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规划)方案总体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建设项目工程规划项目方案计划地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计划

第四节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工业厂区总平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1.建筑密度指标建筑密度指标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是工业建筑总平面团}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反映总平面设计中,用地是否合理紧凑。
其表达式为:2.土地利用系数土地利用系数指厂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铁路、道路、管线等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比建筑密度更能全面反映厂区用地是否经济合理的情况。
其表达式为:3.绿化系数(二)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除占地(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体积指标外,还考虑以下指标:(1)生产面积、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之比;(2)单位设备占用面积;(3)平均每个工人占用的生产面积。
二、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一)适用性指标1.居住面积系数( K )2.辅助面积系数( K l )使用面积也称作有效面积。
它等于居住面积加上辅助面积。
辅助面积系数 K1,一般在 2在20~27%之间。
3.结构面积系数( K2 )结构面积系数,反映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一般在 20 %左右。
4.建筑周长系数( K’)建筑周长系数,反映建筑物外墙周长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5.每户面宽6.平均每户建筑面积7.平均每户居住面积8.平均每人居住面积9.平均每户居室及户型比10.通风主要以自然通风组织的通畅程度为准。
评价时以通风路线短直、通风流畅为佳;对角通风次之;路线曲折、通风受阻为差。
11.保温隔热根据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来评价。
12.采光居住建筑的采光面积,应保证居室有适宜的阳光和照度。
采光面过小,不仅不符合卫生要求,而且视觉、感觉上也感到不适;但若窗口面积过大,对隔声、隔热、保温也是不利的。
(二)经济性指标1.工期期指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全部日历天数。
评价工期应以法定的定额工期(或计算工期)为标准。
(完整)《概念方案设计成果》

概念方案设计成果标准1、概念规划方向研究(1A)1。
1.该阶段重点:用地容量内不同产品配比的分布形态,须提供 3-4 个概念规划草案。
1.2 (1A)图纸清单及图纸深度要求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标明用地界限、道路红线、周边建筑、周边道路名称、指北针表明地下室边界和出入口位置标明建筑单体的层数和退线,建筑单体体块和建筑间距要用真实尺寸表明住区道路、停车位、绿地和水系的边界。
标明表中所示住宅的类型、户型面积比例、层数和分布范围应附比例尺标明表中所示配套物业的名称、层数和位置表明居住区道路系统及人流、车流包括货运、消防流线及出入口位置(如居住区内有公交线路,应表明公交站点位置)。
2、规划深入研究(2A )2.1 该阶段重点:在确定的产品配比条件下,进一步对居住、商业、公共空间、交通、绿化、节能、日照等因素进行优化和提升,形成具有价值最大化的规划方案。
2.22 (2 A)图纸清单及图纸深度要求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表》标明用地界限、道路红线、周边建筑、周边道路名称、指北针表明地下室边界和出入口位置标明建筑单体的层数和退线,建筑单体体块和建筑间距要用真实尺寸表明住区道路性质、宽度、位置和出入口位置,表明停车位位置和停车数目表明绿地和水系的性质、等级标明表中所示住宅的类型、户型面积比例、层数和分布范围应附比例尺标明表中所示配套物业的名称、层数和位置表明居住区道路系统及人流、车流包括货运、消防流线及出入口位置(如居住区内有公交线路,应表明公交站点位置)。
3、附表:场地自然条件表1填表人: 填写日期:年月日说明:1。
本表格所列为描述场地自然条件所需的图纸目录。
应在项目投资决策评审管理阶段收集、制作完成,并作为进行规划草案、概念设计、实施方案设计的基础资料。
2 。
在项目投资决策评审管理阶段,若政府提供的“场地红线图"、“场地地形图”深度不足,则应在项目设计管理阶段落实并确认此二图纸。
场地自然条件表2填表人:填写日期:年月日说明:1.依据场地社会条件表一(表1。
设计与施工方案技术经济评价

6.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表示全厂生产产品的劳动效率的 指标。以实物量指标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 年产量 全厂人数
以价值指标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全员劳动生产率=
年产值 (元/人 全厂人数
年)
7.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
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
年产值 生产工人数+辅助生产
(元/人 工人数
2.评价的一般程序 (1)明确方案分析的任务和范围,即明确方案是群体工 程的施工方案、单位工程的施工方案,还是工种工程的施工方 案,同时收集有关资料。 (2)拟定两个以上可行的备选方案。若评价新工艺、新 技术方案时应以传统方案作为对比依据。 (3)确定反映方案特征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4)计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5)方案的分析、评价与选择。
有效面积=建筑面积-结构面积
有效面积= 建筑面积 有效面积折算系数
有效面积折算系数= 建筑面积 =
1
结构面积 1-结构面积系数
3.居住面积:即卧室和起居室的净面积。凡利用走廊加 宽后作前室或小方厅的,若能放下一张单人床,而又不影响 正常交通的条件下,可算为2m2居住面积,否则均作交通面积 算入辅助面积。壁柜不论大小,按门开户方向分别计算,如 门开向居室,则算作居住面积,否则作辅助面积。
雨篷结构的外边线至外墙结构外边线的宽度超过2.10m者,应按雨 篷结构板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2计算。
(宽度﹥2.1m才计水平投影面积的1/2 ,宽度≦2.1m不计。 且不区分是否有柱)
有永久性顶盖的室外楼梯,应按建筑物自然层的水平投影面积的1 /2计算。
(室外楼梯,最上层楼梯无永久性顶盖,或不能完全遮盖楼梯的雨篷,上层楼梯不计算 面积,上层楼梯可视为下层楼梯的永久性顶盖,下层楼梯应计算面积)
[整理]-7-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算法
![[整理]-7-28综合技术经济指标概念及算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5045c7d1f34693dbef3e29.png)
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的设计其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必须计算,下列指标包括必要指标、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定。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现在解释一下各项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一、规划总用地是规划局批准的地块,不是全部能用于居住区设计的,其“规划总用地”范围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当规划总用地周界为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小区路或自然分界线时,用地范围划至道路中心线或自然分界线;(2)当规划总用地与其它用地相邻,用地范围划至双方用地的交界处。
1、居住区用地(R)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1)住宅用地(R01)住宅建筑基地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2)公建用地(R02)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底层公建住宅或住宅公建综合楼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按住宅和公建各占该栋建筑总面积的比例分摊用地,并分别计入住宅用地和公建用地;B底层公建突出于上部住宅或占有专用场院或因公建需后退红线的用地,(如公交车站马路加宽处)均应计入公建用地。
(3)道路用地(R03)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居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
在大城市中通常与城市支路同级,按道路红线宽度计算。
△小区(级)道路一般用以划分组团的道路,有人行道时也计入面积。
△组团(级)道路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
我认为,现在有的已加宽,连接停车位或兼作消防车道的所以应计算面积。
居民停车场计入面积。
(4)公共绿地(R04)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绿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 宅旁(宅间)绿地面积计算的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规定:绿地边界对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算到路边,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算道便道边,沿居住区路、城市道路则算到红线;距房屋墙脚1.5m;对其它围墙、院墙算到墙角;B 道路绿地面积计算,以道路红线内规划的绿地面积为准进行计算;C 院落式组团绿地面积计算起止界应符合本规范附录A第A..0.3条的规定:绿地边界距宅间路、组团路和小区路路边1m;当小区路有人行便道时,算到人行便道边;临城市道路、居住区级道路时算到道路红线;距房屋墙脚1.5m;D 开敞型院落组团绿地,应符合本规范表7.0.4 ---2要求;至少有一个面面向小区路,或向建筑控制线宽度不小于10m的组团级主路敞开,并向其开设绿地的主要出入计算组团绿地面积还应满足1/3绿地面积在基本日照阴影线之外的要求。
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控制性详细规划居住区用地平衡表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与分析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定义、内容、成果、审批一.定义,内容:控制详细规划是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
主要内容包括: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限和使用范围,提出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可建的建筑类型,规划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后退红线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的用地界限;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规定细则。
这一阶段的城市景观、形象设计主要依照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景观设计要求,提出各项景观建设标准和用于景观设计的各项控制指标,指导下一阶段景观设计。
二.成果:(一)位置图。
图纸比例不限;(二)用地现状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分类画出各类用地范围(分至小类),标绘建筑物现状、人口分布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必要时分别绘制;(三)土地使用规划图。
图纸比例同现状图,画出规划各类使用性质用地的范围;(四)地块划分编号图。
图纸比例1/5000,标明地块划分界线及编号(和本文中控制指标相对应);(五)各地块控制性性详细规划图。
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图纸标绘以下内容:1.规划各地块的界线,标注主要指标;2.规划保留建筑;3.公共设施位置;4.道路(包括主、次干道、支路)走向、线型、断面,主要控制点坐标、标高;5.停车场和其他交通设施用地界线;(必要时4、5两项可单独绘制)。
(六)各项工程管线规划图。
标绘各类工程管网平面位置、管径、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三.审批:应该由市人民政府审批。
编制分区规划的城市的详细规划,除重要的详细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审批外,由城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61.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确定的意义、如何确定、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规定性指标:用地性质,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泊车位及配套服务设施,绿地率,交通出入口方位。
建筑设计方案各阶段设计方案成果标准

种植设计图。标明所有植物种类、种植数量及规格,附苗木种植表。
铺装设计图。活动场地等硬质铺装的布局、铺装效果、铺装材料等、铺装地面范 围、定位等。
照明及安防系统图。照明系统的布局、安防监控系统布局及定位。
B.立面图(应选择绘制主要立面,立面图上应标明):
立面外轮廓及主要结构和建筑部件的可见部分,如门窗(幕墙)、雨篷、檐口(女儿 墙)、屋顶,平台、栏杆、坡道、台阶和主要装饰线脚等;
平、剖面未能表示的屋顶、及屋顶高耸物、檐口、室外地面、等主要标高或高度;
C剖面图:
主要结构和建筑构造部件,如:地面、楼板,屋顶、檐口、女儿墙、吊顶、梁、柱, 内外门窗、天窗、楼梯、电梯、平台、雨篷、阳台、地沟、地坑、台阶、坡道等;各层楼地 面和室外标高,以及室外地面至建筑檐口或女儿墙顶的总高度,各楼层之间尺寸及其他必需 的尺寸等;
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道路、元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坡的定位尺 寸。
注明坐标及高程系统(如为用地建筑坐标网时,应注明与测量坐标网的相互关
系)。
2)管线综合图
各管线的平面布置,注明各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和管线间距。
场外管线接入点的位置。
管线密集的地段宜适当增加断面图,表明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绿化之间及管线之 间的距离,并注明主要交叉点上下管线的标高或间距。
D.表现图:(透视图、乌瞰图)
总体鸟瞰图1张
若干典型建筑的人视点透视图,每栋建筑不少于2张。
典型建筑屋顶俯视图1张
3)主要建筑单体模型(1:50)
2、机电设计
1)设备专业方案设计说明;
最新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编制深度规定

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编制深度规定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大中型建筑工程项目方案设计编制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2 概念方案设计2.1 一般要求2.2 设计说明2.3 图纸文件3 建筑方案设计3.1 一般要求3.2 设计说明3.3 图纸文件3.4 工程造价估算精品好文档,推荐学习交流1 总则1.0.1 为规范设计市场,节约社会资源,繁荣建筑创作,针对当前建筑方案设计招投标的实际情况,统一大中型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特制定本规定。
1.0.2 本规定针对大中型民用建筑工程设计;小型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可参照执行本规定。
一般工业项目房屋建筑的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适用本规定,并执行有关行业标准。
1.0.3 本规定取代《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的“方案设计”部分。
1.0.4 方案设计编制深度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规范标准和条文,满足本规定要求,满足设计招标文件及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
1.0.5 建筑方案设计招标分为概念方案招标和建筑方案招标两种。
招标人应在招标公告或投标邀请书中明示。
1.0.6 概念方案均应编制工程造价框算(以下简称框算);建筑方案应编制工程造价估算(以下简称估算)。
框算和估算应符合国家法规和规范文件,并符合招标文件的约定;框算和估算应控制在已经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允许范围之内;若有超出,应说明理由,投标人应对框算和估算的准确性负责。
1.0.7 方案设计中任何专业若采用特殊结构、新材料时均须重点说明。
当其采用新技术对建筑工程的经济、安全、环境保护、节能等方面影响重大时,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专项评估或论证,只有通过专项评估或论证认可后方可批准执行。
主要技术采用其他国家的规范标准时,也应评估批准。
1.0.8 所有图纸和建筑模型都应按比例绘制或制作。
1.0.9 设计文件应采用简体中文;若同时使用中文、外文时,解释以中文为准。
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100.00% 100.00% 99.811 人均面积(㎡/人) -14.07 10.23 0.00 2.64 1.2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规划)方案总体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
日期:编号:
说明:本表用于“概念(规划)方案设计”及“建筑方案设计”阶段;“概念(规划)方案设计”首次填写,“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补充完善;
(如上内容,概念(规划)方案设计及建筑方案设计两阶段均应填写)
注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水景)的总称。
注2.公建用地
也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
注3. 道路用地
a居住区道路;b小区路;c组团路;d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地面停放场地;
注4. 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绿地,包括“a居住区公园、b 小游园、c组团绿地、d其他带状块状绿地等”。
注5. 绿地率
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的总和占居住区用地的比率(%)。
绿地应包括:a公共绿地、b宅旁绿地、c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d道路绿地(即道路红线内的绿地),e 以及满足当地植树绿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顶绿地,但不应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的人工绿地。
注6. 建筑密度
居住区用地内,各类建筑的基底总面积与居住区用地面积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