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的淘汰标准及原则
种猪的选留和淘汰原则

种猪的选留和淘汰原则周传臣(黑龙江省兰西县种猪场 151500)种猪的生产性能关系到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优良的种猪才能繁殖出良好的后代,要想获得大量优质的仔猪,必须有高质量的种猪群。
在生产实践中,要合理的选留后备公、母猪,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种猪,才能有效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
1 后备母猪的选留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产仔数是养猪增加效益的关键,好的母猪产仔数多,泌乳能力强,母性好,所产仔猪个体的初生重大,活仔和健仔数多,可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选留后备母猪要遵循以下要点:①选留后备母猪的父、母代生产性能要良好。
无论是纯种母猪还是杂交母猪,要从生产性能好、护仔性强、泌乳能力高、每胎产活仔猪数10头以上的母猪后代中选留后备母猪。
②在同窝仔猪中挑选断奶重大,发育良好的仔猪留作后备母猪。
根据所需要的后备母猪的数量进行大比例的选留。
从仔猪断奶,到2月龄、4月龄、6月龄分阶段进行选育、选留,确保选留的后备母猪生长性能、体型外貌、健康程度、发育状况符合后备母猪的要求。
③选留的后备母猪生殖器官发育要良好。
外阴形状为倒扣的梨形,不上翘,发情症状要明显,性情温顺。
不要选留外阴形状小而上翘的后备母猪,这样的母猪不利于配种。
④选留的后备母猪乳房发育要正常。
乳头在7对以上,没有瞎乳头或瘪乳头。
乳头排列整齐,分布均匀,应有3对乳头在脐部以前位置。
⑤选留的后备母猪生长到6月龄以上时,发情症状要明显,发情要有规律,身体结实,肢蹄良好,抗应激能力要强,基本上表现出了后备母猪的各项性能指标。
2 后备公猪的选留公猪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配种母猪产仔的数量和质量,()也可影响到后代的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
在生产实践中,后备公猪的选留尤其关键,选留后备公猪要遵循以下要点:①体型外貌要符合品种特征。
如毛色、耳型、头型、体型外貌等,必须符合本品种的种用要求。
②生殖器官发育正常。
睾丸形状发育明显,睾丸中等大小略微下垂,左右对称。
不要选留单睾丸、隐睾丸的公猪作为种用。
种猪淘汰标准

种公,母猪淘汰标准
1.0目的:
为保证猪场种猪健康无疾病,以提高种猪生产效率,减少种猪损失,,特制定该标准。
2.0范围:
适用于全场的所有种猪(包括后备猪)。
3.0相关职责:
1.配种分娩区主管根据种猪的健康状况,对有问题的种猪,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疑似传染病猪只除外),对治疗无效的猪只,应及时报告场领导,经同意批准后,尽快淘汰。
2.配种分娩区在上床,下床时,应对转入猪只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价,保证断奶母猪健康,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3.配种分娩区主管应参照种猪的生产纪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评价,对生产性能低的种猪,若有后备补充,应及时报告淘汰.
4.0操作标准
4.1操作程序
4.1.1确定达到淘汰标准后,由配种区技术员提出淘汰建议,报知区主任,同意后于当天写出淘汰报告交与办公室.。
断奶前1天由分娩区(班长以上)确定断奶头数,并检查母猪健康状况,进行膘情打分.
4.1.2办公室打出淘汰报告经场领导签字后发给公司,经公司领导同意后,区主管安排淘汰工作,最迟第二天淘汰.。
4.2具体标准:。
乐生园种猪淘汰标准

乐生园种猪淘汰标准
后备母猪,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淘汰:
1.大于250日龄未发情的;
2.连续2次配种未怀孕的;
3.250日龄体重低于125kg的;
4.280日龄未配种的;
5.由于各种疾病导致失去种用价值或者危及生命的。
生产母猪,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淘汰:
1.断奶超过30天未发情的;
2.连续2次流产的;
3.连续配种3次未怀孕的;
4.青年母猪前2胎产子数均低于8头的(杜洛克低于7头的);
5.对6胎以上母猪,最近一次产子数低于9头的(杜洛克低于8头
的);
6.连续3胎平均断奶仔猪数低于8头的(杜洛克低于7头的);
7.有效乳头数低于5对且最近连续2胎产仔数低于20头的(杜洛克
低于14头的);
8.连续空怀超过60天的
9.由于各种疾病导致失去种用价值或者危及生命的;
生产公猪,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淘汰:
1.连续一个月精液质量不合格者;
2.受胎率小于70%且平均产子数低于9.5头的(杜洛克低于8头的);
3.由于各种疾病导致失去种用价值或者危及生命的。
山东乐生园种猪有限公司。
种猪淘汰原则与更新计划

种猪淘汰原则与更新计划
一、种猪淘汰原则
1、后备母猪超过8月龄以上不发情的。
2、断奶母猪两个情期(42天)以上或2个月不发情的。
3、母猪连续二次、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
4、母猪配种后复发情连续两次以上的。
5、青年母猪第一、二胎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
6、经产母猪累计三产次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
7、经产母猪连续二产次、累计三产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以及泌乳能力差、咬仔、经常难产的母猪。
8、经产母猪7胎次以上且累计胎均活产仔数低于9头的。
9、后备公猪超过10月龄以上不能使用的。
10、公猪连续两个月精液检查(有问题的每周精检1次)不合格的。
11、后备猪有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
12、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不能康复的种猪。
13、发生严重传染病的种猪。
14. 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使用价值的种猪。
二、种猪淘汰计划
1、母猪年淘汰率25-33%,公猪年淘汰率40-50%。
2、后备猪使用前淘汰率:母猪淘汰率10%,公猪淘汰率20%。
三、后备猪引入计划
1、老场:后备猪年引入数=基础成年猪数×年淘汰率÷后备猪合格率。
2、新场:后备猪引入数=基础成年猪数÷后备猪合格率。
或后备母猪引入数=满负荷生产每周计划配种母猪数×20周。
种猪的淘汰标准

龙源期刊网
种猪的淘汰标准
作者: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18期
种猪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物质基础。
种猪的淘汰与更新是养猪生产的重点环节,需要正确把握、科学管理,才能使生产良性循环,随意性、盲目性操作只会带来损失,笔者结合生产实际,提出种猪淘汰原则,供养殖户参考。
1.种公猪淘汰的标准
(1)公猪连续6周以上精液检查不合格的(如射精量少、精液密度低、死精或畸形精子数多),或有其他异常的应予以淘汰。
(2)患过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或其他严重传染病久治不愈的应予以淘汰。
(3)患有严重肢蹄病难以康复的、不能站立运动的应予以淘汰。
(4)后备公猪有生殖器官缺陷(如阴茎弯曲、包皮过长)而又不能通过手术矫正的应予以淘汰。
(5)后备公猪超过10月龄仍然不能配种和正常采精的应予以淘汰。
2.种母猪淘汰的标准
(1)经产母猪累计3胎次产活仔数窝均低于7头的应予以淘汰。
(2)母猪累计发生3次习惯性流产且不明原因的应予以淘汰。
(3)母猪配种后重复发情连续3次以上的应予以淘汰。
(4)母猪断奶后2个情期以上不发情的应予以淘汰。
(河北 ; 王艳)。
种猪淘汰工艺技术

种猪淘汰工艺技术
种猪淘汰是指对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或者产后未配种的种猪进行淘汰,以保持种猪的优良品质和正常繁殖水平。
种猪淘汰工艺技术是养殖户在实施种猪淘汰过程中所应掌握的一系列操作技巧和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种猪淘汰工艺技术的几个关键步骤。
首先,种猪淘汰的时间选择。
种猪淘汰的时间一般在种猪达到一定年龄或者出现生产性能明显下降时进行。
一般来说,种猪的生产性能在3-5岁时达到巅峰,并在此后逐渐下降。
因此,种猪的淘汰时间应在这个范围内选择。
其次,种猪淘汰的标准确定。
种猪淘汰的标准包括生产性能、生长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等方面。
通常,种猪在投入生产后的前3-5胎应保持正常的繁殖能力和优良的性能指标(如断奶重、后备猪仔数等),否则应予以淘汰。
再次,种猪淘汰的程序实施。
在种猪淘汰的实施过程中,应先对场内的所有种猪进行初步筛选,并将不符合标准的种猪进行标记。
然后,在确定淘汰的种猪范围后,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淘汰方式进行实施。
最后,种猪淘汰后的处理措施。
种猪淘汰后,应合理安排淘汰种猪的销售或处置,以减少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
一般来说,淘汰种猪可选择销售给屠宰场、转卖给养殖户或进行无害化处理等方式。
总之,种猪淘汰工艺技术是养殖户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之一。
通过合理的种猪淘汰,不仅可以保持种猪的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还可以维护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
因此,养殖户应不断学习和掌握种猪淘汰工艺技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提升种猪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养猪场中种猪选留与淘汰说明

养猪场中种猪选留与淘汰标准说明近几年可以说是养猪业的丰收年,由于生猪价格的不断上涨,很多非专业人士加入到养猪的行列中来。
正因为非专业养殖者与普通养猪者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在其开展或扩大养殖规模的引种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错误的认识和选择上的误区,导致引进的种猪带有遗传疾患,繁殖性能低下,生产水平不高,部分种猪未达到使用年限不得不进行非正常淘汰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种猪是否需要淘汰、何时该淘汰没有明确标准。
这些方面都会导致养殖者在经济方面的严重损失。
故此在这里笔者根据多年的现场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各位养猪的朋友提供一个种猪选留与淘汰的原则,希望对大家在养猪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1 、种猪的选留1.1种猪选种的概念直接根据个体自身的体型外貌和外形结构对个体加以选留淘汰的选择方法。
1.2种猪选种的作用鉴别不同品种或个体间的差异;判断猪的生长发育情况、健康状况及其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对个体的生产能力(生长性能、产肉力、繁殖力等)做出近似的判断。
1.3种猪选种的原理作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猪的外形结构与机能间是相互联系的,猪的外形不仅反映了猪的外部形态,也反映了猪的体质、机能、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种猪必须体形结实、结构适当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殖功能。
1.4种猪选种的重要性随着猪生长速度的加快和瘦肉率的提高,骨与腱的生长不同步,故肢蹄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对品种品系的特征和肢蹄强健性等项目,必须根据外貌评定来选择。
虽然仅仅观察外貌不能真实知道猪的遗传素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是一种辅助的选种方法。
1.5种猪选种的实施方法种猪选种时,人与被评定个体间保持一定距离,一般以3倍于猪体长的距离为宜。
从猪的正面、侧面和后面,对个体各部位进行一系列的观测和评定,再根据观测所得到的总体印象进行选择。
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
1.6种猪选种的基本要求种猪的体型外貌必须符合本品种特征。
种猪必须健康,无遗传缺陷。
凡患有萎缩性鼻炎、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喘气病等严重的疫病,以及后裔患有隐睾、单睾、赫尔尼亚、锁肛、骨骼畸形等遗传疾病的均不予选留(有些疾病需要通过实验室化验才能确定)。
出售淘汰猪的管理规定

出售淘汰猪的管理规定(试行)出售淘汰猪的管理规定(试行)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就我司猪场出售淘汰猪作如下规定:一、淘汰猪的标准如下:1、种公猪淘汰标准(1)年龄在3岁以上的;(2)不符合公司创品牌猪肉生产方向的种公猪;(3)体型外貌没有达到该品种特级以上标准;(4)前后肢跛行、疼痛、不能正常使用的;(5)种公猪睾丸肿胀、萎缩、不对称;(6)肥胖、瘦弱超过标准,影响繁殖性能的;(7)种公猪性功能障碍或与配母猪返情率高,产仔数少的;(8)经专家确诊患有疾病经治疗无效的公猪;2、种母猪淘汰标准(1)品种不纯的母猪。
(2)种母猪胎次达7-8胎以上的;(3)患病母猪如:子宫炎、关节炎、肢蹄病跛行等影响繁殖性能的;(4)过肥或过瘦屡配不孕的母猪;(5)每胎产仔数8头以下者;(6)体型外貌没有达到良级标准的短、矮、扁母猪;(7)经专家确诊患有疾病经治疗无效的母猪。
3、生长育肥猪淘汰标准(1)生长严重受阻的僵、弱小猪;(2)患肢蹄病跛行影响生长的猪;(3)经专家确诊患有疾病经治疗无明显疗效的生长育肥猪;二、淘汰猪处理程序(1)主管兽医上报淘汰猪品种、年龄、胎次、产仔数、淘汰原因等;(2)猪场场长、副场长及主管兽医等三人以上人员到现场审核;(3)猪场每周及时将需淘汰的猪以报告形式上报公司领导审批,由公司相关部门联系客户、定价销售或送公司肉食品加工厂屠宰;(4)猪场派两名以上人员负责淘汰猪称重,填写过磅单、出库单并签字,由场长签字审核,统计人员开发票、收款和统计;(5)猪场统计人员保管好现金,每周或金额达到4000元以上,必须将销售统计报表和款项上交公司财务部。
三、淘汰猪客户选定和价格确定(1)由公司选择两至三家有资质、信誉好、价格优的客户作为淘汰猪销售合作对象。
(2)淘汰猪最低价格暂定为:7元/公斤。
优先售给出价高的客户。
四、严禁出售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的猪只和死猪。
第十一章出售猪粪的管理规定(试行)为了加强管理,提高生产效益,就我司猪场出售猪粪作如下管理规定:一、猪场要严格按照干粪清收制度,清理干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的淘汰标准及原则
猪场每年都要淘汰种猪,那么种猪是否被淘汰,标准是什么,以下给出一个参考依据。
1 种猪淘汰标准
后备母猪超过8月龄以上不发情的;
断奶母猪两个情期(42天)以上或2个月不发情的;
母猪连续二次、累计三次妊娠期习惯性流产的;
母猪配种后复发情连续两次以上的;
青年母猪第一、二胎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
经产母猪累计三次活产仔猪窝均7头以下的;
经产母猪连续二产次、累计三产次哺乳仔猪成活率低于60%,以及泌乳能力差、咬仔、经常难产的母猪;
经产母猪7胎次以上且累计胎均活产仔数低于9头的;
后备公猪超过10月龄以上不能使用的;
公猪连续两个月精液检查(有问题的每周精检1次)不合格的;
后备猪有先天性生殖器官疾病的;
发生普通病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而不能康复的种猪;
发生严重传染病的种猪;
由于其他原因而失去使用价值的种猪。
2 种猪淘汰原则
严格遵守淘汰标准;
分周/月有计划地均衡淘汰;
现场控制与检定,最好是每批断奶猪检定一次;
保持合理的母猪年龄及胎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