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季报表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表号:602-1表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组织机构代码□□□□□□□□-□文号:国统字(2013)56号一、规模以上工业和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从事主营业务活动的从业人员期末人数(51) 人从事主营业务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8) 人二、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1) 人其中:一级建造师(42) 人其中:现场施工人员(43) 人其中:持证上岗人员(44) 人劳务分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6) 人其中:现场施工人员(47) 人三、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49)□□□□□□□□-□单位详细名称(50)月日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按“一套表”网上直报规定时间填报3.本表“补充资料一”由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调查单位填报,其他行业调查单位免填;“补充资料二”由有资质的建筑业调查单位填报,其他行业调查单位免填;“补充资料三”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4.审核关系:(1)01≥02 (2)01≥03 (3)01=05+06+07 (4)08=09+10+11 (5)12=13+18+19(6)13=14+15+16+17 (7)01>47 (8)01=71+72+73+74+75(9)08=76+77+78+79+80 (10)12=81+82+83+84+85 (11)48≠0 (12)01>41(13)01>42 (14)01>43 (15)01>46 (16)43≥44填报说明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报告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培训课件】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一套表讲解(202表)-PPT课件

14.绩效工资
也可称为效益工资、业绩工资。 指根据本单位利润增长和职工工作业 绩定期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奖金; 支付给本单位在岗职工的超额劳动报 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 包括:加班工资、生产奖、节约 奖、劳动竞赛奖和其他奖金。
docin/sundae_meng
• 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注意事项: • 1.如果企业自行完成施工产值中,包括分包 给非独立核算经济实体完成的那部分产值, 如:分包给一些非独立核算的零散的建筑业 包工队(组)等。为了保持相关数据的一致 性,包工队(组)参与施工的人数也应统计 在总包企业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内。 • 2.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劳动生产率是按“产品 法”计算,因此确定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 的平均人数必须遵循可比性原则,即生产的 产品与劳动消耗在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上必 须一致。 docin/sundae_meng
15.福利工资
指本单位制定的相关职工福利政策, 为补偿本单位在岗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 动消耗,或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的津贴 (如保健性津贴、技术型津贴、年功性 津贴等),以及为保证其工资水平不受 物价影响而支付的物价补贴,也包括单 位发给在岗职工可自行支配的住房补贴、 通讯补贴、交通补贴、无食堂补贴等。
计算建筑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
• 指建筑业企业(或单位)报告期实际 拥有的、与建筑施工活动有关的人员 的平均人数,包括参加本企业(或单 位)建筑施工活动的非本企业(或单 位)人员,但不包括企业内部社会服 务性机构的人员以及由本企业支付工 资但所从事的工作与本企业生产基本 无关的人员。
docin/sundae_meng
13.基本工资
• 也可称为标准工资、合同工资、谈判工资。 指本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支付给本单 位在岗职工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提供正常工作 的劳动报酬。在以计时和计件为发放工资主 要形式的单位中,底薪可作为基础工资。包 括工龄工资(年功工资)。
【培训课件】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一套表讲解(202表)

ppt课件
1
企业一套表上报时间及安排
一、试点上报
2011年一季报,单位填报时间:8月8日-11 日;2011年二季报,单位填报时间:8月18日- 22日 二、试点对象
“三上企业”,包括工业、建筑业、房地产、 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
二、注意事项
除了催报单位上报外,对于未建立报表关系 的“三上企业”须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他们,保 证这些单位报表的如期上报。
年平均人数计算公式:开工之月平均人数+…+12月平均人数
12
ppt课件
14
在岗职工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每天 平均拥有的在岗职工人数。
ppt课件
15
劳务派遣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每天 平均拥有的劳务派遣工人数。
ppt课件
16
其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每天 平均拥有的其他从业人员数。
• 注意:如果本单位使用的外单位人员,其全部 劳动报酬仍由原工作单位负担,该人员仍由原 工作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ppt课件
10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 指报告期内(季度或年度)每天平均 拥有的从业人员数。季度或年度平均 人数必须以月平均人数为依据,按单 位实际情况计算得到,不得用本季度 或年末人数替代。
• (1)月平均人数:以报告月内每天实 有的全部人数相加之和,除以报告月 的日历日数。计算公式为:
•
月平均人数=
报告月内每天实有部的人全数之和 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ppt课件
11
• 对人员增减变动很小的单位,其月平 均人数也可以用月初人数与月末人数 之和除以2求得。计算公式为:
2017年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报表

表 组织机构代码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单位详细名称: 指标名称 甲 一、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 其中:女性 其中:非全日制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按职业类型分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按职业类型分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二、工资总额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其他工资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按职业类型分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文 号:102-1表 号:国统字[2016]125号 制表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有效期至:2017年6月 数量
85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17年 月 日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次年3月10日24时前填报;省统计机构次年3月31日24时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上报。 3.“补充资料”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2016 年
计量单位 乙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填表人: 代码 丙 01 02 03 05 06 07 71 72 73 74 75 08 09 10 11 76 77 78 79 8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81 82 83 84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季报

表 号:制表机关:组织机构代码:文 号:
联系电话:
4.“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及其分组指标均为计算生成,调查单位免填。
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1季度季后4日、2季度季后3日、3季度季后8日前网上填报,4季度季后5日前网上填报; 省级统计机构1季度季后8日、2季度季后7日、3季度季后11日、4季度季后10日前完成数据审核、 验收、上报。
3.本表4季度由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表中带“*”的指标,其他指标免填;其他行业和有劳务分 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免填本表。
分 机 号:
报出日期: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202-1表国家统计局
国统字(2011)82号。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定期统计报表(ppt 61页)

8
三、统计原则
人员统计要执行 “谁发工资 谁统计(劳务派遣人员除外)” 的原则。
法人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人 员,应由实际用工单位统计, “谁用工谁统计”,无论用工单 位是否直接发放工资。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1)
人
其中:一级建造师(42)
人
其中:现场施工人员(43)
人
其 中 : 持 证 上 岗 人 员 (44) 人
劳务分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6)
人
其中:现场施工人员(47) 人
三、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按职业类型分 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计量单 位
乙
— 千元 —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千元 元 — 元 元 元 — 元 元 元 元 元
数量 1
10
文 号: 国统字( 2012) 84号
有效期至: 2 0 1 3 年 6 月
指标名称
甲
二、工资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 按人员类型分 在岗职工 基本工资 绩效工资 工资性津贴和补贴 其他工资 劳务派遣人员 其他从业人员 按职业类型分 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服务业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表 号: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及工资等方面的资料,为政府监测、调控工资分配格局、进行宏观决策提供数据,为国民经济核算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制度。
二、调查对象
本制度的统计调查对象是法人单位,包括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
三、统计范围
劳动工资年报统计范围为城镇地区的全部法人单位,包括非私营法人单位和私营法人单位。
季报统计范围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
四、调查内容
本报表制度的统计调查内容为法人单位中的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等情况。
五、统计原则
本报表制度以“谁发工资谁统计(劳动派遣人员除外)”为基本原则,劳务派遣人员按照“谁用工谁统计”的原则统计。
法人单位在本地区以外的产业活动单位其人员和工资应包含在法人单位中。
六、数据收集
年报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城镇私营法人单位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季报规模以上法人单位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国家统计局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报送。
报送时间、填报方法及其他有关事项,详见制度中各项具体说明和规定。
七、数据汇总
年报城镇非私营法人单位数据由基层统计局汇总,通过综合表的形式逐级报送,在此基础上汇总全国数据。
年报城镇私营法人单位总体数据由各省区市统计局进行推算,以综合表形式报送,在此基础上汇总全国数据。
季报数据通过一套表企业上报数据进行汇总。
八、数据发布
年度数据通过国家统计局外网、统计年鉴或其他统计资料等形式对公众发布。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2017年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年报表

单位盖章: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年报表
组织机构代码□□□□□□□□-□表号:I 102-2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定机关:国家统计局
文号:国统字(2017)157号
单位详细名称: 2017年年报有效期至:2 0 1 8 年 6 月
补充资料:(1)本表数据包含的单位数(52)_______个
(2)单位直接管理的劳务外包人员(48) 人
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填表人:联系电话:报出日期:20年月日说明:1、报送时间:2017年1月6日前,报送到单位所在地街道(镇)统计办一份。
2、联系电话:石湾镇街道统计办:8331097
3、祖庙街道统计办:82733280、张槎街道统计办:82501081
南庄镇统计办:85391466、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82341019
3、本表由辖区内全部独立核算的企业、事业和机关单位填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
表 号:202-1表
制定机关:国 家 统 计 局
组织机构代码:文 号:国统字(2012)84号单位详细名称:2013年 季有效期至:2014年1月
指标名称计量单位代码本季1—本季甲乙丙12
一、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人10—
其中:单位负责人人71—
在岗职工人5—
劳务派遣人员人6—
其他从业人员人7—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8—0在岗职工人9—
劳务派遣人员人10—
其他从业人员人11—
二、工资———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千元12—0 在岗职工千元13—
劳务派遣人员千元18—
其他从业人员千元19—
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元20—#DIV/0!
在岗职工元21—#DIV/0!
劳务派遣人员元22—#DIV/0!
其他从业人员元23—#DIV/0!
补充资料:
一、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均人数(48)人(限规模以上工业和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
二、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用工情况(限有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
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1)人
其中:一级建造师(42)人
劳务分包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数:其中:现场施工人员(47)人
三、不能填报“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数据的法人单位填报
发放工资的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49) □□□□□□□□-□
单位详细名称(50)
单位负责人: 统计负责人: 填表人: 联系电话: 报出日期:20 年 月 日
说明:1.统计范围: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2.报送日期及方式:调查单位1季度季后6日、2季度季后3日、3季度季后9日、4季度次年1月7日24时前网上填报;各市统计局1季度季后8日、2季度季后5日、3季度季后11日、4季度次年1月9日12时前完成数据审核、验收、上报。
3.本表4季度由规模以上工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填报,其他单位免报。
4.本表“补充资料一”由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调查单位填报,其他行业调查单位免填;“补充资料二”由有资质的建筑业调查单位填报,其他行业调查单位免填;“补充资料三”由主表数据为空的调查单位填报。
5.“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及分组计算指标(计算结果乘以1000)。
计算公式为:
(1)20=12/08 (2)21=13/09 (3)22=18/10 (4)23=19/11
6.审核关系:
(1)01=05+06+07 (2)08=09+10+11 (3)12=13+18+19 (4)48≠08 (5)01≥71 (6)48≠0 (7)01>41 (8)01>42 (9)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