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简明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一、村道加密公路(通达)路面宽度不小于5米,路基宽度不小于6.5米;路面结构:手摆片石20cm,泥结碎石8cm。
二、通村水泥混凝土路(或油路)(通畅)1、以设计路面宽度为标准的公路按设计施工(如路面宽度为3.5米的公路按路面3.5米,路肩2×0.25m施工),在适当的位置设置错车道,1公里不少于4个,路肩全部要求硬化;2、路面结构:部分道路设计要求有手摆片石补强20cm和碎石调平4cm。
水泥砼路面:水稳层20cm,水泥砼面层20cm;油路:水稳层20cm,沥青表处面层3cm。
三、施工的质量控制(一)、路基施工内容与质量控制1、对于新修路基施工填方我们要求分层压实(松铺厚度控制在30-50cm),并逐层检查其压实度,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对旧路基施工时宽度较窄的路段进行开挖和截弯取直(即将弯道改为直道)或填土拓宽(此时我们要注意在新老路基搭接时候的错台,宽度在50-150cm,同样进行压实)。
2、在旧路基拓宽时注意清理原有路肩的杂草、腐质土、边沟淤泥,并用页岩土进行回填压实(填方)。
(对压路机压不到的可以采用强夯)3、在路基施工中对出现弹簧现象和路基软弱地段要求用页岩土换填(深度80-150cm)。
4、由于今年雨水较多路基施工时要优先设置排水设施,作好施工临时排水,保证全线排水顺畅。
土石方开挖不得大挖、超挖和过量爆破,避免对边坡及周围民房的影响。
(一般挖方上边坡坡比1:0.5,填方边坡坡比1:1.5)5、路基填筑必须使用合格材料,严禁使用垃圾、腐质土,特别不得混有草皮、树根和超大的石块(粒径>30cm),确保填筑材料均匀。
6、路基填筑材料必须严格控制含水量,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对土进行取样试验,确保路基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7、对边坡有坍塌和需要加宽路基但是位置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新增挡墙。
8、挡防工程(挡墙工程)、桥涵等构造物墙(台)背回填应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砂砾石、碎石),按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分层回填、碾压。
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

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1.设计要求:包括公路线形设计、材料选择、标准断面、纵横断面、交叉口设计、桥梁设计等。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充分考虑农村特点和需求。
2.材料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如路基填料、路面材料、路肩材料等。
要选择经济且耐久的材料,确保公路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施工要求:包括路基处理、路面铺设、交通标志和标线、排水设施等。
施工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道路安全。
4.养护管理要求: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非常重要,要建立健全的养护体系,包括定期巡查、维护保养、应急修复等。
同时,要加强公路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
5.交通安全要求: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农村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同时加强交通监管和执法,确保行车安全。
6.环境保护要求:农村公路建设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噪音和粉尘控制、水土保持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的制定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特点和资源情况,并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
此外,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农村公路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制定和执行农村公路建设暂行技术要求,是促进农村地区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技术要求,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河北省农村公的路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标准二○○八年八月目录1 总则2 控制要素3 路线4 路基路面5 桥涵6 路线交叉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8村镇路段1 总则1.0.1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结合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特制定《河北省农村公路建设工程技术标准》。
1.0.2本标准所称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适用于河北省境内农村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
1.0.3 农村公路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因地制宜、经济实用、注重环保、确保质量”的原则。
农村公路改造,应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
农村公路建设应尽量减少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应结合绿化或采取相应工程措施,协调、改善同沿线自然景观的配合,提高公路环境质量。
1.0.4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执行。
各地应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路的等级。
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
县城通达乡(镇)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乡(镇)与乡(镇)的公路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乡(镇)通达行政村的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
表1.0.4列出农村公路的一般适宜等级。
表1.0.4 农村公路的等级及适应情况注:适应的交通量是指对应等级的公路在预测年限所能适应的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农村公路中未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
1.0.5 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的有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10年预测。
1.0.6 农村公路建设要贯彻环境保护,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的原则,尽量减少占地,保护基本农田;工程设计要合理选用具体技术指标,尤其是路线平、纵、横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用中、低值。
河北农田田间路硬化标准

河北农田田间路硬化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河北农田田间路硬化标准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田田间路硬化成为了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在改善农田路况、提高农田生产效率方面一直处于前沿。
为了规范农田田间路硬化工作,提高农田路硬化的质量和水平,我省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以保障农田路硬化工程的顺利进行。
一、农田田间路硬化的必要性农田田间路硬化是指在农田中设置的便于交通及作业用的道路,它的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田生产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农田田间路硬化可以有效减少农机作业的能耗和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提高农民运输农副产品的效率,减少损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 材料要求:农田田间路硬化的材料应选择优质的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材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且质量稳定、耐久性好。
2. 施工工艺:农田田间路硬化施工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施工工艺,保证路面平整、坚固、耐磨。
施工时要注意保护好周边环境,避免污染,并确保施工质量。
3. 设计要求:农田田间路硬化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河北省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和土地利用情况,合理确定路宽、路线等参数,确保农田路硬化工程符合实际需求。
4. 安全标志:在农田田间路硬化工程中应设置明显的交通安全标志,如限速标志、路牌等,以确保农民作业和行驶的安全。
在需要设置路灯、护栏等设施时也应按照相关标准执行。
5. 养护要求:农田田间路硬化后,应加强路面养护工作,定期检查、修补路面缺陷,确保路面平整、畅通。
养护工作也是保证农田路硬化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农田田间路硬化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施工、精心管理的原则。
在项目启动前,需要进行前期勘察、设计,并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应加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要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水平,提升工程质量。
农田田间路硬化工程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河北省公路条例(2021年)

河北省公路条例(2021年)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11.23•【字号】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5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公路正文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一百零五号)《河北省公路条例》已由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于2021年11月23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2021年11月23日河北省公路条例(2021年11月23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公路发展规划与建设第三章公路养护第四章公路保护第五章农村公路特别规定第六章收费公路特别规定第七章公路区域协同发展第八章保障与监督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路建设和管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促进公路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公路的规划、建设、养护、经营、使用、保护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公路,包括公路桥梁、隧道和涵洞,按照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其中,县道、乡道、村道统称农村公路。
公路按照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第三条公路发展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质量、建养并重,绿色智能、安全畅通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公路工作的领导,加大对公路事业的投入,将公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加强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实现公路网与其他基础设施网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交通保障能力。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公路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水行政、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应急管理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公路相关工作。
最新农村公路施工规范标准

最新农村公路施工规范标准农村公路施工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最新农村公路施工规范标准的内容:一、总则1.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农村公路工程。
2. 农村公路施工应遵循安全、经济、环保、适用的原则。
3.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施工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
二、设计要求1. 农村公路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2. 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自然条件,以及交通流量、车辆类型等因素。
3. 公路设计应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排水系统等。
三、施工材料1. 施工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合格的质量证明。
2. 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3. 材料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试验。
四、施工工艺1. 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
2.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定期进行质量检查。
3. 施工工艺应包括路基施工、路面施工、桥梁施工等。
五、施工安全1. 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 施工人员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
3. 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六、环境保护1.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粉尘、噪音控制等。
2. 施工废弃物应进行分类收集和合理处置。
3. 施工结束后,应及时恢复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
七、质量监督1. 施工过程中应接受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
2.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标准。
八、工程验收1.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组织自检,并提交工程验收申请。
2. 工程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参与。
3. 工程验收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工程质量。
九、维护与管理1. 工程验收合格后,应建立公路养护和管理制度。
2. 定期对公路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公路的畅通和安全。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它是农村地区发展经济所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农村公路建设涉及到农村与城市之间的交通关系,其标准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以确保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及高效性。
一、公路安全农村公路建设的关键就是要落实公路安全的标准。
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道路几何设计、材料及施工技术等因素,建设合理、安全、经济、舒适的道路。
其具体标准包括:1、坡度:沿山路道路坡度控制在10%左右,沿平地道路坡度控制在6%以下,以保证行车安全。
2、道路宽度:根据交通量及实际情况,确定道路宽度,一般应参考6米以上宽度为宜。
3、路侧石墙:路侧石墙要设置在道路旁,使路边两侧安全有序,减少事故发生几率。
4、车行道:路段需要连续设置车行道,以提高农村公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二、道路施工质量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要求质量高,施工质量必须符合《道路施工标准》,具体质量标准为:1、路面:基础层要求承受能力强,根据荷载的不同,配有乳化沥青、沥青混合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等不同材料,保证道路的良好承载能力。
2、排水系统:表层施工必须配置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和洪水积存,以及避免路面出现滑溜等情况。
3、沥青路面铺装:以热沥青锥浆施工为主,要求沥青外观光滑,表面平整,不能出现路面凹凸缺陷。
4、施工质量检测:工程建设结束后必须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为公路建设提供质量保证。
三、农村公路建设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必须采用最新的技术来提高原料的可利用率,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其中,热混合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节约成本,节约时间,节省经费;智能道路施工技术可以减少施工中的危险、噪音和空气污染等;机械化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控制技术可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监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及效率。
因此,为了确保农村公路建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高效性,必须按照一定的建设标准进行施工,采用最新且最佳的施工技术,并进行质量检测,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及高效性,并为农村投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及质量管理农村公路是公路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是路网的基础,同国省干线公路相比,农村公路同群众利益更加贴近,管好农村公路,特别是管好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不仅是一项建设任务,更是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改善党群关系的政治任务。
一、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农村公路建设是指县道,乡道和村道公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由于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其技术标准无法达到等级公路的技术标准,因此,交通部、省交通厅及市交通局根据实际情况专门针对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进行了调查,即对技术要求进行了降低。
一)、路基工程(1)路基宽度: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4.5m(村道),双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乡道),村道工程特别艰巨地段报交通局同意后路基宽度可采用3.5 m。
(2)错车道:村道建设中单车道路基必须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长度不小于10 m,错车道处路基宽度不小于6.5 m,可结合地形(哪个设得起就在那儿设),交通大小(交通量大的错车道设密一些,小的设稀一些),通视条件的(双方来车能否及时反应)综合考虑设置。
(3)水沟:水沟按“五五八”(即沟底50cm宽,沟高50cm,沟顶高80cm)土水沟。
(4)涵洞:分两类:一类分为排水涵洞,根据地形和路基排水状态设置;一类为灌溉涵洞,充分考虑农田灌溉需要设置。
涵洞要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设置齐全,因为水泥砼施工完成后无法再增设。
(5)防护工程:针对路基不稳,路基宽度不够等地段,可考虑采用挡土墙(即堡坎)、护坡等防护措施,防护工程顶宽应不小于60 cm,背坡按1/4放坡。
二)、路面工程(1)总体要求:路面结构必须有基层和面层,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强度。
(2)村道通达工程修建泥结碎石路面,同时必须设置基层,基层可采用片拳石基层,基层厚度不得低于15 cm,泥结碎石面层厚度不得低于8 cm;通乡公路和村道通畅工程可选择修建水泥砼路面或沥青表处路面,同时必须设底基层和基层,底基层可采用片拳石结构,厚度不得低于15 cm,基层可采用二灰碎石结构,厚度不得低于10 cm,水泥砼面层厚度不得低于20cm,沥青表处面层厚度不得低于2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