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的故事

合集下载

灯塔效应故事

灯塔效应故事

灯塔效应故事《灯塔效应故事》从小到大,我经历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事情。

但有一件事,却让我对“灯塔效应”有了深刻的理解。

那是一次和家人去海边度假的时候。

一天傍晚,我们在海边闲逛,天色渐暗,远处的灯塔开始闪烁起来。

那时候,我心里就觉得这灯塔可真神奇,就那么一直立在那儿,给过往的船只指引方向。

后来,我们发现有个小孩在海边丢了他最喜欢的小玩具,正急得不知所措,哇哇大哭。

小孩的家长也在旁边着急,可怎么也找不着那玩具。

就在大家都有些焦头烂额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灯塔。

我跟大家说:“我们就像那灯塔一样,虽然不知道玩具具体在哪儿,但可以一块儿帮忙慢慢找呀,肯定能找到的。

”于是,我们一群人开始分成不同的方向,一点点地仔细寻找。

我负责的那一块地方,脚边全是各种小贝壳、小石子,走起来嘎吱嘎吱响,我小心翼翼地搜索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过了好一会儿,我都没啥发现,正觉得有点泄气的时候,突然在一块大石头后面看到了一个小小的身影,那不正是小孩丢的玩具嘛!我兴奋地大喊起来,大家都围了过来,小孩看到失而复得的玩具,立马破涕为笑。

这时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了灯塔效应的意义。

就像我们为了找到那个小玩具,大家一起努力,每个人都发出一点光,汇聚起来就是很大的力量,最终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那座灯塔在黑暗中为船只指引方向,而我们在这件小事中也成为了帮助小孩找到玩具的“灯塔”。

回到家后,我时常会想起这件事。

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我们都可以成为别人的“灯塔”,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也许就能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帮助和希望。

让我们都试着发出自己的光芒吧,像那座海边的灯塔一样,照亮别人前行的道路。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关于灯塔效应的故事,虽然简单平凡,但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

辽宁灯塔的古老故事

辽宁灯塔的古老故事

辽宁灯塔的古老故事
辽宁灯塔有一段古老的故事。

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座灯塔的位置上有一座古老的城堡。

这座城堡的主人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商人,他却非常自私自利,对待下属和百姓也非常残忍。

有一天,这位商人突发重病,无法治愈。

他开始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但已经来不及了。

在临死前,他向自己的儿子传授了一种制作灯塔的方法,并告诫他一定要好好照顾城里的百姓,并保护他们免受海盗和风暴的侵袭。

商人的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开始着手制作灯塔。

他花费了很长时间,辗转各地,最终终于在灯塔的位置上建成了这座灯塔。

从此,灯塔就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志,并且帮助过往的船只避开了海盗和危险的暗礁。

经过多年的风雨洗礼,这座灯塔仍然屹立不倒。

每当夜幕降临,这座灯塔就会点亮,为远航的船只引路。

它成为了辽宁城的象征,也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传奇故事。

- 1 -。

一些关于燃灯塔的故事

一些关于燃灯塔的故事

一些关于燃灯塔的故事
1. 燃灯塔的发现
据传,燃灯塔最初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科学家托勒密发现的。

他发现了塔顶上的火炬,通过这个信号灯塔可以帮助船只避开险恶的海岸线。

2. 塔上的守卫
在中世纪欧洲,燃灯塔是保护海上贸易航线的关键。

据传,塔上有一位忠诚的守卫,他每天晚上点燃火炬,向来往的船只发出信号。

这位守卫在任职期间没有一天迟到或缺席,直到他去世。

3. 神秘的信号
在18世纪晚期,有人在燃灯塔附近的海滩上捡到了一箱神秘的货物,里面装满了珍贵的货物。

没有人知道这些货物是从哪里来的,但人们相信它们与燃灯塔有关。

4. 幽灵故事
许多人听说过关于燃灯塔的幽灵故事。

传说塔里住着一位神秘的女人,她经常在夜晚出现,并哀声叹息。

有时,人们还能听到她的尖叫声,但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个故事的真相。

小灯塔给孩子们的希腊神话

小灯塔给孩子们的希腊神话

小灯塔给孩子们的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灯塔保护者叫泽弗斯,他是希腊众神之父宙斯的儿子。

他居住在士索斯岛的小山上,每晚身着银甲,高举着轮镜,用火焰照射这座小山。

他要做的就是把这座小山和海里所有的航行者从夜晚的幽暗中照亮,保护它们航行的安全。

泽弗斯能够把小山照亮,是因为他在小山上有一只猫咪,它帮他拿着火把,把小山都照亮了。

这只神奇的猫咪就是今天的灯塔,是泽弗斯留给人们的礼物,可以保护人们安全地抵达彼岸。

灯塔的发明故事

灯塔的发明故事

灯塔的发明故事
虽然对任何不能靠岸的船来说,靠星星的指引比在白天还容易航行,但是希腊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就知道在夜里用灯塔来指示港口了;而灯塔在地中海的出现,无疑要比在希腊早得多。

虽然最早的不朽建筑是讲希腊语的人搞的,然而最著名的灯塔却是亚历山大城的法老所建。

斯特拉波描述亚历山大的灯塔说,“在这个小岛的末端,岩石屹立,水环浪打,悬崖上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了一座灯塔,美丽壮观,有许多层。

以这个小岛的名称命名。

”古代的另一世界奇观——罗得的巨像,也是一座灯塔。

后来的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像,他两脚分开,横跨在罗得港。

它确实是一尊巨像,为利西普斯的学生查尔斯所建,但他一定是站在这个海港的入口处的什么地方,两脚绝不会横跨港口。

这尊像用青铜塑成,毁于公元前224年的—次地震。

所有早期的灯塔都应是用石料或毛石建成的塔,在塔尖上的一个容器里燃烧木柴或煤炭。

灯塔到十八世纪才有一些改进:英国的埃迪斯通灯塔,最初是木结构,后来改成橡木和铁结构,最后又由斯米顿于1759年改成混膜土结构。

三种结构的埃迪斯通灯塔都点蜡烛,后面用简单的金属镜反射蜡烛光。

1784年,阿冈德发明了一种适用于灯塔的燃油装置,但是这种装置到十九世纪末就不用了,因为这时有了乙炔气体,在这之前还出现了电碳弧光灯。

现在是使用氙高压弧光灯。

阿冈德的灯芯和一个抛物线状的金属镜一起使用。

1822年,弗雷斯内尔制造出了一种透镜,能将光束聚集起来投射出去;他便用这种方法改进了灯塔的照明。

这种复合透镜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关于灯塔的故事

关于灯塔的故事

关于灯塔的故事在遥远的海岛上,有一座古老的灯塔,守护着无数航行在险恶海域的船只。

这座灯塔建于上个世纪,由一位名叫亚当的工程师设计和建造。

亚当是一个勇敢而富有远见的人,他深知海上航行的危险,因此决心建造一座坚固而可靠的灯塔,为航行者指引方向。

灯塔的故事始于亚当年轻时,他曾经历了一次海难,差点丧命。

自此之后,他立志要为其他航行者铺平道路,让他们能够安全地抵达目的地。

他花费了数年时间研究灯塔的设计和建造,最终创造出了一座独具特色的灯塔。

灯塔的外观是由坚固的石头构成,底座宽大稳固,能够经受住海上风浪的冲击。

灯塔的顶部是一个巨大的灯笼,内部点燃着一盏明亮的灯光,夜晚时分,这盏灯光能够照亮整个海域,为迷失方向的船只指引回家的方向。

亚当在灯塔周围还建造了一座小屋,自己居住其中。

他时刻守护着灯塔,保持灯光的明亮和稳定。

有时,他会在小屋里写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海上的风浪和航行者们的命运。

他深知,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指引船只,更是为了守护每一颗生命的安全。

灯塔的故事并不止于此,它见证了无数航行者的命运。

有的船只在风浪中失去了方向,最终被灯塔的光芒所拯救;有的船只在灯塔的指引下平安抵达了港口,与家人团聚。

灯塔成为了海上航行者心中的明灯,也成为了亚当心中的骄傲。

然而,灯塔的故事并非没有波折。

有一次,一场猛烈的风暴袭击了海岛,灯塔被巨浪冲击,灯光熄灭了。

亚当不顾自身安危,奋力修复灯塔,终于让它重新焕发出明亮的光芒。

这次事件让亚当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决心将灯塔守护得更加稳固和坚定。

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灯塔依然屹立在海岛上,守护着每一艘船只。

亚当也成为了海岛上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被传颂于后人。

灯塔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坚韧和奉献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守护自己的梦想,成就自己的人生。

灯塔的故事,就像一盏明亮的灯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愿我们都能像亚当一样,成为守护他人的灯塔,为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关于灯塔的故事

关于灯塔的故事

关于灯塔的故事在一个遥远的小岛上,有一座古老的灯塔,它矗立在海岸边,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海域。

人们说,灯塔里住着一个神秘的守望者,他时刻注视着大海,为航行在海上的船只指引方向。

而关于这座灯塔,也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有一艘船在暴风雨中迷失了方向,船上的船员们都感到绝望,他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才能躲避风暴。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远处的灯塔,灯塔的光芒照亮了他们的前方,让他们找到了回家的路。

从那以后,船员们都称这座灯塔为“希望之光”,因为它给予了他们生的希望。

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灯塔守望者的。

据说,他是一个孤独的人,整天都呆在灯塔里,从不和外界交流。

有人说他是一个不死的人,有人说他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也有人说他是一个被诅咒的灵魂。

但无论他是谁,他都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海域,为船只指引方向,从不间断地工作着。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关于灯塔的传说。

有人说,在月圆之夜,灯塔会发出神秘的光芒,引来了许多海上的航行者前来探寻。

有人说,在灯塔的底部藏着无数宝藏,而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找到它。

而这些传说,也给了这座灯塔更多的神秘色彩,让它成为了这片海域的标志。

无论这些传说是否属实,这座灯塔都是这片海域的守护者,它默默地屹立在海岸边,为航行在海上的船只指引方向,给予他们希望和安全。

它的存在,让人们对未知的海域充满了敬畏和向往,也让人们明白了守护者的重要性。

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灯塔,它可能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一种力量,它时刻为我们指引方向,给予我们希望。

无论生活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要像灯塔一样,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内心,为自己和他人指引方向。

灯塔的故事,不仅是一种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信念,给予他人希望和力量。

就像那座灯塔一样,矗立在海岸边,默默地守护着这片海域,为船只指引方向,永不停息。

灯塔的故事经济学

灯塔的故事经济学

灯塔的故事经济学《灯塔的故事经济学》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灯塔的故事经济学。

就说我那次去海边玩吧,那是一个阳光特别好的日子。

我沿着海岸线溜达,走着走着就看到了那座灯塔。

哇,那高高的塔身,白色的外表,就那么静静地矗立在那儿,特别显眼。

我走近了去瞧,那灯塔下面有一些乱石,我小心翼翼地踩着石头过去。

站在灯塔下面,往上看,感觉它真的好高好高啊。

我就在想,这灯塔得花多少钱建起来呀,而且还得有人一直维护它呢。

这就是一种投入嘛,就像我们平时为了某个目标也要投入时间和精力还有金钱。

然后呢,这灯塔的作用可大啦!它给那些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

那些船只在茫茫大海上,如果没有灯塔的指引,说不定就会迷失方向,那可就危险啦。

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也需要一个指引,找到正确的方向,不然也容易走弯路呀。

你看,灯塔给船只带来了安全和便利,这就是它产生的价值。

就像我们做一件事情,如果能给别人带来好处,那这件事情就是有意义的呀。

而且呢,因为有了灯塔,这片海域也变得更加特别,吸引了很多人来游玩。

周围慢慢有了一些小商店呀,卖各种小吃和纪念品,这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呢。

再想想,这灯塔的存在,让这片区域有了不一样的风景,也让人们多了一份美好的记忆。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事物,也许看起来不起眼,但却能给我们带来大大的温暖和快乐。

哎呀呀,说来说去,这灯塔可不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关于经济学的故事嘛。

它有建设的成本,有产生的价值,还能带动周边的发展。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身边的这些看似普通的东西,说不定它们背后都有着很深的经济学道理呢。

我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座灯塔,它依然静静地站在那儿,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

就像经济学的规律一样,一直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呀。

下次有机会,我还得来看看这座给我带来很多思考的灯塔。

哈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塔的故事
灯塔的故事
整理日期:2003-3-3
在一个靠海的渔港村落里住了两三百个人,大部分的人都是靠出海捕鱼维生。

港口附近礁石险恶,船只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礁沉没而人财两失。

如果这些村民都觉得该盖一座灯塔,好在雾里夜里指引迷津;如果大家对于灯塔的位置、高度、材料、维护也都毫无异议,那么,剩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钱找出来,分摊盖灯塔的费用?
村民们怎么样分摊这些费用比较好呢?
既然灯塔是让渔船趋福避祸,就依船只数平均分摊好了!
可是,船只有大有小;船只大的船员往往比较多,享受到的好处比较多。


以,依船员人数分摊可能比较好!
可是,船员多少不一定是好的指标,该看渔获量。

捞得的鱼多,收入较多,自然能负担比较多的费用。

所以,依渔获量来分摊比较好!
可是,以哪一段时间的渔获量为准呢?要算出渔获量还得有人秤重和记录,谁
来做呢?而且,不打渔的村民也间接地享受到美味的海鲜,也应该负担一部分的成本。

所以,依全村人口数平均分摊最公平! 可是,如果有人是素食主义者,不吃鱼;难道也应该出钱吗?
可是,即使素食主义者自己不吃鱼,他的妻子儿女还是会吃鱼啊。

所以还是该按全村人口平均分摊。

可是,如果这个素食主义者同时也是个独身主义者,没有妻子儿女,怎么办?还是船只数为准比较好;船只数明确可循,不会有争议!
可是,如果有人反对:虽然家里有两艘船,却只有在白天出海捕鱼,傍晚之前
就回到港里。

所以,根本用不上灯塔,为什么要分摊?或者,有人表示:即使是按正
常时段出海,入夜之后才回港,但是,因为是讨海老手,所以港里港外哪里有礁石,早就一清二楚,闭上眼睛就能把船开回港里,当然也就用不上灯塔! 好了,不管用哪一种方式,如果大家都(勉强)同意,都好(也许决定是自由乐捐)!可是,由谁来收钱呢?在这个没有乡公所和村里长的村落里,谁来负责挨家挨户地收钱保管呢? 好吧,如果有人自告奋勇,或有人众望所归、勉为其难地出面为大家服务,总算可以把问题解决了!可是,即使当初大家说好各自负担多少,如果有人事后赖皮,或有意无意地拖延时日,就是不付钱,怎么办?大家是不是愿意赋予这个“公仆”某些像纠举、惩罚等的“公权力”呢?
灯塔的例子很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社会在处理“公共财”这个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

灯塔所绽放的光芒德泽广被、让过往的船只均蒙其利。

可是,其他的东西像面包牛奶一个人享用了之后别人就不能再享用;灯塔的光线却不是这样,多一艘船享用不会使光芒减少一丝一毫。

而且,你在杂货店里付了钱才能得到牛奶面包;可是,即使你不付钱,还是可以享有灯塔的指引,别人很难因为你不付钱而把你排除在灯塔的普照之外。

和牛奶面包相比,像灯塔这种财货就比较容易由公共部门来解决。

因此,由灯塔的例子,可以具体入微地联想到“政府”存在的理由:透过大家认可的方式,大家决定要有哪些像灯塔之类的公共财,也决定要怎么样分摊提供这些公共财的成本。

而且,为了能有效地处理“支出”和“收入”这两方面的问题,大家也愿意让政府拥有某些司法和制裁的权力。

对一般人来说,也许灯塔和实际生活的经验有一段距离,不太能体会里面的曲折。

但是,类似的例子多得很。

每一个人都可以自问,如果要在自己家附近的巷子里设一盏路灯,钱要由街坊邻居一起分摊、地点要由大家商量决定;那么,你认为怎么做比较好,或者你觉得走夜路没有什么不好,何必劳民伤财……
虽然早就在别的文章里,看到科斯的这篇论文多次地被引用;可是,一直到最近读他《论文精选》这本书,才看到闻名已久的这篇《经济学里的灯塔》。

初读这篇传诵一时的文章,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甚至觉得有点困惑:为什么科斯会把这篇文章收录在他准备传世的《精选》里。

文章还没看完,刚好有事必须处理,就带着满腹的不解离开书桌。

第二天找到时间,把文章看完,还是不能体会这篇文章的重要性。

再看了第二次,依然如此。

科斯的这本《精选》显然是他二十余岁就成名、纵横经济学数十年之后,精挑细选自己最满意的上上之作。

书在一九八八年出版,三年之后刚好得到诺贝尔经济奖。

后世学者要了解科斯,大概只要精读这本小书里的七篇文章,就可以得其精髓。

七篇文章里,第一篇是三十余页的长序。

一方面回顾他的心路历程,一方面细数他自认为对经济学的贡献。

第二篇是他在二十一岁前后写就的经典之作《厂商的本质》,文中点出了市场经济里价格机能的特性:利用市场的价格机能去取得各种资源,会隐含了搜寻、订约、履行等等的成本。

这些成本可能很高,所以,成立一个经常性的“厂商”来运用资源可能会胜过利用价格机能。

第三篇《社会成本的探讨》更是近二十年来蓬勃发展的“法律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自一九六零年出版以来,这篇文章已经被别的论著引用了三千次以上,对西方法学界产生革命性的冲击。

因此,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当然不容置疑。

第四篇文章厘清了传统经济学所深入不疑、奉为圭臬的“边际成本订价法”在推理上的谬误。

第五篇是对“工业经济学”的反省和指引。

第六篇是他对数十年来自己所受的攻击提出反驳;论点虽然不一定能服人,但是,大师出手,确实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和前六篇文章的大开大阖相比,第七篇文章虽长,但就内容而言,只能算是学术上的一篇小品…… 传统上经济学者一直认为,灯塔非由政府兴建不可。

因为,灯塔散发的光芒虽然功德无量,可是船只可以否认自己真的要靠灯塔指引,或者过港
不入;所以,民营的灯塔可能收不到钱。

而且,灯塔照明的成本是固定的,和多一艘船或少一艘船无关。

因此,灯塔不应该收费,而应该由政府经营。

科斯引述史料,说明在十七八世纪时,英国境内大部分的灯塔都不是政府经营,而是由英皇特许,私人经营,或者是由一个港务公会负责兴建经营。

这些“非公营”的灯塔订有费率,向所有进港的船只收费。

科斯引用的史料很生动。

譬如说,他在文章里面提到有一商人花了四十万英镑,在一处险恶的礁石上翻修了一座新的灯塔。

但是,在暴风雨中,人和灯塔都被扫入海里。

灾难过后,英国政府付给商人遗孀慰问金二百镑和年金一百镑。

可是,文章虽然有趣,重点只不过是点出了传统经济学者在论述时不讲求证据的缺失而已。

有什么重要可言呢?而且,虽然文章里被科斯点名批评的包括马歇尔、萨缪尔森这些经济学(史)上的大师;可是,这篇文章发表时科斯早已是一方重镇,并不需借着撂倒大师来扬名立万。

所以,为什么科斯会把这样一篇文章收入他的传世之作呢? 也许,科斯是希望借着这篇文章来提醒所有的经济学者:经济学不该只是漂亮的模型、繁复的数学和想当然的推论。

对于人的实际行为多做观察和了解,再归纳萃取出一些智慧,这样的经济学或许比较平实可喜。

可是,单单为这一点“常识”,就值得让这篇文章和其他的经典之作平起平坐吗?何况,科斯对萨缪尔森的批评也不能说毫无瑕疵。

即使英国历史上曾经有过私人的灯塔,并不表示私人灯塔是常态;放眼二十世纪末期的今天,试问世界上有几座灯塔不是公营的?因此,萨氏的观点并不为过。

那么,追根究柢,科斯到底为什么对这篇有关灯塔的论文情有独钟呢?
灯塔,应该是有助于指点迷津的。

可是,经济学里的灯塔却好像总是让人坠入五里雾中,不辨西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