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概述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初期发展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绘画艺术。
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纹饰图案。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动荡的政治局势中,社会不稳定,人们渴望通过艺术来寻求安慰和心灵的寄托。
山水画正是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
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主要以描绘山川河流、悬崖峭壁为主,注重表达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恢弘。
二、中期发展与繁荣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山水画的中期发展时期,也是山水画达到了一个繁荣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隋唐时期的山水画家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写实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他们通过运用墨色的深浅、线条的变化以及构图的布局来表现山水的变幻和气势。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王维、李思训、顾恺之等。
三、宋代的山水画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也是山水画达到了巅峰状态。
在宋代,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写实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他们通过构图、墨色运用、笔墨的力度和变化等手法来表现山水的气势和韵味。
代表性的山水画家有范宽、李唐、郭熙等。
四、元代以后的山水画元代以后,山水画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明代(1368年-1644年)山水画家注重对山水景色的写实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清代(1644年-1912年)山水画家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观的写实和细腻描绘,同时也注重对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绘画艺术的引入和中国社会的变革,山水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些画家开始尝试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融入到山水画中,创造出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总结: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观为主题,通过艺术手法表达艺术家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追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起源与初期发展(汉代至唐代)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汉代,当时的山水画主要以壁画和绘画为主要形式。
在此期间,山水画主要以描绘山川河流、植物和动物为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形态和结构。
2. 宋代的繁荣与创新宋代是山水画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如李唐、范宽、郭熙等。
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气氛和意境,追求写意和意境的结合。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开始注重笔墨技法的创新,出现了“破墨法”、“点染法”等新的绘画技法。
3. 元代的变革与创新元代山水画的发展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蒙古、西亚和波斯等文化元素。
元代山水画在构图和色彩上更加丰富多样,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气势和宏伟。
4. 明代的继承与发展明代山水画继承了宋元时期的传统,同时也有了一些新的发展。
明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光影、质感和细节,追求写实和细腻的表达。
明代山水画家如沈周、文徵明等,都对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清代的继承与创新清代山水画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创新。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气韵和意境,追求笔墨的自由和流畅。
清代山水画家如石涛、郑板桥等,都对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近现代的发展与变革近现代以来,山水画在中国绘画界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和风格。
现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情感和内涵,追求个性化和艺术化的表达。
同时,山水画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如摄影、书法等。
总结: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从起源至今,山水画在表现形式、技法和思想内涵上都有了重要的变革和创新。
无论是古代的宋元明清时期,还是近现代的发展,山水画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中国山水画发展概况

中国山水画发展概况(一)山水画的兴起山水画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时代,在南北朝后期已逐渐发展成独立画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但现今能查到最早的山水画原作作品是展子虔的《游春图》,从《游春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山画技法虽未达到完美程度,但已在很大程度上趋近于成熟。
(二)山水画发展到隋唐开始繁荣,不同风格竞相出现,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山水画家如:李思训父子、王维、张躁宏、郑虔、王默。
(三)五代的山水画五代绘画达到了中古绘画的新水平,它对绘画自唐发展到北宋,起着桥梁的作用,五代设有画院的有西蜀与南唐。
西蜀在唐末时因少受战事影响,所以中原画家多避乱入蜀,致使蜀地绘画更为兴盛。
南唐中主李景,采取西蜀孟昶的办法,在宫廷也设立翰林图画院,因此各地画家闻讯,相继来到南唐。
有著名画家周文矩、顾闳中、高太冲、朱澄、曹仲玄、王齐翰、董源、卫贤、顾德谦。
五代的山水画总的来看“并非盛时”但有个别画家的成就是突出的,能代表这个时期的山水画最高水平的画家有荆浩、关仝、董源。
(四)宋代的山水画山水画至宋代,兴旺的景象前所未有,它向多方面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加多样。
五代荆浩所提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创作方法已能充分掌握并运用。
两宋山水画的题材内容逐渐扩大,它不只是探索山川自然奥妙,多数作品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如行旅、游乐、寻幽、探险、山居、访道以及渔、樵、耕、读等活动。
《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个时代的名作之一。
清明上河图局部1清明上河图局部2宋代山水画的丰富与它的深刻性、在于画家的师法造化,熟悉山川自然的特性。
杰出的画家不但师法造化,而且还强调中得心源。
宋代山水画北宋和南宋各有特点,如北宋多大水大山全景图,南宋常有山明水秀的一角之图。
北宋山水画的的著明画家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宽、郭熙,末期有米芾父子。
他们的代表作有董源的《潇湘图》、巨然的《秋山问道图》、《万壑松风图》,李成的《读碑窠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等。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以描绘山水风景为主题。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绘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包括其起源、发展阶段和代表作品。
一、起源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岩石绘画和篆刻艺术。
在古代,人们通过在岩石上刻画山水图案来表达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
这种岩石绘画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后来山水画的基础。
二、发展阶段1. 唐宋时期:山水画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
在唐代,王维、李思训等画家以写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壮丽的山水风景。
而到了宋代,范宽、郭熙等画家则更加注重表现意境和气氛,形成了“写意山水”的艺术风格。
2. 元明时期:在元代,董其昌、黄公望等画家提出了“山水有形,有神,有意”的艺术理念,强调笔墨的表现力和意境的创造。
明代的文人画家们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将山水画与诗词相结合,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代表的新风格。
3. 清代以后:清代的四王(石涛、郎世宁、唐伯虎、文徵明)和八大山人等画家,进一步发展了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他们注重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同时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使山水画更加富有内涵和艺术性。
三、代表作品1. 《洛神赋图》:这是唐代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以洛水和神女的形象为主题,通过精细的线条和细腻的色彩表达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
2. 《溪山行旅图》:这是宋代画家李唐的代表作品,通过简洁明快的笔墨和富有变化的构图,展现了山水的壮丽和宁静。
3. 《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繁复的细节描绘了北方城市的繁荣景象,是中国古代城市山水画的经典之作。
4. 《秋山图》:这是明代画家文徵明的代表作品,以淡墨轻柔的笔法描绘了秋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四、总结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岩石绘画到唐宋时期的写实主义,再到元明时期的意境表达,以及清代以后的技法创新,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 起源和初期发展(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
最早的山水画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当时的画家们开始将自然景观融入到绘画中,描绘山川河流和自然景观的美景。
这些早期的山水画作品多以简洁的线条和平面构图为主,形式较为简单。
2. 宋代山水画的繁荣(10世纪-13世纪)在宋代,山水画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山水画家以北宋的李成、李唐、范宽等为代表,注重描绘山水的形态和气势,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变化和气氛。
他们运用了更加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使得山水画作品更加生动和具有艺术感染力。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开始注重表现人物和人文景观,增加了人物和建筑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样。
3. 元代山水画的创新与发展(13世纪-14世纪)元代山水画家以赵孟頫、黄公望等为代表,他们在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元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观的壮丽和宏伟,追求笔墨的奔放和豪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同时,元代山水画家还注重表现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境界,使得画作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4. 明代山水画的继承与变革(14世纪-17世纪)明代山水画家以沈周、文徵明、唐寅等为代表,他们在元代山水画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变革。
明代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神韵和意境,强调笔墨的变化和水墨的运用。
明代山水画家还注重表现人物的生活和情感,使得画作更加贴近生活和具有情感共鸣。
5. 清代山水画的兴盛与衰落(17世纪-20世纪)清代山水画家以石涛、郑燮、巨然等为代表,他们在明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清代山水画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壮丽,追求笔墨的丰富和变化。
然而,随着清朝的衰落和西方绘画的影响,山水画逐渐走向衰落,艺术创作的活力和创新性逐渐减弱。
6. 当代山水画的发展与变革(20世纪至今)随着现代绘画的发展和艺术观念的变化,山水画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以描绘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达情感和审美观念。
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1. 起源和初期发展(唐代以前)山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岩石铭刻和壁画。
但真正的山水画在唐代开始浮现,当时的画家以描绘山川河流为主,追求写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图》。
2. 宋代的繁荣(10世纪-13世纪)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他们追求以笔墨表现自然山水的气韵和意境,注重构图和笔墨的运用。
代表画家有范宽、李成等,代表作品有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3. 元代的变革(13世纪-14世纪)元代山水画开始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画家们开始尝试新的表现方式。
他们注重运用色采和光影的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
代表作品有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
4. 明代的独特风格(14世纪-17世纪)明代山水画在元代的基础上形成为了独特的风格,画家们注重山水的构图温和概的表现。
他们追求以线条和墨色表现山水的变化和层次感。
代表画家有沈周、文徵明等,代表作品有文徵明的《水墨山水图》。
5. 清代的继承和发展(17世纪-20世纪)清代山水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但也浮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画家们注重表现写意和意境,追求以简约的笔墨表达复杂的山水景色。
代表画家有石涛、郑板桥等,代表作品有石涛的《巨石行旅图》。
6. 现代山水画的创新(20世纪至今)现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突破,艺术家们尝试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和材料。
他们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念,追求以抽象和表现主义的方式表现山水景色。
代表艺术家有吴冠中、张大千等,代表作品有吴冠中的《巴陵春晓图》。
总结: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
从唐代的写实主义到宋代的意境表现,再到元代的色采运用和明代的线条表达,山水画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演变与发展。
中国古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分支,起源于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发展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山水画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演变和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孔子时代与先秦时期: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古代绘画的鼻祖——书法。
在孔子时代以及先秦时期,山水画被视为辅助书法的图画,并起到装饰、陪衬的作用。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主要是由单一的描摹山川河流的直立式构图组成,缺乏透视和深度感。
2.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发展较为迅速,出现了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
这些画作尝试了更广阔的空间表达和远景透视,艺术家开始注重山水画的拟态和意境的表现。
陈寿、阮籍、谢万等人都对山水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已经开始独立于书法,成为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
3.唐代:唐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唐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艺术家开始注重山川之间的关系、山林之间的远近和形态。
唐代画家王维尤为突出,他的山水画作品以自然山水的真实表现和精神内涵的深度而著称。
4.宋代:宋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开始重视表现山水画中的气韵和意境,追求生动、细腻、宁静的表现方式。
宋代画家郭熙和范宽的作品代表了这个时期山水画的高峰。
他们注重构图的平衡和比例,使用墨色的丰富层次感和变化,以表现山水的意象和感受。
5.元代:元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避世与归隐的意识更加强烈,山水画作品更加注重表达人文情怀和精神内涵。
元代画家贾法和黄公望的作品,打破了唐宋的传统,追求山水画的张力和意境的升华。
6.明代:明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画家们开始注重静态风景的描绘,并将人物、山川、居民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作品形象鲜明,富有生活气息。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描绘自然山水景色为主题,通过艺术家的笔墨表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美丽。
以下是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1. 原始山水画(公元前1000年-公元220年)最早的山水画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原始艺术时期。
这些作品通常以岩石、树木和水流等自然元素为主题,以简单的线条和纹样表现出山水的形象。
这个时期的山水画主要出现在陶器、石刻和青铜器等器物上。
2. 唐代山水画(618年-907年)唐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的山水画家出现在这个时期。
他们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使山水画具有更加丰富的意境和表现力。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王维、李思训和顾恺之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
3. 宋代山水画(960年-1279年)宋代山水画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细节和变化,追求写实主义的效果。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范宽、郭熙和李唐等,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构图而著称。
4. 元代山水画(1271年-1368年)元代山水画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一种新的风貌。
元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山水的气势和壮丽,追求笔墨的豪放和奔放。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黄公望、赵孟頫和王蒙等,他们的作品以气势磅礴和笔墨浑厚而著名。
5. 明代山水画(1368年-1644年)明代山水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艺术家们对于山水的表现更加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明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的神韵和意境,追求笔墨的细腻和精巧。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沈周、文征明和唐寅等,他们的作品以情感丰富和笔墨细腻而著称。
6. 清代山水画(1644年-1912年)清代山水画受到文人画的影响,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和情感。
清代山水画家注重表现自然的意境和艺术家的情感,追求笔墨的洗练和意境的深远。
著名的山水画家有石涛、郑板桥和高剑父等,他们的作品以意境深远和笔墨洗练而著名。
7. 近现代山水画(1912年至今)近现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中国绘画精要》课程论文题目名称: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概述学院:旅游学院系别:市场营销系专业班级:市场营销(旅游市场营销方向)一班学号:姓名:年级: 2010级完成时间: 2012年05月03日评阅老师:2012年月日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概述【摘要】: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此时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
隋唐时始独立,至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的一门画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
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如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关键词】:山水画青绿山水水墨山水皴法意境南北宗§目录§引言 (4)一、嫩芽破土,初定山水:魏晋南北朝山水画 (5)(一)魏晋时期山水画兴起的背景 (5)(二)魏晋时期山水画的确立 (5)二、山水突显,独立画科:隋朝山水画 (5)三、青绿主流,水墨初现:唐朝山水画 (5)(一)青绿山水占据主流 (5)(二)水墨山水初现中唐 (6)四、南北分派,趋于系统:五代十国山水画 (6)(一)山水画发展总体概括 (6)(二)雄伟的北派山水 (7)(三)清雅的南派山水 (7)五、开宗立派,登上巅峰:宋朝山水画 (7)(一)宋朝山水画巅峰发展的条件 (7)(二)皴法极致的北宋山水画 (8)(三)意境深远的南宋山水画 (8)六、士人家风,野逸之气:元朝山水画 (9)七、由盛转衰,渐入形式:明清山水画 (9)结语 (11)参考文献 (12)引言中国绘画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简称“国画”。
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对于中国绘画的起源,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公元847年)中明确地阐述了绘画的源流,他将中国绘画的起源追溯到传说时代,指出那时的象形文字便是书写与绘画的统一。
中国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本文主要是对魏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的概述。
中国古代山水画经历了唐、五代、北宋“以形写神”和南宋“以形写意”的发展阶段。
尤其是“元四家”的山水画将“以形写意”的发挥到极致。
“元四家”所作山水景物蔚然深秀、空旷渺远、荒率幽寂、深厚苍茫,颇有绝世出尘之趣。
如果说用写实的画法从实的角度表现山水之美的种种途径已被唐、五代、两宋画家开拓殆尽,发展到叹为观止的程度,而用神似的画法,从虚的角度表现山水之美的途径又被元四家锤炼到炉火纯青。
中国古代山水画应该如何赏析呢?首先应该是从山水画的题材着手,山水画的题材有春夏或秋冬景、北方大山或南方丘陵等;其次应该从山水画的构图来看,山水画的构图有全景式(近景、中景、远景)或是剪景等;然后是从山水画的视点欣赏,山水画的视点有鸟瞰、平远、深远、高远等;接着还要看山水画中山体、树木、水面的各种形态等;最后是看一幅山水画所使用的技法,如各种皴法或是空钩法。
如此,才能将山水画的内涵看透。
一、嫩芽破土,初定山水:魏晋南北朝山水画(一)魏晋时期山水画兴起的背景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自汉武帝以来一直处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老子和庄子的无为思想在士族之中受到推崇,玄学与佛教文化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
当退隐之风盛行之时,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生命与自身所处的大自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理的山水和茂密的山林进入了画家们的创作之中。
(二)魏晋时期山水画的确立最早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在这两幅画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以说是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其环境刻画部分最后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模板。
但是在画的表现中是人大于山,仍然没有将山水彻底的独立出来。
南朝宋宗炳的《山水画序》被称为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他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
与其同时期的王微,亦是纵情丘壑的人物,他在《叙画》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的怡情说,和“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说。
至魏晋以降,中国山水画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核心已确立了逻辑起点,空间视觉原则也得以逻辑的深化。
二、山水突显,独立画科:隋朝山水画隋朝的时候,由于政教的关系,绘画受到很大的重视。
虽然隋朝绘画仍是以人物或神仙故事为主,但山水画已发展成独立的画科。
那是的画家展子虔的山水画《游春图》,画山多空钩无皴,用大青绿色,被后人称为“青绿山水”。
他对空间透视安排合理,同时注意远近关系和山树人物的比例,能够于咫尺之中,具备千里之趣。
由此,隋朝的山水画已经彻底解决“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空间处理问题,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对后世绘画很有影响。
元代《画鉴》认为《游春图》是山水画正式的始祖。
三、青绿主流,水墨初现:唐朝山水画(一)青绿山水占据主流唐代创造山水画金碧辉煌时代的是大小李将军。
大李将军是指李思训,他擅画青绿山水,受展子虔的影响,笔力遒劲。
题材上多表现幽居之所。
画风精丽严整,以金碧青绿的浓重颜色作山水,细入毫发,独树一帜。
在用笔方面,能曲折多变地勾划出丘壑的变化。
法度谨严、意境高超、笔力刚劲、色彩繁富,显现出从小青绿到大青绿的山水画的发展与成熟的过程。
小李将军是指李思训之子李昭道,他的《明皇幸蜀图》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石青石绿染色,继承和发展了其父的“金碧山水”,后人以“变父之势,妙又过之”评价他。
大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画对后来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后世山水画中的青绿山水就是对他这一派画风的延续。
画史界有人称之为北宗之祖。
(二)水墨山水初现中唐中唐山水诗体的繁荣,使得越来越多的文人士族开始对山水画日益关注。
大小李将军的金碧山水在这些文人看来,远远不能表达出玄学禅宗的思想,于是有些文人便可使探索山水画的新画法。
被评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著名诗人王维,运用披麻皴和雨点皴,多用墨色少用颜色表现蒙蒙细雨中的江南丘陵,后来发展到只用墨的水墨山水,其也写有《山水论》和《山水诀》两书,开创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新画风,被后人奉为南宗之主。
四、南北分派,趋于系统:五代十国山水画(一)山水画发展总体概括传统山水画在中晚唐时期已经逐步走向独立,到五代时期更是以迅猛之势发展,并且贡献突出,成为山水画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家在继承隋唐画家优秀传统的基础之上大胆创新,总结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了独具艺术特色的绘画风格,将山水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这些山水画家中尤以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最为有名,成就最为突出,并逐渐开始形成南、北两种不同的风貌。
“荆关董巨”四大家的出现,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的里程碑事件。
荆浩和关仝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开创了大山大水的构图,善于描写雄伟壮美的全景式山水;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则长于表现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体现风雨明晦的变化。
(二)雄伟的北派山水有着中国山水画北派之祖之称的荆浩,第一次在思想准备系统化的基础上进行了革命。
首先,他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系统美学理论,并著有《笔法记》和《山水节要》。
文中他提出了“气、韵、思、景、笔、墨”的六要说;“明物象之深”、“搜妙创真”的师法自然说;“神、妙、奇、巧”的四品说等。
其次,荆浩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勾斫程式法则,他不仅善于辩山水之真谛,亦善于辩画法之真谛,他创造了以点、面为主的勾斫技法系统,使中国山水画第一次具有了程式法则上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再者,他提出了中国山水画的中心全景模式,相传其《匡庐图》主峰置于中轴线上,视点可用“上突巍峰,下瞰穷台”加以形容。
首次系统运致了中国画成像空间的知觉心理范畴。
师承荆浩的关仝,在山水画的立意造境上已是能超出荆浩的格局,而显露出自己独具的风貌,被称之为关家山水。
他的画风朴素,形象鲜明突出,简括动人,被誉为“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
(三)清雅的南派山水虽然南宗之法也是双眼对自然观看的结果,但江南山水清幽淡雅,平缓连绵的山峦映带,温润清净的草木泽生,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另有一番天地。
南派山水的开山大师董源,他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来表现江南一带的自然面貌,神妙地传写出峰峦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烟霏的江南景色。
他用笔甚草草,近视几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在技巧上富有创造性。
他完成了水墨系统化的集成,以江南景色为画图,开辟“平淡天真、融浑静穆”的南派师法,可称其为五代以来皴法体系的集大成者。
师法董源的巨然,擅山水,以长披麻皴画山石,笔墨秀润,为董源画风之嫡传,与董源并称董巨。
他的山水的构成,虽出自董源,但自成一种风格。
他所画峰峦,山顶多作矾头,林麓间多卵石,并掩映以疏筠蔓草,置之细径危桥茅屋,得野逸清静之趣,深受文人喜爱。
对以后的山水画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五、开宗立派,登上巅峰:宋朝山水画(一)宋朝山水画巅峰发展的条件宋朝是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时期,自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便偃武修文,革新图治。
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发展到全盛,画院规模设备齐全,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
到了南宋时期,赵王朝一统之初的偃武修文之策,进而到达似水文化之状,士大夫文化在山水画的发展方面进一步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承接五代十国以来南北的立派发展,宋朝山水画在形状、形式、空间、色调这四大基本范畴上有了一个系统的结构,从此,以皴为法的笔墨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美学主脉。
(二)皴法极致的北宋山水画在五代十国荆浩、董源开启的北、南革命的皴法运动中,宋朝“米家山水”亦显示了独有的个性。
米芾长子米有仁,从董、巨处汲取营养,但他以打点为皴,一改线皴的规范,加之草草墨戏,一笔拖泥带水皴,亦见苍润奇雅,对后世影响颇深。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是范宽和李成,两人虽都是北方流派,但是风格各异,后人称之为“一文一武”。
范宽画山水,强调主峰突出,以一种雄伟峻厚的气势,显示一种咄咄逼人的威严。
正面的山体以稠密的小笔,皴出山石巨峰的质与骨。
这种皴法便是后人所称的“钉头皴”或“雨点皴”。
李成的山水画,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
其独擅的平远风格,他的《读碑窠时图》尤显特别,他的卷云皴对后世影响很大。
总之李成之文、范宽之武、关家之风,构成了北宋时的主体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