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查概要
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分析

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两对半临床医学检验分析本次病例涉及4名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两对半,即AB和CD属于夫妻关系,EF为同事关系。
其在临床医学检验方面的表现如下所述。
一、临床表现病例中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比较一致,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食欲不佳、黄疸、腹胀等。
这些表现从病情初期到中期都会出现,严重的病例会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等并发症。
这些表现是通过临床检查和患者的自我感觉获取的。
二、实验室检测1. 乙肝标志物检测通过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发现其HBV-DNA、HBsAg、HBeAg、HBcAb、HBeAb皆为阳性,符合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
2. 乙肝系列抗体检测患者血清HBsAb、HBcIgM、HBcIgG、HBeAb包括血清HBsAb、HBcIgM、HBcIgG、HBeAb等指标均为阳性结果。
到达病情稳定期时,血清HBsAb可以持续高水平阳性。
3. 肝功能指标检测患者ALT、AST、γ-GT、ALB及总胆红素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4. 单核细胞维生素B12结合蛋白检测由于患者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胀和腹痛等症状,且对维生素B12的吸收能力下降,因此对单核细胞维生素B12结合蛋白进行检测,可以更好地反映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
5. 内衣补体C4检测患者血清C4的水平普遍偏低,从而证实了乙肝患者在免疫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三、治疗方案由于乙肝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病情逐渐发展的疾病,加上并发症严重,因此对于这类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为常用的治疗方案:1. 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来说,抗病毒药物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同时,由于不同的患者病情不同,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病情采用不同的药物。
2. 营养支持治疗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营养状况通常较差,需要采取相应的营养支持措施。
包括增加蛋白质和糖分的摄入量,同时注意卡路里的摄入。
3. 对症治疗乙肝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通常会出现不同的症状,需要根据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结果探讨

计 数资料采用 进行检验 ,P< 0 . 0 5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 果
本组 2 45 例 患 者 中,大 三 阳 患 者 占 4 2 . 8 6 % ;有
9 9 . 1 2 %的患者血液标本 中的乙肝病毒定 量值大 于 l 0 。拷贝 / m l ,有 6 4 . 4 7 %的患者血液标本 中 的乙肝病毒 定量值 大于
乙型 肝 炎 病 毒 血 清标 志物 的 I 临床 检 测 结 果 探讨
姚 红 莲
南 昌大学第 四附属 医院向塘分院检验科 ,江西 南昌 3 3 0 2 0 1
【 摘
要】 目的:探讨乙型肝 炎病毒血清标 志物的临床监 测结果。方法 :观察 2 4 5 例 乙肝 病毒感染者 进行血 清标志物 的临床检 验 ,
二对 半检测 的组 合模 式多 种 多
样 ,难 以辨别 。临床研究显示 ,对 HB V进行 常规检测 ,结
果主要 以大三 阳和小三 阳两种结果模式 为主。在感 染早期 ,
一
1 . 3 统计 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 计软件 进行统计 ,组
般 表现为大三 阳 ,表 示病毒 具有复制 和传 染性 ,处于 发
c Ag。
验 ;采用美 国生 产的 B I O—T E K E L X 8 0 0全 自动酶标 仪进行 检验 ;采用 F Q—P C R对 H B V D N A进行 定量 检测 ,仪器 为
MJ O P T I C O N实时动态荧光 P C R仪。
3 . 2 HB V—M 检测 模式
乙型肝 炎是 常见 的传 染疾 病 ,在 我 国的发 病率 较 高 , 对公众 健康 造成 严重威 胁 ,主要 由乙型 肝炎病 毒 ( H B V) 感 染所 导致 。大约 1 0 %的人都会携带或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检测的临床意义周俊英;甄真;张淑环;刘金星【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04(19)18【摘要】目的研究血清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病毒性肝炎临床分型、病情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酶速率法和比浊法测定160例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肝炎肝硬化患者血CHE和PTA,其中23例行肝穿病理诊断.结果急性病毒性肝炎组CHE和PTA下降率分别为0.00%和8.82%,急性病毒性肝炎组、慢性病毒性肝炎组、肝炎肝硬化组中CHE和PTA依次降低(P<0.01),且二者之间相关系数为0.752(P<0.01);12例血清CHE低于1 kU/L和PTA低于20%的肝硬化患者中10例死亡,病死率为83.33%,明显增高(P<0.01).结论血清CHE和PTA不能作为急性肝损伤指标,却是反映肝脏疾病慢性化、肝脏储备功能和再生功能的良好指标,与病情及预后有关.【总页数】2页(P1024-1025)【作者】周俊英;甄真;张淑环;刘金星【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感染科,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相关文献】1.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测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意义 [J], 张文杰;毛维武;田淑菊;李朝霞;屈延;龚晏萱;杨建军;郭宏艳;金惠琴2.血清胆固醇及凝血酶原活动度联合检测在重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J], 徐凌3.凝血酶原活动度与肝纤四项联合检测肝硬化的临床意义 [J], 樊锡凤;罗威4.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冯曼玲;黄学亮;孙丽静5.凝血四项联合血清胆碱酯酶水平检测对病毒性肝炎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 [J], 苏莹;杨倩;李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与HBV—DNA的检测结果分析

比较发现 H B V — D A N在 1 组 、3 组 、4 组 的阳性检 出率较高 ,分 别为 9 5 . 1 3 %、9 1 . 6 7 %、4 8 . 2 1 %,这些模式组总体上均 有 H B s A g
检 出率也 较高 ,为 2 7 . 0 8 %,说 明其 H B V传染性 较强 。5组 、6
其患者虽存 在抗 一 H B s , 但仍有部分患者存在 H B V — D N A的复制。 H B s A g 、H B e A g 、H B c A b阳性 模式组 f 大三 阳 ) 是 乙肝 感染期最
主要模式组。本次发现此模式组有 4 . 8 7 %HB V — D N A为 阴性 。文
组 、8 组 H B V — D N A 阳性检 出率分别 为 1 3 . 0 4 %、1 0 %、1 6 . 6 7 %,
急性 乙肝 有 2 0 %会 转 化为 慢性 乙肝 ,进而 可 能发 展 为肝硬 化 标志 物 ,说 明 了这 些患者 H B V传染性强 。2组 HB V — D N A阳性
H B s A b 、H B c A b 、 阳性 模 式组 ( 小三阳 ) D N A阳性 占 2 7 . 0 8 %。H B s A g 、H B e A g 阳 性模 式 组 D N A阳性 占 9 1 . 6 7 %,“ H B s A g 、H B c A g ”模 式 组 H B V — D N A阳性率 为 4 8 . 2 1 %。全 阴模式组 和 “ H B s A b 、H B e A b ” 阳性模式 组 H B V — D N A检 出阳性率 为 0 。结论 :血清 中有 H B s A g 标志物组 成模 式组均 存 在H B V — D N A阳性检 出率 ,大三阳模 式组其 H B V — D N A阳性检出率高 , 将 乙肝血清标志物和 H B V — D N A定量结合检测有利于病毒性肝炎乙型的诊断 , 判 断传染 性强弱以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诊断学》 第四节 病毒性肝炎检测

第四节病毒性肝炎检测病毒性肝炎主要有7型,即甲型(HA)、乙型(HB)、丙型(HC)、丁型(HD)、戊型(HE)、庚型(HG)、输血传播病毒肝炎,它们分别由肝炎病毒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庚型(HGV)、输血传播病毒(TTV)所引起。
几年前发现的己型肝炎病毒(HFV)与乙型(HBV)的关系仍有待确认。
近年发现的与人类肝炎有关的GB病毒和SEN病毒的研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
肝炎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各型肝炎病毒相关抗原、抗体及核酸。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针对抗原或抗体的酶联免疫法(EIA,ELISA)、放射免疫法(RIA)、血细胞凝集法(RPHA,PHA);针对核酸的斑点杂交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等。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HAV属微小RNA病毒科,是一种无囊膜正20面体颗粒,直径27~32nm,内含一条线状单正股RNA基因组,外由衣壳包封而成核壳体。
现用于临床的病毒标志物有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IgA和IgG)及HAV-RNA。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测定【参考值】ELISA法检测血清HAV颗粒为阴性,放射免疫(RIA)法或免疫电镜(IEM)检测粪便HAV颗粒为阴性。
【临床意义】HAVAg阳性:见于70.6%~87.5%的甲肝患者。
HAVAg于发病前2周可从粪中排出,其发病第一周粪便的阳性率为42.9%,l~2周为18.3%,2周后消失,粪便中HAV或HAV 抗原颗粒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感染的证据。
(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机体感染HAV后,可产生IgM、IgA和IgG抗体。
HAV-IgM 是病毒衣壳蛋白抗体,HAV-IgA是肠道黏膜分泌的局部抗体,HAV-IgG在病愈后可长期存在。
【参考值】ELISA法:抗HAV-IgM和抗HAV-IgA均为阴性。
抗HAV-IgG 阳性可见于甲肝感染后的人群。
【临床意义】①抗HAVIgM阳性:据观察,甲肝患者抗HAV IgM的阳性率,在发病后2周为100%,1个月为76.5%,3个月为23.5%,6个月为5.9%,12个月时可为阴性。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摘要】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影响着全球许多人的健康。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使其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血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提供重要的临床信息。
通过这些检验项目,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和疗效评估也离不开这些检验项目的支持。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血常规检验、生化检验、诊断、鉴别诊断、生存率、疗效评估、临床意义、流行病学特点、治疗价值。
1. 引言1.1 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意义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HAV)、乙型病毒性肝炎(HBV)、丙型病毒性肝炎(HCV)等。
这些病毒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如血液、性传播、母婴传播等,造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健康威胁。
病毒性肝炎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治疗病毒性肝炎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血常规和生化检验是诊断和监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预后预测。
通过对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炎症指标、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等的异常变化,指导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毒性肝炎相关血常规及生化检验项目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治疗效果。
2. 正文2.1 病毒性肝炎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等。
这些病毒通过不同途径传播给人体,如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注射吸食毒品等,是全球性健康问题。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
流行特点:
⑴ 甲型肝炎多为散发性发病,也可因水和食物污染而暴 发流行。全年可见散发病例,秋末冬初季多见, 热带地区雨 季高发。 ⑵ 戊型肝炎:多发于雨季、洪水之后,全年可见散发病 例。 其他乙、丙、丁型肝炎无明显季节性。 我国流行地理分布: 农村高于城市,长江以南高于长江以北,东部沿海高于西 部边陲。
易感动物
黑猩猩
无满意的细胞培养体系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丙 型 肝 炎 病 毒(H CV)
●
HCV归黄病毒属,是一种具有脂质外壳的单股正链RNA病毒。
HCV感染者血中的HCVAg浓度极低,抗体反应弱而晚,抗-HCV为非 保护性抗体,是HCV感染的标志,不能区别是急性感染还是慢性感 染,也不能区别是既往感染还是现症感染。
急性黄疸型肝炎相对较多,戊型肝炎黄疸较深,病情 较重,特别是妊娠后期和老年人
③
不转化为慢性肝炎
• 乙、丙、丁型急性肝炎
① 起病相对较慢,无明显发热等感染症状 ② 黄疸发生率相对较低 ③ 可转化为慢性
(1)急性黄疸型肝炎
• 黄疸前期: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肝 区胀痛,尿色渐深。 • 黄疸期:自觉症状改善,尿色继续加深,皮肤巩 膜黄染,肝脾不同程度肿大。 • 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渐消,肝功逐渐复常。
甲醛及氯类等消毒剂敏感。
病毒性肝炎(病原学)
甲 型 肝 炎 病 毒 (HAV)
• Genome structure
5’NC P1
多聚蛋白 功能蛋白 VP4 VP2 VP3 VP1 2A 2B 2C 3A 3B 3C 3D
Coding region; Open reading frame (ORF) P2 Translation Cleavage P3
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血清标志物与肝功指标的表达分析

为无效 。
和时间过长 ; 吻合处线头等容易刺激 局部组织 , 造成 肉芽和纤 维组织增 生等情况 , 甚至 出现复发情 况 ; 因传 统术式切 口相对 过长 , 加上 内部 愈合 不 良, 极 易遗 留瘢痕或 明显 手术 痕迹 】 。 而改 良式泪囊鼻腔吻合术 , 由于操作更 加简捷安 全 , 术 中出血 量更少 , 术 后能够保持较为宽敞的吻合 口, 患者恢 复后 皮肤无
的治愈率, 控制肝炎病毒的传播 , 寻求快速 、 敏感和特异性 的检测 方法 - 3 ] 。笔者通过对病毒性肝 炎者血 清检 出 乙型肝 炎病 毒
后立 即置于 一7 0 c C超低温冰箱 中冻存 待检。 1 . 2 1 I L一 2 检测 : 采用 I L一 2 E L I S A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 生产 商为美国 l i b公司 , I L一 2E L I S A试剂盒检测灵 敏度 5 p g / m l ( 2— 8 c 干燥避光保存 ) , 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要求由专职检验师操作 。 1 . 2 . 2 肝功能检测 : 肝功 能检测试 剂 由上海 科华生 物工程 股 份有 限公 司生 产 , 严格 按试 剂说 明书 要求 , 由专 职检验 师操 作, 检验指 标包括 A S T ( 谷 草转 氨酶 ) 、 A L T ( 谷丙 转氨酶 ) 。
明显痕迹 。其优 点主要有 : 于下 睑缘 切 口, 无需 像传统术式将 内眦韧带切开 ; 仅对黏膜瓣的前唇 进行吻合 , 在简化术 式 的同 时可 以避免 出现组织增生现象 ; 引 流管可从 内部支撑 , 使得 吻 合腔处于开放状态 , 方便术后止血或给药 。 笔者采用改 良切 口泪囊鼻腔吻合术 对慢性泪囊 炎患者进 行治疗 , 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 , 术后外观美观 , 并发症较少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急性或慢性感染(大三阳)
乙肝后期或慢性感染(小三阳) 潜伏期或急性乙肝早期 痊愈或恢复期,有免疫力 痊愈,有免疫力 疫苗接种或曾经感染过,有免疫力
15
抗原组成(三)-- HBeAg
位于HBV的核心,是一种可溶性蛋白抗原 HBeAg和Dane颗粒出现相平行,且与DNA多 聚酶在血中的消长动态相符合 血中HBeAg的出现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有 感染性的指标 刺激机体产生抗-HBe 抗-HBe能与受染肝细胞表面的e抗原结合,通 过补体介导破坏受染的肝细胞,抗-HBe的出现 是预后良好的征象
52
100
23
Weeks after Exposure
24
Progression to Chronic HBV Infection Typical Serologic Course
Acute (6 months) HBeAg HBsAg Total anti-HBc Chronic (Years) anti-HBe
Titre
IgM anti-HBc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2
Years
25
小结
Weeks after
返回
26
二、甲、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 标志物检测
三、TTV病毒
27
22
Acute HBV Infection with Recovery Typical Serologic Course
Symptoms HBeAg anti-HBe
Total anti-HBc
Titre
HBsAg IgM anti-HBc anti-HBs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12
抗原组成(一)--HBsAg
位于病毒表面,是一种糖蛋白: Pre-S1和PreS2和S蛋白
4种亚型(adr,adw,ayr,ayw)
欧美国家: adw
我国汉族: adr 我国少数民族: ayw
判断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即抗-HBs
13
Pre-S抗原
16
病原学诊断(一)--抗原抗体检测
项目: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以及抗-HBc IgM 方法
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最常用,定性) 发光免疫分析(定量) 反相间接血凝试验(少用)
17
ELISA的基本原理
核酸杂交
探针
PCR
引物
20
HBsAg – 感染的标志 Anti-HBs – 既往感染/接种疫苗
Anti-HBc IgM – 急性感染标志
Anti-HBc IgG – 既往或慢性感染 HBeAg – 急性病毒复制,有传染性 Anti-HBe –病毒不再复制 HBV-DNA – 急性病毒复制,比HBeAg更准确; 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反应
6
HBV virion
The infectious virion is called the DANE particle.
7
Both comprised of HBsAg
8
HBV nomenclature
HBV: hepatitis B virus HBsAg: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HBsAb: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body HBcAg: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gen HBcAb: hepatitis B virus core antibody HBeAg: 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 HBeAb: hepatitis B virus e antibody
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 主要的试剂
固相抗原或抗体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酶的底物
18
ELISA的主要方法
间接法: 测定抗-HBs 夹心法:测定HBsAg和HBeAg 竞争法:测定抗-HBc 中和法:测定抗-HBe 捕捉法:测定抗-HBc IgM
图
19
病原学诊断(二)—核酸检测
位于HBV的外衣壳上,有两种
刺激机体产生抗Pre-S1和抗Pre-S2,能阻 断HBV与肝细胞受体结合,从而起到抵 抗病毒的作用 抗Pre-S1和抗Pre-S2的出现,表示病情好 转,趋向痊愈
14
抗原组成(二)-- HBcAg
位于Dane颗粒核心部分和肝细胞核内, 在血清中不易检出游离的HBcAg 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刺激机体产生抗-HBc(非保护性抗体) 在乙肝急性期、恢复期和HBsAg携带者 中常可检出抗-HBc 抗-HBc IgM常提示病毒处于复制状态
传播途径 慢性感染
粪-口 否
粪-口 否 ssRNA
基因组类型 ssRNA
4
一、Hepatitis B Virus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在全世界广泛流行,估计全球半数以上 人口已被HBV感染过,5%的人口为 HBV慢性感染 中国:乙肝高发区,人群HBsAg的检出 率达9.8%
5
Hepatitis B Virus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
1
要点
简介 抗原组成 传染源 传播途径 病原学诊断 血清学模式及临床意义
End
2
病毒性肝炎- 背景
A
病毒性肝炎病毒
Hepatitis Virus
E
NANB
肠道传播
B
D
C
F, TTV ? 其它
肠道外传播
3
病毒性肝炎类型
A
传染源 粪便
B
血液/
C
D
E
粪便
血液/ 血液/ 血源性物质/ 血源性物质/ 血源性物质/ 体液 体液 体液 经皮肤/ 经粘膜 是 dsDNA 经皮肤/ 经粘膜 是 ssRNA 经皮肤/ 经粘膜 是 ssRNA
9
传染源
患者
潜伏期 急性期 慢性期
无症状HBsAg携带者
10
各种体液中HBV的浓度
高 中等 低/不能检出
血液 血清 伤口渗出物
精液 阴道分泌物 唾液来自尿 粪便 汗液 泪液乳汁
11
HBV 传播途径
血源性传播 输血、注射、外科和牙科手术、针刺等 剃刀、牙刷和蚊虫叮咬等 母婴垂直传播 宫内传播 分娩时微小皮损处传播 产后母婴密切接触 性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