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游戏:正说反做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正说反做》

大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正说反做》一、教学反思《正说反做》是一款培养儿童协作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游戏。
这个游戏既有竞争性,又具有趣味性,适合大班幼儿游戏教学。
在我教授幼儿游戏时,我尝试用这个游戏加强幼儿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游戏规则复杂,幼儿参与热情不够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1. 游戏规则复杂在学前教育中,幼儿参与游戏主要是为了增强其应对能力,锻炼其合作精神和体育协调能力。
我认为《正说反做》这种游戏可以通过增加游戏规则来增强儿童的认知能力,但是我在实践中发现了游戏规则的复杂性,这可能会导致幼儿难以理解游戏规则,进而无法有效参与游戏。
2. 参与热情不够高我发现部分幼儿的热情不够高,不太愿意积极参与游戏。
这使得游戏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幼儿可能错过了锻炼的机会。
针对以上问题,我对《正说反做》进行了教学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游戏规则并加强了教学方法,使得游戏更加适合幼儿,技改后的游戏规则简单易懂,有效弥合了幼儿缺乏兴趣是问题。
二、教案设计1. 学习目标通过《正说反做》游戏,培养大班幼儿的合作协调能力、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2. 活动准备•游戏规则•游戏道具:圆桌、椅子、障碍物(地面上的序号、纯色布条)•讲台或白板•计时器3. 教学过程1.导入–讲解玩游戏的目的和规则,让幼儿认识到游戏即将开始。
2.游戏规则–将圆桌、椅子和其他道具摆在地面上,身边一定要有障碍物(地面上的序号、纯色布条);–设置2-4个小组。
–要求幼儿们分组,坐在圆桌周围。
–学生按照序号指令进行之前的动作颠倒。
–规则讲解:所有节目表演所需的顺序都逆转,包括道具位置的用途,以及所有命令和口令,所打tag游戏也要逆转。
标志性建筑也可以选择逆运营,在某个时刻开始逆行,或者动作状况逆转。
3.游戏组织–每个小组有一名幼儿担任领队,其他幼儿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有3-4个幼儿;–玩游戏时,先让领队阅读关于游戏动作序列的指导,然后就开始了;–用计时器记录时间,每个小组有2-3分钟的时间把所有命令和动作顺序颠倒,然后开始表现。
正说反做游戏教案

正说反做游戏教案教案标题:正说反做游戏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说反做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正说反做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解释。
2. 学生能够观察和分析他人的言行是否一致,并能够提出合理的解释。
3. 学生能够参与游戏并积极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游戏材料:一套正说反做卡片(包含10个场景卡片和10个角色卡片)。
2. PPT或黑板,用于呈现游戏规则和讲解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入正说反做的概念:通过举例子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正说反做,为什么正说反做是不好的行为。
2. 游戏规则解释(10分钟)- 展示游戏规则:使用PPT或黑板呈现游戏规则,包括游戏目标、游戏流程和游戏规则。
解释每个角色卡片和场景卡片的含义。
3. 游戏实施(20分钟)- 分组进行游戏: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扮演角色,其他学生观察其言行是否一致。
- 抽取卡片:每轮游戏,从卡片堆中抽取一张场景卡片和一张角色卡片,扮演该角色的学生需要根据场景卡片的要求进行表演。
- 观察和分析:其他学生观察表演的学生是否言行一致,并在规定时间内提出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4. 游戏讨论(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正说反做是不好的行为,以及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 分享观察和分析结果: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言行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况,并解释他们的观察和分析。
5. 概念总结(5分钟)- 总结正说反做的概念:通过讨论和学生的分享,总结正说反做的概念,并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
6. 课堂延伸(5分钟)- 提出思考问题:提出一些与正说反做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回答。
7. 作业布置(5分钟)-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正说反做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观察和建议。
说反话游戏题目做动作

说反话游戏题目做动作“嘎嘎――”同学们在座位旁哈哈大笑,我们在玩正话反做的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快速说一个动作,自己做和老师说的相反动作。
游戏已经开始了,场上的每个同学都各就各位,老师说道:“向左看!”所有同学脸都朝右边,双手张贴裤子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有马雨萱在那里抓耳挠腮,仿佛在说道:“我不晓得我该怎么办,反正,显化一个方向吧!”于是,她脸转为后面。
呀!马雨萱被出局了,班里有的在捧腹大笑,有的在哈哈大笑,除了的在哑然失笑,变为了一片快乐的海洋。
老师又下令了,“不要闭眼睛”陈朵立刻把眼睛闭成一条线,仿佛被胶水粘住了,连睁都睁不睁一下。
过了好一会儿,陈朵在那里纹丝不动,我见了都想上去用手把她眼睛给掰开。
这次的游戏,考验了我们的反应力和专心力,可以真是使我意犹未尽!“嘻嘻嘻!”我开心的笑了起来,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笑,原来我们正在正话反做。
规则就是:老师说道一句话,我们必须跟老师说道的恰好相反。
我们站在上面,我又兴奋又紧张,但是我的心很冷静,我像扑克牌脸一样,没有任何表情。
我看见其他同学有的紧张的搓手,有的开心的跳了起来,有的目瞪口呆的看着老师,全班都鸦雀无声。
老师跟我说道:“向左转!”顿时我的脑袋里一团浆糊,我与此相反一会,又向左看一会。
我这才反应了过来,必须向右转。
我以为我必须出局了,可以老师说道没,同学们哈哈的笑了起来。
老师又说道:“哈哈大笑”我一下子大哭了出来,呜呜……同学们看看了大笑话了,有的苦笑的几下拍着桌子,有的捂住肚子苦笑,有的依靠在墙上嘻嘻嘻。
但是,最后我还是赢了,我垂头丧气的追到了座位上。
我下次一定要注意力集中,这样就不会输了。
今天就是我的作文课,我来到教室的时候全部的同学都叽叽喳喳的骂人,我一脸的困惑,听到同学们说道原来就是必须玩游戏。
我兴高采烈地追到座位上去,王老师葫芦里买的就是什么药啊?可以不能就是草药还是毒药?我想著就哈哈大笑出来,哈哈哈的哈哈大笑。
游戏已经开始了。
这一刻同学们都很紧张,很激动。
正反说游戏

正反说游戏正反说游戏是一种基于辩论的游戏,旨在锻炼参与者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反说游戏的规则、流程和相关要点,以供参考。
一、规则1、参与人数:正反说游戏可以由两个团队或多个个体参与,每个团队或个体中分为正方和反方。
2、主题选择:游戏开始前,需选定一个具有争议性的主题。
可以选取时事、社会热点等相关话题,确保主题的广泛性和吸引力。
3、辩论分配:在游戏开始前,对参与者进行随机分组或抽签,分配正方和反方。
4、陈述观点:正方和反方各自在规定的时间内,陈述自己对于所选主题的观点。
陈述过程中,要求确保清晰、有条理、准确、具有说服力。
5、反驳回应:每个团队或个体在陈述完观点后,需要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反驳回应。
反驳回应要求针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论证,力求展示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
6、提问环节:游戏进行到一定阶段后,可以设置提问环节,参与者可以就对方观点进行提问并回答。
7、结语陈述:每个团队或个体在游戏结束前,需要进行结语陈述,总结自己的观点并试图给对方观点一个最后的反驳或批评。
8、评判与裁决:游戏结束后,可以由裁判或其他参与者对双方的观点和辩论的表现进行评判。
二、流程1、选定主题并分配正反方。
2、正方陈述观点。
3、反方陈述观点。
4、正反方互相进行反驳回应。
5、开放提问环节。
6、正反方进行结语陈述。
7、裁判评判与裁决。
三、要点1、游戏的目的在于通过辩论,培养参与者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2、参与者需要注重逻辑性、说服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辩论中应避免人身攻击和恶意揣测,注重对事论事。
4、参与者应积极倾听、理解对方观点,及时做出有效回应。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辩论:就一个观点或问题,对其进行辩驳,以推进对方或支持自己的意见。
2、说服力:通过合理的逻辑和论据使他人接受自己观点的能力。
3、观点:对于某一问题或主题的个人立场或看法。
大班游戏课教案《正说反做》

大班游戏课教案《正说反做》
教学目标
1.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大班儿童锻炼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提高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
游戏名称:《正说反做》
游戏目的:学习正确地反复练习一件事情,提高观察能力,并培养思考和判断能力。
游戏流程: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我会说一件事情(如:大象过河),但是我会
反着做(如:去球场玩)你们需要发现我说的话和我的做的不一样的地方,并大声喊出来。
”
2.按照规则,教师先说一件事情,例如:“大象过河。
”接着,教师要反
着做,比如说:“去球场玩。
”
3.在动作完成后,孩子们需要找出教师的话和动作不相符之处,并大声
喊出来。
例如:“你说过河,却去玩!”
4.孩子所找出的差错越多,得分越高。
5.孩子分组,轮流扮演教师,让其他小组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
课后延伸
•让孩子们在寻找过程中,不断训练观察能力,并培养思考判断能力。
•孩子们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所找到的错误,进一步加强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鼓励孩子们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结
本游戏通过做,说的方式,提供了锻炼孩子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趣方式。
同时,游戏中规定分组,增强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并训练了孩子们的自主思考判断能力,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游戏教学方式。
正话反说心有灵犀游戏规则

重阳节活动游戏方案
游戏准备:游戏“正话反说”词条、游戏“心有灵犀”词条(ppt)游戏一:正话反说
游戏规则:
1、主持人从每组中各请1位老人上台排成一排面对大家。
2、主持人讲解游戏规则,选手须将主持人所念词句依照顺序反向大声念出,如主持人出题“江河日下”选手念“下日河江”,反应迟钝或念错者直接罚下。
3.采用淘汰制进行。
难度可逐渐加大,第一轮出三字题,第二轮出四字题,第三轮出五字题……
4、最后留下的老人获胜,获胜老人所在的组加1分。
游戏二:心有灵犀
游戏规则:
1、每个组依次上场,一个人讲其他人猜。
题目涉及生活用品、水果蔬菜、明星名字、地名等。
2、游戏规则是比划的人可以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提示描述,但是不能描述某个字的读音或写法。
遇到不会的词条可以跳过,但是每一轮只能跳过3次。
3、以一分钟内猜中词条的多少,决定最终胜负。
在一分钟内答对题目最多的一队为第一名,得3分,第二名得2分,第三名得1分。
正话反说游戏

正话反说(五人组)两个字:
1.睡觉—觉睡
2.孤僻—僻孤(屁股)
3.精辟—僻精(屁精)
4.人间—间人(贱人)
5.陪我—我陪(我呸)
6.模特—特模
7.繁星—星繁(心烦)
8.父亲—亲父(情妇)
9.土豪—豪土
10.牛奶—奶牛
三个字:
1.牛吃草——草吃牛
2.狗咬我——我咬狗
3.注视我——我是猪
4.硬骨头——头骨硬
5.新年好——好年新
6.哈工大——大工哈
7.胆小鬼——鬼小胆
8.牛角尖——尖角牛
9.干瞪眼——眼瞪干
10.紧箍咒——咒箍紧
四个字:
1.我的眼睛——精神的我
2.孤僻的我——我的屁股
3.我爱复习——媳妇爱我
4.金光闪闪——闪闪光金
5.展翅欲飞——飞欲翅展
. . . .
6.川流不息——息不流川
7.春华秋实——实秋华春
8.坐井观天——天观井坐
9.景色宜人——人宜色景
10.叫苦连天——天连苦叫
五个字:
1.清晨我和猪—猪和我晨清(成亲)
2. 我爱总复习—习复(媳妇)总爱我
3.人约黄昏后—后昏黄约人
4. 我的生字本——本子生的我(re)波罗蜜——密罗波若般(bo)般
5.若六个字:团结就是力量——量力是就结团1.上帝与我同在——在同我与帝上2.
3.说曹操曹操到——到操曹操曹说
吃不了兜着走——走着兜了不吃4.5. 挂羊头卖狗肉——肉狗卖头羊
挂 . . . .。
幼儿园大班游戏课教案《正说反做》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游戏课教案《正说反做》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语言目标:能听懂、理解并正确应用“正说反做”等词语,提高幼儿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理解本领。
2.思维目标:能够把握反义词的运用,发挥想象力,强化幼儿思维的快捷性。
3.身体目标:能够适应游戏规定,提高幼儿的反应速度和身体协调性。
二、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黑板、白板笔、足球、篮球、凳子、彩条等。
2.环境准备:营造积极向上、喜好盎然的氛围。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游戏(5分钟)创设欢快愉悦的游戏氛围,加强幼儿的喜好参加度。
导师可与幼儿一起跳绳或进行飞毯游戏,全身进行热身运动。
2. 课程导入(10分钟)导师介绍“正说反做”的概念,并通过趣味性教室中心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反义词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通过示范动作反着做,让幼儿明白“正说”与“反做”的之间的差异性。
3. 游戏阶段(30分钟)在游戏前,将足球和篮球各放在教室的两侧,凳子和彩条放在中心位置。
并要求幼儿排成两排,一排站在足球旁边,一排站在篮球旁边。
第一轮游戏:导师在黑板上写下要求幼儿做出相反动作的词汇,并说出对应动作。
如:“站起来”——“坐下去”“向左走”——“向右走”等。
导师发号施令,要求幼儿进行相应反动作的连续接力比赛。
第一位选手接到导师的指令后,先向中心跑,坐在凳子上,再进行反动作,如“站起来”——“坐下去”。
等到搭配默契,接力过程中少犯错误,彩条作为嘉奖,颁发给全部优秀选手。
第二轮游戏:导师再次写下要求幼儿做出相反动作的词汇,并说出对应动作。
如:“跑快点”——“走慢点”“伸左手”——“伸右手”等。
导师要求选手们在踩上足球或篮球的同时接到动作指令并进行反动作。
比赛环节中,每队球员必需接力完成三组动作,完成后将球踢入球门或篮筐内。
踢进球门或篮筐的队伍先获胜。
4. 游戏回顾(10分钟)通过游戏回顾的形式,导师带领幼儿总结游戏过程中的问题和问题的解决方案。
同时,导师重视引导幼儿思考,“正说反做”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解释了“真诚、诚信”的紧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游戏:机器人听故事正说反做
活动对象:
幼儿园中班幼儿(4-5岁)
活动目标:
1.理解并深刻感知反义词组“站”和“坐”的含义。
2.能从故事里准确听出“站”和“坐”的同音指令,并根据相应指令准确做出相反的动作。
3.体验到玩反义词的乐趣。
活动内容:
测试机器人:正说反做(“站”和“坐”)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站”和“坐”是反义词。
难点:从故事里听出“站”和“坐”的同音指令并做出及时反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安静的“站”“坐”的动作学习
2.物质准备:一张机器人的图片、一张长颈鹿的卡通图、一张鳄鱼的卡通图、故事《长颈鹿和鳄鱼的乘车之行》
时间安排:
15分钟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3分钟)
(1)出示机器人图片,和孩子讨论机器人的特性。
幼儿:“有遥控,遥控机器做什么,机器人就做什么。
”(“机器人是铁的!机器人……”)
师:“对的,机器人是根据遥控器的指挥来行动的。
现在我们来玩机器人的游戏,老师就是你们这些小机器人的遥控器。
”“一二三,你们都是机器人”。
孩子扮机器人,教师给口令,机器人照做。
(教师说“站”和“坐”的指令,幼儿
做相同动作。
)
(2)教师给孩子介绍一种机器人——“相反机器人”(功能:听到命令,做相反动作)。
“比如:老师说站,你们就要怎么样?”“坐下。
”
师:“‘站’和‘坐’就是相反的动作。
所以听到‘站’小机器人门就要‘坐’下,听到‘坐’你们就要‘站’起来。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来测试一下相反机器人。
”(教师说“站”和“坐”的指令,幼儿做相反动作)
2.介绍玩法和规则,幼儿游戏(12分钟左右)
(1)玩法介绍:
教师先讲述一遍故事,以便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大致听出故事中有哪些“站”和“坐”的指令;
在教师讲故事过程中,扮演“相反机器人”的幼儿,听到教师“站”或“坐”的指令时,及时做出相反动作;
口头表扬做对次数最多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2)规则介绍:
听故事时,当听到“站”时坐,听到“坐”或“座”时站;
小椅子桌子有一定距离,站起来刚好不用移动椅子,不发出声音。
(3)正式游戏:
师:“现在老师要给机器人出更难的任务。
听故事里面包含的‘站’、‘坐’的指令,小机器人做相反的动作,机器人们可要仔细听故事。
”
注意:听到“座“位的“座”也是“坐”的指令
(讲述故事,进行游戏)
故事:这是一个老爷爷坐在椅子上讲给他站着的孙子听的故事。
话说有一只长颈鹿在路边站了很久,它想去一个遥远的地方看望它的鳄鱼老朋友。
可是却一直等不到车。
去鳄鱼家的路途实在是太远了。
“总不能老这么站着吧!”长颈鹿想,“得赶紧坐车赶过去呀”!过了很久很久。
终于来了一辆大巴车。
“喂喂,长颈鹿大姐,这儿刚好有一个座位!赶快上来吧!”大熊司机把车停在路边,坐在驾驶座位上对长颈鹿喊道:“别老站在路边啊!还不赶快上来,坐在我旁边的座位上!”长颈鹿听了十分高兴,立马从地上站起来,钻进汽车,坐到自己的座位上。
大巴车又
“轰轰轰”的开了好久,忽然大巴车停了下来。
原来是有人要坐车啊!大熊司机把车停在路边,对客人喊道:“喂喂,车上没有座位了,看来你要站在路边再等等呢!”“哎呀哎呀!没关系没关系!我都站着等了好久了呢,我可不想再站了!”这位客人脾气可真不小!大熊司机只好让它坐上车了。
你猜猜这位客人是谁?竟然就是长颈鹿的老朋友鳄鱼呢!长颈鹿高兴坏了,赶紧站起来给他的老朋友让座,“哎呀呀!我的老朋友,我正打算去看你呢!你站了好久了吧!快来坐坐!”“不不不,我站着,你坐吧!”鳄鱼不好意思的说。
“还是你坐吧,我站着。
”长颈鹿说。
“你坐嘛!我站!”“不,我不坐,你坐!”“你不要站着,你坐吧!”“不,我站着,你坐下。
”鳄鱼这下生气了,他赌气说,“我不坐,你自己坐!”“你要站着,我也不坐!”长颈鹿也赌气地说。
车里坐着的乘客们看着这两个生气的朋友叹气道:“到底是谁站谁坐,谁坐谁站!站站坐坐,坐坐站站;站坐坐站,坐站坐站;倒是把一桩好事变成了坏事了呢!”
师:第一次的游戏,有的小机器人们可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反应不够灵活,我们再来玩一次,相反机器人们可要抓住最后一次机会。
(再玩一遍)
师:“老师观察到某些小机器人反应很灵活,有些小机器人就不太灵活了,需要修理一下。
比如有的小机器人的耳朵不灵活没仔细听老师的故事,下次可要带好耳朵,当一个灵敏的小机器人。
”
3.拓展及结束:转入其他反义词,请小朋友游戏后去玩新的反义词组(2分钟左右)
师:好了,小朋友们,我们今天都扮演了“相反机器人”,大家觉得好玩吗?
幼儿:好玩!
师:那么请小朋友们再去找找会做其他动作的“相反机器人”,我们下次再一起玩哦!现在机器人们和测试员们都累了,大家休息一下吧!(本次游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