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

第一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计算;掌握

小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经历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探究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学习小数乘法的必要性;能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

似值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勤俭、环保的美德和自理的小主人意识,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第二单元

1、结合实例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够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会在方格

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

2、灵活运用对称、平移与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欣赏生活中的图案,体验图形美。

第三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除法的算理,学会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小数除法

计算;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必要性,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认识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

能力,培养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学

习数学的自觉性。

第四单元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方程的价值,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

的代数思想

第五单元

1、通过观察、操作,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

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推理和概

括能力,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能用有关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

实生活中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找一个

数的倍数;了解2、3、5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2、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

的兴趣。

第七单元

1、结合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体验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量变化中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

表示数据。

2、根据需要,能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解释统计结果,

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3、在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4、在统计活动中,感受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课时目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3.06×1.2的积是()位小数,18.5÷0.29的商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2、有一个两位小数,四舍五入以后是22.5,这个两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3、两个数相除,商是4.68,如果被除数和除数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0倍,那么商是()。 4、王师傅4小时做10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做()个零件,平均每个零件要用()小时。 5、盒子里放10个球,要想使摸到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差不多,红球应该放()个,白球应该放()个。 6、一个数的8倍比这个数的5倍多15,这个数是()。 7、已知A×2.5=B×0.75=C÷0.25=D÷1.25(A、B、C、D均不为0),则A、B、C、D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8、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如果三角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厘米;如果平行四边形的高是8厘米,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厘米。 9、王老师买了40支钢笔,每支a元;又买了b本作业本,每本0.5元。一共付出的钱数可以用式子()表示;当a=4.5,b=12时,一共应付()元。10、一个直角梯形,下底长是上底的3倍,如果上底延长8cm就变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梯形原来的上底长()cm,面积()c㎡

填空答案 1、三,63.8, 2、22.54,22.45 3、4.68 4、2.5,0.4 5、5,5 6、5 7、B 8、4,16 9、40a+0.5b,186 10、4,96 二、判断 1、0.5、0.50、0.500这三个数大小相等,精确度不相同。() 2、王红在教室的位置用数对(3 ,7)表示,她前面的同学应该用数对(2 ,7)表示。() 3、小数除法中商一定比被除数大。() 4、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5、6.83838383是循环小数。() 6、㎡=2m () 7、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 8、1.25×0.8÷1.25×0.8=1÷1=1 () 9、10.6÷6的商是1.7,余数是4.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1、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培养学生从小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伴侣、娱乐、毫不犹豫、一趟、背诵”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及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4.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继续开展关于阅读想综合性学习,逐步培养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4、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案教学目标 【篇一: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案例】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小学数学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案例 案例1【解方程】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参照课标确定本节课的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解方程的意义和基本思路。 2.能力目标:能够验算方程的解的正确性。 3.重点 难点 案例2【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 1. 2. 在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团结协助的精神。重点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难点 教学难点:给三角形确定高和画高。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3【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年龄特点,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发现三角形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能形成观察,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能养成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重点 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年龄特点,这是学生掌握本课知识的一个质的飞跃。因而,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4【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方程的思想。通过有效 2 3学生能乐于学数学,遇到困难不避让,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重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探究与证明。 难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添加辅助线)的讨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案例5【分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1.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 3.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 难点 案例6 1. 3.情感与态度:能养成勇于实践、大胆探索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数学应用意识。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难点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运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 能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认识中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经历探索并发现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感受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2)通过实例了解容量的含义,初步感受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所有连线中线段是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能辨认从不同的方向(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图。(3)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选择适当的方式(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而有效地表示数据,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判断。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举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某一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2.数学思考方面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探索计算方法、运算顺序的活动过程,发展数感和初步的符号意识,提高运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平角和周角,研究它们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认识升和毫升,进行几何与平面视图间的相互转换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在简单的数据整理、认识平均数和体验可能性大小的活动中,增强数据意识,随机意识,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4)在建立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结论、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充分开展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想等数学活动,能有条理地思考,比较清晰地阐述自己的想法,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数与代数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乘法和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初中化学资源网]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中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

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我所任教的五年级班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过去有很大的进步,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基本上能积极思考,举手发言,合作意识较强,少数学生能主动、创造性的进行学习。但总体上从期末测试情况看,学生的成绩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学困生的面还是比较大,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有不同的收获。 三、教学重难点 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口算。 1.5?8= 2.4?5=1.25?8= 1.2?6=0.2?0.9=0.72?5= 二、填空题。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 2、5.0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5 3、4.032?0.8的积是()位小数,5.2 1.3?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 ),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 )倍。 6>:”,”<”或者”=”。 4.7??43.4?27.6? 1.2 0.48??1.010.2575??7.5 7、根据924 44= ?,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 21 4.4?2.1=()0.44?0.21=() 0.924=()×()92.4=()×()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 8?0.12=1.9?3.5=2.3?1.29=(验算)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7? 3.7+0.37?731.4?25+3.451.25?0.4?80?2.5 1.5?1021.25?0.7?0.88.7?99 五、按要求保留小数。

最新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本班22名学生,孩子们大多很听话,学习也较用心,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基础、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是: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五、全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完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班上共有28名同学,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多数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但是其中有几个学困生的语文素质与学习习惯有明显差异,有两个孩子写字的速度相当慢,有三、四个孩子读书较困难,这学期依然要重点帮扶;其余孩子主要是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问题,这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重点指导。在作文方面,大多数孩子不喜欢写,说的时候夸夸其谈,写的时候却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观察、积累,感到没东西可写,写作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或者内容空洞、语言贫乏,不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者只会简单的叙述事情的经过,因此教会“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期初,我着重培养学生语文课堂上的行为习惯,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小动作直接影响到他不会去倾听别人的发言,便不能很好地分析别人的问题,从而不能很好地提高表达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提高语文能力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全册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6篇。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22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未必,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22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八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认字200个,会写22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三)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 (五)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六)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七)学习浏览,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八)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 (九)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习辩论、演讲的一些基本方法。(十)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修改自己的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燃梦教育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口算。(6分) ??????二、填空题。(第7题4分,其余每空分,共13分) 1、求4个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 2、5.035.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改为()。 3、?的积是()位小数,5.21.3?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和5个组成的数是( ),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 )倍。 6 >:”,”< ”或者”=”。 ?? ????、根据44?4分) ??()×()=()×()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5分) 1、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33分) 1、用竖式计算。(12分) ?=??(验算)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前3题每题3分,其余每题2分,共21分) ???????????(–)???五、按要求保留小数。(9分) 六、应用题。(34分) ㈠只列式不计算。(6分)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乘加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五年级有学生120人,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倍,? 列式: 2、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乘减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五年级有学生120人,六年级人数是五年级的倍,? 列式: 3、先把题目补充完整,使它成为连乘应用题,再列式,不计算。 一台拖拉机一天耕地公顷,? 列式: ㈡解决问题。(5+6+6+5+6=28分) 1、一个长方形小院,长米,宽米。这个小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整数) 2、一只梅花鹿高米,一只长颈鹿的高度是梅花鹿的倍。 ⑴长颈鹿有多高?⑵梅花鹿比长颈鹿矮多少米? 3、 ⑴面包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⑵小轿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4、菜站运来吨黄瓜,运来的土豆是黄瓜的倍,运来土豆和黄瓜一共多少吨? 5、 (1)百货店进了五双手套和两条围巾共需多少钱? (2)爸爸带了25元钱想买这三样东西(各买一件),够买吗? 物 品 手套 围巾 帽子 单 价 元/双 元/条 元/顶 大货车的速度是 45千米/时 面包车的速度是大货车的倍 小轿车的速度是 面包车的倍

小学数学各年级教学目标电子教案

一年级 (1)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的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成中,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 2、空间与图形 通过事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认识几何形体和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培养与同伴交流与合作中的合作意识。 3、统计与概率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像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单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了解用简单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2)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情境中能正确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能认识计数单位“百”、知道100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会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结合现实素材,初步学会估算。 3、在现实情境中,能正确认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和快到几时。

外研版英语五年级上册模块教学目标

Module 1模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理解并会说唱 Unit1 Activity1 Listen and chant.和Unit 2 Activity5 Listen and say. Then sing. 。 2.能听、说、读、写 Unit1 Activity3 Listen and say. & Unit2 Activity1 Look,1isten and say.中的单词和句子。 3.能听、说、认、读 Unit1 Activity2 Listen,read and act out.& Unit2 Activity6 Fo11ow and say. Activity7 Look and say.中的句子。 4.能朗读和理解 Unit2 Activity2 Listen and read.中的单词和句子。 5.能够认读 Unit2 Activity4 Listen and repeat.中的音素及例词。 能力目标: 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 Did you walk to schoo1 yesterday? No,I came to schoo1 by bus. Did you/she/they do?? Yes,I/she/they did. No,I/she/they didn't. 2.能对自己过去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的叙述,如: We came backlast Sunday. I dropped my ice crearn! 3.能利用字母或字母组合 i,,e,,a,,ea的发音规律记忆单词。 4.能听懂、会唱歌曲“THE LONDON EYE”。 情感、策略和文化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合理安排生活的能力。 2.积极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找出最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 3.了解有关地标 The London Eye的知识,尊重英国的风俗习惯和交通规则,培养跨文化意识。 Module 2 模块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理解并会说唱Unit2 Activity5 Listen and say. Then sing. 2.能听、说、读、写 Unit1 Activity3 Listen and say.和 Unit 2 Activity1 Look,1isten and say.中的单词和句子。 3.能听、说、认、读 Unit1 Activity2 Listen,read and act out. & Unit2 Activity6 Do and say.和 Activity7 Now write and act.中的句子。 4.能朗读和理解 Unit2 Activity2 Listen and read.中的单词和句子。 5.能够认、读 Unit2 Activity4 Listen and repeat.中的音素及例词。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练习题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练习题 一、填空。 1、13.5×0.5表示()。 2、13.5÷0.5表示()。 3、计算0.756÷0.18,先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倍数,将 除数转化为整数,变成()÷()再计算。 4、6.7÷1.9的商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 5、在()里填上>、<或=。 19.7×2.6()19.7 36×0.5()36÷2 35.6() 35.6÷0.25 6、1200平方米=()公顷 5.2吨=()吨()千克 1.05米=()厘米 7、甲、乙两辆客车同时从仁寿开往成都,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千米。经过1.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这道题能够 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列出综合算式是(),也能够先求()。再求相距多少千米。 二、判断。在准确的后边()里打“√”,错误后边的打“×”。 1、无限小数一定比有限小数大。() 2、2.5×4.4能够这样简单的计算:2.5×4×0.4。() 3、5.32727……。可写作5.327。() 4、当被除数大于0,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

三、选择。把准确答案的序号添在()里。 1、3.14×102的准确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①3.41×100×2 ②3.14×100+2 ③3.14×100+3.14×2 2、食堂运来10吨煤,计划烧40天。因为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 千克。这批煤现在能够烧多少天?准确的列式为:()。 ①40÷(40÷1-5) ②1000÷(1000 ÷40-5) ③1000÷(40-5) 3、近似数4.2是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所得到的,下列数中,()不可能是这个小数。 ①4.239999 ②4.21 ③4.23 ④4.248 ⑤4.251 四、解答应用题。 1、方方的奶奶带了20元钱去买花鲢鱼。每千克花鲢鱼8 .6元, 买了1.9千克,还剩多少钱? 2、同学们做好事。四·1班和四·2班各42人。上期,四·1班 一共做了336件好事,四·2班一共做了210件。上期,四·1班比四·2班平均每人多做多少件好事?(用两种方法解答)

人教版小学数学1-12全册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一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院,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人教版小学二册教学内容、重点及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位置,25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中算。 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的组成的,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目标

数学第八册教学总目标 教学内容: 1、数学与代数。 (1)倍数和因数,找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不超过100)、找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偶数和奇数,素数和合数。 (3)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4)口算几百乘几十、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几百几十几乘几十(不进位)。 (5)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中括号。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 (6)乘法分配律,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7)用计算器探索积、商的变化规律,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 (8)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公式,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化简形如“ax±bx”式子。 (9)简单的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0)探索并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 (11)用画图的策略整理和表达信息,寻代解决问题的方法。 2、空间与图形。 (1)三角形与三角形的底、高。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 (2)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3)升和毫升,1升=1000毫升。 (4)平行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梯形与梯形的上下底、腰以及高。 (5)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统计与概率。 (1)单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数据特点和实际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4、实践与综合应用。 (1)美妙的“杯琴”(在同样的水杯里盛不同量的水制作“杯琴”,演奏简单乐曲)。 (2)我们去春游(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春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3)图案的欣赏和设计(欣赏图案,并灵活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通过阅读统计图以及实际调查等统计活动了解周围的环境状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并探索算法和运算律的过程,掌握有关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发现并初步理解一些简单的 运算规律;初步认识自然数的一些特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基本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及概率,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1、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下面对这册书的教学目标作如下一个小的总结: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乖法的笔算和简算。 (2)、让学生了解位置,并能用数对表示出每一个方位;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3)、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除法的笔算和简算。 (4)、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作出预测;进一步体验概率在生活中的作用。 (5)、使学生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含意;会解简易方程。 1/ 2

(6)、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算它们的面积。(7)、学会用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年级数学备课组长:xx 2014年9月15日 2/ 2

五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答案

(1)0.024×15=0.36(千米)0.7-0.36=0.34(千米) 0.34÷10=0.034(千米) (2)①1.5x+20=275 1.5x =255 x =170 ②(275-20)÷1.5=170(棵) (3)4×90.5=362(元)902-362=540(元)540÷4=135(元) (4)387.5÷25=15.5(吨)387.5÷(15.5+9.5)=15.5(天) (5)1200×2.2=2640(米)2640÷(2.2-0.2)=1320(套) (6)①45x+40x=425 x=5 5×45=225(千米) ②425÷(45+40)=5(小时)5×45=225(千米) (7)货车速度:520÷8=65(千米)客车速度:520÷10=52(千米) ①65x+52x+52=520 x=4 ②65x+52x-52=520 x=4.9 (8)300-100=200(吨)100÷4=25(吨)200÷25=8(天) (9)50x+(50-2)x=441 x=4.5 (10)75×2=150米1390-150=1240米75×8=600米 1390-600=790米790÷8=98.75米 (11)解:设汽车去时速度为x千米 1.5x=(1.5-1)(x+10) 1.5x=0.5x+0.5×10 1.5x=0.5x+5 5×1.5=7.5千米

1.5x-0.5x=0.5x-0.5x+5 X=5 答:甲乙两地相距7.5千米。 (12)56×4=224千米4小时-0.5=3.5小时224÷3.5=64千米 答:每小时要行64千米。 (13)25×12.4=310吨25+6=31天310÷31=10吨12.4-10=2.4吨 答:实际每天烧煤10吨,实际每天节约2.4吨。 (14)38×32=1216人40-32=8排624÷8=78人 答:扩建后平均每排可坐78人。 (15)解:设柳树为x棵 X+360=2.5x 2.5x-x=360 240+360=600棵 1.5x=360 答:杨树有600棵,柳树有240棵。 X=240 (16)S=ah =12.5×6.4 80×0.6=48千克 =80平方米 答:至少需要48千克油漆。 (17)S=(a+b)×h÷2 =(80+95)×50÷24375÷2.5=1750棵 =175×50÷2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人教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五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得分 一、口算。 1.5?8= 2.4?5=1.25?8= 1.2?6=0.2?0.9=0.72?5= 二、填空题。 1、求4个0.7是多少,加法算式是(),乘法算式是(),用()计算比较简单。 2、5.0 .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2.35扩大1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把0.5改为()。 35 3、4.032?0.8的积是()位小数,5.2 1.3?的积是()位小数。 4、由7个1,9个0.1和5个0.01组成的数是( ),将它精确到十分位是()。 5、把3.96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小数就( )倍。 6>:”,”<”或者”=”。 4.7??43.4?27.6? 1.2 0.48??1.010.2575??7.5 7、根据924 ?,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积。 21 44= 4.4?2.1=()0.44?0.21=() 0.924=()×()92.4=()×() 8、一个数是三位小数,将它四舍五入到百分位是3.32,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判断题。 1、7.6乘一个小数,积一定小于7.6。() 2、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整数乘法简便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4、0.7?0.7的积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约是0.5。() 5、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四、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 8?0.12=1.9?3.5=2.3?1.29=(验算) 2、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7? 3.7+0.37?731.4?25+3.451.25?0.4?80?2.5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怎样写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前言部 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 谐地发展”。在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四方面组成,即知 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 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 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 的学习,同时,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渠道,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但是怎样通过课 堂教学实现整体教学目标呢?“知识技能”方面的目标,老师们都比较重视,一 般来说,不仅能定出具体的目标,而且在教学中实施,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多元 化整体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下面我想 讲一个一位青年教师找我备课过程中的小故事: 这位老师备课的内容是《标准》新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开 始就兴致勃勃地给我讲了她打算利用多媒体教学,作了很多“课件”,展示了各 种各样的钟表,钟表的指针可以活动的,非常精制,来教给学生认识钟表。我 不忍心地打断了她的发言,问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她很坦率地说:“胡老师,我还没写呢?不过,我知道要让学生认识整点和几点半。”我又问她;

“你知道《标准》中规定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吗?”青年教师回答说:“知道,那我 再安排一些数学游戏和思考题吧,但是,要完成四方面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 时间不够啊!”这时,我们又打开课本,课本中在认识钟表这一部分,安排了“小明的一天”,呈现了代表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的起床、上学路上,在课堂上,午餐、课外活动、睡觉六幅情境图及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这就说明我们要联系 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认识钟表。我问她:“你们班有同学认识钟表吗?”她说:“一半以上都认识,”那就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怎样激发学生体会 认识钟表的必要性呢?青年教师有了好主意,她说:“我把课件中的钟表附上背景,家庭房间内的钟,学校大厅墙上的钟,火车站门前的钟……,在具体情境 中使学生体会到认识钟表会给生活带来很大方便,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 利用课本中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这是几时”。在全班交流时,我要请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出这是6时,这是7时半。”我情不止禁地说:“这样学生不仅能认识6时、7时半,就可以类推到7时、8时、……12时;8 时半、9时半、……12时半,使学生初步接触抽象、概括、推理等数学思想”。 我们俩越说越兴奋,青年教师说:“我还想联系我们班学生生活的实际,他们正 好上午8时上课,11时半放学,下午2时上课,3时半放学,让学生在自己学 具钟面上拨一拨。”我也出了一个主意“在最后你可以让学生拨7时半,再问一 问学生早上7时半一般你在干什么(一般在上学路上),晚上7时半一般你在 干什么(一般随父母看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 观念。”青年教师接着说:“我还可以利用课本上最后那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较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5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

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深刻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5页及6页例3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 课题:和0有关的四则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6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