题技巧》一、知识链接1.拟题的原则(1)扣住材料,切合文意。

这里的“扣”与“合”,不是完全地“扣”与“合”,可以扣住材料中的一两个关键词,如2015年广东卷一考生作文拟题“远观流云近嗅花”,“远”“近”就扣住、切合了材料中的“远”“近”。

这里的“扣”与“合”,可以是明“扣”明“合”,也可以是暗“扣”暗“合”,如“借风唤花醒,聊赠一枝春”就是暗“扣”暗“合”。

(2)要能明白显示文意,不劳读者猜测。

也就是说,可稍有含蓄,不能过于晦涩。

(3)要能引人入胜,使读者看到题目就想知道内容。

(4)注意音节和谐,过长过短都不太好。

2.好题作用:(1)结构作用好的题目准确、简洁、醒目、新颖,能引人注目,发人深省,或给人以深深的启迪。

题目拟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影响到作文的艺术感染力。

(2)心理作用先入为主,第一印象。

对于作文,首先跃入阅卷者眼中的是文题。

(3)评分作用不拟文题扣2分,拟题不当扣1分。

实际上,由于前二者的原因,如果不拟题或拟题不当,其隐性失分绝对不止一两分。

3、拟题误区:不拟标题照搬话题文不对题偏离材料因袭旧题假大空玄长而松散4、拟题技法指导(1)典例指导:(2019全国1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材篇目《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单元目标:1.积累掌握本单元出现的重点文言知识。

重点实词:发、加、绝、道、假、传。

重点虚词:而、于、以、焉、则、所。

2.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学习并掌握阅读古代议论性散文的基本方法。

4.识记本单元出现的文学常识。

重点难点目标1、2、3。

课时安排2课时一、文言实词(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只是,不过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智,智慧3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倔—崛,崛起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景—影,影子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5秦有余力而制其敝敝—弊,弊政6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有—又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授,传授8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9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竭力尽心10弃甲曳兵而走跑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博地学习1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报仇13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14以为轮把……作为15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16养生丧死无憾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1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种植1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读“wàng”名词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19故木受绳则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2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水2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22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23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24以愚黔首使动用法,使……愚昧25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26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二)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发(1)涂有饿莩而不发开启、打开(2)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开放(5)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6)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崛起(7)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发作、抒发(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表现、显露(9)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头发,读fà(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阐明2加(1)邻国之民不加少更、更加(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夸大,超过(3)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加上,把一物放在另一物的上面(4)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施予、给予(5)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增加(6)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好处(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施加、施用(8)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胜过(9)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加以,予以3绝(1)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断绝、挣断(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绝(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绝交(5)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绝命(6)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断绝、消失(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独特、奇异(8)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4假(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给(4)愿大王少假借之宽容(5)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临时的,代理(6)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给予(7)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jià,假期(7)那里去辨甚么真是假虚假(9)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之一毛假如5道(1)有碑仆道道路(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3)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行道里程(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理(5)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方法、措施(6)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法令、制度(7)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谈论(8)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来源: /] 规律,法则(9)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疏通、引导(10)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风尚6传(1)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传送(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授、教授(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传说(4)舍相如广成传舍驿站、客舍(5)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释经义的文字(6)孟子对曰:“于传有之”书传、文字记载(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捎二、文言虚词1而(1)弃甲曳兵而走连词,表修饰(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连词,表转折(3)知明而行无过矣连词,表并列(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5)吾尝跂而望矣连词,表修饰(6)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连词,表假设(7)而母立于兹代词,你的(8)拔剑撞而破之连词,表顺承[来源: /.Com] 2于(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介词,在(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3)则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来源: /](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介词,对于(5)不拘于时,学于余介词,被、向(6)青,取之于蓝介词,从(7)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介词,跟3以(1)请以战喻介词,用(2)斧斤以时入山林介词,按时(3)以五十步笑百步介词,凭借(4)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连词,来(6)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介词,因为(7)以为轮,其曲中规介词,把(8)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连词,表目的“来”4焉(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2)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3)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4)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5)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6)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于其身,则耻师焉语气助词5所(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名词,处所,地方(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 • • • • •
(二)形近通假 例1:操吴戈兮被犀甲。 例2:五万兵难卒合。 例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例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例5:欲信大义于天下
• • • • • •
(二)形近通假 例1:操吴戈兮被犀甲。 例2:五万兵难卒合。 例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例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例5:欲信大义于天下
(6)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东家有好女,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褒义词
牺牲玉帛,弗敢专也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中性词
天下云集响应
古义:像回声一样应和,中性词
翻译
• 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 异。 • 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 加/宠/异。 • 褚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 上/已经/很弘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 /恩宠。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古义:指告戒、告诉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儿女。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古义:于是写作。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 • • • • • • •
禽:飞禽走兽。 现仅指鸟类。 丈夫:男子。 现指妻子的配偶。 子:子女。 现儿子。 迁:官员的升贬调流放等。 现在指迁移、变换。
丈人、劝、金、狱、购、臭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扬言。
璧有瑕,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6)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义:武士、勇士
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提出意见、议论、批评
行为偏僻性乖张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语音部分一、考点分析《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的字音。

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法。

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实力,精确地推断其正确与否。

实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与《一般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

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简单读错的字,采纳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

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留意以下几点: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驾驭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与一些疑难字。

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àn、“龋”qǔ。

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àn”,而读“àn”。

②留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好”,读 hào(动词)“喜好”,读hǎo(形容词)“好孩子”。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è”,作“凶狠”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巷”,一般读“à”,(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了。

③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

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假如读成了“ù”,则错了。

在语音识记中,肯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缘由,养成正确识记一般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纳平常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

仿用句式教案教学目标1.明确仿写的要求;2.掌握仿写的方法、步骤;3.提高仿写的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提高学生仿写句式时的联想能力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一、考点阐述:句式的“仿用”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能级为D级。

本能力点主要以笔答题的形式出现,一般占4分左右。

其基本要求是:明确题目要求,服从表达需要,掌握句式特点,参照所仿句式,注意内容的连贯,确保文面整洁。

仿用句式,要找全句式上的模仿点。

近年来高考考仿用句式,经常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在一起考查,仿用句式时,要同时符合修辞方面的要求,它是有效地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好题,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教学过程仿写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创造活动,高品位的仿写,那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深邃、睿智的思想,以及富有感染力的亮丽的辞藻会给你的语言、文章增光添彩,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二、研究分析高考题解答存在的问题案例分析:例1:依照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造一个句子。

(3分)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评价例作:1.校园里有一块草地,不,那不是草地,它是莘莘学子课后休憩的绿色地毯。

陈述对象不一致(1分);2.3.建筑工人的周围布满了灰尘,不,那不是灰尘,它是建筑工人撒出的勤劳的硕果。

比喻不当(1分)4.医生的周围飘着药的气味,不,那不是药的气味,它是医生呼出的温暖的气息。

比喻不当(1分)5.农民的身上淌满了汗水,不,那不是汗水,它是农民播种出的幸福的果实。

比喻不当(1分)7.冬天的空中飘着雪花,不,那不是雪花,它是冬姑娘捎来的问候信。

比喻有新意,但7句有转换主语之嫌;两句在立意、意境上有问题(1/2分)注意:后一个分句还要有象征意义参考:教师前方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它是教师播种知识的沃土。

必修上册之《登泰山记》(导学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必修上册之《登泰山记》(导学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经典篇目梳理(全国通用)

2025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上册文言文《登泰山记》教师版[复习重点]1.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阴”“阳”“数”三字及次常用字“限”“稍”。

2.背诵全文,翻译重点句子。

【题解】作者姚鼐【nài】,桐城人,清代散文家。

①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jǐ】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山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汶水,山北面山谷中的水都流入济水。

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长城。

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泰山之阳:阳,山之南、水之北。

其阴:阴,山之北、水之南。

阳谷皆入汶: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当其南北分者:当,在(某处)。

其,那。

古长城也:古长城,古代的长城,指春秋战国时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古时齐鲁两国以此分界。

词类活用:汶水西流/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判断句: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分析】第一段点出了泰山的地理环境:山南有汶水西流,山北济水东去,十分壮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横亘在阳谷与阴谷分界处的古长城给泰山增添了雄奇的色彩——“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接着点出泰山最高点日观峰——“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yǐng】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译】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了泰安。

这个月的丁未日,(我)与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面的山脚登山。

四十五里,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镇市高级中学20XX级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
文言文——翻译
【考纲要求】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

【教学重点】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意思。

【教具媒体】多媒体
【知识内容】
【教学过程】
一、考点阐释
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二、知识链接
(一)链接高考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字:赐、复、民业、力争各 1 分,句意 1 分)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译: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字:偕、伏阙、入、不食各 1 分,句意 1 分)(二)文言文翻译原则:
三字要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是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达到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实例分析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
翻译:希望您详细说明我不敢违背恩德。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三、课堂探究——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方法一:保留法(留)。

注意事项:1文言文中的专用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器物名、朝代名、年号、帝号以及一些典章制度等,可以保留原词,不作翻译。

2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也不必翻译。

例题1: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3)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4)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
(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
方法二:删减法(删)。

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例题2:
(1)夫.赵强而燕弱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归纳删除对象:仅起结构作用,没有具体意义的虚词。

注意事项:可删减的词语有
①句首发语词。

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词。

③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④句末调节音节的词或语气词。

方法三: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例题3:
(1)十年春,齐师伐我。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小结:1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2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

3通假字换成本字。

4古今异义词正确理解翻译。

方法四: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对象时文言文中的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④甚矣,汝之不惠!(你不聪明,太严重了!)
方法五: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

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题5: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
①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③竖子,不足与()谋。

④今以钟磬置()水中。

方法六:文言修辞的翻译策略(贯)。

古文中使用借喻、借代、用典、互文等,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这往往指前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不能解决问题时。

因为对文言文翻译而言,我们首先要“直译”(留删换调补),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尤其注意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借代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比喻
③秦.时明月汉.时关。

互文
归纳小结: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

遇到疑难不要慌,最后一招猜猜看。

四、学以致用
1读读下面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指出用了“六字法”的哪些方法。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冲谓曰:“待三日,然后自首。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

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

”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1)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
译文: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
(2)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译文:今天单衣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

(3)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译文:我儿子的衣服在身边,尚且被咬坏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
2、将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成现代汉语,特别注意加线的词语
范乔邑人腊夕盗斫其树,人有告者,乔阳不闻,邑人愧而归之。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译文:范乔同乡在腊月除夕偷砍他家的树,有人告诉了范乔,范乔假装没听见,那个同乡惭愧地把偷砍的树归还给他。

3将下面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乔往喻曰:“卿节日取柴,欲与妻子相欢娱耳,何以愧为?”其通物善导,皆此类也。

范乔前去明白的告诉他说:“您在节日里拿点柴,想跟妻子儿女一起高高兴兴地过节罢了,为什么惭愧呢!”他通情达理善于开导,都像这样。

知识附录:
常用借代的词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草野:民间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23、阡陌:田野 24、七庙:政权
•25、纨绔:富家不肖子 26、朱门:富贵人家
•27、闾下:乡村 28、杏坛:教育界
•29、同窗:同学 30、杏林:医学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