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技术标准表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表

60
40
30
20
15
平曲线半径(m)
≥400
≥200
≥150
≥150
≥100
纵坡(%)
≤3
≤3.5
≤4
≤4
≤4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贯入、沥青表面处治、碾压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预制砌块、不整齐块石路面、半整齐块石路面、整齐块石路面、级配碎石路面、级配砾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水结碎石路面
基本级公路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贯入、沥青表面处治、碾压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预制砌块、砖石路面、不整齐块石路面、半整齐块石路面、整齐块石路面、级配碎石路面、级配砾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水结碎石路面
2.2
2.5
2
8
0.6
0.7
0.9
1.2
1.5
2.0
—
—
—
3
5.2+8.8
0.8
1.0
1.5
2.0
2.5
—
—
—
—
最大纵坡
设计速度(km/h)
60
40
30
20
15
最大纵坡(%)
6
7
8
9
10
最小坡长
设计速度(km/h)
60
40
30
20
15
最小坡长
150
100
80
60
40
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
设计速度(km/h)
设计速度(km/h)
60
40
30
20
15
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
农村公路技术要求一公路等级与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技术要求一公路等级与技术标准引言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农村公路不仅承担着农村居民的出行需求,还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农村公路的质量和安全,制定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农村公路的等级划分和技术标准要求。
一、农村公路等级划分根据农村公路在农村交通中所起的作用和路面状况的不同,将农村公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
农村公路等级划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交通量:即农村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数量和车辆类型,交通量较大的农村公路需要更高的技术标准来保证通行安全和路面质量。
2.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农村公路的等级也应相对较高,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
3.连通性:农村公路的等级还要考虑其与其他交通线路的连接情况,对于连接性较好的农村公路,等级划分可适当提高。
基于以上考虑,农村公路等级划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一级农村公路一级农村公路主要是指交通量较大、连接性较好且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农村公路。
这类公路通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干道,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出行起到重要作用。
一级农村公路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包括:•设计标准:根据交通量和车辆类型确定道路宽度、弯道半径、超高限界等设计要求。
•路面材料:采用优质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
•道路标线:设置明确的道路标线,包括中心线、虚线和实线等,提供导航和交通安全的保障。
2. 二级农村公路二级农村公路是连接性较好、交通量适中的农村公路。
这类公路作为支线道路,主要连接一级公路和农村的次要交通线路,负责区域内的交通需求。
二级农村公路的技术要求包括:•设计标准:通行能力、交通安全和道路标线等方面的要求较一级公路略低,但仍需满足基本的交通需求。
•路面材料:一般采用沥青或碎石路面,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设施设备: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交通设施等,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农村公路分类 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分类技术标准1. 目录1.1 公路分类概述1.2 县道1.3 乡道1.4 村道1.5 其他设施2. 公路分类概述2.1 公路等级公路等级是反映公路使用质量、通行能力的标志,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不同等级的公路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建设标准。
2.2 公路功能公路功能是指公路在不同区域和不同运输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干线公路和支线公路。
干线公路是指连接主要城市、大中型企业的公路,具有较高的使用频率和较大的运输能力;支线公路是指连接干线公路与基层单位、居民点的公路,具有较低的使用频率和较小的运输能力。
2.3 公路网络布局公路网络布局是指公路在不同区域内的分布和组合情况,一般分为放射形、环形、网格形等几种类型。
不同布局类型的公路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和使用效果。
3. 县道3.1 技术标准县道是指连接县城与各乡镇的公路,是县域内重要的交通干线。
县道的技术标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一般采用二级或三级公路标准。
3.2 建设规模县道的建设规模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交通量等因素确定,一般采用双向两车道或双向四车道形式。
3.3 设计速度县道的设计速度根据当地地形、气候等条件确定,一般不超过80km/h。
3.4 路况要求县道路况要求较高,需要保证路面平整、无明显坑洼和损坏,同时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标志。
3.5 交通量县道的交通量相对较大,需要保证交通流畅,同时需要注意交通安全和管理。
4. 乡道4.1 技术标准乡道是指连接乡镇与各村、各村之间的公路,是农村地区重要的交通纽带。
乡道的技术标准一般采用三级或四级公路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标准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标准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养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技术标准的角度,探讨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的相关内容,以期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一、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标准1.路线选址标准农村公路的路线选址应考虑地形、水文、交通需求等因素,选址过程中应遵循“尽可能短、尽可能直、尽可能平”的原则,同时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2.路基工程标准农村公路路基工程应按照地质要求、土质要求和荷载要求选用合适的路基填料,施工过程中应符合相关抗滑稳定和承载能力要求。
3.路面工程标准农村公路路面应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和交通量的路面材料,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路面铺设和压实工作,确保路面平整、耐久。
4.排水工程标准农村公路应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排水沟、雨水口等,确保路面排水顺畅,防止雨水滞留和路面变形。
5.交通标志标线标准农村公路应设置明确的交通标志和标线,包括限速标志、交叉路口标线、行车分道线等,提高交通安全性。
二、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1.定期检查与维护农村公路应定期进行路面、路基和排水系统的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路面裂缝、路基沉陷等问题,确保路况良好。
2.路面养护标准农村公路路面养护应按照不同季节和路段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及时清理积水、及时进行补坑、及时进行沥青混凝土补丁等。
3.路基养护标准农村公路路基养护应及时清理路基排水系统,保持排水畅通,防止路基软弱。
4.设施维护标准农村公路路侧护栏、交通标志、标线等设施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障交通安全。
5.应急抢修标准针对突发事件造成的道路损坏,农村公路应建立健全的应急抢修机制,保障道路畅通。
在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过程中,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是关键的环节。
遵循科学的技术标准,能够保障农村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农民出行的便利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推广,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乡村地区公路技术规范标准表

三级公路
40
2
350
—
75
850
30
2
325
—
50
750
四级公路
20
2
300
—
25
650
1
350
—
50
450
基本级公路
15
2
300
—
25
650
1
350
—
50
450
350
25
400
路基压实度
路基部位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路基压实度(%)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基本级公路
上路床
0~0.3
≥95
≥94
≥93
(m)
设计速度
(km/h)
最大坡长(m)
纵坡坡度(%)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0
1200
1000
800
600
—
—
—
—
—
—
40
—
1100
900
700
500
300
—
—
—
—
30
—
1100
900
700
500
300
200
—
—
—
20
—
1200
1000
800
600
400
300
200
—
—
15
—
—
1100
900
700
150
80
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021)

目次1总则 (1)2术语 (3)3基本规定 (5)4 路线 (14)5 路基 (33)6 路面 (42)7 排水 (47)8 桥涵 (50)9 隧道 (55)10路线交叉 (62)11交通安全设施 (67)12沿线设施 (76)附录A 典型路段安全保障方案 (79)附录B 经济型交通安全设施 (80)附录C 路面典型结构 (81)附录D 路面宽4.5m 单车道隧道衬砌内轮廓图 (84)附录E 路面宽7.0m 双车道隧道衬砌内轮廓图 (85)本规范用词说明 (86)附件《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条文说明 (86)1 总则1.0.1为规范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路网服务水平,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农村公路,是对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四级公路标准的延伸和细化。
1.0.3农村公路建设应贯彻“安全至上、环保优先、节约土地、经济适用、利于养护”的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
1.0.4新建农村公路建设应注重对沿线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保护。
农村公路改扩建应充分利用旧路资源,鼓励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1.0.5农村公路应重视排水和防护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1.0.6农村公路应结合需求设置客车停靠站、观景台及服务站等相关设施,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1.0.7过村镇路段应与村镇建设规划相结合合理设置停车场和排水设施,提高道路服务水平。
1.0.8农村公路的错车道、排水设施、边坡和路基防护、交通安全设施、绿化设施等必须与路基路面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1.0.9农村公路建设应积极推广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
条文说明:1本次标准编制并不是降低现有标准,而是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并考虑近期规划及发展,采用适当的技术指标,合理运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制定更适应农村公路尤其是村道公路的技术标准。
2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其技术等级应根据地区公路网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公路的服务对象、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
农村公路技术标准表

车道宽度路基宽度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圆曲线最小半径回旋线最小长度平曲线最小长度超高与圆曲线半径对应关系平曲线加宽最大纵坡最小坡长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最大合成坡度回头曲线的技术指标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公路等级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基本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1/50 1/25 1/20 1/10农村公路各等级的路基标准断面公路等级设计速度(km/h)路基组成简图车道数(个)行车道宽度(cm)硬路肩宽度(cm)土路肩宽度(cm)路基宽度(cm)二级公路602 350 175 75 12002 350 75 75 1000 40 2 350 25 50 850三级公路40 2 350 —75 85030 2 325 —50 750路基压实度路基部位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 路基压实度(%)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基本级公路上路床0~0.3 ≥95 ≥94 ≥93 下路床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0.3~0.8 ≥95 ≥94 ≥93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0.3~1.2 ≥95 — — 上路堤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0.8~1.5 ≥94 ≥93 ≥92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1.2~1.9 ≥94——下路堤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1.5≥92≥90 ≥90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1.9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公路等级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基本级公路四级公路202 300 — 25 6501 350 — 50 450基本级公路152300 — 25 6501350—50 45035025400公路路面面层结构类型各类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值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标准值要求块石技术规格不需补强的原有老路代表弯沉值的要求路拱坡度推荐采用值桥涵设计洪水频率汽车荷载等级中、短隧道最大纵坡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安全交叉停车视距最小瞭望视距农村公路安全设施形式参考表振动减速标线交叉路口、村镇、学校、视距不良路段、路基变化的路段、连续急弯陡坡路、隧道路段等前方视觉标线交叉路口、村镇、学校、视距不良路段、路基变化的路段、连续急弯陡坡路、隧道路段等前方橡胶弹柱急弯、悬崖路段路线中心其他石材标志取材方便的为乡路段凹凸镜设有急弯的路段导流标急弯路段弹石减速带长下坡路段、间隔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站主线平纵线形设计速度(km/h)60 40 30 20 15平曲线半径(m)≥400 ≥200 ≥150 ≥150 ≥100纵坡(%)≤3 ≤3.5 ≤4 ≤4 ≤4。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一、引言二、设计标准1.道路布局和几何标准(1)道路宽度:小交通量农村公路的标准宽度为6米,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增加到7米。
(2)轴距和弯道半径:根据道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确定合适的轴距和弯道半径,以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
(3)抛物线斜率:抛物线斜率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保证雨水及时排水,避免积水造成路面损坏和交通事故发生。
2.路面结构(1)路面厚度:根据预计的交通量、载重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宜的路面厚度,以确保道路的稳定和耐久性。
(2)路面材料:根据土壤条件和当地的资源状况,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如砂石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
(3)路基处理:对于较差的土壤条件,需要进行路基改良,如填筑、砂石加固等。
3.排水设施(1)雨水排水:设计合理的雨水排水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排水沟以及雨水收集池等,以保证道路在降雨时的排水状况良好。
(2)农田灌溉:根据农田灌溉需求,设置合适的渠道和灌溉设施,以保证农田的灌溉用水。
4.路灯和交通标志标线(1)路灯设置:按照城市路灯设置标准,在路口、路段曲线等需要的地方设置路灯,以提高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2)交通标志标线:根据交通管理的需要,在道路的合适位置设置标志标线,如限速标志、禁停标线等,以提供交通信息和规范行车。
三、施工标准1.施工质量控制(1)压实度:保证路基和路面的压实度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道路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2)表面平整度:确保路面平整度符合国家标准,以提供舒适的行车环境,减少车辆的震动和损坏。
2.安全施工(1)交通管制:在施工期间,需要合理设置交通管制设施,保证施工区域和交通区域的分离,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2)安全设施:在施工区域内设置警示标志和围挡,以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3.环境保护(1)水土保持:施工期间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保护周边的水土资源,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2)垃圾处理:合理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和废弃物,保持施工区域的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碎石、砾石等级料路面
2.5~3.5
其他沥青路面、整齐块石路面
1.5~2.5
桥涵设计洪水频率
公路等级
设计洪水频率
特大桥
大桥
中桥
小桥
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
二级公路
1/100
1/100
1/100
1/50
1/50
三级公路
1/100
1/100
1/50
1/25
1/25
四级公路
1/100
1/50
1/50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贯入、沥青表面处治、碾压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预制砌块、不整齐块石路面、半整齐块石路面、整齐块石路面、级配碎石路面、级配砾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水结碎石路面
基本级公路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贯入、沥青表面处治、碾压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预制砌块、砖石路面、不整齐块石路面、半整齐块石路面、整齐块石路面、级配碎石路面、级配砾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水结碎石路面
下路床
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0.3~0.8
≥95
≥94
≥93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0.3~1.2
≥95
—
—
上路堤
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0.8~1.5
≥94
≥93
≥92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1.2~1.9
≥94
—
—
下路堤
轻、中及重交通荷载等级
>1.5
≥92
≥90
≥90
特重、极重交通荷载等级
>1.9
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基本级公路
设计洪水频率
1/50
1/25
1/20
1/10
农村公路各等级的路基标准断面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路基组成
简图
车道数(个)
行车道宽度(cm)
硬路肩宽度(cm)
土路肩宽度(cm)
路基宽度(cm)
二级公路
60
2
350
175
75
1200
2
350
75
75
1000
40
2
350
25
50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公路
基本级公路
设计使用年限(年)
沥青混凝土路面
12
10
8
6
水泥混凝土路面
20
15
10
8
公路路面面层结构类型
公路等级
路面面层结构类型
二级公路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三级公路
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沥青碎石、沥青贯入、沥青表面处治、碾压混凝土路面、半整齐块石路面、整齐块石路面
四级公路
100
路面基层
水泥稳定类
150
石灰稳定类
150
工业废渣类
150
级配碎石
150
填隙碎石
150
水泥混凝土路面弯拉强度标准值要求
公路等级
二级公路
三级公路
四级、基本级公路
双车道
单车道
弯拉强度标准值(MPa)
4.5
4.5
4.0
4.0
块石技术规格
石块大小
一般用石
边缘用石
大块
中块
小块
大块
中块
小块
高度
平均
18
16
12
<320~200
—
<220~160
<150~90
—
<120~90
<80~50
—
<70~50
<40~30
—
<25~20
—
6
<320~240
<200~135
—
<160~120
<90~60
—
<90~60
<50~35
—
<50~40
<30~15
—
<20~15
—
7
<240~170
—
—
<120~80
—
—
<60~40
150
80
60
40
30
超车视距
一般值
350
200
150
100
—
最小值
300
150
100
70
—
圆曲线最小半径
设计速度(km/h)
60
40
30
20
15
圆曲线最小半径(m)
最大超高
8%
125
60
30
15
—
6%
135
60
35
15
15
4%
150
65
40
20
15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
路拱≦2%
1500
600
350
设计速度(km/h)
60
40
30
20
15
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
最大超高(%)
8
6
4
8
6
4
8
6
4
8
6
4
6
4
超高(%)
2
<1500(1900)~870
<1500(1900)~800
<1500(1900)~610
<600(800)~470
<600(800)~410
<600(800)~330
35
25
20
15
最大合成坡度
设计速度(km/h)
60
40
30
20
15
最大合成坡度(%)
9.5
10.0
10.0
10.5
11.0
回头曲线的技术指标
主线设计速度(km/h)
40
30
20
15
回头曲线设计速度(km/h)
35
30
25
20
10
圆曲线最小半径(m)
40
30
20
15
10
回旋线最小长度(m)
35
30
25
500
350
250
200
150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
60
40
30
20
15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
2000
700
400
200
150
极限值
1400
450
250
100
80
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
一般值
1500
700
400
200
150
极限值
1000
450
250
100
8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50
<350(450)~250
<350(450)~230
<350(450)~150
<150(200)~140
<150(200)~110
<150(200)~70
<90(120)~65
<90(120)~40
3
<870~590
<800~500
<610~270
<470~310
<410~250
330~130
<250~170
8.50(受限路段)
8.50(一般地区)
10.00(城镇区域)
7.50
6.50(双车道)
4.50(单车道)
6.50(双车道)
4.50(单车道)
4.00(受限路段)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
设计速度(km/h)
60
40
30
20
15
10(受限路段回头曲线)
停车视距(m)
75
40
30
20
15
会车视距(m)
交叉路口、村镇、学校、视距不良路段、路基变化的路段、连续急弯陡坡路、隧道路段等前方
视觉标线
交叉路口、村镇、学校、视距不良路段、路基变化的路段、连续急弯陡坡路、隧道路段等前方
橡胶弹柱
急弯、悬崖路段路线中心
其他
石材标志
取材方便的为乡路段
凹凸镜
设有急弯的路段
导流标
急弯路段
弹石减速带
长下坡路段、间隔设置
公共汽车停靠站主线平纵线形
设计速度(km/h)
60
40
30
20
15
平曲线半径(m)
≥400
≥200
≥150
≥150
≥100
纵坡(%)
≤3
≤3.5
≤4
≤4
≤4
—
—
<40~30
—
—
—
—
8
<170~125
—
—
<80~60
—
—
<40~30
—
—
<30~15
—
—
—
—
平曲线加宽
加宽类别
半径(m)
轴距(m)
250~200
<200~150
<150~100
<100~70
<70~50
<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