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的家风所谓家风,指在一个家庭或家族成员中沿袭下来的道德风貌和家庭传统。
全民谈家风,是件大好事,于是想起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
作为近代湖湘文化集大成者,曾国藩一生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他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字诀,推出“尚廉、尚谦、尚劳”的家教家规,使世代子孙从中受益,曾国藩秉承的家风很值得今人借鉴。
最能体现曾国藩家风的,当然是收录一千五百封信札的《曾国藩家书》了。
该“家书”记录了曾国藩三十年从政、领军生涯中的家教心得,涉猎内容涵盖教子、持家、治学、交友、修身、理财、用人、处世、治军、从政等方方面面。
“一滴水可见阳光”,曾氏行文从容镇定,运笔挥洒自如,于平平无奇“拉家常”中蕴含许多真知灼见,充满人文关怀,具有极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召力。
这是一部真实生动的生活宝鉴,难怪它成为中华传世家教之经典。
歷年来笔者多次拜读该书,越读越觉得意味深长、歷久弥香。
我们读《曾国藩家书》,最看重的还是其家庭教育,这些全表现在他写给儿子纪泽、纪鸿及诸弟的家书中。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曾国藩受此薰陶并发扬光大。
无论在教子读书、研究学问、勤俭持家、自尊自立、修身养性、做官从政等各个方面,他都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学养造诣和道德操守呼之欲出。
所以民间素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巖”之说,近代曾国藩更被奉为“官场楷模”。
研读家书,曾国藩确实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出身农家,他终其一生与俭朴相伴。
笔者探访过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思云馆”。
导游介绍,曾国藩不讲究膳食,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因此博得“一品宰相”美誉。
三十岁时曾国藩做过一件缎马褂,却每年只在喜庆日穿一下,珍藏三十年而不换新的。
在京城上朝,他坚决不坐一品官轿,只坐普通蓝呢轿子。
他小女儿少时随母到两江总督府,穿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曾国藩觉得太奢华,命她立即换一条没花边的裤子……有这等严父,曾家老少自然始终传承俭朴家风,谁也不敢越轨半步。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是清朝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的家风家训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家教的代表。
他的家风家训以“忠诚、勤勉、正直、谦虚、宽容、诚信、孝顺、尊敬”为核心,推崇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是一份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贵财富。
1. 忠诚曾国藩在家风中力挺忠诚。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无论是对家人、朋友、还是对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忠诚不渝。
他的忠诚指的是“忠于天命,忠于国家,忠于友情,忠于信仰”,这种忠诚不仅是说出口的而是要付诸实践的。
2. 勤勉曾国藩反对“懒散”和“轻浮”。
他认为,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要抓住时间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勤勉工作、精益求精。
他还说:“不勤劳则无功,不修身则无德”,可见他对于勤勉的重视。
3. 正直在曾国藩的家风中,正直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他认为正直即使面对困境也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任何利益妥协和妥协。
他的家风中也提到过要君子可责,这也是与正直相同的性质。
正直需要靠人的精神力量来支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锤炼。
4. 谦虚曾国藩在家风中非常崇尚谦虚,他认为“君子谦而让,让而施,施而仁”,这其实就是让人们改变奢侈散漫的行为,懂得礼义博爱,并以身作则,做到“思己之谦,使人之权”。
同时谦虚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的一种心态。
5. 宽容曾国藩主张以宽容的心态来审视和面对人,他认为人生在世难免会犯错误,倘若我们不能宽容别人,那么别人也无法宽容我们。
同时,要以善谋善断的态度,用聪明机智来化解矛盾。
曾国藩深知人心难测,面对多重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宽容是一种重要的品质和修养。
6. 诚信曾国藩的家风中讲的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诚信。
他认为“承诺就是承担”的原则应当贯彻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贵在言出必行,做出信誉良好的表率。
诚信不仅是一个人的品质,也体现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应该深入人心、被严格遵守。
7. 孝顺曾国藩的家风中也特别强调了孝顺这个重要的精神。
他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曾国藩家风故事简短概括

曾国藩家风故事简短概括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正直谦虚,注重家风建设。
他的家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勤俭节约:曾国藩认为“家教之本”就是勤俭持家,他从自身做起,一家人共同勤俭节约,不浪费粮食和物品。
2. 诚信守信:曾国藩注重诚信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他经常说:“仁者无欺,义者无贰。
”
3. 重视教育:曾国藩十分重视教育,他不但自己勤学苦读,还注重教育子女和家人,使家人都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
4. 尊重长辈:曾国藩十分尊重长辈,对待父母、祖父母都非常孝顺,也注重家族间的尊重和团结。
5. 爱护下人:曾国藩注重爱护下人,他鼓励家人善待下人,尽量让下人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
这些家风不仅在曾国藩一家中体现,也影响到了曾家的后代和周围人。
曾国藩家风故事

曾国藩家风故事在教育子女后辈上,曾国藩的苦心孤诣、以身示范结出了累累硕果。
一百多年来,曾氏门庭名人辈出,多有所成。
曾国藩三个儿子(曾国藩长子早天,次子纪泽、三子纪鸿),五个女儿,在他的教诲下均秉承了好学、勤奋、俭朴、孝悌的良好家风。
在读书为明理的家教影响下,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只参加了一次乡试后,就专心攻读外文,阅览大量的西方著作,悉心学习西方文化,在外交方面显示了他的才干,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
次子曾纪鸿,专攻天文、算学,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曾国藩的女儿,在家风家教的熏陶下,出嫁后都是勤俭持家的贤妻良母。
尤其是曾国藩最疼爱的“满女”曾纪芬嫁入衡山聂家后,秉承勤俭美德,丝亳没有千金小姐的娇纵习气,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使聂家门庭不断兴旺发达。
孙辈以后,曾国藩的后人依然人才辈出。
曾广锋,是曾纪泽的长子,跟随父亲出国期间刻苦学习外语,精通英、法、德等多种语言,后曾任京师大学堂译文馆总办,是清末著名的翻译家。
曾广钧,是曾纪鸿的长子,从小读书勤奋刻苦,23岁便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被称为“翰林才子”。
曾国藩的直系后辈,到第四、五代时已达140多人,大都在学术、科技上有所成就,没有出过一个纨绮子弟。
曾约农,少年时期便远赴英国留学,获伦敦大学理科工程课学士,后倾尽全力投身教育事业。
曾宝荔,知名教育家,是中国第一个在伦敦大学获得理科学士的女生。
1918年,她创办长沙艺芳女校兼任校长,曾多次出席世界性的教育会议。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思想还深深地影响了曾氏族人。
曾国藩四位弟弟的后辈也多秉承曾家勤劳、俭朴、孝悌的家风,不论是读书、为官都有所成。
曾纪梁,是曾国藩大弟弟曾国潢的长子。
13岁时,便与堂兄曾纪泽每天徒步8里去九峰山上的之定慧庵读书。
咸丰末年,曾纪梁顺利考中秀才,但因有乡人曾戏言“曾氏家门鼎盛,县官每次送秀才一位“,便即易名,用学名怀柳再次参加县试,并再次中试。
此外,曾纪渠、曾纪瑞等也是曾氏后辈中的佼佼者。
曾国藩家训十六字箴言

曾国藩家训十六字箴言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曾国藩简介
2.曾国藩十六字家训的内容
3.曾国藩十六字家训的含义及启示
4.曾国藩家训的传承和影响
正文
曾国藩,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他的十六字家训被誉为千古家训,对后世影响深远。
那么,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是什么呢?
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是:“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这十六个字,简单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家俭则兴,意味着家庭要勤俭节约,这样才能使家庭繁荣昌盛。
人勤则健,意味着个人要勤奋努力,这样才能保持身心健康。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意味着只要一个人能够勤奋努力,又能够节俭持家,那么他将永远不会贫穷。
这十六字家训,不仅是曾国藩的人生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后人的教诲和期待。
他希望通过这十六个字,教导后人如何过好生活,如何保持家庭的繁荣和幸福。
这十六字家训,既是曾国藩的家训,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对后人的影响深远。
他的家训,既强调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勤奋努力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对后人的品德教育、人生指导和家庭管理,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曾国藩的家训,也因此被誉为千古家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不仅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曾家后人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家后人,秉承曾国藩的家训,勤俭持家,勤奋努力,使曾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家风和家庭传统。
总的来说,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既是他的人生经验总结,也是他对后人的教诲和期待。
古今中外家风家训的故事简短

古今中外家风家训的故事简短1. 曾国藩的家风:爷爷常跟我说,曾国藩可是个厉害人物呀!“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就像我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爸爸妈妈一直很重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都陪着我做作业,这不就是一种传承嘛!- 日常例子:我在房间做作业,有点不耐烦了,就喊:“哎呀,太难了,不做了!”这时爸爸走进来,摸摸我的头说:“宝贝,你想想曾国藩爷爷说的话呀,我们要努力学习呢!”我看着爸爸认真的眼神,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继续写了。
2. 傅雷的家训:“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
”妈妈给我讲傅雷家书的时候常提到这句话。
在我家,爸爸妈妈也总是教我要先学会做人,再去追求其他的呀!- 日常例子:有一次我和小伙伴闹矛盾了,气呼呼地回家,妈妈知道后耐心地说:“宝贝呀,要像傅雷说的那样先好好做人呀,和小伙伴好好相处。
”我想想觉得自己太冲动了,第二天就主动和小伙伴和好了。
3. 孟母三迁:哇,孟母可真伟大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了孩子能有好环境,不断搬家呢。
我也很幸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呀!- 日常例子:周末我们一家去公园玩,看到一些小朋友在打闹,妈妈就说:“看,环境对人多重要,就像孟母一样要给孩子选好环境。
”我点点头,觉得自己要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
4. 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爸爸常拿这句话来教育我。
虽然我还小,但我也知道不能太浮躁呢!- 日常例子:我考试没考好很沮丧,爸爸就跟我说:“别灰心,要像诸葛亮说的那样保持宁静的心呀,下次努力就好。
”我听了心里慢慢平静下来。
5.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多有力量呀!就像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我家也经常教育我要爱国呢!- 日常例子:国庆节那天,我们一家人看电视里的阅兵式,我激动地说:“我长大了也要保卫国家!”妈妈笑着说:“对呀,要像岳飞一样有爱国精神。
”6. 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这句话我可是牢记在心呢!每次吃饭我都不会浪费粮食啦。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

曾国藩的家教家风自从唐浩明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之后,海峡两岸悄然兴起一股“曾国藩热”。
我是曾国藩家乡人,数十年来,笔者采访了当地村组许多上了年纪的有识之士,因而对曾国藩及其家族后裔的真实情况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家乡人最为崇尚的,首推曾国藩的家风家教。
纵观古今,凡达官贵人之家,大多好景不长,因其子孙逐渐骄奢淫逸,过不了两三代,便门第没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唯独曾国藩兄弟五人的家庭,至今190余年间,绵延至第八代孙,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曾氏家族之所以如此人才辈出,是与曾国藩良好的家风、严谨的家教、丰富的家庭藏书密不可分的。
(一)曾国藩严谨的家风,既为当时和后人崇尚,也为乡亲和世人称道。
1811年,农历十月十一亥时,曾国藩诞生在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天子坪村。
曾家祖祖辈辈都是勤劳节俭、忠厚善良的农民。
曾国藩从小受家庭影响,半耕半读发奋苦学成材,后因战功卓著封侯拜相官至极品,且四个弟弟曾国潢、曾国华、曾国荃、曾国葆齐如雁阵皆受皇封同做高官,赢得满族荣华。
但他时时处处谦虚谨慎,再三告诫子孙后代必须“半耕半读,勤俭持家,以继承祖先的优良传统。
”要他们亲自参加打草、捡柴、拾粪、插禾、锄地、收割等农事劳动,不许仗势欺人,不许使婢差奴。
曾国藩对祖父星冈公遗下的“治家八字诀”甚为推崇:“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件事情)。
”其住宅取名“八本堂”。
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这八本是曾氏书香门第家庭教育之精髓,曾国藩兄弟及其子孙后代终身行之不懈。
此外,曾氏祖传家规家风还有三不信:不信僧巫(和尚师公),不信地仙(风水先生),不信医药(凡药三分毒);三致祥:孝致祥,和致祥,恕致祥;以及“勤俭孝友”四字要诀: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

曾国藩家风家训内容以及注解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宝琳,号忠介,湖南衡州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并以反对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
曾国藩被誉为“复兴之父”,他提倡“真通理,善鉴史”,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他对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视,特别是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制定了一系列家风家训。
曾家家风和家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诚实守信:曾国藩要求自己和家人始终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他强调,一个人的诚信可以决定他的人格价值。
2.尊敬长辈:曾国藩重视尊敬长辈的道德价值观,他强调尊重父母、尊敬师长,尊重长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3.孝顺父母:曾国藩强调孝顺的重要性,他认为孝顺父母是儿女的天职,要时刻关心照顾父母的身体和心情,为父母的晚年生活添一分温暖。
4.务实进取:曾国藩主张务实进取的精神,他鼓励家人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他认为只有实实在在地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5.勤俭节约:曾国藩注重家庭的勤俭节约,他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不浪费是一种责任。
他要求家人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不奢侈浪费。
6.忠诚奉献:曾国藩强调忠诚奉献的精神,他要求家人为国家和社会尽一份力,为人民的福祉而奋斗。
他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忠诚奉献的意义。
7.扬善抑恶:曾国藩提倡扬善抑恶的原则,他教导家人要做一个善良正直的人,要追求真善美,摒弃邪恶和不义。
以上只是曾家家风和家训的一部分,这些指导和要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
通过遵循这些家风家训,曾国藩的子女在德行和品格上都有了较高的自觉和自律,使他们成为有用之才,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家风家训的注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1.诚实守信:注重培养家人的诚实守信的品格,要教育孩子们明辨是非,理直气壮,不说谎话,不欺骗他人。
诚实守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国藩家风
《曾国藩家风》,2016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青年学者姜志勇和孔珍珠。
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及诸多知名学者联袂推荐。
[1]
曾国藩家族从乡村的普通农家发展为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门望族,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家训家风。
家训是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家风则是贯穿于其中的“魂”。
相对于繁复的家训来说,“魂”具有高度的浓缩度,是家族精神的提炼。
《曾国藩家风》一书通过对曾国藩家族家训等资料的研究,从中提炼出了八个核心家风:书、勤、和、俭、敬、省、恕、健,并对其一一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八个核心家风也是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说,“吾辈看来:曾家家风淳朴奋进,家训世代相传,其家教秘籍全部融汇在先贤曾文正公修身、戒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为学、从政、治军之生涯。
”他向读者推荐这本书,认为“细细品味本书或大有裨益!”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陈明在本书序中指出,“生生之谓易,易是变易和不易的统一。
就像电影一样,武器是变的,珍珠钻石鲜花是变的,但爱恨情仇却不变。
与人心人性一样不变的,还有父母夫妻子女兄弟之情,它们不只是生命的外在关系,也是生命的内在构成。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传统家风对我们的生活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世上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积德、读书过
于概括抽象,作者在书中总结的八字家风则具体得多,不仅便于理解,也便于落实遵行。
[2]
书名
《曾国藩家风》
作者
姜志勇孔珍珠
ISBN
9787516627259
页数
224
定价
30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10月
装帧
平装
开本
16k
全书目录
曾国藩家风解读序/ 1
导语从乡村农家到名门望族
——曾国藩家族的奋斗与传承简史/ 1
一、为什么关注曾国藩和他家族/ 1
二、曾国藩家族奋斗传承的四大阶段/ 3
三、曾国藩家族的特质与核心价值观/ 11
四、对当代家族传承的八大启示/ 14
第一章家风一:书/ 1
一、曾氏家训首重读书/ 3
二、读书四法与为学四事/ 6
三、困知勉行的笨功夫/ 10
四、学不可无良师益友/ 12
五、因材施教和发掘兴趣/ 15
六、练字养神和读书养气/ 17
七、不当官与专精一业/ 18
第二章家风二:勤/ 21
一、人生哪有空闲的光阴/ 23
二、勤能兴家聚业/ 26
三、克勤小物与细节决定成败/ 29
四、勤字功夫贵早起/ 31
五、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35
六、勤之道有五:身、心、眼、手、口/ 38 第三章家风三:和/ 41
一、“和”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43
二、家和则福自生/ 46
三、侍奉父母长辈要孝/ 49
四、周济亲族与和睦乡邻/ 52
五、家庭切忌语言暴力/ 55
六、五种“和”的能力/ 57
第四章家风四:俭/ 61
一、俭是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 63
二、曾国藩的俭朴生活/ 65
三、爱惜物力,不失寒士家风/ 72
四、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75
第五章家风五:敬/ 79
一、敬是古人的立身之道/ 80
二、提升涵养须用敬/ 82
三、做事敬慎无所苟/ 86
四、主敬则身强体健/ 88
五、要保持敬畏之心/ 94
六、主静与主敬:古人修炼的两大路径/ 98 第六章家风六:省/ 103
一、盛时常做衰时想/ 105
二、反省助推人生蜕变/ 107
三、修身十二课/ 116
四、修身五箴/ 120
五、深刻反省戒骄戒傲/ 123
六、求缺斋和无慢室/ 126
七、悔字诀与硬字诀/ 129
八、在自修处求强/ 132
第七章家风七:恕/ 135
一、孔子与儒家的恕道/ 136
二、强恕而行善莫大焉/ 139
三、以恕教子培植家运/ 143
四、宜从浑字上用些功夫/ 146
五、恕与气量风度/ 150
六、恕道与全球伦理金规则/ 154 第八章家风八:健/ 159
一、身体素质堪忧的曾家人/ 161
二、养生八大要点/ 164
三、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167
四、除牢骚抑郁养豁达冲融/ 169
五、乐天知命顺应自然/ 174
六、坦然面对生死/ 175
附录:
《清史稿·曾国藩传》/ 179
曾氏家族主要成员表/ 187
主要参考文献/ 190 跋/ 192 [3]。